當前位置:首頁 » 台詞配音 » 高考審題材料

高考審題材料

發布時間: 2021-02-26 06:36:26

❶ 高考作文如何審題詳細一點!

、寓意揭示法
對於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裡,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裡,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於淹死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2.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情感,審題時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好事之徒」,「趨之若鶩」,貶斥之情溢於言表,顯然對想接上斷臂這種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度。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要有獨特的美;②要順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人。如不顧材料的傾向性而提煉「攻關不怕難」、「堅持就能成功」之類的觀點,就有跑題之嫌。
3.互補完善法
示例
①佛羅倫薩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孰是孰非?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當然,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而各種方法也並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體的審題立意過程中能靈活地綜合運用,效果則更佳。
4.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5.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由於材料作文加重了考生的審題能力,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是很容易跑題的,所以應該充分的把握,上面就是一些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對於不同的材料選擇不同的方法來審題,就很容易的理解題意確立主題了。

❷ 高考新材料作文怎麼審題立意

給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常見的有一篇文章、一條新聞、一個事件、一種現回象、答一則寓言、一幅漫畫,還可以是一首詩、一段歌詞、一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個成語、一個典故等等。 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方法與一事一議的議論文或讀後感的寫法大致相同,區別在於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內容不同。一事一議的文章開頭要概述事件,讀後感的開頭部分要概述所讀的書或文章的內容,給材料議論文的開頭則要概述題目所給的材料。 這類議論文的基本思路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謂「概述」,就是不能將題目所給材料原文照搬,而應抓住材料的核心內容簡要敘述,引述時還應注意選擇與下文即將提出的中心論點密切相關,與中心論點無關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論點。這一中心論點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提出的

❸ 黃老師,高考材料作文怎樣審題

作文要求學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於是有的學生經常會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話或者一個方面立意,出現立意偏題跑題的現象,導致作文分數不及格。那麼,如何選取最佳立意角度,以使作文獲得高分呢?煙台二中南校語文高級教師黃君柱建議考生,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在此基礎上才能明確立意,而且一定不能無視材料或游離話題。
全面理解材料,七步驟明確立意
「文章的立意取決於審題。審題不清,立意不準,就會跑題。」黃老師分析說,「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絕不是斷章取義,是基於「全面理解材料」基礎之上的,是對全部材料從不同角度的解讀。
黃老師建議考生,可以採取以下步驟來進行審題立意。1.概括內容:概括材料主要內容。2.明確對象:明確材料陳述對象。3.劃分主次:盡管有的材料涉及很多人或物,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議論的對象,在文中不起什麼作用。審題時,要分清整體與局部、主要與次要的關系,從重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但也有些材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4.選擇角度:材料重點寫哪個對象,就從哪個對象入手,這是立意的根本點。5.抓關鍵句:有的材料為了突出中心,往往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通過這些句子來暗示出作者的觀點態度情感傾向。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准確把握住材料主旨,正確立意。6.由果溯因:如果能從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有時一個結果可能緣於多個原因,可以多角度分析這些原因和結果。一般來說,有幾個原因就有幾個寫作的角度。7.明確立意。
黃老師說,這七個環節確定立意的方法特別適合復雜的材料作文或寓言類作文。運用這一思維流程,並不能解決所有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問題,但至少能避免學生片面理解材料,因為思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提醒學生全面理解材料。同時,這一思維流程還促使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有利於把握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培養思辨能力。
審題注意四原則,切忌無視材料
另外,黃老師提醒考生,總之新材料作文的審題一定要掌握四條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語,以局部代替整體,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運用發散性思維,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由物及人原則: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觀點。4.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盡可能新穎,體現「與時俱進、文以載道」的原則③自己有話可說。同時,黃老師提醒考生,審題還要注意「三忌」:一忌無視材料,另起爐灶;二忌游離話題,喧賓奪主;三忌主旨不明,迷霧朦朧。

❹ 高考作文如何審題- -

一、高考作文受多方面限制,出題范圍是很有限的
(一)符合教學大綱要求;
(二)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
(三)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程度;
(四)符合城鄉所有中學生的生活體驗;
(五)盡可能的不讓學生及指導教師押對題;
(六)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讓大家都有話說,命題既出乎學生預料,又在學生生活的身邊之中;
(七)盡可能不與前3年的題目重合或雷同;
(八)重點考察學生的文字能力、知識面和心靈世界;
(九)以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中選擇一種出題形式。
這么多的條條框框限制,出題不可能隨心所欲。比如就不能出「地鐵上發生的一件讓我深思的小事」,山區學生可能從沒有坐過地鐵,這個題目無法寫。題目出的也不可能很寬泛,那樣早就被人押中了,也可能套作了。一定會出一些限定性條件,限定的越多,押中和套作的可能性越小,或者高明的出題者自己講1個寓言,最少有2個條件,然後讓學生判斷並寫作。不管是何種形式,不管如何千變萬化,都像道教說的萬法歸宗那樣,都是希望學生通過綠葉看到森林,通過水滴看到大海,讓學生產生聯想,寫感受,不能就材料寫材料。學生高考作文審題,要按照大眾的思維,不要標新立異,不能想得太多,不能不著邊際的天馬行空,因為題不可能出的太偏僻、太冷澀、太怪異。看看給出的題目主要描述的是什麼,不要只抓住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寫。
不建議高考作文創新,創新寫作方法,創新寫作內容和思想。人的一生在寫作上創新,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機會,不應該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去創新,一定按照多年來寫作的方法,把自己真實的水平表現出來就可以了。創新是有風險的,當然也有成功的。其實,寫作是提倡創新的,但創新思維只能用在平時,不能在重要節點上突然改變了自已的寫作風格。我們看到的很多高考作文創新,那其實是人家平時日積月累的一貫風格,是人家一貫練就的寫作方法,對作者本身而言不是創新。
二、高考作文審題的基本思路
(一)審文體。
有的出題者規定了文體,必須按規定的寫作,有的沒有規定,但根據材料能判斷出來文體或者偏向什麼文體,比如人物,可能適合記敘文,山水適合散文,社會現象適合議論文,物品介紹適合說明文。有的材料可以寫成多個文體,但可能不適合某個文體,比如「我的高中生活時光」就不適合寫說明文。
(二)審時間和空間。
有的作文題目或者所給材料,在時間或空間上提出要求,比如:這樣的題目:「春節時離開家的那段時光」,時間,必須是春節的時間,如果寫成夏天離開家去草原旅遊就跑題了。空間,必須不是你自己的家。這就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限定,凡是有限定的地方都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畫一個圈一樣,只能在圈裡活動,只能選擇圈裡的材料,說圈裡的話,離開這個圈就跑題了。
(三)審寫作的基本要求。
是讓寫人、寫物、寫景,還是寫事?是讓寫家庭,寫學校,還是寫社會?作文就像講故事,總是要藉助一個平台,娓娓道來。
(四)審所給條件數量。
有的材料不是只給一個條件,而是給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如果寫作的時候只寫一個材料,就不全面,不能得高分。比如《春節時在家談論風俗習慣和法治》,作文里必須體現出:一要在春節的時間里;二要在家裡,可以在自己家,也可以在別人家;三要2個人以上,一個人無法談論;四要看到風俗習慣;五要看到法治。這里重點是要說「風俗習慣」和「法治」這兩個條件的對立和統一,只論述一個都是漏項而丟分的。比如,「美和丑」,「成功和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題目,都是這個道理,需要看到兩個條件的內在聯系,兩個條件都要論述,不能單寫一個條件。
(五)審中心思想。
其實,前3項都是限定性條件,在限定的「圈」內寫作,而本項則是聯想性條件,讓學生因材料而受到啟發,產生想像力,表達一種思想觀點。
高中學生年齡輕,閱歷淺,容易被所給材料迷惑,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思想,有時學生比較困惑的是沒有思想要表達,或者表達的思想產生了錯誤,其實,作文材料的組織都是圍繞著中心思想展開的,中心思想錯了,為之服務的材料、例子就談不上正確了。高考作文題想讓學生表達什麼思想?
1、要在作文中表達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考作文所給材料千變萬化,但實質的思想性主要考察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站在這個高度上看,很多題目都具有一致性,都可以押題或者套用,都可以在一個模式化的框架里突破模式化思維來寫作。評卷者心理有1個結,就是防押題、防套作,所以寫作者必須使用美妙的語言敘述或引用所給材料,進一步解讀和升華材料,解除評卷者的心結。
一般說思想深刻,不是指政治思想,文學不是政治,也不是口號,只要把一個正確的思想表達充分就是深刻,人性是最朴實、最自然的本性,但總有浮雲遮望眼,同情、關愛、幫助、理解、平等、自由、富有、知識等等,這些善良、積極、向上、陽光的人性,只要有一點簡述的很清楚,都是非常好的。 人生觀是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

❺ 高考語文材料作文怎麼審題

需要反復抄咀嚼材料所要表襲達的內涵,而不僅僅是表面的東西,一般要聯系社會、人生等一些層次比較高的東西來寫,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一般能扣住主題,而且思想意義會比一般的文章更有看點,閱卷老師也會認為該學生的思想境界非同一般,就不惜賜予高分了。當然,你文章的語言和結構等其他方面也需要十分得體恰當。

❻ 高考故事類作文材料怎樣審題

中學生在材料作文審題方面,常有不知作文材料在說什麼的迷茫,寫作時常有「撞大運」式的悲壯。究其原因是沒有正確、專業的審題方法,尤其是沒有很好的區分材料作文的類型。比如故事類材料作文,什麼是故事類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簡單說就是既符合材料主旨又符合命題人意圖的立意。怎麼看出材料的主旨呢,一般是看材料里故事的結局;怎麼看出命題人的意圖呢,主要是看材料里有感情傾向的詞句。從這兩個方面考慮,我們可以把故事類材料作文題按難度分為三類。
一、 有結局且有傾向的
也就是說材料里既有故事結局,又有感情傾向的詞句,這是故事類材料作文中審題較為容易的一種。因為通過這兩個方面就能既看出材料的主旨,又看明白命題人意圖,立意較為簡單。例如:
(2013全國1卷)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一塊晶瑩別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這個材料里的故事是有結局的,「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結合第一段中的「風險太大」,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材料的主旨是不怕風險,才能取得成功。而老切割師的話,帶有明顯的感情傾向——「更要有勇氣」,體現了命題人鮮明的意圖。兩方面結合起來就很容易看出這個材料的最佳立意,可以寫「擁有勇氣,方能成功」,也可以「成事需放下顧慮」。再例如:
(2012年全國大綱卷)周末,我從學校回家幫著干農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濘,我挑著一擔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沒幾步,就心跳加速,雙腿發抖,擔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媽媽在田裡插秧,看到我的窘態,大聲地喊:「孩子,外衣脫了,鞋子脫了,再試試!」
我脫了外衣和鞋襪,捲起褲腳,重新挑起擔子。咦,一下子就覺得腳底下穩當了,擔子輕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媽媽跟前。
媽媽說:「你不是沒能力挑這個擔子,你是擔心摔倒,弄臟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脫掉外衣和鞋襪,就甩掉了多餘的顧慮。
這個作文材料也是有結局的,「一下子就覺得腳底穩當了,擔子輕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媽媽跟前」,很容易由此看出材料的主旨。媽媽的話也帶有明確的感情傾向,或者說是對這個故事結局做了分析,而「甩掉多餘的顧慮」可以算是「直接點題」,道出了最佳立意。
二、有結局或有傾向的
這一類的作文材料只有故事結局沒有感情傾向,或者只有感情傾向沒有故事結局,在審題上較之第一種,難度稍大一些。例如:
(2014重慶卷)一個遊客去波羅的海海濱度假,找到一處房屋,打算同房東—— 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簽下租房合同。老人勸他不妨先試住幾天,看究竟合適不合適,再作決定。
遊客住下後感到很滿意。到第5天,將要簽合同時,卻發生了一點意外:一個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電話告訴了老人,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我過來簽合同時再拿一個來。」遊客把玻璃和屋裡的其他垃圾打掃了。不久,老人來了,進屋後就問:「玻璃杯碎片呢?」遊客回答說,已裝進垃圾袋,放到門外了。老人趕緊出門,打開垃圾袋看過後,臉色凝重地對遊客說:「對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給你了。」
然後,老人仔細地將玻璃碎片一一撿了出來,放入另一個垃圾袋,寫上「玻璃碎片,危險!」
這則材料是有結局的,老人不願意把房子租給遊客了,並把玻璃碎片撿出來放在另一個垃圾袋上,寫上「玻璃碎片,危險」。雖然沒有有感情傾向的詞句,但我們通過用「以果溯因」的辦法,即問「老人為什麼不願意把房子租給遊客了」,或者問「老人為什麼將玻璃碎片裝入另外一個垃圾袋,並寫上'玻璃碎片,危險』」。答案就是立意角度,可以從「責任」「關愛」「善良」「細節」等角度入手來寫。
這不是重慶卷第一次出這一類的作文材料,再如2012年重慶卷的作文材料:
這是一個發生在肉類加工廠的真實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進入冷庫檢查,冷庫門突然關上,他被困在了裡面,並在死亡邊緣掙扎了5個小時。
突然,門打開了,工廠保安走進來救了他。
事後有人問保安:「你為什麼會想起打開這扇門,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說:「我在這家企業工作了35年。每天數以百計的工人從我面前進進出出,他是唯一一個每天早上向我問好並下午跟我道別的人。」
「今天,他進門時跟我說過'你好』但一直沒有聽到他說'明天見』。」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見』。我知道他還沒有跟我道別,我想他應該還在這棟建築的某個地方,所以我開始尋找並找到了他。」
這是一個有因有果的完整故事,我們只要從故事的結局入手,問「果」即「為什麼保安能找到工人並救了他」?就可以得出「因」:從保安角度看,是關注細節;從工人角度看,因為他懂得尊重他人。而這種因果關系正是作文的立意角度,如「尊重他人方能贏得尊重」,「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細節關乎大事」等。
也有的作文材料只有感情傾向,沒有故事結局,比如有這樣一則材料:
武漢大學裡面有一個櫻花園,很多大學生穿著和服在樹下照相。一個韓國留學生很不解地問她的導師,為什麼他們要穿著和服照相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是從沒人穿著和服照相。導師苦笑一聲,沒有回答。
導師「沒有回答」,看似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但命題人的意圖卻通過導師「苦笑」的感情傾向表現出來了。我們在審題時就可以「以情溯因」,導師為什麼「苦笑」呢?從而得出立意角度,如「盲目崇拜外來文化」「缺少民族文化自信」等。
三、無結局且無傾向的
這一種材料作文是三種中最難的,每年高考出現了此類的作文題,往往引發激烈的爭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類材料表面上看沒有故事結局和感情傾向,在審題上,就增加了推測材料主旨和命題人意圖的難度。例如:
(2012安徽卷)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並駐足很久,最後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這類題該怎麼審題呢?關鍵在於經驗暗示。什麼是「經驗暗示」?也就是我們的生活或情感經驗會給我們一些暗示:這樣做的結局可能是什麼。從而推測出命題人用這個材料想表達什麼傾向。我們的生活經驗會暗示我們,「梯子橫放」比豎著放更能「防止倒下傷著人」,豎著放寫個條幅,仍有安全隱患。「梯子橫放」才真正做到了安全,才關注到了細節,才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我們的情感經驗會暗示我們,所謂「注意安全」不過是搞形式,不過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自我保全,而將「梯子橫放」才是務實的做法,才真正將關懷落到了實處。
這樣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看出這則材料實際上有三個立意角度:1.從源頭(根本)上解決問題」,2.做事要落到實處,3.關注事情的細節。
其實,我們發現前面兩種類型的材料,只要稍作調整,去除了故事結局和材料中的有情感傾向的詞句,就變成這一類的作文題了,比如前面我們舉的2012年全國大綱卷的材料,只要我們刪去後兩段,也是一個完整的作文材料:
周末,我從學校回家幫著干農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濘,我挑著一擔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沒幾步,就心跳加速,雙腿發抖,擔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媽媽在田裡插秧,看到我的窘態,大聲地喊:「孩子,外衣脫了,鞋子脫了,再試試!」
如果只有這兩段材料,能不能得出立意呢?也是可以的。這里也有生活的經驗暗示:媽媽田間勞動的經驗肯定是比「我」豐富的,她能很快看出我「窘」的原因,並給我提出了建議。也有情感的經驗暗示:「我」之所以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因為我還有顧慮。這樣思考之後,也就同樣能得出材料的立意角度了。

明確了故事類材料的這三種類型,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葯」,採取合適、正確的方法審題立意了。這樣,我們的審題立意方法不是「憑感覺」,而是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才不會「不見泰山」或「霧里看花」,而是胸有成竹,一箭中的。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