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河夫劇本
A. 安徒生,契河夫生平經歷
安徒生,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麥歐登塞。父親是一名鞋匠,而且體弱多病。母親大父親幾歲,是一名洗衣婦。一家人住在一間窄小的房子里。在父母自由的教育環境下,尤其是母親的鼓勵,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現了其想像才能。他在家中塔起了玩具劇場,並且給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時他還閱讀所有可能借到的戲劇劇本,這些劇本包括路維·郝爾拜(Ludvig Holberg 1684- 1754)和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作品。後來他甚至記下了莎士比亞的所有劇本。
1816年安徒生的父親逝世,他給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製鞋工具。安徒生也因此輟學在家。在這一期間他在織工和裁縫那裡當過學徒,還在一家香煙工廠做過工,並且有逸聞稱那裡的同事們戲稱他是女孩子,還脫褲子檢查過。據證實,在1819年的復活節,安徒生在位於丹麥菲英島北部港市歐登塞的聖克努特大教堂開始考慮他的未來。因為他希望成為一個歌劇演唱家,於是在1819年的九月去了哥本哈根,由於聲音好,他被丹麥皇家劇院僱傭;但不久後嗓子卻壞了,並且失業。據記載,安徒生起初在劇院里被當作一個瘋子,所以受到冷落,甚至差點餓死。
後來他得到了音樂家克里斯托弗·魏澤(Christoph Weyse)和西博尼(Siboni)的
安徒生之墓,哥本哈根。
幫助,還得到詩人弗雷德里克·霍格·古德伯格(Frederik Hoegh Guldberg 1771—1852)的相助。雖然歌唱家的夢想破滅,可他還是被荷蘭皇家劇院接納為舞蹈學徒,同時他開始寫作。由於他後來變得懶散起來,所以逐漸失去了弗雷德里克對他的厚愛,不過這時安徒生開始得到了皇家劇院的主管喬納森·柯林(Jonas Collin)的幫助,後來他們兩人成為終身的朋友。
國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對這個奇怪的男孩產生了興趣,他決定把安徒生送到斯萊格思(Slagelse)的語法學校去深造幾年。在啟程之前,安徒生發表了他的第一本書:《Ghostat Palnatoke's Grave》(1822年)。在此期間安徒生結識了一位名叫伊爾夫的翻譯家,他的女兒亨利蒂對他關懷備至,成為安徒生第一個心愛的人,她對安徒生後來的愛情產生不小的影響,安徒生因為她的意外離世傷心很久,並為她寫下一首輓詩。在1827年之前,這個並不情願的後進生,先是留在了斯萊格思,後來又去了位於艾森諾(Elsinore)的另一所學校。他在學校中仍然表現得怪異,不合群,老師也常責罵他。他後來說這些年是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時期。最後,柯林終於讓他畢業了。之後,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
1829年,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1830年,與富家女孩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1830-1834年,已經准備全心投入文學創作的安徒生,沒有接受另一富家女葉琳娜·瑰喬莉堅貞的愛情,戀愛再度失敗。安徒生臨終時,對一位朋友講起了這件事:「我為我的童話付出了一筆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法估計的代價。為了童話,我放棄了自己的幸福,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1835年30歲的安徒生開始寫童話,並且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1837年在這個集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故事,編成童話集第1卷、第2卷於1842年完成。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1847年又寫了一部《沒有畫的畫冊》、《皇帝的新裝》辛辣地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和朝臣們阿諛逢迎的丑態。18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年於1月29日誕生於俄國羅斯托夫州亞速海邊的塔甘羅格。在家裡活下來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農奴,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契訶夫的祖父葉果羅夫·契訶夫當上了自己所從屬的地主家的糖廠經理,並陸續積累了一筆錢,終於在1841年為自己的全家贖了身。契訶夫的父親帕維爾·葉果羅維奇·契訶夫獲得自由後娶了一名名叫葉夫根尼婭的服裝商人的女兒,在塔甘羅格當雜貨店店主。對東正教十分虔誠甚至於狂熱,這對契訶夫後來的的悲天憫人有著很深的影響。父親的商店經營慘淡,這使得契訶夫從小生活艱難。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經常打罵。盡管如此,契訶夫對父母始終非常孝順。他的母親經常給兒女們講故事,而且講得很好。她講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裝商人父親在整個俄國旅行的故事。契訶夫從小就喜歡喜劇和表演,這為他後來的劇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礎。契訶夫後來曾說:「我們的天賦源自我們的父親,但我們的靈魂源自母親。」1867年,他進入當地的一所希臘小學讀書。
1879年,契訶夫完成高中學業,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團聚。在這里他獲得了獎學金得以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這年年底,他寫成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這是他的處女作。
1880年,由於家境困難,契訶夫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為一些幽默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作品,藉以維持生活,他就這樣開始了文學生涯。這些搞笑作品藝術價值不是很高,但可讀性很強,而且也能見容於當時的書刊檢察機關。他逐漸擁有了一批讀者。漸漸地,他的名聲開始傳播。不過,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針砭時弊、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和世態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將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發表在《蜻蜓》雜志上,成了他的成名作。當時他正在上大學一年級,他署的名是「安托沙·契洪捷」(Антоша Чехонте)。文中諷刺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自命不凡的舊式地主的愚昧無知,發表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很明顯,他受到了當時俄國大量流行的幽默雜志的影響)。此時他寫得很快,作品數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愛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關注。他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給《蜻蜓》、《花絮》等雜志投稿,用的是筆名。他在成名之後繼續著自己早年的這一習慣。1880年,他的處女作發表之後,他結識了著名風景畫家列維坦,並成為至交。
188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等短篇小說名篇。他也開始嘗試創作劇本。1883年,他發表了一些早期創作的短篇小說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1884年契訶夫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行醫執照。這一年,他又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名篇:《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術》。他在《變色龍》中將其諷刺手法使用的淋漓盡致。他的創作開始轉向勞動者的困苦生活,藝術性也不斷提高。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墨爾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 Мельпомены),裡面收集了六個在幽默刊物發表過的短篇小說。該書的出版堅定了他文學創作的決心。此前他在大學畢業時曾給自己這樣定位:「醫生是我的職業,寫作只是我的業余愛好。」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Тоска)、《凡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這裡面的《苦惱》和《凡卡》是其早期創作的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飛躍,他在裡面不再寫幽默故事了。接著,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惱》、《凡卡》,尤其是前者,講述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馬車夫無處傾訴自己的苦悶,只好向自己的馬傾訴的故事。這部作品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後來被眾多名家一致贊賞。紐西蘭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甚至曾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苦悶》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這一年,一個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ригорович)的作家發現了契訶夫的才華,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學才華,他鼓勵契訶夫充分發揚他的這一天賦,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華,使他自己的創作態度更加嚴謹,多寫有意義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稱為「著名作家」)。契訶夫深受啟發,開始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寫作,以後逐漸寫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這一年,他寫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也是這一年,他的劇本創作的嘗試也終於有了結果:《論煙草的危害》,這是一部輕松的喜劇。
1887年,由於過度勞累和健康不佳,契訶夫前往烏克蘭東部旅行。旅行歸來後,他寫了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也是這一年,他的創作高峰到來了。這一年,他發表了《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等優秀的短篇小說。他也發表了通俗喜劇《蠢貨》和四幕喜劇《伊凡諾夫》。接著,他出版了小說集《在黃昏》,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並把這個集子獻給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發表在嚴肅的文學雜志《北方導報》(Северный вестник)上。這部作品頗得好評,標志著他告別了喜劇性小說的創作,是他成熟的標志。他被俄國科學院授予「普希金獎金」。然後,他創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說力作《精神錯亂》。
1889年2月,《伊凡諾夫》在彼得堡皇家劇院演出。
1889年
然後,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沒有意思的故事》。接著,他寫成了獨幕笑劇《求婚》和四幕喜劇《林神》。已經成為一名知名劇作家的他,加入了由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創辦的劇作家協會。
1890年4月到9月,契訶夫隻身一人,先坐火車,後騎馬、乘船,來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進行實地考察。庫頁島上地獄般的慘狀和西伯利亞的城市的貧窮給契訶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逐漸改變了不問政治的心態,開始著述揭露沙俄專制制度下的內幕,著名的中篇小說《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6)和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均是這次考察之後的產物。這一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賊》、《古塞夫》,創作了獨幕笑劇《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
1891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村婦》、中篇小說《決斗》、獨幕笑劇《紀念日》,其中《決斗》是文學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觀點進行挑戰的文學作品。這一年後,契訶夫將重心轉向戲劇創作,但沒有停止小說創作。
1892年,他創作並發表了《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和《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第六病室》表現的是重大的社會課題,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反對對人民群眾的精神的摧殘,作品語言朴實無華,氣氛壓抑,文筆精緻,但是思想深刻。列寧在年輕時讀了這部作品後「覺得可怕極了」,覺得他「自己好像也被關在六號病房裡了」。《第六病室》標志著契訶夫創作的轉折,是他在庫頁島之行後的一大成就。從此以後,契訶夫的中短篇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社會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藝術性也沒有絲毫的減弱。《第六病室》還秉承了《決斗》的精神,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思想進行了更猛烈的沖擊。這一年,他進行了一次出國旅行,到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巴黎游歷。
1893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這一年,他在照顧病人時感染了肺結核(當時的肺結核幾乎是不治之症),為此,他到尼斯修養。
1894年,他創作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一個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學生》,以及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庫頁島旅行記》直指沙俄的專制統治和對政治犯的壓迫。
1896年,喜劇《海鷗》在彼得堡皇家劇院首演失敗,在輿論的批評聲中,失望的契訶夫曾一度發誓永遠不再創作劇本。接著,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我的一生》。
1897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農民》、《貝琴涅格人》、《在故鄉》、《在大車上》等。然後,他違背了前一年的誓言,寫成了反映鄉村生活場景的四幕劇《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萬尼亞舅舅》講述一個盲目崇拜者對「名教授」的絕望和一個想造福後代的鄉村醫生幻想的破滅。該劇是契訶夫劇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多次上演。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藝術劇院,結識了高爾基,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兩人經常在一塊研究戲劇和小說的發展情況,並研究如何為俄國的戲劇發展開辟新的道路。他開始與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等人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幫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戲劇理論。這一年,他完成並發表了中篇小說《姚內奇》(Ионыч),對「人變庸人」的過程作了深刻的藝術展現。然後,他創作和發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有關愛琴的故事》。這三部小說對社會上的庸俗現象和僵化的思想進行了嘲笑和批判。這些作品體現了契訶夫小說的特色:不追求情節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讓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沖突與矛盾,進而反映社會現實。這使得他的短篇小說可以給予讀者以思考和長期的深刻印象。在具體描寫上,他認為:「越是嚴密,越是緊湊,就越富有表現力,就越鮮明。」列夫·托爾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訶夫,說:「他就像印象派畫家,看似無意義的一筆,卻出現了無法取代的藝術效果。」高爾基也曾說:「俄羅斯的短篇小說是契訶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創立的,他們都是『不可企及』的。」
1904年,1月17日,《櫻桃園》在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契訶夫原本想讓它成為一部喜劇,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將一些鬧劇元素有所保留外,將全劇變成了一部悲劇)大獲成功。5月,他出現了嚴重的哮喘,為此,他於6月赴德國巴登維勒療養,出現了心力衰竭。7月15日(俄歷7月2日),契訶夫在巴登維勒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後葬於莫斯科。
B. 契訶夫除了經典的那幾個劇本還有那些略微不知名的劇本最好能夠提供電子版的,謝謝!
作者介紹: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C. 契珂夫的求婚劇本 急用!
求 婚
〔俄〕契訶夫 著
洛莫夫 娜妲麗亞
洛: 我直發冷…… 我好像臨場考試一樣渾身友抖!主要的就是要決定,如果長期考慮,猶豫,多說廢話,等待著理想中的人或真正的愛情,那你永遠也別娶老婆了……嘿……我直發冷!娜妲麗亞是挺不錯的女子。不醜,讀過書……我還要什麼呢?不過,我急得耳朵里轟轟響起來了。(喝水)我不結婚是不行的……第一,我已經三十五歲了。這年齡是不能再等了。第二,我要過正常的、有規律的生活……我有心臟病,常常心跳。我火性大,常常動火……現在我的嘴唇都在發顫,右眼皮也跳起來了——可是最怕人的就是睡眠,我一躺到床上要睡著的時候,右肋就忽然抽起筋來,並且一直要痛到肩膀上和頭頂上……我像瘋子一樣跳起來,走動一會兒再躺下。可是剛要睡著的時候,我的肋骨又抽起筋來了,這樣每夜要有二十次……
娜: (進來)唔,原來是你啊,可是我爸爸卻說:你去吧,那裡有一個商人來買貨來了。你好吧,洛莫夫!
洛: 你好,敬愛的娜妲麗亞!
娜: 對不起,我束著圍裙,穿著便衣……我們在淘豌豆做干豆呢。為什麼你好久都不到我們家裡來?請坐吧……(坐下)請在這里吃早飯吧!
洛: 不,謝謝你,我已經用過了。
娜:抽煙吧……這里有火柴……今天天氣實在好,可是昨天下了那樣大的雨,工人們整天一點活兒也沒有做。你割了幾車草?我真是貪得很,把牧草全割了。這怎麼一回事?你穿著這燕尾服?真稀罕!去參加跳舞會嗎?我順便告訴你,你變漂亮了……實在說,你為什麼穿得這樣好看?
洛: (發急)你瞧,敬愛的娜妲麗亞……是這么回事……我請你聽我說……當然你一定奇怪,甚至要生氣。不過我……(向旁)我真冷得要命!
娜: 怎麼一回事?(稍停)什麼?
洛:我盡量乾脆說吧。敬愛的娜妲麗亞,你曉得我從小就知道你的家庭。你知道,我繼承了他們遺產的我先伯母和她丈夫,他們老倆口從來非常敬重你的父親和你去世的母親我們洛莫夫的家蔟和丘布珂夫的家族,從來都是極和睦的,甚至可以說是至親。況且你知道我的土地同你的土地也是緊緊挨著的。你大概記得我的沃樂微草地同你的樺樹林挨著呢。
娜: 對不起,我問你,你說「我的沃樂微草地……」難道那是你的嗎?
洛: 是我的……
娜: 哪裡話!沃樂微草地是我們的,不是你的!
洛: 不,是我的,敬愛的娜妲麗亞。
娜: 這真是奇聞。那怎麼是你的?
洛: 怎麼是我的?我說的是那塊沃樂微草地,就是你的樺樹林同戈列爾池的中間夾著的那一塊地方。
娜: 是的,不錯,那是我們的……
洛: 不,你弄錯了,敬愛的娜妲麗亞——那是我們的。
娜: 洛莫夫,你別發昏吧!那塊地到你手裡很久了嗎?
洛: 怎麼久不久?據我記得的那從來就是我們的。
娜: 對不起!我實在不明白!
洛:敬愛的娜妲麗亞,從契約看來這是顯而易見的了。沃樂微草地從前有過糾紛。這是實在的;可是現在誰都知道這是我的。真用不著再爭執了。你要知道,我伯母的祖母,無期限而且無代價地把這草地交給你父親的祖父的農人用。教他們在那兒替他燒磚。你父親祖父的農人,白白地把這塊地用了四十來年,日久就把它當成自己的了。後來在頒布解放農奴令的時候……
娜: 完全不是你說的那回事!我的祖父同我的曾祖父,都說他們的地邊一直達到戈列爾池旁邊——也就是說沃樂微草地原來就是我們的。這還有什麼可爭的呢?——我真不明白。這真倒霉!
洛: 我給你拿契約看,娜妲麗亞!
娜:不,你簡直走開玩笑,再不然就是嘲弄我……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我們掌握這土地差不多三百來年了,忽然說這地不是我們的!洛莫夫,對不起,我連自己的耳朵也不相信了……那沃樂微草地本來不算什麼。那總共五畝來地,大約也不過值三百來盧布,可是這樣無理真使我憤慨。你無論說什麼都可以,只是這樣無理我真不能受。
洛: 我請你聽我說!我已經告訴了你,你父親祖父的農人,替我伯母的祖母燒過磚,我伯母的祖母對他們有過好處……
娜: 祖父;祖母,伯母…… 我一點也不明白!那草地是我們的,說來說去是我們的!
洛: 是我的!
娜: 是我們的!就讓你再爭論兩天,就讓你再穿十五件燕尾服,可是那草地還是我們的,我們的,我們的!……你的我不要,我的我也不放手……隨你便!
洛: 娜妲麗亞,那草地我不要,可是照理我得爭。如果你要,我就把它送給你。
娜: 我自己可以把它送給你,不過那是我的地!…… 這真是怪事,洛莫夫,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把你當作好鄰居、好朋友看待。去年我們把自己的打禾機借給你,因為這,我們到十一月才把莊稼打完。可是你呢,對待我們簡直同對待無賴一樣。把我的地給我。對不起,這不是鄰居!我認為這簡直是蠻橫,無賴。如果你想……
洛: 照你這樣說來,我是霸佔別人財產的人嗎?小姐,我向來沒有霸佔過人家的土地,我誰也不讓他拿這罪名加到我身上……(很快地走到冷開水瓶跟前喝了一口水)沃樂微草地是我的!
娜: 豈有此理!是我們的!
洛: 是我的!
娜: 豈有此理!我叫你看一看!今天我就打發我的割草人到那草地去!
洛: 什麼?
娜: 今天那兒就有我的割草人!
洛: 我把他們趕出去!
娜: 你敢!
洛: (抓著胸)沃樂微草地是我的!你明白嗎?那是我的!
娜: 請你不要吵!你去到自己家裡吵吧,哪怕你把自己嗓子吵啞呢。可是在這里請你知道一點分寸!
洛; 小姐,要不是我心跳得這樣厲害,要不是我的眼皮這樣跳,那我怕不會這樣同你講話呢!(大叫著)沃樂微草地是我的!
娜: 我們的!
洛: 我的!
娜: 我們的!
洛: 我的!
應該是這個吧~
D. 契河夫、拜倫、莫泊桑、歐亨利
法國的莫泊桑、俄國抄的襲契訶夫和美國的歐·亨利被譽為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
莫泊桑繼承了福樓拜、巴爾扎克、斯湯達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寫實傳統,同時又追隨左拉等自然主義先驅人物,在寫作中他正視現實、尊重歷史,特別是不讓自己在作品中出現。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在藝術技巧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小說善於用帶淚的微笑和辛酸的歡樂打動讀者;他的小說情節曲折,構思巧妙,往往用一種出人意料的結尾,增強人物的命運的悲劇氣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歐·亨利筆法」。他的短篇小說對於幫助我們認識美國社會生活,以及借鑒短篇小說創作的藝術技巧,都有極大的意義。
契柯夫的寫作潔凈、幽默和深刻,他善於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憑借精巧的藝術手法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不動聲色地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
E. 《苦惱》 契河夫 賞析
讀《苦惱》有感
讀了契柯夫的《苦惱》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的凄慘。
《苦惱》講述的是馬車夫約納在一個冬夜的拉車生活。約納的兒子這個星期在醫院死去,他老人家早已失去老伴,現在孤苦伶仃,悲痛麻木。他接待了幾批乘客,路上幾次想向乘客苦訴自己的苦惱與悲痛,但得到的卻是乘客催趕的責罵,因為人們嫌他心不在焉。夜深了,他回到大車店,但連喂馬的燕麥錢都沒賺到。黑暗,孤寂與悲痛又湧上心頭,天冷使他心更冷。他輕輕地撫摩著自己忠實的小母馬,把心裡話統統對它說了……
馬車夫約納只是千萬生活在社會底層命運悲慘的人們中的一個。這些人貧窮,沒有依靠,生活凄慘。他們不能享受生活,每天為了生計奔波。他們生活艱難,經常為下一頓飯的著落犯愁。這些人全力為生計勞動,心中的苦惱能向誰人傾訴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呢?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是生活是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而且他們比我們常人有更多的苦惱。
其實,不管在哪個社會,無論繁榮還是落後,都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且他們的命運都是同樣悲慘的。讀了《苦惱》以後,我想起了那些在街邊撿垃圾為生的老人。這些老人衣衫襤褸,駝著背,背著個沉重的大垃圾袋,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寒風,終日在大街游盪。他們有時翻著臟兮兮的垃圾桶,找有沒有可賣錢的東西,有時尾隨著行人,撿他們扔下的易拉罐,包裝袋。這些老人可能是沒有子女的,也可能是失去子女的,也可能是被子女拋棄的,也可能是殘疾的,或者沒有多少學識的。他們沒有多少勞動力,所以只能過這種窮苦的生活,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還要遭人白眼和鄙視。他們長期生活壓抑,心中的苦惱向誰去述說?他們有人承受著失去子女的悲痛,有人承受著被子女拋棄的凄涼,有人承受著殘疾人的自卑,有人承受著「少壯不努力」的悔恨……這些人都把各自的苦惱憋在心裡,他們找不到人訴苦,也沒有時間去傷春悲秋,因為慢下一步,下一頓飯又沒有著落了。
《苦惱》中馬車夫約納的生活固然悲慘,但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苦惱。
F. 契河夫的簡介
契訶夫
作者簡介:
契河夫,(l860~1904)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G. 契坷夫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1.契訶夫生平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
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
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
2.代表作
1)短篇小說代表作:《變色龍》《凡卡》(裝在套子里的人》《公務員之死);
2)戲劇作品代表作:《伊凡諾夫》、《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
3.部分譯成中文小說:
《柳樹》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術表演會上》 《壞孩子》 《變色龍》 《我的「她」》 《撥蘿卜》(仿童話)
《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預謀犯》 《相識的男人》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 《苦惱》
《美妙的結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釘子上》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萬卡》 《外科手術》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帶閣樓的房子》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小職員之死》 《醋栗》 《姚內奇》 《窩囊》
H. 契珂夫的資料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志(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游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里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庄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奧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強調藝術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想(劇本《海鷗》,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裡接觸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民》(1897)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在峽谷里》(1900)並描繪了農村資產階級——富農瘋狂地掠奪財富和殘忍本性。這些小說對美化農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駁。揭露資本主義的主題也見於《女人的王國》(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診》(1898)則表明資本主義「魔鬼」不僅壓榨工人,而且也折磨著工廠主後裔的良心,他們意識到生活沒有意義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鬱不安。劇本《萬尼亞舅舅》(1897)描寫沒有真正理想和嚴肅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他們的正直無私的勞動終成無謂的犧牲。《帶狗的女人》(1899)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和虛偽,喚起讀者「對渾渾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動力量對社會的壓制及他們的保守和虛弱,並鞭撻當時存在的套中人習氣。在《醋栗》(1898)和《姚內奇》(1898)里他刻畫自私自利、蜷伏於個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靈空虛和墮落,並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盡情發揮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訶夫因病情惡化,前往德國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在那裡逝世,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河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I. 《變色老》契河夫寫的短篇小說
警官奧楚美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手裡拿著個小包,穿過市集的廣場。他身後跟著個警察,生著棕紅色頭發,
端著一個粗羅,上面盛著沒收來的醋栗,裝得滿滿的。四下里一片寂靜。……廣場上連人影也沒有。小鋪和酒店敞
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面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象是一張張飢餓的嘴巴。店門附近連一個乞弓都沒有。
「你竟敢咬人,該死的東西!」奧楚美洛夫忽然聽見說話聲。 「伙計們,別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喲,……哎喲!」 狗的尖叫聲響起來。奧楚美洛夫往那邊一看,瞧見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場里竄出來一條狗,用三條腿跑路,不住
地回頭看。在它身後,有一個人追出來,穿著漿硬的花布襯衫和敞開懷的坎肩。他緊追那條狗,身子往前一探,撲
倒在地,抓住那條狗的後腿。緊跟著又傳來狗叫聲和人喊聲:「別放走它!」帶著睡意的臉紛紛從小鋪里探出來,不
久木柴場門口就聚一群人,象是從地底下鑽出來的一樣。
「彷彿出亂子了,官長!……」警察說。
奧楚美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邊一轉,邁步往人群那邊走過去。在木柴場門口,他看見上述那個敞開坎肩的人站在那兒,舉起右手,伸出一根血淋淋的手指頭給那群人看。他那張半醉的臉上露出這樣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
壞蛋!」而且那根手指頭本身就象是一面勝利的旗幟。奧楚美洛夫認出這個人就是首飾匠赫留金。鬧出這場亂子的
禍首是一條白毛小獵狗,尖尖的臉,背上有一塊黃斑,這時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開,渾身發抖。它那
含淚的眼睛裡流露出苦惱和恐懼。
「這兒出了什麼事?」奧楚美洛夫擠到人群中去,問道。
「你在這兒干什麼?你干嗎豎起手指頭?……是誰在嚷?」
「我本來走我的路,官長,沒招誰沒惹誰,……」赫留金湊著空拳頭咳嗽,開口說。
「我正跟米特利·米特利奇談木柴的事,忽然間,這個壞東西無緣無故把我的手指頭咬一口。……請您原諒我,我是個幹活的人。……我的活兒細致。這得賠我一筆錢才成,因為我也許一個星期都不能動這根手指頭了。……
法律上,官長,也沒有這么一條,說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該忍著。……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還不如別在這個世
界上活著的好。……」
「嗯!……好,……」奧楚美洛夫嚴厲地說,咳嗽著,動了動眉毛。「好。……這是誰家的狗?這種事我不能放過不管。我要拿點顏色出來叫那些放出狗來闖禍的人看看!現在也該管管不願意遵守法令的老爺們了!等到罰
了款,他,這個混蛋,才會明白把狗和別的畜生放出來有什麼下場!我要給他點厲害瞧瞧……葉爾迪陵,」警官
對警察說,「你去調查清楚這是誰家的狗,打個報告上來!這條狗得打死才成。不許拖延!這多半是條瘋狗。……
我問你們:這是誰家的狗?」
「這條狗象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人群里有個人說。
「席加洛夫將軍家的?嗯!……你,葉爾迪陵,把我身上的大衣脫下來。……天好熱!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麼會咬你的?」奧楚美洛夫對赫留金說。
「難道它夠得到你的手指頭?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長得這么高大!你這個手指頭多半是讓小釘子扎破了,後來卻異想天開,要人家賠你錢了。你這種人啊……誰都知道是個什麼路數!我可知道你們這些魔鬼!」
「他,官長,把他的雪茄煙戳到它臉上去,拿它開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個無聊的人,官長!」
「你胡說,獨眼龍!你眼睛看不見,為什麼胡說?官長是明白人,看得出來誰胡說,誰象當著上帝的面一樣憑良心說話。……我要胡說,就讓調解法官①審判我好了。他的法律上 寫得明白。……如今大家都平等了。……
不瞞您說,……我弟弟就在當憲兵。………」
「少說廢話!」
「不,這條狗不是將軍家的,……」警察深思地說。「將軍家裡沒有這樣的狗。他家裡的狗大半是大獵狗。……」
「你拿得准嗎?」
「拿得准,官長。……」
「我自己也知道。將軍家裡的狗都名貴,都是良種,這條狗呢,鬼才知道是什麼東西!毛色不好,模樣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賤貨。……他老人家會養這樣的狗?!你的腦筋上哪兒去了?要是這樣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
斯科讓人碰上,你們知道會怎樣?那兒才不管什麼法律不法律,一轉眼的工夫就叫它斷了氣!你,赫留金,受了
苦,這件事不能放過不管。……得教訓他們一下!是時候了。……」
「不過也可能是將軍家的狗……」警察把他的想法說出來。「它臉上又沒寫著。……前幾天我在他家院子里就
見到過這樣一條狗。」
「沒錯兒,是將軍家的!」人群里有人說。
「嗯!……你,葉爾迪陵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象起風了。……怪冷的。……你帶著這條狗到將軍家裡去一趟,在那兒問一下。……你就說這條狗是我找著,派你送去的。……你說以後不要把它放到街上來。也
許它是名貴的狗,要是每個豬玀都拿雪茄煙戳到它臉上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它作踐死。狗是嬌嫩的動物嘛。……
你,蠢貨,把手放下來!用不著把你那根蠢手指頭擺出來!這都怪你自己不好!……」
「將軍家的廚師來了,我們來問問他吧。……喂,普羅霍爾!你過來,親愛的!你看看這條狗。……是你們家的嗎?」
「瞎猜!我們那兒從來也沒有過這樣的狗!」
「那就用不著費很多工夫去問了,」奧楚美洛夫說。「這是條野狗!用不著多說了。……既然他說是野狗,那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這條狗不是我們家的,」普羅霍爾繼續說。「可這是將軍哥哥的狗,他前幾天到我們這兒來了。我們的將軍不喜歡這種狗。他老人家的哥哥卻喜歡。……」
「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來了?符拉季米爾·伊凡內奇來了?」奧楚美洛夫問,他整個臉上洋溢著動情的笑容。「可了不得,主啊!我還不知道呢!他要來住一陣吧?」
「住一陣。……」
「可了不得,主啊!……他是惦記弟弟了。……可我還不知道呢!那麼這是他老人家的狗?很高興。……你把它帶去吧。……這條小狗怪不錯的。……挺伶俐。……它把這傢伙的手指頭咬一口!哈哈哈哈!……咦,
你干嗎發抖?嗚嗚,……嗚嗚。……它生氣了,小壞包,……好一條小狗。……」
普羅霍爾把狗叫過來,帶著它離開了木柴場。……那群人就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奧楚美洛夫對他威脅說,然後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緊,穿過市集的廣場,徑自走了。
賞析:
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創作,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列寧和斯大林都非常喜愛
他的作品,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都借用過契訶夫作品的人物形象。同樣,契訶夫的作品,也深受我國人民
的歡迎。魯迅先生稱贊契訶夫的作品時說:「我以為沒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契訶夫創作在思想藝術
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變色龍》是契訶夫諷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884年,當時作家剛24歲,它表現了契訶夫的非凡的寫
作才能。
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社會,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統治的最反動時期。民粹派採取個人恐怖手段,刺殺
了亞歷山大二世,不但沒有解決任何社會問題,反而促使新上台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採取更加反動的高壓政
策,新沙皇加強了憲賓警察等專政機構。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加強了書報檢查制度,封閉進步刊物,各大學
實施了警察監督制。整個俄羅斯籠罩在軍警憲兵的白色恐怖之中。盡管如此,俄羅斯的民主主義作家,仍堅
持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對反動統治進行無情的揭露。契訶夫的《變色龍》《普里希別葉夫中士》《裝
在套子里的人》等短篇小說,是當時揭露警察憲兵制度的優秀作品,契訶夫在這些著名的作品中,創造了奧
楚蔑洛夫、普里希別葉夫、別里科夫等官僚國家代表人物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沙俄社會最典型的現象,具有
時代的特徵。
契訶夫善於從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選取題材。習以為常的事件一經進入他的作品,不僅具有活生生的真實
氣氛,而且能寫出社會環境的實質,構成具有時代特徵的生活圖畫,成為獨具特色的俄羅斯社會生活的諷刺
史詩。《變色龍》正是這樣,它只選取了社會生活的一個片斷──街頭巷尾極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
卻表現了一個尖銳的重大的社會問題,即官僚警察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專制制度肆無忌憚地欺壓人
民。小事情反映大問題,以小見大,正是契訶夫短篇獨特之處。
《變色龍》的藝術構思是巧妙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能引起鬨堂大笑。引人入勝,這是作者根據人物的
獨特性格提煉情節的結果。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廣大人民矛盾的基礎上的。通過警官對首飾
匠被狗咬傷的事件的處理,揭發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對立,鞭笞瞭望風使舵、反復無常、諂上欺下的奧楚蔑
洛夫精神。在短暫的時間內,奧楚蔑洛夫五次變色:最初,他擺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圖收攬人心,決定懲
辦狗的主人,要教訓不遵守法令的老爺。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轉筆鋒。人群中有人說:「這好像是席加洛
夫將軍家的狗。」於是奧楚蔑洛夫馬上改變了態度,替狗辯護起來:「它怎麼會咬著你?難道它夠得著你的
手指頭嗎?它是那麼小。」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後來巡警猜斷「這不是將軍家
里的狗」,這時他第二次改變了態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們絕不能不管。」但是巡警對自己的
見解懷疑起來:「不過也說不定就是將軍家的狗。」於是警官第三次改變了態度,他聲色俱厲地罵赫留金是
「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巡警對狗的主人的兩次推斷,使得警官兩度變色。
將軍的廚師也對狗的主人進行兩次斷定,但這不是兩種相反的論斷,而是後者比先前更為准確的論斷。
這種精心巧妙的安排,產生了動人的藝術魅力。廚師說:「我們那兒從來沒有這樣的狗。」於是警官心裡有
了底,顯出威風來:「這是條野狗!……弄死它算了。」他第四次改變了態度。狗的死刑已宣布,即待執行
了。可是廚師接著說:「這不是我們的狗,這是將軍的哥哥的狗。」警官第五次改變了態度。臉上立即堆起
了溫情的笑容,竟然對狗也阿諛起來。情節的跌宕不僅使故事波瀾起伏,吸引讀者,而且深化了人物的性格
,統治階級看家狗的丑惡面目,躍然紙上。
作者不厭其煩地描寫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化的過程,絕不是無意義的重復,這是對人物性格層層展現的
方法。這與《小公務員之死》中,借小公務員一次又一次道歉來揭示他的懦怯相類似,起到推動情節發展,
加強戲劇效果的作用。契訶夫在《變色龍》中,通過人物的不斷變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把其放在前後
矛盾丑態百出中,進行淋漓盡致的諷刺,嚴峻無情的鞭笞。作家不動任何聲色,不加任何議論,但好惡感情
透過紙背,這是契訶夫創作的特點。
《變色龍》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隨機應變,塑造了一個溜須拍馬、諂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
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小說的題目《變色龍》和主人公的名字「奧楚蔑洛夫」起得准確、巧妙、新穎、形象。
它們同文章的主題思想有著內在聯系,具有深刻的諷刺和象徵意義。變色龍是蜥蜴類的一種,能隨時改變皮
膚的顏色,以適應環境的需要。俄文「變色龍」也可譯為易變心的人。作者藉此強調主人公善變的性格特徵。
主人公的名字「奧楚蔑洛夫」是音譯,意譯就是呆傻、瘋癲的意思,作者藉此來諷刺、嘲笑和否定奧楚蔑洛
夫這類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這個警官的唯一技能就是善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甘心情願
當統治階級的看家狗,使人不僅感到可笑,而且還感到可恨。盡管他自作聰明,但實際上卻是個毫無價值的
混蛋。他的存在只能造成是非的顛倒和對公理的損害。
小說環境的描寫,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但是短篇作家契訶夫不像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那樣細致
描寫環境和場面。他只截取最典型的社會環境的一個橫斷面,既能反映出時代的特徵,又有助於揭示人物的
性格。小說的開頭是警官奧楚蔑洛夫走過的市場:「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
的敞開的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只用寥寥幾筆就真實地再現出沙皇統治的社會的一片蕭條敗落的景
象,反映出19世紀80年代俄國社會的陰森可怖的黑暗的面貌。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就活動在這樣的典型環境中
。他一出場是儀表威嚴,威風凜凜,「穿著新的軍大衣」,身後還跟著一個巡警。但是他「提著小包」和巡
警端著「沒收來的醋栗」是對他威嚴的儀表的有力諷刺,嚴整的外貌無法掩蓋他對人民財產的搜刮。作者通
過人物的外表和行動的矛盾,揭示其靈魂的丑惡和骯臟。作者強調人物與環境的血肉聯系,80年代是俄國社
會是歷史上最反動的時期,這種社會環境是產生迎合現實、阿諛奉迎的奧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奧楚蔑洛
夫精神又維護了腐敗黑暗的社會制度。因此鞭笞奧楚蔑洛夫性格,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為了集中筆力,小說選擇了最精彩的場面,故事從發生到結束的地點僅限於木柴廠的門口,一群人圍著
警官,那個咬人的小「罪犯」也在其中。這個小小的場面,好像劇院舞台的聚光燈一樣,使奧楚蔑洛夫在大
庭廣眾之前,在光天化日之下,演出了一場極為可笑的滑稽喜劇,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悲劇沖突。
在契訶夫小說中,人物動作表情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契訶夫在寫壞人的時候,筆調
是嚴肅的,在嚴肅的客觀描寫中隱藏著諷刺。奧楚蔑洛夫有一副嚴肅的儀表,舉止鄭重。當他聽到有人喊叫
聲時,他把身子微微一「轉」,「擠」進人群,「咳」了一聲,「擰起」眉頭,「嚴厲的」開始問話。這位
警官的一副官老爺的架子,裝模作樣的丑態,只用「轉」「擠」「咳」幾個字,幾個動作就形象地表現出來
了,語言精練而富於表現力。特別應該指出的奧楚蔑洛夫「脫」「穿」大衣的兩個動作,生動地傳達出主人
公的內心活動與思想起伏。他剛威風凜凜地恫嚇狗主人,決定嚴加懲處,忽
然聽說狗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他為自己的放肆而懦懦不安了:「席加洛夫將軍?哦!……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么熱。」他的心理活動和他的狼狽相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諷刺得多麼尖刻。
變色龍在尋找變色術,彷彿脫掉大衣能減輕他的負擔,能解脫他的窘境似的。正在這時,得知狗不是將軍家
的,他立即又神氣起來,說了要法辦狗主人的話。然而他的話音剛落,巡警判斷這狗可能是將軍家的,他又
為方才的得意忘形而恐懼了:「哦!……葉爾德林老弟,給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風了,挺冷……」變色
龍又在尋找變色術,彷彿大衣能保護和掩飾自己似的。變色龍的靈魂通過一熱一冷、一脫一穿的細節描寫,
展示得何等生動。作者無需花費筆墨去作人物心理描寫,只就一件大衣的處理,就把人物在當時當地具體變
化著的心理狀態,揭示得如此透徹,如此深刻,真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以對話取勝;語言有顯著的特色。人物的語言是充分個性化的,從人物的語言可以看
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奧楚蔑洛夫對下他是太上皇,傲慢自大,他說話就是「我」「我要」「我絕
不」……如「我絕不輕易放過這件事」,「我要拿點顏色出來」,「我要好好地教訓他一頓」。他的話不僅
專橫而且粗野,摻雜著罵人的字眼。什麼「混蛋」「豬崽子」五花八門;可是對上,在他的一副媚態中,是
一片阿諛奉迎的語言:「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興得很」,「把這條狗帶到將軍家裡去……就說這狗是我找
著,派人送上的」。於是,「野狗」「瘋狗」變成了「嬌貴」「伶俐」的動物了,甜言媚語,令人作嘔。為
了趨炎附勢,他會翻雲覆雨,甚至倒打一耙,嫁禍於人,這在他的話語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指責赫留金
說:「你那手指頭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後來卻異想天開,想得到一筆什麼賠償損失費了。」一百八十度
的大轉彎,在他輕而易舉,一會兒冒似公允要給你出氣,一會兒又會編出謊言來誣害你,善變者有善變的語
言和手法。盡管人群發出了笑聲,他臨走時還威脅說:「我早晚要收拾你!」這一結尾發人深思,餘音繞梁,
對認識變色龍為虎作倀的反動實質,提醒人們防備毒蟲,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閱讀理解:
1「我要拿點顏色出來」這個「顏色」的意思是:
___厲害__
2以上文為例,談談這篇小說在人物刻畫上的特點。
用對比與誇張的修辭手法,描繪了一個見風使舵、媚上壓下、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人物
形象。
3你認為奧楚蔑洛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反映了什麼?
答:見風使舵,欺上媚下,阿諛奉承。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小市民的庸俗、丑
惡於冷漠無情。
4描寫奧楚蔑洛夫時而脫大衣,時而又穿上大衣,這一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暗示人物具有變色龍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外表的變化同
卑鄙的心理相映襯;同時扣題。
5揣摩文中語句的表達效果。
(1)「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來到底誰胡說,誰像當著上帝的面一樣憑良心說話。」
(2)「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們絕不能不管。」
答:(1)用比喻的手法,寫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馬,表現他既是一個庸俗的小市
民,又是一個有所懇求的「小人物」
(2)雙重否定的修辭手法,寫奧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時,擺出一副「扶弱抑強」的
架式,與後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將軍時的態度變化形成強烈對比,造成絕妙諷刺的效果。
6細節描寫軍大衣的作用是什麼?
開頭奧楚蔑洛夫穿著新軍大衣出場,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標志,也是他裝腔作勢,作
以嚇人的工具;結局「裹緊大衣」離場,他力圖保持自己的威風,但對於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卻
顯得難堪,與開頭照應。
7小說為什麼要反復描寫奧楚蔑洛夫穿脫大衣的場景?
小說通過反復穿、脫得細節描寫,淋漓盡致地勾畫出他變色過稱成中的丑態和表現他內心
和強做鎮定的窘態的卑劣心理。
8文章左後一段描寫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離開了有什麼作用?
與前文相呼應。「裹緊大衣」是奧楚蔑洛夫在掩飾自己因為反復「變色」卻又不無難堪的感覺的
動作,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沙皇的小走狗夾著尾巴狼狽而逃的形象。
9《變色龍》中,作者反復描寫了奧楚蔑諾夫對小狗、對赫留金態度的變化,從中你能看出
奧楚蔑諾夫具有怎樣的典型性格?
從奧楚蔑諾夫對赫留金態度的變化,可以看出奧楚蔑諾夫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典型性格。
10.「就連那手指頭也像是一面勝利的旗幟」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什麼?
把「手指頭」比作「一面勝利的旗幟」,因為他把它作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賠償的證據。
11.「官長,就連法律也沒有那麼一條,說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該忍著」寫出了什麼?
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據,反映了底層人民機敏的一面。是作者諷喻沙皇的「法律」對人民的壓迫。
12.「不瞞您說,我的弟兄就在當憲兵??」寫出了什麼?
二點法律,沙皇的虛假政治影響著每一個人,先引用法律為自己辯護,接著抬出「當憲兵」
的兄弟。通過人物語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實質是:憲兵就是法律,權勢決定一切,對沙皇法律的
又一次尖銳諷刺。
13. 「普洛訶爾叫一聲那條狗的名字,就帶著它從木柴廠走了??那群人就對赫留金哈哈大笑。
」寫出了什麼?
民眾即喪失了判斷是非的能力,也失掉了對弱者的同情心。他們在百賴的生活中尋求一
種感官的刺激,做的看客,諷刺了民眾思想的愚昧落後,精神的空虛麻木。
14「那群人就對赫留金哈哈大笑」這句話中「哈哈大笑」一詞體現了
當時社會老百姓的冷漠與麻木不仁。
15契河夫以「變色龍」作為小說題目的用意是什麼( B )
A.說警官奧楚蔑洛夫像變色龍一樣,一會脫下大衣,一會又穿上大衣。
B.諷刺沙皇制度下,統治階級的走狗奧楚蔑洛夫趨炎附勢,狡詐多變的性格。
C.諷刺奧楚蔑洛夫一會兒怕狗的主人,一會兒又不怕狗的主人的多變性格。
D.說明當時的社會制度迫使人們不得不經常改變自己的態度。
16作者塑造奧楚蔑洛夫這個人物典型的社會意義是( D )
A.揭露走狗奴才的丑惡靈魂。
B.抨擊腐敗無能的沙皇統治。
C.說明變色龍善於根據環境情況迅速變色以求得自身隱蔽的特徵。
D.揭露沙皇統治的黑暗,影射沙皇專制的虛偽和專橫。
17.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時,有一條准則決定他「變色」,這條准則的是(B )
A、居然有人養這種狗?這人腦子上哪去啦?
B、請問,這到底是誰家的狗?
C、你究竟為什麼舉著那個手指頭?
D、這是他老人家的狗?
J. 有關於契坷夫的資料
契訶夫(1860~1904)全名叫安東·巴浦洛維奇·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他們和馬克·土溫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作品大多數取材於中等階層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抨擊了沙皇的專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凡卡》(裝在套子里的人》《公務員之死)等。
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是一個獨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學史上和在社會情緒中構成時代的作家中的一個。」列夫·托爾斯泰也給契訶夫極高的評價,稱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而且還說:「我撇開一切虛偽的客套肯定地說,從技巧上講,他,契訶夫,遠比我為高明!」
契訶夫簡要生平:
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一個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雜貨鋪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只有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
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小職員之死》、《苦惱》,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都曲折反映了俄國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
契訶夫於1904年7月逝世。
補充資料: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
部分譯成中文小說:
《柳樹》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術表演會上》 《壞孩子》 《變色龍》 《我的「她」》 《撥蘿卜》(仿童話) 《假面》 《牡蠣》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預謀犯》 《相識的男人》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 《哀傷》 《苦惱》 《美妙的結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釘子上》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萬卡》 《外科手術》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帶閣樓的房子》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小職員之死》 《醋栗》 《姚內奇》 《窩囊》
源:http://www.thn21.com/teach/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