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秧歌劇本
『壹』 大秧歌由那部小說改編
劇本改編
《大秧歌》,故事以煙台海陽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秧歌"為切入點,講專述上世紀屬三十年代乞兒海貓回山東海陽尋親,從而發生的一段夾雜家族恩怨情仇、驚心動魄的抗日熱血傳奇故事。
郭靖宇在山東本土編劇夏仁勝、王謙的劇本基礎上加以擴容,增加了家族斗爭、愛情糾葛等故事線索,使其更具有傳奇性、戲劇性、可看性。籌備期間,郭靖宇對海陽的革命歷史進行了系統學習和深入挖掘。前期的知識儲備為他拍好該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真實的史料,這也讓《大秧歌》的故事情節非常有趣。
《大秧歌》是山東影視傳媒集團、山東影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建信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西安奧金百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年代戲。由郭靖宇執導,楊志剛、楊紫、王奎榮、王繪春、張少華、劉芊含、賈媛媛、陳潔等主演。
該劇以海陽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秧歌"為切入點,描寫了一段夾雜家族恩怨情仇、驚心動魄的抗日熱血傳奇。
『貳』 關於戲劇
【簡介】
戲劇(drama)
[drama;play] 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曲、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
希臘戲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具體含義】
綜合藝術的一種。有兩種含義:狹義專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首先在歐洲各國發展起來繼而在世界廣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為drama ,中國稱之為話劇。廣義還包括東方一些國家、民族的傳統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戲劇、朝鮮的唱劇等。
【戲劇本質】
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已經表述了對戲劇本質的認識。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模仿,戲劇是對人的行動的模仿 。2個世紀以後 ,印度的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也指明:「戲劇就是模仿。」19世紀以後,對戲劇本質的研討出現了眾說紛紜的局面,主要有觀眾說,沖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室說等。
觀眾說:認定觀眾是戲劇的必要條件 ,也是戲劇的本質所在。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賽是這種觀念的代表,他斷言 :不管是什麼樣的戲劇作品,都是為了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而,戲劇的一切器官都必須與觀眾的欣賞相適應。
沖突說:以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為代表。19世紀末,布倫退爾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覺意志發揮的場所,人物的自覺意志的發揮必定會遇到阻礙,主體為克服阻礙就要與之斗爭,這就構成「意志沖突」,戲劇的本質就在於此。美國戲劇理論家J.H.勞森則把戲劇的本質歸之為「自覺意志在其中發揮作用的社會性沖突」。他認為:由於戲劇是處理社會關系的,而人的自覺意志又必須受社會必然性的制約,因而,真正的戲劇性沖突必須是社會性沖突。這種觀念可以一句話來表述:「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激變說:英國戲劇理論家W.阿契爾否定布倫退爾的「沖突」說,他把小說與戲劇相比較,認為小說是「漸變」的藝術,而戲劇是「激變」( crisis ,又譯危機 )的藝術,戲劇所處理的是人的命運和環境的一次激變,這就是戲劇本質的所在。
情境、實驗室說: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D.狄德羅就曾把「情境」看作戲劇作品的基礎。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性時,也曾把「情境」與「沖突」聯系在一起,並強調情境的本體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 、劇作家J.-P.薩特把自己的劇本稱為「情境劇」,並把戲劇的對象說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行為。B.布萊希特則把戲劇看作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認為:劇院乃是檢驗人類在特定情境中行為的實驗室。這種觀念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戲劇的本質。
【戲劇形態】
在古代希臘 ,藝術被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 、建築與詩,戲劇被劃歸詩的范疇。但是,真正的戲劇藝術應該包容詩(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成分,因而被稱為綜合藝術。
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它們在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是:①文學。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③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
戲劇中的多種藝術因素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在綜合整體中的地位不是對等的。在戲劇綜合體中,演員的表演藝術居於中心、主導地位,它是戲劇藝術的本體。表演藝術的手段——形體動作和台詞,是戲劇藝術的基本手段。其他藝術因素,都被本體所融化。劇本是戲劇演出的基礎,直接決定了戲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它作為一種文學形式,雖然可以像小說那樣供人閱讀,但它的基本價值在於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劇本,不是好的戲劇作品 。戲劇演出中的音樂成分,無論是插曲、配樂還是音響,其價值主要在於對演員塑造舞台形象的協同作用。戲劇演出中的造型藝術成分,如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也是從不同的角度為演員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輔助作用的。以演員表演藝術為本體,對多種藝術成分進行吸收與融化,構成了戲劇藝術的外在形態。
作為文學的戲劇
戲劇文本(即「劇本」)是一出戲劇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戲的先決條件。
劇本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舞台上搬演。戲劇文本不算是藝術的完成,直到舞台演出之後(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這類的戲劇文本則稱為案頭戲(也叫書齋劇)(比較著名的如王爾德的詩劇《莎樂美》。)現代戲劇中也出現了沒有劇本的演出實例。
戲劇的文學本,在不演出的狀態下,可以作為單獨的文學樣式欣賞。
作為表演藝術的戲劇
隨著西方現代戲劇在導演以及演員訓練體繫上的實踐,戲劇理論逐漸從戲劇文本的討論擴大到劇場整體,進而產生「場面調度」等新觀念。其中,比較著名的提法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戲劇導演彼德·布魯克在其專著《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中提出的觀念:「一個演員,走過一個空盪盪的舞台,這就是一出戲的全部。」
【中國省區戲劇劃分】
北京市
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上四調
山西省
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 洪洞道情 臨縣道情 晉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
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
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
龍江劇
陝西省
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
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
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錫劇 蘇劇 淮海戲 丹劇 丁丁腔 海門山歌劇 淮紅劇
安徽省
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沙河調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儺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推劇 嗨字戲 洪山戲
上海市
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
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
贛劇 弋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南昌採茶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
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平講戲 閩劇 庶民戲 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台灣省
歌仔戲
廣東省
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雷劇 粵西白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壯劇 苗戲 侗戲
海南省:瓊劇 臨劇
湖南省
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
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
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
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
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彝劇 雲南壯劇
貴州省
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藏戲
【戲劇種類】
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詩劇、舞劇、戲曲等;
按題材,可分為神話劇、歷史劇、傳奇劇、市民劇、社會劇、家庭劇、科學幻想劇等;
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不過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類是悲劇、喜劇和正劇,其中悲劇出現的時間早於喜劇,正劇也稱為悲喜劇。
『叄』 關於秧歌的介紹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近代所稱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歷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介紹的民間舞隊中就有「村田樂」的記載,清代吳錫麟的《新年雜詠抄》中明文記載了現存秧歌與宋代「村田樂」的源流關系。
拓展資料: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清代吳錫麟《新年雜詠抄》載:「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秧歌」的起源,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斗爭。
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第三種說法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閣可見秧歌可能源於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 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每年春耕時,農家的婦女兒童數以十計,一起到田裡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聲一響,「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稱之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現,後來發展成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形式,並流行於我國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陝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
『肆』 電視劇大秧歌共多少集
中文名稱 :大秧歌
主演 :楊志剛,楊紫,劉芊含,王奎榮,張少華,楊昆,劉之冰,王繪春,巍子
外文名稱 :2014-08
類型 :大型年代傳奇史詩大劇
集數 :79
出品公司 :北京完美建信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首播平台 :上海新聞綜合頻道
導演 :郭靖宇,柏杉
編劇 :夏仁勝、王謙、郭靖宇(劇本改編)
拍攝地點 :北京、山東海陽
發行公司 :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
每集長度 :45分鍾
製片人 :馬千策
上星時間 :2015年10月26日
上星平台 :江蘇、天津、山東衛視
首播時間 :2015年10月14日
『伍』 膠州大秧歌簡介
「膠州秧歌抄」以其輝煌的藝術魅力蜚聲全國,並在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膠州大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其舞蹈、音樂曲牌和情節劇在中國秧歌群體中獨樹一幟。但膠州秧歌究竟起源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
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跑秧歌」;民間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膠州秧歌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包煙屯趙姓、馬姓兩家於1764年逃荒關東,沿途乞討賣唱,逐漸形成一種邊舞邊唱的形式。返回故鄉後,經多年相傳,不斷改進,到1863年便基本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演員10人分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個行當,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擺隊、正挖心、反挖心、兩扇門等,伴奏樂器除嗩吶外,還有大鑼、堂鼓、鐃鈸、小鑔、手鑼等,唱腔曲牌有30餘個。1860年後,又在膠州秧歌的基礎上,創立了秧歌小戲,有35個劇本。
『陸』 膠州秧歌的文化背景
歌舞兼備
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跑秧歌」;民間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膠州秧歌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包煙屯趙姓、馬姓兩家於1764年逃荒關東,沿途乞討賣唱,逐漸形成一種邊舞邊唱的形式。返回故鄉後,經多年相傳,不斷改進,到1863年便基本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演員10人分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個行當,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擺隊、正挖心、反挖心、兩扇門等,伴奏樂器除嗩吶外,還有大鑼、堂鼓、鐃鈸、小鑔、手鑼等,唱腔曲牌有30餘個。1860年後,又在膠州秧歌的基礎上,創立了秧歌小戲,有35個劇本。1957年,膠州秧歌進京演出,博得好評。嗣後,全國150個文藝團體先後來膠州市學習膠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學院還將膠州秧歌列為必修課程。1991年的"中國首屆秧歌大賽"中,膠州秧歌獲優秀獎。
「膠州秧歌」以其輝煌的藝術魅力蜚聲全國,並在2006年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膠州大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其舞蹈、音樂曲牌和情節劇在中國秧歌群體中獨樹一幟。但膠州秧歌究竟起源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
[編輯本段]
發祥探考
《青島文化志》說膠州大秧歌的發祥地是馬店東小屯,是闖關東的產物,形成年代為清末民初,筆者曾向該志供稿人提出過異議,後來該作者告訴我,在編寫《膠州文化志》徵集資料時發現,膠州籍咸豐九年(1859年)進士宋觀煒十二首《秧歌詞》詩為七言絕句,分別對膠州秧歌六個行當(演員)作了全面描述,後來《膠州文化志》遂把膠州秧歌的形成年代訂正為咸豐三年(1853年),其確鑿年代應在1854~1858年間。
筆者生長於膠州大沽河畔的秧歌之鄉,對秧歌的喜愛促使我在近20年間對膠州大秧歌之起源、發展、形式、內容作過較詳盡的考證、研究,提出下列幾點意見,供大家商榷。
一、單憑宋觀煒十二首詩的成詩年代為依據,沒有其它例證。
二、據乾隆版《膠州志》載:「上元,張燈火,陳雜劇,喧鬧竟夜」。該志成書於1752年,經查多種資料,膠州在1752年之前無任何雜劇。志中的「雜劇」,應該指的是膠州秧歌劇。
三、《膠州市文化志》載東小屯「馬、趙二姓,棄家闖關東。在逃荒路上,從乞討賣唱,後改為邊舞邊唱,逐漸形成了一些簡單的舞蹈程式和具有膠州地方色彩的小調,他們重返家鄉後,經過代代相傳,提煉加工,至清朝中期,逐漸成為定形的舞蹈秧歌,」此說忽略了關鍵問題「秧歌」一詞的由來。秧歌,起源於農業勞動,是南方勞動人民插秧所唱的勞動小曲。膠州所以有南方秧歌,是因為膠州在唐宋時期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北宋時期作為北方唯一設置市舶司的碼頭,與江南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與南方商業貿易的往來,南方的文化藝術如秧歌等勞動小曲也隨之傳至北方。膠州秧歌應該是引進江南地方曲調,吸收了北方雜劇的精華,形成的新藝術形式。
膠州秧歌從藝術形式和類別上看,是一種戲劇,不是單純的舞蹈和歌唱。它有劇本,有道具,有曲牌,演員有行當,是一種形式活潑的歌舞劇。這樣一個形式多樣、文化內涵豐富的地方劇種,不可能形成於一個不足百戶的邊遠村莊,而應該是圍繞膠州海運文化應運而生。從其曲牌、行當等藝術因素分析,膠州秧歌的形成是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它與南宋以來的雜劇、曲牌演唱有關,筆者根據膠州秧歌的曲牌、角色、表演形式以及流傳地域文化特徵等因素推斷,膠州秧歌與元雜劇有著密切的關系,其起源的時間至少應在宋末元初。
膠州秧歌劇與雜劇有關的一個重要證據是膠州秧歌劇的表演形式。膠州大秧歌是廣場(街頭)四方連續的可視性表演形式,演員表演面對的是叫周觀眾。據考證,這種表演形式來自於早期的戲劇。顧學頡著《元明雜劇》:「近年在晉、陝、豫交界地區發現的宋遼金元時代的戲台遺址,不下十來處之多。其中最早的名為『舞亭』,是個建築在露台上而的亭子,可供四面觀眾觀看。」這說明中國戲劇的前身,是從民間廣場表演藝術發展而成的。膠州秧歌劇一直保留了廣場藝術(街頭)形式至解放初,後被文藝工作者在不斷借鑒其表演藝術形式的同時,把具有完整內容性的表演部分刪去戲劇部分,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就這樣被人們遺忘了,但惟一能夠窺見其古老形式的是演出前打場子的舞蹈部分。
膠州秧歌與雜劇有關的第二個重要證據是角色行當。
「元雜劇中演員的角色(行當),可分四大類別,即末、旦、凈(包括丑)、雜,而以末、旦二色為主,每類之中又各分許多細目(顧學頡著《元明雜劇》)。」膠州秧歌劇中演員也有角色(行當),其角色分別是:小嫚(花旦)、扇(花旦兼青衣)、翠花(青衣兼老旦)、棒槌(末,也就是現在的小生兼武生)、鼓子(老生兼丑)、膏葯客(雜)。元雜劇中演員的角色與膠州大秧歌劇中演員的角色驚人地相似,也非常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這不是巧合,而是那個時代傳遞給我們的直接信息。王國維在《余論》中有過一個總括的說明:「我國戲劇,漢魏以來,與百戲合,至唐而分為歌舞戲及滑稽戲二種,宋時滑稽戲尤盛,又漸籍歌舞以緣飾故事,於是向之歌舞戲,不以歌舞為主,而以故事為主,至元雜劇出而體遂定,南戲出而變化更多,於是我國始有純粹之戲曲。」這里基本上把我國戲曲的大體脈絡清晰地勾勒出來了。膠州秧歌劇演出形式的構成基本符合上述論斷。歌舞、滑稽、緣飾故事這三大要素,在斜溝崖、南庄村等秧歌劇表演形式中明顯地具備這個特點,看出這三大要素的存在。
膠州秧歌與元雜劇有關的第三個證據是曲牌和劇本的近似。
解放後,各級文藝工作者對膠州秧歌調查挖掘所得的曲牌主要有二類:嗩吶曲牌,主要包括得勝令、打灶、小浪音、小白馬、斗鵪鶉、八板、煽簸箕等。
唱腔曲牌,主要包括扣腔、鋸缸、打灶、疊斷橋、男西腔、女曲腔等。小戲劇本,包括大離別、小離別、想娘、五更等72出(本),現僅查到35出(本)。
根據上述曲牌和劇本對照元雜劇分析,膠州秧歌劇的嗩吶曲牌「得勝令」、「斗鵪鶉」在元雜劇《倩女離魂》、《趙氏孤兒》、《竇娥冤》等劇本中均有使用,特別是王實甫的《西廂記》,「斗鵪鶉」曲牌反復使用了七次,「得勝令」使用了五次,可是在明朝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清初洪升寫的《長生殿》兩個劇本中均沒有用過上述兩曲牌。從這兩部經典性劇本中沒有使用這兩個曲牌,說明其在明代與清初已經被淡化。明末清初孔尚任所寫的《桃花扇》中雖然上述兩曲牌各用了一次。但孔尚任是山東曲阜人,他之所以繼續使用元雜劇的上述兩曲牌,很可能與其對北方元雜劇曲牌的熟悉有關,受家鄉傳統文化的遺傳特徵影響而形成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膠州秧歌劇與元雜劇之間所存在的關系不是間接的,而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現象的統一產物。這一文化現象應該從中國文學發展史的高度來認識。
中國文學史上,有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的說法。可見,元雜劇的地位是很高的。膠州秧歌劇具備這一特點,所以對於它的研究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元雜劇有著特殊的形式。在這以前,傳統的文學體裁是抒情的詩歌散文,而從此以後,文學作品的體裁出現了新的有情節、有人物、以敘事為主的戲劇和小說,因而詩歌和散文喪失了霸佔文壇的局面。」(溫真《簡說元雜劇》),膠州秧歌劇就是這一新體裁的主要組成部分。試證如下:
一、元雜劇的著名作者王實甫是元大都(今北京)人,他的創作活動主要在元成宗大德年間(1298~1307年),他的《西廂記》反復使用和膠州秧歌劇一樣的曲牌,給我們傳遞的信息表明了膠州秧歌劇與《西廂記》是在同一個時期並存的藝術表演形式(那時膠州秧歌已經處在成熟期)。
二、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把我國戲曲的形成發展過程大體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從上古到五代,是我國戲曲的萌芽時期。第二,宋金二代,為我國戲劇的形成時期。第三,元代雜劇的形成,標志著我國戲劇的正式成熟。第四,元明南戲較之元雜劇變化更多,中國戲曲有了新的發展。」
在王國維上述第二階段中有這樣的論述:宋金兩代的雜劇院本,還「非盡純正之劇,而兼有競技游戲在其中……其結構與後世戲劇迥異。」第四階段論述:「至唐分為歌舞及滑稽戲二種,宋時滑稽戲尤盛,又漸藉歌舞以緣故事,於是向之歌舞戲,又不以歌舞為主,而以故事為主。」根據王國維的論證,膠州大秧歌劇的表演形式無一不與其論述相符合。特別是膠州秧歌劇中「鼓子、棒槌」,「競技游戲」是秧歌劇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而「上跤」、「滾綉球」用高難度武術動作形式表演打各式「棒槌」,女性表演的「扭斷腰」、「三道彎」等非常富有代表性。「不以歌舞為主,而以故事為主」,秧歌劇的演出是以本戲為主,秧歌劇的演出有自己的「演奏曲牌」、「唱腔曲牌」,又有自己的「劇目」,更具有自己獨特的表演形式。不同的歷史時期,戲劇藝術的發展應該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膠州秧歌劇的這一藝術形式,其劇目、服飾、道具、色調、人物的動態、神韻等,都體現出宋元時期的審美習慣、審美心理、社會習俗以及民族精神。
膠州秧歌的原初形態已經大部分消失,這是歷史的原因,我們只能從多方面印證查考,爭取恢復原本的面貌。
[編輯本段]
發展傳承
唐宋時期膠州碼頭經濟發展至鼎盛,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孕育了膠州秧歌劇。膠州與大江南北的通商,進一步豐富了秧歌劇的表演形式及內容。江南唱腔曲牌中的「南鑼」均帶有南方地域特色。膠州秧歌劇女性演員的服飾色調為桃紅和草綠色,「鼓子」服飾為咖啡色,「翠花」和「扇女」用的道具均是摺扇。從上述色調的服飾與摺扇的道具看受朝鮮影響較大。據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的記載,摺扇是宋代從朝鮮傳入我國的,膠州是當時對朝通商的最大碼頭之一,摺扇從朝鮮傳到膠州是順理成章的,外來文化與膠州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和文化氛圍的有機結合,促進了膠州秧歌劇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南北文化的交流,外來文化的借鑒等幾大要件對膠州秧歌的形成和發展缺一不可。
膠州秧歌劇早在宋元時期就形成了中國戲劇摺子戲的雛形藝術形式。為什麼流傳至解放初期也沒有很大的變化?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喜愛膠州秧歌這種藝術形式的群體基本穩定居住在膠州一帶,沒有很大的離散和遷徙,使膠州秧歌能夠長期固著在膠州這塊土地上。二是膠州港自明以後因為海退,港口逐漸遠離膠州城區,港口貿易衰落,對外國際交流、交往職能消失,成為膠州灣內循環使用的地域性小港,城市商業地位下降,市民文化失去活力,成為民間節慶藝術。這種封閉的形態,使膠州秧歌很少受外界的影響,得以保存其原汁原味。三是膠州秧歌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產生質的流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膠州雖然經濟發達,但它不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不是文人薈萃的地方,所以,它很少受到文人們的參與和改造,而保留了只有這塊土地才蘊涵著的傳統精神,所以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保留了「非盡純之劇,而兼有競技游戲在其中」的宋金至元的演變過程中的「古劇」(王國維稱)。
還有一點需要辨明的是,「膠州秧歌」和「膠州大秧歌」不是一種藝術形式,「膠州秧歌」是咱們通常見到的四步舞秧歌,是通常一般的歌舞;而「膠州大秧歌」則是秧歌劇,也就是「膠州秧歌劇」,其女性舞步是三步舞。這兩個秧歌有質上的區別。因為不了解這兩種表演形式的差別,所以膠州秧歌和膠州大秧歌就常常被一些人混淆,從而使膠州秧歌失卻了本來應有的歷史面貌。
[編輯本段]
文化遺產
膠州秧歌劇現存的曲牌、劇本和民間表演的四方連續形式的演出形式,是研究中國戲劇從宋遼金至元雜劇演變過程的活標本,這些形式在我國其它地區已不存在了。這些珍貴的藝術形式已超過膠州秧歌劇本身的價值,膠州秧歌劇的存在,應是中國戲劇發展史上現存最早的戲劇雛形表演形式之一。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膠州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柒』 大秧歌的編劇真是腦殘,那個海貓既無顏值又無身材的還給他配倆美女,還爭著嫁給他。感覺好惡心。外協的表
海貓就像在讀劇本,說話沒一點感情
『捌』 急求:公司年會小品劇本!
《上網》網路時代青年人。
上傳日期:2006-10-11 上傳: 俠名 人氣:830
(場景1):家中,趙看電視,換台,換台,關掉,搖頭感覺沒勁,准備出,高從裡屋出來。
趙:出去了啊。拜拜……
高:站住,你幹啥去?
趙:(笑)問得夠奇怪了。都啥時代了,還用問?
高:你說啥時代,還不是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嘛?
趙:(搖頭)我以前說你跟我有差距,你還不承認,現在看出來了吧。整整差一個世紀。還活在23世紀呢。告訴你吧,現在是E時代!
高:(撇嘴,笑)還說我跟他差整整一個世紀,是他落後我22個世紀。他才在1世紀。
趙:(瞪眼)看來不給你講講世界歷史是不行地。(捲袖子,數指頭)世界的發展呢,分幾個時代。一個是:青銅時代,還有黃銅時代、紅銅時代和……生鐵時代。現在呢,隨著科技的發展,進入了E時代。通俗點給你說吧,叫網路時代。
高:(似懂非懂地點頭)哦……我也不管你一時代二時代,你到底幹啥去?
趙:都E時代了,還能幹啥?告訴你吧,上網!(得意狀)英特網!。
高:(撇嘴)不管你是硬網還是軟網,現在不管撈魚捕鳥都不是時候了,也不看看啥季節。(不屑狀)
趙:(搖頭)跟她說不清。趕明兒,咱也編個程序。往電腦里一裝,電線往河裡一扔,輸入:要兩斤半的鯉魚。絕對跳上岸的,沒有草魚,也沒有兩斤一兩的。(自豪狀)嘣嘣的,清一色的鯉魚。如果有草魚,那肯定是遇上\"黑客\"搞破壞!
趙:好了,說多了你不懂,郁悶……。
高:老頭子,那是個啥破網?咋這先進呢?
趙:(神氣狀)嘿,嘿。電腦網路。
高:(驚訝)哎呀媽呀,老頭子,電網你也敢上?生產隊那陣你不是被電過嗎?咋不長記性呢?
趙:(不屑狀)不懂了吧。是電腦網。在那上面,姑娘不叫姑娘。叫\"美眉\"。小伙不叫小伙,叫\"摔鍋\"。
高:(驚訝)哎呀媽呀,電暈了,鍋摔了吃啥呀?
趙:還有呢,誇姑娘漂亮:叫噴血。長得丑:叫恐龍。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強!
高:(掩嘴偷笑)嘿,咋跟你的小名一樣呢?把你電成蟑螂了?
趙:(瞪眼睛,嘟嘴)……不跟你說了,走了。
(趙出。高從屋裡搬出筆記本電腦來)
高:誰不知道似的,就他懂,還E時代呢,其實俺早E上了,俺兒子從國外帶回來的,說想他了就視頻,跟面對面似的。俺沒敢讓老頭子知道,怕他搶。俺網名還叫翠花呢。
(場景2):趙到老年活動中心,碰見范偉在上網
趙:聊啥呢,這么熱乎?
范:(慌張……傻笑)沒,沒,沒聊啥。看看新聞,關心關心國家大事,國際局勢什麼的。
趙:叫啥網名呀?
范:網名就叫\"專管大事\"。
趙:(笑)幫我管管,我家樓道燈壞了。
范:呵,這事大了。不是說嘛,美國的一隻蝴蝶扇一下翅膀,日本都要發地震嗎?
趙:拉倒吧,聽誰胡扯呢?
范:這怎麼是胡扯呢?網上看的,是科學家說的,叫什麼效應來著?照這樣說,你家路燈壞了,萬一你出門不小心摔一跤,還不把薩達姆給摔垮台了?
趙:照這樣說我撒泡尿,泥羅河就得發大水?不管怎說,你可要管一管啊!呆會把路燈給我修好,你不是\"專管大事\"嗎?
范:嘿,嘿,你家不是還有件傳家的家用電器嗎?
趙:手電筒?不行,不行,那玩意不行。
范:怎麼就不行了呢?那玩意,別在腰上,朝前,是前大燈,朝後,是後尾燈!人還當賓士車呢。
趙:不行,不行。壞了,接觸不良,一閃一閃地。別屁股上,晚上出去,人家還以為螢火蟲呢!
范:開玩笑,有這么大的螢火蟲嗎?
趙:怎麼沒有?都啥時代了,網路時代,科技發達著呢。基因工程,懂嗎?上次上街,我說哎呀媽呀,這櫻桃好?麻煩給我稱兩斤櫻桃!人家說,大叔呀,啥眼神?是西紅柿!
范:(笑……)
趙:第二天吧,又上街。直接跟人說,稱兩斤西紅柿。人家笑了,說,大叔,看好了,是櫻桃!哎呀媽呀給我窘得,這臉刷地一下就紅了,跟西紅柿似的。
哈哈哈……(兩人笑)
趙:你家不是有電腦嗎?怎麼到老年活動中心上網來了?
范:(搖頭)別提了,老伴也上網,咱好男不跟女搶。
趙:呵,全網上了?
范:可不。我每天回到家裡,家裡電腦總是熱的,開水總是涼的;她的眼圈總是黑的,眼珠總是白的;我的白襪子總是花的,黑襪子總是硬的。
范:老家養雞的叔叔打電話過來,說近幾天老是死雞,不知道怎麼辦。她說,這個我懂,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重啟。我泡在臉盆里的螃蟹跑了一隻,結果她在冰箱後面找到了,並說,跑什麼跑,上了網我也認識你!我一看,是一隻大蜘蛛。哎……睡覺叫\"下線\",起床叫\"開機\",午休叫\"屏保\" 還把上廁所叫\"清理內存\"……
趙:(笑……搖頭)這樣下去是不行的,這得\"戒網\"。
范:老哥,你說怎麼個戒法?為這,我們吵過。她說:為什麼過河拆橋,當初你不是用\"搜索\"功能找到我的嗎?我說,你以為我是找你?我是\"搜索\"張曼玉。你是被鏈接上的!
趙:還得戒,這樣是\"沉入深深英特網的深深網底\",再不往上撈,遲早回出事。離開總是殘酷地。得下狠心,下決心!
范:老哥,你看這樣行不?我准備把她送回我老家的深山裡去。那地方偏僻,除了蜘蛛網、漁網就沒別的網了。
趙:行,咋不行。我就不信,她把電腦連上蜘蛛網能進《昆蟲世界》,連上漁網能《海底總動員》?
范:那就這么定了。哎呀媽呀,這下好了,我以後就可以在家裡上網了??!!
趙:別說了,還是抓緊時間上一會網吧。我上去灌水,這幾天老潛水,都憋出毛病來了。
范:老哥,不聊天?
趙:聊,咋不聊。網名叫\"帥得想毀容\"。
范:呵,老哥,這名好。俺的名字就是土了點,叫\"小紅\",資料上寫:女,十八。別看資料,看聊效。
趙:對,看聊天的效果!這資料假得,這年歲,這塊頭,還\"小紅\"呢,《鐵道游擊隊》里老洪都比你年輕!
范:是,那是,要不怎麼說網路是虛擬的呢。
趙:那也不是那麼回事。我最近不是一直跟\"林青霞的妹妹\"聊嗎,聊得可投機了。
范:林青霞的妹妹?
趙:對,網名叫\"林青霞的妹妹\"。
(場景3):家中,高對著電腦。
高:小樣,還帥得想毀容呢,不毀都已經夠慘了。我知道他是誰,就俺家老頭子。你看這資料里填的:如果愛情是酒,你就是那瓶二鍋頭。不行,俺得整整他。
(場景4)老年活動中心
趙:看,看,說著說著就來了。呵,看,說仰慕我很久了,能不能出來喝杯咖啡。
范:老哥,真行啊,羨慕啊羨慕,俺咋就沒這么好的命呢。
趙:羨慕啥呀,沒準是恐龍呢。
范:那就見見唄,說不定真是個漂亮妞,老哥可就賺了。
趙:見見?那就見見!走,見網友。
(場景5)村口,老槐樹下。高精心打扮了一番。
高:大夥看看,俺像林青霞的妹妹嗎?恩,就是胖了點啊。
高:看,看,來了。
(高坐到樹下,趙和范上來)
趙:看來是來早了,等等吧。
范:要不咋叫美女呢,這叫矜持。
(范拉拉趙,指指樹下的高。趙走過去)
趙:老婆,你不在家做飯,上這來整啥呀,回去,回去。
高:這話咋說呢,你不是說俺一直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嗎?俺也從生鐵時代直接跨入E時代,這叫時代的飛躍,懂不?
趙:別瞎扯了,直接說,上這幹啥來了,知道不,這是啥地,這是年輕人約會的場所。
高:俺知道這是約會的場所,要是火葬場俺也不會來。告訴你吧,俺就是來約會的。(害羞狀)來約會網友的。
趙:(驚訝,差點摔倒,范扶)啥?啥?啥?約會網友?說說,約會誰呀,看我不整死他才怪。說,誰呀。
高:俺的網友,可帥了。
趙:吹吧,就直管吹吧,沒准還帥得想毀容呢。
高:哎呀媽呀,你怎麼知道他叫帥得想毀容?
趙:你說什麼?他叫帥得想毀容?
高:是啊,叫帥得想毀容!!
(趙腿發軟,范拽著他。)
趙對范悄悄地說:我今天真的見著林青霞的妹妹了,看來跟她姐姐真不是一娘生的。
范:老哥,這咋整呢。
趙:咋整?快,返回主頁,遇上強敵,迅速撤退……
(趙和范呈鬼子兵樣,彎著腰,一步一步地溜……背景音樂:地道戰)
高在後面追著喊:老頭子,你幹啥去?
趙和范遠遠地回答:太帥了,毀容去了。
完
『玖』 劇本花古戲湘壇滿姑娘
中國的地方戲劇種有360多種,也就是說,你一天看一個戲曲劇種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把中國戲曲劇種看全。
歷史的前進,時代的變更,使一些戲曲劇種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劇種新生、壯大。以戲曲的發源或流行省區劃分:
北京市: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 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路梆子 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 洪洞道情 臨縣道情 晉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腔 眉戶腔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陝南端公戲 陝西道情 弦板腔 陝南花鼓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錫劇 蘇劇 淮海戲 丹劇 丁丁腔 海門山歌劇 淮紅劇
安徽省: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沙河調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儺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推劇 嗨字戲 洪山戲
上海市: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贛劇 弋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南昌採茶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平講戲 閩劇 庶民戲 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台灣省: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粵北採茶戲 樂昌花鼓戲 雷劇 粵西白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壯劇 苗戲 侗戲
海南省:瓊劇 臨劇
湖南省: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戲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彝劇 雲南壯劇
貴州省: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藏戲
以上,羅列了273個還在流行的中國戲曲劇種,這些劇種各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各自有獨特的代表劇目,各自有才華出眾的表演藝術家。假如把各個劇種的藝術家、代表劇目再羅列出來,那真夠您看一陣子的了。
簡單地說,無論是從質量上看還是從數量上看,中國戲曲都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光輝燦爛的明珠。對這一點,無論是中國,還是在世界各國,人們是沒有爭議的。
另外,在前述的二百多個戲曲劇種中,近半個世紀以來,流布最廣泛,觀眾群最多的有五個劇種,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拾』 我與膠州大秧歌作文
「『營海杯』我與膠州大秧歌」有獎徵文啟事 為進一步挖掘膠州秧歌深厚的文化底蘊,擴大影版響力,豐權富第二屆中國秧歌節內涵,經研究,決定組織舉辦「『營海杯』我與膠州大秧歌」有獎徵文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辦單位
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新聞中心、教體局、文化局、營海街道辦事處
二、徵文時間
即日起至2010年5月31日止
三、徵文要求
緊緊圍繞膠州秧歌積極向上的主題,突出膠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展示膠州深厚文化底蘊和市民良好精神風貌,體裁、字數不限。
四、獎勵辦法
本次徵文將評出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獎品500元,二等獎獎品300元,三等獎獎品200元,紀念獎若干名,並頒發證書。
參賽作品統一發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作品要註明作者姓名、性別、年齡、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以便聯系。紙質件請郵寄至北京路1號市級機關辦公大樓449房間。
聯系人:張連業
電話:8228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