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台詞配音 » 彌勒題材

彌勒題材

發布時間: 2021-03-08 06:21:00

㈠ 龍頭,龜身,馱著彌勒佛 看起來像玉器 誰能給看一下啥東西

玉器一隻烏龜馱著彌復勒制佛是現代玉器,哪怕清代民國都沒有這個題材
玉器在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雕琢的題材和紋飾,帶有各自鮮明的時代特徵,從題材紋飾,雕刻風格,雕琢痕跡上入手,是玉器斷代的基本方法。
一如秦漢不可能著唐裝,明代不可能穿中山裝一樣,烏龜馱彌勒佛,是歷代未有的器形,屬於現代百花齊放,題材推陳出新的產物。

㈡ 靈隱寺的彌勒佛雕刻和其他佛像有什麼區別

杭州西湖靈隱寺畔的飛來峰造像,是元代石雕佛像的傑出代表。它作為大理風景區內的石窟藝術,各個洞窟的布置在選擇環境上頗費心機,分布在西湖的水光山色之中,成為美妙的西湖風光的點睛之作,為景區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它們有藏、漢兩種,陸續雕刻於五代、宋、元時期,元代造像最突出,題材十分豐富。有藏傳佛教造像,有各種密宗題材。更多彌勒佛介紹請閱讀文章靈隱寺飛來峰石雕佛像觀音菩薩雕刻賞析元代內地的佛教雕像上承宋代,又吸收了西藏等地的風格,有獨特的面貌,在當時就引人注目。元代釋圓至《牧潛集》記載石雕工匠張生:「一堂之上坐立有度,尊卑有容。怒者、喜者、敬者、居者,情隨狀異,變動如成人,住觀者雙目有神,不敢目為土偶,此塑之工也.菩薩則不然,慈眼視物,無瓦畏之色以聳觀瞻,其見非願。其慈若喜,其寂若悅。德悅於容,動於神。」據說,他塑造的觀音完全體現了所塑對象所應有的含義。今天雖然見不到張生的作品了,但卻留下這一段寶貴的文字記述。飛來峰是西湖邊的一座高二百多米高的石峰,據說是從天竺的靈鷲山飛來的。飛來峰造像中的青林洞,也叫老虎洞、金光洞,洞口上方雕有五代時的西方三聖,彌勒佛和大勢至、觀世音,為後周年間雕刻;洞口右邊石壁有北宋時雕鑿的盧舍那佛會:頭戴寶冠的盧舍那佛即大日如來,雙臂高舉作說法狀,四周有文殊、普賢、四天王、四菩薩和供養人,還有浮雕的兩名飛天。玉乳洞雕刻有北宋時的二十多尊小型羅漢像,還有六位禪宗高僧,即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龍漲洞洞口有北宋雕刻的三組佛教故事。第一組是白馬馱經,表現東漢時佛教傳入的故事:兩位南亞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應漢明帝的邀請,用白馬馱著經書,萬里迢迢來到洛陽,建立了白馬寺。石壁上的人和馬顯出經過長途跋涉的疲倦,很有藝術性。第二組是朱士行求經的史實。朱氏是曹魏時僧人,是較早前往西域取經的中國僧人之一。雕塑家表現他一手持棍,牽著馬匹,大步前行.前往西天取經。還有大家熟知的唐僧玄類,唐僧在這里是位謙和的僧人,雙手合十。這三組故事都是真實的歷史,表現手法也較寫實。請閱讀;最完美的石雕菩薩雕刻像在哪裡煙霞洞有宋雕觀音,嫻靜優美,寶冠纓絡,極為華麗,是江南女子的裝束,衣裙的線條用了陰刻線,和仕女畫相近。飛來峰梵式造像有菩薩、救度佛母、大白傘蓋佛母、佛母、多聞天王、金剛等,還有白衣觀音、水月觀音、楊枝觀音等。一處是五方菩薩,塑出了持柞、持劍、持鈴三位。閻文儒先生對此曾有記述。還有一尊是金剛手菩薩,身子略肥胖變形,胸乳袒露,下系短裙,頭戴碩大寶冠,一手舉起,握金剛柞,配著飛舞的帛帶,姿態更為生猛,雖然誇張,更能夠吸引人。造型都符合人體比例,衣紋流暢生動,可惜肢體像使用面團塑成,比較圓胖,幾乎看不見骨骼,,缺乏力度。飛來峰漢式造像是漢地流傳的大乘教派內容,有彌勒和十八羅漢等。最著名的是第36窟那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南朝的剡縣大佛、唐代的樂山大佛,(不明白樂山大佛請閱讀四川樂山石雕大佛是怎麼建造的呢)雖都是彌勒佛,但不是這樣的。原來,這是五代後梁時的一位和尚,浙江四明人,在岳林寺出家,因為他手裡常拿一個大布袋,互邊裝著他所有的生活用品,所以又稱呼他為布袋和尚。這位和尚大腹便便,如果是天要下雨,就先穿著濕鞋行走;如果是晴天,他反倒要穿著木屐抱膝而眠。他見物即乞,並留下一丁點放進布袋,飢餓時就吃,吃飽了就睡。他最喜歡小孩子,常和小孩在一起嬉戲。在他坐化之前,留下一首詩:「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不自識。」於是,人們認為他是彌勒佛化身,建佛塔供養他的法體,(佛塔的介紹請閱讀文章佛教石塔簡稱佛塔介紹)。以後塑造的彌勒佛就都以他的模樣為模特,這尊飛來峰大佛為彌勒佛較早的遺存。它高約二米,胖頭長耳,袒胸露肚皮,斜倚著布袋而坐,一手抓住布袋子,一手拿著佛珠,慈眉善目地笑著,胖而寬的臉出現了雙下巴,突起的顴肌,下垂的耳朵,都有點誇張,但像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個人。同是彌勒佛,剡縣大佛的笑容是可親的,(剡縣大佛也叫江南第一大佛,請閱讀我寫的文章江南第一石雕大佛像是怎麼雕刻的))樂山大佛嚴肅一些,但也有慈和的心緒。布袋和尚更是滿臉笑容而不是冷漠無情的,展示著他寬廣的胸襟、慈悲的心性,和普通人一樣可以親近。看見它的人會受到感染,心頭會快樂,並對他產生敬佩。難怪其形象近千年來能夠深人人心,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肚佛」。大肚佛身邊還雕刻著十八羅漢像,身形較小,動態各異,它們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群像。在飛來峰的冷泉邊,有一座小山嘴,雕刻家就在山石上開一個小完,里邊雕出一個跌坐的觀音像,旁邊設著一隻凈瓶。觀音一腿曲起,微微側頭,似在傾聽水泉之聲。風景和石雕佛像緊密結合,相映成趣。

㈢ 翡翠里的經典題材,保平安的彌勒佛和觀音算其一。中國味兒十足的寶貝。彌勒佛好壞挑選的秘訣是什麼呢

決定好壞最重要的幾點包括:種水,顏色,厚度,雕工等。種水和顏色大家會看,盡量選透的,綠的,如果是局部綠,最高級的是肚子綠的,雕工和厚度很多人可能就沒注意到了。學翡翠知識可以翡翠祿來學習哦。

㈣ 彌勒佛背後爬一小佛什麼寓意

說實話沒寓意,九龍是中國傳統民俗里的東西。彌勒佛源自印度佛教,是一生補處菩薩專,也是未來佛屬,(就是在未來即將誕生於我們這個婆娑世界的下一位佛陀)。相傳彌勒大菩薩在三十三層天的兜率天內院說法。彌勒塑像傳入中國後多年,才有了布袋和尚的傳說,兩者被藝術加工融合,形成了眾所熟知的笑口常開大肚彌勒佛的形象,本身也是被民俗化了。因此我說九龍加上彌勒佛,是寓意吉祥,是民俗文化的一種體現,但並沒有什麼具體出處和典故,應該只是後世匠人的藝術創作,談不上多大寓意,而是僅從審美角度出發,也就沒必要探究更深刻的內涵了。

㈤ 以彌勒佛為題材的,那其特徵是什麼

《笑納八方》以彌勒為題材,塑造了自由灑脫、和藹可親,開懷敞笑的彌勒佛活佛形象,傳遞出積極樂觀面對所有困難的微妙之意。哈哈,我也是在「中華陶」看到的,你可以去看看^__^。

㈥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彌勒佛

提到彌勒佛大家一定聯想到大肚、笑口常開這些特點,其實在漢傳佛教中,彌勒佛早已沒有犍陀羅造像的特點,也沒有藏傳佛教中嚴謹的造型儀軌,隨性自如的造型卻深受大家的喜愛,這是為什麼?正瀚說石從幾個角度跟大家一起分析。

●彌勒佛的重要性

佛教有三世佛之說,又分橫三世佛、豎三世佛。豎三世佛,即過去世迦葉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與未來世彌勒佛。彌勒佛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承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的下一尊佛(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簡單來說,「彌勒」梵文為「Maitreya」是常見婆羅門姓氏,意為「慈愛」,與彌勒佛心慈性慈、護法利生、拔苦施樂相呼應。前面提及彌勒是未來佛,目前還是菩薩,正確的稱謂應該是「彌勒菩薩」,彌勒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與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現在在兜率天,講經說法,機緣成熟後會下降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世間),在龍華樹下證悟菩提成佛果。

彌勒佛鴻慈大願就是化混亂的世界為大同世界;化污濁的人間為人間凈土;化黑暗罪惡的世間為人間天國。所以彌勒佛在佛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深受民間百姓崇拜敬仰。

●彌勒佛的推動

公元689年7月,唐代和尚將義等10人造《大雲經疏》,內稱武則天是彌勒下生,是閻浮提國主,御史郭弘霸也乘機邀寵,上表稱則天為彌勒佛。武則天聽之大喜,同年便稱帝,改國號為周,取而代之李唐,演了一出篡權換朝的歷史劇。

明朝同樣有個叫彌勒的和尚,圓寂前留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而這句偈語深深影響著後人。

明朝洪武初陝西田九成起義;永樂中期山東蓋都唐茜兒起義;宣德末年河南張普祥起義;嘉靖初山西李福達起義;萬曆四十二年冀東高應臣起義;天啟初年山東鄆城徐鳴仁起義。清朝,雍正五年,陝西翟斌起義;乾隆十三年,福建甌寧普少起義;嘉慶十八年河南、山東林青、李文成起義;道光二十六年湖南桂陽青蓮教起義;咸豐七年,四川涪州劉儀順起義;光緒二十四年山東冠縣趙三多起義??這些民眾造反,無不打著當世的彌勒旗號,用普渡眾生,改天換地,尋求極樂世界等等意願掀起一浪又一浪反抗的怒潮。

在民不聊生、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在底層的民眾,由於無法根本改變貧窮與困苦的處境,便促使他們與民間宗教的教義一拍即合,嚮往彌勒佛出世而永生、安樂的信仰,彌勒佛常常被宣傳為某個具體人托生或轉世,進而揭竿而起,用新的世道代替黑暗的世道,因而成為鼓舞民眾投身反抗斗爭的發酵劑,成為威脅封建政權的力量。

●彌勒佛的造像

彌勒佛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大肚,笑口常開,造型隨和,是彌勒佛漢化後的造像,正因為顯庄嚴於詼諧,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也蘊含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我們不妨從一些彌勒佛的作品中感受一下。

相傳唐末五代傅大士及彌勒和尚等化身形象的出現,令到彌勒信仰在信眾心中薪火相續。很多人會把「布袋和尚」、「大肚彌勒」、「彌勒佛」混在一起,之前正瀚說石也分析過「彌勒佛」的造像,而且根據古典記載,其實他們都不是同一尊,但造像有一定的相互影響與聯系,所以都是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姿態。

這種大肚盤坐、喜笑顏開的彌勒佛形態始於元代,在民間流行。但當時古代皇室崇奉藏傳佛教,所以在故宮常見的為藏傳彌勒佛造像。藏傳佛教對於密宗彌勒佛像的原始風貌保持的很好,可以接近其本身應有的形態,一般為金黃色身相,紺青色螺髻和肉髻,袒露右臂,雙手結說法印於胸前,結跏趺坐在蓮花上,也有頭戴五葉天冠的菩薩相,跟漢傳的彌勒佛有很大差別。

隨著時間發展,漢傳佛像儀軌並不像藏傳的「硬性」嚴謹,除了漢傳佛教寺廟中擺放的佛像,漢傳佛像創作化繁為簡,以「神」達「意」。很多文人雅士都是即席揮毫,創造出很多畫面詼諧、飽含哲理的畫像。

例如有樂禪師、月照上人等禪畫大師創作的彌勒佛畫作別具一格,推動著當代漢傳佛教文化藝術的發展。

在民間彌勒佛的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的彌勒佛笑口常開,寓意著積極樂觀,無憂無慮,和藹可親;大肚皤腹,寓意大度寬容,與人為善;輕松自在,顯示了他平民化的身份,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這些精神風貌,也是我國人民所追求和期望的。

相信上面這些彌勒佛的雕刻掛件大家不陌生,小時候家裡長輩會把這些雕刻掛件贈送給小孩。雖然並沒有完整雕出彌勒佛的全身,但笑口常開的姿態,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點撥人生,給人們留下了有益的啟迪,同時也寄寓了長輩對孩子們的祝福與關懷。

彌勒佛在各個領域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題材,不僅是彌勒佛本身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還是傳承下來的藝術形式,彌勒佛都像人們傳遞著正能量,值得我們去學習多行善事,既使得自己高興,又幫助了別人,使得這個社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更加團結,國家才會繁榮富強。

㈦ 彌勒佛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

佛教沒有地位這個說法,彌勒佛是候補佛。

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版奈國的一個婆羅門權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據說釋迦曾預言,他離開此世間後,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托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後,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㈧ 彌勒的《拾穗者》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麼

《拾穗者》是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於1857 年創作的一幅作品, 它生動描繪了十九世紀法國農村生活,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是最能代表米勒風格的一件作品。米勒在此畫中精湛的繪畫技法讓人嘆為觀止。
《拾穗者》,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獲後,人們從地里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朴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庄嚴感。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前景的原野上。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沉著有序,布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盡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米勒以凝重質朴,造型簡約的概括力,來極富表現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現的是人和大地的親密關系,是史詩所不能達到的質朴平凡。從這三個穿著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農婦身上感到一種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類虔誠地低下他們的頭。雖然遠處飛翔的鳥兒依舊烘托出田園詩般的意境,但人類凝重的身軀似乎預示著生存的重壓。正是這種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園美景的歌頌,而成為一幅人與土地、與生存息息相關的真正偉大的作品。
《拾穗者》是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一件作品,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獲後,人們從地里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該畫現珍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內。

㈨ 為什麼翡翠雕刻的幾乎都是彌勒佛,而不是如來佛;知道答案比較有見解的才來。

二樓說的有一定道理 但是不全對 原因有三個
第一 彌勒佛其實並未成佛 他是掌管前生今世的教主 目前還在修行階段 但是早已排定仙班 為他虛席以待 翡翠題材也有自己的講究 樓主你觀察的很仔細 其實佛教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 中國人也是最尊敬佛祖 為了表達敬意而又不失禮節 於是選定了這位未成佛的尊者來雕刻 在幾百年前 除了佛以外 也沒有真正的龍 以「龍」為主題雕刻的其實都是龍的九子 並沒有真正意義的龍 因為我們是龍的子孫 為什麼呢?因為 龍女媧 虎伏羲 對女媧尊崇 對龍敬畏
第二 彌勒佛的肚子很大 笑口常開 這兩點就滿足了翡翠的'種'與工的結合 突出翡翠的特點 翡翠彌勒佛在雕刻的時候工分兩種 『坐佛』『站佛』坐佛彰顯翡翠通靈欲滴的美麗 在對彌勒佛開臉的時候 工藝要求盡善盡美 完美的表達出『彌勒真彌勒 化身千百億 』的境界 人人戴彌勒 彌勒佑人人 站佛體現彌勒的衣領 袖節 小衫 耳垂 等精湛的細工 時常配有念珠 小履 陰刻陽雕 浮墨勒線 讓彌勒佛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的佩戴在人們的胸前
第三 五代時期彌勒佛曾托化布袋和尚來世間廣施恩德 將世人提點教化 救濟貧苦百姓 教訓惡霸懲治貪官 直至圓寂才留下一口偈子驚醒世人 相比天宮眾座更深得世世代代百姓之心 百姓們為了紀念布袋便將他的形象雕刻為玉石金木 竹木牙角等題材 子孫接力 傳承有序 他為民生為民死 而眾生卻不識得他正是彌勒佛 於布袋和尚相似的還有 降龍羅漢——濟公 也是千百年來百姓手中雕刻的題材之一
另外提及一點 傳說上古緬甸霧露河有仙人在此歇腳 仙人走後大河受神靈感召孕育了翡翠 而這位仙人正是彌勒 從此翡翠題材註定要贊揚歌頌彌勒

㈩ 為什麼彌勒佛是「未來之佛」

《彌勒下生經》上說,彌勒菩薩將在70萬億年之後下世成佛,所以被稱為「未來佛"。

彌勒佛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也就是彌勒被稱為未來佛的原因。

彌勒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10)彌勒題材擴展閱讀

彌勒佛未成佛前名叫阿逸多,佛經記載叫「無能勝」,阿逸多出生在古印度波羅奈國,跟釋迦牟尼類似。

阿逸多佛性很深,慧根很好,很快的參透了佛陀傳授的奧義,佛陀想把自己圓寂後的一切事務都交給阿逸多,但是阿逸多卻在佛陀之前去世了。阿逸多死後,釋迦牟尼佛預言阿逸多離開時間去了兜率天宮成為彌勒佛,將在那裡給重神仙講課說法。

直到釋迦牟尼圓寂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之後,會從天宮降世人間,再次經歷重生、出家、成佛、說法的過程,就像這一世的釋迦牟尼佛一樣,他將會在未來普度眾生。並在幾十億年之後頂替現在的佛陀釋迦牟尼。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