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宣傳片解說詞
❶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解說詞下載
1)分別心在老師布置看完《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之前,我只看了第一集和第三集。豆瓣上說這兩集是最好的,因為分集導演不同的緣故,另外幾集水準稍顯參差。而因為這次作業的緣故,我只好從頭去看。看完六集,慚愧於自己的分別心,差點被自己錯過的那幾集原來這么棒。放下判斷和分別,是這部紀錄片給我的第一課。2)大悲咒六集中有兩次《大悲咒》的音樂升起的時候。第二集,卓瑪一家在酥油茶的陪伴下,踏上朝聖之旅,全身長頭200公里一步步到達拉薩大昭寺。一路天寒地凍,層土飛揚,物資缺乏,他們帶著明亮的雙眸和動人的微笑,將生命視為尋找心靈凈土的旅程。第六集,茶人李曙韻把她一向唯美的封閉的茶會移到香格里拉的自然天地間,整個茶會,有風雨相伴,同時帶來更溫暖的意象。「不擔心是假的,擔心又如何,接受它,放下它」。跟天地共享這杯茶的美和感動。3)極簡主義的內審有多少物質是現世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我們所消耗的每一個物品,從其誕生到到達我的手上,需要多少人的努力,多少時光的沉澱?茉莉花茶,需要9次窖制,每次間隔3天。因為茉莉花晚上才開,每次窖制都是深夜進行。制茶的師傅們要寸步不離。而采茉莉花的女工,每一年如候鳥一樣為了生計在不同的季節和土地上遷徙,她們從來不吝惜自己的體力。而用花做成的茶,她們是一口都沒有喝到過。日本的禪寂文化,削減到本質,但不剝離它的韻,保持干凈純潔而不要剝離生命力。日本的茶道,形式即是內容,形式讓心靈凈化,培養細微的感觸力,對自然的美和心境的推崇,極簡主義的本質已經沉澱並滲透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物質極端豐富的時代,這樣的自然情趣、對簡潔專注的虔誠追求,是日本的茶道帶來的內審。4)茶人「我相信,沒有比做土碗更好的工作了。」每天起早長時間重復勞動的印度土茶碗老闆。「我把悲傷的事情都忘記了,現在覺得很幸福」。把茶道作為崇尚和平,兩個民族間坦誠交流平台,20年來免費來中國授課的丹下明月。「好人做好茶。」用羊糞來給茶園施肥,為了培育產量只有其他土地1/3的有機白茶的方守龍。「不要抱怨,不要跟我說沒錢,不要半途而廢,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做了。」創殘障兒童收容機構的美惠子夫婦。「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夏天如何使茶室涼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溫暖,炭要放得適當,利於燒水,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秘訣」。讓我讀得心裡蓮花盛開的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的生前逸事。有些人,他們的存在,因為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安寧、最平衡、最自在的狀態,每天帶著這個最平衡、最自在、最安寧、最好的狀態去跟人相處的時候,他們的存在就是最高的布施。感恩這些茶人和宗師,他們的臨在和光芒穿越時空,照耀和溫暖我,他們是茶的靈魂。感恩身邊的老師,感恩因茶緣而像水滴一樣聚集在一起的茶友,你們的教誨和分享,讓我走進茶的現在和將來。5)茶與禪喜歡這部記錄片的片頭語,「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同一樹葉,不同的加工能製成完全不同品性和特質的茶;同一茶葉,不同的人能泡出不同的茶湯;同一杯茶,不同的人能吃出不同的味道。茶與禪一樣,自己的領悟和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吃茶去。從端起一杯茶的當下,讓我們體驗時間的光澤,品嘗簡潔安靜中質朴的美,感恩「諸行無常」的不完美生活。
❷ 烏龍茶茶藝解說詞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其最負盛名的要數福建和廣東二地產的。其中福建的「武夷岩茶」屈指可數。烏龍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岩村裡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槍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拚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舍, 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嘗野味,已將制茶的事全然忘記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復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制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安溪也遂之成了烏龍茶的著名茶鄉了。 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葯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
形成烏龍茶的優異品質,首先是選擇優良品種茶樹鮮葉作原料,嚴格掌握採摘標准;其次是極其精細的製作工藝。烏龍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為「跳動做青」、「搖動做青」、「做手做青」三個亞類。商業上習慣根據其產區不同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台灣烏龍等亞類。烏龍茶為我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台灣三個省。近年來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烏龍是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據福建《安溪縣志》記載:「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台灣。」另據史料考證,1862年福州即設有經營烏龍茶的茶棧,1866年台灣烏龍茶開始外銷。現在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❸ 花茶茶藝解說詞
花茶是詩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韻與花香於一體,通過"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從花茶中,我們可以品出春天的氣息。所以在沖泡和品飲花茶時也要求有詩一樣的程序。
第一道:燙杯
我們稱之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東坡的一句名詩,蘇東坡不僅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大文豪,而且是一個至情至性的茶人。藉助蘇東坡的這句詩描述燙杯,請各位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看一看在茶盤中經過開水燙洗之後,冒著熱氣的、潔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隻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鴨子?
第二道:賞茶
我們稱之為"香花綠葉相扶持"。賞茶也稱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頭一品,目的即觀察鑒賞花茶茶坯的質量,主要觀察茶坯的品種、工藝、細嫩程度及保管質量。
如特極茉莉花茶:這種花茶的茶坯多為優質綠茶,茶坯色綠質嫩,在茶中還混有少量的茉莉花乾花,乾的色澤應白凈明亮,這稱之為"錦上添花"。在用肉眼觀察了茶坯之後,還要干聞花茶的香氣。通過上述鑒賞,我們一定會感到好的花茶確實是"香花綠葉相扶持",極富詩意,令人心醉。
第三道:投茶
我們稱之為"落英繽紛玉杯里"。"落英繽紛"是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先生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描述的美景。當我們用茶導把花茶從茶荷中撥進潔白如玉的茶杯時,花乾和茶葉飄然而下,恰似"落英繽紛"。
第四道:沖水
我們稱之為"春潮帶雨晚來急"。沖泡花茶也講究"高沖水"。沖泡特極茉莉花時,要用90度左右的開水。熱水從壺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隨水浪上下翻滾,恰似"春潮帶雨晚來急"。
第五道:悶茶
我們稱之為"三才化育甘露美"。沖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蓋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們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
第六道:敬茶
我們稱之為"一盞香茗奉知己"。敬茶時應雙手捧杯,舉杯齊眉,注目嘉賓並行點頭禮,然後從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第七道:聞香
我們稱之為"杯里清香浮清趣"。聞香也稱為"鼻品",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講究"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聞香時"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離,應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輕輕地將杯蓋揭開一條縫,從縫隙中去聞香。聞香時主要看三項指標:一聞香氣的鮮靈度,二聞香氣的濃郁度,三聞香氣的純度。細心地聞優質花茶的茶香,是一種精神享受,一定會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間,有一股新鮮、濃郁、純正、清和的花香伴隨著清悠高雅的花香,沁入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們稱之為"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後一品:口品。在品茶時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離,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將杯蓋的前沿下壓,後沿翹起,然後從開縫中品茶,品茶時應小口喝入茶湯。
第九道:回味
我們稱之為"茶味人生細品悟"。人們認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無論茶是苦澀、甘鮮還是平和、醇厚,從一杯茶中人們都會有良好的感悟和聯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謝茶
我們稱之為"飲罷兩腋清風起"。唐代詩人盧仝的詩中寫出了品茶的絕妙感覺。他寫到: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咕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❹ 綠茶茶藝解說詞
綠茶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品種最多、產量最高、消費面最廣的茶類。這套茶藝師的綠茶茶藝表演解說詞共有十一道程序:1.冰心去凡茶是至清至潔,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需至清至潔。用開水再燙洗一遍茶杯,做到冰清玉結,一塵不染。2.玉壺養太和綠茶屬芽茶類,茶芽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則會破壞茶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所以將水溫降至80攝氏度左右再進行沖泡,用這樣的水泡出的茶才會不溫不火、恰到好處,泡出的茶色、香、味具佳.3.清宮迎佳人蘇東坡有詩雲:「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他把優質的茶比喻成讓人一見傾心的絕代佳人。「清宮迎佳人」即用茶匙將茶葉傾置入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4.甘露潤蓮心好的綠茶外觀嫩如蓮心,清代乾隆皇帝曾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即是在開泡前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5.鳳凰三點頭沖泡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的三起三落,猶如鳳凰向各位嘉賓點頭致意。6.碧玉沉清江沖入熱水後,綠茶先是浮在水面,而後慢慢沉入杯底,將這一景象稱之為「碧玉沉清江」。7.觀音捧玉瓶佛教故事中傳說觀世音菩薩常捧著一個白玉凈瓶,凈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現將泡好的茶敬奉給各位,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8.春波展旗槍杯中的熱水如春波盪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千姿百態的茶芽在杯中隨波晃動,栩栩如生宛如春蘭初綻,又似有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9.慧心悟茶香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了「春波展旗槍」之後,再聞一聞茶香。綠茶與花茶和烏龍茶有所不同,綠茶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所以必須要用心靈去感悟,才能聞到綠茶那種春天的氣息,以及清純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10.淡中品至味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不像紅茶那樣濃艷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茶韻醉人。只要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從這淡淡的綠茶湯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11.自斟樂無窮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著青山綠水或置身於一個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為一樂;二曰「對品得趣」,即兩個知心的朋友相對品茗,無需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傾訴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眾人相聚品茗,相互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書本中所學不到的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在品了頭道茶之後,各位嘉賓可親自實踐。從茶事活動中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❺ 泡茶解說詞
茶,香葉來,嫩芽,慕詩源客,愛僧家,些許清茶灑下,在透明的玻璃盞里靜卧,水榭,蒸騰的白霧中,清麗的身姿在杯中舒展,飛升,灑下點點綠意,慢慢地,茶,停止了轉動,在沸水中安靜下來。
開始有隱隱的茶香散發出來,那樣的香,那樣沉靜的香味,嗅在那樣沉靜的茶香中,我閉上眼,好象入了梵。
迴旋的香氣里,我恍惚又看見了曾經的茶,暖陽中的茶,星月下的茶,新雨過後的茶,霧氣四溢中的茶,他們滿山遍野地開著笑著舒展著,他們廣吸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他們自由地在風中歡笑舞動。
❻ 大理白族三道茶解說詞
【背景資料之一:(歷史淵源)】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種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南昭時期(649-902)即作為款侍各國使臣的一種禮遇,明代崇禎十年(1637),我國著名的大施行家徐霞客游大理後,對三道茶曾有文字記栽。他寫道「注水為玩,初清茶、中益茶、次蜜茶」因三道茶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豐厚的文化內涵,所以一千多年以來,始終廣泛流傳於大理白族民眾之中。每當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賓客臨門,白族同胞都要以原汁原味的傳統飲茶方式款待賓朋,讓客人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事活動中,品飲茶點、享受茶禮、觀賞茶藝、感悟人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習俗與時尚生活必然發生碰撞,古老的民間「三道茶」也必然與現代都市茗飲方式產生摩擦。任何好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如果不能不斷注入新意,使之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都勢必走入死胡同,失去生存空間。基於這種認識,雲南大理蒼山感通索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吉小冬先生與茶友們「臨古而不泥古」,對傳統的「三選茶」表演形式進行了大膽創新。他們打破了舊的表演模式,簡化了歌舞表演,突出茶藝表演。並且把「三過茶」的人生哲理和表現藝術濃縮提煉為「烤、調、烹」三個字。即烤出生活的芳香;調出事業的主旋律;烹出歷史的積淀。改編後的白族三道茶,在幽婉古雅的南詔洞經音樂的旋律中,把白族人民拜天、拜地、拜本主以及崇尚大自然的人文情結融匯於藝術,讓客人聽其音、觀其藝、聞其香、品其味,在濃郁的白族傳統文化氛圍中,受到藝術玄陶,得到美的享受。
【背景資料:(基本程序及操作)】
第一道「苦茶」
在火盆上支三角架,用銅壺煨開水,將小土陶罐底部預熱,待發白時投下茶葉,抖動陶罐使茶葉均勻受熱,待茶葉烤至焦黃發香時,沖入少量開水,罐中發出劈啪聲。稍後再沖進開水,煮沸一會兒即斟到預備好的牛眼盅內,至半盅,按輩分先後,長者第一,依次一一敬獻。按主不喝客不飲的規矩,主人雙手舉杯齊眉道聲「請」, 並先一口飲盡後,客人方可品茗,道謝意。頭道茶經烘烤沖泡,湯色如琥珀、香氣濃郁,但入口很苦,寓意要想立業,先學做人。要想做人,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道「甜茶」
在烤的基礎上,加上切細的乳扇(白族特製的一種奶製品)、核桃仁、芝麻、紅糖等配製調和後斟入小碗或大茶杯內,八成為宜。二道茶香甜可口,濃淡適中,寓意人生在世歷盡滄桑,苦盡甜來。
第三道「回味茶」
就是在茶杯中先放入花椒數粒、生薑幾片、肉桂、蜂蜜和紅糖少許,然後用沸水沖至半杯為宜。客人接過茶時旋轉晃動,使茶水與作料均勻混合,趁熱品茶。第三道茶其味甘甜中透出肉桂、花椒的清芬與香郁。寓愈著人生苦短、歲月漫長、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回味無窮。
❼ 普洱茶表演 解說詞(包括茶具介紹)
普洱茶茶藝演說:
普洱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適合男性沖泡時的解說詞 能表現出男性的沉穩和陽剛 )
如果說,鮮嫩清新的綠茶象十八的處子
那麼,香艷濃韻的烏龍,便如那激情四溢的美婦
綠茶的嫩尖,令你痛惜初戀的短暫
烏龍的翠衣,喚起你曾經滄海的如夢似幻
黝黑油亮,是普洱的臉龐,那是高原陽光的恩賜
粗壯朴實,是普洱的身軀,那是山野寒風的功德
沒有醉人的芬芳,也沒有銷魂的美艷
在歲月的塵埃里,走過的是她平凡的身影
當你靜下紛亂的思緒,輕輕洗去歲月的鉛華
透過淡淡的馨香,淡淡的陳韻
赫然發現,這平平淡淡,竟然會是
你一生的守候:
清: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
敬: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
怡: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悅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能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普洱熟茶紅色透明,生茶淡黃清澈,飲茶後,寧靜致遠,天人合一,自然的神妙無處不在,真是養心養志又養人!
❽ 普洱茶茶藝解說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首先歡迎你們來到這里品茗賞藝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下面我們用工夫泡法來泡一泡普洱茶:
1.撬茶:用茶刀從各種普洱緊壓茶(餅、磚、沱等)撬下適量(5-10克)普洱茶;
2.投茶:將撬下來的普洱茶放入蓋碗中;
3.洗茶:將沸水沖入蓋碗中泡茶,這稱為第一泡,一般情況下第一泡是不喝的,用來洗去茶中灰塵以及讓茶葉遇水溶開,以便後幾泡能有飽滿地道的茶味;
4:倒掉第一泡:第一泡應迅速從杯中倒掉,避免茶味被過度洗走;
5:洗杯:第一泡茶可以倒入茶杯中洗洗杯子又再倒掉,也稱暖杯,可以讓被子待會兒盛茶湯時味道更醇厚;
6:第二泡:再次沖入沸水泡茶,這一泡開始是用來喝的了;
7:出湯:根據自身對茶味濃淡的喜好,泡一定時間後將茶湯倒出以便品嘗(泡的時間越長,茶湯越濃,第二泡一般30秒鍾即可出湯)。茶湯是從蓋碗中倒進公道杯中,公道杯上面可加濾網以便濾除茶葉歲末;
8:分湯品茗: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入各人的小茶杯中,就可一起分享地道的普洱茶了。
我的茶藝表演結束了,謝謝各位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