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體育收視率
Ⅰ 現在什麼體育運動收視率最高
當然是籃球拉!奧運會第一場籃球比賽中國隊對美國夢之隊,超激動人心!!!
Ⅱ 廣東體育的收視率僅次於CCTV5么
我是廣東的,一般都會首選它,在沒有選擇的時候才會選擇上海、央視。主要是因為母版語的關系。另一權個是因為央5那個評說,自己喜歡的球隊,什麼都說好球,進了說好,丟了也說好....這樣很不客觀,朋友說可以不開音響。媽呀,我是看電視,不是看默劇。
Ⅲ 2012年全國各類電視節目收視率總排行榜(包括新聞,教育,體育,電視劇等等,就是所有的節目)
2012年電視節目體育賽事收視率排行榜
排名欄目名稱所屬頻道 01籃球公園CCTV-5 02天下足球CCTV-5 03賽車時代CCTV-5 04體育晨報CCTV-5 05巔峰時刻CCTV-5 06精彩F1CCTV-5 07城市之間CCTV-5 08武林大會CCTV-5 09體育新聞CCTV-5 10體壇快訊CCTV-5
2012年電視新聞類欄目收視率排行榜
排名欄目名稱所屬頻道
01新聞聯播CCTV-新聞 02今日關注CCTV-4(亞洲) 03焦點訪談CCTV-新聞 04今日說法CCTV-1 05晚間新聞CCTV-1 06新聞1+1CCTV-新聞 07經濟半小時CCTV-2 08新聞周刊CCTV-新聞 09朝聞天下CCTV-1 10經濟信息聯播CCTV-2
2012電視劇排行榜 1宮鎖珠簾2 北京愛情故事3 怪俠歐陽德
4 愛情公寓35 步步驚心6 新還珠格格7 一諾傾情8 後宮甄?傳9 愛情公寓10 華麗的挑戰
Ⅳ 有史以來體育類節目收視率排前十的有哪些
樓主看看這個吧
http://blog.163.com/a29ki64v5n7/blog/static/1276234782009816102410614/
Ⅳ 外國收視率排名前十的體育項目
沒有這種排名。
Ⅵ 請問哪個電視台的體育類節目收視率最高
CCTV5 當然很高的,不過上海電視台體育頻道也不錯的
Ⅶ 體育+綜藝,除了蹭熱度,還有靠譜的玩法嗎
世界盃賽事正酣,但與世界盃熱度不相稱的是,綜藝界面對體育這項富礦,開發程度良莠不齊,難出爆款。
目前體育節目發展成熟,已有包括賽事直播、賽事衍生、大眾體育、娛樂體育、體育真人秀五種形式,但受限於類型扎堆、專業性與娛樂性難以兼容以及受眾的差異,體育+綜藝一直不溫不火。
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針對體育內容,在小眾運動、極限運動中挖掘節目的可塑性;另一方面要針對節目形式,通過體育運動突出對抗性與話題性。最後,只有實現產業鏈層面的突破,體育+綜藝才能夠像體育賽事一樣真正走向大眾。
這個夏天隨著俄羅斯世界盃的開幕而變得格外熱烈。人們坐在了許久不曾打開的電視大屏前,為阿根廷的絕地求生而狂喜,為德意志的日薄西山而悲傷。
受時差因素影響以及今年在電視端、新媒體端對世界盃進行的多形態、多層次宣傳,今年世界盃賽事直播收視率相比四年前的巴西世界盃有著突飛猛進的增長。
除了賽事直播,各類網站、資訊App專門辟出「世界盃」板塊,央視與視頻網站紛紛開發關於世界盃的衍生節目,這一切讓人試圖置身於世界盃之外幾乎不可能。我們要問的是,既然世界盃本身具有極大的傳播能量,那麼對於綜藝節目而言,是否有可能借勢世界盃,合理地蹭熱度?更具傳播價值與市場價值體育綜藝路在何方?
在專業與娛樂之間搖擺
諸如奧運會、世界盃這樣四年一屆的體育盛會,自然會催生綜藝領域的體育熱潮。彼時,體育明星也成為綜藝界里的稀缺品,一些在賽場中獲得優異成績或因為自己獨特的性格魅力而爆紅的運動員,往往會參加綜藝節目,在「跨界」過程中放大自己的商業價值。例如劉翔、李小鵬、王濛、孫楊、傅園慧、惠若琪等體育界明星都曾是綜藝節目的寵兒。
體育明星跨界綜藝是一回事,製作出有創新性、有意義的體育節目則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們進行簡單的分類,我們大致可以將與體育相關的節目劃分為五個類型:
1、賽事直播類。這是最常見的體育節目,既包括諸如奧運會、世界盃、歐洲杯等四年一度舉辦的盛會,也包括足球五大聯賽、NBA等常規賽事。但這些賽事資源往往集中在央視5套,隨著賽事版權費的高漲,普通的地面體育專業頻道無力購買版權,只得播出一些關注度不高的體育比賽、以及本地化的業余比賽。
2、賽事衍生類。這些節目,無論是常態的周播、日播節目,還是因奧運會等賽事而製作的節目,都是賽事本身的衍生產物。例如,央5的《豪門盛宴》便是只有在世界盃和歐洲杯期間才會播出。以這屆俄羅斯世界盃為例,大量新媒體平台也圍繞世界盃製作了大量節目。雖然看似與央5同為解說類節目,但它們嫁接了娛樂明星和脫口秀元素後,變得更加娛樂化、大眾化。例如優酷的《這!就是世界波》、《奇譚十一人》,PPTV的《世界波老炮來了》、《高能卡位世界波》,騰訊與咪咕合作的《新三味聊齋》,芒果TV的《火星世界盃》等等。
當然,賽事衍生,並不僅僅只是對賽事的解讀,也能夠擴展到其他領域,最常見的便是文化與旅遊。例如鳳凰網的《戰斗吧足球》探訪世界盃五大比賽城市,介紹球隊、足球、人文歷史、風土人情。
3、大眾體育類。這類節目往往以素人為核心,通過設置關卡讓素人接受挑戰,優勝者獲得一定的獎勵。例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涌現了一大批以大眾體育、全民體育為特徵的節目,尤其以「闖關類」節目為代表。例如湖南衛視的《奧運向前沖》、《智勇大沖關》,浙江衛視《沖關我最棒》等等,雖然由於節目類型雷同、內容走向低俗化後受到政策打壓而逐漸衰微,但這類節目在二三線衛視乃至地面頻道、城市台依然有生存的空間,尤其是伴隨著以游樂園為代表的文旅地產大熱後,節目會與這些項目深度綁定。
4、娛樂體育類。這類節目往往放大體育本身的游戲基因。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體育的產生本身就脫胎於游戲,因此人與人在體育運動間的對抗,天然具有游戲與娛樂的成分。《來吧!冠軍》便是近年來少有的娛樂體育類節目的成功代表。節目每期聚焦一項體育運動,邀請該項體育運動的冠軍運動員,與明星嘉賓展開顛覆性真實體育對抗。節目的單期收視率最高達到1.9%,非常難得。
5、體育真人秀類。在體育真人秀中,節目的主題形式來自於某一種或幾種運動類型,例如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中的許多挑戰項目就是奧運會中的比賽項目,如長跑、花樣游泳等等。另一檔與《極限挑戰》同源的《非凡搭檔》在節目模式上也十分類似。
此外,讓非體育界明星去挑戰一項體育運動,也成為近來流行的體育真人秀形式。例如在2013年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與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同台打擂。而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衛視在其「跨界」節目矩陣中推出了以花樣滑冰為主題的《跨界冰雪王》。
在這五類節目中,除了賽事直播和賽事衍生類節目,其他三類節目都屬於體育綜藝的范疇。不過,雖然體育綜藝這種節目類型誕生出《極速前進》《來吧!冠軍》等收視口碑雙贏的節目,但絕大多數節目都顧此失彼,在體育與娛樂之間很難平衡。
看比賽與追綜藝新番,根本就是兩類人
綜藝+體育,看似是兩個百億、千億級市場的強強聯合,前景無限,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協調體育與綜藝二者間的關系。例如此次俄羅斯世界盃賽事直播的收視率高達6%,但新媒體相關世界盃主題的節目單期點擊率只是十幾萬的級別。節目熱度與賽事熱度反差極為懸殊。可見,實現體育+綜藝的雙贏效果並非易事。
首先,許多體育綜藝的節目模式非常簡單,因而極易被復制模仿,導致節目扎堆。同時,由於許多體育綜藝的節目模式都來源於某項運動,嘉賓的行為只是在重復某一個運動的流程而已。因此帶給觀眾的情緒非常穩定,無法激發出類似真人秀的反差情節與情緒變化。
最典型的便是曾經出現在各大電視台的「沖關」熱潮。曾幾何時,翻看電視頻道,各種水上沖關節目層出不窮。然而,低成本、模式簡陋也意味著節目幾乎沒有任何門檻,因此沖關節目一時間在全國各地電視台被大量模仿,極大地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湖南衛視的《智勇大沖關》在開播時有著良好的收視表現,而它在五年以後則不得不面對停播的命運。
可以說,一旦陷入粗製濫造的惡性循環,再有生命力的節目模式也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其次,對眾多的體育綜藝來說,節目製作者很難在體育運動的專業性與綜藝節目的娛樂性之間做出平衡。要麼娛樂性喧賓奪主,導致體育綜藝與其他綜藝節目沒有任何差異;要麼則是專業性過強,導致體育綜藝曲高活寡,無人問津。不過目前看來,娛樂性過多成為現存體育綜藝的通病。
體育與娛樂二者內在價值的差異也導致節目很難協調二者的關系。體育是一種合理進行競爭的行為,因此體育運動本身天然具備著正能量元素。而娛樂強調是輕松、開心等情緒特質,娛樂本身往往會消解競爭行為里的嚴肅氛圍與正能量主題。
最後,最大的困難在於體育節目與綜藝節目在受眾、用戶內在結構上的差異。無論是一線衛視還是視頻網站,它們各自都致力於吸引更加年輕化的用戶群體。並且,無論是台綜還是網綜,各家平台的用戶以女性居多。即使綜藝節目的內容包含體育元素,女性依然是節目受眾里的主角。
3、從節目內容看,有態度、有科普度、有型是內容能否引爆圈層又突破圈層的關鍵。
所謂有態度,即節目製作者一定要從某種運動中傳達出運動的核心精神。不同的音樂形式有不同的態度,例如民謠背後是對美好生活的個人化、風格化追求,嘻哈背後則是對自由的嚮往、發出改造社會現實的意願。同樣,體育運動也必須有某種核心精神作為支撐。只有首先樹立一種態度、一個獨特的風格,才能形成節目本身的辨識度。
所謂有科普度,就是體育運動在節目里必須從專業的神壇變得能夠被大眾理解。在嘻哈類、街舞類節目里,無論是押韻還是節拍,各種圈內人才懂得的門道通過字幕的形式,讓廣大的外行也能夠看著「熱鬧」,這反過來又激發了用戶的「自主學習」與「自發安利」,從而實現了專業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體育節目同樣如此,無論是何種運動,同樣需要經歷一個向大眾科普的過程。
所謂有型,意味著體育綜藝的場景必須被置於一個能夠讓用戶沉浸的空間中,場景必須具有運動的真實感。近來的一系列網綜呈現出一個趨勢:酷炫又尊重文化內核的場景元素,是綜藝圈粉的重要途徑。無論是《這!就是街舞》里四個不同風格的街區,還是《熱血街舞團》里打造的「街舞之城」,優秀的場景能讓用戶瞬間浸入圈層文化的風格邏輯中,這對體育綜藝來說同樣適用。
結語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成功已經為我們展現了未來爆款綜藝的方向:在打通全產業鏈的基礎上,用養成來形塑伴隨式、沉浸式體驗。其實,對於體育+綜藝來說,這一法則依然適用。體育綜藝節目不是終點和歸宿,而應成為撬動體育產業的支點,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大眾體育。只有如此,體育綜藝才能走出低谷,真正像體育賽事一樣走向大眾。
Ⅷ 歐洲五大聯賽在中國的收視率高還是NBA在中國的收視率高
從兩大球而言,足球在世界體育競技上的影響與球迷數量遠遠高於籃球,在世界三大
賽事(世界盃,奧運會,f1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中足球就佔了一席,可想而知足球
在體育競技上的影響之大。
要說收視率的話,我個人而言歐洲五大聯賽的收視率要高於nba的收視率
記得採納哦!
Ⅸ 猜一下中國體育史上收視率最高的是哪場比賽
女排決賽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