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縣宣傳片
Ⅰ 贊美廣西靈山散文詩歌
永遠的靈山
文/童偉
靈山,您從遠古走來,一直停留在這里,守望著風雨中的歲月。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把你描繪得活靈生動。在煙雨歲月里,在華夏的豐碑里,在歷史的長河中,在邛水河畔聳立於偉岸的您——永靈山,我們永遠的靈山。
人們的目光拂過幾千年的歷史塵埃,卻定格在三穗永靈山,為您揮毫,為您歌唱。
遠遠看去,永靈山就像一隻金蟾長眠於雲霧之中;近觀,恍惚如一個灰暗巨大的蛇頭,俯視著平靜的邛水河。
永靈山位於三穗縣北靈山村,原名北岩。海拔約800多米,山高約150多米。山頂大霧無痕,白雲繞頂,風嚯嚯如梵聲而得此名。峭壁疊韻,古木依斜,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從山腳盤繞直到山頂。松竹碧翠,甲綠豐婉,白雲縹渺,故有「靈岩疊翠」之美譽,為三穗縣城八景之冠,在宋朝時,就以此山命名為「靈山縣」。古人有詩雲:「翠嶂重疊石嶙峋,僧竂禪院誦佛經。香風飄逸梵鈴響,渾如靈山拜世尊。」近代詩人周伯庸游永靈山也有詩雲:疊翠靈岩萬仞樓,蒼茫煙樹雨初收。是誰描出天然畫,賽過丹青第一流。站立永靈山山頂可以觀看三穗縣城全景風貌,觀看南來北往的車輛穿梭不停,百里群峰盡收眼底。
半山腰上一座大雄寶殿金碧輝煌,氣宇軒昂,有一種駕駛佛塵的感覺。山頂有一座佛殿叫「甘霖寺」,始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山嶺盤旋曲折,峭壁聳峙,俯瞰足下,是白雲彌漫,環視群峰,雲霧繚繞,那彎彎曲曲的幽曲小徑,就象是仙女的綵帶飄落在山坡上,只要是你致生此地,卻有自於一種空靈虛幻的境界。
相傳有一年大旱,田壩龜裂,秧苗枯萎。於是,鄉親們殺豬、宰羊登山求雨,當日天降大雨,人們都覺得十分靈驗,就改名為「雨靈山」。因雨和永諧音,故「永靈山」。站在靈山之巔可看百里風光,青峰如岱,風吹來,有一種神仙欲醉的感覺,雅興正濃時,揮筆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靈山舒穗渚,邀萬里雲來,跌宕群峰堪極目;
邛水付清樽,任千年客醉,逍遙一步可登天。
攜一縷煙雲任風吹亂我的思緒,遙望天邊的雲層,心間彷彿開出一朵燦爛的花,用相思凝成文字,寫一首清詞,放在存封的記憶里與同時光變老……
靈山頂上,古時的大廟宇、高閣已經沒了終影,晨鍾暮鼓也隨流水遠去,再看看山頂門柱上寫有這樣一副對聯:
永靈水秀,文武輩出源三穗;
甘霖鍾瑟,佛光普照沐八方。
對聯雖然寫得沒有深度,但也能看出這里的佛光普照,曾經的香火盛旺。再往裡面去,就是彌勒殿、觀音殿,香火繚繞,有人在繞佛誦經。
這里是三穗縣城最高處,四周茫茫,一望空闊無邊。天氣晴朗之時,可一眼望到清江。永靈山東吸瀟湘之水,西引滇沼之魂,南沐清江之秀,北溫舞陽之靈,四野遊目馳懷。永靈山以石峭絕壁而遠近聞名,站在靈山頂上,四處風景如畫,煥然一新的三穗縣城盡收眼底,看邛水流去,聽錦瑟飛聲,萬里群峰游來,綿延不斷。這里地靈人傑,古有詩人吟句,千古絕唱;有將軍金戈鐵馬,馳騁疆場,文采渾然,古風猶存。極目遠眺,群山萬木蔥翠,有如一種站在白雲上飄然的感覺,腳下是林徑盤旋,舉手沾青雲滿袖,張口可吞吐雲煙,彷彿在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站在高處尋思古人,即興時賦詩一首:
登高遠望水連天,躍上靈山百步懸。
放眼神州觀世界,揮毫翰海撰乾元。
雲飄石徑欺林瘦,風繞蘭亭笑客顏。
游者不知何處去,文峰筆下正耕田。
我曾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里尋找,尋找過往騷客的足跡,尋找一段存封的故事,尋找一句對靈山的贊美,再找一段對靈山的千古注釋,雖遺憾又慶幸,慶幸的是找到古人的詩句,遺憾的是沒有找到靈山的故事。曾經的幾多煙雲,都與靈山參與了歷史,也與靈山改變了歷史,甚至開創了歷史。茫茫風煙,滾滾塵雲,靈山的兒女李元春筆墨一揮而中進士,李漸鴻開卷得舉人,楊至成鐵馬一揚,中原逐鹿,成就多少英雄豪傑,就是靈山普渡,一時間,三穗天地動容,山河改色。是靈山敲響了土匪的喪鍾;讓土匪在這里永遠消失,是靈山還原了平靜的河流,是靈山孕育了這座小城,是靈山為青年男女終成眷屬,從此,這座高聳的孤山成為千古絕唱。因為這座山的靈氣,多少學子在這里成就了夢想,多少人們也擺脫貧窮好夢圓成,從此,這里的人民生活富足多彩,在不輕意間,因為一個人、一件事、一座山、一條河而改變,靈山,就是一座改變命運的奇山。
靈山,聚天地之靈氣,挽日月之光華,風景這邊獨好。靈山的女兒沒有辜負您真誠的守望,沒有辜負您翻開「益卷之書」、「奮精進之業」、「青雲直上」深情的期待。看吧,在永靈山腳下,一座新城的崛起,工業的繁榮,彩橋橫跨在邛水河之上,文明縣城引來八方遊客,中國麻鴨之鄉的盛名。母親的懷里,將軍的故里,一片火熱的土地上,播種了多少希望,也收獲了多少夢想,在甜蜜的歌聲中,繾綣的愛情里,我們幸福,我們陶醉。「空山鎖霧醉人回,邛水晚霞帶夢歸,白雲平鋪千秋雪,軒窗錦瑟笛聲飛」。今日的靈山之子,正用智慧和勤勞創造人間的奇跡。
永靈山,您從遠古走來了,走得一路瀟灑,在歷史上刻下了豐碑;您又向未來奔去,一路航程,在天地間留下輝煌,無論時光的變幻,我們的心依然系著您,您是我們永遠的靈山。
Ⅱ 北京旅遊 靈山
我上周剛去完 一個人消費 350元左右 做929支 全程買票21元 一卡通便宜 大概3個小時 到總站 一定要問回清楚 住宿的話 山腳答下 便宜 距離靈山還有19公里呢 到了山上之後就由不得你了 我跟朋友去的 80一間 2人 吃的也貴 山腳下打車 你跟他說清楚了 他幫你省門票錢 原價是45一位 當地人能給你帶進去 你給他35一人 一定要說清楚了 讓他不收車費了 晚上很冷一定帶上長袖衣服 要不受不了 第二天准備爬山了 纜車120往返 不講價的 昨完纜車還有很長一段路才到山頂的 會有人問你騎馬不 別理他 一開始他很貴的 有女生的話 可以坐 20-30左右到山頂 我們運氣好 30塊錢往返 不過覺得挑戰自己 沒坐 你可以看愛好 山頂的風景不錯 可以照照像 還有防止曬黑 我剛曬了2。3個小時就有點黑了 929支下車有個小賣部便宜 上面就貴了 他給了我張名片 叫金柱什麼什麼的 下山可以找他 2人30 人多還更便宜 回去的車 1點一輛 錯過了就2.40了 還有注意安全 祝你愉快 可以跟個團 晚上活動多點
Ⅲ 靈山縣的歷史文化
靈山人遺址
在靈山縣三海鄉梓崇村馬鞍山,山為喀斯特孤峰,形似馬鞍,山下有東勝岩、葡地岩和盡頭岩三洞。
1960年,廣東師院、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顧玉珉、顧閻等在東勝岩發現1塊顳骨的鼓室部、兩顆牙齒和一段左側股骨上段,在葡地岩發現1塊頂骨和3塊額骨,東勝岩還出土熊的化石和鈣化蝸牛,葡地岩出土中國犀牛、野豬、鹿和牛化石,專家研究鑒定為更新世末期的人骨化石,命名為靈山人化石出土地點,此外,還在石背山洪窟洞古人類遺址,出土1塊頂骨、1塊髖骨、1枚上臼齒、2枚板齒,代表老年個體、屬舊石器時代,在石塘鄉鍾秀山滑岩洞遺址,發現10塊頭骨、70枚牙齒、l塊髖骨、l件穿孔石珠和一些網紋、繩紋陶片,研究鑒定為新石器時代的人骨。
1962年2月廣東省靈山縣綠水公社綠水村社員在一處山坡上挖出了一件銅鼓,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得知後,派員至現場作了調查,並將銅鼓運回廣州,發現銅鼓的山崗很高,約二百餘米,銅鼓就埋在半山坡距地面約三、四十米的地方,在山崗周圍沒有發現什麼古代文化遺址或墓葬,附近也沒有找到什麼共存遺物,只在銅鼓內殘存的泥土中找到了一枚唐代的開元通寶,說明這只銅鼓是在唐代或以後才被埋入土中,銅鼓很大,面徑81、通高47厘米,除足部稍。
Ⅳ 描寫廣西靈山的特色作文300字!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稱作「離枝」。據考證,一般認為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在靈山縣伯勞鎮有兩棵野生荔枝,當地人叫山荔或酸枝,志書又稱其為火山荔。從植株形態、果皮龜裂片形狀、果實肉薄且包不過核、肉核難分離以及味酸等特徵來看,它們是原生的,是栽培荔枝的原種。
又有史料記載,公元前二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一世紀的《民物志》、三世紀的《廣志》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在冊。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兩千年的歷史。
在宋朝,靈山香荔在中國物產和文學史上曾兩度閃射耀眼的光彩。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從海南島的儋州流放地北歸逗留合浦期間,品嘗了從靈山送去的這一佳果後,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佳句。宋神宗皇帝吃過大理寺丞梁世基從西江南岸老家送去的這一珍品後,欣然賜詩:「橫浦江南岸,梁家間世賢。一株連理木,五月荔枝天。」[1]
編輯本段產地環境
靈山縣位於廣西南部沿海環北部灣經濟區的腹地,東鄰浦北,南接合浦,西連欽北,西北及北部與邕寧、橫縣交界,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內以丘陵、平原為主,土地肥沃,河流縱橫,山川秀麗。靈山大部分的土地是花崗岩赤紅壤和沙頁岩赤紅壤,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的佔90%以上,PH值、有機質含量、含氮量、含磷量、含鉀量都很適宜荔枝生長,是栽種荔枝比較理想的土壤。一年中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十分適宜各種亞熱帶水果的生長。由於得天獨厚的水土和氣候條件,靈山是最適宜荔枝生長的黃金地帶,出產的荔枝風味品質特別優良。[1]
轉自網路,不謝!!!!
Ⅳ 廣西靈山縣有什麼好玩的
荔枝啊,現在正是荔枝上市的季節,很快就可以吃到荔枝宴了。
Ⅵ 廣西靈山你知道嗎
靈山縣歷來史悠久,早在舊石器自時代晚期,具有蒙古大人種特徵的「靈山人」就已在靈山縣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南賓縣,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易名靈山縣,因縣治有西靈山(今稱六峰山)而得名。原屬廣東省,1965年劃入廣西至今,現屬欽州市。全縣轄18個鎮,行政區域面積3558平方公里,總人口141萬,為廣西第三人口大縣,人力資源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