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預告 » 這里是尤溪宣傳片解析

這里是尤溪宣傳片解析

發布時間: 2021-02-25 19:59:36

『壹』 尤溪哪裡最漂亮

尤溪地處福建省中部,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學家朱熹誕生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遺產積淀豐厚,素有「閩中明珠」、「海濱鄒魯」的美稱。尤溪幅員廣闊,氣候宜人,擁有省級自然保護區九阜山和國家重點工程街面電站庫區等名山秀水,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一、朱熹故居旅遊資源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農歷九月十五日,朱熹誕生在尤溪縣城南溪書院,並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時光,7歲隨父遷居建州(今建甌市),晚年定居建陽,期間多次回尤溪探訪,留下大量銘文、詩詞、遺墨。朱熹一生致力於著書立說、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孟之後的一代宗師,是中國後期儒學的集大成者,被後人譽為「南方的孔子」,素有「南朱北孔」之說。據統計,朱熹一生寫下126部著作、700多卷,成為「古今著述第一人」。目前,尤溪尚保留著朱熹誕生地原址南溪書院、朱熹幼年生活和讀書的場所觀書第、活水亭、半畝方塘及朱熹幼年親手種植的雙樟古樹等眾多遺跡。朱熹著名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在半畝方塘觀感而作的。這些極具自然震撼力的朱熹遺跡,為尤溪朱子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極佳的素材。內涵深厚的朱子文化景觀是尤溪最具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是尤溪發展旅遊業的一張「王牌」,是尤溪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名片」。目前,朱熹故居景區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擬建設朱子文化商業步行街、朱熹故居復原等項目,預算總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項目正進行總體規劃之中。

二、森林生態旅遊資源
尤溪森林資源豐富,林木品種豐富,珍稀動物較多,森林覆蓋率達74.4%,是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試點縣和全國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又是「中國金柑之鄉」和「中國綠竹之鄉」,素有「閩中翠帷」、「綠色明珠」之稱。縣內九阜山是福建省重點自然生態保護區,距尤溪縣城僅12公里,區內面積3.8萬畝,最高海拔1222.4米。九阜溪峽谷長達十餘里,懸崖絕壁,峰巒迭障。九阜山森林植被茂密,種多類齊,不僅有原始的動植物資源,景色奇絕的天然瀑布,還有獨特的生物和天象景觀。蒼翠的森林隨著險要的地勢形成豐富多彩的生態景觀,是探奇攬勝與森林沐浴的好去處。同時,特色各異的倒排岩、蓬萊山、枕頭山等森林景區山峻林茂、景色秀麗,也是開發森林旅遊風景區的理想寶地。倒排岩景區位於尤溪縣梅仙鎮東北部,峰頂海拔1264米,距縣城45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不到10公里。景區生態保存完好,古木參天,林蔭蔽空,景觀秀麗迷人,是避暑、休閑、度假的勝地。蓬萊山景區位於尤溪縣坂面鄉,距坂面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峰頂海拔1288.7米,山上巍峨雋秀,怪石嶙峋,有「觀音照鏡」、「月映蓮池」等十幾個自然景點。枕頭山景區位於尤溪縣洋中鎮西北部,毗鄰水口電站西濱庫區,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10公里,山巔海拔976.4米,山上覆蓋著8000多畝參天古木,擁有「馬腰賽」、「斷崖瀑」、「貞女峰」等眾多天然景觀,素有「七嶺八峰、七拐八彎、七古八怪」之稱,是集險、奇、幽、雅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點。

三、庫區旅遊資源
尤溪水力資源豐富,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可開發水力資源裝機容量居全國縣級第二位,是福建省水電裝機容量最大的縣。建設中的國家重點工程街面水電站是福建省水電資源中的五大水電站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具有多年調節的大型龍頭水電站。街面電站建成後,水庫面積達36.7平方公里,最大寬度2.5公里,水深120米,庫面寬闊如百里平湖,庫岸山形奇特,絢麗多姿。據有關專家考察,街面庫區旅遊開發潛力很大,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且現在正處最好的開發時期,因街面電站正在建設之中,可先期進行水上水下特色旅遊項目建設,從而建造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庫區旅遊產品。此外,湖光山色、風景迷人的水東電站庫區、水口電站西濱庫區也是開發休閑、度假、水上旅遊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四、民俗旅遊資源
尤溪民俗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底蘊,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尤溪傳統民間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是發展尤溪旅遊業用之不盡的人文資源。閩劇、山歌、龍燈、剪紙、手工藝品等傳統民俗新穎獨特、引人入勝。歷史悠久的文物資源不斷得到挖掘,尤溪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收藏文物530多件,其中定級文物170多件,僅宋代壁畫墓就完整挖掘了15座,被專家稱為「中國南方的地下敦煌」。尤溪古民居亦別具一格,以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為主體的桂峰古民居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位於洋中鎮西北側,距京福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12公里,村內滿目皆古,神韻厚重,不禁令人產生穿越時空的遐想。梅仙簫氏民居等古建築更具尤溪風味,被專家譽為「南方古建築博物館」。多姿多彩的傳統民俗與旅遊產品相互交融將極大豐富尤溪旅遊的文化內涵。

打造朱子文化旅遊品牌,挖掘獨具魅力的九阜山、街面電站庫區旅遊資源,開發有山、有水、有人文景觀的尤溪旅遊系列產品和精品旅遊線路,是尤溪旅遊開發優勢所在。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備工作,並可進行開發的項目有:朱熹故居二期工程、九阜山旅遊開發、街面電站庫區旅遊開發、桂峰古民居旅遊開發等。尤溪作為朱熹誕生地,既可對接大武夷旅遊經濟圈,又可融入大金湖旅遊經濟帶,從而使尤溪旅遊在全省、全國乃至世界旅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豐富的旅遊資源將推動尤溪成為名符其實的「閩中明珠」和海峽西岸經濟區「金色腹地」。

『貳』 尤溪婚紗影樓哪家拍照效果好

本人覺得尤溪《 薇薇新娘》 很不錯。去年拍了套寫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版象。權首先服務態度一流,一進門就很熱情的招待,而且價格比較合理,和我其他的朋友照的是一樣價錢的照片,但是我的「內容」卻豐富不少。並且這里的攝影師和化妝師都比較專業,幽默風趣,整個拍照氣氛很好,讓我覺得很自然,輕松,愉快。照出來的像,畫出來的妝,我簡直就是專業模特。大力推薦小夥伴們光顧薇薇新娘哦。

『叄』 尤溪縣的經濟概況

尤溪縣在建縣前被稱為山峒地帶,建縣後逐漸開發;宋代,經濟、文化逐漸發展,被列為上縣;元代被譽為「閩中尼山」;明初,礦冶、地丁賦稅苛重,爆發過蔣福成、鄭永祖領導的農民起義。爾後罷銀冶,劃地立大田縣。明清兩代,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有所發展。但本縣歷代封建王朝的官吏,對於地方經濟資源的開發,未見有顯著事功。民國初期,土匪騷亂,軍閥混戰,社會不寧,百業衰敗。抗日戰爭時期,閩江口被日軍封鎖,本縣木材、土紙等農林產品的輸出和外來的糧食輸入,都遭阻斷,人民生活困苦。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加強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在本縣的革命活動,遭到破壞和鎮壓。當時,政府橫征暴斂,貨幣貶值,金融紊亂,農林工商均停滯萎縮,民生凋敝。
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建設迅速發展,但也有過失誤和挫折。1950至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經過平息匪患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解放了生產力,工農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年均增加389.44萬元;1953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完成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年均增加數上升為469.60萬元;1958至1962年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大躍進」、「共產風」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年均增加僅為247.02萬元;1963至1965年執行國民經濟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年均增加升到823.11萬元;「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四個五年計劃時期)中,前五年年均增加僅160.29萬元,後五年年均增加637.12萬元;197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使第五個五年計劃時期的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加821.94萬元;1981至1985年第六個五年計劃時期,實行改革、開放方針,年均增加躍為1537.90萬元。1985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22488.68萬元,比1950年增長8.6倍。國家和個人收入均成倍增長,全縣預算內的財政收入由1953年的70.4萬元增加到1985年的2060.44萬元,年均遞增9%;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58年的85元增加到1985年的439元,增長四倍多;全縣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由1957年的529元增加到1985年的1024元,增長近一倍。城鄉人民儲蓄年終余額由1951年的3.2萬元上升到1985年的3714萬元,增長1160倍。城鄉人民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中、高檔商品相當普及。居住條件大為改善,農村大部分農民都蓋了質量較高的新房。
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9.69億元,比2011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60.77億元,增長25.7%;第三產業增加值39.70億元,增長7.9%。從三次產業的貢獻率和拉動力來看,第一產業貢獻率為7.8%,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為76.7%,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為15.5%,拉動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比重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8.4%。
2012年完成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資39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0%;完成驗資口徑實際利用外資104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1%。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3082萬美元,其中外貿進口27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8%,外貿出口達1036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2.6%。
2012年公共財政總收入90782萬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上劃中央收入31626萬元,增長10.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9156萬元,增長24.3%。全縣公共財政支出148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教育支出43648萬元,農林水利事務支出25545萬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578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6121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130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9.0%、17.0%、36.0%、28.5%和34.1%。基金預算支出1343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1.3%。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0.94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人民幣個人儲蓄存款余額55.24億元,增長25.5%;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5.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 尤溪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多,勞力足。這些,都為發展農業生產,開展多種經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解放前,本縣由於長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交通不便,耕作技術落後,經營單一,生產發展緩慢。農作物歷來以水稻為主,其次是甘薯及少量麥、麻、茶果;畜禽飼養以豬為首,還有雞、鴨、兔、牛、羊。農業生產力低下,遭到自然災害,農作物便歉收、絕收。民國時期,糧食欠缺,農民生活貧困,流往外地謀生者甚多。
新中國建立後,尤溪縣經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運動,解放了生產力。同時,逐步加強耕作技術指導,農業生產效益得到較快提高。1953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49年增長43.63%,開始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結束了本縣缺糧的歷史。1956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50年增長47.3%,年遞增6.67%,提供商品糧525.5萬公斤;農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下同)比1950年增長76.6%,年遞增10%。
1958年10月全縣農村人民公社化後,刮「共產風」,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加上自然災害,糧食連續3年歉收,農民收入減少,生活困難。1962年,全面貫徹執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六十條)》,糾正農村工作中部分「左」的錯誤,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同時推廣良種、大養母豬、開展多種經營,生產有所發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批判所謂資本主義復辟,限制農民多種經營,農業生產再度受到破壞。1970年以後,搞農田基建,推行水稻「三改三擴大」,糧食雖得到較大幅度增產;但基建投資過大,忽視多種經營,經濟效益低,農民生活改善不多。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全面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農業經濟體制改革,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貫徹「絕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開展多種經營」方針;推廣雜交水稻、柑桔上山、豬人工授精等科技成果,並且增加動力機械、化學肥料,農業生產得到較全面發展。1985年,全縣糧食總產17278.6萬公斤,比1978年增加28.45%,比1950年增加3.2倍。全縣賣給國家商品糧3039萬公斤,成為全省商品糧基地縣。水果、茶葉、淡水魚、大豆、生豬等產量也迅速增加。198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3135.07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41%。農業生產結構得到初步改善,在1985年農業總產值中多種經營佔60.7%。這個比重比1976年提高5%,比1950年提高15%。農村各種專業戶、重點戶和經濟聯合體不斷出現,提高了農產品商品率(1985年為44.4%)。農村呈現繁榮景象。
2012年完成農業產值36.63億元。 尤溪縣的工業,在民國以前僅有造紙、造船、煉銀、煉鐵、燒石灰、制陶瓷、鑄鍋、釀酒、制醬油、榨糖、榨油、木器、竹器、鐵器等作坊,以及家庭副業的織紵、織席和彈棉、編棕衣等,都是個體經營,規模很小,手工操作,工具簡易,地點分散。民國時期,才出現了發電、印刷、兵工3家近代工業企業,規模也很小。尤溪和平解放前夕,全縣僅有15種手工業行業、150個作坊和2個工廠。
尤溪和平解放後,中共尤溪縣委和縣人民政府積極扶持工業,地方工業發展較快,不僅改造了私營工業,而且積極創辦地方國營工業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但在如何發展工業生產方面也有教訓。例如:1958年「大煉鋼鐵」得不償失,手工業「提前過渡」事倍功半,「文化大革命」時期工業受挫折,都應引以為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地方優勢資源為主的林產化工、竹木加工、造紙、建材、罐頭等工業蓬勃發展。企業的擴、建技術改造及新產品引進開發,不斷增加工業的活力。工業企業的管理,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大部分建立健全了以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各類工業企業管理的規章制度。同時,擴大了企業自主權,推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大辦鄉村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工業產品的品種、產量增加,質量提高。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松香、松節油、水輪泵、高低壓電瓷、日用瓷、罐頭、鎢精礦、白石米、厘竹、竹編和首飾盒工藝品。傳統產品在省內稱優的有:「滿山紅」黃酒、「山花」酒、新橋粉干。1985年,全縣有森工、食品、化工、造紙、建材、電力、機械、陶瓷、電子、印刷、工藝美術、礦冶、縫紉等20個門類,企業4456家,職工22622人,工業總產值達9353.61萬元(比1950年增長100.24倍,比1978年增長1.02倍),占當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41.59%。其中,地方國營企業25家,職工3770人,總產值4219.46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5.11%,全員勞動生產率10812元,比1981年增加540元,比1978年增加1177元;縣辦集體企業31家,職工1577人,總產值937.0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10.02%,全員勞動生產率4457元,比1981年增加338元;鄉(鎮)辦、村辦、聯合體、個體等企業有4400家,職工17275人,總產值4197.13萬元,比1978年增長1.78倍,占工業總產值的44.87%。
2012年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72.0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0.3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1.1%和22.0%。全縣三大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產值150.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7.7%,其中紡織、服裝業產值87.3億元,林產業產值31.6億元,礦產、礦物製品業產值32.0億元。
尤溪經濟開發區於2003年設立,2006年省政府批准並經國家發改委確認升格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以13500畝的城西園、4800畝的埔頭園、82000畝的城南園、5000畝的林坑園、2700畝的仙山園等為主園的「一區多園」格局。已開發面積近20000畝,已入駐企業150多家,從業人員20000多人,以林產、紡織、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開發區多項經濟指標位於全省山區縣開發區前列,榮獲「福建省級工業園區建設先進單位」、「福建省級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海西十佳品牌工業園區」等榮譽稱號,被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信息調查樣本採集點。 據民國《尤溪縣志》載,宋代本縣城鎮有商店、農村有圩集;明、清時代商業發展較快。當時,本縣輸出商品主要是茶葉、土紙、木炭、柴片、筍干、香菇、木材、毛竹;輸入商品主要是食鹽、棉布、日用雜貨、果品、海產品、中葯材。商品運輸主要靠船運、筏運和肩挑。處於交通要道的村落,逐步形成集市貿易場所。尤溪兩岸的一些大村落,逐漸形成商品集散轉運的碼頭或小集鎮,各種商店陸續辦起,資本較多的商人在縣城設店建倉,開展批零兼營的購銷活動。一些小商小販也應運而生。縣城逐漸形成商業中心。
民國時期,本縣兵災匪禍不斷,社會極不安定。雖然江西、福州、永春等地一些商人到尤溪縣開業,但由於山區交通閉塞,商品運輸比較困難,生產水平和人民購買力低,因此,市場仍不繁榮。尤其是軍閥盧興邦統治時期,發行地方性貨幣,干擾市場,「廣豫」票停用作廢,「華通」票打折收回,使一些商人、農民蒙受損失。抗日戰爭勝利後,官僚富紳擠入商業,利用權勢壟斷市場,隨意漲跌物價,對小商小販進行排擠傾軋,更使市場日益凋零。至民國35年(1946),全縣僅有大小商店693家,民國37年降為570家,民國38年初又降為280家。
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縣人民政府首先保護原有的商業。同時,在「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指引下,逐步建立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對糧、油、木材等實行統購統銷,對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專賣,這對制止不法商人囤積居奇、穩定市場物價、保證物資供應起了很大作用。1954年8月開始,對私營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逐步壯大成為市場的主體經濟。但是,「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錯誤地把商品生產當做「資本主義尾巴」割除,限制了許多農副產品上市。這兩個時期,市場物資幾乎只有國營商店和供銷合作社經營,物資短缺,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不便。
1978年以後,商業工作執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恢復國營、集體、個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實行多種經營方式和經營承包責任制。1985年,全縣零售商業網點2835個,比1956年增加2.4倍,24處圩場全部開放,城鄉市場空前繁榮,內外貿易購銷兩旺。1956年和1985年相比,全縣農副產品收購總額由149萬元增加到4686.86萬元;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由835.5萬元增加到9285.03萬元。外貿出口總值由1958年的19.6萬元增加到1985年的632.6萬元。國營商業1956年虧損4.14萬元,1985年盈利70.8萬元。供銷合作商業實現的利潤由1953年的5.1萬元增加到1985年的100.02萬元。
2012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3.69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441個,比上年增加7個,增長1.6%。全年房地產施工項目18個,比上年增增長12.5%;房地產施工面積96.22萬平方米,增長8.8%。全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837套,其中:廉租住房90套、公共租賃住房100套、經濟適用住房312套、限價商品住房170套、城市棚戶區150套、國有林區棚戶區15套。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全年限額以上貿易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99億元,占總額的32.1%,增長36.5%;限額以下貿易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97億元,占總額的13.1%,增長67.9%。全年接待入境遊客40.1萬人次,同比增長31.3%;實現旅遊業收入2.42億元,同比增長30.7%;帶動農民增收8500萬元,同比增長32.6%。

『肆』 2028尤溪社區工作者有什麼優勢

社區工作者的報考越來越熱門,上篇我們介紹了社區工作者究竟是什麼,那麼社區工作者有什麼優勢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社區工作者有哪些優勢:
一、離家近
有人說,這一崗位非常適合照顧家庭,上班的地點就在家門口,並且這份工作的壓力並沒有許多私企那樣大,定非常多的KPI指標,有小孩以及家人要照顧的小夥伴就非常適合這份工作。因為會有很大彈性的時間用於照顧家人。
二、門檻相對低
相較於公務員幾百比一的錄取率,社區工作者考試只要先通過第一步的審核,進入筆試,筆試及格後按照排名或者及格就可以進入下一輪(具體情況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招錄單位安排走)。
三、有的地區福利較為優渥
不同地區的待遇也有所不同,少則兩三千,多則五六千。有些社區還會根據工作年限的增長而增加。除了工資部分,還會為社區工作者上繳五險一金提供一些相應的補助或者福利。薪資待遇情況看來,地區和地區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經濟發達地區以及經濟落後的地區,同一地區的不同單位,社區工作者待遇都會有不小的差異。甚至有的地方,會在年終,或者逐月發放績效工資,當然,數量就沒法完全確定。
所以大家在報考社區的時候切勿以偏概全,一片地區的社區工作待遇不能代表全部的社區工作者待遇,公告發布後可以咨詢單位詳細的薪資待遇。
四、前景好
現在很多地區的區域建設也是很不到位,這是國家大力發展中社區建設的一部分原因。而且這離不開我們的社區工作者,所以國家發展社區工作者這一系列的政策也是大勢所趨。
所以說,隨之而來的待遇也在提高。表現在工資收入的逐步穩定,(有些地區的社區工作者工資與民政保障掛鉤,甚至優先於行政事業單位工資保障),且有逐年逐級提高的趨勢。

『伍』 尤溪怎麼樣,尤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雲霞仙境桂峰村

位於「閩中明珠」尤溪縣東北向,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僅公里的洋中鎮桂峰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桂峰在古時稱為桂嶺,又叫嶺頭、蔡嶺,海拔550多米,為半高山谷地。走進這個被譽為「山中理窟」「雲霞仙境」的歷史文化名村,群山環抱,雲霧繚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令人流連忘返。 歷史悠久的桂峰村,在南宋中後期,金兵南侵,小朝廷偏安東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隨之南移。作為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承祖訓避世築居,耕讀傳家,桂峰成了理想的首選寶地。之後,尤溪至福州的一條官道從桂峰經過,成為尤溪內地達官貴人、商賈小販往返福州的必經之路和食宿的唯一中轉站,由此桂峰迅速地繁榮起來,素有「小福州」之美稱。「四尋客棧五步樓,比屋弦聲樂悠悠;夢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頭。」就是當時桂峰村的真實寫照。 漫步於載入典籍的桂峰八大景,宛如涉足在一片夢中仙境,一幅幅秀美壯麗的山光水色隨即映入眼簾。「石筍擎天」處,山高有三石,相連參天,森立影離離;「金雞耀日」位於村右,山有石盤,盤內一石狀似翰音,翅足具備,日出時羽儀尤璨;「玉泉噴蜜」的泉水自石罅隙中湧出,清純沁齒,味甘如蜜;「丹桂飄香」處,環嶺皆桂,四時花開,香氣襲人;「酒座清風」地坦而曠,石立周正,旁有小石,環列類座,行人至此,每披襟稱快。
除此之外,還有優美多姿的巨龜枕流、龍潛深井、龍門虎嘯、八俊潭等自然天成的景觀。「珠簾飛瀑」環境幽靜,秀外慧中,飛流直下,聲震如雷。身臨此情此境,美不勝收,如痴如醉。在大峽谷兩旁,遍布著莽林蓊鬱的原始次森林,分布著許多珍稀的奇花異草和動植物,成為專家、學者考察自然生態的絕妙之地。 豐富的人文底蘊,淳樸的鄉間民風,堂皇的民居建築,優美的自然景觀,難怪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到桂峰村考察時驚呼:「古建築規模如此之大,文物古跡原貌保存如此之完整,在福建乃至全國尚屬少見。」
南溪書院

在尤溪縣城南的公山之麓,原為邑人鄭義齋館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縣尉,去官後寓居於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誕生。朱熹逝世後,縣令李修於嘉熙元年(1237年)捐資在此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築,祀朱家父子。寶元年(1253年),宋理宗賜額「南溪書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後屢有修繕擴建。書院古樸庄嚴,現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有韋齋祠、觀書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築。正堂當中立朱熹石膏塑像,兩旁是朱子手書板聯四幅:「讀書起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四壁高懸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畫像。書院內的方塘,為朱熹幼年讀書處。朱熹《觀書有感》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中的「半畝方塘」即指此處。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縣方溥主持,把半畝方塘擴大浚深,並建亭於塘上,通以石橋,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復。
書院左側有古樟2株,枝幹參天,高30多米,樹圍分別為10.8米和7.8米,相傳為朱熹幼時所植,人稱「沈郎樟」(沈郎為朱熹乳名)。1987年,將此地辟為公園,面積1600多平方米。
九阜山峽谷
走進位於福建三明的九阜山,就像走進一幅綿長綺麗的山水畫卷。「山清、水秀、石奇、林茂」,處處勝景,步步流連,富有詩情畫意,令人賞心悅目。 漫步於逶迤的山間小徑,看山泉溪澗縈繞林間,聽林間鳥鳴聲聲,享受密林遮天蔽日的陰涼,幾乎讓人忘了疲累。溪谷到處是怪石,取名有仙人搗葯、神鯉待躍、金龜拱背……還有像鳥、像猿、像恐龍蛋,形態各異,模樣可愛。 九阜山
[2]九阜山峽谷為福建省最長的一條峽谷,峽谷地段總長達15公里,海拔500~800米,分小潭峽和大潭。大、小潭溪落差大,水流急;潺潺清流穿峽走谷,其聲如鼓如琴,在深邃的峽谷中奏出天籟之音。 在小潭峽谷及附近地段,匯集有20餘處瀑布,形成串珠式瀑布群。更為稱奇的是,這里植被保存相當完好,殼斗科、樟科、金縷梅科、木蘭科、木犀科等野生植物有171科1113種,植物應有盡有;珍稀植物30多種分布其間,有的甚至連綿成片,蔚為壯觀。更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走曽飛禽,出沒其中。
蓬萊仙境---蓬萊之巔
蓬萊山: 又名九仙山。相傳有九仙往來其間,故名蓬萊山,位於尤 溪坂面鎮,距縣城21公里,海拔1288米,與羅漢山隔尤溪對峙,為縣西南軍防的門戶。 蓬萊山山勢雄壯,怪石嵯峨,山高水秀,古木參天,峰巒 峭拔,人跡罕到,上有金鯽池、石棋盤、黑白二石子、煉 丹灶、白鶴洞等勝跡。同時,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峽谷險 絕,山泉潺潺,蒼松翠柏,山光水色,景緻獨特。相傳山巔有 仙人往來,並可聞鼓樂聲。據《尤溪縣志》載昔人詩雲:「微風輕動霧雲開,日照峰巔香燭台,不為神靈躬朝觀,只緣賞景上蓬萊。」又雲:「雲騰羅漢浮十島,霧涌蓬萊 隱萬松。」蓬萊山夏日涼爽宜人,平均氣溫18℃,是理想 避暑勝地。 相傳山巔有仙人往來,並可聞鼓樂聲。 據《尤溪縣志》載昔人詩雲:「微風輕動霧雲開,日照峰巔香燭台,不為神靈躬朝觀,只緣賞景上蓬萊。」又雲:「雲騰羅漢浮十島,霧涌蓬萊隱萬松。」 蓬萊山夏日涼爽宜人,平均氣溫18℃,是理想避暑勝地。

江南大峽谷(車程1小時左右)參加尤溪軍事漂流(皮筏漂流1.5小時),體驗「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的快感,感受華東第一漂的驚險與刺激!返回酒店開會,晚臨海酒店入住。

『陸』 關於尤溪的風俗

尤溪縣的生活習俗

勞動:封建時代,尤溪人民深受儒家「男尊女卑」、「男外女內」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影響,千百年來,婦女纏足習俗上不視為勞動力,生產勞動全由男子承擔。婦女只在家中從事烹飪、洗滌、縫紉衣裳、納制布鞋、飼養禽畜等家務,有的還績麻績薴、捻線、織布、編草鞋、織草席草墊、編竹笠等。唯獨畲族婦女不纏足,參加上山下田勞動。民國以後,少數婦女不纏足,幫助男人勞作或經商,也有少數女子進學堂讀書。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婦女得以解放,女子受教育逐漸普及,女子參加社會勞動不斷增多。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青年婦女開始被定為勞動力,每月有出勤定額,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從此婦女參加生產勞動,做工經商日益增多。國家機關、學校、廠礦、企事業單位都吸收了許多婦女參加腦力和體力勞動。現在,成年女子與男子一樣,參加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蔚成風氣。

飲食:尤溪人民習慣主食大米飯。通常吃撈飯,方法是大米入鍋煮沸幾分鍾後,用笊籬撈出倒入木飯甑蒸熟而成。有的鍋里留一些米飯煮成粥當早餐,有的晚餐煮粥或雜糧補充,也有的一天三餐飯量一起做。尤溪解放以前,水稻產量不高,自產稻穀不能自給,廣大勞動人民只能種植雜糧添飽,只有地主富豪官紳人家能三餐享用大米飯。雜糧以甘薯最多,收成季節,有的鮮蒸甘薯當飯食,有的刨成絲曬干儲藏叫番薯米,供常年與大米混煮食用。小麥種植不多,麵粉、面條和線面,多為外來商品。尤溪有用燦米加工成粉干,也有用粳米、糯米舂成白粿或糍粑。這幾種都算精製食品,一般只在節日和招待客人時食用。雜糧還有少量的山禾、大麥、苦麥、蕎麥、粟籽、高梁、玉米、小米等。副食品以蔬菜瓠瓜為主,輔以竹筍和野生菇類,以及田間的泥鰍、黃鱔、蝦、螺,溪澗中的魚、鱉、蛙、蜆。家養的雞、鴨、兔、豬等肉類和蛋,只能在節日或招待客人和辦酒席時食用。瓜、菜有季節性,盛產期間,須拿出一部分用鹽腌制、糟藏、酒漬、醋浸、曬乾等方法儲藏供缺菜時食用。飲料有茶和糯米黃酒。調味品以海鹽為主,富戶有用醬油、蝦油。

新中國成立後,尤溪水稻產量逐步提高,廣大人民才能以大米飯為平常主食。在糧食定量供應取消之後麵粉、面條、糍、粿逐步成為較普遍的食品。煮飯方法,改為燉飯或燜飯。城鎮家庭,早晨多為吃粥,農村家庭,保持三餐干飯習慣。副食品除蔬菜野味外,雞、鴨、豬、羊、牛肉,蛋、魚和貝類大量增加。飲料除茶和糯米酒外,增加了各種白酒、果酒、飲料、果汁、啤酒、汽水。調味品除鹽外,還常用醬油、蝦油、味精等。

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農業生產能力大幅提高。主、副食品已相當豐富,三餐飯食已由過去的溫飽型向健康營養型轉變。隨著家務勞動的社會化,許多城鎮家庭早餐已不煮飯,改食牛奶、豆漿、饅頭、包子、油條、油餅、麵包、蛋糕等,或乾脆全家人到餐館用早餐。農村家庭三餐仍吃干飯。辦酒席時,用上啤酒、白酒和各種飲料已相當普遍。豬肉已成為平常菜餚。醬油、蝦油、味精及其他調味品農家已普遍使用,不再被視為奢侈品了。

衣著:清未民初,尤溪男女通常穿大襟上衣,是有領有袖,大前襟由左掩右,右側套底,襟口縫以領紐扣、右肩紐扣、腋下紐扣相扣住,紐和襻都以斜布條卷縫製成。下衣是便褲,寬褲深襠。女上裝袖子稍短,袖口寬,俗叫馬蹄腕。並在襟邊、袖口、褲腳口加裝飾花邊,有圍著褲的禮裙(為有褶有花邊的裙,但不常穿)。男女衣料皆以棉布或薴布為主,富戶和官紳才穿綢緞綾羅和毛織品。棉布絲綢均為外來商品。土產薴布(俗叫夏布),染青或藍色,為勞動人家常用的衣料。富戶、官紳和讀書人有穿棉、絲布料的長衫,外加穿坎肩,即為禮服。民國十幾年後,男上衣逐漸改為對襟(俗呼對面扣),領用雙層布反褶,前襟綴雙口袋或三、四個口袋;女裝袖口逐漸改窄。之後,男裝又出現中山裝;女裝有旗袍、短袖衫加筒裙等款式。青年男女褲都是圍腰窄褲頭,直襠,布料以機織棉布為主,內衣開始用針織品。

新中國建立後,縣城和青年男女裝以反領對襟的中山裝為主要款式,農村中、老年婦女上裝仍以大襟為主要款式,中、老年男上裝也仍以對襟為主要款式。之後女上裝出現反領對襟款式;還有袖口另接一小段雙層布料開口並加紐束緊的內衣襯衫式,也作為男女外衣款式流行。男褲型以圍腰窄褲頭開檔加紐褲腳反口為主要款式。

20世紀80年起,服裝普遍商品化,服裝型式、花樣的設計製作逐漸多樣化,尤其是女裝。男裝春秋裝普遍流行西裝、夾克衫和休閑衫;夏裝上衣流行機織短袖圓領或V型領、反領三種款式的T恤衫,襯衫仍為男上裝主要款式。女裝更是五花八門;夏季以旗袍,連衣裙,長、短裙、反領襯衣款式較流行;秋冬季的上裝仍以反領對襟款式為主。農村的老年婦女仍有穿大襟上裝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著裝已朝著多樣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鞋:解放前,尤溪人民穿的鞋多是婦女手工製作的布鞋。鞋底用布片層層疊糊,厚約一厘米左右,有包邊與不包邊兩種,然後用薴索密針穿扎後,上鞋面而成。男鞋面是黑色布,有圓口、尖口、深口加舌三種款式。纏足婦女的鞋面多用色布,製成尖頭翹鼻、鞋幫綉花,後跟加寸許高木履(俗叫色褲鞋)。平腳婦女鞋樣隨男式,只是鞋面加橫帶紐。而後,出現了布面膠底或皮底鞋、全皮鞋、膠鞋。但那時人們生活水平低,所穿的鞋子大多還是自製布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後,多數人穿商品鞋,品種花樣也逐漸增多,有長統、短統、深口、淺口、通花、涼鞋。用料有全皮、人造革、布料、塑料、橡膠,或單用或配合用。現在,男女老少穿的鞋隨時都能從市場買到,穿皮鞋已極為普遍。膠鞋多為未成年人穿用,成年人多在勞作時穿,原自製的布鞋僅有老年人還偶有穿著,極少人再做布鞋了。

襪和帽:民國以前,尤溪人民穿襪戴帽並不普遍。只是富戶和官紳士子及六七十歲以上老人穿襪子,襪子用白布自己縫制的。民國時期才有針織長筒襪。纏足婦女則以裹足布纏腳,外罩褶箍;禁纏足後穿針織襪。官家有冠,民間老人和嬰幼兒戴用布或緞做的帽。嬰幼兒及老年婦女帽型有兩種:一種有帽頂;另一種無頂(俗叫帽箍)。老年男人多帶有頂布制的瓜皮帽。後來逐漸有了紗線編織帽,羊毛線編織帽、呢帽,型式有加邊的和加帽沿的。現在,人們穿襪子已相當普遍。帽子盡管款式、花色、用料多樣,品種繁多,但尤溪人民戴帽子的還多是老年人和嬰幼兒,一般人只在夏季出門時防曬,戴遮太陽的草帽,或各種款式的「太陽帽」。有部分青年女子將帽子作為一種飾品用。

房屋:尤溪人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杉木結構,單層,一字橫展,長方形。小的三個單元,大的五個單元,左右對稱,中間前為大廳,後為後堂,前後左右有走廊,多不設大門;前面不留走廊的,多設前後大門。縱深一般有3間,前兩間連通為寢室,後一間為廚房,屋面前後兩坡水,遮瓦片。上述為通常房屋建築格局。還有一種院落建築型式:在一字長方形(俗呼正厝)的前面,左右兩側各建日字形或目字形的書院(俗呼歸頭或轉頭),圍成「冂」形天井,屋面各向左右坡水,承於正厝前坡水之下,天井正面多有圍牆並設大門。有的在書院前面再橫建二堂與正厝平行,縱深一般只有一間或兩間,有的二堂前面再建書院,有的再建第三堂。第三堂一般只有一開間。有的在正厝左右兩側再建扶厝,縱深與正厝相同,兩開間,前面開一小廳,其後縱分為2間。兩側為縱廊,最後為廚房。扶厝與正厝、二堂、三堂有過水亭相連。更大的還可以有二縱三縱左右扶厝。所有房屋隔間,多圍木板或竹筋土灰壁。部分村鎮,三堂六縱大厝周邊均築土牆,圍成堡壘式建築群。舊式房屋大多單層,有的有閣樓、半樓,其樓層多作為存貯使用。房屋的座落和朝向以及圍牆大門朝向都有講究。畲族小村,還有全用毛竹構建的房屋,連屋面也用竹片遮蓋。

新中國建立之後至20世紀70年代,新建民房普遍是雙層,少數是多層的,但不拘左右對稱和前廳後堂格局,也較少有院落建築群式。鄉村建築多以木結構、土木結構、磚木結構為主。廁所也多在房屋以外另建。20世紀80年代後所建民房,多為磚木結構或磚混結構。世紀未,城鎮所在地新建房屋主要為磚混或框架多層結構,鄉村新建民房多以磚混結構為主,屋面仍以遮瓦片居多。城區舊城改造和農村新村建設,多為套房式多層建築,內設衛生間。

『柒』 尤溪有什麼好吃的

到三明尤溪除了領略美麗的山水風景,還要親自品嘗當地的水果。為大家介紹幾種具有尤溪特色的水果。一、尤溪金柑(「三洪」金柑)尤溪縣的八字橋鄉、管前鎮由於其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成為盛產優質金柑的主要產地,而以八字橋鄉的洪田村、洪牌村,管前鎮的洪村三個相連一片「三洪」村出產的金柑最為優質。這三個村是福建省的金柑主產區之一。故「三洪」金柑代表了尤溪金柑而盛譽省內外。 金柑色澤金黃、果大、核少、味甘甜微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據測定,其果實可溶性固形物佔17.2%~18.%,~15%,總酸0.75%~0.99%;每百克含維生素c41.5~45.5 毫克,並富含維生素A 、B,果實還含有維生素P,果皮中富含類胡羅卜素。 據資料記載,尤溪金柑人工栽培始於清同治四年(1865)發展至今。二、尤溪「九都柚」 「九都柚」又名「九都拋」,為尤溪縣梅仙鎮梅營村的獨特產品,歷史上梅營的行政區劃屬九故得名。梅營處於尤溪河中遊河畔,其地質為古代泥沉積形成的小河谷平原。由於特殊的土壤結構和氣候環境,所產的柚質地優良,果實形狀略呈倒卵,淡綠色,有香氣。果重1.3~1.5公斤,皮薄,僅0 .6厘米左右,肉呈粉紅色,味甘甜,少核,該柚,貯期可達半年,貯於屋內滿屋生香。據民間資料記載,此柚始植於明代中葉,盛產至20世紀50年代。清代就有銷往福州、南平等地的記載。50年代後期由於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產量逐年下降。現有關部門正採取措施拯救這一珍貴的果樹品種。三、尤溪蘆柑(厚祿坪蘆柑) 尤溪蘆柑是尤溪縣的特色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尤溪河上游的坂面、台溪兩個鄉。以坂面鄉厚祿坪村的蘆柑質量最為優良而聞名省內外,因而有「厚祿坪蘆柑」獨特的稱呼。厚祿坪出產的蘆柑果大(大的果徑達12厘米以上)皮鬆軟易剝,肉質嫩,果味密甜爽口,核少(或無核),可食率高。據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達15%,每百克果汁含維生素C38~42毫克。果品耐貯運,貯藏期達100天以上。四、尤溪果蔗 尤溪果蔗也稱為尤溪甘蔗,是縣內種植歷史悠久較有特色的一種食用蔗種。該品種蔗皮薄,呈嫩綠色,其節比一般甘蔗軟,易啃此。蔗肉幼嫩,含糖份高,味甘爽口,蔗糖不粘嘴,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水果。尤溪果蔗歷史上主要種植地在梅仙的梅營、坪寨及西城鎮的解建、聯建等村。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