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宣傳預告 » 文氏族譜續集

文氏族譜續集

發布時間: 2021-02-27 16:50:41

Ⅰ 文定的介紹

文定:1.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後,親迎太姒至渭濱。後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婚。語專出《詩經·大屬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2.人名:清朝人,名止,字子敬(或作豹),又字止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熙光子,彭曾孫。花鳥與王武齊名;《國[清]朝畫徵續錄、文氏族譜續集、畫傳編韻》。

Ⅱ 文家家譜怎麼排列的

哪裡的文家??
醴南芷泉文氏五修族譜: 二卷:[湖南醴陵]
著者:文昭徉主編
居第:湖南,醴陵
祖先:始遷祖:[元]文美濟
版本:2002年, 電腦排印本

湘潭鹿嶺文氏六修族譜: 二十二卷:[湖南湘潭]
著者:文傅干總纂
居第:湖南,湘潭
祖先:始祖:[後唐]文時; 始祖:文郁商; 始遷祖:[明
版本:民國15年(1926), 木活字本

寨裹文氏七修族譜: 五卷,首一卷:[湖南攸縣]
著者:文惠元纂修
居第:湖南,攸縣
祖先:先祖:[西漢]文翁; 先祖:[後唐]文時; 始遷祖
版本:民國三十二年(1943), 木活字本

萍鄉湘東縣城文氏四修族譜: 六卷
著者:文星海續修
居第:江西,萍鄉
祖先:始遷祖:[明]文必達; 分支祖:文應魁; 分支祖:
版本:民國11年(1922), 木活字本

萍鄉湘東縣城文氏三修族譜: 四卷
著者:(清)文堯臣修輯
居第:江西,萍鄉
祖先:始遷祖:[明]文必達; 分支祖:文應魁; 分支祖:
版本:清光緒10年(1884), 木活字本

文氏族譜: 不分卷
著者:作者不詳]
居第:
祖先:文漸文茂文鸞
版本:民國, 木活字本

醴東東堡文氏族譜: 三卷,首一卷:[醴陵]
著者:(清)文景韓纂修
居第:湖南,醴陵
祖先:始遷祖:[元]文賢
版本:清咸豐8年(1858), 木活字本

醴陵東堡文氏族譜: 六卷
著者:[作者不詳]
居第:湖南,醴陵
祖先:始遷祖:[元]文賢叟; 名人:[宋]文天祥
版本:清道光23年(1843), 木活字本

Ⅲ 文徵明是否文天祥之後若是,中間的各代祖宗分別是誰

少時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齊名,合稱「吳中四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又合稱為「吳門四家」。 可是,當你打開《辭海》、《三希堂法帖》、《中國書畫史》等典籍時,你會發現,文徵明除名璧,字征明(後更字征仲)外,還有「衡山居士」和「文衡山」的別稱。當然,古代文人除名、字、號之外,且常以籍貫、職官及任職州、府、縣作號的習俗。王羲之官右軍將軍和右將軍,所以人稱「王右軍」。柳宗元河東解州(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後謫遷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河東」與「柳柳州」。那麼,文徵明既不是衡山人,又未在衡山做過官,他又為何要用衡山縣名作號呢?經考證十六修《衡山觀湘文氏族譜》,才弄清文徵明先祖文寶的來龍去脈:「寶,夢登公次子,字維善,江西永新固塘人,生於宋嘉定十二年已卯六月初四寅時,咸淳七年辛未以宣教郎授湖廣衡州教授。宋末,世亂致仕,留家衡山二十二都,今既字二十二區禮厚,為衡山三卿各派始祖。」禮厚,1966年以前屬衡山管轄,今為衡東縣大橋鎮禮厚村。 禮厚文寶的第六代孫中,有個文俊卿,有「子六:定開、定英、定聰、定源、定清、定偉」。其中的「定聰」,就是文徵明的曾祖父。他是在明朝,由衡山遷到蘇州去的,為文氏蘇州派的始祖。 文徵明之所以又自號「衡山居士」與「文衡山」,其目的是懷念遠在湖南的先世祖宗。 蘇州的文氏支系,到了文徵明這一代,仍與祖籍的文氏家族保持著密切聯系。現有清光緒《衡山縣志》的文徵明《送侄歸衡山》兩首七律為證: 一文武家聲自宋元,忠賢德澤至今傳。 江湖相望四千里,譜牒源流五百年。 喜爾衣冠能復始,愧余潦倒不如前。  不堪相見還相別,目送春雲思惘然。 二南望衡陽舊德門,虎符元帥有諸孫。 山川我正懷桑梓,水木君能共本源。 兩地衣冠由昔盛,百年忠孝至今存。 相違不盡相留意,狼籍秋風酒滿樽。 又,徵明長子彭,國子博士;次子嘉,和州學正;彭孫震孟,天啟二年狀元及第,授修撰

Ⅳ 誰知道雁門堂文氏的字輩,其中有「學成光昌顯如少先繼...」其它的就不知道了,有知道的告訴下,跪謝了...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置,後魏郡治遷今山西省代縣縣城,金時廢;大營,明萬曆二十九()年時屬四川布政司遵義軍民府遵義縣北鄉永安里九甲,清雍正六(1728)年改隸貴州省。大營文氏,起源雁門郡,先祖文應斗,祖籍江西省吉安府盧陵縣,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徙居四川布政司遵義軍民府遵義縣北鄉永安里第九甲楊寨窩 (今匯川區高坪鎮金塘村)領照為業,以農為主,建業興家。文應斗第三代「大」字輩枝繁葉茂,下衍文應斗四代孫弟兄18人。迄今,大營文氏繁衍已達第十五世,第三世文大亨徙遷黃平、乾子壩;第五世文光宗,中武舉,為守墾祖業遷居永安里 甲(今匯川區板橋鎮);第六世文肇周舉家徙雲南。開陽、貴陽也有大營文氏分支。
大營文氏世系字輩:「天、星、常、應、單名、大,龍、光、肇、單名、國、昌,宗、德、榮、遠,祖、澤、綿、長,聖、朝、學、彥,永、振、賢、良,承、先、啟、後,家、道、蔚、祥。」
明萬曆二十五(1597)年三月《文氏族譜•序》(太子太保、刑部尚書蕭岳峰撰)載:「余按文氏譜系,宗元之始,出自雁門郡。一郎至五世炳然,居成都。」《大營文氏族譜》,由大營第十一世孫文德令依據文氏九世孫龍川文天祥在南宋咸淳元(1265)年十月作《敘》的《文氏族譜》,尊文應斗為由江西吉安盧陵徙遷四川遵義縣北鄉永安里九甲楊寨窩定居落業始祖。
1963年,文德令依據舊譜,請其父回憶,親自查考文氏祖墓碑記,撰成《雁門郡正氣堂大營文氏族譜》初稿交付族中傳審補正,在傳審中譜稿不知去向。1984年至1988年,時任《遵義縣志》總編文德政陪同從台灣返遵義探親的文德魁前往文德令家中,細讀四川江津(今重慶市江津區)道光《文氏族譜》(殘缺不全);1989年春,文德魁將殘譜帶回台灣細讀後撰《文氏族譜淺析》寄返文德令,再次激起文德令續修《大營文氏族譜》理念。
江津道光《文氏族譜》成書時,距文天祥作《序》的《文氏族譜》成書已571年,自文天祥代起至文應斗徙遷四川布政司遵義軍民府遵義縣北鄉永安里第九甲楊寨窩落業止,有近20世世系傳承記述中斷。大營文氏第十世孫文宗發在1990年春節過後,遍訪大營文氏宗支族內,終覓迴文德令1963年撰成的《大營文氏族譜》初稿。文德令偕文德長「不畏雨雪風寒,遍走鄭家林、楊家寨、米田水、四面坡、黃坪等地,考查祖墓碑記,訪父老,查驗『經單簿』」,歷三個月譜成。
《大營文氏族譜》,收錄明萬曆二十五(1597)年刑部尚書蕭岳峰、清乾隆三十(1765)年九江府德安縣知縣文鍾、清嘉慶二十三(1818)年文遠德為《雁門郡文氏族譜》作的《序》;南宗咸淳元年文天祥為《文氏族譜》作的《序》言簡意賅:「鳳岡,文氏宗派也。以一家親一族,則一家親;以一族親四海,則一族親。溥而親四海皆同胞之親也。龍川有文氏久矣,長者傳誦,以為派鳳岡。今覽此圖,信無二本。願至一家之親以親一族之親,以親四海之親,邦鄉其相與勉之。」
文德令撰《大營文氏源流及發展概述》,詳盡記載文應斗後裔傳衍分布。《譜》置《典績記實》,收錄《文天祥史略》、《文天祥史略》、《文天祥詩文》;置《詩文碑刻》,收錄《祀源引言(原名《文氏清明會小引》)》、《文氏清明會序》、《文氏清明掃墓祭文》、《畢七祭母文》、《文肇典生平》,《釗國公墓誌銘》、清光緒兵部侍郎兵臨貴州巡撫部院曾黎為光緒一(1875)年恩科舉人文芝立的《文魁》匾、清待贈征仕郎(清代文官,征仕郎為正七品)文光堂墓碑正面碑文和文光堂夫人劉儒人墓碑正面刻文,《文氏佳城》碑文;置《宗支百世》,收錄雁門郡正氣堂文氏世系:文——郎——文炳燃——文正中——文利民——文安世——文儀——文天祥——文韶七——文論二——文啟能——文旺才——文德高——文志廣——文景賢——文昊——文元——文穆——文守志——文可萬——文孔慈——文宗桑——文澤炳——文悠洪——文遠胥——文萬琅;自二十六世起沒有記載。
明崇禎年間,文應斗攜家從四川遵義軍民府真安州思寧里大麥溪(今正安縣)徙遷遵義縣北鄉永安里第九甲楊寨窩,為大營文氏第一世。自文應斗始,以字派為序:文應斗——文源——文大亨——文龍燦——文光祖——文肇邦——文斌——文新國——文富昌——文宗倫——文德學——文榮國——文遠波……
大營文氏第七世文芝,清同治九(1870)年鄉進士,光緒——(1875)年中舉人(譜原文如此);第十一世文德政官至遵義縣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受聘編纂《遵義縣志》,出任《遵義縣志》總編;2005年,受縣人民政府聘擔任《遵義縣志(1978~2007年)》顧問。

Ⅳ 文姓的姓氏文化

堂號源遠流長,出之有典,代代相傳,不可被擅改,是各個姓氏編纂家譜的主要依據。簡言之,堂號就是祠堂的名稱、稱號。堂號的命名大多都有自己的典故,它們或為了族人緬懷先祖,或是為激勵鬥志,它成為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和激勵後人的象徵.文姓的堂號有許多如六義堂,雁門堂,信國堂、正氣堂等,其中多與國信公文天祥公有關,實則因為後人崇敬和緬懷天祥公.
六義堂
六義堂,為今湖南衡山,江西部份地區等文氏堂號。這里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此堂號的來源。在宋景定五年,文天祥蒞永新固塘省族,聞族叔正道公(字公行,號蓬山)六個兒子俱中了舉人,於是為其寢堂題寫「六義堂」匾名,並賦詩贊之;吾愛張子厚,西銘識性情。四海皆兄弟,矧我有同姓。吾宗蓬山翁,屏居樂閑靜。三峰筆格橫,一水冰壺瑩。才華眾所推,聲名日以盛。六子俱名經,擇師必端正。巋然六義堂,昕夕事吟詠。經以雅頌風,緯以賦比興。塤唱而篪和,金聲而玉振。講論俱精詳,初匪隔壁聽。兒孫立階庭,蘭玉輝相映。談笑既雍容,衣冠猶伊靜。雕盤錯珍饈,芳樽酌佳醞。座客皆簪纓,勸酬總名勝。我為宗族來,升堂展家慶。因參譜系源,獲睹文章印。心懷報主恩,無從接先進。憂國忘其家,老身況多病。朝野日瘡痍,國是靡有定。臨別淚縱橫,聞風時問訊。
信國堂、正氣堂
信國堂、正氣堂:宋代文天祥為左丞相,封信國侯,進屯潮陽,元將張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氣歌就義》。此後文姓後人分別以信國堂、正氣堂為各宗祠堂號.今浙江省溫州江記島有一宋文信國公祠,兩側有對聯:側身天地成孤注,滿目河山成一舟,中間門庭大書:天地正氣.廣東潮汕地區,廣西部份地區文姓多以正氣堂為堂號。
雁門堂
大約在距今三千年的西周時,在周文王姬昌八代孫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門。祈改以祖(姬昌)謚(文)為姓。是為雁門文之發祥。其後人以其邑地名為堂號,今江西,湖南等部份地區文姓人以此為堂號,
化蜀堂
此堂號多為安徽省舒城以及四川省部份地區文氏所用,皆因文氏蜀地基祖文翁(前156~前101) ,名黨,舒城縣春秋鄉楓香樹村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興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他成功地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學校「石室」,使蜀郡出現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班固在《漢書》中評論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所以,其後人取其義,謂文氏堂號化蜀堂。 燕門郡:戰國趙武靈王置郡,秦、西漢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南)。相當於今山西河曲、五寨、寧武等縣以北、恆山以西、內蒙古黃旗海、岱海以南地區,東漢移治陰館(今山西代縣西北)。
文姓家譜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譜》。
文天祥所撰 永和文氏宗譜:序:以一家視一族,則一家親;以一族視四海。則一族親;溥而視之四海,皆同胞之親也。所以渙渙華夏巍巍文姓,高山流水天下一家是也. 江西永新坑東固塘文氏族譜,(清)文耕心、文應夢修纂,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後唐]文時。
江西萍鄉萍西陂頭文氏族譜,(清)文嘯山等修纂,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明]文朝宗。
湖南湘潭柏陽文氏族譜八卷,(清)文佐凱纂修,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宋]文寶,始遷祖為[明]文廷書。
湖南醴陵東堡文氏族譜六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宋]文天祥,始遷祖為[元]文賢叟。
江西萍鄉文氏誠齋公支譜,(清)文叔來編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明]文必達。
湖南醴東東堡文氏族譜三卷,首一卷,(清)文景韓纂修,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文賢。
湖南湘鄉高沖文氏族譜,(清)文道盓,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宋]文伯琦。
江西文氏通譜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文春元。
江西萍鄉湘東縣城文氏三修族譜四卷,(清)文堯臣修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明]文必達,分支祖為文應魁。
江西永新文氏統譜十八卷,(清)文子鴻纂輯,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後唐]文時,先祖為[宋]文公行。
江西萍鄉湘東縣城文氏三修族譜四卷,(清)文堯臣修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明]文必達,分支祖為文應魁
湖南寧鄉文氏八修家譜十六卷,(清)文武斌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漢]文翁,始祖為[漢]文黨。
湖南寧鄉文氏八修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先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宋]文旃。
中湘古塘文氏四修族譜十九卷,(清)文祖枚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久大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文氏三房四修支譜六卷,(清)文大原等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仙洞文氏族譜,(清)文南剛等纂輯,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文仙洞。
江西萍鄉陂頭文氏四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明]文朝宗。
石羊文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衡山文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元]文寶。
湖南湘鄉高沖文氏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宋]文伯琦。
上湘龍潭文氏家譜七卷,首一卷,(民國)文縣雲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雁門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江西萍鄉湘東縣城文氏四修族譜六卷,(民國)文星海續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明]文必達,分支祖為文應魁。
文氏續修族譜,(民國)文含纂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曲石精廬刻本一冊。
湖南寧鄉文氏九修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先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宋]文旃。
湖南湘潭鹿嶺文氏六修族譜二十二卷,(民國)文傅干總纂,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祖為文郁商。
江蘇蘇州文氏族譜續集,(清)文含纂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蘇州曲石精廬石刻本。始祖為[後唐]文時、[元]文俊卿。
湖南寧鄉文氏亨房族譜六卷,(民國)文光錫,文大源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先祖為[元]文丙三。
湖南長沙團山文氏家譜十二卷,首一卷,(民國)文家暹等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明初]文固清,支祖為[明清]文時彭。
湖南衡山坪上文氏十六修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先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元]文寶。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譜七十八卷,(民國)文瀚德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衡山六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六冊。
湖南長沙文氏沅房族譜四卷,(民國)文光棣等主修,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文氏三房族譜,(民國)文大原等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文氏敬房族譜六卷,(民國)文碧山等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三山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湖南湘鄉高沖文氏南房支譜,(民國)文濤生,文溶川主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文伯琦,先祖為[明]文淵淙。
湖南攸縣寨裹文氏七修族譜五卷,首一卷,(民國)文惠元纂修,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先祖為[西漢]文翁、[後唐]文時。
湖南衡山觀湘文氏十六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鉛印本。註:先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元]文寶。
文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文漸、文茂、文鸞。
湖南湘潭中湘古塘文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仙源文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文仙源,先祖為文思謙。
湖南文氏七房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萍北桐田文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鄉高沖文氏六義堂房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文伯琦,先祖為[明]文淵淙。
湖南湘鄉高沖文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祖為[後唐]文時,始遷祖為[宋]文伯琦。
湖南醴陵醴南芷泉文氏五修族譜二卷,(現代)文昭徉主編,2002年計算機排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文美濟。
江右文氏通譜,(現代)《江右文氏通譜》編纂委員會文強、文起等主編,2006年計算機激光照排膠印本。公開出版。
廣東雲浮羅定文氏族譜,詩中命名(國家建設)詩中的一句 用於人名,例文國X、文家X、文建X、文設X 。族譜始祖「文泰隆(龍)」 湖北黃岡地區文氏家譜字輩:再可一運,繼楚宏光,豐源名盛,家道隆長,應承先緒,學啟賢良,順理華國,憲章佐邦,保世永大,慶衍熾昌,德厚敦遠,裕哲瓊芳,雲輝達業,傳潤發揚,洪觀維振
江右文氏通譜新字輩:常弘先祖德,仁義禮智信,風節貽澤遠,紫陽耀邦達,千石竹枝青,萬山松柏勁,江右雲天高,世代有才俊。
山東萊陽文氏字輩:碩貴時恩,起豐玉同,洪獻志瑞,林甫春榮。
湖南長沙文氏字輩: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錫福,友孝忠烈,英賢蔚起,名振楚澤,學修登仕,經綸華國。
河南南陽市唐河少拜寺鎮文氏字輩: 家修廷獻,金聲玉振, 鴻恩廣慶,福德永昌,本立道生,雲集天祥 。
河南固始文氏字輩:世承忠緒,永傳飴芳,克清先澤,雍冠伯良。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太平鎮文氏字輩:「有 登 啟 元 萬 序 思 紹 金 德 成 慶 永 遠 發 吉 長」. 四川巴中文氏字輩:再秀玄華思,元本維光國,士興永紹宗,志已大庭通。
四川廣安文氏字輩:國正天心順,三清大道成,翠榮光明顯,祥瑞獻朝廷。
四川富順文氏字輩:紹義通天達,永遠思祖宗,大福朝仲仁,忠孝征綱紀,德政光明廷,丹青萬代傳,遵守先哲志,定為上國旨。
四川富順文氏字輩:文上一汝從 希光維宗毓 宣宜皆秀宿 仲義永壽福,(1985年起加排):財康德其丙 國明世萬正 祥斯興紹元 錫儒剛健吉
四川營山縣文氏字輩:登科方(匡)仕學,元(淵)明朝正興,廷顯光永耀,世代傳家國。(據傳,湖廣填四川時,文登業父子入川,開啟本支脈)
四川營山文氏字輩:啟景才彥,承實良國,正天一永,士大光明,遠傳先澤,化成學興,嘉德可紹,通顯世登。
四川營山文氏字輩:希光維宗毓,志學承先聖,懷德培祖基,詩書啟後裔。
四川射洪縣文氏字輩:世傳經國道,仁有齊家興;必學方為貴,弘施乃克誠。
四川開縣、重慶靜觀等地文氏字輩:至德自尊崇,思承奉聖廷,一必存忠孝,節義正紀倫,燕翼貽謀厚,成功錫慶頻,真誠能續序,雍睦本仁親,詩書敦世業,禮樂裕家聲,大振冠裳澤,元勛百代新。
重慶萬州文氏字輩:時運星方朝,應正永廷之,化啟傳家祚,思宗紹樹宏,富有仁承憲,長才佐建幫,同培光世德,遠大作賢良。
湖南雅安文氏字輩:通明必珠,應之朝在(存),登耀全啟,永尚中(光)希。
湖南耒陽文氏字輩:日永承祖志,世守法言昌,孝友昭先澤,詩書顯義方,家修廷可獻,體立運行臧,萬代賢才盛,登朝慶贊襄。
湖南攸縣文氏字輩:德承自舒,世植忠良,守禮秉義,正家有方,遠紹祖志,觀國之光,遵乃彝教,受澤孔長。
湖南衡山文氏字輩:廷繼尚正,應開以大。錫賢明祖德,勤宣慶緒長,詒經宏嗣業,繼遠燦彝章。
湖南湘鄉文氏字輩:大明嘉應國,萬年道德綿,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詩書徽甲第,禮樂紹薪傳,在昔垂忠義,克繩仰象賢。
湖南瀘溪文氏字輩:盛景宏開,興啟體元,名賢長慶,榮華萬年。
湖南石門文氏字輩:必單景志昌,萬國星成運,闡之士光明,盛世振選學,定繼良忠敬。
湖南澧縣文氏字輩派:光明家風振,學定繼良忠。
湖南桃源文氏字輩:必發公派:光明盛世昌隆際會忠。必達公派:機儒起南國道承先正。大任公派:嗣臣士之上錦綉光愈隆丕振忠。合譜字輩:敬銘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業守典章,容和瑞兆,協贊名揚,壽增恩錫,秀蔚祚長。
湖南龍山文氏字輩:必大景子思,X X 廷中添,尚曰志體宗,光明盛世昌,隆際(吉)會忠(中):合譜新字輩(同桃源) 敬銘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業守典章,容和瑞兆,協贊名揚,壽增恩錫,秀蔚祚長 註:龍山縣水田壩文氏系桃源上文必發公之後,於清乾隆三十一年遷入,始祖成章(字灼 志字輩)
黑龍江哈爾濱文氏字輩:嘉志開福業,立道繼士長,子承佩仕德,怡祺振永昌。
遼寧大連文氏字輩:世殿先鍾治,安懷永化成,順心增基業,元士復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輩:新華傳家本,賢才繼世生,弘勛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廣西玉林文氏字輩:紹宇興岐鴻業遠,丕基信國慈欽長。
貴州長順、廣西凌雲文氏字輩:尚現朝華應,天國金洪世,啟永庭昌光,開順克如興。
貴州大方文氏字輩:天玉德中達,子開朝顯昌,洪隆鐵先廣,永遠振家邦。
文天祥嫡支文氏字輩:「安時儀天道伯汝元廷朝世子應時策名揚標鐫綿長永錫衍及新年英偉俊發振祖墓墀」。
湖南望城文氏字輩:「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錫福友孝忠烈英賢蔚起名振楚澤學修登仕經綸華國」。
湖南東鄉文氏字輩:「師聖希賢承家輔國世濟其美克光祖澤仁孝立本德義允全發名成業福祜萬年」。
湖南道縣文氏字輩:「添仲應朝世升一坤錫為清輝元應載□生」。
湖南桃源文氏字輩:
必發支派:「光明盛世昌隆際會忠」;
必達支派:「機儒起南國道承先正」;
大任支派:「嗣臣士之上錦綉光愈隆丕振忠」;
三支合派:「敬銘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業守典章容和瑞兆協贊名揚壽增恩錫秀蔚祚長」。
湖南耒陽文氏字輩:「日永承祖志世守法言昌孝友昭先澤詩書顯義方家修廷可獻體立運行臧萬代賢才盛登朝慶贊襄」。
湖南攸縣文氏字輩:「德承自舒世植忠良守禮秉義正家有方遠紹祖志觀國之光遵乃彝教受澤孔長」。
湖南衡山文氏字輩:「廷繼尚正應開以大錫賢明祖德勤宣慶緒長詒經宏嗣業繼遠燦彝章」。
湖南湘鄉文氏字輩:「大明嘉應國萬年道德綿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詩書徽甲第禮樂紹薪傳在昔垂忠義克繩仰象賢」。
湖南瀘溪文氏字輩:「盛景宏開興啟體元名賢長慶榮華萬年」。
湖南石門文氏字輩:「必單景志昌萬國星成運闡之士光明盛世振選學定繼良忠敬銘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業守典章容和瑞兆協贊名揚壽增恩錫秀蔚祚長」。
湖南澧縣文氏字輩:「光明家風振學定繼良忠」。
湖南醴陵文氏字輩:「應世其昌大振家聲咸昭慎守顯達增榮繼起恢先光耀宗盟熙朝人瑞寰海鏡清」。
湖南桃江文氏字輩:「潮福紹仕友昌章宗大應尚勝嗣維賢萬邦隆盛德永世進忠良明顯昭謨烈宏達喚書香心傳其肇孔慎修克發揚四海承聲教三湘詠樂康都欣生意厚遙祝歷年長夷裔求能立中原競自強飛翔猶鳳舞騰舉又龍驤治可希虞夏功宜邁漢唐軒黃道澤遠攸久固吉祥」。
湖南東安文氏字輩:「克振家聲遠貽謀燕翼長試書承後澤俊秀裕前芳根節存中道生安賴上蒼沛然清操見極力則顏張」。
湖南宜章文氏字輩:「天克華成儀維春忠君友德廣時明福緣善慶集雲錦禮樂詩書燦日星」。
湖南新化、安化、漣源、冷水江文氏字輩:「一必存忠孝節義正紀綸燕翼治家瑞宣揚錫慶祥明修傳漢代治化定經邦典範光前哲洪澤裕後昆國泰民康富長久樂昇平」。
江右文氏通譜新字輩:「常弘先祖德仁義禮智信風節貽澤遠紫陽耀邦達千石竹枝青萬山松柏勁江右雲天高世代有才俊」。
四川廣安文氏字輩:「國正天心順三清大道成翠榮光明顯祥瑞獻朝廷」。
四川富順文氏字輩:「紹義通天達永遠思祖宗大福朝仲仁忠孝征綱紀德政光明廷丹青萬代傳遵守先哲志定為上國旨」。
四川營山文氏字輩:「啟景才彥承實良國正天一永士大光明遠傳光澤化成學興嘉德可紹通顯世登」。
四川營山文氏字輩:「希光維宗毓志學承先聖懷德培祖基詩書啟後裔」。
四川開縣、重慶靜觀文氏字輩:「至德自尊崇思承奉聖廷一必存忠孝節義正紀倫燕翼貽謀厚成功錫慶頻真誠能續序雍睦本仁親詩書敦世業禮樂裕家聲大振冠裳澤元勛百代新」。
四川雅安文氏字輩:「通明必珠應之朝在(存)登耀全啟永尚中(光)希」。
四川宜賓文氏字輩:「一啟國旗單學仕應明廷宗支萬代雲賢才咸通達將相住金陵」。
四川蓬溪文氏字輩:「白字永國知忠天章子西榜自萬化見顯模定遠基賢才名祿位德壽著書詩禮儀通懷寶儒風運孔尼」。
四川南溪文氏字輩:「義朝啟正文尚天世在友」。
四川瀘州瀘縣、湖北麻城、孝感文氏字輩:「大明嘉應國萬年道德興仁義禮智信光乾裕後坤」。
湖北宜昌文氏字輩:「完太漢承寅希耀運高汝先志承廷啟世家光宗耀」。
湖北松滋文氏字輩:「曾宏緒裕坤家生恆振大」。
湖北秭歸文氏字輩:「文應光世學,德秀發先祥,士習紹宗永,儒林啟緒昌」。
湖北荊州文氏一支字輩:「世裕坤家生恆振大」。
湖北荊州文氏一支字輩:「錫洪範九敘守漢高三(山)章」。
山東萊陽文氏字輩:「碩貴時恩起豐玉同洪獻志瑞林甫春榮」。
山東臨沂莒南文氏字輩:「占連鳳章永孝洪」。
山東沂水文氏字輩:「宗某高某君淑建大永定振某善富全洪利清方成」。
山東樂陵文氏字輩:「守德庭升書玉炳建」。
重慶萬州文氏字輩:「時運星方朝應正永廷之化啟傳家祚思宗紹樹宏富有仁承憲長才佐建幫同培光世德遠大作賢良」。
重慶萬州武陵文氏字輩:一正忠永承,光華啟運亨,世傳思紹祖,德耀應常明
重慶文氏一支字輩:「山處元喜子西幫安家興祖宗功德大世代中孝天」。
貴州大方文氏字輩:「天玉德中達子開朝顯昌洪隆鐵先廣永遠振家邦」。
貴州長順、廣西凌雲文氏字輩:「尚現朝華應天國金洪世啟永庭昌光開順克如興」。
廣西玉林文氏字輩:「紹宇興岐鴻業遠丕基信國慈欽長」。
廣西南寧、欽州文氏字輩:「祖有大裕德吾家萬世興」。
江西吉安文氏字輩:「大民嘉應國萬年道德迷正仕端其尚英材望派先」。
廣東高州文氏字輩:「賢聖明永海創達干起家」。
河南南陽市唐河少拜寺鎮文氏字輩: 家修廷獻,金聲玉振, 鴻恩廣慶,福德永昌,本立道生,雲集天祥
河南固始文氏字輩:「世承忠緒永傳飴芳克清先澤雍冠伯良」。
黑龍江哈爾濱文氏字輩:「嘉志開福業立道繼世長治成丕士德曰啟振永昌」。
遼寧大連文氏字輩:「世殿先鍾治安懷永化成順心增基業元士復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輩:「新華傳家本賢才繼世生弘勛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內蒙古通遼文氏字輩:「宗泰顯化三國振民澤賢」。
台灣文氏一支字輩:「名永振家……」
文氏一支字輩:「光廷玉樹之蘭秀紹繼先明中義全」。
文氏一支字輩:「國啟登景運學士朝廷方才高宗德光賢能君祿厚榮華世代昌」。
文氏一支字輩:「亮士光萬正大幫國勝平齊佳興魁梧祿為傳高升」。
文氏一支字輩:「家紹宏運中正賢良」。
文氏一支字輩:「德伯忠正玄永久立必賢仁傑昌大有世代億長聯」。
文氏一支字輩:「朝正永廷之化啟傳家作成仁世澤長首先思遺訓紹逑煥新章」。 四言 傳詩說禮;撫國附民:上聯典指晉初臨江人文立,蜀漢時曾在太學傳授《毛詩》、《三禮》,歷官尚書、太子中庶子、衛尉。下聯典指明朝徽州人文獻,成化年間舉人,任監察御史,巡按北直、雲南、河南,所到之處,貪官惡吏望風而逃。後升任湖廣副使,以治行卓越著稱一時。
興文化蜀;定策滅吳:上聯典指西漢舒縣人文翁,少年時好學,通《春秋》。景帝末年任蜀郡守,在成都修官學,興教化。武帝時令郡國都立官學,始於文翁。下聯典指春秋時越國大夫文種,字少禽,楚國郢人。越王勾踐時,越國被吳國擊破,勾踐困守會稽。文種獻計,到吳隨賂太宰嚭,得免於亡國。勾踐入吳為人質,文種主持國政。勾踐歸國,君臣刻苦圖強,終於滅了吳國。
竭忠體國;盡節勤王:上聯典指宋文彥博,連事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下聯典指宋文天祥,德祐初應詔勤王,後為元兵所執,不屈死。
潼川世業;潞澤家聲:此聯為文氏宗祠「三芝堂」堂聯。
煙樓世澤;正氣家風:此聯為文氏宗祠「正氣堂」堂聯。
宋廷柱石;文廟馨香:此聯為文氏宗祠「正氣堂」堂聯。 五言 詞書列四絕;詩畫第一名:上聯典指宋朝詩書畫家文同,善詩、楚詞、草書、畫,有「四絕」之稱。下聯典指明朝詩書畫家文元善,字子長,號虎丘,萬曆間卒,年三十有六。王穉登銘其墓曰:「畫品第一,詩品第一。」 六言 比文風於鄒魯;標逸致於吳興:上聯典指西漢官吏文翁,廬江舒縣人(今安徽廬江)。漢景帝末期,為蜀郡守,興修農田水利,重視教育,曾派小吏至長安,就學於博士。又在成都興羅學校,入學者得免除徭役,並以成績優異者為郡縣吏。蜀地文學,比於齊魯。武帝時令郡國皆立學校,自文翁始。卒後蜀人祀之。下聯典指宋朝詩書畫家文同。文同,字與可,梓潼人,號笑笑先生。又稱石室先生,錦江道人。進士,官司封員外郎。善畫竹及山水。元豐間,出守湖州,故亦稱文湖州。有《丹淵集》。 七言 兼八法丹青之勝;擅一時絲竹之奇:上聯典指明朝書畫家文徵明,初名璧,又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之譽。曾以貢生任翰林院待詔,三年後辭去。擅詩文書畫,尤善書畫,工行草,精小楷。他名重當代,學生甚多,形成了「吳門畫派」。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世稱其畫兼有趙孟頫、倪瓚、黃公望之長。下聯典指宋朝寧化人文寶,字仲賢,太平興國年間進士,歷官陝西轉運使加工部員外郎、忠武軍行軍司馬。能寫詩,善篆書,尤其工於鼓琴。
彈鋏始知皆瑣旅;枕戈方信是雄才:此聯為北宋大臣文彥博《閱史有感》詩句聯。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汗青:此聯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祠聯。文天祥,江西吉安人。二十歲中進士第一名。曾組織義軍抵抗元軍入侵。公元1276年任南宋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扣留,脫險後,南下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聯合抗元。1278年在廣東海豐被元軍所俘,期間作《過零丁洋》詩示以抗元之志。後被押送元大都,迭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在大都獄中所作《正氣歌》,尤為世人傳頌。公元1823年1月9日被害。
洛社英鳳昌百代;文山浩氣壯千秋:上聯典指三國魏大將文聘。下聯典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八言及以上 洛邑耆英,出將入相;廬陵正氣,取義成仁:上聯典指北宋大臣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天聖年間進士,累官殿中侍御史,慶歷末年以參知政事拜相,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判河陽。司馬光為相,請他任平章軍國重事,後加太師銜,封潞國公。前後任將相五十年,歷四朝。晚年與富弼、司馬光等人在洛陽組織耆英會,為一時盛事。下聯典指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人,理宗時狀元,歷任刑部郎官、贛州知州、右丞相。德祐初年,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後在鎮江脫險,輾轉流亡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後退守廣東,加少保,封信國公。被俘後寫《過零丁洋》詩以明志,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受元人威脅利誘,始終不屈,被害。
忠季昭明,奚啻青天白日;襟懷瀟灑,渾如秋月晴雲:上聯典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下聯典指宋朝詩書畫家文同。

Ⅵ 《舊唐書•太宗本紀贊》:「文定高位,友於不令。」文定指誰

文定:
1.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後,親迎太姒至渭濱。後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回婚。語出《詩答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
2.人名:清朝人,名止,字子敬(或作豹),又字止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熙光子,彭曾孫。花鳥與王武齊名;《國[清]朝畫徵續錄、文氏族譜續集、畫傳編韻》。

Ⅶ 文定是什麼意思

文定:1.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後,親迎太姒至渭濱。後世因此以「專文定」代稱訂婚。屬語出《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
2.人名:清朝人,名止,字子敬(或作豹),又字止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熙光子,彭曾孫。花鳥與王武齊名;《國[清]朝畫徵續錄、文氏族譜續集、畫傳編韻》。

Ⅷ 文定是什麼意思

1、文復定是什麼意思?制
答:1)文定的意思是指訂婚;
2)人名:清朝人,名止,字子敬(或作豹),又字止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2、文定指訂婚意思的起源:
相傳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征訂婚後,親迎太姒至渭濱。後世因此以「文定」代稱訂婚。語出《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

Ⅸ 求天下文氏輩分!!

文姓源流 郡望堂號

文——西伯追謚周文王,庶孫以號文氏昌
一、姓氏源流
文姓來源有五:
1、出自於姬姓,是以謚號命名的姓氏。據《風俗通義》等有關
資料所載,商朝末年,居住於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漸強盛起來,商王文
丁感到周的威脅,就找借口殺了周人(姬姓)的領袖季歷。季歷之子
姬昌即位後,勵精圖治,深得國人擁戴,被商紂王封為西伯。因西伯
聲望太高,紂王又找借口將西伯囚禁,後釋放。西伯歸周後, 以賢臣
姜尚為輔佐,先後吞並了虞、芮、黎(今山西長治西南)、崇(今河
南嵩縣北)等國,並建豐邑(今陝西長安灃水以西)作為國都,形成
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實力超過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後
,其子周武王繼承了他的遺志,完成了滅商大業,於公元前11世紀建
立了周朝,建都於鎬(今陝西長安灃水以東),追謚西伯為周文王。
文王的支庶子孫中有以他的謚號「文」為姓氏的,稱文氏。是為陝西
文氏。
2、出自周代衛國將軍文子之後。據《姓氏考略》等所載,西周
初年建立的衛國(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初建都於朝歌<今河南淇縣>
,又遷都於楚丘<今河南滑縣>,後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前209
年,為秦所滅),至春秋時期的衛獻公時,有個將軍叫孫文子,是個
很有聲望的人物,孫文子的子孫有以祖字為氏,稱文氏,是為河南文
氏。
3、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姜文叔之後。根據有關資料所載,西
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孫太岳之苗裔文叔於許(在今河南許昌市),
建立許國,為姜姓諸侯國。春秋時,許國受鄭楚所迫,經四次遷都,
前576年遷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前553年遷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
),前529年復遷葉,前524年遷白羽(今河南西峽)前506年遷至容
城(今河南魯山縣東南),戰國初年為楚所滅(一說滅於魏),子孫
四散。除有以原國名「許」為氏外,還有以許國開國君主文叔之字為
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為)姓,為(女為)滿之裔孫,是以謚號命名的姓
氏。戰國時,齊國(今屬山東)有貴族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號稱
孟嘗君,門下有食客數千,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後來齊國貴族田甲
叛亂,孟嘗君逃到魏國(西周時分封的諸侯國,在今山西芮城北),
在魏任相國,死後謚號文子。其後人也有以
「文」為氏的,是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諱改姓。五代後晉時,為避晉高祖石敬塘之名諱
,「敬」姓改為「文」姓。如宋代文彥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
代時)皆為敬姓。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信國堂、正氣堂:宋代文天祥為左丞相,封信國侯,進屯潮陽
,元將張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氣歌就義》

2、郡望
燕門郡:戰國趙武靈王置郡,秦、西漢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
玉南)。相當於今山西河曲、五寨、寧武等縣以北、恆山以西、內蒙
古黃旗海、岱海以南地區,東漢移治陰館(今山西代縣西北)。

Ⅹ 文氏族譜字輩輪回規律

文氏族譜遠不止數十種,而字輩也不會重復使用。
一,文氏起源:
1,出自於姬姓,是以謚號命名的姓氏.
2,出自周代衛國將軍文子之後。
3,出自姜姓。為炎帝後裔姜文叔部分後人。
4,出自姓媯姓。為媯滿之裔孫。
5,改姓或小數民族文姓。① 滿族喜塔喇氏、文扎氏,蒙古族鄂依羅特氏,錫伯族溫都爾氏改姓文。
② 土家、黎、壯、布依、回等民族均有文姓。
6,出自春秋時期晉國上卿范武子之子范燮,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范燮,著名春秋時期晉國上卿范武子(士會)之子,又名士燮,字子文,史稱其為「範文子」,簡稱「文子」、「范叔」,是晉國范氏家族首領的繼承人。
7,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威王田因齊之孫田文,屬於以先祖謚號為氏。
8,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厲公媯佗之後裔,屬於避諱改姓為氏。據史籍《風俗通義》記載:「春秋時期齊9,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文學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文學掾,亦稱文學史,是漢高祖劉邦設置的一種官位。
二,變化
由於分家、遷徙、戰爭等多種原因,文氏後代也有分立門戶的,這樣情況就更復雜了。文氏的支族很多,家譜不下數十種。
三,關於字輩
各族的字輩先由始祖定立十幾數十個字,將用完時後代再續十幾數十個字,如此繼續,字輩不會使用相同的字,更不會重復使用。

熱點內容
綠洲的主題曲 發布:2021-03-16 21:51:32 瀏覽:239
逃身連續劇 發布:2021-03-16 21:50:58 瀏覽:188
美味奇緣里的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9:11 瀏覽:827
調查插曲 發布:2021-03-16 21:48:10 瀏覽:591
女英雄台詞 發布:2021-03-16 21:47:36 瀏覽:458
加勒比女海盜3演員表 發布:2021-03-16 21:42:59 瀏覽:378
韓劇手機熱播劇 發布:2021-03-16 21:42:12 瀏覽:791
好看又簡單畫的年畫 發布:2021-03-16 21:41:54 瀏覽:4
哥斯拉大戰金剛預告片 發布:2021-03-16 21:40:51 瀏覽:246
落葉影評 發布:2021-03-16 21:40:1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