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旅遊宣傳片
1. 延安紅色旅遊的導游詞
從紅軍長征的角度看,延安
已經超越一個地名的意義。在吳起鎮,歷經二萬五千里
長征的紅軍,終於找到了「家」……
在陝北開辟了延安時代,歷經抗日戰爭洗禮和解放戰爭的風雲,紅星照耀中國。七十年後站在延安土地上,人是無法不思潮洶涌的。有研究者稱,紅軍落定陝北前,長征的將士們歷經6
次行軍方向的選擇,也有研究者認為前後經歷9次抉擇,對於長征的將士們而言,這一抉擇的道路為鮮血所凝築,紅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創造了人類史上的一個奇跡。曾幾何時,長征戰士
屢遭重圍,湘江一戰血流成河,沿岸百姓三年不食湘江魚!曾幾何時,陰雲密布的局勢在婁山關大捷後,依然「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紅軍眼前仍然是不知路途的如海蒼山、如血殘
陽!但過六盤山,紅一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會師之日在即,將領們「快馬加鞭未下鞍」,毛澤東在擺脫重圍後驚回首,「屈指行程兩萬」。幾個月後,紅軍在陝北紮根,毛.澤.東環視多嬌的
江山,品評秦皇漢武和一代雄鷹成吉思汗,發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鏗鏘之聲。14年後,他指揮「百萬雄師過大江」,並且要求將士們「宜將剩勇追窮寇」,再幾個月後,華
夏大地上,建立了新中國。這一過程中,長征的落腳點陝北成了又一個時代的新起點,經歷了延安時代後,雄雞一唱天下白。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
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延安之名,始出於隋。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至今,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葯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
余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穀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
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
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遊客70萬人次。近年來,大力開發旅遊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准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
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
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延安還是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
2. 需要陝西延安旅遊景點 簡單的導游詞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
延安還是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
延安寶塔延安主要旅遊景點:延安革命紀念館 ·黃帝陵 ·延安棗園 ·壺口瀑布 ·寶塔山 ·楊家嶺·軒轅廟 ·王家灣革命舊址·延安國家森林公園 ·王家坪 ·洛川民俗博物館·杜公祠·瓦窯堡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 ·延安新聞紀念館 ·勞山森林公園 ·鍾山石窟 ·延安大學 ·石宮寺石窟·富縣塔 ·萬鳳塔·花木蘭陵園 ·魯藝舊址 ·延安南區合作社紀念館 ·安塞縣博物館·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木華黎王墓 ·吳旗縣明長城·清涼山 ·萬花山 ·鳳凰山·吳旗鎮革命舊址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 ·千佛寺石窟 ·保安革命舊址 ·劉志丹烈士陵園 ·謝子長烈士陵園
3. 對於如何發展延安的紅色旅遊,提出建議
[摘要]延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從延安紅色旅遊開發的現狀來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公共設施落後和服務質量較低,將是較長一段時期里制約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力度等推動延安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對策
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的紅色旅遊熱潮席捲全國,紅色旅遊日益成為新形勢下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的創業史、革命史、奮斗史,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全民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工程。與此同時,延安紅色旅遊也獲得巨大發展。2006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56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81%,旅遊綜合收入25.61億元,增長26.03%。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遊人數650.12萬人次,增長15.2%,其中:海外旅遊者2.23萬人次,增長33.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01億元,增長36.7%。然而,在紅色旅遊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旅遊內涵的挖掘和旅遊層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
一、延安紅色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1.紅色旅遊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未發揮其輻射作用
為適應中國革命的具體國情,紅色革命根據地大多建立在幾省交界處,新中國建立至今,許多革命老區仍然隸屬不同行政區管轄,有的甚至跨越數省。行政區劃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壘阻礙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地處行政區交界的紅色景區也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就延安而言,紅色旅遊資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開發,整體規劃不足,周邊各縣也僅從本地出發,將延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革命遺址孤立地開發,資源整合不夠,各自為政,往往忽視景區間的差異,阻礙生產要素的跨行政區的流動,造成影響旅遊業發展的一系列矛盾。使延安旅遊的遊客大都僅以參觀延安城區內的景區景點,且停留時間較短,「紅色之都」向周邊的輻射作用發揮不足,延安周邊各縣的紅色旅遊資源遊客光顧較少。
2.紅色旅遊資源保護面臨挑戰
盡管延安市已從發展條件、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項目、交通規劃、形象定位、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對未來紅色旅遊開發進行了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但從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現實情況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怎樣兼顧,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否分離,以及如何分離,資源特色如何挖掘,旅遊開發層次和重點如何確定,旅遊開發方式如何選擇,怎樣避免決策失誤和投資風險,以及如何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在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面臨的問題。
3.旅遊整體功能較弱,產業發展滯後
目前,紅色景區的旅遊功能主要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兼具觀光游覽和療養的功能,開發旅遊資源時,強化了旅遊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視了與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資源相結合,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風光游覽、療養避暑、科學考察與探險旅遊等旅遊項目,致使旅遊功能比較單一,綜合功能不強。旅遊功能的單一化決定了遊客類型較狹窄,遊客大部分是國內遊客且是來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國遊客和成年遊客所佔比重低,青少年遊客多為組團或團體遊客,停留時間不長,平均每個人的支出能力和實際支出有限,人均消費低,因此經濟效益不高,旅遊收入的總量較少。
4.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游覽形式以靜態參觀為主
多數紅色旅遊景區的開發沒有融入到當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紅色文化內涵,沒能展現歷史文化發展的傳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帶有顯著的政治色彩,表現為旅遊主題單一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消費群體和時間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並受革命紀念日和政治活動影響明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過後,難以吸引遊客,時效性較強。
紅色資源的開發存在簡單化、程式化等缺點,景點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這些紅色資源的影響往往受到這種開發簡單重復的影響,在一些大型的主題活動過後,其繼續受教育的影響難以持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其開發方式有關。紅色旅遊作為主題性旅遊,沒有圍繞「紅色」特色來整合產品,把紅色旅遊的特色滲透到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突出紅色主題,提升遊客體驗。
二、延安紅色旅遊開發的對策與建議
延安紅色資源有著數量多、品質高、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的特點,由於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其開發利用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形成了紅色資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讓品牌成為精品,必須重視開發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措施,深度開發,從而使紅色資源的社會價值達到最大化。
1.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紅色旅遊資源
根據《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圍繞「紅色」主題,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制訂延安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整合當地紅色旅遊景點資源,構建「紅色旅遊」體系,不斷推出「紅色旅遊」精品和線路,並逐步輻射到其他「紅色旅遊」區(點),制定當地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確立今後發展紅色旅遊的目標和任務,打造當地紅色旅遊整體形象。建議結合制定全國紅色旅遊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各有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盡快研究、推出本地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資金投入、硬體改造、文物保護、交通安排、宣傳推廣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要充分利用紅色品牌效應,從制約本地旅遊發展的食、住、行問題入手,以項目為載體,以優惠政策為前提,優化投資環境,採取各種靈活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抓住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極好機遇,依託特有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加大旅遊投入力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旅遊公路、步行游道及旅遊景區停車、環保環衛、供水供電、安全等旅遊配套設施。以旅遊業發展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達到「吃、住、行、游、購、娛」等三產業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優化提升區位條件,打破制約本地紅色旅遊發展的瓶頸,完善旅遊產業發展體系,推動旅遊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3.宣傳先行,主題鮮明
要充分利用主流傳媒和強勢傳媒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重點策劃紅色教育主題活動。要結合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革命紀念活動和著名歷史人物紀念日、節假日,進行重點宣傳,精心策劃和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主題系列活動,增加紅色資源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同時,在人類信息化時代,網路發展日新月異,可以充分憑借這一快捷的傳播方式,創建紅色教育網站,為傳播紅色旅遊服務。應不斷充實完善紅色內容,辟專欄、專訪、專報、專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傳紅色旅遊,並組織拍攝紅色宣傳片,結合迎峰度夏、暑期旅遊及先進性教育活動,抓好紅色旅遊的線路組織和宣傳促銷,進一步推出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組織開展青少年巡訪紅色旅遊基地活動,製作紅色旅遊紀念品。
4.開發與保護並舉
應針對延安紅紅色旅遊資源的類型、特色、價值、區位條件、發展階段,以及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現狀和問題,依據國內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理論、實踐和經驗教訓,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使紅色文化遺產成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進行適度的開發,將是促進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最好途徑。保護與開發,必須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從旅遊開發的一般理論看,紅色文化遺產的旅遊開發,也存在著資源的等級層次與旅遊市場范圍和規模之間的對應關系。必須對各種紅色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行客觀的評價,從整體上把握延安紅色文化遺產的開發層次和重點。按照旅遊資源與旅遊產品共生型開發理論,紅色文化遺產開發的重點在游覽線路、景區(點)解說、交通與旅遊服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主要解決旅遊者的可達性、游覽、食宿、娛樂等問題,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作為吸引物的景區景點的建設問題。紅色旅遊景區的建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條件,實事求是地確定重點建設項目,把握好建設規模和標准,嚴格控制寬馬路、大廣場建設,做到樸素實用,確保紅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5.整合紅色旅遊資源
延安,除350多處紅色旅遊資源外,同時擁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風情民俗等其他類型的旅遊資源和有其他種類的旅遊產品。因此,必須抓好資源整合,要把紅色旅遊開發置於旅遊發展的大局之下,立足於當地實際,研究市場,融合紅色旅遊資源與當地其他旅遊資源。應以在海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紅色旅遊資源為重點,同時加大黃土風情文化、黃河壺口瀑布及延安退耕還林所形成的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做到「以紅色旅遊為主軸」,與周邊其他類型的景區聯合發展,科學規劃設置多樣的線路組合,豐富游覽內容,擴充游覽路線的可選擇性,努力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根據季節不同向市場推出不同的應時線路組合。形成「紅」、「黃」、「綠」旅遊的「多色組合」,以紅色旅遊為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黃土風情、綠色生態旅遊,優勢互補,克服單一性,豐富紅色旅遊的內涵,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李悅錚:區域旅遊市場發展演化機理及開發.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5
[2]葛全勝:西部開發旅遊發展戰略.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3]羅來武:旅遊市場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4. 誰有延安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的宣傳片
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只能給你提幾個建議:
1、通過當地的市委宣傳部版向電視台索要,其它毫無辦法權。因為你不可能在四個市的電視台都有過硬關系!
2、通過大型廣告公司向當地電視台索要,而且還要這個廣告公司是這四個電視台的重要合作夥伴。
3、撥打上述四個電視台廣告部的電話,找到負責人,明確提出用多少銀子買。
5. 延安旅遊景點推薦幾個經典的
1、黃帝陵風景名勝區
2、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同屬山西和陝西)
3、延安寶塔山景區
4.延安紀念革命館
這四個是最有意義,最值得你去遊玩一下,
6. 延安有哪些旅遊景點了
延河、寶塔山、楊家嶺、壺口瀑布、南泥灣等。
1、延河
延河,昔名區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為延安市第二大河。 也是陝北第二條大河,全長286.9公里,源於白於山附近,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
2、寶塔山
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是革命聖地的象徵,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築,是游覽延安的必去之地。
3、楊家嶺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
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現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兩處可供參觀,在會址後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們當年的住所。
4、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處於秦晉峽谷的南段,南距龍門約65千米,孟門5千米。河西屬陝西省宜川縣境,河東與山西省吉縣相連,是中國一處大型峽谷瀑布景觀。
陝西宜川縣和山西吉縣,均在黃土高原地區,其地貌類型以碎黃土塬為主,僅在黃河谷地兩則狹窄的地帶形成薄層黃土覆蓋的石質丘陵。
5、南泥灣
南泥灣,是延安旅遊名勝景點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黃帝陵——延安——南泥灣——黃河壺口瀑布——西安旅遊環線上。
百年前,這里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里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7. 去延安旅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沒什麼好玩的待了半年
8. 延安頌的延安旅遊
延安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延安」之名約始於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設立的延安郡,距今已歷1393年,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延安在歷史上一向是陝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幾千年歷史的演變、經久不衰,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目前共發現各類文物遺址580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4處,省級文物26處,縣市級文物183處。最為著名的有黃帝陵、喬山山麓的軒轅廟、子長鍾山寺石窟、延安清涼山、 延安寶塔山、秦直道等。延安又是中國革命的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 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延安黃土風情文化藝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已成為旅遊的新亮點。主要有民間社火、燈會、鬧秧歌、轉九曲、信天游等。規模較大的社團活動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還有陝北農民畫、布堆畫、毛綉、刺秀、窯洞窗花、民間剪紙藝術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陝北地區民間風情資源的優勢的代表有洛川民俗館、安塞文化藝術館等。
紅色旅遊要吸引遊客,除大力挖掘紅色區域的地方特色,與山水風光游、自然生態游、民族風情游等相結合,還要渲染紅色文化氛圍,藉助電子音像、現場戲劇歌舞等動態形式,顯現革命戰爭的場景,增加遊客的互動參與。使旅遊主體有一個更加感性的立體的認識,使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現代化、科學化、多樣化。
9. 如今延安已成為"紅色"旅遊景點,請你設計一則廣告語來宣傳延安
延安延安你最美,延河叮咚的流水,叮咚叮咚流不停,聞聞棗園梨花的清香,讓你天天有清香.延安延安真美麗.歡迎你麳玩一玩
10. 延安旅遊景點導游詞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
延安還是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
延安寶塔延安主要旅遊景點:延安革命紀念館 ·黃帝陵 ·延安棗園 ·壺口瀑布 ·寶塔山 ·楊家嶺·軒轅廟 ·王家灣革命舊址·延安國家森林公園 ·王家坪 ·洛川民俗博物館·杜公祠·瓦窯堡革命舊址 ·南泥灣革命舊址 ·延安新聞紀念館 ·勞山森林公園 ·鍾山石窟 ·延安大學 ·石宮寺石窟·富縣塔 ·萬鳳塔·花木蘭陵園 ·魯藝舊址 ·延安南區合作社紀念館 ·安塞縣博物館·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木華黎王墓 ·吳旗縣明長城·清涼山 ·萬花山 ·鳳凰山·吳旗鎮革命舊址 ·石泓寺石窟 ·秦直道 ·千佛寺石窟 ·保安革命舊址 ·劉志丹烈士陵園 ·謝子長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