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类综艺
好看的益智类节目和闯关类节目有《一站到底》、《中国诗词大会》等
B. 中国益智类综艺节目有哪些
幸运52,一站到底,联合对抗,开心辞典,步步为赢,无敌智多星
C. 国外益智类节目现在的发展现状
近来,大众娱乐选秀节目在广电总局不断出台的政策管理下,在观众见仁见智的争议声中有逐步退潮之势。与此同时,益智竞猜类节目则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以后再度升温,它是否能继选秀节目之后,在中国的荧屏上风云再起? 一、中国电视市场的益智类节目细分及发展现状分析 1.知识、娱乐、竞争是益智类节目的三个最基本共性 究其根源,益智竞猜类节目是游戏竞技这个大类型中按诉求点的不同进行的二次细分,而游戏竞技类节目又属于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个分支。出于内容组织、形式设计和节目制作等多方面的考虑,目前大多数的游戏竞技类节目都是益智竞猜类型的,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成败的惟一标准。因此,“知者为本体”,是所有不同形态的益智类节目的共性。无论是第一阶段处于该类节目发展雏形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单纯知识竞赛,还是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上世纪末,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娱乐游戏元素的融入,再到以《幸运52》改版后的“小学课本”为提问范畴的现阶段,益智类节目始终都紧扣“增长知识,启发智慧”这一中心思想。 不过早期的知识竞赛节目是纯粹的知识问答,没有任何娱乐游戏的因素,是形式最纯粹、最单一的益智类节目。这类益智节目的形式感觉是在电视屏幕上搭建一个模拟考场,选手就是考生,较量的是个人对知识的积累,而观众在收看这些知识竞赛节目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第一阶段的益智类节目虽然严格体现了“知识为本”的节目宗旨,但是却未能及时顺应市场的发展,适应观众的欣赏口味,最终导致观众失去观看兴趣。观众的流失导致知识竞赛节目几乎从屏幕上销声匿迹了。 第二阶段的益智类节目集知识、益智、趣味性为一体,并设置了奖金、奖品来刺激选手的参与热情和观众的收看热情,节目氛围时而轻松幽默,时而紧张刺激。题目也不再生僻、冷门,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更娱乐化和平民化。经过精心打造的益智类节目极大地强化了娱乐竞争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加强又恰好与现代人逐渐增强的自我展示、张扬个性、乐于竞争的心理不谋而合。对于参与者而言,无论参赛是为了展示知识,还是为了奖品奖金,他们完全投入到游戏状态中而不是像上考场一样,这是一种主观竞争意识和求胜愿望的融合。这个阶段的益智类节目可以说是中国电视人对于节目制作进行尝试的一次成功,添加了娱乐游戏元素的益智类节目既没有偏离“增长知识,提高智慧”的中心又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可观赏性,益智类节目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节目形态而独立发展起来。 有竞争即意味着有成败,惊险刺激、各显神通的夺冠过程是益智类节目的看点之一。益智类节目的奖金和奖品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也是机会均等的。所有的益智类节目其实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这是益智竞猜类的游戏规则。因此,竞争是益智类节目的第三个共性。所有的参与者,都使尽浑身解术回答问题,力求能比别的选手答对更多问题从而成为竞猜节目的胜利者。大众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指出:益智类节目通过游戏的形式巧妙地重现了社会竞争,每个人被视为享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个体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最终物质与社会成就的不同。有的参与者成为大赢家满载而归,而有的就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退出舞台。 综上所述,益智类节目的共性有三个基本点:知识、娱乐、竞争。由此,我们可以将益智类节目视为:由主持人、竞猜选手和观众一起建构的互动空间,参与者通过知识、智慧的竞争来决出节目的赢家即奖金(奖品)的获得者的知识型娱乐节目。 2.中国市场主要益智类节目的再次细分 按节目涉及的内容划分:综合知识类和专业知识类 多数的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所提问题涉及的领域都很广泛,几乎跟每个专业相关的问题都有可能被随机抽到;此外还有生活常识问题也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代表是《开心辞典》,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栏目的知识性,打出了“知识就是财富”、“一人努力,全家开心”的口号。这个栏目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题目涉及历史、数学、文学、音乐、科技、生活网络等等。这就要求参赛选手的知识面必须很广泛。 另一类益智类节目是只针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提问,如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以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棋盘游戏“强手”以及电脑游戏“大富翁”为蓝本,创造一个现场版的音乐智力游戏节目。每位选手可以化身为游戏人物,经过各种不同的格子,回答题目,参与不同的游戏,体验意外惊喜和有趣惩罚。《音乐强手》的所有的题目游戏都和音乐知识、音乐生活有关,牢牢遵循寓教于乐的宗旨,参赛选手从所有报名参加的普通观众中挑选,是一档立足于大众参与的节目。 益智类节目的新生代――大人小孩竞答小学题 去年一批新的益智类节目涌现出来,并且这些新节目都是采用让大人来回答小学水平的问题这种节目模式。《幸运52》在去年6月改版,主持人李咏变身“麻辣教师”出起了小学水平的题目,考查成人选手的记忆力、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类似的节目还有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陕西卫视的《不考不知道》以及湖南卫视将于2008年推出的《1 VS 100》等。这类新节目的涌现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形成了一种“小学生”现象,在选秀节目风潮之后成为娱乐类节目的新“噱头”。 参加这类节目答题的嘉宾首先都是小学早已毕业了的大人,甚至有的节目还专门邀请知名人士作为答题嘉宾,如明星、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面对这些“学过却忘了答案”的小学题目,大人甚至是名人、专家也得甘拜下风。他们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无限唏嘘地承认“我小学没毕业”,“我没有小学生聪明”。一边是名人、大人的冥思苦想、抓耳挠腮,与之对应的则是小学生的对答如流。这才是这类节目的最大看点。从受众的心理角度来讲,看大人特别是名人现场尴尬狼狈,要比边看电视边温习小学知识点的娱乐性更强。 参与方式的不同:现场参与和电话参与 现场参与的益智类节目是我们常见的节目形式。电话参与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先提出问题,然后正在收看这个节目的电视观众打电话参与答题。如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梦想》,最近在贵州卫视、广西卫视、江苏卫视及多个地面频道播出的《智慧中国》就是这种电话参与答题赢取奖金的节目。 仅存的知识竞赛形式的益智类节目 知识竞赛是益智类节目的雏形,这种节目形式现在基本已经是存者寥寥了。但这种纯粹的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节目形式并没有“绝迹”。现在北京八套每周末播出的《SK状元榜》就是一档面向中学生的知识竞赛节目。 二、益智竞猜类节目的播出收视特征 1.节目收视表现不一,少数节目收视提升 各益智类节目收视表现各有不同,其中的少数节目取得收视提升。北京八套的《动感秀场》、天津少儿频道的《你能毕业吗》和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收视率都高于同时段收视表现。《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在开播的当月(2007年3月)收视即排名上海地区晚间所有音乐类节目第五名;《动感秀场》开播后观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是节节攀升,成为北京八套的主打娱乐栏目。更多数节目的整体收视表现与同时段相比略有下降,但观众特色相对突出。如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35-44岁年龄组观众的收视率要比4岁以上所有人的收视高出73%。《SK状元榜》作为初中学生参与的纯知识竞赛类节目,初中教育程度的观众构成达到35%,超出了其他各年龄段观众群体,15-24岁观众的集中度水平更是高达16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节目的成功定位。(注:《幸运52》收视数据基于CSM35城市,其他为各播出频道所在省会城市。) 2.“回归小学”类益智节目观众构成各异 同是小学范围内的知识问答竞猜类节目,但受到内容、主持人及嘉宾观众、表现形式和播出平台等的影响,各节目的受众群体却自有不同。在图1所列的五个节目中,就性别而言,大部分都是女性观众居多,以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为甚,但广东公共频道的《五年级插班生》男性观众就远远多于女性观众,天津少儿频道的《你能毕业吗》性别比例较为接近。在年龄构成上,大部分集中在15-24岁这个年龄段,但也各有区别,《你能毕业吗》4-24岁的观众偏多,《谁比谁聪明》的观众年龄段则主要集中在15-44岁的观众,ETV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智慧家庭救助队》观众年龄段最为广泛,受众分布较为均匀。
麻烦采纳,谢谢!
D. 有一档卫视的综艺节目,是益智答题类的,类型是四个词语,要求找出一个关联词,是什么节目
浙江卫视的《星星的密室》
E. 到底有没有科普类综艺推荐
哈喽大家好。近几年综艺节目可谓热火朝天,各大电视频道都被娱乐综艺节目霸屏。其实除了娱乐综艺,还有很多值得大家去欣赏的节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科普类综艺节目。
《走近科学》1998年6月1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首个大型科普栏目。央视科教频道开播,《走近科学》作为主打栏目进入十套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近十年来《走近科学》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已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
好啦,今天小编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F. 有什么好看的益智闯关类综艺节目或脑力和体力结合的
智勇大冲关 男生女生向前冲 闯关上梁山 冲关我最棒 。。。。。。
麻烦采纳,谢谢!
G. 韩国综艺节目,益智游戏那种,大家坐一圈玩,还要互相揣测心机的,有很多大咖都有玩,谁知道这个节目叫什
《The Genius:游戏的法则》是韩国TVN电视台每周五播出的综艺节目。这是一档需要发内挥伦理性的思考容和亲和力的游戏节目,节目中的游戏邀请的都是各个领域有特殊才能的人,如游说周围人的语言能力、高体能和瞬间爆发力、不易被察觉胜负的体质、通过艰苦跋涉得到的危机对应能力、有魅力的外貌和领导别人的魄力等,游戏共有12回合,每一回都有人会淘汰,在游戏中的冲突、胜利和失败都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游戏之初,每个人都有1个筹码,一个筹码价值100万韩币,通过游戏积攒筹码,胜利的时候就可以兑换相应金额的奖金。
第一季《The Genius:游戏的法则》:2013年4月26日~2013年7月12日,已播毕。
第二季《The Genius:规则破坏者》:2013年12月7日~2014年2月22日,已播毕。
第三季《The Genius:黑色石榴石》: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17日,已播毕。
第四季《The Genius:总决赛》:2015年6月27日播出
H. 推荐些好看的益智类综艺节目。
《一站到底》
I. 关于益智类节目的几个问题
所谓“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这是一档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的电视节目样式。我国出现这种节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 1998年央视开播《幸运52》之后,一大批益智类节目亮相于我国电视荧屏,并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备受业内人士看好。一、我国大陆益智类节目的发展状况
80年代中期,我国还没有像英国、美国那样成熟的益智类节目,当时盛行的知识竞赛节目便成了益智类节目在中国的雏形。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都一窝蜂地举办各类知识竞赛节目,《节水知识竞赛节目》、《保险知识竞赛节目》、《军事常识知识竞赛节目》、《党史知识竞赛节目》、《中学生知识竞赛节目》等等,可以说,雏形期的益智类节目是知识竞赛唱主角。
起初,受众对于这样一种寓教于乐又略带悬念竞争意味的新型节目形态充满好奇,但是久而久之,呆板的问答形式,题目的专业性过强打击了普通受众的收视愿望和兴趣,电视现场答题与坐在家中收看的受众之间缺乏沟通互动,受众逐渐失去了对于这类节目的好奇心,自然也使得知识竞赛节目很长一段时间在荧屏上“半死不活”。
随着传播观念的变化,特别是“传者中心论”向“受者中心论”的转变,电视工作者对于受众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此时,电视工作者又重新拾起了知识竞赛这种节目样式,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后全新登场,将知识竞赛在提法上改称为益智类节目,并如愿以偿地掀起了全民益智的高潮。
90 年代初期,上海电视台开播的《智力大冲浪》可以说是新一轮益智类节目的率先倡导者,收视率居高不下。伴随着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等一批大型益智类节目的闪亮登场和在受众中急速提升的人气指数,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重拳出击”,湖南台的《超级英雄》、上海台的《财富大考场》、江苏台的《无敌智多星》、广东台的《步步为赢》、香港的《百万富翁》……这些节目都在当地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益智风”吹遍神州大地。在全国上下 “益智热”中,益智类节目进入到了它的发展期。
节目集趣味、益智、知识、奖金、紧张、幽默于一身;由高科技网络、声讯手段支撑,确保场内场外热情互动、扣人心弦的参与气氛;舞美、灯光、音响协调配合;从参与到收视完全面向普通受众,平民化意识得到加强;选手选拔机制科学、公平;题目设置广泛且难易适度;这些都保证了节目自始至终吸引人心。2000年上海刚推出的《财富大考场》把通常每周一档的节目周期缩短到每天与受众“不见不散”。
总体上讲,这个阶段的益智节目更注重娱乐、更加尊重观众、更加平民化。经过精心打造的益智类节目极大地强化了娱乐竞争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加强又恰好契合了现代人逐渐增强的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乐于竞争的心理,对于参与者而言,无论动机怎样,他们完全进入到游戏状态中,没有太多的外部压力,完全是一种主观竞争愿望和求胜心切的心理展示的融合。
然而,益智类节目在占尽风头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之后,要想延长它的辉煌就有赖于节目形式的不断翻新。正在此时,益智类节目中又推出了新贵《智者为王》,为渐趋走弱的此类节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表明益智类节目在面临新一轮的“智者风暴”的同时,也开始步入到更新期了。
二、从平面单一角度的“知者”到立体全方位的“智者”展现
从所有益智类的节目形态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知者为本体。无论是第一阶段处于雏形的单纯知识竞赛,还是到第二阶段发展期的结合娱乐休闲的益智类节目,节目策划者或编导都没有将视线他移,即紧扣主题,围绕“知识益智”而进行,当然,这里的所“益”之“智”,也只是围绕“知识”的全面、回答问题的敏捷、口才的流利以及运气的最佳。其核心始终没有绕开“知识益智”的圈。一种思维定式的出现,使得节目虽是花样迭出,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艺术形态而言,也只是停留在雕虫小技和拼盘上,实质上的“益智”再是“冲浪”也不过是点点浪花而已。
2002年初,由英国C制作的高水准名牌益智类的节目《最薄弱环节》,以授权个别地区制作的形式在我国大陆登陆,命名为《智者为王》,获奖者最高奖金可达20万。这档节目,不仅是奖金极高,更主要是节目形式的出新,十分有吸引力。
《智者为王》的出现,可以说是从“知识益智”的“冲浪”游戏,进入到一个综合性的“航天”计划。虽然节目从表面上看仍然沿袭了发展期益智类节目的知识性、平民化、高额奖金刺激等众多特点,但是节目的竞赛规则、淘汰机制、获奖方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参与者必须有知识、技巧、速度以及顽强的生存能力———他们要团结成一个团队进行比赛,但同时彼此又是竞争对手,最终只有一人能够胜利并拿走全部20万的奖金。
这个节目最本质的变化就在于,节目现场提供的“拟态环境”,把现实生活中“适者生存”的理念悄然引入,这一富有创意性的节目形态与其说是在进行一场“知识秀”,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本性秀”、“生存秀”。这时的益智类节目已不仅仅是一场游戏,其中也夹杂着参与者复杂、多元的心理活动层面。主持人冷若冰霜的表情与发展期益智类节目主持人轻松活泼、嬉皮笑脸的做派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现场冷蓝色追光和阴森恐怖的亮白光束配合,急促的音效营造了“ 剑拔弩张”的气氛。因此,《智者为王》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在进行知识竞赛,而是在进行一次模拟生存的竞赛,是将“知识”本体转化成了“人性”本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从平面的游戏切入生活的岩层进行深度的人性开掘,展现人性的侧面。与其说这是选手在场上进行的生存竞争,不如说是向人们展览人性的善恶。因此,大众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指出:益智类节目通过游戏的形式巧妙地重现了社会竞争,每个人被视为享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个体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最终物质与社会成就上的不同。
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受众在观赏《智者为王》的时候,总是被节目中自然流露出的戏剧性所吸引,仿佛在观赏着一部春秋战国时期雄霸一方的诸侯各国之间,上演的瓦解吞并、合纵联盟的活剧。节目进程中受众更注意的可能不是答题对错本身,而是选手将怎样运用自己的策略确保自己不被淘汰出局。节目始终使受众处在兴奋点上,受众会不自觉地为参赛者或拍手叫好、或幸灾乐祸、或哀其不幸、或怒其不争。虽然场上并无互动设备,但节目过程的悬念迭起、竞赛结果的扑朔迷离已经足以激发受众的主动自娱性的收视热情。
三、对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的思考
中国大陆的益智类节目从发展模式上看,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同类节目无疑给了中国的电视人以深刻启迪,但形式的模仿最终导致了克隆后的变异,异型的恐惧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也许,将节目的形式创新和大众文化心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寻找出一条既符合电视本性,又符合大众观赏习惯的节目策划之路,是所有中国的电视人研究不尽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是喜好欣赏具有较强情节性和故事性的文本,故事往往成为欣赏者的焦点,这种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也不断地校正着艺术的创作。
从益智类节目的本体认知角度看,我们也许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将“益智”单纯地认知为“知识”甚至“常识”,而应该将“益智”视为以“智”为主的宏观课题,将以“知”为主体转向以“智”为主体,“智”更关注着人性的种种呈现,而且必然将逐渐走向益智类节目策划的焦点位置。
从传播知识为主体,到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并重,再到以生存竞争为主,在“拟态环境”中凸现“智”的建构;从被动参与到竞相报名、层层淘汰选拔的主动参与;从受众被动的观赏性参与到传授双方互动的竞争性参与再到受众主动的自娱性参与,益智类节目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中带领着中国受众经历了其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推进都体现了一个“变”字,推陈出新便成了中国益智类节目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了。
近来,大众娱乐选秀节目在广电总局不断出台的政策管理下,在观众见仁见智的争议声中有逐步退潮之势。与此同时,益智竞猜类节目则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以后再度升温,它是否能继选秀节目之后,在中国的荧屏上风云再起?
一、中国电视市场的益智类节目细分及发展现状分析
1.知识、娱乐、竞争是益智类节目的三个最基本共性
究其根源,益智竞猜类节目是游戏竞技这个大类型中按诉求点的不同进行的二次细分,而游戏竞技类节目又属于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个分支。出于内容组织、形式设计和节目制作等多方面的考虑,目前大多数的游戏竞技类节目都是益智竞猜类型的,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成败的惟一标准。因此,“知者为本体”,是所有不同形态的益智类节目的共性。无论是第一阶段处于该类节目发展雏形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单纯知识竞赛,还是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上世纪末,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娱乐游戏元素的融入,再到以《幸运52》改版后的“小学课本”为提问范畴的现阶段,益智类节目始终都紧扣“增长知识,启发智慧”这一中心思想。
不过早期的知识竞赛节目是纯粹的知识问答,没有任何娱乐游戏的因素,是形式最纯粹、最单一的益智类节目。这类益智节目的形式感觉是在电视屏幕上搭建一个模拟考场,选手就是考生,较量的是个人对知识的积累,而观众在收看这些知识竞赛节目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第一阶段的益智类节目虽然严格体现了“知识为本”的节目宗旨,但是却未能及时顺应市场的发展,适应观众的欣赏口味,最终导致观众失去观看兴趣。观众的流失导致知识竞赛节目几乎从屏幕上销声匿迹了。
第二阶段的益智类节目集知识、益智、趣味性为一体,并设置了奖金、奖品来刺激选手的参与热情和观众的收看热情,节目氛围时而轻松幽默,时而紧张刺激。题目也不再生僻、冷门,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更娱乐化和平民化。经过精心打造的益智类节目极大地强化了娱乐竞争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加强又恰好与现代人逐渐增强的自我展示、张扬个性、乐于竞争的心理不谋而合。对于参与者而言,无论参赛是为了展示知识,还是为了奖品奖金,他们完全投入到游戏状态中而不是像上考场一样,这是一种主观竞争意识和求胜愿望的融合。这个阶段的益智类节目可以说是中国电视人对于节目制作进行尝试的一次成功,添加了娱乐游戏元素的益智类节目既没有偏离“增长知识,提高智慧”的中心又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可观赏性,益智类节目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节目形态而独立发展起来。
有竞争即意味着有成败,惊险刺激、各显神通的夺冠过程是益智类节目的看点之一。益智类节目的奖金和奖品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也是机会均等的。所有的益智类节目其实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这是益智竞猜类的游戏规则。因此,竞争是益智类节目的第三个共性。所有的参与者,都使尽浑身解术回答问题,力求能比别的选手答对更多问题从而成为竞猜节目的胜利者。大众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指出:益智类节目通过游戏的形式巧妙地重现了社会竞争,每个人被视为享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个体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最终物质与社会成就的不同。有的参与者成为大赢家满载而归,而有的就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退出舞台。
综上所述,益智类节目的共性有三个基本点:知识、娱乐、竞争。由此,我们可以将益智类节目视为:由主持人、竞猜选手和观众一起建构的互动空间,参与者通过知识、智慧的竞争来决出节目的赢家即奖金(奖品)的获得者的知识型娱乐节目。
2.中国市场主要益智类节目的再次细分
按节目涉及的内容划分:综合知识类和专业知识类
多数的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所提问题涉及的领域都很广泛,几乎跟每个专业相关的问题都有可能被随机抽到;此外还有生活常识问题也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代表是《开心辞典》,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栏目的知识性,打出了“知识就是财富”、“一人努力,全家开心”的口号。这个栏目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题目涉及历史、数学、文学、音乐、科技、生活网络等等。这就要求参赛选手的知识面必须很广泛。
另一类益智类节目是只针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提问,如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以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棋盘游戏“强手”以及电脑游戏“大富翁”为蓝本,创造一个现场版的音乐智力游戏节目。每位选手可以化身为游戏人物,经过各种不同的格子,回答题目,参与不同的游戏,体验意外惊喜和有趣惩罚。《音乐强手》的所有的题目游戏都和音乐知识、音乐生活有关,牢牢遵循寓教于乐的宗旨,参赛选手从所有报名参加的普通观众中挑选,是一档立足于大众参与的节目。
益智类节目的新生代――大人小孩竞答小学题
去年一批新的益智类节目涌现出来,并且这些新节目都是采用让大人来回答小学水平的问题这种节目模式。《幸运52》在去年6月改版,主持人李咏变身“麻辣教师”出起了小学水平的题目,考查成人选手的记忆力、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类似的节目还有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陕西卫视的《不考不知道》以及湖南卫视将于2008年推出的《1 VS 100》等。这类新节目的涌现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形成了一种“小学生”现象,在选秀节目风潮之后成为娱乐类节目的新“噱头”。
参加这类节目答题的嘉宾首先都是小学早已毕业了的大人,甚至有的节目还专门邀请知名人士作为答题嘉宾,如明星、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面对这些“学过却忘了答案”的小学题目,大人甚至是名人、专家也得甘拜下风。他们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无限唏嘘地承认 “我小学没毕业”,“我没有小学生聪明”。一边是名人、大人的冥思苦想、抓耳挠腮,与之对应的则是小学生的对答如流。这才是这类节目的最大看点。从受众的心理角度来讲,看大人特别是名人现场尴尬狼狈,要比边看电视边温习小学知识点的娱乐性更强。
参与方式的不同:现场参与和电话参与
现场参与的益智类节目是我们常见的节目形式。电话参与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先提出问题,然后正在收看这个节目的电视观众打电话参与答题。如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梦想》,最近在贵州卫视、广西卫视、江苏卫视及多个地面频道播出的《智慧中国》就是这种电话参与答题赢取奖金的节目。
仅存的知识竞赛形式的益智类节目
知识竞赛是益智类节目的雏形,这种节目形式现在基本已经是存者寥寥了。但这种纯粹的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节目形式并没有“绝迹”。现在北京八套每周末播出的《SK状元榜》就是一档面向中学生的知识竞赛节目。
二、益智竞猜类节目的播出收视特征
1.节目收视表现不一,少数节目收视提升
各益智类节目收视表现各有不同,其中的少数节目取得收视提升。北京八套的《动感秀场》、天津少儿频道的《你能毕业吗》和东方电视台音乐频道的《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收视率都高于同时段收视表现。《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在开播的当月(2007年3月)收视即排名上海地区晚间所有音乐类节目第五名;《动感秀场》开播后观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是节节攀升,成为北京八套的主打娱乐栏目。更多数节目的整体收视表现与同时段相比略有下降,但观众特色相对突出。如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35-44岁年龄组观众的收视率要比4岁以上所有人的收视高出73%。《SK状元榜》作为初中学生参与的纯知识竞赛类节目,初中教育程度的观众构成达到35%,超出了其他各年龄段观众群体,15-24岁观众的集中度水平更是高达16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节目的成功定位。(注:《幸运52》收视数据基于CSM35城市,其他为各播出频道所在省会城市。)
2.“回归小学”类益智节目观众构成各异
同是小学范围内的知识问答竞猜类节目,但受到内容、主持人及嘉宾观众、表现形式和播出平台等的影响,各节目的受众群体却自有不同。在图1所列的五个节目中,就性别而言,大部分都是女性观众居多,以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为甚,但广东公共频道的《五年级插班生》男性观众就远远多于女性观众,天津少儿频道的《你能毕业吗》性别比例较为接近。在年龄构成上,大部分集中在15-24岁这个年龄段,但也各有区别,《你能毕业吗》4-24岁的观众偏多,《谁比谁聪明》的观众年龄段则主要集中在15-44岁的观众,ETV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智慧家庭救助队》观众年龄段最为广泛,受众分布较为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