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电影
① 电影 弗里达在哪拍的
《弗里达》是由朱丽·泰莫执导,萨尔玛·海耶克、阿尔弗雷德·莫专里纳、杰弗里·拉属什主演的传记电影,于2002年10月25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以弗里达的自画像为线索,讲述了这位墨西哥著名女画家短暂却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② 弗里达完整版电影
弗里达_hd.mp4
③ 弗里达的介绍
弗里达·卡抄洛(Frida Kahlo),墨西哥女画袭家。1907年弗里达出生在墨西哥城,她的叫做“蓝屋”的家中,47年后她又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说她出生在1907年7月7日,但出生证明上说是该年的7月6日。这只是她一生中对自己生活众多假话中的一个。另有同名电影。
④ 电影《弗里达》中弗里达喝着酒唱的那首【歌的名字】
原声大碟 -《弗里达 电影原声》(Frida Original Soundtrack)[MP3!]
中文名称:弗里达 电影原声
英文名称:Frida Original Soundtrack
资源类型:MP3!
发行时间:2002年
专辑歌手:原声大碟
地区:美国,墨西哥
语言:英语,西班牙语
简介:
专辑介绍:
第75届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配乐奖得主,绝对值得一听再听的墨西哥风格音乐,曾经找了很久这张碟的原声CD,最后终于在广州的一家专卖原版CD的店里得到,当时的感觉用“激动”来形容好像已经不够了,呵呵。
好东西应该与大家分享,在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在问这张碟,回想起自己当时寻觅的痛苦和迷惘,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简直是有罪了:-D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光辉
如果没有音乐,《弗里达》这部电影会逊色很多。骤听之下,这张原声唱片会让你以为是阿莫多瓦的电影配乐。因为那些弗拉明哥的吉他,那些铿锵有力的节奏,那些斗牛士般的激情,都带着西班牙的特色。再听的时候,又会想起《乐满夏湾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里面那些古巴老艺人沧桑的钢琴和吉他,还会勾起许多来自巴西的音乐回忆。
其实,这是一张地道的墨西哥唱片,地道的墨西哥民谣,其中闪烁着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光辉,在今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最佳原创配乐《弗里达》的得奖者艾略特(Elliot Goldenthal)激动地说:“我将这个奖献给我们努力所建设的一条通往墨西哥人民、艺术传统、个人遗产和政治艺术的桥梁。为你,墨西哥!”
在这部讲述疯狂的激情与艺术灵感的电影中,音乐随处绽放出耀眼的火花。电影开始时《漂浮的床(The Floating Bed)》中欢快的吉他就散发出热情活泼的拉美气息,弗里达虽然已无法行走,但躺在床上也要参加自己的画展,音乐衬托出她那倔强坚强的性格。影片中有不少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都少不了音乐的渲染。当弗里达与迪戈的摄影家女友在舞会上相遇,两个女人翩翩起舞跳起探戈。在这场阴柔中暗藏刀锋的较量里,弗拉明哥节奏的歌曲仿佛把舞场变成了战场。当弗里达知道迪戈的风流韵事后,怒剪青丝一幕,硬朗的节奏与剪刀下纷飞的长发,衬托出她愤怒心碎的哀伤。就连弗里达到了法国,听到的老爵士乐,也带着几许拉丁美洲乡愁的味道。在影片结尾处,老歌手沧桑的面孔唱出缅怀弗里达一生的歌曲,随着弗里达的生命随床一起燃尽,画面的切换让歌声与人生的交错构成一个个犹如MTV的片段,分不清画里画外,何处魔幻,哪里现实。
当听到一首首墨西哥民谣响起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乐满夏湾拿》里面那些乐观、热爱音乐的老艺人,他们有着和弗里达一样的执着和坚持,他们制造的原声唱片和《弗里达》一样动听,在他们艺术中闪光的都是拉丁美洲的优秀文化———热情、明快、充满灵感。
◎关于演唱者:她是弗里达的音乐化身
知道莉拉·唐丝(Lila Downs)是因为电影《弗里达》(Frida)原声唱片中的一曲《Burn it Blue》,在她首次到香港参加第33届香港艺术节时,细雨的夜里我听到她的歌声。
一个诞生在墨西哥山城的女子,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成长,父亲是美籍苏格兰摄影师,母亲是印第安歌手。莉拉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后来她一直逃避自己的混血身份,把黑发染成金色,追随“感恩的死者”(The Grateful Death)乐队,度过一段吸毒和沿街售卖首饰的混乱青春。后来她重新投入到自己的民族传统中,歌唱印第安文化、南美洲的移民、女性的力量以及身份认同。
舞台上的莉拉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耳上戴着传统印第安银饰耳环。歌声里既有南美洲热情奔放的艳丽色彩,也有魔幻与现实交织的神秘。在她的新专辑中,开篇的《Viborita》是歌唱南美洲特有的绿色蜥蜴,翻唱里奇·瓦伦斯(Ritchie Valens)的《La Bamba》,莉拉孩子般的歌声与非洲鼓、Techno节奏一起狂欢。
在竖琴和腰鼓的点缀下,可以做爵士即兴表演,背景是变幻的影像艺术。蜥蜴、中国传统布老虎、仙人掌、皮肤黝黑的女孩,万花筒般变幻,就像莉拉身上灿烂的色彩。她用玛雅语唱起《香水》,这首歌讲述了香水在爱情中散发的神奇魔力。莉拉让我想起三毛和齐豫,手上戴很多戒指的漂泊的女子。三毛也是钟爱玛雅文化的,她收集玛雅陶瓷,那些尘封的宝贝,已经下落不明,而莉拉的歌声,仿佛开启了一道时空之门,让你看到南美洲的灵魂。
喜欢World Music,却一直只能断断续续地遇上,太多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艺人在歌唱,就像海底的珍珠,需要缘分才能遇上。喜欢独立倔强的弗里达,电影里,她是自画像中眉毛连成一线的女子,莉拉同样把自己的眉毛画得很黑,舞台上,她是弗里达音乐的化身。
莉拉的音乐,在第四张个人专辑《One Blood》中更成熟了,从最初的《萨恩杜加舞》(La Sannga)中鲜明的民族元素,到2000年《生命之树》(Tree of Life)中歌颂自然,2001年《边界》(La Linea)讲述南美洲移民的艰辛历史。后来她移居纽约,《One Blood》里也用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演唱。莉拉将民族音乐元素注入现代表现形式,让竖琴和电吉他合作,在演出中加入丰富的视觉元素。她唱墨西哥的革命,唱上世纪六十年代沉溺于大麻的迷失岁月,唱移民的故事、自己成长的故乡。她说:“歌唱让我找到和平与融洽,如果不让我歌唱,我会疯掉。”正是这样一个色彩鲜明的女子,不断拓宽世界音乐的版图。
专辑曲目:
01 - Benediction And Dream
02 - The Floating Bed
03 - El Conejo
04 - Paloma Negra
05 - Self-Portrait With Hair Down
06 - Alcoba Azul
07 - Carabina 30,30
08 - Solo Tu
09 - El Gusto
10 - The Journey
11 - El Antifaz
12 - The Suicide Of Dorothy Hale
13 - La Cavalera
14 - La Bruja
15 - Portrait Of Lupe
16 - La Llorona
17 - Estrella Oscura
18 - Still Life
19 - Viva La Vida
20 - The Departure
21 - Coyoacan And Variations
22 - La Llorona
23 - Burning Bed
24 - Burn It Blue
电驴下载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37612/
⑤ 电影弗里达的眉毛为什么那样子
真实的弗里达本来就有很浓的“一字眉”(就是两个眉毛接近连在一起)内。在她的自画像中这一特点更容加明显,也算是她对自己个性的一种表达。电影结合了真实的弗里达和弗里达自画像里的自己,所以眉毛就是那样了。
满意请采纳哦!
⑥ 全世界最优秀的十部电影
一、惊遇《弗里达》
弗里达:一匹荒原上受伤的孤狼。一蓬怒放的向日葵。一只用生命绝唱的荆棘鸟。
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影片《弗里达》是一部讴歌人性美的杰作。它展示了一个刚毅不屈的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爱与痛苦的一生。观众在弗里达的车祸、亲情、爱情中触摸到她无穷的辛酸与甜美,温柔与伤悲。
一生的悲痛、一生的坚毅浇灌弗里达天才的生命画。她饮尽苦痛,饮尽孤独,用沉重的灵魂作画,展现内心的压抑和扭曲,快乐和温暖,追求和失落。
弗里达天天像火一样地燃烧自己。饮酒、吸烟是灵魂无眠的隐藏,画是真灵魂的裸白。
影片对人性的剖析全面又深刻。性与爱的尝试与挣扎,思想与信念的纠缠与斗争,肉体与精神的死敌般对抗,都入木三分。
电影传记式叙述地弗里达的一生,剪辑繁简适宜。
墨西哥民间音乐嘶哑而悲愁,痛捶人心。
二、幻相下的真实
黑夜里看完美国电影《黑暗中的舞者》,黯然涕下,不能自已。
电影叙述了这样的悲剧:移民来美国、为儿子看眼病而疯狂工作的捷克盲女沙蔓,因杀了偷她血汗钱的房主人比尔而被判死刑。
江面一样平铺伸展的故事下跳动着一颗在绝境中煎熬的心。一个坚毅的母亲、一个移民来异国的女性、一个盲人、一个失去竞争力的弱者,在弱肉强食的现代文明社会中被无声无息地吞噬,被消灭,就象一片枯叶落了地。
故事震人魂魄的地方,不是情节的跌宕,不是沉重而浓烈的母爱,不是激烈的杀人场面,不是审判的不公与非议,而是尖锐无可调和的对抗性——善良洁白的灵魂与34声枪响,法庭辩护的沉默与臆想中的亦歌亦舞,上吊绳索与纵情绝唱,走向死亡之岸与狂爱生命之躯,绝境的生存状态与攒钱医好儿子眼病的母亲的心。
苦难到了极端,爱子到极端,爱音乐剧到了极端,善良到了极点的一条弱小的生命被判死刑。
永不能忘怀的是那微弱的又令人不安的歌声,那迟钝的却令人战栗的舞姿。
临刑前,一曲悲凉而浓烈的生命绝唱唱出了灵魂最后的尊严:
人,即便被剥夺了一切生存的权利,依然要诗意纵情地放歌。
三、留恋布拉格
《布拉格之恋》像一双给我很多温存却又挥别轻摇的白皙的手,像那曲曼妙忧伤的福雷的《梦后》曲,让我在感受美丽的同时感受冷酷,感受放松的同时感受压抑,感受温暖的同时感受孤独,感受快乐的同时感受忧伤,感受拥有的同时又感受虚空,当它挥一挥衣袖离开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这是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影片,故事发生在布拉格,德沃夏克的布拉格,深沉炽烈的布拉格,我心仪已久的布拉格。演员朱丽叶·比诺叶,是美与高贵的化身,演过《勇敢的心》中脱俗明慧的美皇后,这次是扮演医生(男主人公)心爱貌美的、对生活憧憬又被现世粉碎的妻子(女主人公)。
贪恋于女性裸体美的医生在苏联入侵布拉格之后,生活被践踏了,他与妻子在反抗侵略的呐喊洪流慢慢枯竭之后,离开了布拉格;而妻子在政治自由的异乡(瑞士的日内瓦)感受到了丈夫的性爱观对自己的压抑,她说出了那句长久在地球湖上荡漾的话——“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她回到了布拉格。
不久,为了追寻纯得透明的爱,医生又回到了妻子的身边。禁锢的思想让美丽的布拉格变得丑陋起来,有尊严的生存越发得艰难,他们先是被没收了护照,然后被剥夺了行业资格,接着是无处不在的沉默和恐惧,两人别无选择地来到了乡下过村妇农夫的生活。心爱的狗得病死了,两人亲手洒土埋葬。一次带着对往昔生活的深深眷恋,两人驱车在仅有的小镇舞厅里狂欢度夜。清晨细雨绵绵,返回途中,车祸身亡。
两条渴求有尊严有快乐的美的生命,轻烟云雾似地散了。
人去花谢,自由与屈辱、性与爱、美与青春的主题,会徐徐退出他人生活的舞台,但却渗透进我的心灵。
烙在我心头的是深沉复杂的时代精神——忧虑。焦灼。
四、鸟会啄人吗?
希区柯克的动物灾难片《鸟》,讲述了人与动物怎样相处的故事:把关在笼子里的鸟出售驯养逗乐的人类,被成群成批的乌鸦狠命报复,不得不逃离栖息之地。编剧俨然是鸟类群种的代言人,借一个小镇被鸟类袭击,警示人类当心动物的报复,从而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余韵徐歇。我认为故事的警示还可以伸展:第一,人类不是能轻易服输的动物,人类自身才是最能报复的物种,人类输给乌鸦后能善罢甘休吗?第二,乌鸦真能啄人吗?事实是鸟类的物种每年在递减,生存力一天天地弱化,焉有战斗力?他们的空间逐渐被人类强夺一空。第三,人类的最大灾难一定是来自人类自身的互相残杀,律师米切在逃离栖息地时,带走了互怀敌意的母亲和女友,同时也带走了灾难,真正的灭顶之灾来自人类内心深处的不切实际的疯狂的占有欲。
《鸟》是鸟类们虚幻的胜利宣言。也是编剧给哲思的人们一个口头警告。
从片中出来,你会感到虚惊一场,人类照做天地间无可匹敌的霸主。
五、《现代启示录》启示了什么?
反战片《现代启示录》的叙述者是一个越战上尉,他沿途目睹了战争留下血腥惨烈的场面,在杀与不杀的内心淤泥里撕裂挣扎,最后还是疯狂地杀了前线的叛徒上校,留下一生的越战烙印——恐惧。
启示一:对英雄的颠覆。英雄成了叛徒,叛徒重又成了英雄,直面英雄时发现,英雄沉溺于对家人的思念、对杀戮无辜百姓的忏悔中,英雄首先是——人。
启示二:人性的深刻揭示。勇敢与战栗,疯狂与冷峻,纵乐与恸哭,荣誉与良知,使命与正义,狂喜与恐惧,都像一把把尖刀撕裂着每一位士兵的灵与肉,每一个越战人都分割成两个对立的仇敌,在心脏依然跳动的肉身里惊心动魄地搏斗。美丽悠长的海岸线与徐徐入侵的战斗机的对立画面,强化了人性的善美真与假恶丑斗争的力度。
启示三:反战的主题沉重而深刻。对战争的真实体验(痛苦、绝望、恐惧)的揭示,引发观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沉思考。然而是否该就此彻底杜绝严酷的战争?美国坦克在几十年后开进伊拉克的领土是越战的翻版吗?是对还是错?伊拉克人民究竟想选择战争还是选择专制?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把人类引向何方?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影片的主题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而我们只在一头眺望。
六、永恒的《日瓦戈医生》
在前苏联政治主宰文学一手遮天的掌心里,帕斯捷尔纳克从指缝间依稀看见了正义与人性的蓝天。影片《日瓦戈医生》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氏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男主人公日瓦戈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孤儿,一个救病治人的医生,一根支撑家庭的梁柱,一个护士的情人,一个有小资情调的反革命,一个热恋俄罗斯的忧伤诗人,一个能诊断时代疯病的思想者。
女主人公拉那是一个被继父诱骗的少女,一个令母亲自杀的不孝女,一个革命狂人的妻子,一个战争年代扶伤的护士,一根忧伤诗人的爱的拐杖,一朵象征坚毅与热烈的沙漠花。
任何惊天动地的巨作都在思想和艺术上有独特的价值。
故事发生在十月革命前后的动荡年代里,影片通过日瓦戈医生与拉那的聚散分离的无常,表达了伟大作家对自由灵魂的珍视、对伤亡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意义的求索,对人性扭曲的鞭挞,对红色革命的怀疑,以及对人民高于一切等空洞教条的全盘否定。
在艺术处理上,影片有三点妙处。一是把爱情与历史紧密相连,把触人灵魂的情爱与戕灭人性的革命战争勾留在一起,使日瓦戈与拉那灵犀相知的悲剧爱情具有沉重的历史感,一般的情爱片只能望其项背。二是用双线推进法,把主人公的命运按其逻辑缓缓推进,不着斧凿痕迹;一线为日瓦戈医生的一生,一线为拉那的一生,两线在四个点上随缘重合,在拉那的母亲服毒的当晚,在日瓦戈医生订婚的舞会上,在硝烟的战场上,在远离莫斯科的小镇玉亭镇,构思奇巧。三是高潮来临恰到好处,莫斯科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日瓦戈就去老家生活,暂时逃离压抑紧张的生活,可以嘘出一口气,在自然和情人的双重抚慰下,日瓦戈诗意的生命得到了张扬,故事在层层铺垫后达到了最高潮,感人至深。
看影片的同时,也清晰地看见了帕氏忧伤而深邃的眼眸,穿过了苏联文艺阵线联盟的封锁线,看见了他冰冷的的手,伸出了时代铁屋的栅栏,触摸到了真理温热的心跳。
赤子帕斯捷尔纳克谱写了一曲低沉的历史哀歌,献给苦难深重的俄罗斯母亲。
七、《四根羽毛》与一串项链
哈利,人人赞誉的勇士,无法直面苏丹的侵略战争,做了逃兵,回到了英国。
女友和好友共四人送了四根象征懦夫的羽毛给了哈利,受了刺激的哈利孤身来到苏丹,寻找拯救灵魂的药方。
他为了荣誉,力尽艰险,九死一生,奋力救出了三位战败落难的好友,最后亲手杀死敌人,战胜了恐惧,独身回国。
送羽毛者,不是勇士。
救他们的哈利,孤身闯沙漠的哈利,成了真正的勇士。
荣誉是否值得用眼睛用生命去交换?勇士与懦夫的分野在哪里?失落的自我要靠什么来拯救?爱情究竟要怎样的考验才会坚固不移?一个男性追求的勇士称号是不是莫泊桑眼中那条假项链?这是影片划在每一位观众头脑上的问号。
对哈利来说,勇士的名誉是一串假项链,战胜恐惧才是最大的收获,虽然以牺牲青春为沉重代价。也许,人的灵魂一旦失落,错位,是需要勇气和胆量,靠现世的磨砺来复位。
哈利同玛蒂尔德一样,在偿还假项链的同时实现了灵魂自救。
苦难是一个锻造场,战胜苦难,自我确证,就收获了一串人生的真项链。戴上这串真项链,人就赋予了生命以活着的意义。
影片《四根羽毛》把问题放在一个不同的价值体系下去折射,正义与非正义,荣誉与幸福,友情与爱情,傲气与卑贱,都交织在一起,展现多元丰富的主题内涵,值得玩味。
八、解读《鹅毛笔》
法国电影《鹅毛笔》塑造这样一位主角:一个作家,为了对抗禁欲而伪善的制度,变态发狂以写性书为天职,鞭挞摧残美好人性的拿破仑时代,一生备受非人的凌辱。
影片还塑造了三位配角:一个是阅读情色小说的洗衣女工,她从书中了解私欲纵横、行色丑陋的各类嘴脸,却依旧对爱保持着至纯至美的向往,最终惨死于他人的色欲之手,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花蕾被掐了。一个是信奉天主的天真的神父,在爱情与信仰中备受煎熬,从受医生诱骗、到痛失心上人、到割去作家的喉舌、到醒悟后发疯,历经人性被扭曲被践踏被分裂的全过程,是折射时代最清晰的一面镜子。一个是以宰杀鲜活生命为职的屠夫医生,他是权利的化身,道貌岸然,秉承皇帝旨意去封杀自由呼喊的喉咙,去鞭打如花娇嫩的肉体,去迫害纯洁善良的灵魂,去奴役底层愚昧的百姓,是一只玩弄于众多生命于掌心的恶魔之手。
悲剧的构思之巧莫过于人物悲惨命运的重蹈覆辙。人物是悲惨历史的见证,从作家的疯狂执笔到神父的疯狂执笔是一个圈,是一个必然,是一个感叹号,也是一个省略号。
影片《鹅毛笔》还从两个角度解读鹅毛笔产生的社会功能,深刻之至。手握鹅毛笔的作家的神圣使命是鞭挞伪善、呼喊正义、还原人性的本真,他选择对性的畸形暴露为切入口,而性的疯狂压抑又导致人们对性的变态追求,因此,作家手中的情色作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做苏醒人性的解毒剂,又可做迷乱人性的精神鸦片。
这位作家令我想起中国写《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我读懂了专制时代选择“性”为题材的作家的真实用意,作家们自身隐藏着蝴蝶般美丽的挚爱,却书写性的变态来矫枉过正,因为疯狂压抑所以要变态释放。读这类作品时必须解读隐藏在肉欲之下作家真实的价值判断。
九、敲响《铁皮鼓》
一部根据君特·格拉斯的名著《铁皮鼓》改编的经典影片。
7岁的小奥斯卡只爱敲鼓,有一天意外发现了妈妈与舅舅杨的私情,发现成人世界的丑,他就拒绝长大。希特勒的独裁统治抽干了每个德国人的精血,社会干涸得像沙漠。妈妈吃生鱼而死,舅舅杨被误为波兰人而被枪杀,奥斯卡的第一个大情人被父亲占有为妻子,第二小情人在德军撤退时被美军炮弹击中,父亲在苏联人入侵时吞纳粹徽章而死。废墟般的生存环境,使少年奥斯卡无法长大。战争结束,20岁的奥斯卡才康复为四肢健全的正常人。
在火龙一样吞噬个体的畸形年代里,小奥斯卡靠犀利的双眼和震碎玻璃的奇异功能,侥幸逃出劫数,活出了自我。看此片一定要读出小奥斯卡两个古怪行为的象征意义,一是敲鼓,第二是尖叫。小奥斯卡把敲鼓作为生活唯一的意义。鼓象征真理,爱,善,一切美好的化身,敲鼓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信念的守卫。不停的敲鼓是对己对人的惊骇警世。奥斯卡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尖叫是需要胆量的,当社会笼罩在一片混沌和黑暗中,谁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奥斯卡的尖叫能穿透黑暗,像把利剑,向邪恶向独裁向无知毫不留情地刺去,是一个人对无道社会的抗议。奥斯卡用尽自己的力量与充斥假恶丑的世界作坚决的斗争,心灵发出了“与成人说不、与社会说不”的微弱而可贵的声音。
小奥斯卡的伟大就在他无畏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看完影片,我惊奇地发现,屈原是奥斯卡,鲁迅是奥斯卡,顾准是奥斯卡,正义史的每一步艰难的进程都是一个一个奥斯卡的尖叫、敲鼓的结果。
历史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心中的鼓声还能响起吗,我们将为什么而敲?
十、用音乐营建爱的天堂
昨夜与瑞士电影《其实在天堂》相遇,影片畅写了一个指挥家用音乐营建爱的天堂的动人故事。
著名指挥家在童年时期埋下了强者欺凌弱者的可怕情结,他一生漂泊在外,直至病魔扣响他晚年的门,他才如梦方醒,离开了尽现艺术才华的音乐厅,带着虚弱的身体,回到恶梦中的故乡。
他不是去寻找报复那个欺凌他的同乡,相反,他要用音乐完成他的爱的梦想。他在故乡成立了一个唱诗班,村子里的众多老弱病残者都是唱诗班的成员,成员之间素有间隙,甚至彼此有仇。在音乐的感化下,唱诗班成员一个又一个拉开了尘封的心门,拍掉了灰尘和蛛丝,心如明镜,笑脸开始灿烂。指挥家让音乐变成了一把绿色的梯子,一个宽敞的通道,让久在自我罪恶的深渊里翻滚的人们,从折磨自我的心灵中走出,通过沟通,消解恨,走上爱的大道,让生活明朗起来,阳光起来。
最后指挥家在众生大合唱的和谐歌声中静静地死去。
看完影片,我们开始相信起音乐无与伦比的神力:音乐能让每颗心灵敞开,自觉自醒地爱着、存在着、相互搀扶着,没有胆怯、没有仇恨、没有苦难、没有心理障碍,没有抑郁情结,人人能借音乐的力量发现自我;音乐能对抗死亡;音乐能营建大同世界。
看完影片,我们开始羡慕起音乐家修成正果的大幸福:求大爱而得大爱,灵魂可以安息。
看完影片,惊觉——从未在自我的声音里沉醉,从未在合唱的声音里沉醉。
看完影片,惊觉——其实我们都不在天堂。
⑦ 《弗里达》电影哪有下载在线等
电影《弗里达》
主演:
萨尔玛-海耶克(Salma Hayek)
艾尔弗雷德-莫利纳(Alfred Molina)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
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
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
杰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
导演:茱莉-泰摩尔(Julie Taymor)
类型:剧情片
这部影片为人们讲述了墨西哥画家、20世纪偶像人物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萨尔玛-海耶克饰,Salma Hayek)的真实故事,再现了她与丈夫迭戈-里韦拉(Diego Rivera,艾尔弗雷德-莫利纳饰,Alfred Molina)间永恒的感情,以及他们在墨西哥社会中的地位。
片中的人物有迭戈-里韦拉在墨西哥艺术界里的竞争对手戴维-斯奎罗斯(David Siqueiros,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饰,Antonio Banderas);著名的意大利摄影家蒂娜-莫多提(TinaModotti,艾什莉-贾德饰,Ashley Judd);纳尔森-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爱德华-诺顿饰,Edward Norton),他曾与迭戈-里韦拉签约,让其在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的走廊上画壁画,后因壁画中有列宁(Lenin)肖像而取消了这纸合约。在他们的社交圈里还包括有其他人物:俄罗斯领导人、流亡的俄国革命家利昂-托洛斯基(Leon Trotsky,杰弗里-拉什饰,Geoffrey Rush);以及法国壁画家让-夏洛特(Jean Charlot),画家帕布罗-奥希金斯(Pablo O'Higgins),墨西哥著名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作曲家西尔韦斯特-雷夫尤尔塔斯(Silvestre Revueltas)和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身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弗里达-卡罗还是一位双性恋者、一位共产主义者。但是,一场有轨电车事故给她带来了终身的痛苦,她被截去了一条腿,不得不与她那污言秽语的丈夫苦苦度日。过量的毒品和酒精最终在弗里达-卡罗47岁时结束了她的生命。
《弗里达》电影BT下载:
http://www.btcube.com/detail.php?info_hash=
迅雷下载:
http://222.180.10.29/dv_x2/1/626/dv/弗里达CD1.rmvb
http://222.180.10.29/dv_x2/1/626/dv/弗里达CD2.rmvb
电驴下载:
http://lib.verycd.com/2004/12/22/0000031722.html
⑧ 求 弗里达 电影资源
弗里达_hd.mp4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