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直播影评
⑴ 直播观后感总结怎么写
看完直播以后,如果要写观后感的话,可以总结一下这场直播到底在讲什么,你看了之后有哪些感受?
⑵ 求一篇韩国电影《流感》的观后感 2000字啊
流感观后感
毋庸讳言,这是一部非典型韩国灾难片。影片信息量较大,有好莱坞大片的韵味,但各个层面的渗透、部分环节的处理略显青涩。
该片延续偶像剧风格,启用帅哥美女作为主角。开头偷渡情节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气氛渲染比较成功。正片开始后男女主角的对手戏使电影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并且“蛇头”、幸存者的情节和主角情节没有融为一体,出现了分层。
男主是憨厚坚毅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女主则延续了偶像剧中矛盾丛生情节下的母亲形象。
片中小女孩这一角色定位准确、表演成功,既增加了演技分,又增加了情感分。与之相比较,男女主角间的感情戏反而显得拖沓又多余。
男主同事也是偶像剧中典型的幽默男配角形象,片中这一人物设定比较合理,给这部灾难片注入了一丝清新气息。
总统的出现是该片又一大亮点。角色性格鲜明,既具备沉稳冷静的政客风度,又不失性情中人的果敢豪迈。这个角色使影片得到了升华,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几处细节值得注意:
“蛇头”打开集装箱看到横七竖八的尸体,男主闯入禁区看到惨不忍睹的万人坑。这两个场景遥相呼应,看得出导演在布局上是有想法、有套路的。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那个机枪手在连续接到开火命令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预警式扫射。地上的一排弹坑让观众的心悬到了半空,而这种由远及近的预警式扫射给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也是机枪手作为军人所能做到的极致。这个细小的环节体现了导演心思之缜密。
美军战机的起飞和韩方地对空导弹的出现只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却将影片瞬间推向高潮。这里足以看出导演镜头运用的功力。
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有些观众认为韩国演员的表演夸张、过火,个人认为也不尽然。楼主就是吉林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了解的。
要知道他们是朝族不是汉族,他们说的是韩语不是汉语。无论是南方、北方还是吉林的朝鲜族,他们的语言中有长音和滑线音,说话时面部表情丰富。就像印度人说话喜欢耸肩歪头比手势一样,都属于民族习惯问题,并不完全是表演的问题。
中阕:引人深思戏中戏催人泪下情外情
感情戏一直都是韩国电影的强项,本片同样是一部感情戏十足的电影。
当小女孩面对枪口挡在妈妈面前时;当士兵甲摘掉面具跪在妈妈的轮椅前时,有多少观众潸然泪下?
这是亲情。
当男主面对母女二人和更多需要营救的人左右为难时,男主的同事出现了,顶替男主砸开栅栏,使男主可以专心保护母女二人。
这是友情。
当男主得知女主有过婚史并有孩子时没有放弃;当母女面对死亡威胁时男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保护母女二人。这种经历了死神考验的情感已超越了普通的友谊。
这是爱情。
无论男主、女主、幸存者、总统、议员、美方代表、军官,每个人都有问题和错误,但每个人又都有苦衷。本片没有任何一个成年人是绝对的正面或反面人物,这也是该片的一大特点。
想重点谈谈总统这个角色。
瘟疫流行,死伤无数,青瓦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势态发展到近乎绝望的程度时,在白宫强硬态度的压力下,议员们妥协了。他们决定放弃病患,全部处死。千钧一发之际,是总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置各方压力于不顾,救万千生灵于水火。无论此举正确与否,至少能让观众群情激奋,拍手称快。
那么事后这个总统一定会火吧?支持率一定会直线飙升吧?
明者自明之,不明者说了你也未必相信。没有什么可歌可泣,没有什么表彰会,没有什么灾难面前涌现出的一大批英雄人物,更不可能有“灾区人民目前情绪稳定”的报导。而总统,必定下台。
民众方面:虽然有些国家的宪法中规定了不可抗力的免责条款,但民众并不买账。无论起因怎样、过程长短、结果如何,总统的支持率下降已成定局。
执政党方面:为确保执政地位,执政党会遵循国际惯例,采用“丢卒车”的方式,让总统辞职以平息事态。
白宫方面:半岛的特殊局势使韩国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战略部署的重要环节。美韩联盟是一个大方向,是不允许破坏的,在这个大方向下的任何事情都是小事。韩国总统的举动已经触碰了美韩联盟的底线,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将是持续的,不可忽视的。
至于在野党方面就不用多说了,他们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就已经在起草不信任案了。
这是本片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戏中戏。
下阕:高句丽突破旧路思密达再谱新篇
西方人提起亚洲电影,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和印度。而近十年间泰国和韩国电影蓬勃发展,大有赶超前者之势。泰国的优秀电影主要集中在鬼片和恐怖片上,而韩国电影却是全面发展。
言情片和偶像剧一直是韩国影视代表。唯美的画面、缓慢的剧情、坎坷情路、帅哥美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韩国影人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他们不断拓宽思路,借鉴经典,寻求突破,自我完善,高质量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近年来更有百花齐放、不拘一格的势态。
从《老男孩》到《假面》、从《不可饶恕》到《蒙太奇》,韩国复仇片撕心裂肺。
从《共同警备区》到《杀人回忆》、从《七天》到《盲证》,韩国悬疑片精彩纷呈。
从《铁线虫入侵》到《摩天楼》、从《恐怖直播》到《流感》,韩国灾难片惊心动魄。
从《蔷花红莲》到《考死》、从《看见恶魔》到《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韩国恐怖片血雨腥风。
看到韩国电影的崛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涉及到一个电影是否有国界的问题。
应该说电影既无国界也有国界。
个人认为我们不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韩国电影,认为棒子的电影都有一股泡菜味不值一看,那样只能让我们的观影旅途错失一道亮丽的风景。而那些冰天雪地赤身裸体后空翻360度跪地不起的影迷也大可不必偏激,韩国电影还没好到令影迷膜拜的程度。只要是个人认为好的电影就应该加以肯定,认为不好的电影也没必要爱屋及乌。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无国界。
至于中韩两国电影质量的比较,窃以为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小范围的一个镜头、一段剧情之类的比较还是可以的,但任何整体性的比较都是不具说服力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体制、不同的追求方向、不同的欣赏人群……难道我们看个电影还要绕过这么多的不同点而在人种上寻找相同之处从而强行比较吗?
也许韩国导演会说:给我十亿人口我能领跑亚洲;也许中国导演会说:给我干掉广电我能称霸全球。但这并不可信也并不现实。没有人原意在太多的不同中进行比较,没有人原意在太多的假设中寻找真相。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也有国界。
我不会排斥韩国的科幻片,那一种挑战可以给我们树立典范;
我不会排斥韩国的涉朝片,那一湾海峡同样让我们梦绕魂牵;
我不会排斥韩国的生活片,那一份不羁不再令我们自命不凡;
我不会排斥韩国的律政片,那一张癣漂又该让我们情何以堪……
⑶ 如何评价《恐怖直播》这部韩国电影
短评:韩国电影能做到这一步值得称赞,几乎是一间房子中的故事,格局却相当大,节奏紧张,剧情张力太强,舆论、媒体与政治的黑洞令人反思,结尾比搏击俱乐部还激进。
总评:《恐怖直播》是一部商业电影,很多人对商业电影有偏见,要么一桶爆米花,要么是东西往观众脸上砸。但如果据此认为,商业电影营养不高又不值一提的话,这样的判断也是错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陷入到看电影的误区,看艺术电影的认为自己比看商业电影的高端,看商业电影的又认为看艺术电影的装叉。实际上,一部电影只有好与坏,根本不需要区分商业和艺术,无所谓主流和独立。单就看电影这回事,学会“艺术地看电影”才是重中之重。
扯这么多,它当然和《恐怖直播》有关,这部电影不仅有话题和现象,更有创作者的艺术追求。除了开场不久的短暂离开和一些城市大全景,这部电影几乎把空间场景完全压缩和限制在演播室内,极其罕见。就连结尾爆炸的惊人一幕,主人公都没有离开过房间,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笑容。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不敢这么玩,一来观众容易视觉疲惫,二来对剧作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结果,《恐怖直播》做到了,用电视直播的镜头切换来完成衔接,用特写和声音来制造紧张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戏剧能量。
《恐怖直播》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片空白,更没有出现好奇又惊恐的街头看客。从广播节目开始,它就处于极端紧凑和忙乱不安的戏剧状态。对主播尹英华来说,这就相当于屏蔽了他所有过往,并且他最终也没有离开过镜头。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正常人,他是中间调停方,需要和恐怖分子对话,个人私事也会被翻出来直播,哪怕只是充当阴谋论的一部分。但换话说,只有在镜头前面,一个媒体人才是真实、生动跟鲜活的。电影也告诉观众,媒体和媒体人无非是被后期加工编造出来的虚构形象,它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滤后的集体意见反映,一个标签和符号。表面上,媒体拥有足够多的话语空间,有批判曝光的自由,可面对国家机器,它终归是太过无力,任人玩弄。
很多韩国电影都翻出过陈年往事和无头悬案,借此来鞭挞政府,批判其专断独裁,草菅人命。骂政府、对官僚体制感到失望,这些确实已经不新鲜了,但像《恐怖直播》这么抽筋剥皮,恨之入骨的,那还真是少见。当走到恐怖袭击的地步,实际上,弱势一方已经放弃了对话的可能。《恐怖直播》偏偏苦等一个象征性的总统道歉,不禁让人想到台北街头的洪仲丘案件,再不然还有英剧《黑镜》里面对政客的挖苦嘲笑。
影片并没有一味的反体制,更不是一上来就追求无政府主义的冲突暴乱。很长一段时间内,尹英华都在努力尝试——哪怕这种努力是虚伪的,抱有媒体的天然嗅觉和功利心理,他还是希望能救下桥上的无辜人员(里头有他的前妻)。他也抛出过健全法律、改变体制之类的苦口婆心,无奈并不奏效。接连的挫败以及恐怖袭击和血腥场面的上演让他陷入心理崩溃,从而瓦解了他在一开始的固有人格,恢复到正常人的本性,同情、恐惧、机智、焦虑,五味杂陈,最后只能为自己说话。甚至,他代替总统说了道歉,但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也化身成一名恐怖分子。就像杨德昌在1986年《恐怖分子》里说的,再正常的社会人,无论其外貌再没有危害性,他都可能会变成一名恐怖分子。因为你实在不知道,灾难和厄运哪天会向你砸来。不同在于,杨德昌是对中产阶级和台北生活失望,而《恐怖直播》是对整个社会,并没有具体实指。
当高楼大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压向韩国国会,置身其中的人们恐怕都无法脱离干系。这也是周围现实常常上演的惨剧,所有人都坐在一趟疾行的列车,置身于一个火药桶,同时也面对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或许就像贾樟柯说的,这是天注定。你可知罪?
⑷ 作为一部恐怖片,《恐怖直播》的豆瓣评分为何如此之高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7分,确实拍摄得非常好。
第一点原因是题材很好,能讽刺了政府的阴暗、媒体的嘴脸,反映人性。很多人表示能拍摄并且放映这类影片,就是一个国家的在进步和有勇气的表现。这部片子中最初是普通工人朴鲁圭因为30年前修建麻浦大桥而死亡的三个工人,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而且还把工人们当成一文不值的狗,他利用电视台和人质引发舆论压力,逼迫总统出来道歉,但他至死依然没有等到。
第三点原因是有很多矛盾冲突点,很多对比和反转。比如主播前妻在大桥几乎要倒塌的时候依然在坚持报道,坚持认为总统会出来道歉,反映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然而政府却因不肯低头,而想要牺牲人质来抓住恐怖分子,其冷酷、自私、无情完全与前者形成强烈对比。几个反转的点也太让人感到意外却又觉得情理之中,比如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电话是朴鲁圭,但其实是他的儿子。比如令人紧张的放在主播耳朵里的炸弹,其实是假的。以及最为震撼的最后男主想要同归于尽而按下按钮的那一刹那。
⑸ 十大经典烧脑电影,被称为史上最难看懂的电影有哪些
烧脑高智商电影有很多,以下十部个人推荐,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如果你是这类电影爱好者,以下电影必看。
盗梦空间
梦中与现实的来回穿插,很大程度的凸现出梦境的巧妙,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点更是给悬疑点加分。
最惹人紧扣心弦的莫过于柯布的情感纠结,剧中层层铺垫又层层的剥开谜团,一步一步的深入,并以阿丽瑞德妮的挖掘为辅助线,能够很好地吸引住观影者的眼球,引发继续往下看的欲望,悬疑点处处存在。不得不说一句,诺兰出品,必属精品。
4.禁闭岛
小岛关押着精神病患者,一名高智商调查员,想要揭开岛上人体实验的黑暗内幕,却难以想象自己原来是……
5.蝴蝶效应1
这部电影,很棒,看完后,一个人,活脱脱地呆住了。有很多片段,他们已经成了记忆的一部分,我们会尽力忘掉这些片段,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回到那时刻,改变他们。
如果给了我这个可能,让我重回旧日十字路口,如果我能在那一刻预先知道了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我并不愿发生的结果,让我收住脚步,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迈出一步,我的历史,会不会就此更完美?这部电影,不但假设出这种可能,甚至还试着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6.致命魔术(2006)
致命魔术的结局很有震慑力,烧脑但不恐怖,其实片中很多细节都揭示了这个结局。
7.致命ID(2003)
类型的电影看多了,这当之无愧是其中最好的。总之,看本片心情是相当的纠结:从肯定A是凶手到肯定B是凶手到肯定C是凶手到肯定D……最后不知道谁是凶手。最后的最后以为就那样了,又再一次被震惊……
8.记忆碎片
《记忆碎片》注定不是一般的作品,电影故事其实不太复杂,但很难看懂,这是由于它采用两条平行故事线,一条倒叙,以彩色呈现,另一条顺叙,以黑白呈现,两条线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无缝地与片头衔接在一起(观看者可注意何时衔接到了一起)。
9.源代码
继《月球》后,导演邓肯•琼斯再次带来的精彩之作。情节紧凑,逻辑合理,想象力毋庸置疑。作为科幻电影,虽然动作场面少,特效场面少但却始终引人入胜,牢牢抓住观众。唯一有待商榷的就是结局,如若停留在那一吻,或许会更棒!
从一开始就情节紧凑,抽丝剥茧。导演在结尾的处理混乱了之前构建的世界,能在观看中带出很多悬念,又能在观看后引发许多讨论!
10.十二宫
二十世纪70年代,旧金山出现了一个自称“十二宫”的杀人狂,杀人后,向媒体寄一封信,留下密码、线索,向警方挑衅,多次的阴差阳错使案件陷入僵局,警方渐渐束手无策。
连环杀人案件也引起了《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罗伯特和保罗的注意,他们在警察大卫的帮助下,开始调查这一系列的连环凶杀案件,在和“十二宫”杀手斗志斗勇的同时,他们个人的生活也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⑹ 作为一部恐怖片,《恐怖直播》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高
恐怖直播 더 테러 라이브(2013)
豆瓣评分8.7 TOP250排名112
最后以一句我最喜欢电影里面的台词结束:我有我的名字,也曾有家人,也有着想好好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国家让我怎么做我就像条狗一样的工作,但是这个国家却觉得对付我们比狗还容易
⑺ 综艺《今日说法》开播至今,哪一个案件最令人深刻怎么评价
综艺《今日说法》主要以我们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讲述一些法治理念,让更多的社会人员明白普法知识的重要性,懂得知法,守法。所以不论是节目讲诉哪一个案件,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也值得我们去看。因此,从播出一来,就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不过开播至今,最让人深刻的案件还是被套的年轻人,也就是校园贷。
而这期节目通过事件内容、情景再现、采访者的叙述、目击者的亲身经历与心理活动、以及警方的调查,再加上专家的说与法、理与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案情分析,讲述了关于贷款的欺诈性。通过如此深入的分析与讲诉也让我们对贷款有了更高的警惕,所以对于这期的节目,我觉得很有价值,值得很多人去关注。
⑻ 楚门的世界到底讲什么啊看两遍都没看懂
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和道理?
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主角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海景的小城,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讲述的道理是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程式化的世界中,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像楚门一样被封闭起来了,更可悲的是,我们与楚门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封闭楚门的是他人,而封闭我们的是我们自己,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
总结: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主角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海景的小城,他是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讲述的道理是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程式化的世界中,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像楚门一样被封闭起来了,更可悲的是,我们与楚门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封闭楚门的是他人,而封闭我们的是却是我们自己。
⑼ 有部电影说的是一群人被抓进去 一只大熊是操控者 他们通过网上视频直播他们的死亡过程, 同时还可以评论
是恐怖片吗
⑽ 危情时速的影评
英文原名“停不下来的”《危情时速》
呼啸一声,势不可挡出现在光棍月这个被大量国产片夹出来的缝隙中。
纯粹以作品质量再次证明了一件事。
好莱坞有它自身的了不起。
说好莱坞有多厉害似乎是件极其不讨好的事。
无非是钱多,腕大,推广强,口味俗。
但隐含在这些暴发户与冷漠商业态度背后的,却又是对电影这个工业化产品的精确把握和执行。
团队确实要在有专业技术支持和各部门紧密合作的大环境下
才能掉转过来,继续在窠臼中把握新意
拍一部如此“单纯”的动作片
看起来是做减法,步伐却是在往前进
毕竟纯粹用画面来营造气氛,并且制造连绵不绝的张力,比用设置好的情节要难得多
它在结构和叙事上的简单,显然是刻意为之
故事在整部电影中的地位被大大降低
从胖胖的列车司机违反规则跳下火车头试图扳道开始
这个情境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直奔终点
然后通篇的"武戏"被调整好节奏,当做"文戏"来讲
一部电影首先需要好故事?No,no,no
《危情时速》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吗?它无非只是描述了一个事件
事件中有人物,有细节,有巧合,有变化。仅此而已
事件本身就是主角,火车失控,车上有毒气
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时刻细想一下
是不是几乎能确定,结尾一定是火车被拦下来皆大欢喜和谐社会
但你就能因此无所谓地随时离场?或者漠不关心地开始刷twitter
难吧
吸引人的,就是这个过程
幕后团队调动了一切手段,不停地更新着动态
告诉观众事情有多严重,谁打算怎么做,谁不打算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又为什么那样,最后为什么只能怎么样
字里行间都是戏,但都不是靠纯说做出来的戏
这并不完全因为故事本身是取材于真实事件,所以就一定要按照即时的感觉这么来拍
有大量不同的电影来自于真实,最终成品效果来自于主创的角度
911这件事,有《93航班》,也有《世贸大厦》
团队把火车出轨的严重性调到了更高的级别,毒气车厢变多,穿越地区变繁华
又花了很多时间去确定怎么拍摄一辆火车的速度感,和质量感
真实和戏剧效果之间要取一条平衡线
毕竟说白了,虽然火车穿城过镇,动作却是很单一的,就是一昧的跑
各条线上人物所处的环境基本也没有变化,可以看做是室内剧的格局
怎么让观众不会看着看着就烦了,需要过硬本领去让他们目不暇接
大量的航拍,大量的远近速度镜头,还有几乎看不出是否有电脑特技的关键场面
对话中要让铁路系统的专业术语不至于让观众闹懵,又要生出带着距离的敬佩
强调紧张的音乐,强调临场的音效
托尼斯科特确定了这些
然后在余下的空间,静下心拍他爱拍的传统美式英雄
普通的人对抗巨大的机器,普通的人对抗物理规则
普通的人,带着各自的麻烦上路,然后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做出自己也害怕后悔的决定,最终成为英雄
高高在上的老板和主管们,想的都是饭碗和股价的问题
在各部门工作的铁路员工们,反而带着各自认真的态度,彼此信任一起解决问题
电视机前的看客,确实也真正在为这个事件担心
该讽刺的讽刺,该突出的突出
人物线的戏剧点达到高潮时,也无非是丹泽尔华盛顿淡淡地说“你早开除我了,我早接到了让我强制退休的信了”
一场英雄事件,改变不了世界,就是在惊心动魄里给人一点真实的情绪
让观众接受到主旋律的价值时,也记住主旋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