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专业影评
Ⅰ 电影禁闭岛的解析
故事发生在1954年,联邦执法官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上级新派来的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饰)奉命上岛调查此事,主管医生考利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而泰德此行前来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
寻找让妻子葬身火海的凶手莱迪斯。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泰德的推断:在这66名有档案的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名编号67的人存在,但无论狱警还是医生或者其他病人,对此都矢口否认。
泰德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这里一定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但他的同伴查克提醒他这可能是政府的秘密试验所,而政府派泰德来,是因为泰德在遭受妻子惨死后遗留精神创伤,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对象,泰德予以否认,说来这里调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请的,他怀疑导致自己妻子惨死的凶手就被人藏匿在这个岛上,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泰德在调查中偏头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幻觉和噩梦,参军时纳粹集中营的惨象不断闪现在他眼前,他发誓不再让纳粹的行径出现在这里。
在山崖一处隐秘的山洞,泰德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他,她本来是这里的精神病医生,政府在这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她无法接受事实,被其他人设计陷害,被当作“精神病人”看押起来,她才设计逃跑的。
雷切尔告诉泰德,想解开这个秘密,就要去灯塔上,因为那里是这一切的根源。泰德强忍着头疼和幻觉,潜到灯塔上,却发现只有一个看守,他打晕看守抢过枪冲上顶楼,却发现岛上的主管医生考利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而灯塔上也没有任何进行人体试验的痕迹和证据,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
考利向泰德说出了所有事情的原因,而他的搭档查克则解释说自己其实是泰德两年来的首席治疗师希恩,令泰德有如晴天霹雳般震惊。
原来这一切都是泰德的梦,那个神秘的67号病人,泰德一直怀疑的莱迪斯,就是他自己。
医生告诉泰德,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这一切行为,都是考利医生为了医治泰德的病症和配合他的意识而制造的一场戏剧,希望他能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考利医生深信这种方法可以治愈大部分精神病人,泰德(莱迪斯)想反击考利医生的“陷害”,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越来越迷茫。
考利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清醒过来,依旧认定自己是好人“泰德”,那将不得不对他进行“道德性措施”,切除前脑叶白质。因为他自从来到这个岛上,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卫、医生和病人,他自己却一无所知。
(1)禁闭岛专业影评扩展阅读:
幕后花絮:
该片是马丁·斯科塞斯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第四部电影,《禁闭岛》也维持着自2002年开始,马丁·斯科塞斯所拍摄的故事长片必定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纪录。
派拉蒙筹拍该片时最开始的导演是大卫·芬奇,主演则是布拉德·皮特,不过后来两人由于要拍摄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因而退出了《禁闭岛》的拍摄计划。
在确定马克·鲁法洛扮演查克一角之前,马丁·斯科塞斯还考虑过由小罗伯特·唐尼和乔什·布洛林来出演。
莱昂纳多很讨厌老鼠,但是在拍摄该片的时候有一场他和老鼠呆在一起的戏。当莱昂纳多的手碰到一只老鼠的时候,他吓得马上后退。
Ⅱ 禁闭岛 影评
去迅雷看看,里面有影评727篇,很详细。
例如:
LEONARDO所扮演的男主角,曾经是一名参加过2战的战士,他曾经亲眼目睹过纳粹集中营中,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暴行,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并且他也目睹了纳粹集中营头领由于笨拙的自杀方式,导致在开枪自杀后并没有立即死去,电影中男主角看着濒死的纳粹头领在用尽一切办法想再次拿枪自刎时,选择了把手枪用脚挪开而让纳粹首领在自刎一个小时之后才死亡,并且当有一个纳粹俘虏由于紧张想要逃跑的时候,他所在的队伍毫不犹豫的将那些纳粹俘虏尽数击毙,他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患上了所谓的战后精神综合症,这种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酗酒,等等,具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资料。
再继续回到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当年的《孤岛惊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样。男主角其实是这个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个患者,因为他有着很明显的双重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分裂的人格,这个人格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烧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个人;另外一个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个执法官。故事的起因是,他战后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妻子结婚,并且有了几个孩子,而他由于有着强烈的战后精神上的表现,使得自己对于他的妻子,孩子虽然很在于,但是却疏于关心爱护,这直接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导致了他的妻子在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精神失常,终于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发,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几个孩子,而当他回家目睹这一幕的时候,由于过分的悲伤难过,在精神极度紧张,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命运,并防火烧了自己的房子。这一点从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幕是他搂着自己的妻子,在满是烟尘的房间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这足以说明他的妻子并不是被烟熏死,或者被火烧死,而是被他枪杀。
接下来,在这种精神状况下,主角出现了所谓的人格分裂,并且极度暴力。他的意识分为了两个部分,上文已经提过。他不断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寻找自己凶残的另一面,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他自己很难分辨出来,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所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他活在了自己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原因很简单,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于自己的枪下。
接下来,他应该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我们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疗这类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药物和外科手术。药物一般无非是镇静剂之类,而外科手术则是前脑叶蛋白切除,这中外科手术一般目的在于让人失去记忆,失去直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傻子,没有痛苦,没有高兴,开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识(看过影片《飞跃疯人院》的朋友应该能了解,只是后来这种手术由于缺乏对于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废除了)。影片里所有的安委会(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成员一致认为应该让男主角进行这种手术,但是他的这家精神病医院的院长以及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电影中男主角自己想象中的助手,来自于西雅图的那人,都极力反对,因为他们在尝试用另外一种办法治愈这种疾病,也就是角色带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间,时间,让男主角在这段幻想中逐渐情形,走出幻想,从而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于是,影片的第一幕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角色扮演治疗方式正式启动。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恶的那一面的具体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闭岛上的那家医院,而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个母亲从医院里跑了,这样,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个人,Teddy,联邦执法官,便有了去禁闭岛调查的理由。于是,他带着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实就是他的主治医师(Lester Sheehm),一起来到了禁闭岛,而从他在船上时,晕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潜意识里非常的惧怕水,因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并且他不喝酒,因为正是由于酗酒导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这点从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来。来到小岛之后,小岛上的狱警们如林大敌,而男主角却对这点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联邦法官的到来还不至于如此,其实,狱警们这正防范的其实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为他本身是一个退役的战士,联邦调查局的侦探,经历过人格分裂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极端暴力和危险的人物。而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
当男主角在医院内进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谓“调查”的时候,他发现,那个溺死自己孩子的母亲“瑞秋”不见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根据第四条规则,谁是第67号病人。其实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潜意识里追寻的目标,到底第67号病人是谁。其实答案很简单,正是他自己本人,这一点在后来他的“助手”在悬崖边给他一张入院档案的纸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医生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是男主角自己并不承认罢了。关于第四条规则,后来电影中在灯塔那里,医院的那个光头院长也给他讲述了,其实那些名字都是从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组合而成的。电影中失踪的瑞秋,其实就是照顾他的护士,后来从他在床上躺着,而那个护士则在一边端着药盘可以看出来。
之后男主角在他的世界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首先是那个用玻璃把给自己父亲看病的护士脸划破的人开始,他问那个病人是否认Andrew Laeddis的时候,那名病人显得非常害怕,紧张,不敢说话,其实那个病人是认识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却知道对方不能忍受那种用尖的物体摩擦东西的声音,却故意用笔在纸上摩擦以发出声响来激怒,恐吓对方,由此可见男主角的恐怖程度,这样的结果使得后者在极大的愤怒和恐惧之下说出了那个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应该受到极刑,甚至应该被毒气毒死,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潜意识,应该说也是一个让他治愈的一个开始吧。
而后他“审问”的是一个典型的大妈,那个大妈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警卫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个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亲手结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她告诉男主角,那个所谓的瑞秋把医院里的每一个人病人都想象成了自己的邻居,赋予他们社会的角色,这正是想让男主句意识到其实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当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谁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她时,善良的大妈知道他已经没救了,估计要被进行那种切除脑叶的外科手术时,支走了他的主治医师,在纸上给他写了一个字母“RUN”,意思让他赶紧从医院里跑出去,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变成一个傻子,什么都不知道。
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
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之后,“瑞秋”找到了,她其实是一名护士,在和男主角的谈话中,不断的提及溺死的孩子,亲手杀死自己的配偶,并不断的询问他“你是谁”,就是想通过这些刺激让主角认识自己,可是依旧,没有成功。之后,男主角的医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过另外一个手段,就是让他进入他思想中所谓的“C区”,他们安排了一个假停电的情节,让C区如入无人之境,而让他相信医院能够停电的情节在之前他要求医院开集体大会的时候,那些人已经透露给他了。而后,他和他的医生来到了所谓的C区,C区是一个看管有着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极其危险的病人的地方。来到C区,医生们首先安排了一个病人,对他进行心里暗示,那个病人告诉他,他不愿意离开这里是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太久,而不愿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么是氢弹等等。。。目的就在于让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与世隔绝,和上面的情况一样,没有效果。后来,医生借故离开他,让他自己去找那个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说的大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诉男主角自己放火什么的事,他又怎么能从外界得知呢。后来男主角轻易的就找到了后者,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区的一个患者,并且是最重度,最危险的那一个。男主角和他的谈话也是围绕这Andrew Laeddis是谁而展开的,后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实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诉他其实这一切只是一个针对他的游戏,他只不过是迷宫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识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杀害妻子的这个事,否则他将永远离不开这里,也就是永远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他之后问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谁的时候,后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脸上的那些伤也是拜主角所赐,因为后者曾当面指明过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寻的Andrew Laeddis,结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给他了一顿痛打。这一招失败以后,后者只能把最后的一切线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灯塔”。
尾声。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见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长,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讲明了事实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组合,那些照片的来历以及他的真实经历。主角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怒不可亵,甚至准备开枪将二人打死,可是却发现,其实他的那把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谓的那种非常BT的手术室,却只有区区一个警卫,并且警卫在缴械之后还问他“你该不会杀了我吧”。
结局。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全剧终。
其实,影片的一些思想,观点是很发人深思的。当主角最清醒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自己最悲伤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进而自己又亲手结束了爱妻的生命,这样的结局,需要去承担,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心里伤害呢。到底是选择在外界面对着这样的悲剧,痛苦的或者,还是在禁闭岛里,麻痹着自己,失去自我的活着。到底是做一个杀人凶手Andrew Laeddis,还是做一个善良的联邦法官Teddy,我想,主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人能够忘记过去,忘记一些很难忘记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人还要回到悲剧的原点而重新开始呢!
Ⅲ 如何评价影片《禁闭岛》
《禁闭岛》的气氛营造,从片头随派拉蒙标志出现的第一个音符就已内经开始了。斯科塞斯如工匠一般容一刀一凿地将现实剥离开来。泰德在二战后十年罹患的战争创伤由闪回得以表现。“战后创伤休克症候群”的典型症状可从片中那些身着普通西装领带,烟不离手,压低帽檐走进大雨并装作神情自若的男人身上一一呈现。一切细节都预示着令人不安的可怕秘密,泰德的自信和自我被不断蚕食,而这一切在导演的安排下都无懈可击(美国影评人Roger Ebert评) 。
《禁闭岛》是一部探讨精神与行为的悬疑惊悚片。导演斯科塞斯使用了大量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泰德·丹尼尔的幻觉和梦境,大对比度的色彩和慢镜头的使用成功的营造了影片诡异神秘的氛围。德国军官倒在血泊里抽搐,奥斯维辛集中营路边冰冻的尸体,孩子们在泛着血光的湖面上漂浮,怀中妻子流着血的身体化为灰烬,这些血腥唯美的镜头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极富视觉冲击力。片中,莱昂纳多的表演精准有力,延续了他在斯科塞斯电影中惯有的硬汉形象与黑帮气质(网易评)
Ⅳ 电影禁闭岛影评
禁闭岛》:大宗师玩死人不偿命 【破除延期诅咒】 一般而言,延期上映的电影都不咋地。 《禁闭岛》(Shutter Island)原定于2009年10月上映的,最后不知什么原因硬生生拖后了一个季度。如果回顾一下去年10月北美的排片表,也没发现有类型重合或者其他潜在威胁;看看本片前台幕后的组合,只要不碰上票房大热门,通杀其他中小级别的牛鬼蛇神是没问题的。然而,本片居然还是延期了,这其中必有古惑。 撇开延期的内幕不谈,“延期没好片”是个简单的判断句式,其逻辑上的正确性取决于状语的界定。是的,在“一般”情况下,延期上映的电影基本上没好果子,但有“一般”就有“例外”,《禁闭岛》就是一个惊喜。 从类型来说,本片总体上可以归为“悬疑惊悚”一类。比较讽刺的是,本来应该是最容易产生惊喜的这一类型,近十年的作品中能真正让人意外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不仅不能称之为好,甚至隐隐有成为“烂片平台”的嫌疑。 【不弄玄虚的大自在】 《禁闭岛》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是它非常直接,不故弄玄虚;而后者,正是近年来“悬疑惊悚”这个类型让人“审美疲劳”的根源。确切的说,悬疑片的质感不在于那种突兀有如上帝之手般情节转折的多少,而在于那种紧张的真实感觉。 一般而言,“故弄玄虚”式的悬疑惊悚片,都会在开局的时候故意营造平静、正常的氛围,编导会竭力掩盖汹涌的暗流,好在影片后半段集中展示来使得观众措手不及。只是,这种手法用多了,如果观众事先知道影片的类型,就会通晓其中的惯用伎俩,那么那些故弄玄虚的小手段就不成为秘密了;也就是说,编导越是卯着劲制造前后氛围的对比、事实真相的差异,反而越是符合影迷们的猜测;而一切悬疑的根本要义,就在于打破观众的预期;这在观众都已熟悉“故弄玄虚”模式的情况下,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成为在新形势下打破观影预期、重新制造悬念的唯一途径。只是,这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因为“反故弄玄虚”意味着不遮遮掩掩,纯靠事件说话,如何让观众的神经时刻保持紧张、且不会过度紧张以至于麻木到无法欣赏其中必要地转折,这对任何编导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幸好,站在《禁闭岛》剧本与影像背后的,是马丁斯科塞斯同志。在很多影迷的印象中,他是被顶在圣殿上令人崇拜的宗师级人物,一部分影评人早就迫不及待地冠之以“电影社会学家”的头衔,以为如此就可以概括老马一生的电影理念。个人以为这有些扯淡。斯科塞斯本人在现实中远不如他作品背后的形象那般宏大肃穆,这当然不仅仅是指老马那“短小精悍”的体格与身板,而是指他的性格与对作品风格的追求,其实是非常活泼、有时候甚至是顽皮的。他在《禁闭岛》中的玩法,和他掌控《美版无间道》的方式,其实是异曲同工的,那就是:看似不按规章的随意出牌,实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电影元素的自由而巧妙地运用。所谓大师境界,就是“从心所欲不逾规”的境界,“从心所欲”是不拗于包括自己在内的前人的成规,“不逾规”则指的是所有的变化又始终是符合电影与观众互动的基本原理。 【向希区柯克致敬的严肃玩笑】 具体说来,老马在《禁闭岛》一开始,就向观众表示:这事情不简单,肯定有不少猫腻,您就等着看好戏吧!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故作镇静地诱使观众进入一种放松的情绪、随后用转折来给你一个惊吓,而是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地囔囔,等于是直接告诉观众——我就要吓你了,而且接下来我要不断地吓你!按照常理,这种“事先张扬的惊悚事件”是不会有多少悬念的;可事实是,《禁闭岛》是本人近年来看过的唯一一部从头到尾都比较紧张的电影,那种每一刻都很精彩的感觉,让人觉得既实惠又过瘾。 既然已经悬念的感觉已经“事先张扬”了,为什么还能“精彩”呢?不少影迷这时候可能会联想到希区柯克的悬念理论。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是,希胖子认为那种“不知结果如何”的悬念不算厉害,“已知结果却不知结果如何发生”才算真正抓人的悬念。可是,以上这两条,都无法套到《禁闭岛》的头上。因为,老马在本片中玩的,是以上两种方式都没玩,但同时却达到了二合一的效果。 听着有点玄不是?这当中的诀窍,就在于老马最先展示的紧张感觉,其实和故事情节无关,他压根就不是在透露与剧情发展相关的东西,所以和故事结果完全无关;可以说,老马从一开始就纯粹是在撒着欢儿玩表现手法,只是因为大众对悬念惊悚片整体结构的思维定势,才会以为他是在严肃认真地讲故事,因而才会上当,从而在观感上同时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不知结果”的茫然,另一种是“不知过程”的期待;更为奇妙的是,这种难得的双重悬念,还同时扣住了一般观众与资深影迷,让他们在各自的认知轨迹上还都保留了这种双重悬念,这就远远不是工匠级别编导所能达到的了。 正由于全片故事细节以及演进方式,都是老马交织悬念的一部分;为了保持这种悬念紧张的完整感觉,最好是对剧情只字不提;所以,这里无法就具体情节进行分析。不过,可以从经验的层次,来描述一下影片对于不同观影人群而产生的悬念效果。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因为对于电影的注意力首先是放在故事情节与人物身上的,所以当影片一开始就给出一个主角们出场的理由时,观众会以为已经知道了结果、但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如何发生的;更何况,影片提示的这个“结果”在所有角色口中都强调“匪夷所思”,这就更令这些观众好奇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同时,与情节演进的假性提示相反,观众对主要角色命运的发展是茫然的,不知道最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 对于资深影迷而言,他们在关注故事与表演的同时,可能会留意编导在电影语言上的一些技巧。如此一来,他们多半会发现,一方面,老马在悬念基调上的“事先张扬”显得有些诡异,这当中肯定隐含了什么玄机;另一方面,影片开局对紧张气氛的营造,似乎过于“用力”了一些,好像弹钢琴时每敲一次琴键都使出吃奶的劲似的——这过于轻佻,过于明显,不太像是老马这样宗师级导演应有的沉稳手法。如果不是老马突然脱线,那只有一个解释:他是故意而为之,是为了诱导什么,隐藏什么:“诱导”有经验的观众得出错误的结论,“隐藏”自己看似过于严肃实则电影顽童的本质。可以说,老马非常“邪恶”地利用了资深影迷自诩渊博的观影经验和多疑好猜的德性,布置了一团斧凿痕迹过于明显的迷雾、让观众们沾沾自喜地放松了警惕,以为老马其实很老实,结果却发现他却再狡猾不过了……换句话说,可能连资深影迷也不清楚老马可以狡猾如此,他们知道老马高明,却不到最后不会明白老马的高明之处在哪。 【老顽童的实力与趣致】 如果考虑到普通与资深影迷之间观众群的更多细分,以及不同人对两种悬念的感知能力,那么《禁闭岛》所能产生的感知效果的组合就更令人眼花缭乱了。问题是,难道老马的原意,就仅仅是创造出这种万花筒般的效果而满足自己玩弄观众期待的恶趣味么?显然不是。 老马对于电影的掌控力,表明了他的“姿态”可以是戏谑的,其“手法”却是纯熟到无懈可击,这就是俗话中那“信手拈来,了无痕迹”的境界。这个可以从局部细节、与全片手法的逻辑两方面来体会。从细节上说,这部电影给人以“很电影”的感觉,用大白话说就是每一个具体的技术细节,都可以作为电影专业学生们细细咀嚼的对象。光影的运用、场景的调控、机位及视角的变化、色调的心理暗示、乃至视觉特效的运用,都有一种独特的、难以具体描述的质感。这种质感,迥异于工匠型导演亦步亦趋小心锻造,这是真正在电影王国里锤炼、积累到飞升阶段后在天堂里随意挥洒的结果。老马在这些细节里没有刻意装清高,更没有卖弄高难度,他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只是津津有味地把玩一些可能被半调子导演视为“俗套”的手法;但是,俗套能玩出风韵来、甚至能以假乱真,这就是影迷的福音了。我在看完电影之后再品味那些细节,仍然有一种忍不住想相信、想陷入那些画面去的感觉,传说中的电影“魔术”,就是如此吧。 有一部分影评认为老马的影像语言,强悍归强悍,终究“目的性”太强了,显得过于迫不及待,不稳健内敛,以至于反而落了下乘。他们举例说,片中的音乐、光影空间处理、乃至演员表演,都有“过火”的嫌疑,远远达不到希区柯克玩弄悬疑的那种优雅风度。个人以为,这帮人要么是选择性失明,要么是压根没看明白老马想要表达什么。如前所述,影片的绝大部分,有种故意而为之的味道,这本身并非什么秘密,人老马是摆明了给人看的,为的是配合影片主人公的“某种状态”(这种状态您得看完电影以后才能公布);说白了,那种“牵强”的味道,正好是体现某种“主观视角”,合理与否,只有从全片情节发展逻辑的角度来解释,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想通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影片,那影片整体、从细节到结构的过渡与变化,就不仅仅是“功力精深”,而是有了更多的趣味性。你会觉得以老马如今的地位,还能拥有如此新鲜的活力,实在是影迷们的幸运。别的不说,有心的影迷不妨跳出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关注一下影片不同场景的含义,会发现不少与老马“身份不符”的B级类型片经典元素,从纳粹到监狱,从疯子到天气,乃至场景的建筑结构,都可以指向历史上成名的众多B级片。原著小说里这些元素感觉并不明显,但被老马这么有意无意一放大,就变成那“信手拈来”的一部分了。 【攻心者为上】 当然,惊悚片悬念玩得再出人意料,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关注人物的;如果不能让观众产生心灵情感的纠结,那些悬念的产生过程很快就会被忘记。个人觉得,这也是近年来悬念惊悚类影片日渐空洞的原因之一。《禁闭岛》则不然,在所有的技巧手法背后,老马没忘记实实在在地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事实上,所有主体情节的演变,都只是为了揭示主人公内心的纠结,而这种纠结所包含的情感力量,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难忘的。 而这种情感的力量,自然是离不开演员们张力十足的表演。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真实”来评价其中的绝大部分表演,但这某种程度的“不真实”恰恰是“更符合”影片故事的基调。片中所有演员都极好地把握了这个平衡,特别是当观众知道最后结局再回味影片前段的一些表演细节时,会更好地体会到那微妙瞬间所展现的神乎其技。 可以预见的是,本片肯定会得到比较两极分化的评价。但个人觉得,如果能够对影片理解深入一些的话,应该是能更多地体会到该片的妙处的。老马的玩性也许不如昆汀那么明显,但这种闷骚而自得其乐的玩法,恰恰只有大宗师才能玩得出来。
Ⅳ 禁闭岛 视听语言影评
1。关于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适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片中灯塔里院长Dr. John Cawley在纸板上标出了4个名字,虽然有点快(话说再详细再慢点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让人一时反映不过来,不过可以拿来做分析的线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记忆中的杀妻凶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踪的女病人/医生)
仔细拆开名字中每个字母,可以发现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那套词组合的理论。
而 Dolores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称。而Theodore来源于希腊语,是“上帝的赠与”的意思。这都是够明显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戏
a。作为一个marshal,在监狱门前交枪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样子只能说医生你这事先没排练好吧。
b。Teddy激情询问医护看守人员,而他们那心不在焉的态度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c。Teddy询问一个杀夫女病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女的把chuck支开就为Teddy一个人写了个“RUN!”?
d。那个很老的精神病医生Dr. Naehring对Teddy说话的态度可有够亲切的,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温暖。
e。那悬崖其实也满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医生都能爬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很壮的搜索人员不敢爬所以啥也没搜出来?
f。Chuck建议Teddy乘乱去C区,当teddy碰到George Noyce时他可闪的真是时候。
g。2个看护讨论额外演出费用时被Teddy听到了(此条来自wiki,我只有那么点印象)
h。那么重要的灯塔的守卫居然就一个人。。。也真好ko
i。Teddy对Dr. Cawley说他在悬崖洞中遇到Solando医生,而且他们永远抓不到她。光头冷笑:确实我们抓不到。
j。记忆/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长的实在是太魔兽了,有够不现实的。可以理解为作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丧妻伤感的二战老兵+国家认证marshal)分裂出来的那个代表恶,导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为什么疯了,亲手杀了3个小孩?也许可以从“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参军前与Dolores有婚约,Dolores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点不正常了。虽然人战后回来了结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状态不好有酗酒问题又经常出差(他是出差回来发现妻子杀子的,出差回来第1件事情倒是给自己倒了杯==),于是慢慢的Dolores就疯掉了。Teddy意识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极把这段记忆给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两个人格。
k。至于记忆是怎么被自动修正的。我的建议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记忆的。话说开头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镜头拍的有够影棚的,而电影从Teddy洗脸,然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开始,“假”,“幻觉”的画面感一开始就开始塑造了。(老马你向自己的电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讲述二战士兵的战后综合症的电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过见过第一批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美国大兵的情节,让我想起Godard在电影史1A中画外音说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没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尸山的场景,也不会有后来(回到好来屋掌镜)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阳光下幸福的场景。”他也讲到了“集中营尸山”的画面是无法“想像”,无法“表现”的。对个人而言,纳粹军官企图自杀漫天飞纸片的梦境/回忆似乎有点过于“表现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梦中房间里滴水=现实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过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点。不过这不妨碍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写于2003年,写的是1954年的事情。为什么选择战后这个人们已经达到普遍共识的年代写?Dr. Naehring对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情绪过度反应甚至长期心理问题。美军战后综合症已经不是新鲜名词。这样的新闻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几段:
“美国防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陆军士兵自杀。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军士兵自杀。此外,五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至今仍受沮丧、创伤性应急障碍和自杀倾向等精神疾病困扰,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问题专家提醒说,陆军的这一计划更像是一种实验。但他们也说,这项计划可以解答心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否教会人拥有坚强意志。
在一节“抗压力”培训课上,教官要求一级士官詹姆斯科尔和一名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是筋疲力尽的科尔和战友们在一天快结束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
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早已不是新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便是经典。只不过70年代之后,这个臭名昭著的手术才被放弃。至于制造没有意识的国家杀人机器,恐怕不仅仅是科幻和漫画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为什么说Scorsese宝刀未老,借二战题材反映当代美国问题,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电影最后“Teddy”为什么对“Chuck”说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话,明明他已经想起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看着远处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狱长,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统治着小岛这个一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他明白了自己是永远不能逃出他们的掌心,而发疯并不能使他忘记痛苦的过去,并不能帮他逃离责任和命运。他只能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机器,并继续作为将来的国家机器而存活下去。
Ⅵ 禁闭岛影评 带镜头语言
这是一部并不应深究真相结局到底何为的作品,而更应享受这个逻辑夯实,悬疑迭起的观影过程,其每到一处总会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幽暗的基调更进一步加深了那惊悚的氛围,莱昂纳多精湛的演技在一座《禁闭岛》中是如此惊艳。——梦里诗书
Ⅶ 禁闭岛影评一千五百字
《禁闭岛》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冷战初期,二战阴云刚刚消散,核战争危机却笼罩全球。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失踪案,案件的调查也一步步走入到扑朔迷离的离奇地步。
实际上,这位所谓的联邦警官泰迪就是这所精神病犯监狱的重症病人,他的主治医师约翰试着让他通过扮演自己所设想的角色来逐步发现自己编造的故事的荒唐之处,并以此治愈他的精神疾病。
泰迪的真实身份叫莱迪斯,曾作为战士走入战场,在战争结束回到家乡任职警官,娶妻生子,二战的惨烈厮杀和参与解放纳粹的达豪集中营的经历给他遗留下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使他难以完全正常地走入生活,因而难免对妻儿的关爱失之冷漠,他的妻子为此长期服用药物,逐渐导致精神疾病的爆发。一天,精神失常的妻子在自家园中的湖里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莱迪斯回到家中目睹到这一切时,悲痛万分,在精神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生命,并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
巨大的创痛分裂了莱迪斯的人格,使他幻想出另一个人物、另一个故事,以使自己接受这些惨痛的现实,分裂的自我在寻找着另一个自我,他在自己臆造的世界里艰难地探索。主治医师约翰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角色带入”的过程,让他走出自己幻想的时空,接受现实,回归正常。
看过电影,小编觉得整部电影就是主治医师约翰帮助泰迪构建他的童话世界,虽然这个童话并不美丽还充满着血腥,但是最后时,泰迪对医生说:医生,你是为我好的,是吗?在全世界都放弃我的时候你还在帮助我。医生是善良的,他不放弃自己的任何一个病人,不想通过不人道的手术方法让病人“安静”下来,成为一个个“玩偶”。可是个人觉得,医生其实也忽略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这些病人会得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疯了”。
男主角莱迪斯,是因为自己参加了二战,留下了战时阴影,妻子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小孩,而自己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人间痛苦可以说雷迪斯都已经尝尽,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不可能承受的了如此大的打击。很多人都在猜测,最后男主角到底有没有痊愈,其实,他已经完全恢复了,记起了从前的事情,但是最后为什么他还要“装傻”呢?就是因为他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他宁愿去接受手术成为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玩偶”,用这种极端但是又无奈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的痛苦。我们理解医生的用心良苦,也理解莱迪斯最后无奈的选择。莱迪斯在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正直勇敢的法官,而不是那个杀害妻子的杀人犯。
莱迪斯是病人,所以他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在陪着他演戏,希望他能早日走出自己虚构的童话世界。但是作为莱迪斯,他的选择,其实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从莱迪斯自己的世界里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害怕看到现实,他的童话世界十分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他则自导自演,十分投入。如果不是莱迪斯受过训练具有攻击性,其实,他完全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至少这样他不再痛苦。
Ⅷ 禁闭岛影评 心灵的自我发现
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很多人也抱怨看不懂,但仅仅因此而抱怨电影不好可有够白痴的。看完的那天晚上我上网找了些影评,发现同志们的看法基本有:Teddy疯了,一切是他幻想出的/Teddy没疯,一切是演戏为了把他搞疯两种。之后两天和看过的几个朋友谈了谈,倒搞出几个想法。
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一部非常弗洛伊德的电影。弗老说“精神神经症。。。为潜意识的愿望满足”,而梦也一样。从这点出发,仔细观察电影的细节,分析一下,不难得出结论:‘Teddy’,或者我们更该叫他Andrew,确实疯了,而一切是围绕他做出的心理学试验。电影本来就是从他的视角拍摄的,主观的叙述外加梦境代表的无意识应该能说明真相。
1。关于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适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为什么用这个名字?
片中灯塔里院长Dr. John Cawley在纸板上标出了4个名字,虽然有点快(话说再详细再慢点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让人一时反映不过来,不过可以拿来做分析的线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记忆中的杀妻凶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踪的女病人/医生)
仔细拆开名字中每个字母,可以发现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梦之解析的那套词组合的理论。
而 Dolores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称。而Theodore来源于希腊语,是“上帝的赠与”的意思。这都是够明显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戏
a。作为一个marshal,在监狱门前交枪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样子只能说医生你这事先没排练好吧。
b。Teddy激情询问医护看守人员,而他们那心不在焉的态度很可以说明一些事情
c。Teddy询问一个杀夫女病人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女的把chuck支开就为Teddy一个人写了个“RUN!”?
d。那个很老的精神病医生Dr. Naehring对Teddy说话的态度可有够亲切的,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温暖。
e。那悬崖其实也满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医生都能爬下去,为什么那么多看似很壮的搜索人员不敢爬所以啥也没搜出来?
f。Chuck建议Teddy乘乱去C区,当teddy碰到George Noyce时他可闪的真是时候。
g。2个看护讨论额外演出费用时被Teddy听到了(此条来自wiki,我只有那么点印象)
h。那么重要的灯塔的守卫居然就一个人。。。也真好ko
i。Teddy对Dr. Cawley说他在悬崖洞中遇到Solando医生,而且他们永远抓不到她。光头冷笑:确实我们抓不到。
j。记忆/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长的实在是太魔兽了,有够不现实的。可以理解为作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丧妻伤感的二战老兵+国家认证marshal)分裂出来的那个代表恶,导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为什么疯了,亲手杀了3个小孩?也许可以从“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参军前与Dolores有婚约,Dolores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点不正常了。虽然人战后回来了结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状态不好有酗酒问题又经常出差(他是出差回来发现妻子杀子的,出差回来第1件事情倒是给自己倒了杯==),于是慢慢的Dolores就疯掉了。Teddy意识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极把这段记忆给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两个人格。
k。至于记忆是怎么被自动修正的。我的建议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记忆的。话说开头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镜头拍的有够影棚的,而电影从Teddy洗脸,然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开始,“假”,“幻觉”的画面感一开始就开始塑造了。(老马你向自己的电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讲述二战士兵的战后综合症的电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过见过第一批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美国大兵的情节,让我想起Godard在电影史1A中画外音说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没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尸山的场景,也不会有后来(回到好来屋掌镜)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阳光下幸福的场景。”他也讲到了“集中营尸山”的画面是无法“想像”,无法“表现”的。对个人而言,纳粹军官企图自杀漫天飞纸片的梦境/回忆似乎有点过于“表现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梦中房间里滴水=现实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过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点。不过这不妨碍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写于2003年,写的是1954年的事情。为什么选择战后这个人们已经达到普遍共识的年代写?Dr. Naehring对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为精神创伤造成的情绪过度反应甚至长期心理问题。美军战后综合症已经不是新鲜名词。这样的新闻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几段:
“美国防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陆军士兵自杀。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军士兵自杀。此外,五分之一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归来的士兵至今仍受沮丧、创伤性应急障碍和自杀倾向等精神疾病困扰,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问题专家提醒说,陆军的这一计划更像是一种实验。但他们也说,这项计划可以解答心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否教会人拥有坚强意志。
在一节“抗压力”培训课上,教官要求一级士官詹姆斯科尔和一名同学参加角色扮演游戏。情景是筋疲力尽的科尔和战友们在一天快结束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完成一个艰难任务。”
而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早已不是新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便是经典。只不过70年代之后,这个臭名昭著的手术才被放弃。至于制造没有意识的国家杀人机器,恐怕不仅仅是科幻和漫画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为什么说Scorsese宝刀未老,借二战题材反映当代美国问题,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电影最后“Teddy”为什么对“Chuck”说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话,明明他已经想起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看着远处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狱长,就像他们所代表的政权军权和科学权威,统治着小岛这个一个孤立社会的最高阶层。他明白了自己是永远不能逃出他们的掌心,而发疯并不能使他忘记痛苦的过去,并不能帮他逃离责任和命运。他只能作为一个曾经的国家机器,并继续作为将来的国家机器而存活下去。
Ⅸ 禁闭岛的影片评价
《禁闭岛》是一部上乘的心理惊悚电影,该片强调电影视听手法的运用,通过镜头运用、听觉效果等将影片的紧张恐怖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信息时报》评) 。《禁闭岛》的气氛营造,从片头随派拉蒙标志出现的第一个音符就已经开始了。斯科塞斯如工匠一般一刀一凿地将现实剥离开来。泰德在二战后十年罹患的战争创伤由闪回得以表现。“战后创伤休克症候群”的典型症状可从片中那些身着普通西装领带,烟不离手,压低帽檐走进大雨并装作神情自若的男人身上一一呈现。一切细节都预示着令人不安的可怕秘密,泰德的自信和自我被不断蚕食,而这一切在导演的安排下都无懈可击(美国影评人Roger Ebert评) 。
《禁闭岛》是一部探讨精神与行为的悬疑惊悚片。导演斯科塞斯使用了大量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泰德·丹尼尔的幻觉和梦境,大对比度的色彩和慢镜头的使用成功的营造了影片诡异神秘的氛围。德国军官倒在血泊里抽搐,奥斯维辛集中营路边冰冻的尸体,孩子们在泛着血光的湖面上漂浮,怀中妻子流着血的身体化为灰烬,这些血腥唯美的镜头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极富视觉冲击力。片中,莱昂纳多的表演精准有力,延续了他在斯科塞斯电影中惯有的硬汉形象与黑帮气质(网易评) 。 《禁闭岛》讨论的是关于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孰真孰假的命题。在真伪难辨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丧失,内在与外在的价值评断失衡。可惜的是,相比《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斯科塞斯的代表作,该片在精神病人的故事情节上过于反复,悬念的铺陈零碎不清,使得影片成为一部经不起推敲的恐怖片。特别是虚张声势的配乐,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心理引导作用,反而给观众强加的不适。导演过于追求视觉和声音技巧的使用,却丢掉了他最本性最特质的风格:冷静沉着的电影语言。或许斯科塞斯想创造自己的悬疑风格,但是对比希区柯克的环环相扣与波兰斯基的步步为营,显然他对《禁闭岛》的把握能力令人失望(网易评) 。
片中的现实环境和泰德的幻想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朗,这是该片最主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影片的情节发展缓慢,从而降低了观众的观影兴趣,观众极有可能已经发现了有些情节是导演在故意误导。每当片中的谜团迭起,当剧情推进到高潮时,影片的情节又放缓了下来,而主人公泰德又遭遇了一系列的虚虚实实的人物。事实上,斯科塞斯是在迫使观众按照他事先准备的线索去思考情节,并希望观众在谜底揭晓前才恍然大悟。悲哀的是,观众可能一早就识破了导演的处心积虑。当谜底揭晓后,观众可能感觉情节牵强附会,并无太大意义。(《第一财经日报》评) 。
Ⅹ 禁闭岛解析
刚刚看完电影禁闭岛,继而看到网上许多关于该电影的解析,甚至于有人说该片是开放式结局的,可以任意想像。当然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或者说他根本就没看懂这部电影!电影里的很多细节都说明了男主角是一个精神分裂者,是一个为了逃避现实而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的重症患者,而且治疗情况时好时坏,所以才有光头医生建议全体医院的人帮助患者重建他虚构世界的电影故事,旨在让他在这个故事里自我去意识到自己虚构的事是多么的不符逻辑,可以自我在潜意识里否定掉,从而回到承认现实的真实世界里来。电影导演在电影细节里给了足够的暗示,关键是观者有没有意识到这是某种提示。
网上已有很多关于这些细节的描述:①影片刚开始:进入医院大门之前,有一个缴枪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角卸枪的熟练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人并不是什么可配枪的执法官,而是一名医生而已,而这个所谓的穿帮让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职人员所掩饰过去了。②再后来影片还有一个情节,男主角要求医院开一个什么会,讨论关于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医师的什么事,结果当他紧张的进来时,发现大家似乎却并没有太在意,他很生气,询问这是为什么,而大家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确实如此,一帮正常人在讨论一件没有的事,没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谓瑞秋的医生其实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却在那里煞有介事,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啊。③剧情接着发展。男主角让医院的警卫们去海边寻找瑞秋,结果那帮狱警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寻找,当他提及为什么不去灯塔那边的山上也搜寻时,警卫们的回答是那里的路不好走,而且马上要来暴风雨了,改日再说。而之后的电影给我们阐述的确实,他仅仅一个人,在没有借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爬下岩石,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因为不满医院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而逃跑的女医生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去那里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只是警卫们认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没有瑞秋,去那里能找到什么呢?
以下是我的补充:①瑞秋(实际是患者的护士)在床边埋了一张纸条,纸条上说:根据4的法则,谁是第67个患者?我们知道在灰木崖ABC三个区的患者是66个人,这其实是一种暗示,亦即暗示主角你的身份根本不是司法官,而是隐蔽的第67个患者。当发觉这一招没有效果,瑞秋(实际是患者的护士)在和男主角对话当中故意提到了“我想去湖里游泳”,这个“湖”其实就是提示男主角他的三个孩子都是被他妻子淹死在湖里的(男主角在电影开始时就有见到水就呕吐的情形),至这次谈话以后,男主角开始极不正常。因为男主角是声称没有孩子的,而瑞秋提到的湖却使他隐约记得他是有孩子的,所以他开始头痛,开始有幻觉。②片名禁闭岛也是一种暗示,是男主角困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或者说根本不想走出来。③4的法则即男主角编造名字的法则,后来光头医生有解释。④男主角自从瑞秋提到“湖”以后看到瑞秋,妻子和小女孩身上都是湿的,而瑞秋也是所谓杀死三个孩子的母亲,男主角在幻觉里看瑞秋和妻子几乎是重叠了。而且男主角还问从外面走进门来的妻子:“你身上为什么湿了?”外面明显在下大雨,从门外走进来身上湿了很正常,但男主角为什么还问这么奇怪的话?是他的潜意识不愿承认他妻子在湖里淹死三个小孩子的事实。⑤影片结尾处男主角说:“是做活的野兽,还是死了的好人?”这其实是他的心声,他已经承认真实的世界里所发生一切,但他仍不愿去面对或者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而毅然选择脑白质切除手术,选择去掉痛苦记忆而做一个无知的不会使用暴力的好人。至于希恩医生(即男主角幻想的搭档查克)为什么仍叫他泰迪,是因为他尊重男主角的选择,是他在向周围的人表明男主角依然陷入禁闭的状态。⑥男主角在和其它人谈到希恩医生(即男主角幻想的搭档查克)说:我以前从不认识他,但我不知为何却相信他。后来我们知道他就是希恩医生,已经帮男主角治疗两年了,使得男主角在潜意思里亲近他。
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