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影影评
《男孩别哭》(美国电影):在边缘的边缘,有纯蓝色的眼睛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完《男孩不哭》的时候,直觉地不喜欢,觉得这部电影沉闷不堪,再不愿看第二遍。我讨厌它阴暗的画面,讨厌它惨烈的故事情节,讨厌Hilary Swank的扮相。但是直到几年后的今天,当我再一次重温这段悲惨故事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对它的排斥,来自于心底的哀伤。
播放电影的时候,身边不时有人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哦,原来她是同性恋。”我只能很无奈对他们解释,“她不是同性恋,她是异性癖。” Brandon这样的角色,已经边缘化到了这样的地步,连我们这些心理学“专业人士”都无法为其定位,实在是很可悲的。更是难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知道异性癖呢?人们只会赐予这样的人一个词:变态。
对于现代社会,同性恋群体是个逐渐浮出水面的边缘群体。但是异性癖,却往往被掩盖在同性恋群体后,在边缘的边缘。报纸上谁谁谁又决定变性这样的新闻,往往只是人们茶余饭后怀着猎奇心理闲聊的时候才会想到的。
无知往往带来恐惧,随后产生的,就是排斥和迫害了。什么是正常的?什么又是不正常的?这样的问题,似乎三言两语是解释不清的。可是对于大众而言,与多数一致的就是正常,反之就是反常,似乎真理如此简单。在本片中,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了一个男权社会对一个边缘女子的暴行,却无能为力。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竟然在现实生活里发生过。然而,藉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来的电影是否能唤醒人们的理解,人们的良知呢?如果一个渺小生命的消逝仅仅带给观众一声惊叹,这是否说明人们早已经麻木不仁了呢?
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弱者,而任何打破这一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惩罚。John的眼中,女人永远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是不能和男人并驾齐驱的。所以当他发现Brandon居然是个女人的时候,他感到他所谓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侮辱,因此他残暴地羞辱了Brandon以恢复自己的权威地位……那一系列暴行,是怎样低劣的人渣才做得出来的!
许多人在看《男孩不哭》的时候,几乎都会产生对Brandon等人同情和对John的愤怒和谴责。但是,电影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人们是否考虑过在生活中,他们是否仍有意无意地漠视或者歧视着像Brandon这样的人呢?
想起《逆女》里经典的台词,“我们没有伤害别人,别人为什么要来伤害我们?”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的。
性别只是一个符号吗?你爱上的是他的人?还是他的性别?还是包含他的性别的他的人?很拗口。可是很多人无法回答。什么是爱?爱能超越世俗的偏见么?
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可是人类社会却如此狭隘。像Brandon这样的异性癖,还将长期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是,随着爱和理解在人们身上逐渐苏醒,社会对边缘的边缘也日益关注。
影片中最安静的画面,莫过于三个女生曾在麦克风前低吟浅唱:“the bluest eyes in the Texas……”如果可以,让我们抛弃心中的偏见,你会发现,在边缘的边缘,有纯蓝色的眼睛。
B. 电影香水影评
影片以格雷诺耶鼻翼翕动展开了电影的叙事过程,也展示出主人公格雷诺耶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其天赋异禀的嗅觉指引下,格雷诺耶的生命在世界上才得以存活、发展、兴盛终至毁灭。
虽然影片将故事发生的年代返溯至18世纪,但影片以嗅觉的指引、以对香水的找寻为叙事线索,透过格雷诺耶这一人物形象,为观众揭示的却是一个现代社会中个人自我实现的神话,归属感和爱的缺乏导致了神话的覆灭,这正是影片的主旨之所在。(《电影文学》评)
(2)水之影影评扩展阅读
《香水》主要剧情:十八世纪,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本•韦肖 Ben Whishaw 饰)出生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格雷诺耶天生对气味有着惊人的天赋:无论恶臭还芳香,他都一一记住,并能轻易分辨各种气味。
当他在孤儿院长到13岁的时候,被院长卖给了制皮匠。格雷诺耶在制皮铺过着犬马不如的生活。机缘巧合,格雷诺耶在香水巴尔蒂尼面前展露了其过人的天赋,进入了香水铺工作。
但格雷诺耶并不仅仅满足于制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梦想学得如何保存万物气味的方法。巴尔蒂尼告诉格雷诺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里的人知道保存气味的方法。格雷诺耶拿着巴尔蒂尼的推荐信来到了格拉斯。格雷诺耶爱上了青春少女的体香,为了把这种香味保存下来,格雷诺耶最终走上了杀手的道路。
C. 《洗澡》的影评
《洗澡》影评: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充满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看完后最想做的事应该是好好的看看自己的父亲,然后对他说:爸,你辛苦了!
影片里有很多值得深深思考的东西,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关于表达,关于离开与回家.
记得看的时候心里最大的感动来自那个有点弱智的弟弟,他的纯真和直接是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其实我们也是有过的,那些美好的感情.可是毕竟我们长大了,于是那些属于孩子身上的纯美就随着时间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于是我们成了一个正常的大人,而仍然没有长大的就是"傻子".
影片说的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家庭的故事.故事里的老父亲开着一间澡堂子,就是老北京的那种最传统,最有人情味的澡堂子.在这样的澡堂里洗澡其实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人是把这里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温暖的港湾,可以发泄的场所,寻找安慰的地方,甚至连自我都可以在这里重新唤回.这个家有两个孩子,大儿子聪明优秀,长大后去了深圳工作,真是离家千里万里.剩下老父亲和另一个儿子呆在北京.另一个儿子是有点弱智的傻子,只有他一直陪在父亲身边.无论怎样都不会离开家,离开生他养他的父亲.可是北京和每一个中国的城市一样都在进行着最快的城市建设,到处拆房子,到处大兴土木.古老的传统的澡堂要拆,代之以现代化的公寓和现代化的洗澡设备.一种文明和另一种文明的交替,充满了让人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因为傻弟弟的一封只有画的信,让远在最南方的哥哥产生了误会回到了北京的家.于是故事就此展开,哥哥与弟弟,聪明人和傻子,看着看着很难分清到底谁是聪明的,谁是傻的.用另一种价值评判标准的话,我觉得二明是幸福的,他是"聪慧"的.我甚至替大明悲哀,也是替自己悲哀,如此正常的成长竟失去了那么多的快乐,还有纯真,自然,直接,感激……..种种的情感我们都在失去,其实我们是不想这样的.
聪明的人自以为聪明,很大的程度是因为懂得为自己着想,懂得掩饰和遗忘.而二明似的傻子就不懂,他永远停留在童年里,有一个成人的躯体却装着小孩的灵魂.小孩总是和父母寸步不离的,在小孩的心里父亲永远是高大的代名词.象征着安全,温暖,几乎和家一样的让人放心,二明和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在父亲的眼里这个孩子尽管不"懂事",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有他是不会离开自己的.两个人在北京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相比之下,大明成了一个陌生人,他回到这个家,在起初的时候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他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明,他的思想也和澡堂的传统与古老迥然不同.他和父亲有明显的代沟,他的离家对父亲来说毕竟是舍不得的.可是没有办法,孩子长大了总是要走出去的,告别童年和少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家立业,也作父亲,也当一家之主.这个时候对自己的老父亲的感情已经变了,或许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晓得如何面对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对自己却没有变,他还是把自己当孩子的.无论怎样在父亲的心里孩子终究都是要受保护的对象.这种错位造成了影片里某种悲剧性氛围的必然因素.
有时候我常常想到底成长意味着什么?成长的不可抗拒到底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代价?在二明的脸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满足和快乐,对他来说生活如此简单,只要有父亲和澡堂就是一切.他没有更多的欲望,没有深沉的情感.世界在他的眼里是纯粹的.这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一本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小说中的"世界尽头"就是一个绝对的纯粹世界,人没有心没有欲望,男女可以相亲但不能相爱.这样的世界注定会被摧毁.没有心的话同时也就失去了感觉,快乐和悲哀都感觉不到.人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幸好二明不是,二明是有心的.他可以感受温暖和爱,他也感受着痛苦.当他在父亲逝去后几天才猛然醒悟并且大声对哥哥说"爸爸牺牲了!"时,让看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谁说这是一个傻子?谁说傻子什么都不会?其实在二明的心里,他明白着一切.父亲和澡堂对他来说就是家啊!
大明和二明,一对兄弟,两个世界.聪明的未必值得庆幸,而傻的未必应该悲哀.在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羡慕傻子的,因为他们简单,直接,纯粹;所以看"洗澡"的同时也是在看自己的生活.我们必须走出原来的家,可是我们是否还找得到回家的路?
D. 什么是影评
影评即电影评论,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4)水之影影评扩展阅读:
影评相关术语
1、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2、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被摄对象距离较近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或者看清被摄对象。
3、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被摄对象距离较远的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
4、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5、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影评
E. 急求~~~韩国电影 专业影评
2000年基本上也是韩国电影业刚开始复兴的年代,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集权体制瓦解之后,民主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体现在电影业上,就是电影审查制越来越形同虚设。而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电影人的抗议运动,又促使当局减少每年好莱坞电影的进口数量,而对本国电影工业采取倾斜和扶持的政策,在这一切的前提下,韩国电影在1999年得以来了一个大爆发。选几部在我看来毫无疑问都是佳作的片子,体现了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同时也覆盖了各种类型片,一方面可以作为对韩国电影管中窥豹式的浏览与窥探,一方面基本上也可以作为韩国电影成长期和高峰期的证明。
但目前这个国家的电影工业现在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很多电影人像婴儿一般依赖于国家对本土电影业的保护机制,处于成熟期的电影生产机制似乎又缺少了当初那种才华井喷的活力与冲击力,每年的佳作越来越少,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作品越来越多。金基德对本国电影痛心疾首以至于出言不逊抨击年度票房榜首,绝不是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韩国电影目前缺少才情和创造力,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国家的电影业发展之路,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但由于两国制度差异太大,民族性又很不相同,不可能被我们拿来模仿和继承。韩国人民对本土电影业的鼎力支持和热爱,是中国人不能比的;韩国电影人的集体高素质,也是中国龙蛇混杂的电影界所不能比的。和香港比起来,韩国的电影人过于学院派了;但和中国大陆当下状况一比,他们又显得如此职业化。电影始终是人的表演,CG永远不可能替代,看韩国电影演员的集体性格,是欣赏这个国度异军突起的电影业的重要因素。
在中、日、韩三国的电影人中,韩国演员的群体性格是最接近西方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国家发展起步晚,经济政治体制大量模仿西方国家,在文化上也深受好莱坞的影响——但这个原因是少数派。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韩民族的被压迫史和分裂史,从根本上促成了这个民族极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血性,这种绝不屈服的性格贯彻在民族工业上,就是本土经济的腾飞和本国产品的一统天下,贯彻到电影业上,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一是演员表演风格的刚烈外露。韩国电影里常见到“癫狂”的喷发式表演,就是韩国人性格的体现,从性质上说,和02年世界杯令全世界胆寒的红魔没有什么两样。
过于刚烈的表演性格,不常看的话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但常常处于这种情绪的激荡之下,电影很容易失去平衡。动作类型自不必提,文艺片也常见煽情过度。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电影隔一段时间看一部会让人大呼过瘾,而保持高频率的持续看下来就会让人觉得疲劳和绝望。相比起来,中、日演员平实内敛的表演风格,可能更容易留下长久咀嚼的滋味,所谓“细水长流”,放在这种对比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以下介绍的电影,不论名次排序)
《生死谍变》
上映日期:1999年2月13日
导演:姜帝圭
主演: 韩石圭 崔民植 金允珍 宋康昊
一句话点评: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
说起韩国电影的复兴,不可不提的当然就是这一部生死谍变,它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韩国电影。记得当时我大一,刚开始接触亚洲电影,看到这部片子时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完完全全被镇住了。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若要看原汁原味的“身土不二”选择生死谍变一定不会失望。这部电影当时在韩国引发了民众对电影一发不可收拾的热情,观影人次超过了泰坦尼克号,从而令本土电影工业崛起,成为韩国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姜帝圭自此也成为韩国电影教父式的人物,数年后他重出江湖执导了太极旗飘扬,却是让我非常失望。那部片子里弥漫着各种各样刻意煽情的段落,对战争下的人性有过于美化的描写,同时也缺少足够的批判力度,尽管场面浩大,但这部纯商业制作的利益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催泪。前后两部作品都是抓住了韩半岛的南北情结,但水平高下立分。
生死谍变有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外壳,在故事情节和结构设置上大量的借鉴了成功好莱坞动作片的精髓,悬念营造非常出色,动作场面也是干净利落。这部电影以韩半岛南北对峙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敌对势力在分裂的大历史下产生的悲剧,其中充满了一种对政治历史局势下个人力量渺小的咏叹,对半岛分裂、亲人分离犀利的批判,使得生死谍变在商业片的外壳下升华到哲学思考的层面。
这部电影也没有后来韩国制作在煽情和暴力上时而能见到的失控,剪接的流畅使得这些元素并存而不过滥,这非常难得。真诚的爱情与背负的责任激烈冲突的剧情,很容易使观众感同身受,陷入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悲剧情结中去。而最终,人性被政治击碎的那一刻,更是令很多观众凄然泪下,更对民族的分裂生出强烈的愤慨和呼唤。对我来说,最后撕心裂肺的那一枪,两位主角眼中不舍而又坚决的神情,成为我心目中韩国电影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这可能是我看到过的将人文思考与商业高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电影之一,其中,演员的豪华阵容功不可没。金允珍当时是个新人,为了让电影有足够的分量,导演找到了三位当时韩国最好的男演员来给她配戏。必须注意的是,这三位男星同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在韩国电影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韩、崔、宋,三位分别引领了韩国电影的一个时代,演技分别都是各自时代里不可替代的王者,都是可以代言韩国电影的人物。这样豪华的阵容激发出了新人金允珍的潜力,使得她这个众星拱月的女性角色成为这部电影里最出彩、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崔岷植年纪稍大,在生死谍变之前,他是韩国最好的男影星;而生死谍变之后,韩石圭迅速上位,其受影迷拥戴的程度令他创造了一个“韩石圭时代”,有他的电影就有票房的保证;最后,近几年来,韩石圭逐渐淡出,宋康昊日渐成熟,后者以几近无可挑剔的演技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成为当下韩国电影男演员中绝不存在争议的No.1。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死谍变同样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的野蛮女友》
上映日期:2001年7月27日
导演:郭在容
主演:车太贤 全智贤
一句话点评: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
从导演到主演在当时都是身份低微的新人,然而这部电影却成了韩国历史上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品之一。在全亚洲掀起的热潮,想必每个人都是深有体会,那时候在地铁上都经常看到互相扇嘴巴的情侣,女人自此都不再愿意被叫做“半边天”,3/4个天才合情合理。美国梦式的“一次机会定人生”在主创人员的身上是个完美的印证:郭在容一跃而成韩国票房最有号召力的导演,车太贤更是由原来毫无名气的小瘪三成为亚洲最可爱的男生之一,全智贤尽管在此前已经靠触不到的恋人崭露头角,但这部野蛮女友令她一举奠定了亚洲一线女星的地位。
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郭在容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积累已久的才华一股脑的倾倒在这部电影里,后来执导的不可不信缘不仅煽情令人反胃,情节设置更是毫无新意,刻意营造的唯美氛围更是显得很不自然,在我眼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作。去年的那一部雏菊,勉强及格,也根本说不上佳作。
那时候我也是野蛮女友的疯狂粉丝,这片子在短时间内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还满北京去找它的电影原声CD,整个城市、整个中国、整个亚洲都飘着“I Believe”的歌声,K歌房里的人们都以能够唱这首歌为“得瑟”的资本。抛开各种文化现象不谈,这电影本身也是一个节奏明快、主题温馨的都市童话佳作,东亚文化圈常见的细节充斥于片子的每个角落,再加上比较鲜明、跌宕起伏的剧情,想不吸引观众都难。
只要没有失去对爱情的信心,观众都很容易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尽管两位主角带有很浓重的偶像气质,但扎实自如的表演却是使这部电影成功的制胜法宝。车太贤毫无疑问的塑造出了一个其貌不扬却心细如发忠诚可靠的男生,全智贤更是在俊俏、野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两个人之间欲拒还迎的化学反应,是这部片子最可看的地方。年轻男女间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伤害的畏缩,非常真实的被传达出来,而最终意味深长又很圆满的结局,不仅温暖明亮,更是表达出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前面提到了生死谍变,同样涉及了爱情,不过那是在政治面前软弱无力只能惨淡经营的爱情;野蛮女友式的爱情,则满满的寄托了普通人的梦想,成为韩国电影文艺片中最值得推荐的佳作,也是最适合处于青春期的电影观众欣赏的韩国制造。两个主演后来的作品,几乎没有脱出野蛮女友给他们带来的范式,对他们本人来说这是个遗憾,也从反面证明了这部电影深入人心的记忆。
《绿洲》
上映日期:2002年8月9日
导演:李沧东
主演:薛景求 文素利
一句话点评: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是:Have you really loved someone?这差不多也是当时我看完这部片子后对自己产生的强烈质疑。这部作品给人一种心如刀绞般的观影感受,我记得当时观看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好像被人用手拧着扭着,却难以对电影的主题和叙述对象提出一个清晰的疑问。这可能是最令我难过的一部韩国电影,它完全不是那种假扮纯情的催泪弹,它叫我难过,是因为它残酷的让这个现实的世界打碎了爱情的美好,却又让无力的主人公对爱情保持一份遥不可及的期待。
不愿意透露太多的剧情,影片讲述的只是两个社会底层小人物苟延残喘的爱情故事。或者说,他们的感情里有很多不洁的成分,比方说,建立在肉体需要的基础上,但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在黑暗无情的世界里寻找一个可以相互温暖的依靠。他们并不赏心悦目,甚至丑陋扭曲的让人心生抗拒,但我们都无权否认和打压他们之间看起来有些不伦的感情。
李沧东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当年度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足以证明他的水平。这个导演并非一线商业导演,也不是纯文艺片走独立路线的人,他的导演风格和作品主题,有些类似于朴赞郁。前一部作品薄荷糖,也是非常出色的电影,通过一个人由梦想到幻灭的过程,影射了韩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当时也是轰动异常。绿洲表面上讲的是爱情,但控诉的力度绝不下于前作。
在看绿洲的时候,会在心底产生一种不可抗的强大的压抑感,会不由自主地对这个社会产生一些绝望和幻灭的情绪,看完之后的沉重,是久久不能散去的。尽管影片留给我们一个稍带光明、保有希望的结尾,但我总是觉得,未来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这个社会也并不像他们所幻想的那么宽容。影片里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段落,也只能停留在臆想之中,很快又会被沉闷暴戾的现实所打破。
这部电影几乎是两个人的对手戏,所以欣赏的,仍然是主角的演技。没有薛景求和文素利的表演,这部片子根本不可能成为一部成功之作。同样的,文素利在当时也是韩国电影的新人,扮演一个智力障碍、面容扭曲、心神紊乱的女子,可见难度之大,但演得如此之完美,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论是超现实段落还是现实遭遇段落,文素利都演得全无痕迹,不能不让我五体投地。这个角色根本没有歇斯底里,却能毫不费力的催人泪下。
薛景求,则是当今韩国不可忽视的男演员。尽管相貌远不如张东健、元彬、李俊基等出类拔萃,在韩国影坛的地位也没有韩石圭、宋康昊来得高,但他的演技却是有口皆碑,位居韩国演技派男影星的顶级行列。他和韩、宋二人以及崔岷植一样,能够自如演绎不同类型的角色,是那种可以让人完全忽略他外表的影星。尽管这部绿洲中,文素利的风头盖过了他,但绿叶衬红花,没有他水平相当的表演,文素利的独角戏无疑会寂寞得多。和绿洲同一年的薛景求作品,光复节特赦和人民公敌,都是不可错过的佳作。
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杀手公司》
上映日期:2001年10月13日
导演:张镇
主演:申铉俊 元彬 申河均 郑在泳
一句话点评: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
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是那种可以叫我看到半夜三更毫无睡意、就着啤酒大块吃肉、还要一边拍桌子大呼过瘾的片子,也是一部完全具备了和黄金时期香港动作片叫板的实力的片子。这种赞誉,反正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从最感官、最感性的基本需求层次来看,这种演员的组合就已经是“夫复何求”的了。申铉俊这个演员,演过的片子其实并不多,但有人要说他不帅的话,肯定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他另外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出场,是在风靡一时的《因为是女子》MTV音乐录影带中,出演男主角。元彬,这也不用说了,万人迷一个,连入伍退伍都成韩国头条新闻的影星。
申河均和郑在泳,不是特别了解韩国电影的人可能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但对我来说,他们是韩国年轻演员中非常出色的两位,不仅外表英俊,演技更可以盖过英俊的外表。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成大器的人物,就看能不能遇到好片子,有没有好导演能发掘出他们足够的潜力了。事实上,申河均一定是个熟面孔,他数得上来的名作有杀手公司、我要复仇、去火星的男人、我的哥哥、欢迎来到东莫村和亲切的金子,都是响当当的作品。郑在泳虽然出彩的作品少一些,但他身上天生具有一股偶像派的悲剧气质。
申老大、郑老二、申老三、元老四,一个青春无敌的杀手组合,各有绝技,也各有性格。老大以高大的身材、果敢的性格、凌厉的技艺,无可置疑的成为领袖;老二是个忧郁沉静的神枪手,老三则平时有些稀里糊涂一根筋,老四就是个单纯简单、容易感动的小男生。这部电影处处精彩,而一大亮点就在于成功展现了这些杀手有趣而生动的生活状态。
可以这么说,杀手公司是一部将搞笑与动作结合的足够完美、同时又都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张镇的导演作品很少,这一部最能体现他刺破影坛的才华。在张镇的精心编织下,这部电影里不仅洋溢着温馨的爱情、铁杆的友情和惺惺相惜的对手情,更是在节奏上把张和弛分配的非常到位,令整部作品毫无冷场,时刻充满了意外的精彩。
另外还要提到的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在片中饰演杀手们的对立面——探长的演员,郑振泳。这个家伙想必关注韩国电影的人都会混个脸熟,王的男人里扮演大王的就是他。他的表演生涯中,包括了飞天舞、监狱世界杯、大佬斗和尚、黄山伐、王的男人,这些都是在韩国影坛占一席之地的好作品。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负责任的探长的存在,杀手们才会被激发出如此惊人的潜力,影片最后的刺杀高潮,才可能被列入韩国电影的经典段落之一。当目标死去,大幕徐徐落下,帅哥们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妙的刺杀,这位冷面侦探也不得不为他们轻轻的鼓掌。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爽辣异常。精巧的情节、个性十足的表演、独到的配乐,你可以说它在很多段落模仿甚至是抄袭了好莱坞和香港动作片,但又不能不承认,这种自成一家的融合和发挥已经使得杀手公司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借用”的意义。这样的片子,当在观影兴趣很浓、又希望逃开心理负担和心情烦闷的时候,拿来爽一把,保证物超所值。
《色即是空》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13日
导演:尹济均
主演:河智媛 任昌丁
一句话点评: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
这个尹导演,只有三部作品,但是千万别小看他。第一部,头师父一体,韩国最出色的青春电影之一,不论杀伐、狂狷,都直逼朋友的水平;第二部,色即是空,令许多人对韩国电影改观的片子,我个人认为水平超过美国派,韩国最好的青春性喜剧;第三部,浪漫刺客,奇思妙想、才华飞溅的作品,也是韩国古装片里头很别致的一个。
色即是空的确是令我对韩国电影改观的作品之一,它出色的吸收和借鉴了美国校园性喜剧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作性发挥,作为青春片来说它似乎是无可挑剔的。从这部电影也可以极大的证明韩国电影人对外来源流的再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才华更好的展现出来的能力。不过,自从色即是空以后,韩国这种性喜剧就显得有些失控,或者说,有些雷同之感,而且越来越往恶心的路子上走,放弃了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任昌丁基本上,只在色即是空里头演过主角,他面熟,但总是演各种各样的小角色。在头师父一体中,他扮演了一个出场没多久就被打趴下的小混混。他的面貌也算是有些奇特,再加上不高的个子,戏路总的来说相对固定,演的角色智商都不太高。不过,任看来非常珍惜色即是空给他的这个演主角的机会,这部戏他演的非常辛苦,但也把人物打造的栩栩如生。比起更多倾向于花瓶角色的河智媛,他显然是剧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方。
这部电影在当年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也引起很大的轰动,BBS上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讨论。看过的人,好几年后,可能还可以回想到里面很多经典段落。不管怎么说,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青春性喜剧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消费对象了。里面有些段落,已经显得有些反胃,但导演很成功的拍出了快节奏,把人处在这个年纪所应该挥洒的活力都很充分的表现出来。
当时这部电影流行时,正是青春性喜剧开始走红的年代。里面引入了很多风华正茂的俊男靓女,非常养眼,此外还巧妙的加入了很多将过未过的惹火桥段,无删节版本里头还加入了一段露点床戏,可以说在“性”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对校园观众已经是有些“勾引”的成分了。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有些作品的走红,恰恰是因为它撞上了那个年代,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甚至完成了部分的启蒙。影片最后那些煽情的段落,基本上只够看一次的。
《杀人回忆》
上映日期:2003年5月2日
导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 金相庆 朴海日
一句话点评: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
如果说生死谍变是我印象最深刻并第一时间推荐的电影,那么杀人回忆就是我心目中韩国电影的最高峰。试想想,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杀人回忆就是一部几近无可挑剔之作,不论拍摄手法、情节设置、演员水准、主旨意象,都可以算是韩国电影中最一流的。所以,不妨大胆一点说,没看过杀人回忆,就等于不了解韩国电影,不了解韩国电影这座冰山在海平面下潜藏的实力。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连续三个月排在韩国电影票房第一名,足以证明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奉俊昊拍出了这样顶级的作品,我才会对他今年同样票房、奖项双丰收的怪物有较为明显的失望,因为,和杀人回忆一比,怪物的声音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采用的剧情原型,是曾经发生在韩国的一起真实连环杀人案,此案在当时就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更要命的是,它至今还没有破。杀人回忆正是披着根据这起案件编成的悬疑片外衣,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眼球。而且,影片也和现实中的案情一样,没有结尾,没有凶手,这样强烈的悬疑,却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已经不仅仅是剧情本身的意义,而转向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隐含了明显的政治隐喻。奉俊昊成功的利用了悬疑罪案片的外衣,打造了一部韩国社会心理史的映像,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那个军政年代里韩国人的普遍恐慌和空虚,也对军政统治下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提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这样的力度,就使得杀人回忆超出了一部商业片简单的逻辑落脚点,更引发了韩国民众对逝去年代的回忆和共鸣,也使得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买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封套上写着“韩国版《七宗罪》”,这种广告语真是谬矣。如果把西方悬疑罪案片的代表——七宗罪和杀人回忆相比较,虽然从地位和意义上来说后者完全达到了七宗罪的高度,但两部电影的角度和主旨则差异很大。七宗罪通过宗教式的救赎,达成的是对人性和内心的拷问;而杀人回忆则是抽丝剥茧的用推理把人性引出来,再通过追究人性来反思整个时代,它的叙事重心更多的放在一种虚无的象征意义上。如果非要说XX版七宗罪,那么我推荐一部“台湾版”七宗罪,就是陈国富编导的双瞳,这是我看过的最出色的华语商业电影之一,同样也是模仿后自我创造的杰作。在我看过的和中国传统有关的商业片里,确实还没有见到过将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如此匠心独运的故事。
杀人回忆表面上看,是按照故事发展的线索,也就是案情进展和推理深入的线索来进行的。但实质上,它更埋伏着一条人心的线索,即人在环境的压抑中走向扭曲和绝望的过程。宋康昊,金相庆,拿出了最好的表演,来支撑了这个故事。如果有谁问我,拿什么来证明宋康昊的演技,我毫不犹豫地推荐杀人回忆,如果不过瘾的话我再加一部孝子洞理发师。这个长相非常韩国的男人,脸型扁圆,还是单眼皮,更谈不上什么身材有型,但他恰恰是韩国演员中收和放都掌握的恰到好处、拿捏自如的人物。他平凡的外表下,有内在的张力,比起韩石圭来,宋康昊在社会小人物的演绎上更出色、更传神。在杀人回忆这部片子里,他把一个探长深陷罪案泥潭时的困惑、挣扎和爆发演的完全没有争议。
杀人回忆是最令我击节赞叹的一部韩国电影,和生死谍变一样,我都看了至少有五六次。尽管每一次都知道那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但每一次都被那种巨大的怀疑和悲哀打动。一切都成空,凶手永远都是个迷——但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更悲哀的正是军政体制下人被压抑后相互不信任的姿态。这部作品仿佛用一个俯瞰的体态,看这块土地上芸芸众生相互怀疑、相互推诿、勾心斗角,最终不得安宁。影片留下的开放式结尾,简单的看作用似乎只是为了照料现实完成悬疑的最后一击,但如果做更深的思考,会发现它的含义就是“凶手就隐藏在最平凡的人中间,凶手就是每一个人”这种强烈到极点的反思和批判。
这个结尾是这部电影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直接道出主题、表达作者感怀的神来之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杀人回忆和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有很相似的地方,后者同样通过一个逐渐推理走向结束的故事作为铺垫,但在结尾短短的几分钟内将铺好的一切直接推翻,主人公的命运完全颠覆,从而令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尽管杜的作品主旨意在慨叹命运卑微,但这种结尾的大师气度倒是很投机了。不过,杀人回忆在最后结尾前精心打造的故事高潮,实在也是出人意料,所有人、包括观众在内都希望这桩案子能有一个了结的时候,科学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当探长和他的助手终于承受不住命运的玩弄陷入疯狂的时候,我们也被黑暗的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还很年轻的朴海日,戏份不多,却活生生的演出了一个外表文弱、内心坚定的嫌疑犯,则是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中最令人惊喜的地方。
F. 你看到过哪些非常精彩的影评
在豆瓣来里面有一篇是我至今以来看自过的最好的影评,名字是《文森特是怎么死的》把电影里每个细节都扣出来了。以前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结构牛逼 但是真正牛逼在哪也是一头雾水,当你看完这篇影评,你就会恍然大悟真绝了。
G. 求一篇任何电影的影评
让子弹飞 集黑色幽默 动作 感情等于一身 很好看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子来了》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专辑看《让子弹飞》《鬼子来了》《太阳》的朋友可以到锐影网www.ruifilm.com在线高清观看 。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H. 2012电影影评
那也要看什么电影啊,看什么电影就会引起什么样的反映。本人也喜欢看电影的,呵呵~我喜欢看美剧。
异能神奇超能力之类,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么的,有的惊恐的也不错。
通常看电影会哭会笑,会感动,或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比如有的反映社会上的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等需要鄙视评击,。
有的反映人生世间百态,或者反映出什么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爱情亲情啊,重要啊取舍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脑细胞的拉。
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呵呵我也看过2012。场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匹夫有责。
杜绝污染环境的事情的,还有,朋友情亲情之间什么的,,社会现实呀,,大难各自飞,哎~人心否侧,人性。。要环保咯,珍惜有限资源咯。科技时代发达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