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令观后感
⑴ 五亿探长雷洛传观后感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小,具体情节记不得了,但许多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就应该象片中的雷洛一样,拥有满腔热情和冲劲,对未来怀着无限美好的向往,单纯,执着,还有一点孤傲和清高,对自己的事业有天真的认识,以为凭双手苦干可以开创一切。工作之余省下有限的薪水来泡妞,对心仪的女孩子甜言蜜语。尤其记忆清晰的是刘德华让小男孩给邱淑贞带消息,两个人在街头的夜市偷偷约会,又紧张又兴奋,为了两张电影票掏遍每一个口袋。
“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一直不告诉你父亲我们在谈恋爱。”
“我……”
黄一飞在剧中演一个世俗的老板,阻止自己的女儿和没出息的小警察约会,最终刘德华与邱淑贞劳燕分飞。翌日在影院重逢,已多了一个稚嫩的声音:“我叫雷用贤。”一转身回眸间,已跨过了七年的风霜。“我这辈子,只跟一个男人好过。”让人心疼不已。邱淑贞真是一个独特的女人,清纯与淫荡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她身上浑然天成,无须半点演技雕琢,令人称奇。这部片里她只展现了她楚楚可怜的小妇人一面,就把张敏比的黯然失色。这两个女星当年一个被王晶力捧,一个有向华强作靠山,在不少戏中合作过。张敏虽然气质较为高贵奢华,但总是缺少变化的花瓶角色,给人的印象终不如邱淑贞深刻。
人总是在挫折中成长。刘德华到泡张敏的时候,就多了一份油滑,交往中始终占据着主动,一举一动中透露着自信与成熟,不仅轻易的就征服了骄纵的富家小姐,还在和准岳父的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最终如愿抱得美人归,同时在官场也如鱼得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岳父的力量成功上位,成为郭靖令狐冲们靠搞定大佬女儿发迹的秘诀的最好注脚。
当年一直觉得华仔威逼利诱小混混的场面极酷,面不改色的节节报价又节节减价,八千,九千,一万,九千,八千,小混混额头上的汗大滴大滴往下落。现在重看时我却总是莫名其妙的走神,一些无厘头的东西突如其来的闯进脑海,譬如台湾那几个不良青年弹着吉他嚷嚷:七千块,八千块,九千块,钱越多就随你搞,钱越多就随你搞……
影片中有太多学习教父的场景,警局行刺,医院枪战,连刘德华坐在窗边抽烟的侧影都是阿尔帕西诺的pose。可惜只是形似。在第二集的后半部分,即雷诺的中年开始,刘德华现出了他实力不足火候未够。不是每个人梳个油亮的大背头穿上西装叼根烟就可以装周润发的,要不为何这么多年了还是一个叫发哥一个只能是华仔呢。尽管刘德华一再努力的撑着架势撇着嘴摆谱,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虚弱,再加上一个和他年岁相仿的郭富城当他儿子,就更让人觉得尴尬了。毕竟跨度三十年的演绎需要的是岁月的沉淀,对这个刚刚30岁的青年偶像来说要求太高了。刘德华已经发挥了他当时的最好水平,这部片算得上是他在《暗战》之前的十几年里不多的可以提一提演技的作品了,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影片整体观感和主演的表现相似,上集好于下集。上集中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奋斗史交织在动荡乱世的风云变幻中,有点有面,人物生动,叙事流畅,夹以港埠的街景风物,薪水与物价的对比,给人真实的时代感。下集则过于纠缠于父子情仇而显得格局不够大气,大环境的刻画用力不足,对主角事业上的盛极而衰只是草草带过,有虎头蛇尾余意未尽的感觉,加上演员能力的原因,人物形象并未得到进一步丰满,综合看来水准稍逊于同期的《跛豪》,但还可称得上是港片中制作较为精良的一部。
雷洛的原型吕乐,当年就是港岛和九龙的总华探长,与颜雄,蓝刚,韩森并称为四大华探长,在香港一手遮天,套句最通俗的台词就是“黑白两道哪个不给我面子”。廉政公署成立后对他立案侦查,他提前一步移民加拿大,后居台北。由于港台之间没有引渡条例,虽然廉政公署的通缉令至今有效,他却一直优哉游哉的在海外逍遥。值得一提的是曾志伟的老爸是吕乐的下属,两人几乎经历相同,如今同样身背通缉令在台北与吕乐一起喝茶养老。谭咏麟笑言他当年与曾志伟在足球场初见面时,曾父出手豪阔,给了他一个大红包,他立刻打定主意要当这个小胖子最好的朋友。
有趣的是向华强也在里面客串了两个镜头,当我听到“从事反黑工作多年的蓝江探长”的称号,却看见他这张江湖大佬的面容时,一口茶都喷到屏幕上了。那两年香港枭雄传记片泛滥,后来永盛还真的拍了一部《蓝江传》,向华强与张国荣主演,同样热卖。
关海山在戏中与秦沛的交锋时一直为对方的气势所压,只有在警局抢人这场戏爆发出来,双手颤颤拔枪相对的情景演的颇为传神。“不要刺激我哦,我有心脏病的!”这样的台词由一个原本低调忍让的老头嘴里说出来更有威慑力。他凭此片获金像金马双料最佳男配角。去年接连走了几位老戏骨,虾叔,骠叔,鲍方(鲍德熹之父),加上最近的曹达华,粤语老片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 通缉令:电影《城南旧事》的观后感,初中标准,200字左右。悬赏财富30.如假包换,童叟无欺。
《城南旧事》以它那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镜语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在影片中,小英子是故事中的叙事人,但由于她的年幼,这就必然消解文本的深层语意欲望对象缺席的象征意味,从而也推卸了小英子的社会行为承担责任。
影片最大的魅力就是编导有意让真正的叙事人即成年后的“小英子”(也可说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与被叙述的故事拉开时空距离,使影片的叙事风格笼罩了一段惆怅、朦胧的情感色彩。
在影片开始的情景里,小英子学着骆驼咀嚼的模样,这不仅反衬了她内心的天真和童稚,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她在影片中的叙事视点。全片大多数镜头是以小英子的低视角的主观镜头拍摄的,这样,随着小英子那纯真目光的追溯,“一切都离我而去”的伤怀情绪显得尤为真切,同时也显得更加凄婉和痛楚。
从影片的内容上看,故事中所讲述的人物命运可以说是相当凄惨的,但语调还是相当温婉。如秀贞发疯了,是因为与她相好的大学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被警察抓走,生死不明。导演是用秀贞那哀伤的画外音讲出来的,镜头在当年曾居住过这对恋人的房屋内缓缓地移动,那朱红的被剥落的墙壁和窗户仿佛烙下了他俩情感的印迹。这些都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视听想象空间,使观众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之中。
秀贞与那大学生的自由恋爱为宗族礼法不能容忍,私生的孩子却作为耻辱扔到齐化门,直至母女俩相见后去火车站,以至最终惨死于火车巨轮之下,似乎是那个社会给她们安排的必然归宿。影片为了表现这一悲惨的人物命运,精心拍摄了雨夜送别的场面,让火车烟囱冒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大远景的镜头画面,大雨中,给母女俩送行的小英子晕倒了。画外传来买报声的叫喊:瞧一瞧,母女俩被火车压死了。导演在这里没有让小英子幼小的心灵承受太多的打击,也不想让她纯净的眼睛蒙上太厚的灰尘,一切沉重的精神浩劫都推到了幕后,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相反,在表现年幼的妞儿和小英子相互关爱和体贴上,导演却有意依仗各种视听形象的延续和积累,来渲染内心情感氛围的弥漫和扩散。通过四次拍摄藤箱里的小油鸡和荡秋千的镜语抒写,刻画了她俩内心的童真纯朴、伤感失意、离愁别恨,以及辛酸孤独的种种情愫,这种情感一直贯穿在影片那舒缓而又沉静的节奏感中。正因为如此,小英子离别时的愁绪叠化在《骊歌》的旋律中,想恋着那荡悠悠的秋千,想恋着那毛茸茸的小鸡。在她那回瞻留恋的目光里,辗转出一种沉重的叹息,滋生出一种纤美而又忧伤的诗意,正如影片中那屋檐下的夜雨,荡涤成水圈,成涟漪般的弥散开来。
如果说影片的上半段落,小英子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她感受到的那些残酷的现实只是新奇,那么到了下半段从小英子在病床上苏醒开始,却是一场梦魇的逃脱和突围。从这以后,小英子开始成熟起来了,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世界对于天真纯朴的小英子来讲。本应象海跟天那般绚丽多彩。在影片中两次出现吟诵《我们看海去》的片断就鲜明地寄予导演的这一主观愿望。
在荒草园里,小英子遭遇了和蔼而又憨厚的小偷。萦绕在他俩头顶上的乌鸦的嘶鸣和聒噪声似乎就昭示着一种宿命的悲剧氛围。
从小英子和小偷的几次交谈中,我们知道小偷是好人,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
可在小英子那纯洁善良的目光背后,她不经意间又害了小偷。她把一尊小佛像(这可喻指小偷寻求出路的内心需要)送给了一个摇拨浪鼓的便衣警察,却成了小偷被抓的一个依据。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个朋友离她而去了。在她还来不及忏悔的心灵里,又抹上了一道情感的伤痕。正为著名诗人北岛在《触电》中写的那样: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
当善良的小英子内心逐渐浸染着人生的苦楚和忧伤时,她的家庭也遭到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先是小英子的爸爸平静地离去,化作台湾墓地里的一方石碑。而她父亲的墓地里六次红叶叠化的镜头,无疑将影片贯穿的离别主题推向了高潮,接着宋妈告别了小英子一家,骑上丈夫牵来的小毛驴儿回家乡去了,留给这位善良女人的是失去儿女的落寞与孤独。
这时的小英子趴在马车后坐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童年时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巢穴。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他们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象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⑶ 关于马加爵故事的感想
马加爵,男,1981年5月4日出生,
汉族,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2号。身高1.71米左右,体型中等,方脸,高颧骨,尖下巴,双眼皮,凹眼,蒜头鼻,大嘴,下唇外翻。广西口音。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 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2月26日 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3月1日 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3月6日 马加爵父亲接受记者采访时,写下一封家书,劝儿自首。他在信中说:“你平时都说长大了要报答父母恩,现在从你失踪后,我们每天都放声大哭,你母亲已经病得很重了,她是多么想看见你啊!……儿子,你从小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们相信,你不会让我们永远去承受这种痛苦的。”3月初 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出现数十名“疑似者”。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以及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江西省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3月12日 广东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警方调查发现,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往广东,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间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间为23:23。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 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当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行审讯。马加爵已于公元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⑷ 刺客联盟最后结局什麽意思看不懂
首先,男主角由于被骗而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然后死里逃生,来到了他父亲的地方,一个受他父亲所托的人将真相告诉了他,或许原来的同盟会是为了社会安定而暗中除去出现在名单里的人,但是有一天,当负责解读暗号的史龙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名单之中,于是他为了自己就改变了名单,找了一个人来代替,从这一刻开始,同盟会的存在就变成了史龙用来控制世界的工具,而男主角的父亲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被史龙加进名单,成了所谓的叛徒。
知道所有后男主角决定报仇,他杀入了总部,但是在最后被挡住了,同盟会中剩下的杀手将他围成一圈,他在这时告诉了大家史龙做的事,所有人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史龙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早已上了死亡名单,只是他都改了,最后史龙让他们自己选择,是杀了男主还是杀了他然后自杀,除了福克丝(安吉丽娜·朱莉演的)其他人都选择自己活下去,但是福克丝动作快,她先开了一枪那种走弧线的枪,就立刻将手中的枪扔给男主,男主接到枪的一刻正好子弹已经绕完一圈到达福克丝,男主回头,福克丝已经死了,他出去追史龙,但人已经跑了。
最后是男主让一个人用他的名字到公司上班,史龙上当,在来到诱饵前才发现,但男主角用了他父亲当初的方法杀了史龙。
这就是结局,想问福克丝为什么帮他吗?其实当初福克丝说的自己的故事是真的,所以她才会不折不扣的完成每一次任务,因为她不希望出现和自己一样的人。不论是谁,只要是名单上的人她都不会手软,所以她用那枪结束了所有人的命包括自己,因为他们都已经出现在了名单上。
⑸ 求电影《通缉令》的观后感(文字在500~600字左右)
华丽的枪法和劲爆的场面在好莱坞中实在太多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回部电影。
因为男主人公的情节答设置,从一个饱受心脏病折磨,工作被压榨,女友跟自己的同事搞上的懦弱小男人,经过一系列的死亡训练后,从身体和心理上完全转变,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广告标语“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⑹ 《通缉英雄》观后感
[《通缉英雄》观后感]如果让我也用一句话来概括《通缉英雄》(Hero wanted),那就是:人生充满变数,而你恰恰不知道对与错,《通缉英雄》观后感。作为Cuba Gooding Jr.的最新作品,这部《通缉英雄》给我(应该还有很多人)一个小惊喜,一是Cuba的演技--在影片中他要上演变脸,即一会儿是个救死扶伤的英雄,一会儿又是个残忍的复仇者。而不管演哪个性格的Liam,他都表现的非常传神;二是影片的主题,说实在的,从我这个法学专业的学生的角度来看,影片的结局有点过于浪漫了。这也同时涉及到了道德、法律、正义、生命、犯罪、刑罚一系列的交集。这也说明该片不能算得上是一部探讨人性主题的影片。但它仍然能给人一个小惊喜。一个英雄,即使有再多的英雄事迹,如果他触犯了法律,更不用说导演了一场持枪抢劫,并且因此伤害了他人生命,而且自己也因为报复而杀了两人,都不能减轻他的罪名,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影片的结局却恰巧没有让这个触犯多项法律的英雄下地狱。这样就会给观众这样一个诱导:你只要做过好事,就可以做坏事了…我想这个主题思想无论在什么社会背景,都是值得推敲的。但话说回来,由Cuba扮演的Liam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歹徒,尽管他杀人的时候也在说:你弟弟死的时候,手里也抓着dick!但我相信,大部分观众会一直站在他那边,哪怕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后,观后感《《通缉英雄》观后感》。他只是为了追求一个女孩,导演了一场假戏真做的持枪抢劫银行,结果他雇来的人一个不小心,枪走了火,把他要追求的女孩的脑袋打了一个洞。然后Liam就去报仇,哪怕是现学的扣扳机和瞄准。作为一个犯罪题材的电影来讲,我们看不到几个罪犯的该死之处,那几个被我们的英雄杀死的犯人除了说脏话和帮朋友演一场戏之外(也包括为了赚几个小钱),我们没看见他们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这不免让我们对他们产生怜悯之情--对反面角色产生怜悯,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是导演的失败。当然,也许整部电影中根本就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正像片名一样,连英雄都要通缉…剧情的故事性以及悬念的设置我比较欣赏,尽管前者还需要丰满一些--出现了太多的不必要,尤其是教Liam开枪的那个家伙,无论怎么看,他都不像一个可以为了师生之情而拿自己性命开玩笑的人。而且Liam的性格有点不太符合逻辑--即使枪走火,伤了他的梦中情人,归根到底也都是拜他所赐。没必要去杀那个枪走火的人,如果连这点理智都没有,估计连救小女孩也是一时冲动或别的什么…
〔《通缉英雄》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⑺ 急!!!电影通缉令影评
剧情
2008年,是新一代人膜拜新一代英雄的时间转折点,忘掉社会使命,忘掉所谓的道德与责任,只需记住一个名字:韦斯利·吉布森。
韦斯利刚刚步入25岁的黄金年龄,然而对于一个生来就喜欢逃避现实的人来说,他的生命却已经到了混吃等死的最后阶段。不过在性格与偶然性铸就的人生当中,很多现状,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亲手促成的……简而言之,韦斯利非常讨厌自己正在面对的境地,因为这样的生活让他充满了失败感:在单位,韦斯利的大块头老板几乎每小时都会辱骂他一番,已经把折磨他当成了人生的一大乐事;回到家中,韦斯利那堪比性感尤物的女友,却又把他当成虚无的空气一样视而不见。每一个人都相信,像韦斯利这种闲散的懒鬼,最终的结局只会是一事无成,最最糟糕的是,就连韦斯利本人也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消磨时间,等待死亡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名叫福克丝的女人,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韦斯利一直以为自己的亲生父亲早在他出生那会儿就已经去世了,然而事态全然不若他想得那般简单,福克丝为他带来了真相:他的父亲于昨天被人谋杀,而她奉命带韦斯利回去,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福克丝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致命吸引力,让韦斯利毫不犹豫地跟随她加入了“互助会”,一个存在了几个世纪的秘密社团组织,并在那里接受训练,释放隐藏起来的能量,为父亲的死复仇——原来,杀戮的本性在他的血脉当中早已经如此根深蒂固了。就在福克丝教会韦斯利如何开发像闪电般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成果显著的敏捷性时,他也发现这个组织一直秉承着一个古老且牢不可破的信念:贯彻执行由命运赋予的死亡命令,杀一人,救千人。
在一群技艺高超、才华横溢的导师的指点下——包括“互助会”中像谜一般高深莫测的领袖斯隆,韦斯利开始深深着迷于自身被开发出来的强大潜能,但渐渐的,他也意识到这些危险的“同伴”背后隐藏着的是肉眼看不到的秘密,尤其是执行刺杀任务的时候,当初的高贵与纯粹也荡然无存。纠结在被新进开发的英雄主义和复仇的愤怒当中,韦斯利将会学会一件任何人都没办法教会他的事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至于影评 这里有几百条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45336/reviews
⑻ 通缉令电影 观后感
字数够了就能加分吧
看了一周书 小放一假
去看了通缉令 券没用成
反而买版了别人手里权的券
得出个结论 匪夷所思
有点骇客帝国的范儿
有个共济会 现在来了个纺织工人的杀手联盟
子弹 能改变轨迹 拐弯击中目标
受伤后 泡在个池子里 能迅速痊愈
让我想到武侠小说中的药缸
人通过助跑 能冲破大楼的玻璃
跳到对面的高楼顶
火车从高架桥坠落 人竟然没事 能活
又不是第六感 哈
织布机 能织出密码 拼出人名
人名是暗杀对象
最神的是朱莉死的时候 她射了颗子弹
扰了一圈 打死了很多人 包括她自己
如果没有朱莉 可能不会去看这部片子
没留下什么印象
下月看007了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