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摄影师观后感
Ⅰ 诱狼观后感500字。
《诱狼》,不手撕鬼子,不裤裆藏雷,没有手榴弹炸飞机,讲了实有其事的伏击战,温暖人心的兄弟情义,催人泪下的战火情缘。因为是电影,面向大银幕观众,制作水准方面,比抗日神剧高太多。
这部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进入八路军包围圈,将其一举歼灭的故事 。
乍一看,不就是一个简单的抗日故事嘛!其实远不止此,抗日只是表层故事,里面的兄弟情义、战火情缘才是让人动容的点。电影里面有对人性的刻画,有对友情的歌颂,有对爱情的赞美,即使是坏人也有情,甚至会为了情不顾一切。
除了这些,里面还有男主和女主斗嘴耍贫的桥段,温馨搞笑,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篇二:
影片《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官至中将,是历史上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他所率领过的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其人作战风格残忍,手下没有俘虏,他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都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日军有针对性的安排阿部规秀对付我八路军和游击队,他的死宣告了日军这一战略的失败,也震惊了整个日本。当时《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报道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战斗经过。黄土岭战役的胜利,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展现了八路军高超的战术素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士气。
篇三
诱狼观后感
《诱狼》,殷红的字体,苍劲的行书,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视觉冲击,伴随着影片雄壮激昂的配乐,直透我的心扉。这红色浸润着为国捐躯烈士的鲜血,这苍劲迸发着怒火,彰显着中华儿女抗战救国的豪情。
无论是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刻画,还是场面的渲染,《诱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简捷、明快”。紧凑的事件衔接,精炼的台词,纯粹的表演,单纯的场景……不同于以往抗战片的扭捏做作,无病呻吟,故弄玄虚,惺惺作态,一会儿飞檐走壁,一会儿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实的再现、至纯至美。正因为这“简捷、明快”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的整体感,塑造了一部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且出众的大片,我敢断言:《诱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着什么……谋略的智慧透着大将的风度隐现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刚毅而深邃的眼神,带着诱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诉我们接下来的“精彩”。就在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着戎装战士的“不凡”,完全笼罩在大无畏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坦荡里。“支队长,村南涌现大批鬼子,……我们被鬼子包围了……”险恶消息使他眉头紧锁,双眼迸射出军人的威猛。“三大队断后,往西面冲……”他干脆利落,果敢善断,战场统帅的风范也把我指挥进了银幕。面对东岭山上蜂拥而至的鬼子,他首当其冲,挺身而出,怀着救民族于危亡的烈士壮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突围于日军阿部规秀独立第二混成旅团所部3000多人包围之中。在这次战斗中,他的战友曹德本以及许多战士都英勇牺牲。面对着侵略者的凶残,他发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报”!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宁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全然升腾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抗战英雄曾雍雅,而诠释这位英雄史诗的就是本片的领衔主演、著名青年演员巩峥。巩峥,充满英雄气概的完美表演,将曾雍雅将军演绎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一位革命先辈的鲜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与其说这是影片的最大看点,不如直接说挑大梁的巩峥,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谁能够知道,看似“奶油”的巩峥,骨子里还藏匿着辛辣与生猛。好像这部片子,就是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风、战火硝烟的场景,触动了我关联泪点的那根神经,并深深地激起了我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不畏强敌、舍身救国、不屈不挠,这种精神时刻鼓舞着后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心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作为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不断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热爱我们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对弘扬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情有独钟,对“英雄”更是怀有无比崇敬。曾设想,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女英雄多好!
影片《诱狼》作为献礼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鼎力之作,抗战巨制,给人带来了强大的震撼与正气。导演由执导过多部军旅、战争题材的老将安澜担纲。影片讲述了1939年东岭山、雁宿崖、黄土岭生死之战中,八路军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荣事迹。回顾历史,以曾雍雅为代表的八路军将士强敌面前,不怕牺牲,与被称为“名将之花、山地战专家”、狂妄自大的阿部规秀斗智斗勇的顽强抗击,最终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诱入黄土岭,一举歼灭的英雄壮举。黄土岭战役的胜利,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抗日战场的又一大捷,极大地增强了当时全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信心,激发了斗志,坚定了把日寇赶出中国的决心。整部影片采用实拍与特效结合,将气势恢宏、无比惨烈的战争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潮亢奋,甚至跃跃欲试的“震撼之感”,完全来源于片子创作的真实性,而绝非因特效的渲染而成。这在很多抗战片中,属于鲜例,恰恰是这样的影片才会激起人们心底那份最真挚、最炙热、最淳朴的民族爱国之情。
影视是门艺术,并非单纯看娱乐,更何况这样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影片。看待一部作品的创作水平高低,必须站在艺术的高度,从艺术角度出发,去欣赏去体会。对于片中演员的表演是否得到肯定同样如此。演员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心因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演员在“未知”的情况下,推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说演员是影片的心脏,演员心脏所吸纳的作品主旨是影片中的灵魂,以演员的表演水平决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坏。观众看剧情,无疑看的是演员的表演。剧情氛围渲染的再好,若演员的表演逊色了,那会使影片的制作功亏一篑。演员演绎角色,演的不仅是“形”,更重要的是演“神”。“神”到,“形”无疑就不由自主地表演出来。“神”凭“形”来表现,“形”是 “神”的外观。曾雍雅将军生于1917年,是从江西走出来的革命将领,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黄土岭战役那年,他才22岁。巩峥将这样一位英雄的历史人物的神与形表现的一览无余。“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巩峥的眼神极具“杀伤力”和“穿透力”,直射到观众的内心深处。他的表演总是带动着故事逐渐展开,真正的走心了,巨大的穿透力使他成为影片主人翁原型,丝毫没有为表演而表演、只会表面情绪化的虚假与空洞。正所谓“表演”为“戏”服务,我想,巩峥在读剧本、揣摩人物心理、理清剧情发展脉络的时候,已逐渐将“诱狼”主人公化入心中,并且出神入化地演绎出来,潜移默化地置身于当时的规定情境,变身为曾雍雅。这或许也离不开曾将军后人曾莹多次的现场指导吧。“好花还需绿叶衬”,此片的“绿叶”非同凡响。老戏骨侯勇、高明这两片“绿叶”的表演当然是可圈可点。影片中,二人依旧不减“稳扎稳打”的风格,撑”、精湛,成为成功“诱狼”的“催化剂”。他们的倾力加盟,给影片锦上添花。侯勇饰演的杨成武与高明饰演的程步青,人物性格鲜明,是此片不可或缺的、重量级的“绿叶”。片中杨成武与曾雍雅的对话言简意赅,杨成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开国上将。其时是曾雍雅的上级司令员,二人大多数对话的场景,都会配有主题背景音乐。这音乐使人感动,心潮澎湃,烘托出了二人既是血脉相连的生死战友,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程步青在曾雍雅的劝慰、感染下,击毙卖国求荣的程有利等人后,率部投诚。此时,程步青与曾雍雅二人的戏,合作得天衣无缝。影片女主角张英的扮演者罗昱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后,对于她而言,饰演战争年代中这样一位“巾帼英雄”,一定会因为“代沟”增加不少难度,但她却表现出了张英直率、灵气、机敏、坚强的人物性格,相信通过她的演绎,一定会激励更多90后的年轻人对于这段历史的铭记。影片对曾雍雅张英爱情的处理,没有旗张鼓噪的烘托,以小见大,于细微中见真情。曾张二人的爱情就像战地里的一湾清泉,纯洁、透明。在这清泉之中,微风涟漪,荡漾着心灵碰撞的同时,却升腾满腔的火热。曾雍雅有着爱情的“温柔”,当他问到送给张英的礼物是否喜欢时,那简单的、发自内心的“不喜欢吗”四个字,透示着侠骨柔情。当曾雍雅抱起牺牲的张英时,没有一般影剧中的肆意嘶吼、痛哭流涕,只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忍”有胸怀千钧的厚重,已经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表达。影片通过画面的切换和特写定格,一曲悲壮的融同志、战友、爱情为一体的交响曲响彻在战火中。巩峥对这段戏的处理,深入人心。陆彭是出色的老演员,在影片中扮演凶残狡佞的阿部规秀,把刚愎自用的“大鬼子”演得活龙活现。影片自始至终都是曾雍雅和阿部规秀“隔空对话”,暗中较劲,巧妙周旋,一边是侵略者凶残的刚愎自用,一边是八路军首长坚决抗倭的足智多谋诱敌深入,更显示出每人的个性。演员之间的默契,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巩峥作为领衔主演,能使整个戏“抱成一团”,“戏足且不过火”,以及影片的紧凑节奏和细节表现到位,这都给影片的艺术性增加了含金量,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诱狼”的成功。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诱狼》亦然。影片有点特效会增加观众的观感效果。但是,用多了或是不切实际,那就会适得其反。影片中子弹飞奔直击目标的特效镜头,这些年来已屡见不鲜于影视,无疑给《诱狼》的“真实”增添了“不和谐音符”。原本杀敌激战,吊人心弦的场面,好似一下子放松下来,有娱乐之嫌。但无论如何,些微瑕疵是遮掩不了《诱狼》“英武”全貌的。
篇四:
影片《诱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经典战例黄土岭战役为背景,重现当年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及其所属部队进入我军包围圈,最终被我八路军一举歼灭的精彩故事。
被称为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官至中将,是历史上我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他所率领过的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其人作战风格残忍,手下没有俘虏,他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都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日军有针对性的安排阿部规秀对付我八路军和游击队,他的死宣告了日军这一战略的失败,也震惊了整个日本。当时《朝日新闻》以"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报道了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战斗经过。黄土岭战役的胜利,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展现了八路军高超的战术素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抗战士气。
看完之后不禁感概万千,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热爱这个历尽劫难的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不论战争或是和平,我们都要很好的发挥下去,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五:
《诱狼》是一部以解放军少将曾雍雅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活动为主线,还原著名黄土岭战役全景的历史题材影片。“狼诱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号,这外号说的是诱惑敌方进入陷阱的人。引诱狡诈日本军队的任务艰巨又危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狼诱子”没有过人胆识、谋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这样一个胆略过人的八路军战士。但在影片里,主创人员没有把精力全部用于展示曾雍雅的胆略,在对日军、国民党军队以及八路军中的女性军人描写方面,也着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间取得了影像平衡。无论是敌我双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没有用贬低敌方的方式处理历史题材,《诱狼》可谓是良心之作。
在《诱狼》里,日本军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战专家,既熟读《孙子兵法》、精通中国文化,又有极高的西方战术修养,喜欢咖啡、也喜欢饮茶。阿部规秀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同年秋天调集军队,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冬季大扫荡,成功包围了曾雍雅的部队,若非曾雍雅判断准确选对了突围方向,恐怕早已全军覆没。在围剿八路军的同时,阿部规秀还下令屠杀无辜平民,执行枪决的日军中有一名新兵,面对行将被射杀的中国人瑟瑟发抖,阿部规秀将这名新兵连人带枪拖至被处决人跟前,握着他的手、逼着他将刺刀插入了中国人的胸膛,而这一切被张英(罗昱焜饰)看在眼里。
诱狼观后感
阿部规秀的形象正是历史上日军的真实面貌——既有超高的军事素养,又冷血残暴,但日本人也并非生性残忍、嗜杀,在射杀鲜活的生命时,也会有恻隐之心。一个战争机器的产生,需要反复的洗脑,泯灭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众,也是战争的牺牲品。《诱狼》里清晰的传达出了这种观点,无疑是对战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结尾处,日军溃败,新兵逃命,慌不择路,正好被八路军战士张英撞见,后者荷弹步枪在手,却给了日本新兵一条生路。正所谓恨有所起、恨有所终,不盲目仇恨、不扩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义,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张英不但深明大义,而且能歌善舞、枪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亲密战友,又因为相互欣赏、暗生情愫。张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为了民族大义投身抗日事业,日军扫荡时背着伤员躲避日军;在曾雍雅脑子发热准备刺杀“叛徒”——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程步青(高明饰)时,及时劝阻(事实证明是误会一场)。大决战的前夜,我军战士发动了攻心战术,张英演唱的日本民谣令日军将帅潸然泪下、军心大乱,而张英与日军狙击手的对决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诱狼》这一“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成功的,在丰满抗战影片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军中儿女内心的真挚情感。
在描绘国民党军队方面,《诱狼》同样做到了公正客观、尊重历史。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甚至充当伪军是事实,但《诱狼》没有将国民党军队全盘否定。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程步青与曾雍雅曾有联合抗日的兄弟誓约,前者虽不愿违背誓约,但又惧怕日本人,只能诈病不参与日军对八路军的围剿,不曾想被侄子夺了权力,部下成了伪军。待与曾雍雅再次会面时,不仅诚心悔过、坚决抗日,还开枪打死了自己的汉奸侄子,在家国大义面前赎回了尊严。虽然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有其反复性,但《诱狼》并没有将人物刻画脸谱化,如实描绘了国民党人在人格与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决断。
《诱狼》是一部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有力地回击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游而不击”的诬言。同样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能够尊重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不再一味强调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辉,而是将所有历史人物全景展现,将反面人物也还原成人。这样一群有血有肉战争时代的群像,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历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才能让今天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观众有所触动,才能让更多的人反思历战争,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动保卫和平。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Ⅱ 抗美援朝观后感和读后感300字左右
前几天,我观看了纪录片 《抗美援朝》,被深深地感动了。
抗美援朝主要讲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一场战争。 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赴朝作战。 1953年7月,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上甘岭战役是其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它是由美国第九军发动,争夺朝鲜中部控制权的一场战役。
最让我感动的是1953年10月的一场战斗中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壮举。如黄继光在中弹倒地后顽强地爬到碉堡前,一跃而起,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碉堡的射击孔,正是由于这一壮举,使得阵地重归我军手中。
现在的我们,应该为先烈做些什么
《抗美援朝》读后感
不久前我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抗战事迹,这篇文章讲述了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将美军赶回“三八线”。读完文章后,文中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就像短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位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
邱少云在执行391高地反击任务时,和战友们埋伏在距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不料有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烧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保证战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让熊熊大火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是啊,他们说得多好啊!邱少云为了党和人民,虽然在烈火中葬身,但是他的意志,他的心,永远在烈火中永生!
英勇献身堵枪口的黄继光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攻坚小组,负责消灭这个火力点,在战斗中,一名战友牺牲了,另一名战友也负伤了,黄继光又受了重伤,可他依旧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大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最后光荣殉职。
不畏惧生死的吕松山,
吕松山原来是一个技术工人,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上了一个战斗连队的小组长。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接近黄昏的时候,攻击信号打响了。吕松山这个小组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是要摧毁敌人的核心工事。他们冲进去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过来,好多同志都负伤了,可是吕松山还是坚持了下去。他朝敌人的战壕里一发一发的打枪,不让敌人出来。终于,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有几个胆小的美国鬼子窝在战壕里,趁着这时打中了吕松山的肩膀,吕松山咬咬牙,在把所有的敌人都俘虏后,终于支持不住昏了过去……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每当回想起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我就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总是容易退缩,而抗美援朝英雄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相比之下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抗美援朝"影片观后感第2版()专栏:读者来信
"抗美援朝"影片观后感我要努力工作支援我们最可爱的人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小学教员,我在北京看了"抗美援朝"纪录片,受了十分深刻的教育。我从影片上看了朝鲜战场上的真实纪录以后,对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的认识,在思想上提高了一步。当我看到朝鲜人民遭受美国飞机扫射的时候,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个朝鲜小孩因为失去了亲人,在破瓦堆上哭泣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志愿军从火中救出了朝鲜小孩,并立刻用棉衣替他盖上,这是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志愿军不怕一切困难,在朝鲜爬山、渡河、挖工事、运输、追歼敌人、俘掳敌人和战胜敌人;美帝国主义者所依靠的一切武器,都失去了作用。今后我一定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努力钻研,认真作好教育第二代的工作,来报答和支援人民志愿军。赵增蕙肃清思想中的敌人,建设祖国编辑同志:我们回民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最近都看了"抗美援朝"影片。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有的同学说:"过去我虽然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工作,但由于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做的事情太少了。"有的同学说:"过去我认为小资产阶级思想既然是合法的,那我就拿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去看问题、去生活吧。现在我看了这部片子以后,感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不对的,觉得站在伟大的志愿军面前是太渺小了,我应该学习志愿军,把他们作为我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有许多同学都检查了自己思想上生活上的缺点,大家一致表示:从今以后,我们一定要更进一步加强抗美援朝工作;肃清思想上的敌人,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准备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王文禧李佩伦我要为争取抗美援朝胜利而斗争编辑同志:我看了"抗美援朝"影片,觉得我们祖国真是伟大。我们从影片上可以看出:我军对待俘虏的人道主义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受美帝国主义欺骗、驱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俘虏,受到我军的教育以后,纷纷表示不再给华尔街老板们卖命。当我看到朝鲜的城市和乡村被炮火毁坏的情景时,我是这样痛恨侵略者的罪行。但是,我们要化仇恨为力量,更热烈地参加抗美援朝运动,为抗美援朝胜利而斗争。人民海军战士朝尾我随时等待着祖国的号召编辑同志:看过"抗美援朝"影片,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我在该片中看到了我们的"最可爱的人"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情形;并亲眼看到美国飞机滥炸朝鲜和平城市的疯狂行为,看到无辜的朝鲜和平居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苦境。当我看到一位老太婆的一家人被炸死、房子被烧光,只剩她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废墟上的时候,我是多么难过啊!我握着拳,咬紧了牙,想道:我现在不能马上上前线消灭美国鬼子,但我要在后方加强学习,努力锻炼身体,随时等待着祖国的号召,准备走上光荣的国防岗位,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抗美援朝》。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领导者,每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伟事和步伐。
今天,我看了《朝鲜战争》的影片后,我平心而论,感到很伤心。可以看出,史料积累也比较充分,不过史料选择这个方面看着看着就发现还是有些问题了——意识形态色彩太重。 史学界公认的观点是北朝鲜。而且北朝鲜是在没有知会中国的前提下发动了战争,这让毛泽东十分恼怒。 从当时南北朝鲜差距的对比来看,南朝鲜的军队无论从数量、受训练程度还是装备上无不远远落后于北朝鲜,这也就是金日成敢于并且急于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又比如北朝鲜军队占领汉城之后的暴行。 这是有历史照片为证的。联合国军收复汉城之后,城中街道堆满了被垒成一排排的南朝鲜未及撤退的士兵和大量平民的尸体。换到现在,就是彻头彻尾的人道主义灾难。这场灾难是谁造成的?是英明的金日成将军和他的人民军。死的则是他们的骨肉同胞——战争让人性扭曲。 影片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据史料统计,战争爆发时,南朝鲜军队有9.8万多人,28日汉江大桥炸毁后,逃过汉江的南朝鲜军队仅剩下2万多人了。”那么超过7万人的军队哪里去了?他们事实上是被屠杀了,和大量的平民一起被屠杀了。 不同的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看法,历史就像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很多学者都主张一个无立场的、超然的、公正的思想前提,起码在对待例如历史这种已经是既成事实的知识的时候。但是这种思想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国固然不可能,西方也是不可能的。
抗美援朝运动既保证了前线的军事行动胜利,又促进了国内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感谢为恢复国家和人的尊严而燃烧的志愿军将士们。你们为了祖国的明天做出了无比大的奉献。
《抗美援朝》战争太恐怖了!毛岸英牺牲了,让我们非常难过!我的感想是:请这次战争停止吧!这次战争牺牲了很多我们的同胞。我…我好难过!!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抗美援朝》。
此时中国正式登场,旁白里面直接承认了美国有战斗机攻击了鸭绿江中国一侧的部分地区,让中国感到了来自美国的威胁。于是中国向朝鲜派出了名为志愿军的正规军,以彭德怀为总指挥。打得美韩军队大败——我很奇怪节目中没有用偷袭来形容第一次战役。因为我们实际上打了美国人一个措手不及,可能是因为美国已经预料到会和中国有交手,只是没有判断出准确的时间而已。
在1950年10月25日被中国政府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因为在这一天中国政府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从而使中国在“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名义下参与了朝鲜战争。进入朝鲜后,彭德怀首先要找因战争失利而不知去向的金日成,经过几天的寻觅,最后彭总在一座叫北镇的金矿里见到金日成。此时的金已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了。
不久,中国志愿军就展开了第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给疲惫的南朝鲜军队给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给美军一个很大的惊叹!接着,又发动了第二次战役,使美国军队退到了三八线附近,恢复了战争前的状态。此时的志愿军也被异国作战不适应环境,气候等因素所困饶,死亡,受伤的人数以不计其数。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继续, 195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6个军的几十万将士突然从茫茫雪地中跃出,冲向三八线。第三次战役由此开始。这次志愿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一渡到了三七线。接下来,又有第四,五次战役,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正式签字。
这次战争结束了,美国的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这位在二战中打得极为漂亮、解放了亚洲许多国家的" 远东王",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他也在这次战争——抗美援朝——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活。
对这次抗美援朝战争,有人说中国错过了解放台湾的时机,有人说中国培植起了一个忘恩负义的政权,有人认为战争让中美关系正常化退后了二十年。但我要说的是:韩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最荡气回肠的战争。我们被迫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开战,却靠着我们的智慧和意志获得了公正的结果。虽然我们错过了解放台湾的时机,我们却赢得了建设国家的机会;虽然没有培植起来一个满意的帮手,却多了让东北重工业基地能安心发展下来的战略屏障,并且现在还多了在国际政坛上和美日讨价还价的筹码;虽然中美关系正常化退后了二十年,但是如果不打的话美国只会和我们发展正常的主仆关系。至于有人说美国其实并不想打中国,而且我们在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实际上输掉了这场战争。我只能对他说:你实在是幼稚到了一定的程度。我想告诉你的是有几个会象武松那么傻,杀人前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要打你中国了”。不会吧!那些都是我们胜利后的后话,是他们输掉了挽回面子的借口。
妈妈说过,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朝鲜战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持。那些在朝鲜殊死而战的中国人,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愿军将士,是中国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价值的中国人。我们谁有资格去“怜悯”这些英雄的生命的丧失?真正珍视他们生命的价值的,是坚持他们为之献身的那种精神财富。借口志愿军死伤重大而言他的人,其实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灵魂。当你听到有人恣意嘲笑志愿军的时候,你只能感到对这些不具有基本的羞耻感的懦夫们的厌恶和怜悯。这种人只有三种可能:或者是极端的愚昧,或者是极端的奴性,或者两种兼而有之。曾经有一位以“忠贞报国”和“民主自由”的口号来为林彪翻案的人,在同一篇文章里嘲弄志愿军不怕死是“愚昧”。你我只能为他也是黄种人也能讲中文而感到极大遗憾。除了与之割席而坐,你别无选择。在中华民族国家和人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战争是凤凰迎风更生的火焰。
一场朝鲜战争让我们失去了36万勇敢的战士,却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的脊梁,100年的屈辱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虽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现在我宁愿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可以让36万纯朴勇敢的英灵永不再受冻饿之苦,保佑历尽艰难的中国人民永远幸福。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国内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和各种军事干部学校。他们还走上街头,以活报剧、快板剧等形势,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侵略行径,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家喻户晓。工农群众努力增产,支援前线。各界人民群众还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共捐献战斗机3710架以上,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抗美援朝运动既保证了前线的军事行动胜利,又促进了国内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感谢为恢复国家和人的尊严而燃烧的志愿军将士们。你们为了祖国的明天做出了无比大的奉献。
Ⅲ 谁能帮忙写篇观后感是看电影的、、
当代作品中CGI技术的运用
——观《恐龙》有感
提起电影的概念,30年前人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电影就是用胶片来进行拍摄,经过剪辑之后拿到电影院里播映的影像。但如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再那么确信,就算是对电影有着深厚研究和爱好的电影人也不能给出一个完整、准确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当前信息革命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击着各行各业,IT闯入电影界,电影的信息化被视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这场信息革命使得影视在美学和物质载体两个层面发生了质变。在美学层面,电影影像的逼真性受到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挑战;在物质载体层面,胶片不再独行其道,以数码信号为基础的电子平台将胶片电影进行整合。
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是指完全由计算机创造出的影像,包括静止的图像和三维动画,即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环境来创造三维的电影人物形象、创造一个仿真的电影空间坏境、描绘或改进一个真实的空间环境或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虚拟现实”,一个前所未有的三维空间,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也称为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技术或电脑成像(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简称CGI技术,它的产物是一种数字化的作品。由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计算机可以直接产生画面,这就意味着取消了摄影机的参与,因此可以说通过使用CGI技术,传统的通过摄影机来拍摄画面的“拍电影”的说法已经不能成立,而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来“做电影”。
电影中活灵活现的恐龙其实是电脑特技的功劳。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3D动画技术的完善,电脑特技已经成为现代电影制作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在《侏罗纪公园》里,造型逼真、凶猛残暴的恐龙就是通过电脑特技完成的。绘制人员先在电脑屏幕上制作出一头3米长的恐龙外形,然后把绿色的非洲风景照输入电脑,将恐龙的形象嵌入照片内,再模拟两架照相机的多次成像过程,把照片上仅有的一头恐龙变成10多头恐龙。紧接着,绘画专家会把恐龙每一秒内的动作分解为24幅连续变化的静止画面,再制成电影胶片,经放映机放映,观众就可以从银幕上看到一群恐龙在草地上捕猎的奇幻场面了。为了使这些恐龙像真的猛兽那样在银幕上追逐厮杀,人们又用超级绘画计算机绘制出了一个长达10秒钟的恐龙运动特写镜头,每一幅草图上都画出恐龙的三维视觉效果图,甚至标出每一块骨骼的位置。先在已有的骨骼上附上肌肉,然后根据日照的明暗程度给它上色,最后用皱纹、鳞片和一些泥土对它进行细致的调整。现在一些危险或需要加入特定效果的拍摄也是通过电脑特技来完成的。演员只是站在蓝色背景下拍摄动作,之后用电脑特技将蓝色背景替换成需要的背景。一些地震、海啸等情节无法真实拍摄时也都会用电脑特技来完成。 电影史上最大的巨制,迪士尼耗资3.5亿美元制作的《恐龙》,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实景拍摄加数码影像合二为一的电影,1300个电影特效镜头展现了活动的、写实的、会说话的三维恐龙和狐猴,将观众完全带入一个亦幻亦真的史前恐龙世界,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 《恐龙》影片剧本早在1988年已完成,《恐龙》的影片也开始酝酿和策划,由于当时技术达不到影片的要求,因此1994年迪士尼才着手开拍,为了完成这项拍摄计划,迪士尼专程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数码工作室:Feature Animation Northside。《恐龙》是一部实景拍摄加数码影像合二为一的电影,它的故事版最初写于1996年,1997年发展成二维的分镜头脚本,后来又用Avid的Softimage 3D制作成三维动画分镜头,同时也对背景进行了描述。摄制组为了拍摄和三维描述的史前世界非常接近的拍摄地点,而且在镜头中的比例必须能够容纳这些巨大的动物们,他们用了18个月走遍世界各地,如:佛罗里达州、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夏威夷、洛杉矶、加州的死谷等地寻找合适的外景。然后再扫描、合成、修饰,创造出白垩纪的景象。 时间回溯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阿拉达是一头禽龙,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它从未见过自己的同类,是一群狐猴将它养大。一场突至的流星雨毁灭了小岛,阿拉达和几只狐猴朋友侥幸逃脱了这场劫难并来到大陆。它们加入了一群四处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的恐龙队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龙的不断侵袭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具有创新思想并对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达与冷酷而固执的首领克龙和它忠诚的手下布鲁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在克龙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达向传统发起挑战并证明了适应环境并相互团结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电影的开头,一只惯于偷蛋的恐龙偷走了即将出世、还在蛋壳中的阿拉达,随后这个恐龙蛋又被一只会飞的恐龙叼在嘴里飞越了千山万水,最后掉落在了一座美丽的小岛上。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海滩、森林、草原、悬崖峭壁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象。这些都不是合成的,而是实景拍摄。为了做到这一点,两支外景队在18个月的时间里周游世界,为这部融科学事实与迪斯尼丰富想象力于一身的神话故事抓取各种各样奇幻的背景。由电脑控制的摄像设备拍下的实景被送回位于伯班克的工作室,由一批数字专家一帧一帧地分离出来,再与电脑创造的史前生物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于是我们看到的那一幕幕,就像是真的一样了!
在那座美丽的小岛上 ,生活着一群毛色鲜艳的狐猴。这些活蹦乱跳的狐猴也是专家们通过CGI技术合成的。对于狐猴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制作皮毛,因为在1995年几乎没有相应的软件可用。软件总监Sloat说:“我们只能完全用动力学来制作,狐猴要有又短又直或又长又卷的头发。再由我们的设计师来进行装饰,要看上去有点湿而且粘着灰尘,同时还要符合特写镜头的要求。” 为此,软件开发组编写了公司内用的皮毛工具,运行在SGI Iventor前端上。在渲染方面,用的是Pixar公司的Render Man软件。在动力学方面,制作组用的是Maya软件。而制作狐猴的动画时,为了呈现它们身上细密的皮毛,技术人员不但为每个狐猴加上了超过上万根的毛发,更夸张的是,还特别用软件将这一万多根毛发一一编号,并借由这套昵称为“发型师”的程序,在电脑中依场景所描写的环境,将不同编号的毛发依风向决定它的方向及位置甚至是不同的毛色。“当你愈关注那些细节,你就会更逼近真实。”负责视觉效果的希林(J.Hilin)在解释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时说。 我们应该都注意到了,影片中有很多对恐龙肌肉和皮肤的特写镜头。对于凸出的肌肉和微微颤动的皮肤,制作组运用了被称作Body Builder的独特工具,该软件在Maya 环境下运行,技术导演把一个截面是圆形的封闭曲面附到骨骼上,来制作肌肉。当骨骼移动时,曲面发生形变,导致截面也发生形变,因此肌肉会凸出。影响肌肉的另一方面是惯性的计算,有助于表现大型恐龙的重量。为了控制皮肤上大量的皱纹,技术导演运用了参数贴图和弹性网格。
在《恐龙》这部影片中,最惊天动地的场景要算是损石雨撞击狐猴大本营的一幕了。超巨大的损石从天而降,实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自然景观。为了创作逼真的战地效果,迪斯尼的艺术大师们,结合爆破特技效果,以电脑摸拟损石撞击后的烟云。你看为使屏幕上的烟云活灵活现,摄影师们把摄影机倒了过来。哦,烟云真的好像是在地上蔓延了,电脑师又把现场的影像扫描进了电脑,在经过数位灯光师开始在电脑中为烟云着色,制造光影特技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烟云效果了。在损石落下这场景中,恐龙与狐猴在实景火光四射的森林中奔跑的这场戏是摄影车模拟跑动的动物在林中四处飞奔,拍摄下四射的火光后,再把恐龙、狐猴等动物,按摄影车跑动的路线合成上去完成的。 创造另一个令人信服的一点是音效。制作组为不同的恐龙制造了不同的音效。他们首先去佛罗里达录制狮虎豹的声音,你看花豹一副要吃人的样子,非常适合怒吼着的食肉龙。狐猴的声音来自猴子和玩具喇叭的叫声。恐龙走路的音效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他们一个人负责前脚,一个人负责后脚。
迪斯尼公司的《恐龙》是一个新的典范,电影工作者将众多三维和二维的电脑动画片断、实拍场景和微缩模型场景艺术地组合到一起,专业动画师们制作了写实的三维动物形象。在这部影片中,他们不留痕迹地把拍摄和三维动画融为一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并且使像真人一样说话的恐龙和大家熟悉的迪斯尼传统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如在迪斯尼公司制作三维动画已经有13年的Griffith所说:“今天电影制作中电脑动画与实际拍摄已经变得随心所欲。”
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极大地扩展了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手段上的表现力。数字技术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制作的工艺流程,向传统的电影制作观念和大众对电影本体的认知进行了强大的冲击。
《恐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还有心灵上的启示。正如《恐龙》一片所阐述的,在巨变的时代,惟有不墨守成规、最能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当科技进占娱乐工业,惟有那些能善用技术、满足观众幻想的,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这是我们选修课的论文,有3500多字吧,你觉得长了的话就改一改吧。
Ⅳ 惊天动地电影观后感
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围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
从一个摩步旅官兵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己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己却被压倒在废墟里。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己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己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己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当孤立无助的灾区群众在凄风冷雨中看到远处漫过山冈的红旗,泣不成声地呼喊着:“解放军来了!”时,任何一个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叙事与细腻感人的细节有机结合,既表现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场景,如我军陆、海、空三军快速开进,长途奔袭驰援灾区,其中许多镜头都是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真实宝贵的纪录片资料,展示了我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影片又生动刻画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长当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孤儿,如今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名指挥员,他与妻子海军医疗队的医生魏霁虹战地相遇时,正是紧张救助一位性急冲动的灾民动手打他的时候。他默默地承诺着“人应该懂得感恩和回报”,身先士卒地指挥部队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考验,最后化解了化工厂的次生灾害危机。刚入伍的新战士田野,争当突击队员,在余震中为保护学生,用身体挡住了垮塌的楼板。战区副司令员梁志东与儿子在救灾前线意外相遇,不仅父子握手冰释前嫌,而且从儿子所带来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灾中国际社会支援的背景。还有象征着生命意义的跳动的红樱桃,凭吊遇难同胞的砖头林、千纸鹤,一位不知名的小战士细心呵护抚摸从废墟中救出的小白兔,众多战士和学生在晃动的手电光影中,为刚获救的同学过生日的歌声等,都汇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浑交响,让人们在悲壮中感到普通的平凡的却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
《惊天动地》作为一部类型化的灾难片,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在风格样式上营造紧张、惊险、悬念,又把握好灾难的真实与艺术的再现的关系,为了真实地展示地震的惨烈和破坏场景,摄制创作人员深入到绵竹、北川、汉旺、宝兴、都江堰、什邡等重灾区抢拍了大量的实景戏,其间得到了当地政府、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一些参演的群众演员本身就是受灾群众,参拍部队就是当时参加抗震救灾的英雄部队,他们真情投入,忘我工作,为影片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后期合成制作中,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八一厂技术人员与中影华龙数字有限公司、电影学院美术特效教研室一同合力攻关,使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数字合成镜头多达520个,创国产电影之最,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
电影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是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用电影艺术再现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用影像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军队电影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可以说,《惊天动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2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惊天动地》!
看完《惊天动地》这部片感触很深,以解放军抗震救灾事迹为主线,再现了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勇抢险的感人事迹,观看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几次落泪,悬崖边夫妻生死与共,感人至深,年轻战士为了救三个中学生而牺牲了自己的年轻生命,影片中的演员不只是在演戏而是在真情流露,真实强烈的自然灾害场景仿佛身临其境,影片中的情节真实感人,我感觉这部电影应该看值得看。
部队来自于人民,忠诚于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军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中国,和平时期解放军保卫祖国,在灾难面前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前是最可爱的人,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强国高歌!《惊天动地》是建国六十周年重点推荐影片中是唯一的一部现实题材影片。以去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为背景,耗时一年半,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惊天动地》用最大程度的真实,表现了灾难中最震撼的场面、最感人的故事和最情深义重的民族精神。《惊天动地》全片长度102分钟,共1440个镜头,其中含520个特技镜头,创国产电影特技镜头之最。影片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素材进行精心概括与升华,既有气势磅礴的大场面,又有生动鲜活的小细节,形成了真实壮美,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风格。
Ⅳ 《红海行动》观后感200字
作为一部国产战争片,《红海行动》给我带来了出乎意料的震撼,电影透过真实冷血的战争场面,以及对团队战术的深谙,使其并没有拘泥于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旋律作品,而是用“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中国现代军人精神,
彰显着和平的弥足珍贵。
《红海行动》的故事其实尤为简单,根据也门撤侨事件的改编,电影所呈现的就是一场我国名叫蛟龙的海军特种部队克服重重困难,奉命成功完成的撤侨任务,并穿插了一条法籍华人的记者辅线,可也就是在这部电影中,《红海行动》让我觉得他与很多同类型的国产战争片不经相同的是,电影一面并没有去过多的聚焦儿女情长,它是一部真正将时间近乎全部都留给了战争的电影,另一面其也用真挚的战友情谊,诱发着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中,《红海行动》将绝大半的时间都留给了接踵而至的战争,这种做法使电影营造了并不逊于好莱坞级战争场面的视听观感,与此同时。面对无穷无尽的敌人,其惨烈血腥的战争画面,给人所带来的也绝不是何般热血,面对牺牲,面对敌人,电影所致力给人带来的就是一股对战争发自内心的恐惧,当现代化的武器成为了收割生命的利刃,这种残酷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正是对反战最好的着点。
于此中,导演林超贤对于整体的节奏把控是尤为出色的,在一部战争场面占据绝对主导的作品中,他没有使剧情沦为场面的陪衬,反而很巧妙的利用合理的团队战斗部署去营造战友间纯粹质朴的羁绊,在战斗的间隙间去勾勒战友情谊,那简短却包含张力的情感营造,使电影比之很多同类作品去胡编乱造感情戏,或者是孤单英雄美人侧的老梗,都来的更有力度,更为真实。
当然《红海行动》也不乏问题,在这部电影中最为尴尬的,便是电影对人物塑造的不善,《红海行动》其实就本质来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群像电影,八位队员加一位战地记者,本可在人物上大有作为,然而电影对人物刻画却近乎是忽略的,导演从开头便可看出其并没有打算给每个人物留下充分的铺垫时间,这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整体的蛟龙,却无法看不到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看不到源于角色自身的思想,甚至于电影有时还会让人有觉脸盲之感,这种匮乏人物的缺陷,无疑令人倍感遗憾。
对于成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和平的珍贵,
并不能切身感受到“无论你在世界何处遇到危险,我都会带你回家”。
是一句何其厚重的承诺,然而血洒他国的《红海行动》,赋予了这份珍贵与厚重以最为生动的形态,令人看到了是什么在捍卫着我们的一切
Ⅵ 《战神》观后感作文600字
由陈思诚、王丽坤、杜淳(微博)、严屹宽等主演的偶像战争巨制《战神》,将于9月18日正式登陆江苏、贵州、黑龙江等四大卫视黄金档播出。“素颜女神”王丽坤单挑陈思诚等六大男神,演绎冷酷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化身和平女神,与陈思诚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烽火之恋,也成为残酷无情战场上唯一可以让人心灵宁静的“和平女神”。
电视剧《战神》讲述了抗战背景下,龙大谷(陈思诚饰)与众多抗战勇士的战斗与爱情的传奇一生,龙大谷与林燕(王丽坤饰)跌但起伏的动人恋情。剧中王丽坤饰演的林燕是一名主动要求“替父从军”的战地护士,与龙大谷在危险的战场邂逅,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到发现不知不觉中的芳心暗许,经历了残酷战场上生死未卜的忧惧,也有情侣间欢喜冤家的俏皮温馨。壮阔战场上一场惊心动魄也五味杂陈的恋情,成为一部战争大戏抢眼的亮点。
剧照中,身穿八路军装,带着红十字袖标的林燕略显单薄,眼神中却透露着坚定与平和,刚刚从军的稚嫩与惊惧在战火中渐渐被打磨,成为了一心为大多数人争取和平的坚定的战士。前方是炮火硝烟的战场,后方同样是以林燕为代表的战地护士救死扶伤的战场,甘于牺牲,在残酷无情的战场上,她的存在像“和平女神”一样给与战士们以及所有人以和平与希望。
据悉,在电视剧《战神》中,曾有着“谍战女王”之称的王丽坤首次饰演八路军。 由陈思诚、王丽坤、杜淳(微博)、严屹宽等主演的偶像战争巨制《战神》,将于9月18日正式登陆江苏、贵州、黑龙江等四大卫视黄金档播出。“素颜女神”王丽坤单挑陈思诚等六大男神,演绎冷酷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化身和平女神,与陈思诚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烽火之恋,也成为残酷无情战场上唯一可以让人心灵宁静的“和平女神”。
电视剧《战神》讲述了抗战背景下,龙大谷(陈思诚饰)与众多抗战勇士的战斗与爱情的传奇一生,龙大谷与林燕(王丽坤饰)跌但起伏的动人恋情。剧中王丽坤饰演的林燕是一名主动要求“替父从军”的战地护士,与龙大谷在危险的战场邂逅,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到发现不知不觉中的芳心暗许,经历了残酷战场上生死未卜的忧惧,也有情侣间欢喜冤家的俏皮温馨。壮阔战场上一场惊心动魄也五味杂陈的恋情,成为一部战争大戏抢眼的亮点。
剧照中,身穿八路军装,带着红十字袖标的林燕略显单薄,眼神中却透露着坚定与平和,刚刚从军的稚嫩与惊惧在战火中渐渐被打磨,成为了一心为大多数人争取和平的坚定的战士。前方是炮火硝烟的战场,后方同样是以林燕为代表的战地护士救死扶伤的战场,甘于牺牲,在残酷无情的战场上,她的存在像“和平女神”一样给与战士们以及所有人以和平与希望。
据悉,在电视剧《战神》中,曾有着“谍战女王”之称的王丽坤首次饰演八路军。 由陈思诚、王丽坤、杜淳(微博)、严屹宽等主演的偶像战争巨制《战神》,将于9月18日正式登陆江苏、贵州、黑龙江等四大卫视黄金档播出。“素颜女神”王丽坤单挑陈思诚等六大男神,演绎冷酷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化身和平女神,与陈思诚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烽火之恋,也成为残酷无情战场上唯一可以让人心灵宁静的“和平女神”。
电视剧《战神》讲述了抗战背景下,龙大谷(陈思诚饰)与众多抗战勇士的战斗与爱情的传奇一生,龙大谷与林燕(王丽坤饰)跌但起伏的动人恋情。剧中王丽坤饰演的林燕是一名主动要求“替父从军”的战地护士,与龙大谷在危险的战场邂逅,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到发现不知不觉中的芳心暗许,经历了残酷战场上生死未卜的忧惧,也有情侣间欢喜冤家的俏皮温馨。壮阔战场上一场惊心动魄也五味杂陈的恋情,成为一部战争大戏抢眼的亮点。
剧照中,身穿八路军装,带着红十字袖标的林燕略显单薄,眼神中却透露着坚定与平和,刚刚从军的稚嫩与惊惧在战火中渐渐被打磨,成为了一心为大多数人争取和平的坚定的战士。前方是炮火硝烟的战场,后方同样是以林燕为代表的战地护士救死扶伤的战场,甘于牺牲,在残酷无情的战场上,她的存在像“和平女神”一样给与战士们以及所有人以和平与希望。
据悉,在电视剧《战神》中,曾有着“谍战女王”之称的王丽坤首次饰演八路军。
Ⅶ 行走战地读后感感谢
因为写论文要用的那本理论书北校区的都借出去了,只得长途跋涉去南校区借。在公车上的那一个多小时把闾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看完了。以前对她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战地女记者,其他都不怎么了解。在图书馆偶然瞥见,随手一翻发现写得挺浅显易懂的就借了回来。
题外话:现在每逢看到安妮宝贝体或郭敬明体就有点厌恶,总觉得有种装腔作势的感觉,不好好说话。有时候耐着性子看完还是没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就很郁闷了,好像是遇到了蹩脚的译文,好想狠批狂改一番。越是大师写的东西,越好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几本散文集,刘文炳的《为了莎士比亚》,写得通俗易懂,但是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一个本子收了好几篇文章,看了前两篇后面的就不用看了。吴兴文的诗文集,果然是学者,学术味十足,还是比较喜欢他的译作。卞之琳的话,文章里不知怎么地带着文革时代的文气,文章不及他的诗作好。最赏心悦目的就是王佐良了,真是写散文的好手。
看她干练的摸样,以为她为人一定很严肃正经,结果发现她和我们一样,也听孙燕姿,也是爱情至上,也会为了茶余饭后有谈资看看八卦新闻。让她与众不同的是她的视野,她的较真劲儿,她的勤奋和她的豁达。书中好几句话,我都觉得是专门给我开的偏方。她在第69页写道:“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更是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只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就能够证明给大家看。但是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有时候真的要经常地反省一下,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轮到别人而不是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上回口译比赛时,当得知没进最后一轮,我第一个反应是难以置信:信息没我全的选手都进了。第二个反应是开始质疑评审的评判标准。却一直没有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一味地揪着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不放,不反省自己薄弱的环节。那时候还不甘心,真想拽着老师说,“再来一次,我要证明给你们看”。就像闾丘露薇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有时候机会来了不一定是好事,关键要看你准备好了没有。我还半斤八两就老想着得到别人的认可,现在回想觉得那时的自己实在是太可笑了,不禁为自己感到羞愧。
她还在148页写道:“大学四年,书反而没有中学看得多了,时间花在了听各种各样的讲座上。那时候来大学做演讲,从来没有受到过明星般的待遇,遇到的都是台下那种挑战的神情。讲座的种类很多,艺术,哲学,还有企业管理,我都会去听,我觉得,听那些比自己聪明和有经验的人讲话,真的要好过看一本其实怎么也看不懂的书。”以后我会坚持每周六都去听公众讲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要多读书,这样对事物的看法才不会只停留在表面。
Ⅷ 语文:1.习作《燃烧的影像》观后感。
从9月1日开始,一部名为《燃烧的影像》的纪录电影在全国的一些城市低调点映;9月18日,这部电影在全国正式公映,慢慢引发了影坛不小的震动――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对馆藏的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后,最终从284部影片中精剪了133000余帧画面,修复并制作完成的一部电影.
2015年元旦刚过,《燃烧的影像》主创团队进入了紧张的前期筹备阶段.库房的大门打开了,没有人知道,在那些许久未有人动过的胶片盒里究竟藏着多少秘密.经过技术人员多日专业的特殊处理,经过数字化的影片一批批成为可用的基本素材.在小放映室里,银幕上的一切让整个团队惊呆了:
“一二八”事变,闸北成为一片焦土,蔡廷锴正在部署着第十九路军;卢沟桥事变次日的宛平城,布满弹孔的城墙,人们自发地慰问守城的战士;平型关大捷,林彪、聂荣臻正在战场指挥作战;被称为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冯玉祥用充满魅力的演说激励士气;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的孤军还在死守阵地,著名的八百壮士其实还不到四百人;台儿庄的战场上,竟然有孩子在挖战壕;武汉空战,在战斗机中拍下了战机翻滚着与敌人互射,并最终击落敌机的场景……
还有一些关于特定时间的特殊镜头:1937年12月12日,中国军队被迫撤离南京时,摄影机拍下了回望南京的最后一个镜头,那是一个模糊的画面,像一个泪眼婆娑的孩子抚摸母亲的脸;
1945年10月10日,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挤满20万市民,他们亲眼见证了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那时整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200万……
当时的感觉很奇妙,仿佛这些影像就在等待着我们.它们的来源不同,但都是抗战时期拍摄的,有的来自私营公司,有的来自外国记者,也有少量是从日军和敌伪政府缴获来的胶片,绝大多数来自当时国民政府电影机构派出的战地电影队.无数的战争场面在眼前闪过,很多机位明显就在射程之内,摄影机是如何记录的?很明显,当时的战地记者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画面.《燃烧的影像》点映时,一位记者曾问:“当时拍摄这些影片,采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术?”我这样回答他:“这部电影也许运用了最复杂的技术,那就是――摄影师把战场拍清楚,并且还活着.”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拍摄这些影像的人,很多真的就牺牲在疆场.“让将来的人们看到”――这件事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我们要忠实地呈现这些画面,让更多中国人看到,让观众成为历史的目击者,不能辜负前辈们这些超越时空的礼物.
时间紧迫,仅看完所有素材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整个团队一直在加班,转数、修复、撰写文案、考据、剪辑、后期在同时进行;大量惨烈的画面也给年轻人的心理带来不适感,有些人甚至做过噩梦,但是为了让影片赶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上映,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心理调适,大家感受到这份影像遗产的厚重,每个人都在努力克服,彼此鼓励,“胜利属于我们”是文案组邮件结尾的惯用口号;影片修复小组有三人病倒;而导演组后半程吃住几乎都在机房里.
以往的许多纪录片可能都用到过早期影像,但素材的使用可能是错位的.而在《燃烧的影像》中,画面和文案的契合度则非常高,除了极少数场景,绝大多数画面都是来自相对应的历史现场,我们尽量避免素材借用的情况.影像中出现的事件、人物、军队番号,甚至军服、武器、徽章都经过了考证.原始素材多数是无声片,不少连片头都没有,仅仅看影像难以理清头绪.摄制组购置了大量抗战文献,发现同样的历史资料,数据就常常不统一,对于细节的说法也各不相同.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了军事科学院、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等权威机构的专家给予专业指导.一部分抗战史专家发现,以本片的素材影像作为原始史料,也修正了以往一些史料的错漏之处.
在史料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观众没有看到过的素材,比如苏联援华、《中英新约》《中美新约》的签订、日本留学的学生军贴标语、在故宫举行的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审判川岛芳子等等;对于观众熟悉的史实,则尽量展示大家没见过的细节.
9月18日,《燃烧的影像》正式在全国公映,我们采用了最低票价.看过的观众大都用“震撼”“感动”“难忘”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虽然国内纪录片的票房一直都不理想,但是也不乏穿越整个城区只求一睹此片的热心影迷,还有看过多场,并决定包场请学校的孩子们都来看的公益人士.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本片的出品人孙向辉说:“我们只为公益,我们希望更多的观众能看到这部影片,并种下维护和平的种子.当我们选择把影片放到院线时,大家都非常担心的票房问题,对此我们不会去太多地比较,一方面纪录影片和商业电影没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大家能在影院看到70年前记录影像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导演黎涛表示:“这部片子也许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请相信我们的创作态度是真诚的;这部电影向抗战时期浴血奋战的先辈致敬,也向那些记录下这些影像的电影人致敬.”制片人薛宁为电影研究者、军史发烧友和影迷还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她组织资料组编写的《燃烧的影像》同名图书即将出版发行,书中不但收录了完整的影片台本,还详细介绍了影片中一些珍贵素材鲜为人知的背景资料.
就像一位观众说的:“我们都学过历史,自认为了解历史,但是与亲眼看见历史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这部电影没有色彩,没有高科技,没有明星,只有真相.只要你进入影院坐下来,就会被真相打动;并且,总有一些镜头,你永远不会忘记.
Ⅸ 求《惊天动地》观后感 500字
惊天动地观后感默认分类 2009-10-08 22:41 阅读3126 评论1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故事片《惊天动地》(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真实再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深情展示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和焕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给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激励。 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围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影片以纪实的风格、平实的手法,从一个摩步旅官兵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己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己却被压倒在废墟里。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己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己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己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当孤立无助的灾区群众在凄风冷雨中看到远处漫过山冈的红旗,泣不成声地呼喊着:“解放军来了!”时,任何一个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影片注重把宏大叙事与细腻感人的细节有机结合,既表现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场景,如我军陆、海、空三军快速开进,长途奔袭驰援灾区,其中许多镜头都是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真实宝贵的纪录片资料,展示了我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影片又生动刻画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长当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孤儿,如今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名指挥员,他与妻子海军医疗队的医生魏霁虹战地相遇时,正是紧张救助一位性急冲动的灾民动手打他的时候。他默默地承诺着“人应该懂得感恩和回报”,身先士卒地指挥部队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考验,最后化解了化工厂的次生灾害危机。刚入伍的新战士田野,争当突击队员,在余震中为保护学生,用身体挡住了垮塌的楼板。战区副司令员梁志东与儿子在救灾前线意外相遇,不仅父子握手冰释前嫌,而且从儿子所带来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灾中国际社会支援的背景。还有象征着生命意义的跳动的红樱桃,凭吊遇难同胞的砖头林、千纸鹤,一位不知名的小战士细心呵护抚摸从废墟中救出的小白兔,众多战士和学生在晃动的手电光影中,为刚获救的同学过生日的歌声等,都汇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浑交响,让人们在悲壮中感到普通的平凡的却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惊天动地》作为一部类型化的灾难片,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在风格样式上营造紧张、惊险、悬念,又把握好灾难的真实与艺术的再现的关系,为了真实地展示地震的惨烈和破坏场景,摄制创作人员深入到绵竹、北川、汉旺、宝兴、都江堰、什邡等重灾区抢拍了大量的实景戏,其间得到了当地政府、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一些参演的群众演员本身就是受灾群众,参拍部队就是当时参加抗震救灾的英雄部队,他们真情投入,忘我工作,为影片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后期合成制作中,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八一厂技术人员与中影华龙数字有限公司、电影学院美术特效教研室一同合力攻关,使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数字合成镜头多达520个,创国产电影之最,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电影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是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用电影艺术再现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用影像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军队电影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可以说,《惊天动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Ⅹ 高山雨露观后感150字
很好的电影应该多拍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也应该多拍成电视剧回更好,让人了答解历史。
1939年春季,日军抢先展开进攻南昌,指战员张胜固守南昌阵地,张胜部队伤亡惨重。通讯兵报告支援消息后,师长下令郑多义立刻前往救援,郑多义带领他的7连踏上支援之途。清晨,郑多义遭到日军的空袭,郑多义为保护君子豪而牺牲。君子发现除自己外无一人生还。匆忙掩埋恩人尸体后,君子豪带着无法言喻的悲恸心情撤出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