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远山观后感
『壹』 《远山的呼唤》观后感500字
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并不拥有现代大片中那些华丽的画面。从头到尾,它都是以一种平淡叙述出其中的美。
年轻的女主人公民子,为了自己的爱情随着丈夫来到了偏远荒凉的北海道牧场,只可惜丈夫病故,她为了丈夫留下来的产业,一个人独自承担起生活重担与儿子武志独自坚强的生活着。而男主人公耕作,则是因为一怒之下杀了前来讨债并对其辱骂的债主,为了躲避追捕,刚好流亡到民子的牧场,并做了牧场上的短工。日子偶有小小的波澜,但还是以平淡为主线。在这平静的日子里,耕作与母子俩建立起了一种无形却又让人深感温暖。这时故事出现了转折,耕作偶然被警察发现,并被捕判刑,在最后押送耕作的列车上,民子表示会一直等他回来,耕作留下了眼泪。
电影的背景是以北海道的大自然为主,环境优美,并从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都是平淡的镜头出现。人物虽小,但故事却甚是感人。
女主人公年轻貌美,聪慧娴熟,却不像大多数女孩子那样显得柔弱、娇贵。她的身影总给人以很瘦小的感觉,但她的眉心却很强大、刚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精神在北海道牧场夜晚刮风下雨的恶劣环境中越发的被衬托出来。这样强烈的衬托,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对她的敬佩之情更是随之又增添了几分。
男主人公耕作,则身材高大,但他不苟言笑,话很少,却勤劳肯干,他的内心似被一团迷雾所笼罩,让人看不穿。他对女主人公的默默的情感流露则是表现在他更加卖力的劳动上。
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很美,在平淡中产生,在平淡中升华,不需要任何表达,却显得那么默契。女主人公的儿子武志这个懂事的孩子,他在男女主人公之间也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着,过着平淡却又幸福的小日子。虽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一家人。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幸福及美好。
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则上演了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小转折,更是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民子在列车上所言的那一出“戏”,能够让性格刚毅的耕作流下热泪,同时也也恰表达出女主人公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她虽然以亲自表达但却鼓起勇气说出这些话,流露出她的一些性格特点,羞涩却有勇气,坚毅而有主见。
都是小故事,小人物,脱离了城市的喧嚣,有和谐的生活,一切都很简单,但在其中却隐藏了不平凡的爱与感动。两个人的情感及形象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似乎就是那故事中的人,普普通通,实实在在,让我们与之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并把我们完全的融入了那一些细腻之中。
影片虽平淡,但那些细致的感受却让我们为之感动,不禁潸然泪下。故事中,人物的美,人物之间的那种朴实而纯粹的情感的美,再通过优美的北海道大牧场的背景的衬托,把这个故事刻画得如此感人。一幅夕阳下,一家三口漫步在美丽的大牧场上的和谐景象很自然地在脑中浮现,这一场美得盛宴,让我们不禁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展开憧憬,并为他们祝福。
『贰』 求“梦回远山”观后感
“梦回远山”观后感:
山,是不同的。有的黄沙漫天,一片荒芜;有的绿树成荫,一片祥和。而我则喜欢后者。
一个木是树;两个木是林;三个木是森;则四个木便成了山。我的家乡便有这样的山。山上小路蜿蜒曲折,怪石形态各异。几块石头里或许会有几株野土豆和几个青草莓。土豆不大,草莓也不红,不像集市里卖的那样大,但却都有着山里的一股子“野味”。
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就是捅到了天也没有人说它。竹子愿意生几支笋就生几支笋,它就是一支笋也不长,也没有人怪它。
蝴蝶飞来飞去,有黄的也有黑的。它停在这朵花上四处看看,又停在那根草上歇脚。没有人理它,一切都是无虑的。
山里总是挂着颗大太阳,星星总是跟太阳捉迷藏,谁也捉不到谁,山里一切都是无序的,路左边会突然横出条沟,右边则会冒出几块大石头。谁也不知道山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那片竹林里会有几户人家。真是应了那句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里的一切都是无忧的,你愿意吃什么,你就是吃把子树叶也不会有人骂你。这样的山会把你的心也给带“野”了。
『叁』 谁能告诉我(远山在呼唤)电影观后感
很感人
『肆』 甘肃武威红色文化观后感3000字
武威红色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4月25日我满怀着追寻红色记忆,重走先烈足迹的心情在院领导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毛主席故乡湖南韶山、革命圣地井冈山之路,进行了为期6天的红色学习,6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26日早晨,我们到达了第一站-长沙橘子洲头。初夏的长沙橘子洲头激情似火,游客如潮,站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下,人们心潮澎湃。置身于橘子洲头这片红色热土,伟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情怀穿透历史时光,激荡心灵。1925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叩问,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一代伟人在长沙开展创党、建党早期活动,新民学会、橘子洲、岳麓山到处都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游览完橘子洲头,我们乘车到达毛主席的故乡-韶山。韶山之行,是一次追思伟人之旅,一次重温革命之旅,更是一次笃定信念之旅。第二天,在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我们有幸请到了原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韶山市伟业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主任周卫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学习伟人风范,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家风家教》的党课,让我们重温伟人历史,学习伟人精神。我们青年人重温和学习毛主席的奋斗历程和革命思想,毛主席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青年立志报国,毕生寻求民族解放和富强的真理,我们青年人是要取一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精神,更要取一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信念。1959年,走过三十二年革命征途的毛主席重回故里,凭吊革命往昔,书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随后,我们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让我惊诧的是这个“燎原星火”的“红色圣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满眼的绿,千百种绿深浅交错被云雾配合着形成了美妙的层峦迭嶂。但你走近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土壤又是红色的。不知这是否早就预示了这是一片红色政权蓬勃发展的土地。次日早晨,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 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 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 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井冈山得天独厚的 风光特色。朱德委员长称其为“天下第一山”。我们乘车驶向了井冈山的瑰宝——龙潭。龙潭因其周边的五潭十八瀑而闻名,又因其中的五龙瀑而得名。只见河水在峡谷中左突右冲,不断向谷底跌落,形成了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云开雾散,艳阳当空,一边眺望着远山,一边体味着近水,我们真的有了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正是出于这种感受,全体同志们十分努力地按动着相机快门,不断将不同的美景与人物进行着排列组合,以美景衬托人物,力求山美水美人更美。29日,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我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更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正像毛主席在《西江月. 井冈山》中写道“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带着这种释然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之行的终点站——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我们一定会把学习的收获和成效带回去,化作我们工作的激情和力量,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迎接今后的工作和挑战!
『伍』 爱在远山观后感500字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纪实片,这不到两个小时的片段,让我感触很大,也发现了很多我一直拥有却没有发现的东西。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跟我们同龄大,本应该像我们一样在学校上学,正在生命最精彩阶段的一位西安男孩,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网吧,家庭的感情危机,父母对他的冷漠,使他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产生了一种抗拒,成为了大家口中说的不良少年。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年龄仅12岁,却跟我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他是真正的农村人,从未走出过大山,从小就帮着长辈干农活,但他学习很刻苦,成绩在全乡是第一名,他乐观,坚强,不怕苦,与城市里的西安男孩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一个从未吃过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城市孩子,来到一个基本不与外界有什么联系的大山里,当一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农村孩子,来到一个繁华的大城市的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城市的孩子在最原始、最贫穷的地方,找到了他其实最需要的东西——家,是的,他有家,有爸爸有妈妈,但这就是家的涵义吗?至少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家”。在那个家,父亲因为工作不得不长年在外,很少回家,母亲似乎对他也是死了心,在家里他感觉不到一点温暖,他开始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且日渐叛逆。当他参加了这个节目,来到农村在另一个家庭生活后,他变了,这个家虽然贫穷,但这个家充满了爱和温暖,男孩感受到了多年来都不曾拥有的最简单的爱和最温暖的温暖。当他看到农村妹妹因为没吃到自己从城市带来的柿饼,大哭大闹,咬着他的手时,他并没有生气,他跟妹妹的家人说,“让她自己哭吧,哭下就好了”,他似乎很熟悉这样的场景,也知道如何去处理。看到年仅5岁的妹妹天天在家和长辈们一起干农活,身上也没有一件好衣服,天冷了,他决定用身上仅有的14元给妹妹买件新衣服,甚至愿意把朋友送给他的名牌手链抵押出去。他变了,没有了以前的冷漠,没有了以前的事不关己,现在的他,内心充满了爱,他了解了什么是吃苦,什么是亲情,怎样去爱别人……
当奶奶得知妹妹的新衣服是他用手链换回来的,第二天就拖着她那因为风湿已经变形了的几年没有出过远门的腿,走了三个多小时来到市集,只为了把她心爱的孙子的手链换回来,还记得奶奶在市集上那哀求的眼神,着实让人心痛,正是因为奶奶这个举动,触动了男孩心底那块柔软的东西,男孩的一句“奶奶,让我来帮你洗次脚吧”,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不再是以前的他了,亲情使他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亲情使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过多的动作,这曾看起来不在意一切的顽劣的孩子,终于卸下了自己伪装的面具,其实他和我们一样,只是缺少了家人的关爱而已。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笑容。当记者问到你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他想都没想,笑了一下回答“青菜,习惯了。”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但在笑声中,我发现了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无奈,这社会贫富差异的无奈,也为一个大山里的孩子的坚强乐观感到高兴。他说他想回村子做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国家有这种刻苦乐观的孩子在努力,大山里的一代又一代总有一天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那时我们对这种社会贫富差异的无奈和无助,也会随着他们的进步而慢慢减少…
看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其实发现看再多,说再多,也无法把我所有想法表达出来。影片中,他们的许许多多的话语、行动,让我至今都无法忘记。跟他们相比,我们拥有太多,我们幸福很多,但我们却没发现,可能因为没有亲身经历,可能因为我们生活在这繁华的城市,也可能是我们在逃避一些其实逃避不了的东西,假装很坚强,其实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么脆弱,有些事总以为自己可以扛,到最后才发现,其实自己没有那能力。
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幸福是什么?即便生活在最贫困的地方,仍然拥有最简单纯粹淳厚的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就是拥有再多的浮华,却失去了爱的能力,也不再相信爱,更无从分辩爱,蓦然回首,人海茫茫...”
珍惜现在,收藏过去,期待未来…去发现,去寻找,不让自己后悔…
『陆』 电影远山的观后感拜托了各位 谢谢
画面中只有两种颜色,白色和黑色。白色的是祁连山的雪,黑色的是煤和煤工。 这是我在《远山》中看到的安静的画面。 “为了生活。”一个脸上黑的看不出表情的煤工这么说。他们一年能挣2000块,自己花1000块,剩下的盖两间房。“孩子读书了吗?”记者问。他已经离开了镜头,沉默着回到了煤窑。 “我们叫他窑猫子。”一个包工头告诉记者,“他们出的多,就给的多。”这就是煤工们公平无比的现实。他们的煤窑就是一条简单的隧道,随时都在落石,每年会有一两个人死去,工伤。这一刻,我才突然发现,人的生命原来是这么的廉价。一个人的死,只能换来5000块,而死亡已经成为了一种麻木。更多的时候,当有人死去的时候,没有家属会来认领,他们需要的只有钱。于是,作为工具,他们和自己身下的煤一起被人遗忘。 这么苦是为了什么?挣钱,给孩子,给学生。一位煤工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有些人的钱真的滴着血。 挖了煤,挣了钱,媳妇才会跟你。女人成了男人的商品,男人成了生活的奴隶。我能想到的东西就是丛林法则。在这里,没有人会高举人权,没有人会把自己当做人。他们有的,只是把它们围起来的祁连山和山里的黑煤窑。他们的墓碑就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黑暗被掩盖在下面。 当我们在抱怨今天的生活不公,在视线的边缘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一生都会被遗忘,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抵抗现实。他们称自己为劳动人民,他们的房子里贴着毛泽东画像。他们的煤窑里只有煤油灯,他们的人生只有150丈的隧道,他们的颜色只有黑色。 他们活着……
『柒』 远山姐弟电影观后感300字
《远山姐弟》这部电影深深地感动了我,电影中的姐姐那双求知的眼睛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对小姐弟,他们的父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去逝了。家里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母亲在照顾他们。剧中的姐姐十岁左右,和我差不多大。因为家里穷,凑得钱只够一个孩子读书,加上他们的母亲思想陈旧,有点重男轻女,最后读书的机会给了弟弟。姐姐每天不但要帮妈妈干家务,还要利用放羊的时间去给离家上学比较远的弟弟送午饭。
其实姐姐也很想读书可是由于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她只有在很少的休息时间来跟村里的一位老爷爷学认字,有时晚上看看弟弟的书。弟弟的年龄太小,不懂得生活的艰苦,不但没好好学习,还特别贪玩,成绩总是不太理想。有一次弟弟考试不及格,心疼弟弟的姐姐怕妈妈责骂,悄悄的代替弟弟去补考,最后居然考了100分,让教弟弟的陈老师非常喜欢这位小姑娘。后来姐姐还将自己没事的时候写下的日记给陈老师看。陈老师觉得非常不错,就把姐姐的日记送到了报社,最终姐姐的日记在省城日报上发表了。姐姐的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全村,也感动了教姐姐认字的那位老爷爷,大家决定集资在村里办学校,让读不起书的孩子都能有书读。后来姐弟俩一起进入了这所学校。
看看电影中姐姐的学习精神,看看电影中他们上学的环境,在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好了不止十倍吧。但是我们却没有她们的那种求学精神,这让我很惭愧。今后,我也要向这个姐姐学习,认真读书,好好学习!
『捌』 远山的红叶观后感
远山的红叶永不凋零
该剧通过王瑛同志的优秀事迹,艺术地再现了她在纪委的工作岗位上铁面无私,排除干扰,敢于碰硬的办案故事,也表现了王瑛真心实意帮助挽救犯错误同志的感人故事。通过王瑛与腐败分子岳迎久的坚决斗争,以及她对犯错误同志的关心与爱护,对老百姓的真挚热爱,对自己亲人的严格要求和挂念与无奈。讲述了一个党的优秀女儿,人民深深爱戴的好干部的感人故事。
作为王瑛精神的一种象征,红叶始终贯穿全剧。从上任之初在红叶下留影开始,到红叶漫山红遍时猝然离去,王瑛走过了绚丽的一生。她是“人民嘴里的好大姐,百姓心中的活菩萨”;她“生若桃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可以说,红色是她生命中贯穿的颜色,红叶是她精神的外化。“伊人已去巴山冷,秋池涨水百里寒。”王瑛离开我们已经2年多了,但是她的精神永存人间,那是永恒的远山的红叶!
通过观看《远山的红叶》,我认真思考片中落马的县水利局副局长岳映久带来的教训,该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腐败分子之所以腐化堕落,沦为阶下囚,关键是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失去了做人和做事的底线。目前像岳映久这样的一批腐败分子渎职弄权、聚敛钱财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更败坏了党风政风,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里,如果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失去理想信念,经不起金钱美色各种诱惑,就会走上违反党纪国法之路,最终自我毁灭。《远山的红叶》警示大家要从岳映久身上吸取教训,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要警惕金钱的腐蚀,做到警钟长鸣,向基层优秀女纪委书记王瑛同志学习。
岳映久案再一次警示我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抓!我们一定要从岳映久落马案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一要加强学习重品行。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联系实际、指导言行,不断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二要严格要求讲纪律。要坚决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行为规范,自觉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各项制度规定,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要廉洁自律树形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和行为上遵守道德规范及廉洁要求,守住自己的防线,做到不贪占钱物,不以权谋私,不任人唯亲,不违纪违法。
远山红叶永不凋零,赤子之情永存人心!缅怀王瑛同志,其精神永垂不朽。
『玖』 《远山的红叶》观后感
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观后感
看完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让我深受感动,几次禁不止泪出眼眶。
女主人公王瑛身为巴江县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为自己治病、为母亲治病、为老公治病、为儿子出国留学的同时,却以老公在单位买的住房作抵压,贷款10万元是为维持家庭这些起码开支,她的母亲为了节约钱,不去医院看病拿药,不吃中午饭。其实,只要王瑛手一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得到县水利局副局长岳映久送给的大把钞票。但她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表现出了一名党领导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
与王瑛关系相处一向融洽的县公安局副局长郎小泉因下级执行任务脱离岗位造成看守嫌疑犯上吊死亡,而小泉不如实情汇报死亡原因,说假话,为下级开脱责任,为单位保荣誉而失去了原则。王瑛经过调查,秉公执法,使郎小泉受到纪律处分。而岳映久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设下圈套,挑拨小泉家庭和王瑛的关系,最后,至使王瑛难以承受流言蜚语的折磨而病倒了。在病魔面前,她坚强不屈、只争朝夕。“5.12”汶川大地震时期,已处于癌症晚期的王瑛强烈要求进入抗震一线,她深入偏远重灾区,不惧余震危险,第一个走过危险地段,与灾区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死。夜晚住宿时,正下大雨,她不住在专为她搭建的临时简易住宅,而是让给老人和小孩,令人无不感动,造成自己第二天高烧昏倒。人们都用一个相同的词来描述王瑛,那就是——坚强。王瑛的坚强超乎了她身边所有人的意料,朋友们因此形象地把她称为“铁骨”。
在生活中,王瑛象对待亲人一样关心机关干部职工,心里更装着山区的老百姓。将中纪委颁发给她的2万元奖金,不给穷困且无业的弟弟,却资助家境贫寒的黄霞姑娘上大学,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她亲自谋划为“背二哥”(从事搬运工作的苦力)修建住房方案,为他们讲治富课,帮他们渡过难关。2008年11月底,当听闻王瑛书记去世的噩耗后,数百名“背二哥”赶赴巴中,在灵前打出“王瑛书记,一路走好”的标语,感动了无数巴中人。
王瑛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向王瑛那样无私地为人民奉献,才使得远山红叶永不凋零,赤子之情永存人心!缅怀王瑛同志,其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