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观后感
① 寒战2观后日记200字
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去年香港新浪潮回顾展,《点指兵兵》和《边缘人》的导演章国明说,拍电影太累,他现在给廉政公署(ICAC)做事,对生活很满意。作为最早涉入警匪类型片的导演,章国明的几部作品以及翁维铨的《行规》都极具代表性,影片揭示了体制的强大,警察的形象也表现得很脆弱。料想其幕后原因,大概便是ICAC成立后,警方势力便受到了极大限制,身份不似以往。此后,警匪片历经了吴宇森和林岭东们的技术革新,赏心悦目、眼花缭乱。中间更有某些狂人导演,不打招呼上街现拍,公然在油麻地警署前搞爆炸。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迅速滑坡后,《无间道》的出现有如进行一次心脏起搏,无奈躯壳朽木,回天无力。此后,香港电影直接进入了合拍片时代,多数香港导演看出了门道,争先北上淘金,这便是戏外的游戏规则。
以这样的电影史料陈述开篇,原因在于它们与《寒战》有着奇特的联系。严格来说,《寒战》只是讲了警方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匪徒们关系不大。然而,警匪片本就是一亚类型,警察跟匪徒互相充当背景的情况亦不少见。而这篇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正是警匪片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搞到最后居然只是为了上位,权利斗争的游戏规则,搬演起来就像内地时兴的宫斗剧。
讨论《寒战》的由来,自然不能去信什么十年来最好的剧本,因为剧本和成片本来就是两回事。之所以会有《寒战》,原因也出在合拍片上。有人会不解了,《寒战》够港味,主角里面基本没有内地演员,与合拍何干。答,只要《寒战》把内地市场放在了首位,那么,《寒战》就不免要受到合拍片的框条限制,譬如过审。《寒战》的主旨是宣扬香港的法治精神,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香港形象,像金融中心以及安全城市。考虑到《寒战》的出品方,说故事内核是左派立场加亲建制派并不为过。最简单的一条,且不说续集故事如何,这一集中的坏蛋居然主动遵守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讽刺。不是说这样的做法就不好,只是,拿它当影片的最大悬念,多少会让反派显得过于幼稚,缺乏说服力。
以反派在片尾表现出来的只手可遮天,直接做掉刘副处,远比做这么篇“百密而一疏”的文章要容易得多。我猜想,编导没这么干倒不是怕剧本立不起来,相反,《寒战》要讲的是
内部斗争,没有硝烟的冷战,它像极了运动斗争不断的政党游戏,整人、扣帽子,这确实比玩杀人灭口的戏码要高明复杂得多,尔虞我诈,人人自危。但以《寒战》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编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事情都搞那么大了,还想掩人耳目说是内部矛盾,我看确实是高估了警方的正义力量,诈唬观众。
前三十分钟,《寒战》绷得很紧,梁家辉与郭富城的分裂和对峙也很出彩。没有多余废话,气氛立马到位。相反,等到李治廷这般后生出来,《寒战》开始啰嗦大道理,ICAC的对话戏拍得有如新老师上课,极其乏味。即便可以祭出“续集会解释一切”的霸道理由,然而,《寒战》遗留下来的漏洞还是太多了一些。尹子维、钱嘉乐、林家栋和安志杰,要么有因无果,有么有果无因,四个人的线索没有一条是理清楚的。于是,即便彭于晏的响指打得再响再脆,我脑子里想的也绝不是续集会有多劲爆。最起码的,导演你先把这一集的东西说清楚啊,不是要比肩《无间道》么,先看看人家的完整性和流畅度……
显然,如果让一名观众去总结《寒战》,他们得出的结论竟然会是香港警方正大光明,面对ICAC可以挺直腰杆,领导人更是很有手腕。在这个层面上,《寒战》带给我的失望要远多于惊喜。即便郭富城的“香港一日游”追踪能带来一些亲切好感,即便开头炸影院、结尾炸龙标的细节也有怪趣味,可把电影看做一个整体,《寒战》的模样竟是残缺不全的,好似那阻击警方的烟花武器,说到底却不知为何而放。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最大要义不是让主人公一字不落地将出来,更不是大打字幕去讴歌记录。《寒战》接连犯下了两个致命问题,试图让观众去理解所谓的游戏规则,进而对警方持有崇高敬意——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宣教片。
因此,如若有人说《寒战》是香港警匪片甚至是港片的突破创新,这个我是不同意的。过去十年,港片有过黄精甫、彭浩翔等人,他们被寄以希望又最终落空。《寒战》的陆剑青和梁乐民都是首次执导长片,看得出剧本上做了很多功夫,碰到这么大格局的片子,明星扎堆,制片人靠谱。从这个角度来说,《寒战》又是值得鼓励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突破的话,我觉得,《寒战》是合拍片的一种突破,它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令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充满了惊人的暗语和玄机。至于纯正的港片,我想,它不在《寒战》里面,更不在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甚至也不一定会在杜琪峰的《毒战》里。因为悲观地说,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土壤后,正统港片已经无限接近死去。至于十年来最好的警匪片,在我的个人评
价体系里面,那依然是来自风格化的银河映像作品。不可否认,《寒战》具有预算和明星上的优势,可一部电影的好坏显然不单是取决于这些。再不然,当年《无间道》都救不了市,
② 戏梦巴黎的影评,觉得是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但是我却看不懂。希望可以解答。
《戏梦巴黎》讲述: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饰)和雷奥(路易斯·加瑞尔饰)因为电影,与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马休(迈克尔·皮特饰)成为好朋友。姐弟两人将马休带到家中做客时,马休得到两人同是大学教授的父母的喜爱,住进他们家中,慢慢地,他喜欢上伊莎贝拉。
学运开始后大学停课,三个年轻人因无所事事在房间里玩起有关电影导演和台词的游戏,游戏进行当中,伊莎贝拉知晓马休对她有意思,联合雷奥要求马休与她做爱。
自此,由于父母出门度假,三人开始了如伊甸园般的日子,马休也慢慢发现伊莎贝拉和雷奥有不伦恋情,三人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学运,似乎与他们无关 。
(2)新浪潮观后感扩展阅读:
要结合电影当时的背景,即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使到今天,我们很难去客观的评价这场运动,因为1968年到现在还不算太久,解读的角度很多,或许这个电影本身就是导演贝托鲁奇对这场运动的一种看法。
伊莎贝拉和雷奥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法国的年轻人,而马休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则是美国文化为主的新文化。
当新的文化到来时,法国的年轻人受到巨大的冲击。法国一直给人一种浪漫、自由又敏感的印象,但是面对着新文化的冲击,他们的另一面也显现出来,即偏执、幼稚、柔弱、理想主义的一面。
他们对性、对Pop文化、摇滚等等文化体现出的态度,很像是一个新接触这些东西的人会体现出的态度,即对认定的正确的事物、观点要追求极致,不考虑代价,不考虑更多的现实因素,甚至会把道德踩在脚底。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The Dreamers》,因为他们太理想主义。
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在他们伊甸园般的小屋子里过着快乐而且疯狂的日子,外面的游行仿佛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但当他们房间的“窗户”被游行者的抛掷物打碎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的,此时就算他们再想不问世事也不行了。他们面对冲进他们生活的游行,必须要有所抉择,或是如姐弟一样加入,或是如马休一样转身离开,但就是不能假装这些不存在。
③ 求《夺命金》观后感,要原创,要有深度,500字以上。
《夺命金》在我看来,其实是讲了用四条线,讲了香港人和内地人一个身不由已的“通病”——人为财死。很早以前在讲《窃听风云2》的时候,庄文强就说过:“其实不管一个香港市民炒不炒股,玩不玩期货,你都跟股市有关,跟涨跌有关,逃不掉的。”《夺命金》就是讲了这么一个问题,97回归之后,有很多东西都变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对钱的执着。这四条线,可说是奇、巧、俗、苦,从多个层面剖析香港居民在经受历史聚变之后面临的是怎么一种尴尬的处境。
这个电影里,老提到“内地人”,银行的期货营销部开会的时候,会谈及“内地人”入侵,“暴眼龙”欠“内地人”钱被活活插死,“内地人”无处不在,是威胁更像某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老杜处理这些戏的时候,素来都不留情面、一针见血,同时也不会再往深了去走,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内行看门道嘛。但是,这个“入侵”,与“钱”的关系密不可分。先说说那条“苦线”,一位普通的香港退休妇女走进银行,她一直小心谨慎地守着自己的“棺材本”,可通货膨胀如此厉害,钱在银行里越存越少,少不得还是要试试“投资”那种比较有风险的事体,这个桥段呢,一直生活在真空状态中的人就不用看了,因为没买过期货,在银行只懂存取的是根本没感觉的,当然其实这段很长很详细的戏份,恰恰就是拍给所有懂与不懂的人看的,向你解释银行给你下套的全过程,让你身临其境感受一下自己是怎么会心甘情愿,又在非常“合法”的情况下把钱抛进水里的;反正把钱捂着是亏,不如甩出去看看能否挣得更多,抑或讲是让观众看清楚到底陷阱是怎样炼成的,买过期货亏过本的自然心有戚戚,没买过的也当上了一堂课,这才有了如说明书一般的情节交待,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宫部美雪的直木奖获奖作品《理由》中要将房贷的细节交待得这么详细了吧?而这条普通人的线,恰恰是为大部分的香港普通市民代了言,大家都是这么稀里糊涂把钱赔进去的。当银行告诉你说:“唉呀,你亏了三十万啊。”时,你也只能傻愣愣地看看对方,有什么办法呢?杀人放火金腰带,那些放高利贷的在期货股市悉数崩盘之际还能拎着一千万票子大摇大摆走进银行,而做了一辈子苦工还买不起房子的普通百姓,却只能逃进电梯里开煤气。
再说说那条“俗线”,无非是一个卡奴为了供自己吃喝乐玩,消费奢侈品而教唆男友抢劫杀人,这条线很俗,但确是“无处不在”,人为财死,有时候其实是被物欲活活逼死的。当然,电影不屑于把这条线展开了讲,因为再讲多就是赘肉了,镜头交待得也很利索,这对男女都属于隐线,在暗处,尤其那个女人,虽然是始作俑者,却给她画了一幅简洁的肖像速写。有没有水彩或油画那样精细的、浪漫的呢?有的。
何韵诗的“巧线”就是,她香港压力一族的代表,常年都听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在做梦想中五百万,中了以后就辞职。何韵诗对自己这份忽悠人的工作已厌倦到极点,可为什么还得做下去呢?因为没中五百万嘛!老杜设计的故事虽巧得过份,但为角色塑造的心态却一点儿也不奇巧,那是只要在公司做过的人就都会浮生的厌世心态,假装积极,假装对人生充满希望,笑容也很明媚,唯独在茶水间冲咖啡的时候才板下脸来,露出真实的那个消极心态的自己。看过太多人也骗过太多人进圈套的何韵诗,无非也是为一个“财”字才愁,钱太重要了,可以让人一下子改变现状,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所以拿到那笔不义之财后,她头等大事便是辞职,不得不让人叫一爽。老杜讲她的故事,是慢条斯理,拍得劲道细腻,许多犀利的、残酷的东西,都由这位平凡的白领来见证,比如贫与富的差距,再比如精明与愚蠢(或者说实)的差距,她其实一直都知道,要替银行坑钱,就只能坑老实人的。
再说说那条“奇线”,当然就是青云哥那条线了,从他的视角出发,看到的是香港回归后导致的又一桩“夕阳产业”——黑社会。早前邱礼涛已经用《性工作十日谈》展示了香港“夜总会”这个夕阳产业了,而如今因孔庆东的一句话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内地人赴港待产”也在《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里讲到过了。可惜没人讲黑社会,在《夺命金》里,黑社会不再值钱了,收入都不如收废纸的,聪明一点儿的都已经在找别的途径圈钱了,固守本份的就只有坐吃等死。关乎香港黑社会日薄西山的处境,老杜将问题摆出来了,谁的错?心照不宣,反正依这只够坐十桌,大佬花钱都捉襟见肘的凄凉状况,离死不远矣,同时老杜也点出一点,香港黑社会和警察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一边收保护费,一边收保释费,相互依存的关系,然而这条链如今快要断了。而三脚豹刘青云作为片中最不贪财,最讲义气的那个人,他的老实为这部“认钱不认人”的电影注入了一丝暖意。没错啊,任何电影都需要一个正面人物来给你希望,即便后来才发现这个人其实是专程作为讽刺来用的。好比《两杆大烟枪》里几路人马风云际会之后,也是太多神奇的意外与巧合,为一个钱字而奔忙,最终是那心地还不错的家伙躲过劫数。所以刘青云作为狗屎运好得不得了的那个人,时常跟别人讲“有话好说”,他还是用老一套在处理江湖事与兄弟情,看起来完全应该被淘汰的,也必将被淘汰,但最后钱救了他。所有“奇妙”的事情其实都发生在刘青云身上了,比如他替兄弟去劫杀放高利贷的,却不想坐收渔翁之利,这一段戏看似简单,却很复杂,老杜戏弄观众的神经绝对有一手,刘青云一直趴在后车座上等待时机,而放高利贷的那位在与半路杀出的抢劫者恶斗之后,再回到车里,然后才晕厥过去不省人事,刘青云这才拿钱走人,既紧张又轻松。而做期货交易的时候,刘青云更是凭着挫麻经验判断涨跌,坐在车里心口插着利器不停流血的兄弟在外头急得青筋直暴,他在里边看着一片大好的升幅狂喜欢呼,都是为财,有人活活急死,有人则乐死,悲喜一瞬的关键情节,用简单的交叉剪辑就搞出了“冰火两重天”的意境,老杜就是借着刘青云这条“奇线”做足了黑色幽默的功夫。
在此不得不提及刘青云的绝妙表演,也许世上的老实人有一千种演法,但青云哥为角色加了个不停眨眼的习惯,于是诠释出了一千零一种,这是我们经常在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一些人,不停眨眼与说话结巴其实都是毛病,只不过刘青云选了相对特别的那一种。他的演法,很香港,也很聪明。而通过他这条线,港影迷们应该不难发现,陈果在《细路祥》里表现的那些人情味十足,面对97之后香港在本质上的蜕变还浑然不觉的黑社会,与《夺命金》里已经不是一路了,唯有三脚豹还在威胁背叛老大的马仔:“你以后走路小心点儿!”,还在替自己的大佬查看红包里有没有漏拿出来的钱,还在为兄弟四处拼凑保释金顺便用柚子叶去霉,从他身上尚保留了一点点香港的老情怀,也是老杜最后让他时来运转,抽高级雪茄压马路的原因。
所以《夺命金》里那些人为钱生的生,死的死,发达的发达,倒霉的倒霉,都是大棋盘上的一颗卒子,你保守也好,冒险也罢,只要有消费,有收入,就得把这盘棋玩下去,那叫身不由已。而像刘青云与何韵诗那样意外的“大赢家”,只能说是老杜用臆想的棋局硬让他们吃了对方的帅,尽管他们手上的钱于整个被“理财游戏”控制住的大社会来讲,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去年彭浩翔拍了部《维多利亚壹号》,讲的还是个“人为财死”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各自理想,《维多利亚》里的何超仪因缺少运气而发了狠劲儿,《夺命金》中的何韵诗和刘青云是因运气太好而使了巧劲儿。尽管路子与风格完全不一样,但说到底,大家向钱看齐的决心是不会变的,哪怕它有时候很脏,还要命。
第二次看完《夺命金》后,观感相对来说已较完整,所以不妨说几句。
对於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导演难能可贵的在今时今日的电影环境中描摹了一个真实的香港,这个“真实”是相对类型电影中的“香港”而言,这种写实是对一个城市的坦诚和承担(如非有切肤之痛,拍不出这样的戏),而这份难能可贵,可以说是《夺命金》之於香港电影,也可以说是《夺命金》之於杜琪峰自己。
观众究竟对类型片中描摹的“香港”还有多大的兴趣?不妨以曾志伟年前的《我爱hk开心万岁》和彭浩翔早两年的《维多利亚一号》来做例子(因这两部戏同样以“香港”这座城市作为切入点,并多少带有主观性”城市“母题的基调),前者依旧走的是80年代的合家欢路数,用人情味来做包装;而后者则以”民生“话题做包装,拍出一部嗜血电影。
虽然这些电影某种程度上依旧受欢迎(无论是糖衣炮弹的人情味,或是借楼杀人的泄欲,本地居民似乎乐於接受),但不客气的说,虽这些电影以城市为母题,但和一般的类型片比,简直是彻头彻尾的”伪善“。因为他们并不关心任何与这”城市“休戚相关的变化,亦不关心任何活於期间的人,实际上,电影中所有涉及与这”城市“相关的讨论都是道貌岸然的挂羊头卖狗肉。
事实上,在香港近15年的变化中,真正有电影创作者以”香港电影“的身份,真正看”香港“这座城市的作品确是凤毛麟角。而《夺命金》的意义就在於它的这份勇气与担当。电影中的香港混乱拥挤,嘈杂浮躁,维港上空乌云密布透不过气。电影里对於城市之中人对於金钱的某种疯狂已经说得再细致不过,我们再看看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无处不透露著作者对这个”城市“的爱之深责之切。如果你记得电影中的那一幕,姜皓文扮演的凸眼龙死的那一刻,在人群围观的时候,众多香港年轻男女争相拿手机在拍照留念,并热烈的讨论,这大概与进来内地的许多新闻毫无二致,而如果你还相信类型片中那些满口”人情味“的香港人,你也许不愿意承认,其实香港人(更严重是下一代)的自私冷漠无情简直已经病入膏肓。
所以说《夺命金》是一套难得的香港电影,按杜琪峰的习惯大可以去从类型角度看待这城市(如早前的《窃听风云2》),但那效果和现在这种写实旁观的基调相比则是天差地别。
我们接著说说,《夺命金》在导演角度看来对於杜琪峰的一份难得。
每个人都会看出杜琪峰这次的不同,显然他没有再用过去的灯光布局(因这戏连夜景也不多),没有再如过去那般的复杂调度(何韵诗就在一小隔间做戏,如何调度?),没有再如过去一般画面精简(取而代之的是众多的群众演员走来走去,混乱的背景)……我们暂且不说对於杜琪峰这样业已成功的导演,大可以靠那几招养老,不用谋求改变。而我们光看这些改变的时候,是否可以想象到,这样的改变,对於一个有固定风格的导演来说,究竟是多大的难度和挑战,究竟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够做到?
白天的戏多,杜琪峰便不再能够像过去一样用灯光来挡掉画面中残余的元素(按他自己的话说,灯光是为了”强调看见的,遮掉不想看见的“),而他这次则要学习如何去控制画面里越来越多怎麼遮也遮不掉的东西;何韵诗的戏基本在狭窄的隔间中完成,无论是卢海鹏还是苏杏璇,坐下俩人就对话,这种拍法等於把自己逼到死角,机位怎麼再摆?人怎麼走位?没的走还是杜琪峰?群众演员众多,光银行里的群演就多不胜数,如何控制走位(对於强调画面构图的杜琪峰而言,其实他这次仍旧对构图卡得很严,这是这部电影难得留下的”杜琪峰“痕迹,人多,但他一定事先规划好精密路线)。
所以轻易的说杜琪峰”变了“固然简单,关键是这背后,作为一个导演,究竟做出了多大努力,去一一挑战自己原先并不熟悉的方式,中间不停的逼自己,一定要不断克服从未见到的困难。这就是这部电影之於杜琪峰的难得,一个56岁的成功导演,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以我看来,值得尊敬。
我们其实也能看出杜琪峰这次在戏剧性上的学习。还是举何韵诗在狭小隔间中的戏份为例——没有走位,空间小,机器运动少,没有特别的灯光,如何才能引人入胜?杜琪峰用戏剧性的尝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苏杏璇与何韵诗的对话相当长,就算是签定合约的录音部分,也来来去去由头到尾讲了几次,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有些冗长(为何不cut掉重复的对白呢?)事实是,他不这样事无巨细纪录片式的展示这个过程,他不这样一次次重复这录音的台词,你根本就不能够体会到,这看起来完全真实的一个情境,是多麼的荒诞、扭曲、滑稽、残酷……而这“写实”的真正的社会,真正的香港,则远比这情境可怕得多。
我们同时也看到,杜琪峰刻意用写实的方法来拍何韵诗任贤齐两条线,而用荒诞的手法来操作刘青云那条线,这方法本身已经很冒险(因两种风格格格不入),但杜琪峰完全用一个主题先行的”荒诞“基调将几者统一起来,刘青云一条线索是”明荒诞“,而何韵诗任贤齐则是”暗荒诞“,银行里交易的荒诞程度不亚於刘青云的挤眉弄眼,任贤齐突然有了个五六岁大小的妹妹,则涉及荒唐的上一辈——原来荒谬疯狂的香港,一早已种下了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几点,一个是杜琪峰在声音上的使用,这次强调音乐的反讽,在最荒诞处唱出轻快的和声,一如洪伟良(饭店伙计)在开寿筵前敲打的优雅乐器声(叫什麼?),反讽意味再明显不过,而背景声(包括电视,电话,广播等)则充斥著整部戏,更加诠释了电影所需要的那种繁杂混乱的气氛;而另外一点是,在结尾起主题音乐时,杜琪峰竟然用了定格这一法国新浪潮年代的时髦纪实技巧(当然,那定格中的女孩表情确实让人失笑),如果没记错,之前似乎并未见过杜琪峰玩此类技法,确实有点惊讶。
就戏来说,《夺命金》并非那种高潮迭起的电影,也并不像杜琪峰的过去电影一样有那样细致的影像氛围值得细细品味;但值得称赞的是这部戏本身的视角和主题,杜琪峰做出的勇敢改变,当然,最重要的是,杜琪峰仍旧对得起”香港导演“这头衔(已有许多人名不副实),他对於这城市,仍旧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以致於我们没有理由对他失望,尤其是我们说起热爱香港电影时,可以负责任的说:还有杜琪峰。
《夺命金》观后感
某一天,某一个晚上,因为某一部电影,某一句话,某一个人,默默地,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失意和恐惧感,来自于工作中的。
曾经是喜爱、深爱并热爱着的工作,曾经带给我莫大的荣誉和众口的称赞,然而,在这个有风有雪的夜晚,这些都不能安抚我,也无法抹去我心底的沮丧。焦虑和怨叹像浓雾一样,升起,又弥漫。
那天晚上,我看的是香港电影《夺命金》,杜琪峰导演,刘青云、任贤齐、何韵诗主演。
不是黑帮片,不是江湖片,不是警匪片,不是爱情片,不同于杜琪峰昔日任何片种类,用任何标签解释《夺命金》都不准确。
它一不靠特效动作,二不靠宣传包装,就是耐心地讲述故事,用灰色的写实主义手法,讲述一场金融大风暴如何将所有人裹挟其中,所有人都未能幸免。
是纪实片,纪实的惊人。
而我,只对其中一个银行职员命运的描写心有戚戚焉。
故事的女主角,多年来只是万通银行一名普通的柜台服务职员,随着时代转变,被逼转任银行投资顾问。为了营销的业绩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她不得不突破职业道德,游说老顾客做出高于自己可承受范围的高风险投资,最终客户因全球金融风暴而血本无归。
作为干了四年理财经理的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日常工作被还原再现:开会,被下达营销任务,宣布业绩考评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拿出电话本挨个打电话游说客户购买基金,让自己相信有效开口一百次必有达成,完不成任务被领导责罚,呆坐办公室独个承受挫败,狭窄的办公室涌动着生存空间的残酷,公事公办、无懈可击的流程下面为了业绩出卖的职业良心,误导客户时的纠结不安和犹豫,当客户被套牢时内心的无奈、愧疚和负罪。。。。。。
从生存的角度上看,谁都没有错,客户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她需要自己的储蓄能多赚点,而理财经理需要一个客户购买分配给自己的基金份额,罪魁祸首是全球不可遏止的金融风暴。丧失了职业道德的职员也只是庞大金融黑手的傀儡,她所做的只是虾兵蟹将的事情。片中有一幕是她与隔壁职员面临股市大跌时的不同表现。她面对电话里客户的质问无言以对内心充满了负疚,而隔壁职员却依然侃侃而谈从股市说到人生态度,忽悠客户继续投资。
可是,一个行业需要这样来保生存促发展争效益时,能说没有错吗?
当我什么都不知道时,我有一腔的热情激情勇气决心,我认为我的事业是高尚的有益的值得我付出的。
可是,当我走得越远,越觉得自己举步维艰;我看得越清,越觉得自己眼目不清;我知道得越多,便越发晓得,原来自己不知道的更多。
有时候,不,不是有时候,而是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还不如一株植物。植物在它的一生里,总是朝向光,总是孜孜以求地朝着有光的那一面生长,而我呢,明知是暗夜,却沉迷于黑暗;明知饮鸩并不止渴,却偏要端起那杯。
我奔波劳碌,忧心忡忡,蝇营狗苟,在物质世界的灯红酒绿中,我却一声一声不住地叹息。陷在黑暗中,却发现内心的黑暗比真实的黑暗还要深还要厚,这一种黑暗,就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盲。
真的很害怕,当我赚到了全世界时,我会把灵魂丢失了。
影片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没人不贪心,每个人都想不劳而获,以小博大”。
影片的主题曲也在唱:“谁吹起第一个泡沫 卷起了漩涡
如此诱惑美像曼陀罗 越吹越多 一个一个 一朵一朵 只能上升 不容坠落 一个一个 一朵一朵 只能膨胀 不能让它萎缩 ”
可我,祈望自己时时刻刻都只活在相信和解、宽容、感谢、慈悲、无争之中,活在爱之中,好之中,活在永远的睿智和清明之中。
多想日子能这样过:不用奔波,不用劳碌,不用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不用为了业绩而惴惴不安,不用管什么左和右对和错,甚至也不用管什么荣尚不荣尚,自由不自由。只需做一件简单的事,赚一点糊口的钱。然后,读书,看碟,听音乐,爱人。
那样的人生,会有多芬芳?
那样的人生,哪里会夺命?
但是,能不奔波么?能不劳碌么?能没有竞争任务和压力么?
不能。
我没有办法,我不能自主。
所以,只能是如果。
所以,只能让自己努力向善,在一个有限的残缺的物质世界里,仍然有盼望,有指望,在这个世界的苦痛和苦毒像寒冬的雪一样笼罩万物的时候,仍然愿意去付出,去关爱,去重建道德重建信仰,去真正地为客户着想。
我愿与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
④ 革命往事的观后感 十万火急
在莱昂内的两个三部曲中,《革命往事》似乎是受关注度最低的一部,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镖客三部曲对西部片的颠覆让人耳目一新,它们已成经典,并延伸出新的类型分支,不再带来长久的惊艳;往事三部曲中,《美国往事》作为莱昂内的集大成之作,以其庞大的叙事含量、繁复的电影技巧和晦涩的意义解读,征服却也折磨着无数影迷;《西部往事》则的确像是对西部片的终结,其中的致敬与策反,甚至将包括镖客三部曲在内的西部片统统引向了不可预知之处。
一
《革命往事》触及的“革命”这一宏大的叙事主题,正迎合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性的革命思潮以及由此引发的众多社会事件,如法国的五月风暴、日本的左翼学生运动等,其中最声势浩大的当然是文革,电影领域的代表则是新浪潮运动。莱昂内选择在1973年拍摄《革命往事》,既难免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也有重新审视当时癫狂的革命主义的意味。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莱昂内拿这段耳熟能详的毛语录作为开篇,似乎是道出了革命的本质和本片的主旨,但从影片后面的叙事中,我们发现这也引申出对革命的讽喻和批判。
墨西哥游寇胡安,爱尔兰革命家肖恩,因20世纪初的墨西哥革命让两人的命运交集在一起。胡安唯钱是图,一心想打劫银行,革命于己无关;肖恩则因在爱尔兰革命中被挚友出卖,转战墨西哥,革命意志消沉。一个革命旁观者,一个革命怀疑者,却成了革命行动的主角。胡安阴差阳错解放了地下金库中关押的政治犯,又击毙了当局执政官,这让他成为革命的英雄,但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甘愿隐身其后的爆破高手肖恩,则在两次伏击战中大显身手,且惩戒指挥行动的叛徒,受伤后引爆炸药自杀。这里面便饱含了几层“隐味”:完成革命的是对革命无知无觉的人,策划革命的却背叛了革命,而坚持革命的最终选择了死亡。
由此我们能看出莱昂内对革命的不信任,革命不仅造成现实的巨大伤害,也带来了人性的异化。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都在革命的幌子下翻来覆去,而最终的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是受难的大多数。这就是革命残酷的本质。至于人类能否脱离革命(暴力、战争),莱昂内借由肖恩的自杀给出了悲观的回应;而活下来的胡安,命运又会如何,这是莱昂内留给观者的疑问。
二
莱昂内标志性的大特写、长镜头、闪回、慢镜以及莫里康内的配乐,在《革命往事》中都有极好的表现。尤其是闪回,虽然不如《美国往事》中那般炫目,但我认为这是莱昂内做的最完美、最能表达影片立意的一次。最重要的闪回情节有三段,第一段是肖恩与男女两位挚友驾车行驶在路上,肖恩与女友甜蜜亲吻,画面浪漫真挚,也让人想起《朱尔和吉姆》《戏梦巴黎》中两男一女的暧昧关系。第二段是挚友背叛革命,指认肖恩,最终我们看到,肖恩举枪射杀,挚友坦然以对。这一段解释了肖恩后来对医生施行惩戒的矛盾心理,在最后一刻,他似乎希望医生能够逃命,但医生选择了死亡。第三段被放在影片结束之前,三人在林间相互追逐,先追到的肖恩与女友热烈亲吻,而后,女友又与挚友拥吻在一起,镜头转向肖恩,肖恩露出灿烂的笑脸。这是充满魅力的一幕,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感“奇观”——三人之间情感的隐秘是什么?挚友的背叛、肖恩的复仇又意味着什么?说到底,革命与人性有着怎样的纠缠?影片戛然而止,把迷思留给了我们。
莫里康内给莱昂内电影的配乐,早已是公认的经典,但我仍然觉得《革命往事》是其中最好的一部。虽然不懂配乐鉴赏,但从感受上来说,镖客三部曲跳脱经典西部片模式的配乐,在带来惊艳之余,能明显感受到其中的实验性,包括对各种先锋配乐形式的尝试,这在《西部往事》的开头部分到达极致,各种细微的但被放大的声响让音乐成为这一段的主角。而在《革命往事》中,莫里康内为肖恩和胡安所创作的主题音乐很好地契合了两位主角的性格、经历和命运走向,尤其是让人称道的肖恩的主题音乐,伴随着的“肖恩、肖恩、肖恩”的冷清的人声,预示出一个理想幻灭的革命者必然的悲剧结局。
三
莱昂内是一位被放大的导演,正如他偏爱特写镜头一样。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是标新立异的精彩之作。他对于类型的颠覆和杂糅,既有肆意炫技的华彩,也有极其谨慎的匠心。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拍摄《革命往事》时,起初莱昂内只是作为监制,并找来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做导演,但两人互不买账,难有默契。
关于这段故事可参看《莱昂内往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书中不仅从莱昂内的角度详细描述过此事,还特别附录了一篇彼得•博格丹诺维奇评说莱昂内的文章,双方观点南辕北辙,看起来让人莞尔。莱昂内评价彼得是一个需要姐姐照顾的还没有长大的平庸小子,而彼得则说莱昂内是一个好大喜功、虚张声势的顽固分子。从书中莱昂内的主观叙述,及书后其他导演对莱昂内的正面评价中,都能够感觉到莱昂内某种矛盾的性格特质,既铺张渲染又谨小慎微,既有大师气度又有巨匠的精慎,可谓独树一帜于导演界。
回到《革命往事》,本片也继承了莱昂内电影的独特气质,但技巧更圆融,情绪更饱满,之前电影的求新求变,至此已完全成熟。我个人认为它代表了莱昂内电影的真正成就,虽然是拍摄前仓促上阵,但莱昂内之前对影片的全面思考,以及省却了过分精细的匠心,反倒成全了它,而《美国往事》其实已有了跳脱莱昂内电影特色的离弦之音。
⑤ 《天使爱美丽》的观后感,快!急用!
《天使爱美丽》观后感(一):她是精灵,更是天使
由法国著名导演皮埃尔·儒内执导,由奥德丽和马修演出的一部幽默与温馨并存的喜剧。导演儒内早年凭借一系列颇有特色的短片确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或许是他自身就具有古灵精怪的本性,又或者是继承了法国新浪潮派影片的特色,他偏爱于那些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不同于常规的摄影角度。在这部电影中,儒内以充满幽默、叙述性强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风格拍摄影片和进行故事的叙述,整部影片古灵精怪,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以轻松幽默又有些苦涩的叙事方式,把幸福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同时在这部影片中儒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一些富有意味、优美的时刻,那些发自真实生活但又被赋予了浪漫诗意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 故事情节:一部幽默中包含稍稍苦涩的喜剧
《天使爱美丽》讲述了法国女孩爱美丽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八岁时,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也患上了自闭症。爱美丽被剥夺了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终于,她长大到可以自己去闯世界了,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一个夏天,从新闻中得知戴安娜王妃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爱美丽突然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短暂,她决定去影响身边的人,给他们带来快乐。
爱美丽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女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拾到一个老人童年时期留下的铁盒,里面有他童年时期的回忆。她跟自己说,如果她想办法让盒子回到老人手中,老人会感叹会感动,她就继续帮助别人。结果,她以独特的方式将盒子归还,老人抱着盒子,想到逝去的岁月,热泪盈眶。在老人不知道的角落,爱美丽开心而满足地笑着!从此以后她的生活中不再只有她自己,她扶着盲老人过马路,告诉他经过事物的颜色。她用特别的方式撮合了酒馆的一对有感情却不敢进一步发展的恋人。她以女房客丈夫的名义,给因为丈夫的背叛和离去而对爱情死心的女房客写信,让她对感情重拾信心,对生活再度充满热情。她用“狡猾的诡计”使说话刻薄狠毒的商店老板转变性情。她让爸爸的小矮人环游了世界,给孤独的老人带来人生最后的奇遇。她给予孤独的画家陪伴和理解。最终,她周围的人都在她的努力下重获生机,过着美满和谐的幸福,而单纯善良的她也在周围人的鼓励下,收获了自己美满的爱情。影片的最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发,这使我们相信,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总是有天使伴随在我们身边,可能我们不认识他们,但那的确是存在的,只要心存感激,我们都会受到天使的眷顾,同时也会成为别人的天使。
⑥ 谁能帮我找一些影评专业用语.
说到编导` 影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最能体现专业水准的一个环节` 所以` 写好影评无疑是每一个学习编导专业的学生所必须的` 影评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那么如何写好影评当然也就是每一个刚刚接触编导专业最想知道的` 下面我就如何写编导专业考试影评来简单分析和讲解一下`
影评也就是所谓的影视评论` 既然是评论` 首先我们就要清楚` 影评写作是一种评论性的文章` 也就和咱平时写作文的议论文差不多` 影评写作肯定是有题材的`或一部影片或一段文字` 那么你不访这样来理解影评` 看完一部影片`你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专业评论员`而不是普通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评论员写的文章是立足于专业之上的评论性文章`而观众只是从最直观的感觉上来谈论自己的感受`写出的文章叫观后感` 所以`每当写影评之前` 你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是一大师` 用你所知道的专业知识来解析这部电影`尽量把你所学的专业知识都用上` 当然` 这里需要强调` 所谓的尽量运用你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把你所学的所知道的都往上摆`往上堆` 所以说` 就一定要讲究策略` 那我们就需要做到合理并且充分地利用这些零散的小知识` 比如用一些专业性的词汇` 各种蒙太奇` 淡入淡出` 格里尔逊` 过渡暴光` 深焦距等等各种各样的`但要记住并不是把这些专业词汇堆上去就完事儿了` 首先必须得是影片里运用到或者出现过的` 其次对这些专业手法还得解说或者是分析一下` 最后提醒一点` 不要盲目堆砌这些词汇` 否则整个文章效果便会有些过犹不及`甚至适得其反` 一篇影评只需要从某一个或两个角度来入手` 因为考场影评是有时间限制的` 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你的写作字数` 那么你就要抓住你最拿手的来写` 其实也就是你看完片后印象最深的来写` 把一个点写透了远比你这也想写一点` 那也想写一点` 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展示出来` 到最后难免也就会造成你的文章泛泛而谈` 没有一点鲜明的观点` 这样的文章在分数上显然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接下来` 就影评的大致结构来讲解一下` 首先还是给大家一个常见的影评提纲`
题目: 孵化童真
-评电影<小小孵蛋>
题目是给老师的第一印象` 题目拟好了显然对你的文章的整体评分是有很大好处的` 上面给的题目是最基本的模块` 大致就那个格式` 当然可以创新` 越新颖越好` 但切忌过于做作` 一般题目就基本上固定了你文章接下来要写的内容` 题目其实就是一个主题` 基本代表了你的观点` 所以` 我觉得花上宝贵的十分钟来想个好题目都是值得的`
第一段:由导演李虹拍摄的电影<小小孵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小小"的主人翁和鸡蛋的故事`
第一段主要是介绍你所看的影片` 大致介绍下就行了` 主要包含导演` 主演` 获过什么奖项` 片中人物角色` 简单的剧情等` 不要太长` 一带而过` 所以提醒大家`在看片的时候` 之前出现的片名导演主演等都用笔记下来` 养成一边看一边记的好习惯` 各种元素细节都是笔记所要记下来的` 这样便可以为你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回忆影片的线索` 也可以避免遗漏` 所以`这是很必要的`
第二段:该片的最大特点即短小` 通过对主人翁"小小"与鸡蛋之间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善良小孩子童年里的愿望` 那么导演又是如何通过短短的三分钟来完成这一完整的故事的呢 其拍摄与剪辑手段无疑是整个影片的最大亮点` 影片完全可以用"精湛"这个词来形容` 那么导演是如何来达到"精湛"这一效果的呢
第二段主要就是要对影片的拍摄上来介绍了` 在这一段里就可以提出对该片的看法了` 评论的基本步调也要在这一段确定` 到底是准备赞扬还是批评` 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如我第二段所提到的"精湛"便是我的观点` 接下来的事就很明确了` 具体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就需要选取影片中的具体元素来分析了` 声音和画面永远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元素`
第三段:该片的短小促成了该片"精"的一大特点` 三分钟的电影长度足以说明一切` 当然`更重要的是它在这三分钟里完成了一个完整且主题深刻的故事`那么导演是如何做到如此的"精"先从影片的艺术手法上来看` 除了第一个长镜头以外` 其余镜头基本上都很短小` 无疑`这一切对蒙太奇这一手段的运用的要求就很高了` 事实也证明影片的各种蒙太奇手段都运用的恰倒好处`如隐喻蒙太奇` 另外从拍摄手法上来看` 运用象征意义极强的特写镜头来转场也是该片不可忽视的一大亮点`蒙太奇的充分利用加上拍摄目的性强的特点使得整个影片在叙述上的时间大大缩短` 最终使得"精"字得以完美展现出来`
这一段就是在对"精"字进行分析` 也就是在证明你的"精湛"观点里的"精"字 `很明显`接下来一段就轮到"湛"了` 注意:第三段只是框架` 里面还需要加入更细致的细节来说明` 记得当你提出一个小的观点之后` 一定要加以解说` 并且在影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最后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其拍摄手法的作用`如:该记录片中最大特点便是跟拍试的长镜头多(这是提出的一个小观点)`在拍摄小张过铁索桥的时候` 随着铁索桥的晃动`由于是手提试跟拍`镜头也随之晃动(这是举片中的一例子)` 这样便使得整个影片的拍摄显得更为真实和贴切(这便是最后的自己的感受和拍摄手法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算完成了一个点` 而具体分析的段落里就是由这样一个点一个点来组合而成的`
第四段:该片的各种技术手法手段的运用可谓是独巨匠心` 典型而不觉老套` 这是因为各种手法手段在导演手中处理的恰倒好处` 发挥的淋漓尽致` 如汽车急驰而过画面和声音的升格技术` 瞬间把人带入紧张的气愤` 当然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让人身临其境地理解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让观众理解这部影片的关键所在` 绝佳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上奇特的技术让整个影片达到了"精湛"的效果`
其实第四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同属一个部分`都是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只是每一段都自己的侧重点` 要说的也就是第三段所讲到的` 当然在以后的写作上` 并不一定就要两段` 三段`四段其实也是可以的` 最主要是要层次分明` 针对性要强` 不要这一句那一句` 一点中心都有` 要深入去谈` 谈的越透彻越好` 这都是与平时个人的专业水平来决定的` 所以`每个人都量力而行` 不要能理解的谈` 不理解的也谈` 那样显然就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了`
第五段:该片色调上采取了暗黄的色调` 使得整个影片像一张张泛黄的童年照片 `让人泛起童年的回忆` 影片的"精湛"使人惊叹不已`然而正是导演精深的技艺才造就了这一精湛的电影`主人翁"小小"最后虽然没有用鸡蛋孵化出那一只只可爱的小鸡` 但他却用童真孵化出一个善良的自己`一个美好的童年`
第五段也是结尾段` 这一段主要是对整个文章的一个归纳总结` 起到呼应`扣题的作用` 同时`在这一段里也可以结合电影内容就主题进行一下深化` 最后别忘记了结合影片来说一番套话` 赞扬也好` 批评也好` 总之最好不要模棱两可` 当然这是需要你在写之前就要定下来的` 可以采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基本步调` 这样便可以使你的文章层次分明且让人感觉你这个人的思维很广阔` 可以辨证地来看待事物` 这也是可以为你加分的`
以上是本人艺考时所碰到的一部叫<小小孵蛋>影片所写的一篇影评` 只扣了4分` 个人觉得如果这影评拿到重庆邮电`成都理工这样的学校去`得分不会很高` 因为什么因为这篇影评里所评的超过了我自己的能力` 有点堆砌专业的嫌疑` 但为什么我还是要这样写 因为有的学校` 他看你还能说出几个专业的东西来` 分析的也还过得去` 就让你过了` 当然这些学校肯定不会是好学校` 所以`当我们在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时` 那些专业传统强校` 我们还是要本本分分地去写` 不要想走捷径` 捷径就是:把自己当作是一专业的评论员(这样至少不会偏出写作范围)然后把自己所知道的专业知识和你在影片里所看到的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内容上你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尽可能给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 至于如何理解这个增添色彩` 请不要理解为把你的文章写的多么华丽` 永远记住`你写的是影评` 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加上专业的术语和专业性的语言来完成的` 何为这些专业的 我想至于专业知识`专业术语我不必再解释` 那么我就这个专业性的语言来大致解释下` 既然说到了影评是属于评论性的文章` 那么语言必然也需要评论性的语言` 例如:"所谓"就属于评论性的词语` 它所代替的就是一般文章里面的引号` 又如` 文章里尽量多一些"如果那么"的句子` "如果"是你的一个观点` "那么"就是你对这一观点的评论` 还有既然是评论` 自己的观点就不要模棱两可` 你必须得评出自己一个观点` 当然这不是让你就去一味地讽刺或赞扬` 辨证地思想是无论何时都得具备的` 等等` 这些都是要大家经常去写`经常去看长期积累而来的` 在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最后关于这篇文章我说几句` 影评可能对于每一个初学者来说`都是想迫切掌握的` 然而现在又总是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关这方面的讲解` 在这里我所讲到的都是本人根据多场实战考试总结得来的` 我也是学生` 所以难免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偏差` 所以` 对于这篇讲解性文章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若实在没有可取的地方`还希望在下面留下宝贵意见` 以便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⑦ 有看过电影《复制贝多芬》的,帮我想想观后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
电影开场,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学员,年轻的安娜(黛安·克鲁格饰)被召唤到贝多芬的经理人希勒姆尔先生的办公室,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即将首演,而希勒姆尔先生已病魔缠身,他想让安娜完成抄录乐谱的工作。尽管希勒姆尔先生提醒她贝多芬(埃德·哈里斯饰)是个魔鬼般的人,安娜还是满怀热情地接受了这个工作。
在抄录乐谱的日日夜夜里,安娜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音乐大师痛苦而才情四溢的世界——她将两人的合作视为激发自己音乐创作才华的天赐良机;他希冀她纯洁灵魂的光辉能帮助自己完成艺术创作的颠峰——最后弦乐四重奏,音乐史上最崇高壮丽的乐章。
在合作弦乐四重奏的过程中,贝多芬表现出了对安娜的依赖和慈爱。安娜因此大胆地给贝多芬看自己创作的乐谱,遭到贝多芬草率的嘲弄,安娜绝望地离开了他。
在对音乐天分灰心丧气的情况下,安娜接受了长久以来一直追求她的马丁(马修·古迪饰)的求婚。贝多芬因此狂怒,逼着她在马丁和他之间做出选择。安娜想逃离维也纳但又做不到,她的命运已经与贝多芬紧紧相连。她回去找到贝多芬,想把最后的工作完成,发现他已将不久于人世,安娜记录下了贝多芬口述的四重奏乐谱。
贝多芬在人世的使命已经完成,临终时,他告诉安娜,她是个天生的作曲家。
这部美、德合拍片以戏说的形式叙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创作最后弦乐四重奏时的一段逸事,将天才背后的激情公诸于众,导演不讳言其中存在着许多虚构的成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是公认贝多芬最成功的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悲壮震撼,第二乐章含力量,第三乐章平缓柔美,第四乐章加入人声合唱“欢乐颂”,赞颂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光辉灿烂到极致。关于第九交响乐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耳聋的贝多芬在首演现场已经听不到雷鸣般的掌声。
冲奥力作
《复制贝多芬》的班底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男主角埃德·哈里斯是个极有才华的实力男星,从1996年至今4次与小金人失之交臂——分别是《阿波罗13 号》、《楚门的世界》、《时时刻刻》的3次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波拉克》的最佳男主角提名,除了上述影片外,《水手刀》、《暴力史》、《深渊》、《第三个奇迹》、《尼克松》、《美丽心灵》、《人性的污点》、《拜金一族》等片也因为他的加盟备添光彩。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美国影评人协会奖、美国科幻恐怖片大奖、百视达奖、广播电影批评家协会奖都对他的精湛演技有目共睹,多次给予提名和褒奖。他主演的电视电影《帝国的崩塌》同时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首肯。除了已臻化境的演技外,他的导演才能也不容忽视。2000年他自导自演的《波拉克》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女演员玛西娅·盖伊·哈登更因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埃德·哈里斯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典型,在拍摄《波拉克》时,为了掌握波拉克的画风以便现场表演,他曾特地建造了一座画室,事实证明,他不但将天才的乖戾与阴郁表演得令人信服,镜头前的几次作画更是让人目眩神迷。此次为完美演绎贝多芬,他又学习弹钢琴,熟悉古典音乐,为了贴近乐圣而在外型上大动干戈。传记电影本是奥斯卡热门,而化装+演技的双重保险更是夺金杀手锏,哈里斯这次胜算很大。目前,哈里斯正在计划编剧兼导演一部名为《Appaloosa》的影片,已邀得黛安·莲恩担任女主角,预计明年上映,他还很可能出现在王家卫的新片《蓝莓之夜》中。《复制贝多芬》的女主角黛安·克鲁格曾在《特洛伊》中扮演具倾城之美的海伦,早年学习芭蕾舞的经历使黛安举止优美,气度娴雅,却始终缺乏使人为之神夺的魅力,“海伦”的失败差点带给她一座金酸莓,安娜这个角色的艰难处境和内心挣扎也许能够帮助她将演技提升到更高层次,她曾对媒体坦言:“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剧本,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本片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1948年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年轻时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导演专业。入行后,她先是在波兰做克里茨托夫·扎努西的助理导演,同时与良师安杰伊·瓦依达合作编写了许多电影剧本。编剧身份的她很快荣誉加身,其中包括戛纳、波兰格但斯克、柏林、蒙特利尔等地的电影节和美国金球奖,霍兰被归为波兰新浪潮的一员。长期以来她都是一名非常成功的编剧,除了早期颇显尖锐的作品之外,1990年代她还和克日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多次合作,参与编写了《蓝色》和《白色》的剧本并担任了《红色》的剧本顾问。她首次引起美国电影界的注意是在1986年,她编剧兼导演的《愤怒的收获》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后她导演的《欧洲,欧洲》(1990)、《奥利佛,奥利佛》(1992)和《秘密花园》(1993)、《全蚀狂爱》(1995)等片进一步奠定了她的国际地位。《华盛顿广场》(1997)和《第三个奇迹》(1999)已是完全的美国出品。埃德·哈里斯拍摄《波拉克》时霍兰曾经提供帮助,最后她的名字出现在了鸣谢名单中。现在,她除了导演几部正在拍摄或筹备当中的影片,还是影片的联合制片人。
《复制贝多芬》的编剧克里斯多夫·威尔金森与史蒂芬·J·瑞沃曾共同合作《阿里》(2001)、《尼克松》(1995)等片的剧本,尤其擅长传记电影。两人还担任本片的制片工作。
《复制贝多芬》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凯奇凯米特、苏普朗和英国伦敦等地拍摄外景,片长104分钟,9月10号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试映,10月在美国全面上映
⑧ 王牌逗王牌观后感600字
王牌逗王牌观后感
如今的香港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坚持香港本土意识和传统风格的当地制作,成本小,另外一种则就是在内地复活的泛香港电影,利用内地资金,使用香港演员和内地明星,大制作,以上所说的电影都是这第二种形式。《王牌逗王牌》很通俗,但俗的有其脉络。
通过对王晶以及与他合作过的香港电影人的简单回顾,我们便会发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是多么的珍贵与短暂,如今这些年事已高的香港导演在内地的奋斗,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传灯”——内地电影产业,要想达到超过北美票房,乃至于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就必须认真的去做商业片,当然,艺术片、独立制作也需要有心人去制造。王晶父亲是著名的香港电影人、号称“大娱乐家”的王天林。王天林一门四杰,除了王晶之外,杜琪峰、林岭东、林德禄等业内大佬均是他带出的人才。王天林拍摄的电影,几乎涉及所有的主流类型片,到王晶这里更是趋向于娱乐功能的商业片。王晶与刘德华的合作默契,他们的电影数量众多,可见足够勤奋;为人友善,几乎可以与任何人合作,特别是提携新人;电影生涯跌宕起伏,经历过香港电影新浪潮、黄金时代、崩盘以及重生,期间黑道人物也高度介入过香港电影。
满意的请采纳哦!
⑨ 2010电影节观后感作文
http://news.163.com/10/0407/14/63M24H7E000146BC.html
网易 > 新闻中心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10戛纳电影节前瞻:可能更具颠覆性
2010-04-07 13:51: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2010戛纳电影节海报
回首已经过去的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虽然大多数人对其整体选片质量表示满意,但是星光相对暗淡,却终让人们留下一丝遗憾。而今年的官方正式选片名单要等到4月15日才最终面向媒体公布,但是对这个令人瞩目的选片名单,敏感的专业媒体们还是通过四面八方汇集的信息,得以挖掘。不过,事实上,在距最终名单公布10天左右,戛纳选片委员会还有大量影片需要观审,不定因素依旧众多。如果说最后一刻的意外和惊喜不可避免,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2010的戛纳电影节,毫无疑问将会是群星灿烂,大师云集,甚至可能比以往历届都更具有颠覆性的一届电影节。
《罗宾汉》将为戛纳开幕
开幕式影片
第一部由电影节组委会公布的官方选片,是电影节开幕式影片,莱德雷-斯科特的《罗宾汉》。届时拉塞尔-克劳、凯特-布兰切特等众多明星捧场红地毯,为电影节开门制造声势,这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此外,影片在法国的上映日期5月19号,正是电影节进行得火热之时,为其法国宣传,自然也助力不小。
竞赛单元候选名单
亚洲电影占据重要位置,日韩来势凶猛,华语片等待冲刺
李沧东有望凭借《诗》重回戛纳
《诗》(poetry)——《密阳》的作者李沧东再次回归戛纳。新片讲述一个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寻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
《下女》(thehousemaid)——这是导演林常树翻拍韩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叙述一个女佣和收留她的夫妻中的丈夫保持着情人关系的隐秘。而其中女主角的扮演者,正是当年凭借《密阳》斩获戛纳影后桂冠的全度妍。不过,据称影片在主竞赛单元和导演双周间的权衡选择还有待最后定夺。
日本方面,北野武的《outrage》是他首次和华纳合作,影片重拾日本黑帮经典题材。
华语电影在主竞赛单元候选名单中,至今没有被明确点名的作品。备受华语界期待的除却杜琪峰的《夺命金》,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姜文的《让子弹飞》、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和李玉的《观音山》。杜奇峰的作品最可能是以非竞赛的特别展映形式现身,华语片究竟谁能卷入夺金大战,现在还是未知数。不过如今,电影人到戛纳并非仅仅是为了夺取大奖,更重要的是借助媒体和影评人手中的宣传武器,为他们的作品营造声势打造市场,而就此而言,非竞赛特别展映单元,尤其是提携优秀并有创意作品的一种关注单元,以及电影节平行运作的导演双周和影评人周,相比竞赛单元,更是许多国际发行商淘宝之地,不可小觑。
欧美方面明星荟萃
美国
《生命之树》阵容强大
《生命之树》——泰伦斯-马利克备受瞩目的新片,此前曾一度被传闻会成为开幕式影片,如今,在导演外加西恩-潘、布拉德-皮特的重磅组合下,如果后期制作能够及时,进入主竞赛单元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回来的路》——在《怒海争锋》完成七年后,彼得-威尔打造的这部巨制,根据斯拉沃米尔-拉维茨的长篇小说改编,讲述科林-法瑞尔、艾德-哈里斯和吉姆-斯图吉斯扮演的三名前苏联古拉格集中营囚犯,他们想方设法逃出监牢,穿越西伯利亚,攀登喜马拉雅山以期到达西藏和印度的的艰苦历险。这部影片一再被人们和今年的戛纳相连,不过有最新的消息称影片后期制作有可能赶不上影展日程。
《海狸》(thebeaver)——好莱坞演而优则导的明星朱迪-福斯特的处女作曾遭到戛纳拒绝,她的新作这次却很有可能进入主竞赛单元,朱迪-福斯特同时还是片中的主角,将和梅尔-吉布森飙戏,影片讲述吉布森扮演的木偶戏表演者常常和自己的手中的木偶奇妙对话。
《美错》(buitiful)——2006年戛纳获得最佳导演奖的《通天塔》使得原籍墨西哥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天才再次得到证实,四年后,在和曾经的金牌编剧吉约莫-阿里亚加合作僵局后,伊纳里多的新作本人亲自操刀剧本,贾维尔-巴登担纲男主角,扮演卷入一场非法交易中的男人,不得不和如今身为警察的儿时好友正面交锋。
凭借《女王》在威尼斯电影节拿到最佳编剧和影后称号的史蒂芬-弗雷尔斯的新作《Tamaradrewe》在人们的密切关注下,将会重返戛纳。同为英伦导演的迈克-李的《另一年》(another year),不出意外也会出现在红地毯上。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2》,据称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影片,拍摄期间也波折不断,历尽四年,场面人物庞大。
《树》——上界戛纳影后夏尔洛特-甘斯伯格远赴澳大利亚主演的新片,由导演朱莉-波图赛丽掌镜,她曾担任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副导演。
东欧方面,匈牙利电影今年势头最好,Kornel Mundruzco的《The Frankenstein project》,大师贝拉-塔尔的《都灵马》(The turin horse),AgnesKoscis的《Adrienn Pal》,都会在主竞赛单元或者一种关注单元中出现。罗马尼亚可能出现在官方选片单中的有克里斯蒂-普伊乌的《曙光》和康斯坦丁-波佩斯库的《人生准则》(Principles of life),波兰有老导演jerzy Skolimowski讲述一个政治犯越狱的悬疑片《杀人本质》(essence of killing)。阿根廷做为拉美代表,将会有帕布罗-特拉佩罗的《Carancho》和迭戈-雷曼的《道德科学》(Moral Sciences)征战。
此外,两部多次被提及,但前途还并不明了的影片:《黑天鹅》是威尼斯凭借《摔跤手》赢得金狮大奖的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新作,汇集了好莱坞明星纳塔丽-波特曼、米拉-库妮丝和文森特-卡塞儿这位法国本土明星,以及朱利安-施纳贝尔的《米拉尔》都似乎还有不定之数。
法国本土竞争激烈
马修-阿马力克这位法国实力派演员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巡演tournee》进入主竞赛单元的可能性极大,影片讲述一个长期居住美国的舞台制片人重返法国,他带回一支美国“新诙谐派”女子组合,从一个城市转战另一个城市巡演,直到巴黎这个终点。
《拉宾的猫》(Le chat rabbin)——曾经为戛纳60周年大寿创作海报的法国漫画作家若安-斯法尔根据本人连环画作品改编的,是63届影展法国本土的大热门。
原籍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导演拉契德-布查拉,2006年凭借《光荣岁月》在戛纳成为关注热点,并最终获得集体最佳男演员奖。他的新作《法之外》(Horslaloi)再次聚会当年戛纳影帝中的四位,讲述1945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背景下,5个男人围绕着银行巨额资金管理的错综复杂关系。
戛纳熟客贝尔堂-布里耶的《冰块噪音》,将继承导演一贯风格,讲述一个男人和他的癌症化身的直面相对,在荒诞滑稽里探讨沉重的严肃命题。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以委内瑞拉传奇恐怖分子卡洛斯为主人公的新片,以及贝尔堂-塔维尼耶根据拉菲特夫人经典小说改编而来的《蒙潘西耶公主》也是有力备选者。
近年来的作品尽管一直蜚誉共存,弗朗索瓦-奥容依旧是多产的法国电影中坚力量,他的新作《门面人物》(Potiche)汇集卡特琳娜-德娜芙和德帕迪约等法国巨星,应该很对戛纳胃口。
伊朗大师阿巴斯-的新作《合法副本》由法国投资,朱丽叶-比诺什主演,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拍摄。英国作家詹姆斯新作出版之际来到意大利,以原本和复印件的紧密关联为主题开展讲座,此间认识了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原籍法国的年轻画廊展主。两个人在前往佛洛伦萨附近的小村庄的路程上,共同度过了几个小时,其间,一起面对如何辨别真伪、划清现实和虚构界限的拷问。
不过,法国本土作品中,今年恐怕最具话题和争议性的,当属新浪潮大师戈达尔的出山之作《社会主义》,不知道这位毕生在电影中体现其人生哲学和思索的智者,将会有什么警世惊人之语蹦出。
另外,曾获得威尼斯评委会大奖的《谷子和鲻鱼》的导演阿布黛-柯西胥的《黑斯维纳斯》,虽然一直被大家看好,可惜,它的后期制作据说要等到秋天,赶不上戛纳了。索非亚-科波拉也因为将会在五月产子,新片无缘戛纳。
竞赛单元外,同属官方选片的非竞赛单元影片将会掀起影展高潮
伍迪-艾伦于英国拍摄,云集娜奥米-沃茨、若什-布洛林、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新作《你将遇到陌生人》;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将在《刑房》中出现的伪片花加工创作的新片《弯刀》(Machete);史泰龙的《敢死队》其片花曾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展出,片中的明星让人眼花缭目:威尼斯影帝米基-鲁克、史泰龙、施瓦辛格、詹森-斯坦森、李连杰,布鲁斯-威利斯……它几乎汇集了当今世界动作片的所有顶级演员。如果工期赶得上,它将是为电影节制造高潮和热点的最佳话题。《华尔街2》的北美上映日期从4月23日推迟到9月24日,迎来各大专业电影媒体猜测,不出意外,是在为进入戛纳准备,其中的明星从迈克尔-道格拉斯、西亚-拉伯夫到苏珊-萨兰登和凯瑞-穆丽甘,一场大型明星秀可就此确定。日本投资,原籍越南的陈英雄导演的《挪威的森林》、三池崇史的《十三刺客》和韩国导演罗宏镇的《杀人者》也可能以非竞赛形式亮相。
平行单元
泰国阿皮查朋-维拉瑟查库新作《伯梅叔叔》,这是才华横溢的导演继《热带疾病》在戛纳获得大奖后的又一次出征。影片讲述伯梅大叔知道48小时内自己回死去,他认为自己的疾病是因为做坏事得到的报应,他杀过许多共产党。伯梅请求自己的远房亲戚将自己从医院接回家,以迎接死亡降临。此间,他们看到了伯梅已经去世的妻子灵魂再现,照顾垂死的丈夫。而伯梅叔叔的儿子和一个名为幽灵猴子的奇特造物一起,在过去15年间一直生活在丛林里。此外,候选名单中还有格鲁吉亚导演DoverKosshivili的《对手》(el)、小林正宽的《Harutonotabi》、河濑直美的新片《andprotect,protected》。(刘敏)
来源:新浪娱乐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