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凯撒大帝观后感

凯撒大帝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0 16:15:34

❶ 麦克阿瑟美国的凯撒大帝读后感500字

麦克阿来瑟美国的凯撒大帝读自后感

《麦克阿瑟:美国的凯撒大帝》讲述了麦克阿瑟不同于美国历史上其他任何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的数个第一:1903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时,他以平均98.14的成绩,打破了该校25年来的记录,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位被破格晋升为上尉的学员;1919年晋升为少将,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战后出任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1930年晋升为四星上将,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唯一将军。

❷ 《埃及艳后的任务》观后感

1《埃及艳后》读后感

《埃及艳后》主要内容是:埃及女王克丽佩脱拉为了埃及的繁荣,和罗马将军安东尼结盟。可惜安东尼与渥大维争霸失败而自杀。埃及女王为免受辱也自杀了。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读完后觉得很悲伤。

本来,安东尼可以打败渥大维的,但是因为埃及女王太任性,导致安东尼最后的失败。其实埃及女王是很爱安东尼的,但是最终却害了安东尼,也害了自己。

女王明明是爱安东尼的,为什么事实上却害了他呢?

这使我想到,很多母亲对孩子的爱。

一些母亲只让孩子学好功课,而不管他们为人处事的学习和自理能力的学习。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差,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另外,有些母亲则从小全面培养孩子,培养的孩子品学兼优,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以,真正的爱是为他人着想,为他真正的、长远的幸福着想。这是我读《埃及艳后》的体会。

另外,这本书人物刻画非常好,不愧是大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后我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和借鉴。

2
《埃及艳后》观后感
一个女人,可以征服一个世界。今天看完了《埃及艳后》这部老电影,草草写上几笔吧!

这部电影是1963的好莱坞大片,大约4个小时。我没有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所以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写下下面的文字。我觉得这部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片,也是一部描述几个历史人物情爱史的爱情故事片,如果要说也是一部战争片,我就觉得牵强了,剧情中的战争,仅作为背景罢了!

埃及艳后,片名非常明显地将一个女人的形象印记在了我的脑袋。凯撒大帝,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深受罗马帝国万民顶礼膜拜的历史人物,竟能屈膝在这位女人——克丽奥佩特拉前面。凯撒大帝被谋杀后,罗马三巨头之一安东尼三年后也与她产生了爱情。安东尼战败,他的的对手屋大为也想把克丽奥佩特拉占为己有。无论历史真相如何,我觉得片中的埃及艳后是一个能以美貌征服万民的王后、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为爱情苦苦守候的女人......

凯撒为之入迷。随着岁数的增加,伴随罗马帝国人民对他的崇拜越来越用严重,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凯撒认为自己是这个帝国再了不起的英雄了,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可以允许他为所欲为,甚至要求改掉陈规设其为国王,这个过程,克丽奥佩特拉对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终究,正如他对克丽奥佩特拉所说的:我常常梦见自己被人民杀死,就像亚力山大,被人民杀死、撕碎。一代天骄,凯撒的结局就是被谋杀了,因为有些人要阻止他成为皇帝。

凯撒死后3年,安东尼得到了克丽奥佩特拉,他是一个武将,在战场上是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他虽然对凯撒忠心耿耿,但自从见到埃及艳后之后,他就开始埋怨自己生活在凯撒的阴影之下。可是与凯撒相对比,他就仅仅是一名武将!他为了埃及艳后而跑到埃及去。在屋大为的挑衅下,罗马帝国的内战爆发。屋大为的军队和安东尼的军队将在海岸边进行决战。安东尼对众将领的建议和意见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硬是把22万不善打海战的军队拉到海上去跟人家开战,结果收获了一场彻底的惨败!要是安东尼清醒一点,把实力保留在陆上进行决战,相信历史将会改变。可惜,为了急于能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一场胜利的战争,他犯下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战斗还在进行,安东尼为了克丽奥佩特拉,居然可以丢下自己的军队于生死而置之不理!后来,克丽奥佩特拉用爱情唤醒了他,他的眼中不再有畏惧,而再次充满了力量!可惜,他之前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为了一个心爱的女人,而不理子弟兵的生死,那时一种背叛,现实是这样的,不可原谅,这不像那种很假的戏! 他回到军队中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他忠实的爱将在夜晚已经被人杀死了,所有战士离他而去了。屋大为和他的军队出现在安东尼面前,并没有杀死安东尼,因为他要利用安东尼找到克丽奥佩特拉。

安东尼的屋大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帝国三巨头之一,并没有得到克丽奥佩特拉,他只得到了埃及,和巨大的财富,依据影片的对其形象的描述,想必罗马、非洲、亚洲、中东,凡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国家的人民将面对一个暴君。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乐观,只能说是一个悲剧;但我认为结局是完美的,克丽奥佩特拉和安东尼双双自杀,永远在一起了,不再有战争的纷扰......

纵观这部影片,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如爱情观(应该是影片的主题)、为人处世(凯撒的私欲和虚荣心的膨胀)、做事方式(安东尼的一意孤行)......等等。
嘿嘿,看电影,不但可以学多一点点英语,还会感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呢。我们是活在社会中,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哦!

❸ 凯撒大帝读后感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莎士比亚写的《凯撒大帝》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题目是“凯撒大帝”,其实在这本书里,最活跃的人物不是凯撒这位英雄,而是刺杀凯撒的勃鲁托斯。勃鲁托斯为人光明正大,深得凯撒的信任。他是听信了野心家凯歇斯之言,参与了他们的阴谋,在三月十五日这天刺杀了凯撒。后来又被凯撒的武将安东尼所追杀,最后败在了安东尼的手上。

这本书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写得很生动,栩栩如生。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莫过于主角勃鲁托斯了。我特别欣赏他的正义。他至始至终想的都是罗马市民的生活。可是凯歇斯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利用他所谓的“正义”说动了勃鲁托斯。我觉得如果勃鲁托斯在仔细的想一想,观察观察,其实是完全可以不被凯歇斯的花言巧语所盅惑的。

路歇斯是勃鲁托斯的忠实侍童,他为了主人不惜生命,即使在战场,也不肯离开勃鲁托斯一步,还常常弹奏竖琴,以娱乐主人。这一点让我也很感动,在勃鲁托斯的妻子鲍西亚吞火死后,为勃鲁托斯送信报消息,途中经过埃及的时候被扣留。在埃及女王以路歇斯的性命相逼,让他杀掉勃鲁托斯。路歇斯为了主人,还是没有答应女王。从这一点,我看出了路歇斯对主人的“忠”。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做像路歇斯这样的人。

凯歇斯是这次刺杀事件的最大的主谋,他为了推翻凯撒,利用勃鲁托斯的“正义之心”,让勃鲁托斯成为了这次暗杀事件的主力军。

看了这本书,就像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书中的文字在我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❹ 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求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1《埃及艳后》读后感《埃及艳后》主要内容是:埃及女王克丽佩脱拉为了埃及的繁荣,和罗马将军安东尼结盟,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可惜安东尼与渥大维争霸失败而自杀。埃及女王为免受辱也自杀了。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读完后觉得很悲伤。本来,安东尼可以打败渥大维的,但是因为埃及女王太任性,导致安东尼最后的失败。其实埃及女王是很爱安东尼的,但是最终却害了安东尼,也害了自己。女王明明是爱安东尼的,为什么事实上却害了他呢?这使我想到,很多母亲对孩子的爱。一些母亲只让孩子学好功课,而不管他们为人处事的学习和自理能力的学习。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差,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另外,有些母亲则从小全面培养孩子,培养的孩子品学兼优,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真正的爱是为他人着想,为他真正的、长远的幸福着想。这是我读《埃及艳后》的体会。另外,这本书人物刻画非常好,不愧是大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后我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和借鉴。《埃及艳后》观后感一个女人,可以征服一个世界。今天看完了《埃及艳后》这部老电影,草草写上几笔吧!这部电影是1963的好莱坞大片,大约4个小时。我没有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所以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写下下面的文字。我觉得这部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片,也是一部描述几个历史人物情爱史的爱情故事片,如果要说也是一部战争片,我就觉得牵强了,剧情中的战争,仅作为背景罢了!埃及艳后,片名非常明显地将一个女人的形象印记在了我的脑袋,读后感《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凯撒大帝,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深受罗马帝国万民顶礼膜拜的历史人物,竟能屈膝在这位女人--克丽奥佩特拉前面。凯撒大帝被谋杀后,罗马三巨头之一安东尼三年后也与她产生了爱情。安东尼战败,他的的对手屋大为也想把克丽奥佩特拉占为己有。无论历史真相如何,我觉得片中的埃及艳后是一个能以美貌征服万民的王后、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为爱情苦苦守候的女人.凯撒为之入迷。随着岁数的增加,伴随罗马帝国人民对他的崇拜越来越用严重,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凯撒认为自己是这个帝国再了不起的英雄了,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可以允许他为所欲为,甚至要求改掉陈规设其为国王,这个过程,克丽奥佩特拉对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终究,正如他对克丽奥佩特拉所说的:我常常梦见自己被人民杀死,就像亚力山大,被人民杀死、撕碎。一代天骄,凯撒的结局就是被谋杀了,因为有些人要阻止他成为皇帝。凯撒死后3年,安东尼得到了克丽奥佩特拉,他是一个武将,在战场上是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他虽然对凯撒忠心耿耿,但自从见到埃及艳后之后,他就开始埋怨自己生活在凯撒的阴影之下。可是与凯撒相对比,他就仅仅是一名武将!他为了埃及艳后而跑到埃及去。在屋大为的挑衅下,罗马帝国的内战爆发。屋大为的军队和安东尼的军队将在海岸边进行决战。安东尼对众将领的建议和意见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硬是把22万不善打海战的军队拉到海上去跟人家开战,结果收获了一场彻底的惨败!要是安东尼清醒一点,把实力保留在陆上进行决战,相信历史将会改变。可惜,为了急于能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一场胜利的战争,他犯下了这个致命的错误。战斗还在进行,安东尼为了克丽奥佩特拉,居然可以丢下自己的军队于生死而置之不理!后来,克丽奥佩特拉用爱情唤醒了他,他的眼中不再有畏惧,而再次充满了力量!可惜,他之前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为了一个心爱的女人,而不理子弟兵的生死,那时一种背叛,现实是这样的,不可原谅,这不像那种很假的戏!他回到军队中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他忠实的爱将在夜晚已经被人杀死了,所有战士离他而去了。屋大为和他的军队出现在安东尼面前,并没有杀死安东尼,因为他要利用安东尼找到克丽奥佩特拉。安东尼的屋大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帝国三巨头之一,并没有得到克丽奥佩特拉,他只得到了埃及,和巨大的财富,依据影片的对其形象的描述,想必罗马、非洲、亚洲、中东,凡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国家的人民将面对一个暴君。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乐观,只能说是一个悲剧;但我认为结局是完美的,克丽奥佩特拉和安东尼双双自杀,永远在一起了,不再有战争的纷扰.纵观这部影片,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如爱情观(应该是影片的主题)、为人处世(凯撒的私欲和虚荣心的膨胀)、做事方式(安东尼的一意孤行).等等。嘿嘿,看电影,不但可以学多一点点英语,还会感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呢。我们是活在社会中,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哦!〔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❺ 看完《科举》这个纪录片的观后感

大型电视纪录片《科举》以宽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革存废,探索至今悬而未决的科举起源之谜,揭秘王朝如何娴熟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牢笼英才、牧驭天下”的政治诉求;解析鲜为人知、闻所未闻的科举舞弊,聚焦作弊手段与防弊措施的精彩拉锯。

纪录片《科举》还彰显了一种成熟的制度背后的重重玄机。学而优则仕,是如何缔造古代中国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并形成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士大夫阶层。而科举制度盛行千年,又为何在晚清走向了穷途末路。

纪录片《科举》共分五集,分别为《隋唐烟雨》、《牧驭天下》、《学优则仕》、《道高一尺》和《穷途末路》,每集片长50分钟。《科举》跨越战国、秦汉、隋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戏剧再现经典历史场面堪称大视野!大手笔!大制作!

纪录片《科举》观后感

1、 讲故事是一种态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罢废于晚清,历时1300多年。如再上溯到其它选官制度存在的春秋、秦汉时期,则时间更为久远,历史跨度惊人。而史家记载历史,大多只喜欢记述结果,留下的是枯燥无味的大事年表。对于现在每天有无数个网络信息和电视频道可供选择的观众来说,他们当然不会对这些故纸堆感兴趣。

确实,我们的观众早已过了观赏温饱期,他们不会再像信息匮乏时代那样,如饥似渴、饥不择食地吸收信息了。今天的观众已进入观赏精细化时代,不仅要求精神食粮富含营养,更要求色香味俱全,换句话说,也就是故事要讲得更好。因此,在《科举》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戏剧、民间故事甚至坊间传说,我们都如获至宝。我们用被史界反复论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研究成果,来构筑我们的历史观,搭建完整的历史空间,而野史、传说则作为补充,为历史空间打开多个另类天窗,以便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历史。我们相信,无论是宝石还是玻璃,珍珠还是水滴,都可以折射事物,关键在于创作者拥有怎样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举个例子,《科举》讲述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这段历史的时候,先是借用了一个坊间传说,绘声绘色地描述慈禧太后是如何钦点末代状元的戏剧性过程,接着再由历史学家来分析坊间传说的可疑之处,去伪存真,以正视听。这样,既避免了以诈化诈,又让观众从中看到独裁对科举公平的践踏以及王朝对当时局势的失控,感受到清末扑朔混沌的乱世情态,从另一个侧面解读了这段历史。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讲故事既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对待观众的真诚态度。而让我们学会用故事片的表达方式去拍摄纪录片,这是上天对我们的丰厚赐予!

2、 再现历史经典场面

要拍摄一部历史跨度超过千年的纪录片,资料奇缺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除了晚清因西方照相术的发明尚有斑驳信息残存于影像之中,其它朝代无论是纸质资料还是建筑实体,或因江山易帜,毁于战火,或因岁月风化,无迹可寻。那么,如何重现漫长的科举历史呢?难道我们只能将镜头对准那些被历史瓦砾层层覆盖的残迹遗存,作空泛的历史回望吗?

情景再现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案之一,从《北方的纳努克》到《智人》,再到《凯撒大帝》,纪录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举个例子,关于科举起源于什么朝代,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一说是科举起源于汉代的一次日蚀,汉文帝目睹日蚀,惊骇不已,以为是上天谴责帝王无能,于是慌忙下《求贤诏》,让天下有识之士参加宫廷考试,胜出者封官,帮助帝王治理国家。另有一说是科举始于隋炀帝偶然的心血来潮,称隋炀帝为了夺取帝位,长期压抑性情,故作不好声伎,以此骗取父亲的信任。而一旦即位,本性还原,不仅东征西狩,还设立“进士科”,举办全国性的诗歌达人赛,声色犬马,穷奢极侈。

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历史细节,《科举》又怎能舍弃呢?有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问题,纪录片《科举》共搭建古代场景84个,租用和制作陈设道具一万余件,动用演员1500余人次,共拍摄117场情景再现,将经典历史场面一一再现出来。

当然,我们的情景再现是有态度的,那就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告诉观众,哪些属于坊间传说,哪些是当前史界比较认同的说法。

3、 透过“历史的夹角”

纪录片《科举》大约有三分之二篇幅是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表达的。为了传递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们没有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大幅度的、花哨的运动镜头,而是运用一些朴素的镜头语言,以一种安静的、凝望的方式去表现历史。但这么做的风险是,因为你不使用流行语汇,别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不会使用这些语言。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

《科举》约有八千多个分镜头,我要求摄影师和美术师每一个镜头都带前景。这是十分苛刻也是极难做到的要求,甚至在众多中外纪录片作品中也是比较罕见的。我说服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希望透过“历史的夹角”去“偷拍”历史。历史空间和我们的现实空间是互不交融的两个空间,我不认为纪录片创作者可以肆意闯入历史空间,惊扰历史老人的沉睡。我更愿意站在层层时间年轮之外,透过“历史的夹角”去“偷拍”历史。而前景,就是构成“夹角”的原素。

举个例子,我们在再现“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场面时,美术师在四周燃起熊熊炉火,而摄影师则透过炉火去拍摄宋太祖利诱威逼武将们放弃兵权。所有的镜头都是透过火光拍摄完成的,这一方面让酒宴透露出强烈的杀机,另一方面也营造了“隔岸观火”的效果,让观众可以更冷静更理性地观察宋朝初年诡谲莫测的政治风云。

为什么斑驳的青铜器躺在博物馆里会美轮美奂?因为幽暗的光线,安静的姿态,以及由防盗玻璃隔出的观赏距离,这就是“夹角”效应。只有透过“夹角”,镜头里的人和景才会更深邃,更神秘,更有质感。

运用情景再现手段拍摄的纪录片,很容易被人诟病,说拍得像电视剧。确实,不少纪录片的情景再现实在拍得太直白、太没有神秘感。幸运的是,从《刺客令》到《北洋军阀》,从《秘境寻踪》到《心灵捕手》,再从《大辛亥》到《科举》,我们团队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大量运用了情景再现手段,却很少被指责说拍得像电视剧,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找到了“历史的夹角”。

❻ 关于电影《美丽人生》

我有中文的要吗?到时候再去网络翻译里翻译过来就可以了吧

《美丽人生》观后感
祖舒华五岁那年和爸爸,叔父被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年幼的祖舒华并不知道面对他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而他的爸爸撒谎,骗他说他们在玩儿一个游戏,谁最遵守这儿的规矩,最先拿到1000分,谁就能把真坦克开回家,从而展开了一个以“二战”时期为背景的黑暗喜剧。
这部影片的片名是《Life is Beautiful》,“beautiful”原意指美丽的,美好的,可看完影片的故事简介,我并不认为他们的人生十分美丽,相反,甚至是悲惨,黑暗的,于是我就抱着“为什么这部剧的片名叫做《美丽人生》?”这样一个问题,继续观影。渐渐地,当我看到祖舒华的父亲——基度,抱着他坐在前往火车站的德国纳粹兵的汽车上骗他说:“我们只是出去旅游,你不是一直想出去旅游吗?……”开始,我似乎有一点明白了,为什么说他们的人生是美丽的。越往后看,心中那个若隐若现的答案就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记忆最深的,就是基度在快被德国纳粹士兵处死前,冲躲在铁柜里的祖舒华俏皮的眨眨眼,而那时,德国纳粹兵黑乎乎的枪口就抵在她的后背上,当他看到铁柜里的祖舒华露出那水灵灵的大眼睛,也冲他眨眨眼时,也许心中悬着的石头放下了,起码,他亲爱的儿子,还活着,然后,仍不改他一贯幽默,风趣的姿态,学着搞笑艺人的样子,走到了一个小胡同里。其实他又何尝不害怕呢?只不过,他不愿在死前最后一刻,展露出害怕的神情让自己的儿子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残暴的真实的战争,他不愿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留下一份心理阴影。而当我看到结局,祖舒华在美国士兵的怀中兴奋的叫着妈妈,眨巴着那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时,我知道,基度死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实现了,他的死 祖舒华心中留下任何心理阴影。父亲用无数善意的谎言换来了儿子美丽的人生。
剧中还有一个主人公,黛丽,基度的妻子。她并没有犹太人的血统,也并不需要进入纳粹集中营,可他还是义无返顾的进去了。一切都源于他对基度和祖舒华的爱。
其实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场残酷的战争,机灵幽默的基度,善良贤淑的黛丽,天真可爱的祖舒华,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能度过怎样快客幸福的一生。可是这场战争,却又让那么多人家破人亡,不过也唤醒了人最初的本性。
其实,就像有些人所说的一样:“平民摇身一变,变成凯撒大帝。”只要你心中有爱,每个人都是凯撒大帝。不曾想过,每个人脸上带的不同面具下,都有一颗在危难关头,不顾一切为他人付出的美好心灵。
PS:人物名称音译不同,可改变,希望你喜欢

❼ 亨德尔的歌剧‘凯撒大帝’观后感,内容要与西方音乐作品相关

乱写吧,星期三交是吧?我也是搜不到,MD老师弄个搜不到的东西整我们

❽ 上海100纪录片影评 适合什么人群看 谢谢

大型电视纪录片《科举》以宽阔的视野、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革存废,探索至今悬而未决的科举起源之谜,揭秘王朝如何娴熟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牢笼英才、牧驭天下”的政治诉求;解析鲜为人知、闻所未闻的科举舞弊,聚焦作弊手段与防弊措施的精彩拉锯。

纪录片《科举》还彰显了一种成熟的制度背后的重重玄机。学而优则仕,是如何缔造古代中国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并形成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士大夫阶层。而科举制度盛行千年,又为何在晚清走向了穷途末路。

纪录片《科举》共分五集,分别为《隋唐烟雨》、《牧驭天下》、《学优则仕》、《道高一尺》和《穷途末路》,每集片长50分钟。《科举》跨越战国、秦汉、隋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戏剧再现经典历史场面堪称大视野!大手笔!大制作!

纪录片《科举》观后感

1、 讲故事是一种态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罢废于晚清,历时1300多年。如再上溯到其它选官制度存在的春秋、秦汉时期,则时间更为久远,历史跨度惊人。而史家记载历史,大多只喜欢记述结果,留下的是枯燥无味的大事年表。对于现在每天有无数个网络信息和电视频道可供选择的观众来说,他们当然不会对这些故纸堆感兴趣。

确实,我们的观众早已过了观赏温饱期,他们不会再像信息匮乏时代那样,如饥似渴、饥不择食地吸收信息了。今天的观众已进入观赏精细化时代,不仅要求精神食粮富含营养,更要求色香味俱全,换句话说,也就是故事要讲得更好。因此,在《科举》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戏剧、民间故事甚至坊间传说,我们都如获至宝。我们用被史界反复论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研究成果,来构筑我们的历史观,搭建完整的历史空间,而野史、传说则作为补充,为历史空间打开多个另类天窗,以便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历史。我们相信,无论是宝石还是玻璃,珍珠还是水滴,都可以折射事物,关键在于创作者拥有怎样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举个例子,《科举》讲述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这段历史的时候,先是借用了一个坊间传说,绘声绘色地描述慈禧太后是如何钦点末代状元的戏剧性过程,接着再由历史学家来分析坊间传说的可疑之处,去伪存真,以正视听。这样,既避免了以诈化诈,又让观众从中看到独裁对科举公平的践踏以及王朝对当时局势的失控,感受到清末扑朔混沌的乱世情态,从另一个侧面解读了这段历史。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讲故事既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对待观众的真诚态度。而让我们学会用故事片的表达方式去拍摄纪录片,这是上天对我们的丰厚赐予!

2、 再现历史经典场面

要拍摄一部历史跨度超过千年的纪录片,资料奇缺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除了晚清因西方照相术的发明尚有斑驳信息残存于影像之中,其它朝代无论是纸质资料还是建筑实体,或因江山易帜,毁于战火,或因岁月风化,无迹可寻。那么,如何重现漫长的科举历史呢?难道我们只能将镜头对准那些被历史瓦砾层层覆盖的残迹遗存,作空泛的历史回望吗?

情景再现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案之一,从《北方的纳努克》到《智人》,再到《凯撒大帝》,纪录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举个例子,关于科举起源于什么朝代,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一说是科举起源于汉代的一次日蚀,汉文帝目睹日蚀,惊骇不已,以为是上天谴责帝王无能,于是慌忙下《求贤诏》,让天下有识之士参加宫廷考试,胜出者封官,帮助帝王治理国家。另有一说是科举始于隋炀帝偶然的心血来潮,称隋炀帝为了夺取帝位,长期压抑性情,故作不好声伎,以此骗取父亲的信任。而一旦即位,本性还原,不仅东征西狩,还设立“进士科”,举办全国性的诗歌达人赛,声色犬马,穷奢极侈。

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历史细节,《科举》又怎能舍弃呢?有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问题,纪录片《科举》共搭建古代场景84个,租用和制作陈设道具一万余件,动用演员1500余人次,共拍摄117场情景再现,将经典历史场面一一再现出来。

当然,我们的情景再现是有态度的,那就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告诉观众,哪些属于坊间传说,哪些是当前史界比较认同的说法。

3、 透过“历史的夹角”

纪录片《科举》大约有三分之二篇幅是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表达的。为了传递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们没有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大幅度的、花哨的运动镜头,而是运用一些朴素的镜头语言,以一种安静的、凝望的方式去表现历史。但这么做的风险是,因为你不使用流行语汇,别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不会使用这些语言。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

《科举》约有八千多个分镜头,我要求摄影师和美术师每一个镜头都带前景。这是十分苛刻也是极难做到的要求,甚至在众多中外纪录片作品中也是比较罕见的。我说服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希望透过“历史的夹角”去“偷拍”历史。历史空间和我们的现实空间是互不交融的两个空间,我不认为纪录片创作者可以肆意闯入历史空间,惊扰历史老人的沉睡。我更愿意站在层层时间年轮之外,透过“历史的夹角”去“偷拍”历史。而前景,就是构成“夹角”的原素。

举个例子,我们在再现“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场面时,美术师在四周燃起熊熊炉火,而摄影师则透过炉火去拍摄宋太祖利诱威逼武将们放弃兵权。所有的镜头都是透过火光拍摄完成的,这一方面让酒宴透露出强烈的杀机,另一方面也营造了“隔岸观火”的效果,让观众可以更冷静更理性地观察宋朝初年诡谲莫测的政治风云。

为什么斑驳的青铜器躺在博物馆里会美轮美奂?因为幽暗的光线,安静的姿态,以及由防盗玻璃隔出的观赏距离,这就是“夹角”效应。只有透过“夹角”,镜头里的人和景才会更深邃,更神秘,更有质感。

运用情景再现手段拍摄的纪录片,很容易被人诟病,说拍得像电视剧。确实,不少纪录片的情景再现实在拍得太直白、太没有神秘感。幸运的是,从《刺客令》到《北洋军阀》,从《秘境寻踪》到《心灵捕手》,再从《大辛亥》到《科举》,我们团队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大量运用了情景再现手段,却很少被指责说拍得像电视剧,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们找到了“历史的夹角”。

❾ 求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1《埃及艳后》读后感

《埃及艳后》主要内容是:埃及女王克丽佩脱拉为了埃及的繁荣,和罗马将军安东尼结盟。可惜安东尼与渥大维争霸失败而自杀。埃及女王为免受辱也自杀了。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读完后觉得很悲伤。

本来,安东尼可以打败渥大维的,但是因为埃及女王太任性,导致安东尼最后的失败。其实埃及女王是很爱安东尼的,但是最终却害了安东尼,也害了自己。

女王明明是爱安东尼的,为什么事实上却害了他呢?

这使我想到,很多母亲对孩子的爱。

一些母亲只让孩子学好功课,而不管他们为人处事的学习和自理能力的学习。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差,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另外,有些母亲则从小全面培养孩子,培养的孩子品学兼优,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以,真正的爱是为他人着想,为他真正的、长远的幸福着想。这是我读《埃及艳后》的体会。

另外,这本书人物刻画非常好,不愧是大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后我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和借鉴。

2
《埃及艳后》观后感
一个女人,可以征服一个世界。今天看完了《埃及艳后》这部老电影,草草写上几笔吧!

这部电影是1963的好莱坞大片,大约4个小时。我没有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所以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写下下面的文字。我觉得这部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片,也是一部描述几个历史人物情爱史的爱情故事片,如果要说也是一部战争片,我就觉得牵强了,剧情中的战争,仅作为背景罢了!

埃及艳后,片名非常明显地将一个女人的形象印记在了我的脑袋。凯撒大帝,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深受罗马帝国万民顶礼膜拜的历史人物,竟能屈膝在这位女人——克丽奥佩特拉前面。凯撒大帝被谋杀后,罗马三巨头之一安东尼三年后也与她产生了爱情。安东尼战败,他的的对手屋大为也想把克丽奥佩特拉占为己有。无论历史真相如何,我觉得片中的埃及艳后是一个能以美貌征服万民的王后、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为爱情苦苦守候的女人......

凯撒为之入迷。随着岁数的增加,伴随罗马帝国人民对他的崇拜越来越用严重,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凯撒认为自己是这个帝国再了不起的英雄了,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可以允许他为所欲为,甚至要求改掉陈规设其为国王,这个过程,克丽奥佩特拉对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终究,正如他对克丽奥佩特拉所说的:我常常梦见自己被人民杀死,就像亚力山大,被人民杀死、撕碎。一代天骄,凯撒的结局就是被谋杀了,因为有些人要阻止他成为皇帝。

凯撒死后3年,安东尼得到了克丽奥佩特拉,他是一个武将,在战场上是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他虽然对凯撒忠心耿耿,但自从见到埃及艳后之后,他就开始埋怨自己生活在凯撒的阴影之下。可是与凯撒相对比,他就仅仅是一名武将!他为了埃及艳后而跑到埃及去。在屋大为的挑衅下,罗马帝国的内战爆发。屋大为的军队和安东尼的军队将在海岸边进行决战。安东尼对众将领的建议和意见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硬是把22万不善打海战的军队拉到海上去跟人家开战,结果收获了一场彻底的惨败!要是安东尼清醒一点,把实力保留在陆上进行决战,相信历史将会改变。可惜,为了急于能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一场胜利的战争,他犯下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战斗还在进行,安东尼为了克丽奥佩特拉,居然可以丢下自己的军队于生死而置之不理!后来,克丽奥佩特拉用爱情唤醒了他,他的眼中不再有畏惧,而再次充满了力量!可惜,他之前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为了一个心爱的女人,而不理子弟兵的生死,那时一种背叛,现实是这样的,不可原谅,这不像那种很假的戏! 他回到军队中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他忠实的爱将在夜晚已经被人杀死了,所有战士离他而去了。屋大为和他的军队出现在安东尼面前,并没有杀死安东尼,因为他要利用安东尼找到克丽奥佩特拉。

安东尼的屋大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帝国三巨头之一,并没有得到克丽奥佩特拉,他只得到了埃及,和巨大的财富,依据影片的对其形象的描述,想必罗马、非洲、亚洲、中东,凡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国家的人民将面对一个暴君。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乐观,只能说是一个悲剧;但我认为结局是完美的,克丽奥佩特拉和安东尼双双自杀,永远在一起了,不再有战争的纷扰......

纵观这部影片,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如爱情观(应该是影片的主题)、为人处世(凯撒的私欲和虚荣心的膨胀)、做事方式(安东尼的一意孤行)......等等。
嘿嘿,看电影,不但可以学多一点点英语,还会感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呢。我们是活在社会中,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哦!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