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贾樟柯站台影评

贾樟柯站台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11 00:30:55

① 观看电影,活着张艺磨,站台贾樟柯大河之恋,罗伯特雷德福,观看后,写一篇中和三部电影的观后感

你连问题都没打全乎,是考试急用?请订正标题

② 贾樟柯的所有电影及名字和评论

很多, 写不下了....看他的网络吧..http://ke..com/view/13924.htmhttp://www.mtime.com/person/892869/ 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client=aff-9991&channel=searchbutton&newwindow=1&q=%E8%B4%BE%E6%A8%9F%E6%9F%AF%E4%BD%9C%E5%93%81&revid=768112410&ei=OytwSpKDIoHq6APS5tWcCw&sa=X&oi=revisions_inline&resnum=0&ct=broad-revision&cd=6 贾樟柯简历: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blog)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主要作品: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2001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特别展映。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第16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特别奖2004年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提名2002年美国《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第 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最佳摄影奖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 7届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金荷花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2005年最佳外语片奖法国《电影手册》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东 (2006, 70分钟, 记录片)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竞赛片意大利纪录片协会最佳记录片奖意大利艺术协会2006开放奖2006台北国际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纪录片奖三峡好人 (2006, 105分钟, 故事片)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导演因此片,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③ <<任逍遥>>影评

《任逍遥》中的公共空间 在《站台》上放下了沉重乡愁的贾樟柯终于可以《任逍遥》了。在他的这部新作里,贾樟柯开始他的调侃。《任逍遥》里有不少有意思的和他以及他的电影有关的小细节。例如那个在影片一开始唱歌的疯子就是贾樟柯本人,而片中时不常出现的小武哥则是贾樟柯另一部电影《小武》的主人公。在这部片子中小武似乎仍然在干他的“手艺活儿”,因为影片开始没多久他就被便衣给抓了,而后来他被放出来之后,斌斌问他不是进号子了吗,他回答说那还不是跟”在家”一样。另外还有小武哥跟斌斌买碟那段儿,他问斌斌,有《站台》没有?没有。有《小武》没有?没有……

《任逍遥》的背景地从汾阳移到了大同,一个更大些更躁动些的城市。大同这个城市还曾经出现在贾樟柯的一部纪录片《公共空间》中。贾樟柯说,之所以选择这座城市,是“因为大同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城市。每一个山西人都说那儿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就想去那看看。而且当时真的有一个传说,对我特别有诱惑。就是传言大同要搬走,因为那里的煤矿已经采光了,矿工都下岗,然后正好是开发大西部,说要把所有矿工都迁到新疆去开采石油。传说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及时行乐,普通的餐馆都要提前30分钟定好。”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或者说实际上也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中,贾樟柯所关注的仍然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片中的主人公小济和斌斌是“混社会的” 而女主角巧巧则是个野模。他们都是那种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干什麽的人。小济说“活那末长干嘛呀,30岁就够了”。斌斌对于按摩女“混口饭吃吧“的回答则是“吃口饭混吧”。 “任逍遥” 在这个片子里有两个出处,小济的任逍遥出自是庄子,乔三告诉巧巧,巧巧又告诉小济,“任逍遥就是想干嘛干嘛”。而斌斌的任逍遥则出自任贤奇,他和女朋友在卡拉OK里约会,一起唱“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让我苦也好, 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贾樟柯在一次访谈中说:“在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压力之下,人们有一种莫名的躁动、莫名的兴奋,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得过且过,享受生命的欢愉,过度地寻找快乐,没有节制地生活。在这种生活态度背后,有一个非常悲情的原因:很多人看不到明天,有种‘临终前狂欢’的气息在里面。整个电影在拍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寻找这种气息。” 贾樟柯的镜头语言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躁动与兴奋,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追寻,以及一定程度上曲解。

但是总的来看,电影的在情节设置上有些磕磕绊绊。当贾樟柯把他的焦点放在表现城市中”空间感”的主题上,情节似乎成了他对一系列表现山西大同这个衰败的工业场景所散发的独特的 “公共空间”理解的附属品。”公共空间”的含义很多,可以指具体的人群集合的地方,也可以是抽象的属于大家共享的概念。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其中出现的“空间”都不是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而是带着某种社会文化附加值。这些空间不仅仅是电影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构成电影所要表达的特定历史文化环境及其变迁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当贾樟柯在他追求“真实记录”的电影原则的同时,如何重新表达构成 “真实记录”的一个重要元素――“空间”变成了他的核心。正如贾樟柯所说: “过去的空间和现在的空间往往是叠加的……空间叠加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纵深复杂的社会现实。这里我们将电影中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表达的“空间”概念理解成“场所”可能更容易把握。其中“空间”和“场所”在概念上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强调了人群在空间里自我体验的因素。场所可以看作是一种主观的对空间的理解和感受。

片中的最有特色的就是那种叠加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发生转移,成为一种非常态的公共空间。那个几乎废弃的汽车站候车厅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公共空间》里也选用的这个地方。这个场景在《任逍遥》里用了两次:一次是在一开始斌斌和小济出场,还有就是斌斌和他的女友分手。这个空间应该算是片子里面最大的室内公共空间了,汽车站前厅已经成了台球室,而候车大厅则废弃在那里,可能曾经改成过舞厅。从它的状态中最容易看出这个城市的兴衰变化。缓慢的全景镜头充分的表现了候车厅的物理性状态和它的历史痕迹,最细节的一点是斌斌和女友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坐在大厅一角的类似咖啡座似的一个地方,那种曾经很流行的火车座如今残破不堪,昏暗的光线下,已经破了的椅背翻着边儿。片中一个极富个性的室外空间是位于巧巧家住的居民区和公路之间的干涸的河床。从河床上穿过是从居民区到公路上的公共汽车站的一条近路,很多人这样抄近路就在河床上走出一条路,并且还在靠近汽车站的位置搭了一座简易的小桥。河床上零零散散的扔了不少垃圾。城市之外的大同有众多的工厂,矿区,运媒的过道,这些对表现荒寂和贫瘠的工业形象再好不过。虽然这些空间本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但一场没有观众看的促销演出,使得这些消极的环境被塑造成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暗示了工厂矿区这些特殊人群所拥有的公共空间的形象以及它的衰败。这些空间往往是无人管理的,就像是那些社会上无人关注的边缘群体。这和片中另一些概念化的空间,象什么“纺织厂的,”“七中的”等等形成了对比。而这些非常态的公共空间是不具名的,或者已经丧失了它所具名字的含义而又缺乏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模糊不清的暧昧空间。这也能折射出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心态,就像斌斌的妈妈,20年的工龄4万元买断,而接下来又能做什莫呢?这种心态在《小武》中也曾描述过,拆迁的人们抱怨着,“旧的拆了,新的又在哪儿呢?”

除此而外,其他一些大众活动空间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有医院,银行,戏院,迪厅这种大一些的,还有饭馆,发廊,居委会,修车铺,卡拉ok包厢,牙医门诊部,派出所办公室等小型的。室外场景描写当然少不了对城市中正在消失的老房子的街道,躁动着的人流川息不停的大街,居民楼室外乏味肮脏的环境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同这个古迹众多的古城而言,贾樟柯对那些地方文化遗产没有表现丝毫的兴趣。除了极少的借用民居表达城市面貌改变的场景外。任何古建筑遗物(最有名的比如上,下华严寺,善化寺,近郊的云岗,远郊的悬空寺,应县木塔)从未闪入到镜头里。这是我比较欣赏贾的作品的一个方面。因为他没有媚俗的玩弄地方文化符号。这个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前两个片子里。对山西人而言,那些占全中国75%以上的地上文物---古建筑完全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长镜头是这些空间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比如卡拉ok包厢里的数个场景。镜头的位置除了一两次转到电视画面上外基本上是固定的。有时,贾在镜头处理的风格也试图有些改变,比如在饭馆那段小济和巧巧的对话。镜头在两人之间强烈切换。最后瞬间消失在整个饭馆的全景里。不过我不大喜欢这段,尤其是借用《低俗小说》的故事来暗示最后抢劫的剧情。这段本身还是蛮有戏剧性,但我觉得看上去有点象整个电影杂音,与整体风格不是很协调,大概贾樟柯舍不得忍痛割爱。

还有一种不被人注意的空间形式就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对空间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本身的空间形式,另一个是作为联系公共空间的方式(从一处到另一处)。对于前者,影片里有三个不同的场景。一个是小面包车,一个是公共汽车。还有就是演出活动的大蓬车。值得注意的是巧巧感情变化的转折点都是发生在这些移动的交通工具的空间里。她第一次和小济的正面接触就是在小面包车里。她和乔三的正面冲突就是在演出活动的大蓬车,她和小济感情第一次融合的时刻就是在公共汽车里。而她的感情变化也成了整个剧情里戏剧性变化的转折点。这些在交通工具里不稳定的空间形象正是暗示了影片里人物之间感情的不稳定。对于交通工具的后一个作用,小济的摩托车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虽然它本身没有具体的空间特征,但是它成了剧情人物塑造的基线。摩托车在片首就是成为把斌斌带入到城市街道的工具。然后是带着小济从城里到厂区见到巧巧。然后是出现在运媒的国道上小济找到巧巧,但他放弃了摩托车和巧巧坐上公共汽车。接着它成了小济把巧巧从在厂区的乔三手里抢过来的工具,把巧巧带到了似乎属于他们俩的世界--宾馆里。表现摩托车最精采的一段应该是小济试图爬上河床的那段。这段长镜头表现影片里人物生存状态的象征含义不必多说。但就车本身就带给了这些人物与普通人不同的路(行人可以走那座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摩托车最后把角色带到了储蓄所去抢劫,一个他们心理上能承受的最边缘的地方。而斌斌失败后,小济独自一个人骑着摩托跑了。这一段在国道上的戏应该说还比较精彩。最后小济再一次放弃了它,坐上了长途汽车。

在《任逍遥》这部片子里,更多看到的是贾樟柯对电影本身问题的理性探讨。个人强烈的乡情不再是创作的原始动力。因此不再看到象《站台》里那种他追求最纯粹的“真实性” 的信念和他个人感情欲欲待发却又强烈压抑之间的冲突。尽管这种冲突对创作本身有益。但这些激情已经完成贾樟柯寻找自己电影位置的使命。正像他自己的独白一样“我自己从28岁拍电影到现在32岁,这些年过后我自己惟一的收获就是越来越理性,而我原来是一个极度不理性的人”。如果说《任逍遥》在情节上唐突的一面,正是贾樟柯对他以前的作品里沉迷于浓浓的乡情的反省走向理性思考的写照,尽管这样的思考不够完美。但追求真实依旧是他创作的核心,正像众多他的同龄导演一样,在精神上承担了以前的中国导演没有过的“说真话”的义务,他们在纪录片中寻求到的关于“真实”的灵感维持他们的创作激情。《公共空间》的拍摄给了贾樟柯《任逍遥》的灵感:“当我觉得我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被改变,求知欲越来越淡薄,生活的资源越来越狭小,纪录片的拍摄让我的生命经验又重新活跃起来,就像血管堵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些血液又开始流动。因为我又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的角色去寻找依据,我又回到了生活的场景里,并从那里接到了地气。”另外,应该说《任逍遥》里dv的运用也正好是贾樟柯迈出这一步的一个契机。Dv的经济性使长时间不停机的连续拍摄成为可能,这给了贾樟柯拍摄到更“真实”的镜头的机会,任逍遥的机会。

④ 贾樟柯拍过哪些电影

男,生于1970年5月27日,中国,山西汾阳

星座: 双子座
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世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版本,片长138分钟,简称长版。2004年,贾樟柯把《世界》带到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的就是这个版本。有学者称其为“威尼斯版”;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版本,片长108分钟,简称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国内院线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现代化进程对移民劳工的物质剥削,他更展示了身处的速度世界如何夺去他们的安全感、梦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目前他正在拍摄中的是《24城记》,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时代》。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

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

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出任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校长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的评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

◇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2001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特别展映。

◇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16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特别奖

2004年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2年美国《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 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最佳摄影奖

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 7届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金荷花奖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2005年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电影手册》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东 (2006, 70分钟, 记录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竞赛片

意大利纪录片协会最佳记录片奖

意大利艺术协会2006开放奖

2006台北国际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纪录片奖

◇三峡好人 (2006, 105分钟, 故事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28届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挪威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无用》 (2007, 105分钟,纪录片 )
获最佳纪录片
获纪录片最高奖
摘下最佳纪录片奖
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内容简介

闷热的广州,电扇将铁丝上挂着的衣裙吹起,缝隙间露出服装女工的脸.在缝纫机巨大的轰鸣声中,日光灯下的工人显得无比安静.那些即待出厂的衣服不知将会被谁穿起, 流水线上每一张面孔的未来都不够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她新创立的中国品牌“无用”参加2007年巴黎冬季时装周.她把她的服装埋在土中,让自然与时间一起完成最后的效果。她喜欢手工制做所传递的情感,厌倦流水线的生产,变成一个不喜欢时装的设计师……

⑤ 求三部电影的综合观后感,字数多没关系,我会适当修改!速度要快!!!!!

活着 http://www.docin.com/p-134124137.html
站台 http://bbs.gxsky.com/thread-1383698-1-1.html
一次大战前,美国蒙大拿州特律河边的小镇,住着长老派牧师雷夫伦特.麦考连(Tom Skerritt)一家。麦考连为镇上人布道之余,平时喜爱读书,更喜欢在美丽的特律河里假蝇钓鱼。麦考连家有两个男孩,大儿子诺曼稳重内敛,小儿子保罗坚强、倔强、狂放不羁。他们从父亲那儿学到了钓鱼的技艺,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1917年,一战爆发,诺曼(Craig Sheffer)加入美国森林服务部,而保罗(Brad Pitt)做了泳池救生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钓鱼的爱好。诺曼发现,弟弟慢慢不再按照爸爸教的节拍去钓鱼,他发明了自己的节奏,而他无疑是个钓鱼天才。
1919年秋,诺曼前往离家几千英里的达蒙斯学院上学,一去就是六年。在学院,他发现自己其实非常擅长讲授英国文学,萌发了当教授的念头。保罗在家乡读了大学,毕业后在当地报社工作。1926年,诺曼回到了家乡。再和弟弟一起去钓鱼,他发现自己永远都赶不上弟弟了。在一个舞会上,诺曼结识了美丽的杰茜,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保罗则迷上了赌博,欠了一屁股债,经常因为欠债与人打架,成了警察局的常客。诺曼接到了芝加哥大学的聘书,请他担任英国文学教授,诺曼勇敢向杰茜求婚。即将离开家,诺曼与父亲和保罗再次来到特律河钓鱼,诺曼让保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和他一起去芝加哥,保罗拒绝了,他是一个钓鱼艺术家,他不愿意离开蒙大拿。就在诺曼动身去芝加哥的前一天,保罗被仇家杀害。
诺曼在迟暮之年回到蒙大拿,在特律河边用颤颤巍巍的手抛出了鱼线,大河流淌着生命的意义……
最后还是喜欢你去看一次,值得观看

⑥ 中国第一代至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代表影片,代表影片的影评。。。 。。。

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内一持(王强)《新一年》容,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绿草地》

⑦ 站台 影评

上次看《站台》还是前年在广州的家里跟爸妈一起看的,老妈看着觉得没什么劲,而老爸却颇喜欢。因为片中山西的那些地方他说他以前都去过,而且里面的山西话对曾经在山西生活过十多年的他来说极为亲切。对我来说山西话跟内蒙话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听着也不怎么费劲。只是就个人阅历来说电影中的的有些事情又何尝不是父辈们可能曾经经历过的呢!
青春的梦想和幻灭、曾经的向往与执着、让人心碎的放弃和欲言又止、爱过的人和飘零的时光、再也不能无所顾忌的引吭高歌……贾樟柯总是用他那冷眼旁观一般的视角和让人窒息的长镜头感受生活的凌厉和逼压。他毫不掩饰的展现着小人物们在小地方的灰暗土气,但是即使灰暗土气依然不能阻止他们挥洒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和青春的激情。那一代人是如此的尴尬、如此的不合时宜而又如此的马不停蹄,算不上特立独行但是也绝对充满个性。听着萧条县城里播放的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一下子被拉到了那个年代(我的年龄刚好能踩着那个年代的尾巴!),斑驳得都已经不太真切了。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仿佛一次时间的旅程,越是看到电影的最后,越是感到一种难耐的落寞,看到多年未见的两个人只是几句故做自然的寒暄,表面虽然波澜不惊可是心底该会荡起怎样的涟漪呢?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遗憾还是重见天日的悸动!最后的那一幕里崔明亮坐在炉边睡着了,尹瑞娟抱着孩子,这种似曾相识的画面比最落魄的战俘更让我悲从衷来,对他人的一再错过最终酿成的是对自己的过错!他们的今天会不会就是我们的明天呢?全天下还有多少正热血沸腾着的张明亮、王明亮、李明亮们正摩拳擦掌意气风发着?哪里才是他们的站台?哪里又是终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毫无疑问的成长了,可是付出的代价确不见得那么心甘情愿。我们也许穷尽一生都只能是在路上,沿途的人和风景成了一辈子的记忆,行将就木的时候拿出来敝帚自珍一番然后化为永恒的虚无。
关于故乡和理想,想起了beyond的那首《遥远的paradise》——“可是,我们的故乡,却装不下我们的理想”——为了理想而离开了故乡,内心却难以决绝的舍弃那份融于骨血的牵挂,离开了故乡之后,那里的一切在心里都变成了优点,以及想念的对象和原因。
在《站台》中最感同身受的一幕是崔明亮那个木讷得被人以为是哑巴的表弟追上他们的车自让崔明亮带五块钱给自己在县城里上学的妹妹,我也曾往自己在乡下的表弟们手里塞过钱,也会为不能帮到他们更多而自责,但是天知道这种自责有多么虚伪!

⑧ 贾樟柯的《世界》到底怎么样

对于一件事、一个人或是一部作品,我们给予的关注往往要远比它本来应该达到的程度大得多,而导致的结果是全都堵在外围,一边吆喝一边看热闹。《世界》所背负的使命要远远比它作为一部电影本身沉重得多。我在电影院里观看《世界》的感受是,它并没有像那些对贾樟柯首次正式公开亮相作品寄予厚望的影评
人所说的那么烂,至少在不少细节上,《世界》还是带来了某些讽刺和无奈夹杂的快感。 但从《世界》所延续的贾樟柯作品一贯的小人物生存困境的母题来说,《世界》并没有超越他以前的作品,甚至露出了一丝难以为继的疲态。《小武》的纯粹、《站台》的感情、《任逍遥》的迷茫,这些贾樟柯作品最宝贵的特质与情绪在《世界》里都显得相对含糊,这或多或少是由于对商业因素的妥协而造成的。这或许就暴露出贾樟柯的弱点,他所试图用Flash的手段想要讨好的年轻观众,最失望的也正是他这种妥协的态度。
但我从《世界》无力和苍白的一面所看到的,是贾樟柯电影观和世界观的局限性。这或许是他从地下到地上,从被舞台需要到需要舞台这个过程里必然的一个结果。《世界》说的是那些终于从小城走出来的年轻人,但他们的困境并没有改变,甚至更加迷失在城市的光怪陆离中,乃至被渐渐吞噬。但是贾樟柯对题材的重视超过了他对个人命运的透视,你在他的作品里反复看到的是民工或是小城居民的生存困境,他的主人公在不断想像自己阶层之外的生活,“飞机上坐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说贾樟柯因为本人的经历而能跳出来看到他原本属于的小城那些年轻人的困境,但他却没能跳得更远看到“飞机上的那些人”其实一样有他们的困境,第六代导演中最有大师相的贾樟柯在他最受瞩目的作品《世界》中,并没有表现出更远大的目光和宽阔胸襟,还是一步步局限在他的小城里,表现着他被轻视的县城兄弟的可怜命运,并且将他们的命运归咎于他们所处的阶层。
.

⑨ 有没有散文《站台》的读后感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如果包场看一部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影片
老师通常会布置我们写一篇观后感,那种在课堂上绞尽脑汁的痛苦,至今记忆犹新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说老实话当初买这张碟的动机,并非是因为她在国外得了什么大奖
只不过自己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老了常常回忆以前的事情
所以想看看别人在当时是怎么过得。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导演坐上时光机器回到80年代,
如局外人般默默的重温自己和朋友当年的经历,冷眼看着当时发生的一切
摄影机通常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中景和远景
表面上导演似乎对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加置评
但是偶尔那么一两个镜头看得出导演心里对那山、那人眷恋
及对逝去的青春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复杂的感情
比如三明不肯上拖拉机坚持自己走山路的时候,导演望着他在山道上渐渐远去
几个青年奔跑着看火车的时候,导演在山上远远的望着他们
崔明亮和尹瑞娟在城墙上的对话等等

这恐怕是我看过的中国电影中表演最真实自然的一部电影了
甚至比某些记录片还要朴实无华
不过演员在这部影片里恐怕只是导演故事中的一个道具而已
所以我们甚少看到演员的特写和近景
以至于影片过了大半还不清楚剧中人长得什么样
比起类似题材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更喜欢这部
因为《阳光》里面有个明星味太重的宁静
而且《阳光》给人的感觉人工修饰的痕迹太重
《站台》更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何氏玉

如果你是60年代初出生的,你应该挑一个静寂无人的夜晚
砌一壶香茶,在这个《站台》和你逝去的青春约会

[转贴]《孤独的站台》
《孤独的站台》
——观【站台】
cartoonpp
在我开始打开记事本,新建一个苍白无力的文本时。心情开始沮丧
因为始终找不到一个准确的标题来开始我心灵的自言自语
像不可一世的桀骜突然沉沦的那种下落感。失落,一碰即碎。

然后我开始想起关于《站台》的碎片,那些残留在思维里的灰涩画面
像一场孤独的幻听,勾勒我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年代

于是,我的随想便在孤独中开始。然后逐行逐字游走。
很多时候,无论是梁小武还是崔明亮,脸上总带有一种玩世的嬉戏神色
隐含着微弱的伤感。仿若20年前或者5年前的生活,我们只有一个方式
无奈地让自己脸上沾染过多的不羁。于是青春湮灭,理想成空
在宿命巨大的轮盘之上,随波逐流。所以贾樟柯用了伤感的方式
述说生命的孤独和绝望

影片握住了贯穿整整一个年代的许多片断
有在记忆中老去的音乐,某个年代的细节广播,以及隐约的部队操练声
这些背景符号,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局,始终如鱼游梭在镜头的背后
所以,情节在片断的切换中跳跃,我丝毫不会感到有思维迟钝的尴尬
那些年代的符号,对观众似乎就是一次对遗忘岁月的淘掘
——从《风流歌》,《火车向着韶山跑》到《美酒加咖啡》
《秘密》,《成吉思汗》,再到《站台》,再到《是否》……
这些贾樟柯刻意起用的各种提示,大量地肆无忌惮地铺张在影片当中
就算是导演本人,可能也都无法说服自己舍弃
这些时时触动记忆和灵魂的元素

这是一种煽情的铺染方式,可是我们无法不感动自己
关于片名《站台》,这个提示,让我一开始便在影片中寻找未知的站台的踪影
却在影片终结归于失败
就像崔明亮表演《火车向着韶山跑》时,还未见过真正的火车
仅能通过虚有的印象,用“呜呜呜”的呼叫表达
模糊,缺乏精致的真实。直到他们一群人奔跑在空旷中,望着擦身而过的火车
这个虚有的印象终于变成现实

但是,远走的火车,在轨道上遗留的声息,预示了怎样的未来?
我只看到屏幕上青春的呼叫,随后变成寂静的茫然
这一切都写在了主角们的生命之中,颜面之上

“铁路意味着远方、未来和希望”。远方有多远?未来又有多长?
生命可以有很多理想。1992年的艾敬在唱一段未知的理想
“1997快点到吧,我才可以去香港”
那个年代转瞬即逝。理想在时间中完美起来,或者垂直坠落直到破碎
而我的1997年,开始从一个小城迁移到另一个陌生的大城市,理想随着现实变幻
或消失或转移

那么,站台在哪里?在影片中我始终寻觅不见
只不过可以看见,影片中到处充斥着梦想的青春线索
却最终随着时间的推走而苍老。无论是崔明亮和尹瑞娟,还是张军和钟萍
终于在宿命的无奈中疲惫不堪
四个人物就是四颗棋子,平庸地被时间拖往绝望,理想最终归于徒劳

我不得不提出这两个画面,它们让我伤感
而且无能为力劝慰心灵——尹瑞娟在空洞的小屋独自起舞
崔明亮的表弟三明拿出皱弱的5块钱让崔转交给妹妹的时候说
如果她考上了大学,叫她不要再回到这里

生命是脆弱的,弱势的人群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仿佛一个被时间禁锢的圆圈里,不断有人在渺弱中牺牲
这个结局无法自控,无法改变。压抑,充满伤感
三明就是宿命中一颗被无力化了的棋子,混杂在庸常之中老去

贾樟柯的行为方式其实让人出乎意料
比如一个个看似平常的中远景镜头,是在影片中被不断起用的方式
让那些原本就微弱的人群,在远离摄影机的镜头下,显得更加渺小
像一颗颗尘埃,随时被风吹离生命。异常茫然,异常困惑

而充满纪录片元素的抒写方式,平缓的写实手法
又让人感觉这已经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在我们手心咫尺的场景。有酸涩的熟悉

从青春的躁动,游弋到生命的绝望,影片所讲述的愿望的期待
超过了数字10的年份,在这个崭新的年代,也能隐射生命的无奈

然后,《站台》的结束,我们又看到了《小武》的开始
这是一个循环,关于年轻的浮躁,关于理想的终了

我只是耳中萦绕。“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站台到底在哪里?
等待最终却是孤独的。

--

我是一只小狗狗,你是我的大骨头!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