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上位影评

上位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11 09:09:36

① 急求~~~韩国电影 专业影评

2000年基本上也是韩国电影业刚开始复兴的年代,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集权体制瓦解之后,民主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体现在电影业上,就是电影审查制越来越形同虚设。而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电影人的抗议运动,又促使当局减少每年好莱坞电影的进口数量,而对本国电影工业采取倾斜和扶持的政策,在这一切的前提下,韩国电影在1999年得以来了一个大爆发。选几部在我看来毫无疑问都是佳作的片子,体现了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同时也覆盖了各种类型片,一方面可以作为对韩国电影管中窥豹式的浏览与窥探,一方面基本上也可以作为韩国电影成长期和高峰期的证明。

但目前这个国家的电影工业现在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很多电影人像婴儿一般依赖于国家对本土电影业的保护机制,处于成熟期的电影生产机制似乎又缺少了当初那种才华井喷的活力与冲击力,每年的佳作越来越少,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作品越来越多。金基德对本国电影痛心疾首以至于出言不逊抨击年度票房榜首,绝不是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韩国电影目前缺少才情和创造力,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国家的电影业发展之路,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但由于两国制度差异太大,民族性又很不相同,不可能被我们拿来模仿和继承。韩国人民对本土电影业的鼎力支持和热爱,是中国人不能比的;韩国电影人的集体高素质,也是中国龙蛇混杂的电影界所不能比的。和香港比起来,韩国的电影人过于学院派了;但和中国大陆当下状况一比,他们又显得如此职业化。电影始终是人的表演,CG永远不可能替代,看韩国电影演员的集体性格,是欣赏这个国度异军突起的电影业的重要因素。

在中、日、韩三国的电影人中,韩国演员的群体性格是最接近西方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国家发展起步晚,经济政治体制大量模仿西方国家,在文化上也深受好莱坞的影响——但这个原因是少数派。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韩民族的被压迫史和分裂史,从根本上促成了这个民族极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血性,这种绝不屈服的性格贯彻在民族工业上,就是本土经济的腾飞和本国产品的一统天下,贯彻到电影业上,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支持;一是演员表演风格的刚烈外露。韩国电影里常见到“癫狂”的喷发式表演,就是韩国人性格的体现,从性质上说,和02年世界杯令全世界胆寒的红魔没有什么两样。

过于刚烈的表演性格,不常看的话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但常常处于这种情绪的激荡之下,电影很容易失去平衡。动作类型自不必提,文艺片也常见煽情过度。这就是为什么,韩国电影隔一段时间看一部会让人大呼过瘾,而保持高频率的持续看下来就会让人觉得疲劳和绝望。相比起来,中、日演员平实内敛的表演风格,可能更容易留下长久咀嚼的滋味,所谓“细水长流”,放在这种对比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以下介绍的电影,不论名次排序)

《生死谍变》
上映日期:1999年2月13日
导演:姜帝圭
主演: 韩石圭 崔民植 金允珍 宋康昊
一句话点评: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

说起韩国电影的复兴,不可不提的当然就是这一部生死谍变,它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韩国电影。记得当时我大一,刚开始接触亚洲电影,看到这部片子时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完完全全被镇住了。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第一要推荐的韩国制造,若要看原汁原味的“身土不二”选择生死谍变一定不会失望。这部电影当时在韩国引发了民众对电影一发不可收拾的热情,观影人次超过了泰坦尼克号,从而令本土电影工业崛起,成为韩国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姜帝圭自此也成为韩国电影教父式的人物,数年后他重出江湖执导了太极旗飘扬,却是让我非常失望。那部片子里弥漫着各种各样刻意煽情的段落,对战争下的人性有过于美化的描写,同时也缺少足够的批判力度,尽管场面浩大,但这部纯商业制作的利益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催泪。前后两部作品都是抓住了韩半岛的南北情结,但水平高下立分。

生死谍变有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外壳,在故事情节和结构设置上大量的借鉴了成功好莱坞动作片的精髓,悬念营造非常出色,动作场面也是干净利落。这部电影以韩半岛南北对峙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敌对势力在分裂的大历史下产生的悲剧,其中充满了一种对政治历史局势下个人力量渺小的咏叹,对半岛分裂、亲人分离犀利的批判,使得生死谍变在商业片的外壳下升华到哲学思考的层面。

这部电影也没有后来韩国制作在煽情和暴力上时而能见到的失控,剪接的流畅使得这些元素并存而不过滥,这非常难得。真诚的爱情与背负的责任激烈冲突的剧情,很容易使观众感同身受,陷入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悲剧情结中去。而最终,人性被政治击碎的那一刻,更是令很多观众凄然泪下,更对民族的分裂生出强烈的愤慨和呼唤。对我来说,最后撕心裂肺的那一枪,两位主角眼中不舍而又坚决的神情,成为我心目中韩国电影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这可能是我看到过的将人文思考与商业高度结合得最为完美的电影之一,其中,演员的豪华阵容功不可没。金允珍当时是个新人,为了让电影有足够的分量,导演找到了三位当时韩国最好的男演员来给她配戏。必须注意的是,这三位男星同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在韩国电影史上几乎是空前绝后的。韩、崔、宋,三位分别引领了韩国电影的一个时代,演技分别都是各自时代里不可替代的王者,都是可以代言韩国电影的人物。这样豪华的阵容激发出了新人金允珍的潜力,使得她这个众星拱月的女性角色成为这部电影里最出彩、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也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崔岷植年纪稍大,在生死谍变之前,他是韩国最好的男影星;而生死谍变之后,韩石圭迅速上位,其受影迷拥戴的程度令他创造了一个“韩石圭时代”,有他的电影就有票房的保证;最后,近几年来,韩石圭逐渐淡出,宋康昊日渐成熟,后者以几近无可挑剔的演技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成为当下韩国电影男演员中绝不存在争议的No.1。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死谍变同样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我的野蛮女友》
上映日期:2001年7月27日
导演:郭在容
主演:车太贤 全智贤
一句话点评: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

从导演到主演在当时都是身份低微的新人,然而这部电影却成了韩国历史上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作品之一。在全亚洲掀起的热潮,想必每个人都是深有体会,那时候在地铁上都经常看到互相扇嘴巴的情侣,女人自此都不再愿意被叫做“半边天”,3/4个天才合情合理。美国梦式的“一次机会定人生”在主创人员的身上是个完美的印证:郭在容一跃而成韩国票房最有号召力的导演,车太贤更是由原来毫无名气的小瘪三成为亚洲最可爱的男生之一,全智贤尽管在此前已经靠触不到的恋人崭露头角,但这部野蛮女友令她一举奠定了亚洲一线女星的地位。

这部电影想必都不用推荐,只要对亚洲电影稍有关注的人,不可能没看过这部作品,也不可能没经历过“野蛮女友”旋风。郭在容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积累已久的才华一股脑的倾倒在这部电影里,后来执导的不可不信缘不仅煽情令人反胃,情节设置更是毫无新意,刻意营造的唯美氛围更是显得很不自然,在我眼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之作。去年的那一部雏菊,勉强及格,也根本说不上佳作。

那时候我也是野蛮女友的疯狂粉丝,这片子在短时间内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还满北京去找它的电影原声CD,整个城市、整个中国、整个亚洲都飘着“I Believe”的歌声,K歌房里的人们都以能够唱这首歌为“得瑟”的资本。抛开各种文化现象不谈,这电影本身也是一个节奏明快、主题温馨的都市童话佳作,东亚文化圈常见的细节充斥于片子的每个角落,再加上比较鲜明、跌宕起伏的剧情,想不吸引观众都难。

只要没有失去对爱情的信心,观众都很容易被这部电影所感动。尽管两位主角带有很浓重的偶像气质,但扎实自如的表演却是使这部电影成功的制胜法宝。车太贤毫无疑问的塑造出了一个其貌不扬却心细如发忠诚可靠的男生,全智贤更是在俊俏、野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两个人之间欲拒还迎的化学反应,是这部片子最可看的地方。年轻男女间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伤害的畏缩,非常真实的被传达出来,而最终意味深长又很圆满的结局,不仅温暖明亮,更是表达出对爱情美好的向往。

前面提到了生死谍变,同样涉及了爱情,不过那是在政治面前软弱无力只能惨淡经营的爱情;野蛮女友式的爱情,则满满的寄托了普通人的梦想,成为韩国电影文艺片中最值得推荐的佳作,也是最适合处于青春期的电影观众欣赏的韩国制造。两个主演后来的作品,几乎没有脱出野蛮女友给他们带来的范式,对他们本人来说这是个遗憾,也从反面证明了这部电影深入人心的记忆。

《绿洲》
上映日期:2002年8月9日
导演:李沧东
主演:薛景求 文素利
一句话点评: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是:Have you really loved someone?这差不多也是当时我看完这部片子后对自己产生的强烈质疑。这部作品给人一种心如刀绞般的观影感受,我记得当时观看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好像被人用手拧着扭着,却难以对电影的主题和叙述对象提出一个清晰的疑问。这可能是最令我难过的一部韩国电影,它完全不是那种假扮纯情的催泪弹,它叫我难过,是因为它残酷的让这个现实的世界打碎了爱情的美好,却又让无力的主人公对爱情保持一份遥不可及的期待。

不愿意透露太多的剧情,影片讲述的只是两个社会底层小人物苟延残喘的爱情故事。或者说,他们的感情里有很多不洁的成分,比方说,建立在肉体需要的基础上,但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在黑暗无情的世界里寻找一个可以相互温暖的依靠。他们并不赏心悦目,甚至丑陋扭曲的让人心生抗拒,但我们都无权否认和打压他们之间看起来有些不伦的感情。

李沧东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当年度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足以证明他的水平。这个导演并非一线商业导演,也不是纯文艺片走独立路线的人,他的导演风格和作品主题,有些类似于朴赞郁。前一部作品薄荷糖,也是非常出色的电影,通过一个人由梦想到幻灭的过程,影射了韩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当时也是轰动异常。绿洲表面上讲的是爱情,但控诉的力度绝不下于前作。

在看绿洲的时候,会在心底产生一种不可抗的强大的压抑感,会不由自主地对这个社会产生一些绝望和幻灭的情绪,看完之后的沉重,是久久不能散去的。尽管影片留给我们一个稍带光明、保有希望的结尾,但我总是觉得,未来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这个社会也并不像他们所幻想的那么宽容。影片里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段落,也只能停留在臆想之中,很快又会被沉闷暴戾的现实所打破。

这部电影几乎是两个人的对手戏,所以欣赏的,仍然是主角的演技。没有薛景求和文素利的表演,这部片子根本不可能成为一部成功之作。同样的,文素利在当时也是韩国电影的新人,扮演一个智力障碍、面容扭曲、心神紊乱的女子,可见难度之大,但演得如此之完美,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论是超现实段落还是现实遭遇段落,文素利都演得全无痕迹,不能不让我五体投地。这个角色根本没有歇斯底里,却能毫不费力的催人泪下。

薛景求,则是当今韩国不可忽视的男演员。尽管相貌远不如张东健、元彬、李俊基等出类拔萃,在韩国影坛的地位也没有韩石圭、宋康昊来得高,但他的演技却是有口皆碑,位居韩国演技派男影星的顶级行列。他和韩、宋二人以及崔岷植一样,能够自如演绎不同类型的角色,是那种可以让人完全忽略他外表的影星。尽管这部绿洲中,文素利的风头盖过了他,但绿叶衬红花,没有他水平相当的表演,文素利的独角戏无疑会寂寞得多。和绿洲同一年的薛景求作品,光复节特赦和人民公敌,都是不可错过的佳作。

韩国的爱情文艺片里,并非都是纯情的主儿,绿洲可谓是其中最另类的一部。

《杀手公司》
上映日期:2001年10月13日
导演:张镇
主演:申铉俊 元彬 申河均 郑在泳
一句话点评: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

这算是我看过的韩国电影中最酷、最爽、最过瘾、最他妈拽的一部片子,是那种可以叫我看到半夜三更毫无睡意、就着啤酒大块吃肉、还要一边拍桌子大呼过瘾的片子,也是一部完全具备了和黄金时期香港动作片叫板的实力的片子。这种赞誉,反正我自己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从最感官、最感性的基本需求层次来看,这种演员的组合就已经是“夫复何求”的了。申铉俊这个演员,演过的片子其实并不多,但有人要说他不帅的话,肯定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他另外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出场,是在风靡一时的《因为是女子》MTV音乐录影带中,出演男主角。元彬,这也不用说了,万人迷一个,连入伍退伍都成韩国头条新闻的影星。

申河均和郑在泳,不是特别了解韩国电影的人可能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但对我来说,他们是韩国年轻演员中非常出色的两位,不仅外表英俊,演技更可以盖过英俊的外表。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成大器的人物,就看能不能遇到好片子,有没有好导演能发掘出他们足够的潜力了。事实上,申河均一定是个熟面孔,他数得上来的名作有杀手公司、我要复仇、去火星的男人、我的哥哥、欢迎来到东莫村和亲切的金子,都是响当当的作品。郑在泳虽然出彩的作品少一些,但他身上天生具有一股偶像派的悲剧气质。

申老大、郑老二、申老三、元老四,一个青春无敌的杀手组合,各有绝技,也各有性格。老大以高大的身材、果敢的性格、凌厉的技艺,无可置疑的成为领袖;老二是个忧郁沉静的神枪手,老三则平时有些稀里糊涂一根筋,老四就是个单纯简单、容易感动的小男生。这部电影处处精彩,而一大亮点就在于成功展现了这些杀手有趣而生动的生活状态。

可以这么说,杀手公司是一部将搞笑与动作结合的足够完美、同时又都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张镇的导演作品很少,这一部最能体现他刺破影坛的才华。在张镇的精心编织下,这部电影里不仅洋溢着温馨的爱情、铁杆的友情和惺惺相惜的对手情,更是在节奏上把张和弛分配的非常到位,令整部作品毫无冷场,时刻充满了意外的精彩。

另外还要提到的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在片中饰演杀手们的对立面——探长的演员,郑振泳。这个家伙想必关注韩国电影的人都会混个脸熟,王的男人里扮演大王的就是他。他的表演生涯中,包括了飞天舞、监狱世界杯、大佬斗和尚、黄山伐、王的男人,这些都是在韩国影坛占一席之地的好作品。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负责任的探长的存在,杀手们才会被激发出如此惊人的潜力,影片最后的刺杀高潮,才可能被列入韩国电影的经典段落之一。当目标死去,大幕徐徐落下,帅哥们完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妙的刺杀,这位冷面侦探也不得不为他们轻轻的鼓掌。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是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爽辣异常。精巧的情节、个性十足的表演、独到的配乐,你可以说它在很多段落模仿甚至是抄袭了好莱坞和香港动作片,但又不能不承认,这种自成一家的融合和发挥已经使得杀手公司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借用”的意义。这样的片子,当在观影兴趣很浓、又希望逃开心理负担和心情烦闷的时候,拿来爽一把,保证物超所值。

《色即是空》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13日
导演:尹济均
主演:河智媛 任昌丁
一句话点评: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

这个尹导演,只有三部作品,但是千万别小看他。第一部,头师父一体,韩国最出色的青春电影之一,不论杀伐、狂狷,都直逼朋友的水平;第二部,色即是空,令许多人对韩国电影改观的片子,我个人认为水平超过美国派,韩国最好的青春性喜剧;第三部,浪漫刺客,奇思妙想、才华飞溅的作品,也是韩国古装片里头很别致的一个。

色即是空的确是令我对韩国电影改观的作品之一,它出色的吸收和借鉴了美国校园性喜剧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创作性发挥,作为青春片来说它似乎是无可挑剔的。从这部电影也可以极大的证明韩国电影人对外来源流的再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才华更好的展现出来的能力。不过,自从色即是空以后,韩国这种性喜剧就显得有些失控,或者说,有些雷同之感,而且越来越往恶心的路子上走,放弃了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任昌丁基本上,只在色即是空里头演过主角,他面熟,但总是演各种各样的小角色。在头师父一体中,他扮演了一个出场没多久就被打趴下的小混混。他的面貌也算是有些奇特,再加上不高的个子,戏路总的来说相对固定,演的角色智商都不太高。不过,任看来非常珍惜色即是空给他的这个演主角的机会,这部戏他演的非常辛苦,但也把人物打造的栩栩如生。比起更多倾向于花瓶角色的河智媛,他显然是剧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方。

这部电影在当年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也引起很大的轰动,BBS上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讨论。看过的人,好几年后,可能还可以回想到里面很多经典段落。不管怎么说,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青春性喜剧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消费对象了。里面有些段落,已经显得有些反胃,但导演很成功的拍出了快节奏,把人处在这个年纪所应该挥洒的活力都很充分的表现出来。

当时这部电影流行时,正是青春性喜剧开始走红的年代。里面引入了很多风华正茂的俊男靓女,非常养眼,此外还巧妙的加入了很多将过未过的惹火桥段,无删节版本里头还加入了一段露点床戏,可以说在“性”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对校园观众已经是有些“勾引”的成分了。客观的说,色即是空尽管是韩国性喜剧中最出色的一部,但在整个韩国电影史的地位还排不上号。有些作品的走红,恰恰是因为它撞上了那个年代,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甚至完成了部分的启蒙。影片最后那些煽情的段落,基本上只够看一次的。

《杀人回忆》
上映日期:2003年5月2日
导演:奉俊昊
主演:宋康昊 金相庆 朴海日
一句话点评: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

如果说生死谍变是我印象最深刻并第一时间推荐的电影,那么杀人回忆就是我心目中韩国电影的最高峰。试想想,一部几乎没有缺点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在我看来,杀人回忆就是一部几近无可挑剔之作,不论拍摄手法、情节设置、演员水准、主旨意象,都可以算是韩国电影中最一流的。所以,不妨大胆一点说,没看过杀人回忆,就等于不了解韩国电影,不了解韩国电影这座冰山在海平面下潜藏的实力。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连续三个月排在韩国电影票房第一名,足以证明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奉俊昊拍出了这样顶级的作品,我才会对他今年同样票房、奖项双丰收的怪物有较为明显的失望,因为,和杀人回忆一比,怪物的声音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它采用的剧情原型,是曾经发生在韩国的一起真实连环杀人案,此案在当时就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更要命的是,它至今还没有破。杀人回忆正是披着根据这起案件编成的悬疑片外衣,抓住了所有观众的眼球。而且,影片也和现实中的案情一样,没有结尾,没有凶手,这样强烈的悬疑,却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就已经不仅仅是剧情本身的意义,而转向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隐含了明显的政治隐喻。奉俊昊成功的利用了悬疑罪案片的外衣,打造了一部韩国社会心理史的映像,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那个军政年代里韩国人的普遍恐慌和空虚,也对军政统治下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提出了强有力的质问。这样的力度,就使得杀人回忆超出了一部商业片简单的逻辑落脚点,更引发了韩国民众对逝去年代的回忆和共鸣,也使得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买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封套上写着“韩国版《七宗罪》”,这种广告语真是谬矣。如果把西方悬疑罪案片的代表——七宗罪和杀人回忆相比较,虽然从地位和意义上来说后者完全达到了七宗罪的高度,但两部电影的角度和主旨则差异很大。七宗罪通过宗教式的救赎,达成的是对人性和内心的拷问;而杀人回忆则是抽丝剥茧的用推理把人性引出来,再通过追究人性来反思整个时代,它的叙事重心更多的放在一种虚无的象征意义上。如果非要说XX版七宗罪,那么我推荐一部“台湾版”七宗罪,就是陈国富编导的双瞳,这是我看过的最出色的华语商业电影之一,同样也是模仿后自我创造的杰作。在我看过的和中国传统有关的商业片里,确实还没有见到过将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如此匠心独运的故事。

杀人回忆表面上看,是按照故事发展的线索,也就是案情进展和推理深入的线索来进行的。但实质上,它更埋伏着一条人心的线索,即人在环境的压抑中走向扭曲和绝望的过程。宋康昊,金相庆,拿出了最好的表演,来支撑了这个故事。如果有谁问我,拿什么来证明宋康昊的演技,我毫不犹豫地推荐杀人回忆,如果不过瘾的话我再加一部孝子洞理发师。这个长相非常韩国的男人,脸型扁圆,还是单眼皮,更谈不上什么身材有型,但他恰恰是韩国演员中收和放都掌握的恰到好处、拿捏自如的人物。他平凡的外表下,有内在的张力,比起韩石圭来,宋康昊在社会小人物的演绎上更出色、更传神。在杀人回忆这部片子里,他把一个探长深陷罪案泥潭时的困惑、挣扎和爆发演的完全没有争议。

杀人回忆是最令我击节赞叹的一部韩国电影,和生死谍变一样,我都看了至少有五六次。尽管每一次都知道那个出乎意料的结尾,但每一次都被那种巨大的怀疑和悲哀打动。一切都成空,凶手永远都是个迷——但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更悲哀的正是军政体制下人被压抑后相互不信任的姿态。这部作品仿佛用一个俯瞰的体态,看这块土地上芸芸众生相互怀疑、相互推诿、勾心斗角,最终不得安宁。影片留下的开放式结尾,简单的看作用似乎只是为了照料现实完成悬疑的最后一击,但如果做更深的思考,会发现它的含义就是“凶手就隐藏在最平凡的人中间,凶手就是每一个人”这种强烈到极点的反思和批判。

这个结尾是这部电影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直接道出主题、表达作者感怀的神来之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杀人回忆和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有很相似的地方,后者同样通过一个逐渐推理走向结束的故事作为铺垫,但在结尾短短的几分钟内将铺好的一切直接推翻,主人公的命运完全颠覆,从而令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尽管杜的作品主旨意在慨叹命运卑微,但这种结尾的大师气度倒是很投机了。不过,杀人回忆在最后结尾前精心打造的故事高潮,实在也是出人意料,所有人、包括观众在内都希望这桩案子能有一个了结的时候,科学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当探长和他的助手终于承受不住命运的玩弄陷入疯狂的时候,我们也被黑暗的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还很年轻的朴海日,戏份不多,却活生生的演出了一个外表文弱、内心坚定的嫌疑犯,则是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中最令人惊喜的地方。

② 《达芬奇密码》的影评

1、一个最值得深入解读的暑期电影之一。(《帝国》杂志评)

2、总而言之,一个值得尊敬和可以预料到的小说改编电影。(《达拉斯观察家》评)

3、朗·霍华德的巨著《达·芬奇密码》是暑期大片的圣杯,一个震撼的、情节紧凑动人的惊悚片。(《纽约邮报》评)

4、《达·芬奇密码》是一部忠于原著的电影,但是很可惜,影片没有带给观众任何惊喜。(《今日美国》评)



(2)上位影评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在法国巴黎出差期间的一个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的博物馆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密码。

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③ 2012电影影评

那也要看什么电影啊,看什么电影就会引起什么样的反映。本人也喜欢看电影的,呵呵~我喜欢看美剧
异能神奇超能力之类,或者英雄拯救人世界什么的,有的惊恐的也不错。
通常看电影会哭会笑,会感动,或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比如有的反映社会上的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等需要鄙视评击,。
有的反映人生世间百态,或者反映出什么道理真理的,很多都反映人性的片。
```````````有的是反映爱情亲情啊,重要啊取舍啊珍惜啊等。
有的就是刺激大脑细胞的拉。
看你喜欢什么样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呵呵我也看过2012。场面挺震撼,那就是警示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匹夫有责。
杜绝污染环境的事情的,还有,朋友情亲情之间什么的,,社会现实呀,,大难各自飞,哎~人心否侧,人性。。要环保咯,珍惜有限资源咯。科技时代发达不错。

④ 求两篇电影的影评。急用。随便什么电影都行

影评:《致青春》昨日青春今日伤痕
严格地说,《致青春》是两个人的作品。导演赵薇的乐观、活泼以及小小的恶作剧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戏;编剧李樯的细腻、敏锐,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戏。今天已经高度社会化的大学校园,过早地培养出了不少“成熟”的学生。但在上世纪90年代,校园之墙还是一堵防卫线。《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来呈现出走后的坍塌感,然而青春还有余烬之热,在催促着人们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电影后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时期是最适合激烈表达感情的时候,而有过这种激情燃烧之后,就再也不会心生涟漪——看看郑微后来是怎么对待重新回来找她的陈孝正,看看韩庚饰演的林静如何对待他的追求者。
赵又廷与韩庚,一个为出身贫贱而自卑,另一个因看到父亲爱上郑微的妈妈蒙上心理阴影。在青春的两头,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后面是中年无法面对之尴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没心没肺、敢爱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热情的岁月。但青春却如篝火,燃烧得越旺盛,成为灰烬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终将逝去”这样的描述再合适不过。
按照目前电影市场最流行的喜剧元素来看,《致青春》一个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营造、戏剧冲突的设置、角色表现完成度等方面,均体现出不错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获取一场欢笑,《致青春》不会令人失望。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呆板、严肃的外表与其孩子气的言行,制造了差异感很强的“笑果”;客串午夜电台主持人的韩红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领神会……
《致青春》完全可以采取《泰囧》式的喜剧狂欢,把搞笑进行到底,最后来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这样似乎更符合观众的期待。但这部电影还是试图把社会的切面呈现出来。在后来的情节里,《致青春》放弃了继续逗观众笑,转而去思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及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郑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陈孝正以回归救赎内心,林静以努力想换回爱的能力,朱小北以遗忘告别过去……他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无法用成败来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于残忍之中奢侈地品尝点滴甜蜜。
《致青春》对于沉重部分的把握,不会影响到只图来影院找乐的观众的心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内心充满欢愉者,会通过这部电影得到欢愉;内心曾有荆棘者,也会得到一些安慰。影片在角色的情感过渡方面,有操之过急之处。在角色戏份分配方面,后半部分也有些吝于删减,但作为赵薇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用最简单的四个字可以评价:超过期待.

《小时代》
从客观角度说,《小时代1.0》的成片质量没有预想的那么差,我的意思是,还有一点可看之处,影片比较大的亮点似乎也就集中在视听影像上的现代化和唯美化,唯视觉系论,《小时代》确实做得还是可圈可点。再一个亮点就在于“HOLD住姐”谢依霖几乎包揽了全篇90%的笑点。这一点,功劳不全在郭敬明,而在与谢依霖本身。
商业上,郭敬明做得很好,充满想象力和力度的宣发能力,铺天盖地的水军式传播,再加上部分影院100%给足排片面子的强大噱头,让这个提前到8点的超前预售场,呈现了非常好的饱满状态。但是这有一点侥幸,那就是晚上8点场确实是黄金时段。不管怎么说,这个电影会向郭敬明的小说那样,不管质量如何,票房会爆。大众唯一关注的是“爆多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关乎影片的质量、叙事和口碑。无论是《北西》、《泰囧》、《致青春》还是《合伙人》,票房之所以轻松飘红过5亿大关,全部是观众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坚挺下来的。也许《小时代》 的首轮观众会比上述几部电影要多,正好遇上了暑假档,首周票房,《小时代》也是完全有可能创一个记录的,但是票房要想如小四粉说的那样轻松过10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有三:1、受众群太集中,影片对于70、85前的另一主流电影观众来说吸引度不大;2、影片不接地气,无法达成社会性集体追忆话题;3、影片叙事成为最大硬伤。
《小时代》影片本身有着非常大的硬伤,那就是在于故事本身,并延续到了影片的视听影像表现手法上。郭敬明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是一个善于将文字用无逻辑的拧巴手法而让大众认为这是一种艺术,这个大众专指90后一代中钟爱他文章的人群。用一个比较不讨人喜欢的名词就是“脑残粉”。事实上我们不能控诉《小时代》这样一部不太电影的电影卖钱,我们应该控诉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某些因素让我们的审美变得扭曲和异样,让我们的认知不那么高尚,所以《小时代》才能卖的了钱。郭敬明于历史人物一样,只是在一个对的时刻出现了而已,他的作用,和商鞅变法的性质没什么区别。
一、这到底是谁的时代?
郭敬明在《小时代》里打出的口号中有一句是“这就是我们的小时代”。这句话表明,郭敬明想通过他的故事来给年轻人呈现一个年轻人的时代,实际上,这个时代,虚假得很,文艺的很,阳春白雪的很。
电影本身所传递的“时代”概念,仅仅是依托“时代姐妹花”、“上海时代中学”以及林萧、宫茗等人嘴里的独白吐出的“时代”来完成的,整部电影对于“时代”概念的解释是依托于粉丝对于郭敬明本身的信仰来达成的。郭敬明的生活极度奢华而浮夸,如果假设心理学有这种理论,他是用这种奢华来弥补他生理的劣势。郭敬明的生活与当下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然而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诉别人这时年轻人的“时代”,本身就是悖论,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笃信这种情节。
郭敬明在小说亦或是电影中,所呈现的那个时代,离年轻人的时代相去甚远。生活无忧,性格忧伤,仰望四十五度。那只是郭敬明一个人的时代,他把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生活夸张而浮华的写出来拍出来,让那群还不懂的生活和现实的年轻女孩子们意淫成自己的时代,这种做法,不论是于文学、于商业甚至是于道德,都是不厚道的。可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一点,没人知道为什么。
《小时代》小说和电影里到底讲述了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一点,似乎郭敬明自己的说法都不能够完全的让人服众,而宣传过程中小四粉们说郭敬明写出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这种说法似乎也只是建立在过度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从小说中描写的浮夸世界来说,不管是草根的林萧、高傲的顾里、与世无争的南湘在生活中是可以对位出人物性格的,所以年轻女孩子们可以一一的比对,把自己想象成此间的人物,但是小说中这三位女生的做法、行为、习惯、身世、思想、言语似乎都太“阳春白雪”的厉害,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那么说话和办事,只有宛如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才是真实的写照。也许现在的学生们的生活太枯燥,枯燥的他们的生活波澜不惊,时代的进步让这一代的年轻学生缺少对信仰、文化以及审美上的成熟度,所以他们只是一群智商不低,情商乱码的一代人。于是郭敬明抓住了点,写出他们想要的人物,于是,女孩子们开始疯狂的膜拜,郭敬明成了神,实际上,他只是抓住了时代的空子,就像90年代的校园民谣,借着时代的契机,文艺了一把。所以如果《小时代》确切要讲述一个时代的话,那就只是郭敬明个人特殊人生经历的写照,来虚构这样一个时代的假象,借助于年轻学生对于认知上的处女地,活生生的赚着钱,还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神。
《小时代》里的时代,并不是真的,它与当下的时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社会真的是上帝创造的。郭敬明是《小时代》的上帝,但是那个世界里,没有人,只有几个既定了人物命运而没有生命的俊男靓女而已。
二、郭敬明是怎么讲故事的
《小时代》电影115分钟,全片围绕着顾里、林萧、南湘和宛如四个人之间的友情故事,外加与简溪、顾源、席诚、宫洺、崇光和卫海一群型男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的。片子没有涉及亲情故事,因为这种类型故事不卖钱。友情故事成为核心,爱情故事成为调味料。故事的主线则是林萧的菜鸟上位记。
电影中的重点是爱情和友情。但是郭敬明在表现爱情和友情上面,因为缺少了戏剧的推动力,缺少人物性格的构成,使得整部电影中的爱情和友情感动人的地方几乎没有。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郭敬明“全神”视角的想法,在他的笔下,他说“你们要有爱情,于是就有了爱情;林萧你的爱情是这样的,于是林萧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他笔下的人物是缺少灵魂的,是缺少人物本身的精神,这些人物不管什么性格,都是太文艺,高高在上,说话做作,这些人物本来就是郭敬明捏造出的玩偶,外壳光鲜,实际上空如草莽。
从故事讲述的角度说,郭敬明犯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电影叙事的均衡性。为了让影片展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硬生生的将那么多人物塞进了电影里。他使用写小说的手法在拍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电影的讲述方式是戏剧性的,是视听性,而小说的审美艺术在于读者的二次想象。直观艺术遇到幻想艺术,本质的区别导致电影的故事不可能有小说那样零散不堪。
实际上《小时代》的小说三部曲就是一种介乎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下意识文学作品,可读性很差,但是留出了非常大的幻想空间。这一点对于正在埋头苦读,生活中没有色彩的中学生来说,就是一味良药。郭敬明在电影中也是使用了一种近乎桥段拼凑的手法在讲故事。《小时代1.0》分成上下部的主要原因,还是这种叙事方法不可能在两个小时之内讲完一件能够吸引人,且带来深刻思索回味的故事。郭敬明在写剧本的时候,还算是做了一些功课,知道电影的叙事是按照情节点组合而成的。
影片叙事的情节点,按照戏剧性的要求,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情节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要解决,另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点是,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两点,郭敬明都没有做到。影片中虽然是以林萧的工作过程作为主线,但是每一个关乎工作的情节点似乎都没有融入到主线中去,从剧作的角度说,这些情节点都还是仅仅在表现一种情绪状态,而非一种事件的推动力。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中,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都过于“假定性”,几乎没有给足动机和理由。在小说的阅读中,观众尚还可以花时间去仔细考量,而时间短暂的观影过程中,这种假定的,没有逻辑推动性的人物情感变化是缺少力量的。任任何正常人看都会觉得,本来就是把大配角的崇光,脱光了对着镜头诡异的表情做结尾,对于这个电影来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而宫洺所说的从林萧不穿高跟鞋身上看出了“美好”而送她一双鞋子,与前文有没有直接性的联系。
郭敬明还犯了一个比较大的致命错误,那就是给出了线索而没有去结尾亦或是说明。林萧面试幻想与宫洺的亲密接触,到了终了也没有交代林萧是真的爱上了宫洺还是只是花痴的幻想;宫洺送给林萧的戒指,中间出现了两次,一次简溪发现,一次圣诞节矛盾爆发,本是一个好的戏剧线,结尾处也被阳春白雪的雪地温馨场面给弄没了,到了也没给出理由来。
另外一个于电影本身的问题就是人物的命运变化是几乎没有的。人物既定命运,没有前史,性格形成没有诱因,一切以假定性为主,是郭敬明小说创作的手法,从他的《幻城》到《小时代》,里面所涉及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没有行动性说明的。郭敬明就是一个上帝一样的说:“顾里应该是这样的,于是顾里就这样了,南湘是这样的,于是南湘就这样了”,《圣经》的开头都这么写。整个影片中,所有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林萧的画外音来交代的。在不是大师的导演手中,如此多的运用画外音,确实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和编剧的最好证明。从侧面说,郭敬明不会讲故事,让他真的成为了“渺小微茫的存在”。所以,如果拿着郭敬明小说或是电影中人物的塑造去挑毛病,肯定是罄竹难书的,但是如果你就是郭敬明的子民,你把他当上帝,那么他笔下的人物,没有一点问题。
郭敬明还是不会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电影成片中所出现的逻辑性错误,以及指导演员表演情绪表现上出现的误差,都让人看的出,这位从不那么地道的作家转战大荧幕的稚嫩和蹩脚。
你选择信他,你就要信他。
三、那么美的画面是不是真的好
《小时代》的画面绝对拍的是近几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中最讲究的。
初看《小时代》,每一个人都会被这种美轮美奂的画面所吸引,甚至惊叹。郭敬明对于画面的构造和想法看得出他的天赋,《最漫画》的画风和风格相对于电影来说更具有优势。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郭敬明将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当复杂多变,这似乎是郭敬明急于想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专业的,懂行的导演,而不是作秀。但是表现的太明显了,这些华丽的镜像背后所反映的并不是郭敬明多么专业,而是更加的不懂行。
电影《小时代》中几乎可以成为一个摄影专业的教材了,推拉摇移跟,远全中近特,长镜头,蒙太奇,逆光,剪影,对焦,散射,慢镜头,快切,似乎电影拍摄和剪辑上应该有的技术都在电影里面找得到。郭敬明在《小时代》中用了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影像方式来表现这个更加现代化的故事。这种现代化也仅仅是表现在了四格画面,还有快切的MTV剪辑手法上。并没有形成一种风格性的手法在电影中贯彻下来。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奢华影像,恰恰反映了影像与叙事之间的裂痕,而且裂的离谱。慢镜头和摇臂的使用在电影中似乎成了最大的亮点,相对的来说,郭敬明在电影中将视觉影像放大化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表现出整部影片在视觉上的夺人效果,因为对于他的粉丝来说,小说的故事本身的意义并不是很大,重要的是那种奢华而浮夸的感觉,他就是要用这些与故事本身脱离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来再现一个小四迷们苦苦幻想了五年的虚假“小时代”的盛景。这一点,他做对了。
也许于小四迷来说,叙事本身带来的愉悦感早已被更有叙事性的小说所消化掉。
商业上《小时代》成功了,这一点完全归结于郭敬明发达的商业头脑,《小时代》不管是从小说包装,卡司挑选与配备,影像风格,还是从口号上,都做到了完全商业的无以复加。仰仗他十多年的粉丝积淀,他也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把这种商业吸金称之为“青春的觉醒”。然而,《小时代》本质上的虚伪性和假定性,让这部电影必然与小说一样,不可能青史留名。电影本身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社会性折射,都与当下隔着王屋太行,借着满山的风景,告诉你一个美丽的谎言。《小时代》是尊重读者的,郭敬明和他的小说确实也是为读者服务的,写进了读者的心坎,电影《小时代》也是尊重观众的,消费《小时代》确实也是比《不二神探》、《富春山居图》值得那个票价的。但是《小时代》的本质是虚伪的,它远不能拿着“青春”来叫嚷,它所谓的“青春”和“时代”,都是水中月雾中花,你以为就在眼前。
国产电影刚走上一个重视故事,重视电影本身的路子,恐怕,又要被这群自诩为神的人搅合了。

⑤ 求 无间道系列 经典影评

去网络的无间道吧,整理一下素材,然后你就能写了,如果想深刻点,把无间道在好好的仔细的看一遍,相信你会另有感悟的!别人写的毕竟是别人的,呵呵。

⑥ 复制贝多芬影评

此情可待成追忆

电影开场,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学员,年轻的安娜(黛安·克鲁格饰)被召唤到贝多芬的经理人希勒姆尔先生的办公室,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即将首演,而希勒姆尔先生已病魔缠身,他想让安娜完成抄录乐谱的工作。尽管希勒姆尔先生提醒她贝多芬(埃德·哈里斯饰)是个魔鬼般的人,安娜还是满怀热情地接受了这个工作。

在抄录乐谱的日日夜夜里,安娜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音乐大师痛苦而才情四溢的世界——她将两人的合作视为激发自己音乐创作才华的天赐良机;他希冀她纯洁灵魂的光辉能帮助自己完成艺术创作的颠峰——最后弦乐四重奏,音乐史上最崇高壮丽的乐章。

在合作弦乐四重奏的过程中,贝多芬表现出了对安娜的依赖和慈爱。安娜因此大胆地给贝多芬看自己创作的乐谱,遭到贝多芬草率的嘲弄,安娜绝望地离开了他。

在对音乐天分灰心丧气的情况下,安娜接受了长久以来一直追求她的马丁(马修·古迪饰)的求婚。贝多芬因此狂怒,逼着她在马丁和他之间做出选择。安娜想逃离维也纳但又做不到,她的命运已经与贝多芬紧紧相连。她回去找到贝多芬,想把最后的工作完成,发现他已将不久于人世,安娜记录下了贝多芬口述的四重奏乐谱。

贝多芬在人世的使命已经完成,临终时,他告诉安娜,她是个天生的作曲家。

这部美、德合拍片以戏说的形式叙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创作最后弦乐四重奏时的一段逸事,将天才背后的激情公诸于众,导演不讳言其中存在着许多虚构的成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是公认贝多芬最成功的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悲壮震撼,第二乐章含力量,第三乐章平缓柔美,第四乐章加入人声合唱“欢乐颂”,赞颂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光辉灿烂到极致。关于第九交响乐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耳聋的贝多芬在首演现场已经听不到雷鸣般的掌声。

冲奥力作

《复制贝多芬》的班底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男主角埃德·哈里斯是个极有才华的实力男星,从1996年至今4次与小金人失之交臂——分别是《阿波罗13号》、《楚门的世界》、《时时刻刻》的3次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波拉克》的最佳男主角提名,除了上述影片外,《水手刀》、《暴力史》、《深渊》、《第三个奇迹》、《尼克松》、《美丽心灵》、《人性的污点》、《拜金一族》等片也因为他的加盟备添光彩。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美国影评人协会奖、美国科幻恐怖片大奖、百视达奖、广播电影批评家协会奖都对他的精湛演技有目共睹,多次给予提名和褒奖。他主演的电视电影《帝国的崩塌》同时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首肯。除了已臻化境的演技外,他的导演才能也不容忽视。2000年他自导自演的《波拉克》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女演员玛西娅·盖伊·哈登更因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埃德·哈里斯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典型,在拍摄《波拉克》时,为了掌握波拉克的画风以便现场表演,他曾特地建造了一座画室,事实证明,他不但将天才的乖戾与阴郁表演得令人信服,镜头前的几次作画更是让人目眩神迷。此次为完美演绎贝多芬,他又学习弹钢琴,熟悉古典音乐,为了贴近乐圣而在外型上大动干戈。传记电影本是奥斯卡热门,而化装+演技的双重保险更是夺金杀手锏,哈里斯这次胜算很大。目前,哈里斯正在计划编剧兼导演一部名为《Appaloosa》的影片,已邀得黛安·莲恩担任女主角,预计明年上映,他还很可能出现在王家卫的新片《蓝莓之夜》中。《复制贝多芬》的女主角黛安·克鲁格曾在《特洛伊》中扮演具倾城之美的海伦,早年学习芭蕾舞的经历使黛安举止优美,气度娴雅,却始终缺乏使人为之神夺的魅力,“海伦”的失败差点带给她一座金酸莓,安娜这个角色的艰难处境和内心挣扎也许能够帮助她将演技提升到更高层次,她曾对媒体坦言:“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剧本,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本片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1948年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年轻时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导演专业。入行后,她先是在波兰做克里茨托夫·扎努西的助理导演,同时与良师安杰伊·瓦依达合作编写了许多电影剧本。编剧身份的她很快荣誉加身,其中包括戛纳、波兰格但斯克、柏林、蒙特利尔等地的电影节和美国金球奖,霍兰被归为波兰新浪潮的一员。长期以来她都是一名非常成功的编剧,除了早期颇显尖锐的作品之外,1990年代她还和克日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多次合作,参与编写了《蓝色》和《白色》的剧本并担任了《红色》的剧本顾问。她首次引起美国电影界的注意是在1986年,她编剧兼导演的《愤怒的收获》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后她导演的《欧洲,欧洲》(1990)、《奥利佛,奥利佛》(1992)和《秘密花园》(1993)、《全蚀狂爱》(1995)等片进一步奠定了她的国际地位。《华盛顿广场》(1997)和《第三个奇迹》(1999)已是完全的美国出品。埃德·哈里斯拍摄《波拉克》时霍兰曾经提供帮助,最后她的名字出现在了鸣谢名单中。现在,她除了导演几部正在拍摄或筹备当中的影片,还是影片的联合制片人。

《复制贝多芬》的编剧克里斯多夫·威尔金森与史蒂芬·J·瑞沃曾共同合作《阿里》(2001)、《尼克松》(1995)等片的剧本,尤其擅长传记电影。两人还担任本片的制片工作。

《复制贝多芬》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凯奇凯米特、苏普朗和英国伦敦等地拍摄外景,片长104分钟,9月10号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试映,10月在美国全面上映

⑦ 电影意外影评

看完影片的惊喜远远要高于大佬杜琪峰的《复仇》,放在今年的港产电影里,《意外》一样值得好好推荐。由于制作周期比较长,光是后期就拖了近一年。赶工赶拍、现拍现编的痕迹也不是没有,因此很多人会觉得这第一口气里有微弱的部分。我尝试用比较通俗和相对玄乎的两种手法去解读《意外》,看能不能说明白它到底好在哪里。

银河团队的成员相对固定,郑保瑞进入银河,老大们给他的人员配置也还不错。《意外》里的冯淬帆好久不见,叶璇的形象改变也让人印象深刻,走也走得干脆。演员上面,古天乐和任贤齐的表现也受到了较多好评,莫小奇等的出现也算一点惊喜。影片走先声夺人路线,开场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式谋杀,某黑社会头目被从天而降的玻璃给当场砸死。在周围路人看来,这不过是一起意外,此人运气背、没办法,死了倒霉。实际上中间有四个人在相互配合,展开秘密行动。带头的负责控制现场,其他人里应外合,牢牢控制了整个事件的进程,比如女人用车把路堵上,既把羔羊赶入了虎口,同时又拖延了警察的抢救时间,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这场戏的余音也交代了团队内部的矛盾:肥仔很精明,没问题;阿伯粗心大意,会出事;女人撒小谎,不可信;最可怕的当属带头的,通过手下提及他不近人情的暗示,他的冰冷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意外》很快交代了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他做这种买凶杀人的行当,家里叠了厚厚的钞票,拿到钱似乎没有太多快感跟乐趣可言。借助主观幻想,可以知道他的妻子也不在了,一个人的生活孤苦不已。这种人物情绪也给影片定下了基调,看起来不会让人感到痛快,因为这个人为心魔所困,而心魔在哪儿,他不时拿出的那块破表上有答案,表面的时间停止,所有一切指向了开头的车祸。

接下来,从一些符号和意象上去解读《意外》。有朋友敏锐地指出,除了结尾,每个死亡现场都有鲜血,红色的、有点被夸张化表现的血。红色在片中是跟死亡很近的颜色,红色的车、红色皮球、红色衣物,首尾两个事件都是车祸(就连中间的一起意外也是),掺带不受人为力量干涉的宿命色彩。两个女人的死亡直接导致了主人公心理崩溃,这点就好比在做爱场景里面,女人总会占据住关键的女上位,她们在事实上主导了男人。显然,《意外》是个带有封闭感的故事,封闭就意味着没有出路,不得解脱,因而影片处处制造了不同圆圈的意象,细心的人可以留意下电影中关于圆的场景和物体,可以说有上有下,相当之多。

天台偷窥监控一段,电影画面就宛如一个巨大的“瞳孔眼球”,眼睛是《意外》的一大关键。观众处于上帝视角,能看见一切。而其他在现场的、不在现场的都 “看不见”,他们才会觉得是意外。片中任贤齐有一本书叫《死亡的眼》,它就把眼睛跟死亡联系在了一起。古天乐没能亲眼看见妻子的意外,他认定那是一起人为凶案。而在结尾,任贤齐看到了古天乐的异常举动,所以他相信了那不是一起意外,旋即实行报复。最后,我们看到了两张表情古怪的脸,古天乐感受到腹部传递上来的一阵阵剧痛,却好像明白了什么。任贤齐激动又痛苦,他不明白眼前这个人为什么要加害自己,又因为出手杀人,恐惧吞噬灵魂。

有几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前面说到的开头。影片里有三处制造出来的意外现场,场面调度都值得一提,交叉表现了不同人的视角,机位变化也可圈可点。《意外》并不借助配乐和剪辑来制造紧张感,稍有不足的是结尾有点过了。中间的北角雨夜堪称一场高难度拍摄,几个人一直在等雨,反复不停地演练。迷雾一样的飘雨,倾盆覆瓦的大雨,等到真正行动时,周围充满了紧张、诡异和不安的气氛,最终导致了节外生枝,“意外”出意外。

⑧ 求电影《忠奸人》的精彩影评!

谁是那个特工,我很高兴会是他

来自: 眼睛oo (济南)

这部电影很沉重很郁闷,两位主角都是我最喜欢的演员。
转贴一只文:
作者:蓝色在线

他是特工,在卧底的过程中,可能是人格魅力太强了,他被左右了。当目标信任了他,把他带入了黑手党,并为他作担保。直到最后被提示出最信任的人是个政府特工,黑手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他,也会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赴死时,他甚至也并未责怪他,“谁是那个特工,我很高兴会是他。”

一切,来源于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欣赏。这是一部值得花上2个小时品味的电影。

电影《忠奸人》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的是一个联邦探员在黑手党的卧底生涯。提到卧底,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无间道》系列电影。将这部拍摄于1997年的《忠奸人》与《无间道》作对比,可以看到,在故事的情节性上,《无间道》要胜于《忠奸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影片深度上,《忠奸人》则要高于《无间道》。警匪对立是《无》中从始至终贯穿的主线,一切的情节也是随之展开,这完全是一种水火难容,你死我活的较量。在《忠》片中,导演把大量的篇幅放到了对黑手党的描绘中,除了片中主人公道尼,联邦调查局在片中完全处于一种辅助的地位。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其中三位演员的个人魅力:约翰尼.德普,艾尔.帕西诺,迈克尔.麦得逊。约翰尼.德普——好莱坞有名的大酷哥,曾经挤掉布拉德.皮特,当选最性感男士,虽然同属于那种可以迷死女人的男星,德普的演技则明显要高于布拉德.彼特。在《忠》一片中,德普饰演在黑手党的卧底探员道尼,这个角色本身给了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又要面临着妻子儿女的抱怨,回到家后甚至女儿都懒得和他说话。与此同时,卧底工作的特殊性质,又决定着他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每天处在一种紧张压抑中,而调查局上司不时得会给他一下更为危险的任务,面对着缺少支持的困境,道尼处在一种煎熬之中。在黑社会的圈子中,顶头上司莱佛蒂对他极为器重信任,甚至把他当成自家人,而更高一层的老板桑尼也看好他,把他时时留在身边,对充满了悲剧色彩的莱佛蒂,他始终抱着一种愧疚的心理,在影片的最后,他坚持要把私吞的百万现金留给莱佛蒂,为他完成梦想,买一条船。纵观整部电影,道尼处在三种主要矛盾之中,这三种矛盾的激烈碰撞,使他的精神上的压力处在崩溃的边缘。
迈克尔.麦得逊算不上一位明星,最早看到他是在罗伯特.德尼罗的电影中,所饰演的当然又是黑手党了。之所以提及他,是因为,无论是外形还是表演,他都像极了角色中的那个黑手党徒桑尼.布莱克。这是一个狠辣狡猾胆大包天的人物,用莱佛蒂的话来说,他是一条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他可以策划杀死老板,然后自己上位。他可以为一点小事杀人,同时他又极为自负,当证明道尼是联邦探员的证据摆在他面前时,他依然固执的说,道尼不可能是卧底,这大概是影片中最精彩,也最具讽刺意味的一个片断。桑尼的声音低沉沙哑,与他那种阴狠毒辣的性格刚好吻合。这样一个人物,你会觉得无论有怎样悲惨的下场都是罪有应得。
艾尔.帕西诺——当年的第二代教父,在所看过的所有他主演的电影中,他永远都是锋芒最露的一个,你会很容易的感觉其他演员的光辉会完全被他抢走。与以往塑造的强者的姿态不同,在《忠》片中,艾尔.帕西诺饰演的莱佛蒂是一个黑手党的小人物,这个角色充满了一种悲剧色彩,为黑手党工作了30年,却一直没有上位的机会,他喋喋不休,总会重复说着他的“功绩”,他不够狠辣,不够绝情,这也决定了他会永远是个小角色。在另一方面他欠组织的钱,是因为儿子吸毒被迫借债,对于黑手党他早已经厌倦,留下的理由则是因为债务。对儿子他恨铁不成钢,那种又爱又恨的感觉在两个镜头中被艾尔.帕西诺诠释的淋漓尽致,一个是在圣诞夜,道尼来他家里作客,这时他儿子要出去吸毒,他抬起头看了儿子一眼,在看影片时,这个动作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动作出现在很多的父母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出去胡混时情景中,帕西诺的演绎简直就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展现。第二个镜头是在,莱佛蒂的儿子因为吸毒,被抬进手术室生死未卜,莱佛蒂在走廊的座椅中对着道尼失声痛哭,当时有一句话,他就在这个医院中出生,而我现在却要看着他进手术室,等着他生死的消息,帕西诺把那种对于子女的爱,自然而又真挚的表现了出来。莱佛蒂对于道尼,更像是种长辈的寄托,可以说他把道尼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各方面维护他,同时他又把道尼当成了自己的希望,他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的但已经无法实现的东西,对于道尼的器重,集中体现了他对于理想的一种寄托,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只能哀其不幸吧
莱佛蒂并不是阿尔.帕西诺最经典的作品,但他在片中表现得浓郁的悲剧情节,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开始想写点什么.也许对于我来说,电影前半部分不怎么合我口味,因为都是在讲一个FBI如何混进黑社会,情节上没有无间道那样紧张,所以看得有点拖拖拉拉的感觉.进入后半段,我似乎能感觉到这不是一部讲述黑社会和警察周旋的片子,而是讲述男人之间友谊和忠诚的片子,只是将友谊和忠诚放进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讲述给我们听.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小头目的角色从一开始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迫于生活却渴望象正常人一样自由呼吸的黑社会成员,并非大奸大恶的人.他一方面爱着他的家人,一方面不得不因为家庭而去铤而走险,一方面渴望能大赚一笔或成为接班人,一方面他只想有足够的钱一走了之.他的形象就象是成千上万的小人物的投影,谁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那些不法的勾当,谁愿意杀人?如果不是生活的窘迫没有人会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而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小头目流露出更多人性方面的东西.好比当他让道尼和他的家人一同过圣诞,好比他在描述他和道尼俩开酒吧的样子,好比当他的一切幻想成为泡影坐在船头失望而又无奈的眼神,好比他拿出那张新闻报纸时早已预料到一切的矛盾,好比他平静的穿好大衣,脱掉身上所有贵重物品等待死亡的平静...他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告诉道尼如果真有密探,我希望是你.”其实他内心希望道尼是个好人,希望黑社会所有的罪恶能够被揭发,他希望一切都结束.因为他早已知道道尼是密探,而他却没有揭发,这也以为着身为担保人的他总有一天会为道尼送命,但他最终没有揭发,为了男人之间的友谊和忠诚....
而道尼本可以在完成任务后脱身,他却无法脱身.因为他的手上掌握着另一个信任他,关心他的人的性命.在那次警察临检的时候他将计就计将30万美圆藏在家中,他早已想好,要将这些钱给他的担保人,希望他能够带着钱逃得远远的.当他们在码头商量最后一次行动时,道尼突然对本说:”你还记得你说过的那条船吗?要多少钱?”道尼知道最后一次任务完成后也就是他离身份暴露不远了,而本离死亡也近了,他只想本尽快地离开这里.然后他说:”你不是说只要有30万就远走高飞吗?你的梦想不就是这个吗?”他等不及了,希望本快点离开.而事实上最后一次行动还没来得及完成,他已被FBI带走,带着他的不安和遗憾,欺骗和内疚.
这的确是一部很好的片子.虽然年轻的Depp帅气逼人却无法盖过Al pacino的锋芒.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Al pacino的脸就觉得他是一好人,就象我看着让.雷诺的脸时从不觉得他演的是坏人.他们都有同一种魅力.

⑨ 天行者影评

(转载)
以“古惑仔重出江湖”定义的《天行者》并无多大新意和吸引力,无非是以此为噱头激发年青人身上躁动的热血,让他们走进影院多收点票房而已。于我而言,以迫切的心情看这部香港商业电影,只缘狄龙,那个邵氏黄金时代英气十足的大侠,那个揭开香港黑帮电影辉煌序幕的大哥。

两个小时过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岁月在龙哥的额头刻下了一道道纹沟,彰显着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影片中的他依然是位压诸角的大哥,然早已不是豪情满怀、洒血江湖的大哥。从出场的厨师烧菜到撕碎支票后的茫然,最后也没有像《暗花》中的老人一样控制全局,在平静、低调、无可奈何中完成了绿叶的角色,只是让我看到了一个久违的身影,勾起段段熟悉又亲切的光影记忆。

龙哥没有满足我想像中的期待,但在接受采访回答为什么参与《天行者》拍摄时,龙哥的一番话说的有力而在理:“我们都有责任来推动香港电影,亲自参与希望能够让香港电影再度辉煌。”此前的《宝贝计划》中,谷峰和许冠文以实际行动担起了这份责任。这一次,尽管《天行者》远非完美无缺,却让我再一次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希望。

《天行者》并不是报道中单纯的黑帮“古惑仔”类型,而是典型的警匪片,三股力量相互周旋。一方以叶秋为首企图从业正行的昔日江湖人物,一方是以鬼仔为首的试图全面上位的帮会新生势力,一方是宋警官带头的反黑组。叶秋虽然经营正业,但他与鬼仔之间的斗争仍然属于黑帮纠葛的范围。警察的角色不只是《黑社会》中的“幕后操纵者”,而是与其他两方紧密交织在一起。三方之间的你来我往,支撑起一个颇为饱满的故事。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变幻的江湖令人流连忘返,残酷的江湖又让人萌生退意。《卧虎藏龙》中,年轻的玉娇龙带着无限的遐想走进江湖,威名远扬的大侠李慕白携着倦意决意隐退江湖。《天行者》也是有关“出入”江湖的故事,只是将背景从古代拉到现代。年富力强的鬼仔一刀就可以致对头于死地,仿佛古龙笔下的手起刀落身首异处的武林高手,“事业处在上升阶级”(借《疯狂的石头》中的道哥“名言”,呵呵),一心一意谋划着成就霸业。叶秋曾经与鬼仔一样,梦想过主宰江湖,沉浮世事让他已然顿悟,只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公众的好人。小学书本早就宣教“浪子回头金不换”,现实的江湖不容古惑仔重新做人。古有刘正风曲洋金盆难洗手,唯有寄情一曲“笑傲江湖”。今天的叶秋面临着类似的处境,自走出监狱大门就被警方认定是蛰伏八年试图东山再起的焦点人物。鬼仔对决叶秋,往往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或许,我们会习惯性地设想叶秋最后会实施一个惊天大阴谋。然而,《天行者》并没有这样处理,而是通过叶秋最后的“死”完成对鬼仔的拯救,也实现了叶秋的自我救赎。

编剧问题已成世界影坛的难点,很多的电影看到开头就猜出结局。当鬼仔举枪对着叶秋时,当博士的手下描准鬼仔时,当宋警官拒穿防弹衣时,我以为编导会让主角们齐步走向黄泉。叶秋难逃江湖宿命,鬼仔年少轻狂咎由自取,警察义气用事因公殉职,这些都是香港电影中最常规的路数,比如《黑白森林》、《黑白道》、《杀破狼》,等等。导演并没有选择这种绝望的结局,相反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以各种理由继续活下去,带来一份难得的新鲜感。

《天行者》的新鲜感符合剧情发展的逻辑,没有伤害影片本身的故事,这点与之前的同类型影片《卧虎》不同。《卧虎》中一千个卧底较之以往的“卧底片”具备一定的新鲜感。卧底虽多,作为电影讲故事的虚构设计,也是无可厚非。在剧情的发展中对于江湖人物之间关系及其处境、情感交待都比较清晰,产生足够的戏剧张力。不幸的是,王光利和王晶在揭开“真相”时,打破了此前构筑的情感和关系,使得整个故事完全倒塌、崩溃。譬如,曾志伟与郭羡妮从偶遇到相识相知,尤其是发短信的桥段营造出浓浓的甜蜜情意。此刻曾志伟被余文乐杀死本是一种江湖的悲情。当我刚刚被这份悲情感染时,郭羡妮一句“对不起,我也是卧底”又让我如梦初醒:我的妈呀,原来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真情,不过是警察的一个阴谋。心中那份感动也就消失了。《天行者》的故事前后呼应,情节围绕主题设计,意外之中又迅速峰回路转归到正题。例如,鬼仔激怒宋警官,乱枪响后,后者说着“你这样的混混我见多了”而离开。乱枪不过是一种合法合理的情绪发泄罢。

《天行者》选择与智慧

因为有《神经侠侣》,所以对阮世生导演充满信心,而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看到的是地道的港产电影,纵有内地演员参与也没有水土不服。

阮世生是喜欢借电影说道理的,好在他说的道理听起来很受用,并不让人觉得是强加给你的。《神经侠侣》说的是面对困境的奋起,这次他选择了命运选择的命题。“天行者”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玄,应该是顺天而行善有善报的意思。电影的主角叶秋(郑伊健)在监狱里看了8年书,对人生有了透彻的领悟决定重新做个好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好人,是用财富造福社会的慈善家。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很快达到了财富积累的目标,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似乎只要顺着善良的意愿就可以操控命运,使得电影看起来象是一部福音书。但到了末段,导演又推翻了这种张扬地行善的做法,因为叶秋毕竟是古惑仔出身,这样高调地改过自新让黑白两边的人都看不惯,身为警察的方中信甚至对他说:你一日是黑,一生都是黑。于是黑社会的宿命论似乎也是电影的一个重大主题,虽然最后叶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这个宿命,但高调却是不能继续的了。我相信“自我对命运的正确选择”是导演的主旨,而掌握了知识和运用智慧谋划人生则是实现正确选择的途径,而叶秋对整个事态发展的精心安排和出人意料的危机脱身,也让我有思考的快感,这是一部有智慧的电影,导演在里面穿插了许多的想法,能收到多少却要视乎观众自己,唯一遗憾是思想有点多有点乱,不及《神经侠侣》的单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影片诞生在《死亡笔记》风靡香港的时期,而他们的共通点有两个关键词:“命运”和“智慧”,都是关于命运的操控和智力斗法,也许是异曲同工吧。

选郑伊健做男主角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至少我觉得他并未能为影片加分,他永远是那副镇定潇洒的派头,没有惊慌的表情,没有感情的流露。跟以前看的《无限复活》或者《暗战2》是一样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他跑啊跳啊赶啊,但我们不必为他担心,因为他自己都不慌。也许是因为8年牢狱的看书自省,把一切都看淡了?不过高智慧的角色倒是跟《暗战2》的魔术师很象,也是用智慧操控着整个游戏。附会地看,郑伊健以《古惑仔》里的陈浩南闻名,此次又让他来演改过自新的黑社会,似乎又别有一番寓意。

其他配角大都选得很好,尤其是叶秋的几个兄弟,各有鲜明特色,仅从他们得知叶已经出狱返港的反应,就可见各人不同的性格。张智霖接到电话时还是继续谈生意,可见生意比感情重要,黎耀祥一接到消息就马上辞职,可谓两肋插刀,而此后的种种细节也更加佐证人物的性格。而几兄弟间的亲密感情,刻画得也有杜琪峰式的感觉,如猜拳决定去哪里玩,跟《放逐》里的合伙订桌椅,能给我相似的感觉。冯德伦演的反派古惑仔则一味斗狠,性格刻画不够丰富。

阮世生编的对白一向够俚俗,因而又为活在广州幸福了一次,虽然是主题颇为沉重的电影,但对白都很市井幽默,甚至把巴士阿叔的名言也顺手拿来搞笑一番。纵有大悲,亦可窃喜,黑暗过后总有阳光,这也是和《神经侠侣》一脉相承的。大悲大喜后从幻梦寓言回到现世思考,好电影当如是。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