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梁祝观后感
① 300字梁祝听后感
我喜欢音乐,音乐可以让我的心情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终于听出了,原来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范文二: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昨天晚上,在网上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 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述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乐的心情,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测风云,总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在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松,就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爱情不会中断,他们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它以自身深沉浑厚的独特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即将来临,各种震竟有些痴 了,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过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色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使我的脑子一片混乱。终于,在一大串的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连续的重音充分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从侧面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接着,乐曲急转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并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最后,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然地飞舞。这样的尾声把听众引到一个传说中去,体会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种美好也许就是真正的爱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点缀,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来扩张,它只是一种清新甜逸的爱,散播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间……
范文三: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繁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她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往日,音乐使我远离孤独,摆脱空虚。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就拿这学期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十分的喜欢他们的爱情,虽然经历了种种,生没能在一起,死后化蝶也完成了他们最后在一起心愿。 现在到了大学,有幸选择了《中国民间音乐欣赏》这门课,老师再一次为我们上了一课。
音乐刚出现,给我的感觉是风和日丽,一片宁静,充满了鸟语花香的味道,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当中去,也真的仿佛亲眼见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的画面。音乐中让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同窗三载,同乐同玩,把我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看见了他们一起玩的场景。以及在一大串的音乐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紧接着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让我感受到了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悲痛,梁山伯的死去,祝英台向苍天控诉,更是将音乐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以富梦幻色彩的竖琴,再现了开始的音乐,化出蝶,优美的旋律好象诉说事情的圆满结局,又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优美音调似在说乌云已过,晴天到来,一片大好风光下已无哀怨情怀。让我看到了两只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着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次听这首曲子内心总会被某种东西所触动,《梁祝》——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经久不衰地传唱着。
说到梁祝的美丽传说,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那百花丛中翩然而舞的蝴蝶,悠然自得地上下翻飞,快乐逍遥。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脱俗而完美的结局才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让人们在凄美的故事中对爱情仍然有所憧憬和希冀。是啊,那翩翩起舞的蝴蝶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祥和浪漫的至高境界,让多少人为之神往,徜徉在蝶舞双飞的美好意境之中。然而令我心动的却是化蝶的那一瞬间。试想在梁山伯的坟前,祝英台悲痛欲绝,哀恸感天动地,此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交加,忽然一道电光处,坟墓裂开,祝英台毫不犹豫地投身入坟,令人敬仰。这时天彻底暗了下来,没有一丝光亮,人的心情也随之降到冰点,跟着绝望。就在这时,一道亮光划过,瞬间变得一片光明,眼睛被突如其来的光线炫了一下,再看这时,已然是另外一幅图景:百花丛中,一对蝴蝶翩翩起舞,追逐嬉戏,轻灵而飘逸,好不自在。心在那一瞬间,也跟着豁然开朗,明媚起来。化蝶前的黯然、绝望与化蝶后的祥和、唯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一反差给人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营造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氛围,而这种震撼和氛围来源于化蝶的那一瞬间,它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在这一瞬间进行了转换,于是才有了那蝶舞双飞的祥和与超然。或许所有的美好都只有在绝望之后才显得更加珍贵,也只有在经历阵痛之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完美。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结合戏剧构思,揭示反对封建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内容,把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和欧洲传统的曲式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矛盾冲突双方的形象,推演出对立、斗争终归统一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之处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述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乐的心情,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测风云,总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手起,琴响,一段远古的爱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进,姗姗飘来.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于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
蝶儿仿佛从西双版纳赶来,嬉戏在两弦上下,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书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一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一声沉雷,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纹静寂独立,拉开一道长长的思念!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人醉了,梦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多情的碟儿哪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恒古的缠绵和凄美.是谁,在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经典的一页!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② 梁祝观后感
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q=%E6%A2%81%E7%A5%9D++%E8%A7%82%E5%90%8E%E6%84%9F&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aq=-1&oq=
③ 听《梁祝》这首歌的听后感
我的思绪随乐曲紧紧跟随。我似乎看到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一片胜地。祝英台与梁山伯正对人间倾诉。这一瞬间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就在此时,一个劫数的到来又似乎预示着这段情缘的哀惋和痛苦。○1有相聚也就有分离。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染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难道几千年来所有的女子都同样受着这种压迫吗?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了,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维勒幸福。我想这就是浪漫主义笔下的杰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