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观后感1000
㈠ 女八投江读后感200字8篇
在今天,我“欣赏”了一下《八女投江》这篇文章,觉得受益匪浅,还觉得倍回受感动。
1938年10月,抗答日部队在柞木岗进行休整,金参谋带着八位女同志先渡河,不了被发现,八位女同志为了保护部队安全转移,被逼得无路可走,无奈渡河,最后死在了敌人的迫击炮弹之下……
解放军战士不怕死不怕伤,不怕掉血,不怕掉肉,而我从前呢,一下就哭—在以前,我最喜欢去公园玩,但老是摔跤,每次摔跤后总要大哭一场,而妈妈也总是劝我说:“不要哭,解放军叔叔连中枪都不怕,你只是摔了一跤,不要哭了。”我一听到妈妈说,马上忍痛不哭了……和解放军人比起来,还真是倍感惭愧啊!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像这八位女战士这样不怕死,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们其实是可以跑回部队,一起撤离的,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牺牲小我保护大家,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
㈡ 《八女投江》的影评
中国抗战女性题材经典。中国导演杨光远代表作。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的南满洲,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英雄的抗战事迹:除了与男战士一样在天寒地冻中打鬼子、饿肚子,还要尽女性的天职做后勤、与自己的身体作斗争……最后,“八女”为掩护支队人马突围而主动吸引日军火力,并在力尽关山后宁死不做俘虏、集体投江自尽……“八女”中有两位朝鲜族女子,还有一位13岁少女。此外,影片又虚构了女一号主人公与汉奸警长丈夫决裂以及怀孕时自残、最后生下死胎的情节。中国抗日女战士的付出与牺牲。革命情怀,人性视角。情节相当丰富,表现也堪称出色,只是对“八女”精神动力的诠释稍嫌不足。张凯丽、王兰英、岳红、蔡莺等主演。
笑独行按:该影片未明确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史载“八女投江”事件发生在1938年秋冬之交的乌斯浑河(牡丹江支流)。或有网友指责它表现手法陈旧、人物没有个性、“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实在是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该影片为新中国第一部抗战电影兼第一部国际电影节获奖电影《中华女儿》(Eight Heroines of China,1950)的重拍片。《中华女儿》由凌子风、翟强导演,由张铮、岳慎、柏李等主演,着重再现八名抗日女英雄的革命气节和壮烈事迹,曾获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自由斗争奖”,情节、对白相对简单,表现、演技略嫌粗陋。以上两部影片在下所见D5影碟均有英文字幕,后者为胶片版,画质较差。
㈢ 八女投江的故事,500~1000字。 速度!!!今晚就要!!!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回投江殉国,答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㈣ 八女投江观后感作文
从格式上来抄说,观后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段:
第一段把影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如《开学第一课》讲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些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比如就选开学第一课中的其中一个内容——方块字之美。
第三段联系实际生活,把影视里的内容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一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样,我觉得应该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比如开学第一课中提到的武以振魂,结合实际写写你学习了中国的哪些传统武术。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观后感基本就写出来了。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观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努力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其次一定要知道。观是写的基础,只有看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开学第一课所讲的中华骄傲,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观看才能找到观和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㈤ 八女投江读后感1000字以上
《八女投江》读后感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表现了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部队的安全,他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八女投江”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她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被深深地镌刻在了石碑里。她们的高尚气节,至今仍强烈地感染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要做新时代的小战士,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㈥ 八女投江观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国英雄故事——“八女投江”。故事讲的是东北抗联妇女团的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在被日军围逼的最后关头,不想成为日军的俘虏,扔出最后一枚手榴弹,趁日军趴下时,毁掉枪支,挽臂走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她们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她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们的光辉事迹,却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册上。
在乌斯浑河的急流中壮烈牺牲的女英雄,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13岁,是在校园渡过天真烂漫读书的时光,25岁也正值花一样的青春。感动的热泪盈眶的我合书冥想:我一定要学习她们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想想自己有时候遇到一些小麻烦就轻易放弃了,退缩了真是不应该。这些小小的麻烦与英雄们面临的困难相比,简直就是被老鼠尾巴碰了一下胳膊!所以,以后我不管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再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底,把每件事做好。
奔流不息的 乌斯浑河河水,不断地冲刷着流逝的岁月,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我对英雄的怀念。我们现在在学校快乐安心的读书,是你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年是国庆60周年,我一定努力发奋,以优异的表现来回报伟大的祖国和英雄儿女!
㈦ 《八女投江》读后感,400字
先写你读了这篇文章很有感触 接着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写你多懂了什么 最后来个结尾
㈧ 红色经典故事1000字
1、《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
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2、《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
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
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
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㈨ 读了《八女投江》这个感人的故事,你一定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的话想说。请你以此为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表现了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部队的安全,他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八女投江”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她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被深深地镌刻在了石碑里。她们的高尚气节,至今仍强烈地感染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要做新时代的小战士,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