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观后感
1. 《犹大 宾虚》(又名《宾虚》)电影分析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入侵以色列国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玛瑟拉凯旋回到故乡,得意非凡。他遇见了儿时的伙伴--改信基督教的犹太王子宾虚,玛瑟拉希望宾虚配合他治理此地,并要宾虚将那些犹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诉他,正义的宾虚严辞拒绝了,两人成了冤家。 宾虚偷偷地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的妹妹伊拉丝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总督的头上。 于是玛瑟拉下令将宾虚一家当做谋反者统统抓起来,宾虚被流放,而他的母亲和妹妹则被罚做苦役。 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热、口渴和疲劳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宾虚,遇到了一个与他同样年轻的、有着神奇的力量的年轻人,他不但救了宾虚的命,而且还给予他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宾虚被卖做奴隶,在兵舰上当了一名划桨的水手。一次,兵舰遭到了海盗船的袭击,在危难时刻宾虚救了舰队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并多次阻止了他的自杀。也许是宾虚特有的气质、眼神以及不卑不亢的态度打动了阿列斯,他给了宾虚自由,并将他带到罗马,收为养子。 宾虚来到罗马的竞技场上,他英勇无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角斗士。后来他重返耶路撒冷时又和玛瑟拉相遇了,玛瑟拉十分妒忌他,提出要同他来个战车竞赛。在竞赛那一天,两人加鞭催马,互相追赶,竞争场面十分残酷,玛瑟拉不时地暗害宾虚,而宾虚却凭借着自己的沉着、坚定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艺战胜了玛瑟拉,玛瑟拉被掀翻在地上,他的马蹄和战车从他自己的身上碾过…… 当宾虚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病人谷时,他赶去带走了母亲和妹妹,他的心中涌动着仇恨,不久以后他也患上了重病。女友埃丝特劝宾虚不要在仇恨中生活。宾虚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当年在流放途中救他一命的人,他正被钉在十字架上,原来他就是耶稣!宾虚舀了一些水去给耶稣喝,他在耶稣的脸上读到的是"宽恕",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复仇带来的将是更多的仇杀与痛苦,于是他放弃了"流血"的念头。 突然间天地黑暗、暴雨倾盆,耶稣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奇迹发生了--宾虚和他的母亲及妹妹的病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不幸的一家在信仰的阳光下终于团聚了,天主赐给了他们生命的永恒……
《宾虚》Ben-Hur(1959年)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荣获了11项奥斯卡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
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在风中……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2. 求几篇影评
寻枪是陆川执导的电影。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电影。而我对他的电影手法比较感兴趣。
比如说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像马山在询问朋友的时候,在两个人之间出现的红桌,又比如马山丢枪之后想象保险柜里的枪的镜头。还有就是李小萌软软的叫喊声,和最后马山死后爬起来的大笑。这些手法都是非常的超现实,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陆川要用这种手法呢?
还有就是陆川的对白非常的幽默,加上贵州的方言说出来就更具喜剧色彩。为什么要在一部悬疑片当中加入这种喜剧元素呢?难道是创作的无意识吗?还是一种讽刺?因为虽然幽默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笑过。就像是一种夸张。在警枪丢失,人人自危的时候,说笑就是一种夸张。那为什么要这样夸张呢?
所以我想这是在表现人。超现实的手法是来表现马山的精神状态,他非常的神经质。当时的马山已经担心的满脑的幻象。他甚至已经不相信自己,比如他会问他的老婆他是不是有段时间没在床上。为什么他精神会如此的紧张?是因为他是一个负责任的警察吗?不完全是,因为他在寻枪的过程中早就被烦乱的关系把目的都给丢了。他不知到是为自己还是为了身上的责任。他只是为了枪,只有找到枪,他才会开怀大笑。而导演的对白就像一个一个冷笑话。但是这些幽默在忙忙碌碌,不苟言笑的马山看来都是一丝一丝的线索。从此可以知道马山内心的负担非常的重,几乎是压得透不过气来。
陆川就一直在表现一个人,一个普通警察的心里状态,和身上的负担。这种负担是他自己,是警官的责任和社会的压力的混合体。而这种压力往往让人迷失,而迷失似乎又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这就是作为社会的一员的人在社会的影响下的行为无意识。也就是说社会吞噬了个体。而个体在寻回自我的时候的一种心理的挣扎。所以我觉得陆川是为了表现一个身负社会责任的个人迷失的,和寻回自我的故事。
优美绝伦的战争巨片,奥斯卡史上令人瞩目的奇迹
经典史诗式的巨著,历史宫廷片的巅峰之作
极具时代张力,蕴涵着无可比拟的神圣与深沉的神秘力量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装史诗巨片,大制作、大规模、大场面,制片商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业意图一览无余。1959年的电影《宾虚》称得上是这股巨片热潮中的巅峰之作,它同时也宣告了这个巨片时代的结束。
从无声片时代起,《宾虚——基督的故事》这部小说就曾先后数次被搬上银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资拍摄、由威廉·惠勒执导的这部《宾虚》,场面壮丽,气势雄伟,其出色的对白、多彩的异国情调和赫斯顿的粗线条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共获得11项大奖,首创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由于获奖,《宾虚》的身价猛增,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纷纷要求放映。美国制片人协会等组织也贴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广告海报,几百家在“倒闭危机”中苟延残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机。
《宾虚》空前的放映收入不仅成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骄傲,也使陷入财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时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调整了他们的经营理念,他们想方设法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扩大成果。例如在宣传中,他们还大力抬高在《宾虚》中大显神通的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查尔顿·赫斯顿和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价。
上一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电视这一大众消费品日益崛起的时期,由于电视的冲击,好莱坞电影曾几度显得不甚景气。1959年美国各公司拍摄的影片只有160部,后来,正是由于《宾虚》的出现才再一次唤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注意力,使电影界重新活跃起来。
“生命不是别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一种静态,一种似有似无的具像。而拿生命来载乘什么,诠释什么,这才赋予了生命新的意义。”看过金琛执导的电影《菊花茶》之后,一缕淡淡的生命之香始终还在心中留有余味,但这余味绝不是生命中浮华于世的浅薄,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经历过尔虞我诈后的沧桑,更不是随遇而安一切随缘后的碌碌平庸,它是在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后始终存在于人间的一种真情,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影片《菊花茶》是导演金琛继获国内外七项大奖的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后的又一力作,尽管两片的风格之迥异对一个不足30岁的导演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但金琛还是又一次战胜了自己,同时也俘获了观众的心。
《菊花茶》叙述的是一名曾经历感情挫折而冰封自己的铁路工人马建新与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青年女教师李卫华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继而结为夫妻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影片在西部冬季的严寒和人心的温暖相交融的背景下再次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性的深层含义,在更深层次上诠释了生命的可贵。
影片主人公---27岁的李卫华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青年,但她清纯、美丽,她与常人一样对生活充满渴望。她一次次从死亡线上被人救起,而她对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让观众心痛和惋惜,这也正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命运主线。马建新,一个憨憨傻傻,却有着男性特有的温柔和执着的铁路工人,在一次次与女主角心灵的撞击和他无私的奉献中让人体味到人间的温暖,更升华了观众对一个小人物的敬佩之情。如果说李卫华是影片的一个核心人物的话,那么马建新则是让整部影片出彩的人物,他的言谈举止,他的所作做为都带有一定的幽默成分,为一部本来是探讨生死重大课题的影片增添了一种新的情趣,活跃了影片的气氛。
影片在结构和节奏的安排上独具匠心。片头,用男女主人公新婚之夜却老老实实、客客气气地各自就寝的情节形成悬念,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女主人公李卫华爱好“节气”,影片以天文学来解释各农历节气并配以水墨动画来将故事分段,突出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各个进行时态中的状态,与人物的命运和发展紧紧相连,更通过“节气”这一古老的文化将全片的艺术气息提升。同时影片的音乐和冷暖相融的摄像风格也更体现了影片的独到和新意。分别代表着男女主人公的钢琴和弦乐以及青藏高原上的严寒与人物内心寻求温暖的对比给了观众极其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但这种对比并不显得唐突。
《菊花茶》一如其名,清新隽永。请您静待于影院“品茶”时刻的到来
曳的灯光,跳动的音符,欲说还休的情绪,构成了花样年华的画面
<花样年华>带给王家卫诸多荣誉,扬威当年戛纳电影节,开启了一个王氏作品新的高潮
仍是与杜可风张叔平的合作,经过前几部的磨合更驾轻就熟,俨然一个整体
曾有人批评王的作品由于没有剧本限制,因此过多的发挥使剧情略显零碎
<花样年华>避免了这个缺陷,出场人物不多,主要人物就是周慕云和苏丽珍
张曼玉演绎的苏丽珍带有别样风情,总是一袭华美的旗袍,合着音乐节拍不紧不慢的走着
说句题外话,同样这种形象,<长恨歌>的郑秀文看了让人很寒,做好每一行都不是容易的
看似漫不经心,苏丽珍却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其中有一个细节
那时的办公室小姐不多,能进这一行的必定跟现在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不相上下
工作和家庭两不误,领导器重,家里也没什么耽搁,只是丈夫同样忙于工作
一个人的时候,吃上一碗热腾腾的云吞面,热气缭绕,驱散心头的寂寞
行走中,遇到了周慕云,梁朝伟不显老,现在还跟几年前一个样子,只是多了成熟的沧桑
60年代的香港,带了几分旧上海滩的迷醉,掺杂了各种色彩,灰暗是主色调
背景音乐也是带有这种特色的蓝调旋律,几分柔和几分渲染,休止符给人遐想空间
配合人物出场时响起的华尔兹乐声,不仅视觉上是享受,也聆听了一场音乐盛宴
让我狠狠想你,让我笑你无情,连一场欲望都舍不得回避
梁朝伟很适合这种形象,油光锃亮的头发,笔挺的西装,还一定要有领带
眼神有点玩世不恭,却能洞穿一切,男人就该这样才好
一次次告诫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把持住的欲望浇碎心中的梦幻
他问,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
她答,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带我走吗
可惜,他们却听不到彼此的回答,这场花样年华里,有刺激,有美丽
有不能忘却的回忆,故事笼罩在暧昧的氛围中,却没有任何出轨的镜头
最后,在那个陌生的国度,周慕云诉说着他的心事,却没人与之和
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没有任何伤害,成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总有保留
只要有一丁点年少时的轻狂,结局也许就会改变,一起浪迹天涯
无奈周遭环境,要在相同的交际圈躲避闲言碎语,隔离就在这时产生
离开2046的房间,回归生活轨迹,沿着命定的路走下去,只是没有了勇气
走过这么场花样年华,有回味,有浅浅的伤感,仿佛空气中迷漫着暧昧
想着倾尽一切去弥补,却牢不出命运的牢,只能困在原地,抚摩甜蜜刻下的伤口
回答者:Danny_SP - 经理 四级 7-2 01:37
3. 泰坦尼克号 观后感500字
如果我们的爱情注定被困在这波光潋滟的水牢之中
就让你我相拥着葬身这万劫不复之中直至永垂不朽
许是因为在这冰冷的世界里麻木了太久,想要找点感动来暖暖身子,才会去重温这场多年前荧幕上的神话,试图挽救自己一颗早已冰冷的心。
灾难和爱情结合在一起,总是特别容易攫取人柔软的心。时隔十一年,再看这场灾难中燃点出来的爱情,依旧泪流满面。或许会有许多人觉得不过是一场老掉牙的爱情故事,而其实当中牵扯出来的远比爱情更多:亲情,友情,人性,坚韧,本能,道德,责任,求生的意志…十一年前的那时,18亿的票房,轰动全球的赞誉,几乎无人不晓的名字,连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收视率依旧至今未被超越,这一切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电影史上空前甚至有可能是绝后的神话。有人说,这部影片什么时候能被超越,人类怕是等不到了,让上帝去等吧。
还记得当年看完后连续做了多晚的噩梦,梦见自己置身于电影里Jack和Rose被困于涨满水的船舱的场景中,不停奔跑,绝望地求生,呼吸困难。那时候,觉得这对苦情人被困的情景,多么令人恐惧。现在想来,其实他们或许是幸福的。即使所有的光亮都被黑暗遮盖,所有的美好都被漩涡卷走,所有的热度都被死亡吞噬,至少我还牵着你的手,在这世界上的最后记忆,是你温情的面容,最后的感觉,是你温暖的怀抱。
You are here,there is nothing I fear. 如果爱着,何惧死在你温柔的怀里。
不知道是在灾难面前,爱情变得伟大,还是在爱情面前,令灾难也似乎变得渺小了。有些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超越生死。
No matter how hopeless,promise me you’ll survive. 如果不是因为这句话,想必她无法坚持下去,想必她会选择一直牵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到天国,死生相偎。
然而只是因为爱你,答应过你我会做到,所以我忍心放手,任由你僵冻的身躯沉入这冰冷的大西洋,从此留在天人永隔的遥远虚无之中。
Rose Dawson. 上岸后,她这样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无论他在与不在,她终将一生一世属于他。Jack Dawson,她的男人。
有人说,如果他们不曾相遇,他和她便都能活下来。她可以顺利坐上救生艇,而他则可以躺上那块木板,凭着自己的求生本能和坚强力量活下来。只是,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难道不遗憾吗?时光太短,并不是每个人在短暂的一生里,都有机会遇见真正的爱情。遇见过你,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遇见过你,即使从此以后终于只剩一人独自痛苦地怀念这场刻骨铭心的爱也心甘情愿。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写着写着,忽然好怀念当年那时的自己。
至少,那时,我们还相信爱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岁月的消磨,我们慢慢变得只能从电影和虚构的情节中去寻找感动了。是什么让我们固执地相信着,不会再有爱情。
重温这部足以轰动全球的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克》,尽管岁月已经留下了斑驳痕迹,尽管观影者已不再是同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但影片本身仍是那样摄人心魄,震撼心扉。作为一部以历史闻名的海上大灾难为背景的影片,影片本身的着力点并非在于对灾难过程的浓妆淡抹,而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描摹,以男女主人公杰克和露丝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作为全剧线索,娓娓道来。从最初的杰克救下寻短见的露丝那一刻,仿佛冥冥之中上苍安排好了即将发生的既定一切,他们在经历了海上落日的绚烂浪漫之后,共同感受了放纵的激情和灵魂的近距离交流后,又一起体悟和感受了人生之大痛——生离死别。即便是在灵魂脱离肉体的瞬间,在杰克的眼中,露丝仍是他唯一至上的爱人,为了保存她的生命,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经受何种焦灼之痛,哪怕为之奉献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此的牺牲,这样的为情决绝,又有谁能轻易做到呢?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不论短暂抑或漫长,这或许是影片导演始终思考的主旋律问题。不难看出,贯穿于背后的隐藏线索便是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对生命选择方式的凝思。露丝出身于上流富贵人家,外表看来光鲜亮丽,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掩藏着难以言表的悲哀与苍凉,面对家族的安排,她曾选择屈从,但杰克的出现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露丝毅然抛弃为钱而生,为家族而活,她清楚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书写,即便是一生穷困潦倒,哪怕一无所有,只要还有爱的温存和感动,那已是足够。而杰克对生命的度过方式更是显得简单,但并不盲目和草率,他有很明确的生活目标与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通过努力得到何物,虽然是通过赌博的手段偶然获得登上泰坦尼克的机会,但能与露丝结识,年轻时拥有一份足以刻骨铭心的爱情,于他已是了无遗憾了。正如影片最后,泡在冰水里的杰克望着身边患难的恋人,仍用最后残留的温暖和力气为其维持求生的勇气和信心,他坦言“能够得到这张船票,认识你,与你相爱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的确,杰克前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日子虽是困顿,却淬炼出一颗火热而善良的心灵。20余年人生旅途,短暂得如流星划过星际,但杰克选择了有质量的度过,他曾那样大胆坦荡的为之爱过,奋斗过,付出过,当生命归于尽头之时,他的脸上未有太多遗憾,太多悔色与不舍,反倒多了一份坦然,甚至是一份凛然,为爱献身,为恋人撑起生命的架梁,又有何妨?杰克和露丝,虽有迥异的人生轨迹,但在他们相遇相爱期间的这段交汇时期以及此后两人命运的最终归宿,尽管各异明显,但都无愧于对生命内涵的完整诠释,作为一个人,一个有完整心智和不朽精魂的人,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看过影片,很多经典影像和片段仍在脑海中反复回荡,像两位恋人在航船桅杆上的浪漫一幕,像露丝在得知杰克被人陷害后,拼命重返船舱求人帮忙,救助杰克,这样的镜头实在太多,无法一一赘述,但对我震撼最大的部分莫过于露丝在他的未婚夫可以保证杰克安全后,进入救生艇,当救生艇缓缓下降之时,她望着杰克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和对自己生命全然不顾,只为恋人能安全脱险的无畏,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回泰坦尼克,虽然她深知这一跳意味着生还希望可能的骤减,意味着她将要面临的种种凶险和艰难,但这跟生命中最可珍存,最值把握的真爱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能跟自己相爱的人共患难,同呼吸,用彼此相拥的方式,携手走完最后的生命里程,然后随巨轮一起消逝于漫漫的海域,长眠于海底,这远比苟且空虚地度过一生来的幸福,踏实!
在观影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个在高潮部分反复出现的细节,很多为贵族拉琴的小提琴手们,在面临灾难之时,并未显露丝毫的慌张与焦虑,或许准确的说他们的内心也同样焦急无助,但幸运的是他们用集体拉奏小提琴曲的方式掩饰了内心的惶恐,无助,选择忠于艺术,用美妙的天籁之音作为终结个体的终点,在生与死的艰难跨越面前,这样一群可爱而坚忍的人们,选择了又另一种纯粹而充满分量的方式活过,那即是对艺术的执着,对精神的守候!
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这样描述人生“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人之一生,是上苍的馈赠,上苍赋予了你生命的全部基本本领,而如何运用这些本领走过人生路,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需要仔细思考的终极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悬疑,但隐约之中,才蓦然发现,其实答案就在身边,就在触手可及的不远处。人之一生,白驹过隙,生命如天平,两边的托盘加上何物方能使其平衡,好像是每个人不懈寻求的理想状态,我们总在路上追寻求索,不过细想起来,难道绝对的平衡就是最好的吗?如果天平的一端放入至真至善,一生珍贵的爱情,另一端则加上对个人精神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坚守,那么生命的天平因不堪一方的重量自然要向一边倾斜,难道面对这样的所谓“不平衡”,我们也能将其武断认知为失衡吗?
第七十届(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又名《铁达尼号》Titanic
《泰坦尼克号》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过了两亿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亿美元(国内票房为3亿元人民币)。它是美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制作时间最长(五年),制作费用最高(二亿五千万美元),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宾虚》获得过11项奥斯卡奖。尽管如此,它却与四项表演奖无缘。
《泰坦尼克号》使全球的观众争睹了詹姆斯.卡麦隆制造的这一灾难神话。不少女观众是泪眼汪汪地看完的,纷纷称赞这是一部弘扬伟大的人间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视觉效果极佳,观众仿佛自己置身? 坦尼克号轮船上,与片中人物共同经历了葬身大海的惊险历程。然而,影评人士却纷纷对该片提出批评,认为该片后半部分惊险、特技效果应贯穿全片,以突出灾难片的份量;前半部分的爱情戏显然画蛇添足、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压缩;片长达三小时,使观众难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该片单位放映次数等等。
这是一艘曾真实存在的巨轮,它的沉没夺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海难;这是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它的悲剧夺走了亿万观众的眼泪,成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片。不论有多少人对这部电影指手划脚,但是你无法忽视那全球累计18.4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以及迄今难以逾越的卖座程度,还有奥斯卡上的11项大奖的册封,而十余年来观众对该片的持续发烧也是最好的证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资之重令人咋舌,可终究为其赢得了世界级导演的声誉,同时也成了自己无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过本片树立了“灾难+爱情”的模式,为灾难片增添人情味,为爱情片增添观赏性。可以说,一艘大船的沉没却成就了一种电影文化现象的诞生。
影片采取倒序的结构。一开始的时间是1996年,一艘比较先进的深海探测船潜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舱里的探险队员是要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中寻找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海洋之心。跟随他们的在迷宫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够看到当年乘客们的皮鞋、眼镜、破败的钢琴。终于,探险队员们找到了一个保险箱。当他们上船后满怀期望敲开后却发现里面只有一滩毫无用处的泥浆和一张画稿。那幅画稿经过清理之后,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体女人的画像,而女人的脖子上正挂着他们所要寻找的那块钻石海洋之心。这一段镜头明显看出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船发出的光居然可以照射到海底。类似这种缺乏常识的穿帮镜头在电影中比比皆是,接下来我就不多揭穿了,因为很多著名穿帮都已经路人皆知。不过通过这一段,可以感受到这艘大船如今的凋敝,并且可以想象出当时沉船时震撼人心的画面。
这次打捞行动通过电视转播出去之后,引起了一位白发苍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太太的注意,她自称罗斯,并且说画中的那个女人就是她。探险队员为了找到“海洋之心”的下落,请来了罗斯太太。于是罗斯太太就跟大家讲述了当年她在这艘轮船上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影片用了前20分钟时间表现沉没后的泰坦尼克,而且跟观众交代了整艘船沉没的模拟过程,便于观众理解以下的剧情。
4.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500字
如果我们的爱情注定被困在这波光潋滟的水牢之中
就让你我相拥着葬身这万劫不复之中直至永垂不朽
许是因为在这冰冷的世界里麻木了太久,想要找点感动来暖暖身子,才会去重温这场多年前荧幕上的神话,试图挽救自己一颗早已冰冷的心。
灾难和爱情结合在一起,总是特别容易攫取人柔软的心。时隔十一年,再看这场灾难中燃点出来的爱情,依旧泪流满面。或许会有许多人觉得不过是一场老掉牙的爱情故事,而其实当中牵扯出来的远比爱情更多:亲情,友情,人性,坚韧,本能,道德,责任,求生的意志…十一年前的那时,18亿的票房,轰动全球的赞誉,几乎无人不晓的名字,连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收视率依旧至今未被超越,这一切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电影史上空前甚至有可能是绝后的神话。有人说,这部影片什么时候能被超越,人类怕是等不到了,让上帝去等吧。
还记得当年看完后连续做了多晚的噩梦,梦见自己置身于电影里Jack和Rose被困于涨满水的船舱的场景中,不停奔跑,绝望地求生,呼吸困难。那时候,觉得这对苦情人被困的情景,多么令人恐惧。现在想来,其实他们或许是幸福的。即使所有的光亮都被黑暗遮盖,所有的美好都被漩涡卷走,所有的热度都被死亡吞噬,至少我还牵着你的手,在这世界上的最后记忆,是你温情的面容,最后的感觉,是你温暖的怀抱。
You are here,there is nothing I fear. 如果爱着,何惧死在你温柔的怀里。
不知道是在灾难面前,爱情变得伟大,还是在爱情面前,令灾难也似乎变得渺小了。有些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超越生死。
No matter how hopeless,promise me you’ll survive. 如果不是因为这句话,想必她无法坚持下去,想必她会选择一直牵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到天国,死生相偎。
然而只是因为爱你,答应过你我会做到,所以我忍心放手,任由你僵冻的身躯沉入这冰冷的大西洋,从此留在天人永隔的遥远虚无之中。
Rose Dawson. 上岸后,她这样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无论他在与不在,她终将一生一世属于他。Jack Dawson,她的男人。
有人说,如果他们不曾相遇,他和她便都能活下来。她可以顺利坐上救生艇,而他则可以躺上那块木板,凭着自己的求生本能和坚强力量活下来。只是,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难道不遗憾吗?时光太短,并不是每个人在短暂的一生里,都有机会遇见真正的爱情。遇见过你,即使付出生命也无怨无悔;遇见过你,即使从此以后终于只剩一人独自痛苦地怀念这场刻骨铭心的爱也心甘情愿。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写着写着,忽然好怀念当年那时的自己。
至少,那时,我们还相信爱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岁月的消磨,我们慢慢变得只能从电影和虚构的情节中去寻找感动了。是什么让我们固执地相信着,不会再有爱情。
重温这部足以轰动全球的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克》,尽管岁月已经留下了斑驳痕迹,尽管观影者已不再是同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但影片本身仍是那样摄人心魄,震撼心扉。作为一部以历史闻名的海上大灾难为背景的影片,影片本身的着力点并非在于对灾难过程的浓妆淡抹,而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描摹,以男女主人公杰克和露丝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作为全剧线索,娓娓道来。从最初的杰克救下寻短见的露丝那一刻,仿佛冥冥之中上苍安排好了即将发生的既定一切,他们在经历了海上落日的绚烂浪漫之后,共同感受了放纵的激情和灵魂的近距离交流后,又一起体悟和感受了人生之大痛——生离死别。即便是在灵魂脱离肉体的瞬间,在杰克的眼中,露丝仍是他唯一至上的爱人,为了保存她的生命,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经受何种焦灼之痛,哪怕为之奉献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此的牺牲,这样的为情决绝,又有谁能轻易做到呢?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不论短暂抑或漫长,这或许是影片导演始终思考的主旋律问题。不难看出,贯穿于背后的隐藏线索便是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对生命选择方式的凝思。露丝出身于上流富贵人家,外表看来光鲜亮丽,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掩藏着难以言表的悲哀与苍凉,面对家族的安排,她曾选择屈从,但杰克的出现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露丝毅然抛弃为钱而生,为家族而活,她清楚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书写,即便是一生穷困潦倒,哪怕一无所有,只要还有爱的温存和感动,那已是足够。而杰克对生命的度过方式更是显得简单,但并不盲目和草率,他有很明确的生活目标与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能通过努力得到何物,虽然是通过赌博的手段偶然获得登上泰坦尼克的机会,但能与露丝结识,年轻时拥有一份足以刻骨铭心的爱情,于他已是了无遗憾了。正如影片最后,泡在冰水里的杰克望着身边患难的恋人,仍用最后残留的温暖和力气为其维持求生的勇气和信心,他坦言“能够得到这张船票,认识你,与你相爱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的确,杰克前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日子虽是困顿,却淬炼出一颗火热而善良的心灵。20余年人生旅途,短暂得如流星划过星际,但杰克选择了有质量的度过,他曾那样大胆坦荡的为之爱过,奋斗过,付出过,当生命归于尽头之时,他的脸上未有太多遗憾,太多悔色与不舍,反倒多了一份坦然,甚至是一份凛然,为爱献身,为恋人撑起生命的架梁,又有何妨?杰克和露丝,虽有迥异的人生轨迹,但在他们相遇相爱期间的这段交汇时期以及此后两人命运的最终归宿,尽管各异明显,但都无愧于对生命内涵的完整诠释,作为一个人,一个有完整心智和不朽精魂的人,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看过影片,很多经典影像和片段仍在脑海中反复回荡,像两位恋人在航船桅杆上的浪漫一幕,像露丝在得知杰克被人陷害后,拼命重返船舱求人帮忙,救助杰克,这样的镜头实在太多,无法一一赘述,但对我震撼最大的部分莫过于露丝在他的未婚夫可以保证杰克安全后,进入救生艇,当救生艇缓缓下降之时,她望着杰克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和对自己生命全然不顾,只为恋人能安全脱险的无畏,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回泰坦尼克,虽然她深知这一跳意味着生还希望可能的骤减,意味着她将要面临的种种凶险和艰难,但这跟生命中最可珍存,最值把握的真爱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能跟自己相爱的人共患难,同呼吸,用彼此相拥的方式,携手走完最后的生命里程,然后随巨轮一起消逝于漫漫的海域,长眠于海底,这远比苟且空虚地度过一生来的幸福,踏实!
在观影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个在高潮部分反复出现的细节,很多为贵族拉琴的小提琴手们,在面临灾难之时,并未显露丝毫的慌张与焦虑,或许准确的说他们的内心也同样焦急无助,但幸运的是他们用集体拉奏小提琴曲的方式掩饰了内心的惶恐,无助,选择忠于艺术,用美妙的天籁之音作为终结个体的终点,在生与死的艰难跨越面前,这样一群可爱而坚忍的人们,选择了又另一种纯粹而充满分量的方式活过,那即是对艺术的执着,对精神的守候!
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这样描述人生“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人之一生,是上苍的馈赠,上苍赋予了你生命的全部基本本领,而如何运用这些本领走过人生路,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需要仔细思考的终极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悬疑,但隐约之中,才蓦然发现,其实答案就在身边,就在触手可及的不远处。人之一生,白驹过隙,生命如天平,两边的托盘加上何物方能使其平衡,好像是每个人不懈寻求的理想状态,我们总在路上追寻求索,不过细想起来,难道绝对的平衡就是最好的吗?如果天平的一端放入至真至善,一生珍贵的爱情,另一端则加上对个人精神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坚守,那么生命的天平因不堪一方的重量自然要向一边倾斜,难道面对这样的所谓“不平衡”,我们也能将其武断认知为失衡吗?
第七十届(9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又名《铁达尼号》Titanic
《泰坦尼克号》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过了两亿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亿美元(国内票房为3亿元人民币)。它是美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制作时间最长(五年),制作费用最高(二亿五千万美元),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宾虚》获得过11项奥斯卡奖。尽管如此,它却与四项表演奖无缘。
《泰坦尼克号》使全球的观众争睹了詹姆斯.卡麦隆制造的这一灾难神话。不少女观众是泪眼汪汪地看完的,纷纷称赞这是一部弘扬伟大的人间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视觉效果极佳,观众仿佛自己置身? 坦尼克号轮船上,与片中人物共同经历了葬身大海的惊险历程。然而,影评人士却纷纷对该片提出批评,认为该片后半部分惊险、特技效果应贯穿全片,以突出灾难片的份量;前半部分的爱情戏显然画蛇添足、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压缩;片长达三小时,使观众难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该片单位放映次数等等。
这是一艘曾真实存在的巨轮,它的沉没夺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海难;这是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它的悲剧夺走了亿万观众的眼泪,成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片。不论有多少人对这部电影指手划脚,但是你无法忽视那全球累计18.4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以及迄今难以逾越的卖座程度,还有奥斯卡上的11项大奖的册封,而十余年来观众对该片的持续发烧也是最好的证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资之重令人咋舌,可终究为其赢得了世界级导演的声誉,同时也成了自己无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过本片树立了“灾难+爱情”的模式,为灾难片增添人情味,为爱情片增添观赏性。可以说,一艘大船的沉没却成就了一种电影文化现象的诞生。
影片采取倒序的结构。一开始的时间是1996年,一艘比较先进的深海探测船潜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舱里的探险队员是要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中寻找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海洋之心。跟随他们的在迷宫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够看到当年乘客们的皮鞋、眼镜、破败的钢琴。终于,探险队员们找到了一个保险箱。当他们上船后满怀期望敲开后却发现里面只有一滩毫无用处的泥浆和一张画稿。那幅画稿经过清理之后,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体女人的画像,而女人的脖子上正挂着他们所要寻找的那块钻石海洋之心。这一段镜头明显看出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船发出的光居然可以照射到海底。类似这种缺乏常识的穿帮镜头在电影中比比皆是,接下来我就不多揭穿了,因为很多著名穿帮都已经路人皆知。不过通过这一段,可以感受到这艘大船如今的凋敝,并且可以想象出当时沉船时震撼人心的画面。
这次打捞行动通过电视转播出去之后,引起了一位白发苍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太太的注意,她自称罗斯,并且说画中的那个女人就是她。探险队员为了找到“海洋之心”的下落,请来了罗斯太太。于是罗斯太太就跟大家讲述了当年她在这艘轮船上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影片用了前20分钟时间表现沉没后的泰坦尼克,而且跟观众交代了整艘船沉没的模拟过程,便于观众理解以下的剧情。
穷小子和富千金
一个镜头切换,残破的沉船瞬间变为1912年即将起航的豪华巨轮,码头上人山人海。17岁的罗斯身穿白色礼服,头戴紫色大礼帽,显得分外富贵典雅。这身着装表明了她出身名门的千金身份。她挽着她的未婚夫卡尔登上了“泰坦尼克”,准备到美国结婚,可是罗斯“心里却在不停呐喊”,因为她根本就不爱他,她是迫于家族的压力勉强这样做的。
此时,在码头上,穷小子杰克和他的朋友跟两个俄国人赌博,结果意外的赢得了“泰坦尼克号”的船票。这两个小兄弟兴奋的奔上轮船。他俩最后一个上船的,船员还担心他们身上有虱子,可见当时人们等级观念十分严重。
接下来杰克和罗斯的住宿条件更体现出了身份的不平等。杰克他们只能住在下层的狭小的卧铺,而罗斯和未婚夫的头等舱包间则金碧辉煌,宽敞明亮。阶级的悬殊是罗斯和杰克相恋的障碍之一。
“泰坦尼克号”在茫茫大海中平稳的行驶着,一派温暖祥和的景象。杰克和朋友站在船头看着水中的海豚,这些景象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新鲜。杰克大声大喊着:“我是世界第一。”如此豁达畅快,让人痛快淋漓。电影用了大量的镜头和电脑特技来展现轮船行驶中出现的情景,可以说:叹为观止。
罗斯厌倦了整天无休止的舞会和宴会,想要逃离这种生活的束缚。相比之下杰克却活得很自在,没事的时候坐在船舷上画画,可以看出杰克也是位业余画家呢。而当杰克无意中看见罗斯的时候,立刻被吸引住了。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这天晚上,罗斯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船尾,准备跳海自杀。杰克当场赶到,在一番劝说下,罗斯终于回心转意。结果一脚踩空,险些掉进海里。是杰克奋力将她救起来。可是此时恰好被船员看到,因为杰克对她做了什么不轨的事情,立刻把他扣上手扣。是罗斯急中生智编了个谎言才使杰克获得自由。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可以说两个人各救对方一次。这也就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了基础。
第二天罗斯来找杰克道谢,并且发现了他绘画的才能。罗斯就非常喜欢毕加索的绘画,所以两个人有了共同爱好就更容易沟通了。他们的这次聊天既是愉快的也是不愉快的。当杰克问罗斯是否爱她的未婚夫的时候,她表现出非常无奈的样子;而当杰克教她向海里吐口水的时候,又充满了快乐。莫莉太太非常欣赏杰克的见义勇为,在晚宴前给杰克换上礼服,把他打扮的英俊潇洒,就这样,杰克混进了上流社会,第一次感受贵族们奢华的晚宴。由于不了解他们的就餐礼仪,杰克做出了很多可笑的举动。饭后,杰克约罗斯参加一个属于他们下等人的派对。我本人非常喜欢这个派对场景,欢快的苏格兰音乐声中,杰克和罗斯在嘈杂的人群里跳舞,两人还大秀踢踏舞,玩得很High。这些人虽然地位卑微,却依然拥有这种纯粹的快乐,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都看得热血沸腾。因此这个段落也是很多观众的心头好。
热恋
罗斯的母亲不允许罗斯再去见杰克,而让杰克嫁给卡尔,而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获得他的巨额财产。卡尔对罗斯的举动也大为不满。就这样,他们的感情又面临家人的阻碍。
在杰克想罗斯表白心意之后,罗斯被打动了。她那颗驿动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那个下午,她和杰克站在船头,迎着夕阳,展开双臂,感受飞翔的美妙。“泰坦尼克号”成为了这对恋人的背景,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对于这个场景,我只能说:太浪漫太浪漫了。詹姆斯.卡梅隆就知道这个镜头会成为影史经典,所以才拍摄了这个场景,尽管略显刻意,可仍旧被观众所津津乐道。在一部商业片中出现这样唯美而曼妙的画面,谁都会为它动心。
接下来也是流传甚广的“作画”的段落了。罗斯只带着那颗卡尔送给她的“海洋之心”,在杰克面前宽衣解带,躺在沙发上。这让杰克惊得瞠目结舌,可仍然祥装镇定的画完了这幅肖像。从画面上看,凯特.布兰切特确实露点出镜,可是在电视台播出的版本中这个镜头被理所当然的剪掉了。但可以想象这个镜头在我国公映时带给观众怎样的震撼。而詹姆斯.卡梅隆又适时的满足观众的胃口。车中做爱的场景尽管只有那只疲惫的手以及两人汗涔涔的头部特写,却成为众多少男少女性幻想的场面。
浓情蜜意之后,电影迅速变了调子,画面变得晃动和紧张。因为一座冰山意外的出现在前方,由于发现的过晚,导致船的底部撞倒冰山。大水漫进船的底部,船员迅速关上了防水门。底层的卧铺已经进了水。不一会儿,三个货舱和六个锅炉房被淹。据估计,两个小时后,这艘载着2000多人的泰坦尼克号将会沉没。
可就在这个时候,卡尔还要“捉小偷”,他谎称自己的“海洋之心”被盗了,又派人将这块钻石悄悄的放进杰克的衣兜里。就这样,有理说不清的杰克就被手铐关押在了底层的一个房间里。卡尔的嫉妒心发作了,他一定要制杰克于死地才善罢甘休。
全船的人都被要求穿上救生衣,按顺序转移到救生船上,罗斯看不惯母亲严重的等级观念,愤然离开他们,只身到船舱下层去营救杰克。冰水已经没腰深了,等光忽明忽暗,罗斯到处找人求救却没有一个人肯帮她。最后她只好自己挥起斧头解救被困的杰克。气氛紧张的令人喘不过气,涌入的海水随时都会淹没他们。幸运的是他们终于成功了。他们砸碎铁门,让那些下等舱的乘客有了生存的希望。
生离死别
杰克让罗斯上救生艇。漫天的烟花照亮了甲板上的杰克,救生艇的罗斯仰头望着他。那一刻罗斯感觉到自己和杰克离不开了,他们愿意一同赴死。于是她竟然毅然跳出救生艇,和杰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爱情在此时让他们有了共同面对生死挑战的勇气。
在一旁的卡尔醋意大发,掏出一把手枪,恼羞成怒的他一定要杀死杰克。杰克赶紧带着罗斯再次逃到已经满是海水的下等舱。在这里他们又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我们看灾难片其实就是寻找感官刺激,詹姆斯.卡梅隆的做法很满足观众的胃口。相信谁看到这个场景都会为主人公而揪心。在处理灾难场面时,导演张弛有度,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抒情优美,展现了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的人性美和对美好生命的歌颂;然后是紧张慌乱的沉船场面,落荒而逃的乘客、救命声和呼喊声、因倾斜而摔碎的物品,汹涌而来的海水,种种场面显得如此的恐怖,前所未见,生命在这样的打击下也是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
罗斯、杰克和这些惊慌失措的乘客一样在苦苦寻找生存的机会。“泰坦尼克号”由于船头进水过重导致严重倾斜,船舷成了一个大滑梯,没有抓稳的人就滑落了下去。表现这样的灾难场景时,个体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可以看到,牧师还在为他的人民祈祷,一个母亲死死地抱住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喝酒壮胆,有的人干脆就直接跳进海里了,可还是不幸撞上了螺旋桨的扇片。而罗斯和杰克来到了高高翘起的船尾——他们相识的地方。开始就要意味着结束,这难道不令人感慨吗?
突然,由于承受不了船尾的重量,轮船从中间折断了。船头彻底没入水中,船尾几乎是呈垂直状迅速沉进海里。沉船的场景是全片的重点,电脑CG技术和逼真的模型使得沉船无比震撼人心,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至少我觉得这种感觉难以言表,听着他们的惨叫,我感到非常的揪心。这也是本片被称为恢弘巨制的重要原因。
2000多名乘客落入水中,这种壮观而又惨烈的景象绝对让你目瞪口呆。还好,罗斯找到了杰克。她爬上了一块木板,杰克在冰冷的海水里守护着她。冰冷的海水将杰克的脸和手冻得发白,他颤抖地告诉罗斯“要好好的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放弃。”最终杰克化成一座冰雕,渐渐的沉进了海水中。不知我是不是太多愁善感,看到这个画面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一份短暂的爱情就这样被冻结在了海里,罗斯记住了杰克的话,决不放弃。她用尽全力吹响了口哨,终于被返回的一艘救生船营救了......
84年后
最终罗斯没有嫁给卡尔。探险队员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唏嘘感叹,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谛。
那么那个“海洋之心”究竟在哪里呢?它仍然被罗斯保存着。年迈的罗斯拿着它,慢慢的踏上船的围栏,虔诚的将这块价值连城的蓝宝石投进了大海中,愿它与杰克的在天之灵同在。在灾难中的人性显得更加充满光辉。这让我想起了这次地震中发生的感人的爱情故事,而我总会被他们所深深打动。灾难无情,可是只要有爱,哪怕不能此生在一起,这份感情也会跨越灾难的阻碍,成为永恒,封存在心中最美好的位置。
电影还有一个尾声。在老年罗斯的睡梦中,我们又一次梦回泰坦尼克号,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杰克迎接罗斯,两个人在大家的期待中拥吻,周围的人无不为之欢呼鼓掌。导演在最后满足了我们的心愿,让整部电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最后响起。这也开创了大片贯用的“出片尾字幕在播放主题歌”的习惯。席琳.迪翁的歌声穿透银幕,回响在观者的心中。
最后提一下,片中的几个配角都有上佳的表现。比如莫莉太太、安德鲁先生(泰坦尼克号的设计者),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大胡子船长史密斯。面对自己的船满满的沉没,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为了给所有人谢罪,他一个人关在船长室,等待死亡的到来。海水冲破玻璃窗,他随着自己心爱的轮船沉入海底,完成了一个船长最后的职责。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写过一篇描写这艘船沉没过程的文章,其中就特别提到了这位值得尊敬的史密斯船长。
令你铭记的那一刻---爱情•自由•死亡
记忆是种放射青春色彩的影集,年轻人的记忆是今朝的花样年华和童年的天真无邪,老年人的记忆则是昨日的依稀温存和年轻时的朝气蓬勃。每个人生的阶段都会留下让你永远难忘的回忆,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可能只剩下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身影,抑或是一种浓厚的、淡薄的色彩,都会保存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成为令我们永远铭记的那一刻。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光与影最完美的结合。它是我们美丽回忆的另一个载体,当我们年老珠黄时,当我们对感动过我们的回忆感到模糊时,电影胶片中那一个个闪回的镜头,又会勾起最纯真的过去。
记不清楚自己从小到大已经看了多少部电影,我无法一一描述看过的每一部的情节,也无法一一把他们介绍给别人。某种程度上,电影就是人们的记忆,有好有坏,有始有终,有失望有欣喜,有遗忘也有铭记。
通常令你铭记的那一刻,你会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无法抑制的感动。
199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一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出现了一部让全世界流泪的《泰坦尼克》。当初自己还是懵懂的不更事,不懂的电影世界的奇妙,错过了在电影院观看它的时机,当这股热潮快要散去的时候,我独自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静静的看完了这部并不安静的影片。永恒的爱情像钻石又像泡沫,心中的期待想实现又无法兑现。现实的矛盾使我们更愿意相信电影中的种种,去编织自己最美好的愿望。露丝和杰克的爱情像那艘巨轮一样去而无返,但他们的神话却是永恒的。当轮船出事后,杰克让心爱的人先上救生艇,为了让她活下去而骗他说自己会和别的人乘另一艘船,百般无奈的露丝依依不舍的上了艇,吊绳在缓缓的下垂,他们的心在一点点的承重。杰克看着她,心里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上艇的,那种明知分离但不能说的落寞从他失落的双眼悄悄的倾泻。露丝收到了那些眼神,她好像读懂了什么,又好像给了她莫大的决心。她突然间从还在下吊的艇上不顾一切的跳了出去,跳回到了那条即将沉没的大船,那条见证他们爱情的船上。还在船最上层的杰克看到这个情景,疯了一样的向船下层跑去,急促的音乐同样伴着我激动的心,当他们紧紧的相拥,疯狂的接吻时,我的泪也模糊了眼眶。《泰坦尼克》在我的记忆里反复播送了好多次,但每次到这个镜头我都会感觉到心里异常的悸动,虽然最终残缺的爱情在此时却是如此的完美。美的让人无法挑剔。
当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静静的夜空中动彻的响起时,耳畔突然似曾相识的响起了苏格兰风笛的悠扬曲调。《勇敢的心》中不屈的华莱士的形象浮现在了眼前。铮铮的铁汉被绑在了死刑台上,面对着酷刑和面目可憎的敌人的诱降:只要你说一声我发誓以后效忠英格兰,就让你免受痛苦和死亡。华莱士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对着在场所有的人大喊了一声:自由-------那荡气回肠的声音震撼了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从未有过的浑身微微的抖动,直到他攥着的手松开,直到那块他心爱妻子的手帕从他手中滑落。这个终身为追求自由而奋斗的男人直到最后还是用那一声自由来征服了所有的人,让他们为着理想而继续前进。碧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碧彻的湖水,还有他蓝色的散放着坚毅光芒的眼睛,所有的一切,见证了一个英雄的归去,一个时代的到来。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爆发都带着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带有冗长的回声。
死亡像挥之不去的莫名的静谧,又是摆在面前赤裸裸的残酷。当《喋血街头》里梁朝伟用枪顶住自己最亲的弟兄时,当他心里明白这个曾经还单纯的看见血就会怕的人如今已经无法克制自己的时,当他不忍心让他的兄弟靠着毒品才能苟活在世的时候,枪声响了......此时的泪水已经无法代替他的悲痛了,我的心也随着那一声枪想而紧紧的收在了一起,一个黑色的结局,张学友死前那一滴伴着惨笑的眼泪或喜或悲的刻在了我脑海的最深处。他在感谢朋友的成全?可他怎样来体会到,亲眼看到自己兄弟死亡的痛苦会怎样折磨一个活着的人啊!
为爱情而沉醉,为自由而呐喊,为死亡而悲伤!
片片琐碎的时刻在心灵的角落飘零,交错起来就串成了感动,感动触到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那部分的名字叫做永恒。
铭记这些永恒的震撼和感动。
这些就像梦,在沉闷漆黑的夜里,闪射着熠熠光泽。
5. 我要一篇泰坦尼克号的观后感。要精辟的。500~800字左右。绝对给好评。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比。电影中不是讽刺地说到:"泰坦尼克号是"永不沉没的轮船"."人类的自负在此时变成了可悲的后果.
在我通览《泰坦尼克号》之后,电影中的男女主角杰克与露丝的生死爱情打动着我的心,在这里,爱成为人们魂牵梦萦的最终主题。
ROSE说:“我觉得这一生不外如此,像活了一辈子似的,又像是站在悬崖边上,没人 拉我回来,没人关心,甚至无人理会.”我从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其实就像站在悬崖上一般,不堪一击.
当看到正准备上船的ROSE又从容地跳上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时,我从那一刻明白:无论有多少险阻,我应当要敢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泰坦尼克号一部告诉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电影,也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和爱的不朽传奇.
虽然名字是以船的名字命名 而实际上注重描写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
(这个事我小学时候看得 理解不到位)。。在由就是它不是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而是演绎了浪漫的平民爱情.......在生死关头释放了伟大的光芒。。。
6. 一生中必看的电影
一生中必看的电影有《速度与激情7》、《我是女王》、《枪过境》、《闯入者》、《赤道》具体如下:
1、《速度与激情7》
主演:范·迪塞尔 / 保罗·沃克 / 杰森·斯坦森 /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道恩·强森等
上映日期:2015年4月12日
期待指数:★★★★★
介绍:这是主演之一的保罗·沃克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保罗·沃克于2013年11月发生车祸去世,这时他正在拍摄《速度与激情7》。这部电影就如同希斯·莱杰对于《蝙蝠侠·黑暗骑士》一样,成了对保罗·沃克留在大荧幕最后的身影,也是对他最后的致敬。
片中他与范·迪塞尔还是以亡命天涯为主线,与道恩·强森以及杰森·斯坦森有大量精彩的对战镜头。当然,还有观众最熟悉不过的场景让你肾上腺飙升的洛杉矶街头飞车追逐战。片尾的“For Paul”戳中泪点,往事一幕幕,英雄却已不再。
既有可能是全球最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有可能是全球最优秀影评人的选择,这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你观看电影的效率,同时帮助你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世界上最叫座最受好评电影的重要资讯。
7. 名著《宾虚》英文读后感
一个苦难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历史上被灭亡的种族有很多,而犹太人的苦难之所以还被人记着,是因为犹太人中间出了一个大智慧的人——耶稣。
整部片子实际上是两个故事:宾虚的故事,以及耶稣的故事,其中耶稣的故事更完整。影片一开始就是在讲耶稣的诞生,影片最后讲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是在十字架前走过的牧羊的那个牧羊人)。
我们从宾虚的身上看到了基督教教义如何从犹太教里脱胎而出,又如何针对犹太教的不足作出突破。犹太教强调律法,但律法并不能救赎犹太人,犹太人依旧家破人亡。而基督教强调来自心底的爱,不只是对自己的爱,对自己信仰的神的爱,而是对他人的爱,甚至包括对敌人的爱。耶稣让人们放下手中的剑,拿起宽容,因为爱是比暴力更为强大的力量。因为暴力,犹太人亡国灭种;但因为爱,犹太人把上帝的国建在每个人的心里,永生不灭。
不了解《新约圣经》的人,不了解基督教教义的人,很难看懂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这部片子忠实地阐述了耶稣关于爱的思想,尽管耶稣在影片中只展现了一个背影和模糊的脸,但我们知道他无所不在,第一次,宾虚在快渴死的时候祷告:“我的神啊,求你救救我!”,耶稣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给了他一瓢水引用。那个罗马军官看到耶稣的时候,竟然不敢直视他的平和,暴力在爱的面前退却。第二次,宾虚在救执政官的时候,执政官对宾虚说:“你的神救了你,也顺便救了罗马军队”。第三次,耶稣在死后升天的刹那,因着艾斯特对耶稣的信心,救好了宾虚的母亲和妹妹的麻风病。神从来没有离弃过宾虚,只要犹太人信他,不抛弃他,按神的话语做事情,犹太人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起上帝的国度!
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赛马的场面。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米斯拉有犀利的战车,有健硕的马,更主要的是,他御马的方法是用鞭子,用鞭子狠狠抽打;而宾虚是用“爱”来驾驭马,他根本就没有带鞭子。尽管在体育竞赛中,暴力似乎比爱更有力量,而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爱对暴力的完胜。宾虚完胜,而米斯拉身死。整个画面拍得很唯美,1959年是没有电脑特技的时代,那是一个真实而动人心魄的场面。没有谁看到这个场面不热血沸腾的!
评分10分。近乎完美的片子。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是那个阿拉伯酋长,非常可爱。那四匹马也拍得非常好,竟然能拍出马的个性和趣味出来,有的淘气、有的暴烈、有的沉稳、有的冲劲十足,只有爱马的人才能发现马的这些特质,而一个只把马当作工具的人,他眼里的所有的马都是马,都是一种不同于人的动物存在,是不可能发现人和马之间这种上帝赐予的同样的“爱”,这种爱也能产生出伟大的力量。导演重笔描述人和马之间的感情,不是为了煽情,而是为下一场赛马的大戏作为铺垫,是为了说明“爱比暴力更有力量”这一电影主题。
8. 寻求《路宾虚漂流记》与《爱的教育》观后感
爱的感悟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合上这位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59岁高龄写的著作——《鲁滨逊漂流记》。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后,我满眶的热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书中的主人公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28年,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啊!可见他是何等的勇敢。
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所乘坐的船在途中不幸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只身漂流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为了生存,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这完全是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鲁滨逊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我会尽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付出了无数汗水、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换来的。这样的生活对于那时的鲁滨逊来说,可以算得上豪华了。相比那些遇到问题便退缩的人来说,鲁滨逊是多么的坚强啊!
其实,现在的很多人都是那些遇到问题便退缩,不敢勇敢面对困难。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不要说冒险了,连小小的家务也不让小孩子做,天天总是说:“我的小宝贝啊,你读好书就行了,其他的就等爸爸妈妈做就是了。”读书固然重要,但生活的小事也不能忽略。想一想,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如果你连家务都不会做,你能生存到吗?读完这部著作后,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像书中的鲁滨逊那样在大海遭到风暴,我能向他那样与风暴搏斗,最后逃离荒岛获救吗?恐怕我早已被那大海所淹没,被鱼虾所吞食;如果我漂流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我会劈柴吗?会打猎做饭吗?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呢!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奇迹,取得最后的胜利。
9. 《宾虚》观后感
花了三个静悄悄的夜晚,终于在感慨中欣赏完这部气势磅礴的电影!
《宾虚》,不管在哪里一方面,音乐音效、服装美术、场面背景、演员、导演,它都完胜于其他任何一部电影!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比现代的许多电影优秀的多;哪怕是那一段用模型制作的海战场面,依旧刻画得惊心动魄!50年前,整整50年前,用简陋的拍摄手法,制造出了一部描写仇恨与友情、爱情与战争、希望与饶恕、矛盾与信仰的史诗电影!无愧于获得了最多的奥斯卡奖——十一座小金人!而这一记录直到1997年的《铁达尼克号》和几年前轰动一时的《指环王 国王归来》才被打平!但很显然,后两者可以说是使用了高科技的拍摄技术和逼真的数码特技,让他们得以与《宾虚》平起平坐!
对于这部电影,每个方面和每个细节都让我影响深刻。
影片高_潮之一的战车竞赛,如此高速运动中的场景,竟然拍摄得如此舒服、精彩、清楚、明白,甚至没有运用“胶片合成”的手法,实实在在的拍!太另人吃惊了!
而电影的内涵更加打动人。“宽恕”——电影在诉说这个很难让人理解的话题。或许又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在思考,是不是,我们中国人也要去饶恕那些侵略过我们国家的人?其实,不单单西方宗教的代表耶稣教教导人们要宽恕,中国或亚洲宗教的代表佛教也是在传播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想,我们牢记历史、宣传抗日精神,不是让我们去仇恨日本人或者德国人,更不是去为了报仇雪恨,而是,铭记历史、记住那曾经犯下的错误,不要再让历史、黑暗的历史再现,重蹈覆辙!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片子,那么我推荐你去欣赏,你会感悟许多东西,特别是现代人的种种……
上一贴:老白看电影之《生死朗读》
10. 一篇名著的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