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马庄观后感

马庄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2 10:07:49

Ⅰ 关于远去的牧歌读后感500字

《远去的牧歌》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摄制的影片。该片讲述中国哈萨克族牧民回世代四季转答场游牧,逐水草而居,改革开放后,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崭新变化的故事。
影片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开故事,演绎了40年来草原轮回迁徙的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的生产生活变迁、人物的情感心路历程。讲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定居兴牧政策引导下,在保护草原生态的时代背景下,告别过去,迈向新生活。
影片在40年的跨度中,通过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演绎草原上轮回迁徙的生活以及存在于这种非同一般的生活方式下的生产生活变迁和情感心路历程,也聚焦了在艰难跋涉的转场游牧过程中的传奇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观,动人心弦。

Ⅱ 什么是人物传写介绍几本如何写传写感想

【摘要】 探寻地方志人物传的写作技法,是提高志书人物篇编写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史记》和部分地方志为例,介绍了八种人物传撰写方法:一、以事写人法,二、侧面写人法,三、对比映衬法,四、逆境表现法,五、外貌表现法,六、语言表现法,七、心理表现法,八、行动表现法。 【关键词】 地方志 人物传 写作 技法 人物传是史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史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史书来看,《史记》全书130篇,人物传就占到70篇。在旧志书中人物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往往人物传成为志书主体,明清旧志人物传约占全志篇幅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新志改变了旧志重人文,轻自然、经济的做法,但不可矫枉过正。在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今天,如何撰写志书人物传,是第二轮修志值得重视的问题。章学诚说,人物志是“志中之髓”。一部志书的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篇的成功与否。 人物传撰写涉及到编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入志标准、时间断限、资料收集、体裁形式、撰写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史记》和部分地方志为例,仅就后者作一些研究探讨,共归纳出八种人物传撰写方法,以就教于方志专家及同仁。 一、以事写人法。以事写人法也可称为典型事例法,是选取人物一生最典型的二三事,来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是史志写人的常用手法和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 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司马迁主要写了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三件大事。钜鹿之战写其勇,鸿门之宴写其失,垓下之围写其悲。司马迁正是抓住了项羽兴败存亡的三件大事,生动、淋漓地展示了悲剧英雄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 又如1997年版《涟水县志·人物篇·朱洪滨传》也是采用以事写人的手法写成的。主要写了朱洪滨一生中的三件事,来表现他三个方面的人格魅力。第一件事写的是他主动为八路军筹款筹粮,发动群众支援前线,表现他澎湃的抗日激情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第二件事写他活捉土匪苏贡田的经过,突出他沉着机智、勇敢善战;第三件事写他负伤后坚持不下火线,继续与敌人战斗,只到最后一息,体现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以事写人,就是让事实说话,事因人生,人以事现。写事的目的,全在为表现人物服务。 二、侧面写人法。侧面写人法又叫间接写人法,即不是直接描绘主人公,而是通过描绘与主人公有关的事物,用事物或别人的意见看法行动等,由侧面烘托,刻画人物。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时,直接描写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军纪严明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1997年版《涟水县志·人物篇·王培坤传》有这样一段描述:王培坤“被民兵一枪击中胸部,当即毙命。尸体被匪徒抬回时码,埋在盐河西岸。涟水解放后的一天,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拥到王匪坟前,挖出棺木,拖出尸骨,放火焚烧。”在传文的初稿中还有这样的记述:“村民平时发誓,常说:‘我要是说话不算话,就让我碰见王培坤!’;幼儿哭闹时,母亲只要说一声:‘王培坤来了!’吓得小孩立即乖乖听话。”这些侧面描写,生动地反映出土匪汉奸王培坤的残暴性格和凶恶形象。 侧面写人法应配合对人物的正面描述。侧面描写过多,人物形象不丰满。侧面写人法要选择好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事物。 三、对比映衬法。对比映衬法是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相互对照、比较,来衬托其中一个人物的表现方法。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 司马迁十分善于运用对比写人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李广列传》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把李蔡与李广相互比较:“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两相比较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表现出来了。读了这样具有感染力的文字,读者自然会禁不住为李广扼腕叹息。 采用对比映衬法写人,要注意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可故意拔高或贬低,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让人难以置信。 四、逆境表现法。逆境表现法是通过描述人物在不顺利境遇中的表现,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莎士比亚说:“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逆境是人物品格的试金石,人物的性格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充分体现。 如《史记·屈原列传》就是通过描述屈原屡遭贬谪和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自尽的人生逆境,凸显出他坚持真理、上下求索、宁死不屈、敢于抗争的坚强人格,从而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人过目不忘。再如清光绪元年版《安东县志·徐有功传》也是很好的例证。传文通过对唐大理寺司刑少卿徐有功一生中三次被判死刑的逆境记述,从而表现了他敢于为民请命、敢于秉公执法的大无畏精神。 采用逆境写人法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夸张失实。 五、外貌表现法。外貌表现法也可称为肖像表现法,是指描摹人物的面容、神情、体态、手姿、服饰等外部形态,来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从《史记》对樊哙的描写可见一斑:“披帏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嗔目,是瞪眼;目眦,是眼眶裂开。瞪着眼怒视项王,连眼眶都要裂开了。英雄的气概,飞扬的神采,跃然纸上。《新晃县志·人物篇·姚大榜传》,在写到他的“奸诈”、“多疑”时,用“平常身着长袍,轻言细语”,行劫时却“身换短装,脚系草鞋、腰别双枪”,晚间睡觉也要在“脚趾间夹一截短香”等外貌和细节的记述,使人物个性得以突出。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人物的个性,不仅表现在人物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中,也表现在人物的外貌中。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的境遇以及内心世界,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六、语言表现法。语言表现法是指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志书中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月下追韩信一节,作者描写刘邦听闻“丞相何亡”之后,这样写道: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刘邦一向无礼,喜欢骂人,喜也骂,怒也骂,平白无故也骂。这些骂人语言,非常个性化,与刘邦的“无赖”性格十分吻合。 地方志中也有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成功范例,清光绪元年版《安东县志·徐有功传》写徐有功因为民申冤,被判死刑弃市,后虽幸免于死,但被免了职,重新雇用后,他深有感触地对其的亲属这样说道:“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说辞,以求苟免。”寥寥数言,把徐有功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言为心声”,恰当地运用人物语言,能够逼真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或性格的某些侧面。 七、心理表现法。心理表现法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的一种方法。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史记》写项羽乌江自刎时有一段心理描写: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笑曰的“笑”,不是绝望的凄然之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之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英雄之勇。自惭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一心理活动展示出他的纯朴,真挚、重义深情。 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更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人物心理描写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直接描写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二、独白式。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可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八、行动表现法。行动表现法是通过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行为举动,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是志书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看1988年卷《利津年鉴》对医生杨桂美的行动描写:“杨桂美一天到晚,背着红药箱,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周围各村巡回出诊,方圆几十里,不管白天黑夜,寒风酷暑,从不间断。”文中通过“背”、“骑”、“巡回出诊”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杨桂美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又如1995年版《灌南县志·周法乾传》有这样一段描写:“还有一天,一个老人经过王马庄,周法乾说:‘我给你掏掏耳朵。’老人不知所云,周法乾举起枪来,对准老人的耳朵,打了个对过穿。”撰写者通过“举”、“对准”、“打”一连串三个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周法乾这个土匪的心狠手毒。 人物行动的描写,要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服务,要注意典型性和生动性。 人物传撰写可以采用以上八种方法中的一种,也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撰写者可根据实际需要,不可生搬硬套。需要声明的是:撰写人物传,绝不是仅有这八种方式,一定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希望方志界同仁,一起来探讨,共同促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水浒传》就是很典型的人物撰写,《名士传》,《竹林七贤论》也是

Ⅲ 有没有关于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切!”

Ⅳ 平原烈火读后感四百个字

书里面人物的个性都十分的鲜明,如直率忠诚的周铁汉、心思缜密的钱万里等。书中人物各具特色,在小说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在这众多角色中,我最喜欢的是三生。三生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在周铁汉和占维受伤回马庄治疗的时候,书里对三生的动作描写非常详细。“„„眼看着三生把他俩抱起来轻轻放在上面躺好,„„”、“三生站在一边听他们俩说话,总摸不着头尾,年轻人的心眼憋不住事,便靠上前来,轻轻坐在被子边上,探着身子小声问道„„”两个“轻轻”可见三生是个非常体贴的人,而“探着身子小声问道”可以看出三生有点儿胆小,但更多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年轻人直率的气息。当听到紧张的战斗时,三生“不禁咧起嘴,皱着眉,两臂紧抱在胸前,睁着惊怖的双眼,连连唉呀唉呀地叹着,把整个身子都耸起来”,当听到战斗出现转机时,他忽然又“拍着手大笑起来,连连喊着:‘真是巧,这也解一口气!„„’”。三生的这些表现都足以表现出三生善良,淳朴,天真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是现代许多人缺乏的,是只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特点。在书中作为哥哥的周铁汉并不喜欢弟弟的这种性格,认为他太“软”,太没出息。以至于之后周铁汉和三生一起被日本人抓走关在监狱时,周铁汉并不信任三生,认为他可能会受不了酷刑而说出党的秘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三生讲述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张子勤的事迹。书中有一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三生:“三生是个真正听话的孩子。”所以当三生被鬼子使用酷刑,浑身血迹,直到昏迷不醒也没有说出来。当周铁汉问完三生有没有说后,书中写到“三生的眼里忽又涌出些热泪来”,我以为这个在书里还是孩子的三生会和哥哥抱怨、撒娇时,三生却说:“干哥,这样的罪你倒受了四次了啊!„„”这句话一下子让我感动了,在肉体上最痛苦的时候,三生考虑的仍然是别人,而不是自己。三生的善良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而不是肤浅的。三生的善良不仅体现在对自己人上也体现在对待敌人上。当三生和周铁汉讨论起杀鬼子和“皇协”的数时,周铁汉说要把鬼子和“皇协”一古脑儿全杀光时,三生说:“那你不成了人家的仇人了?”三生在这里表现出一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敌人的善良。他并不是书中所反映出的那样毫无自己的思想,在他无比尊敬的哥哥面前,他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敢于质疑。三生表现出的种种品质,在现代的我们身上在慢慢的变淡。在和平年代看红色经典,我想除了回顾并铭记住历史外,也可以让我们找回我们本应该拥有的一些传统美德。

Ⅳ 王二小英雄的事迹感想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Ⅵ 平原烈火读后感500字

书里面人物的个性都十分的鲜明,如直率忠诚的周铁汉、心思缜密的钱万里等。书中人物各具特色,在小说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在这众多角色中,我最喜欢的是三生。三生第一次正式出现是在周铁汉和占维受伤回马庄治疗的时候,书里对三生的动作描写非常详细。“??眼看着三生把他俩抱起来轻轻放在上面躺好,??”、“三生站在一边听他们俩说话,总摸不着头尾,年轻人的心眼憋不住事,便靠上前来,轻轻坐在被子边上,探着身子小声问道??”两个“轻轻”可见三生是个非常体贴的人,而“探着身子小声问道”可以看出三生有点儿胆小,但更多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年轻人直率的气息。当听到紧张的战斗时,三生“不禁咧起嘴,皱着眉,两臂紧抱在胸前,睁着惊怖的双眼,连连唉呀唉呀地叹着,把整个身子都耸起来”,当听到战斗出现转机时,他忽然又“拍着手大笑起来,连连喊着:‘真是巧,这也解一口气!??’”。三生的这些表现都足以表现出三生善良,淳朴,天真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是现代许多人缺乏的,是只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特点。在书中作为哥哥的周铁汉并不喜欢弟弟的这种性格,认为他太“软”,太没出息。以至于之后周铁汉和三生一起被日本人抓走关在监狱时,周铁汉并不信任三生,认为他可能会受不了酷刑而说出党的秘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三生讲述与鬼子同归于尽的张子勤的事迹。

Ⅶ 那年的欢喜郑彦英读后感300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内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容,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Ⅷ 遂平李国喜读后感

春节前夕,在汝河岸边,人们都在传诵着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为救人专而光荣牺牲的属58岁遂平县农民李国喜。
1月17日,遂平县褚堂乡沟南刘村村民张景凤骑着新买的电动车,带着儿子、女儿高高兴兴往家走,不料一场灾难瞬间发生:下午5点40分左右,途经马庄村孙沟河桥时,由于一时不慎,母子三人连人带车坠入三米多深的河水中。
危急时刻,褚堂乡屈庄村的李国喜恰好路过此地。听到桥下有人呼救,李国喜跳下电动车一路小跑来到河边,“扑通”一声跳进冰水中。李国喜先把张景凤的小儿子推到岸边,又返身游回到河中央,拉住张景凤,用力把她往岸边推,在随后赶来的沟南刘村的金群星夫妇帮助下,张景凤和他的儿子被拉上了岸。随后李国喜又向张景风的女儿游了过去。闻讯赶来的沟南刘村村民邓新建和张海旺从岸边折下树枝递向张女,李国喜也在水中奋力顶送。张女被救上岸,李国喜却因筋疲力尽沉入水底。
面对英雄的离去,屈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景成告诉我们,李国喜生前干了20多年村民小组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后因年龄问题而离职。他为人忠厚,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村里不少群众他都帮助过。
李国喜水中救人英勇献身的事迹在遂平县引起强烈反

Ⅸ 闯关东的观后感六七百字怎么写啊

经先生的推荐,看《闯关东》。没看之前,还真觉得是一部武打片呢,看后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了。 这是一部东北题材电视剧,以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为主线,从传文娶亲开始,写了鲜儿和传文失散后到关东寻亲的坎坷,朱开山淘金的辛苦,种庄稼的艰辛,开饭馆的辛酸及打煤窑的争斗,搞日战争初期的场面。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朱开山、夏掌柜、朱传武、鲜儿、朱夫人
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闯关东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朱开山和鲜儿了。请让他们一一出场亮相:
朱开山:典型的老英雄,足智多媒,有仁有义。他是个完美的男人,具体表现在:1.高深的技艺:他参加过义和团,淘过金,种过地,开过饭馆,跑过马帮,开过煤矿,这些活都是很难做的,参加义和团,几乎是全军覆没,而他却死里逃生,一方面说明他命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机智。后来的几次战斗中也显示过他的武功盖世。淘金场上能够将金子成功地运出来,他几乎是惟一的,有多少人为些而丧命啊。这里充分显示了他的体力,沉稳和机智。没有绝对的把握是绝对不能出手的,在此过程中也显示出了他做事的机智,多次的准备,多次的调查,这里有他对同行的劝诫,他的心是坦荡的。用胆大心细来形容他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开农场时,山东犁的图纸,他可以画好尺寸让木匠来做,说明他农活的精湛(应该的,因为他有干活的经历,他妻子介绍他们相爱时的经历时有)。种庄稼,对长工、短工们的管理,朱传文管半天,不如他的一招式。开饭馆,跑马庄,开煤矿虽然具体的技术性活计由他的儿子负责了,但是大事仍然是由他掌舵的。他也常常在场。大事还是由他来处理。这里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管理能力。运金子时,最后对人的安排,他替小金子吞金。长工罢工时的处理,对饭馆声誉的维护,跑马帮时对孩子的培养,开煤矿时拒绝日本人入股。2.锐利的目光:胆大心细,大智若愚是他的第二大特点。运金子时他一方面劝告别人不要轻举妄动,他自己又一直在观察、准备。火眼金睛,除去了眼线,别人的陷阱。如果不是他的武功和细心,早没有命了。在跑马场,他的安排更是精密、周到。否则可能就一切全完了。在开煤矿时,一郎的资金注入,他也是非常小心的,对一郎开始怀疑,调查清楚再行动,敏锐地感觉到了森田可能要介入,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骗了他。在日本的魔爪要进入哈尔滨时,敏锐的他害怕部队没有粮食,送去了饭菜等等。给战士们给以鼓舞,他们打起仗来更勇敢。他明知道东北军守不住了,还是让鼓舞士气,让儿子打完最后一仗。3.侠肝义胆:朱开山最让人佩服的应该是他的仗义和人情味儿了。不欺不诈,对人有礼有节,大智若愚。谁不想带着金子走啊?但是能带得走吗?谁不想活命啊,但是能为了活命就不要义气了吗?朱开山不是小人!害人之心他没有,但是防人之心他是有的。当抓阄抓到小金子时,他说愿意替他吞金,其实也许这一切是他有意的安排,但是他还是做到了。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在种地时,无论秀儿他爹对他怎么样,如何报复,他都没有还过手。最后在失火时拚命将海救了出来。开饭馆时,无论对家再下手,他都一让再让,尽管他反击了几次,人家把他往死里逼,在他大获全胜之后,又让出了,没置之死地而后快,而是从长议,感化对方,化敌为友,永远消除了家仇。但是对日本鬼子,他不是这样的,而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4.人情味儿浓:对自己的儿子,儿媳,他是充满爱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他用得恰如其分,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个性。对那文儿,他只是让她知道锅是铁打的,知道他是格格,贵族出身,要消除他的坏毛病,但是还是疼爱他的,没指望他干活,对二媳妇,他是同情的,总是护着他,无论亲家怎么对他,他都念着媳妇对他儿子的痴心。知道他管不住,但是他尽力了。对鲜儿,他尽了父亲的情谊。他既维护了朱家的尊严,又重人情味儿。人要有人情儿,先守信,做生意,做人都要诚信为本。他千教万教教孩子们学做真人。对他的妻子,他是很痴心的,说他媳妇长得俊,所以他怕他。其实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家里的事全都是她管。即使埋怨,他也很能听得进去的。在老金沟,无论那个老狐狸怎么勾引他,他都没有没有动心。他对他的妻子是忠心的。男人再有本事,如果不自重,只能遭到别人的唾弃。总之,编剧塑造了朱开山一个完美的男人形象。让人佩服。对于传武的死,他超脱了世俗,说传武是他们老朱家的骄傲。是的,为国而死,总比当亡国奴要强!看了这部电视剧,首先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鲜儿:鲜儿是我佩服的一位女人形象。鲜儿是痴情的,也是最懂感情的,无论是对传文儿,还是对传武,对震三江。她的经历复杂,命运坎坷。但是把她的经历给打碎,每一片也都是闪闪发光的。在逆境中,人到底应该怎么办?鲜儿给了明确的回答。鲜儿尽管经历坎坷,但是她的心是纯洁的,朱家家境败落,她不嫌弃,与传文私奔,途中,为救传文历尽了千辛万苦,冲喜,当戏子,被遭踏,山场子,水场子,在每一过程中她都是很自重的。当时的传文,传武,震三江确实都是很优秀的。她与他们的感情发展得都很自然。虽然我也很看重女人的贞洁,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没让人嫌弃的感觉,相反,倒让人觉得她很高大、很完美。包括在后来处理和传武,震三江的关系之时。
作为女人,我佩服鲜儿,她本质上很纯洁、善良,多才多艺,聪明勇干,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命运捉弄了鲜儿,在逆境下,她的形象仍然熠熠生辉。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