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汉匈之战观后感

汉匈之战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2 10:20:16

❶ 汉匈百年战争的后记

然而此一胜利是短暂,汉匈真正的战事一直延续三百年之久,直到东汉永元三专年(91年)属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击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三千华里,大破匈奴于金微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彻底解决汉朝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东汉虽彻底击败北匈奴,但始终无法占领漠北之地,对领土扩张并无助益。
另一方面,东汉击破北匈奴,使得鲜卑摆脱匈奴的威胁而壮大,鲜卑取代匈奴成为中国的边患。

❷ 汉匈之战的故事

汉高帝六年,权将韩王信以马邑(今山西朔县)降匈奴,匈奴乘势南下。七年,刘邦亲率大军反击,被冒顿单于精骑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阳高东南大白登镇。一说 今大同市东北)(参见白登之战)。脱险后,接受刘敬建议与匈奴缔结和亲之约。西汉以宗女名为公主,嫁匈奴单于为妻;赠送金、絮、缯、酒、米等物于匈奴;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以长城为界。

此后,历经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启、景帝刘桓至武帝刘彻初60余年,西汉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和防御战略。匈奴南下的次数减少,使西汉获得厂巩固政权和进行战略反击准备的时间
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决然放弃和亲和防御战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六月,西汉以精兵30万,设伏子马邑附近山谷和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西部,欲诱匈奴单于南下而击之。伏兵被单于发现,未遂,但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参见马邑之战)。此后至征和三年(前90年) 止,武帝采取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的方针,使用大骑兵集团深入大漠,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等战法,对匈奴发动了10余次反击作战。

霍去病收复河西图图册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匈奴袭掠西汉东部诸郡。西汉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之作战方针,以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部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 托克托东北),沿黄河西进,对河南地区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实施远程迂回奔袭,一举收复河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使匈奴失去水草肥美、对其生存和发 展十分重要的河套地区(参见河南之战)。西汉在河南设郡县,移民屯垦,修缮蒙恬所筑之秦长城,将河南建成出击匈奴的重要基地。

战后,匈奴南下袭掠更加频繁,右贤手更是不断袭掠朔方(郡治朔打,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企图夺回河南。为巩固河南地区和打击大漠以南匈奴,汉武帝于五年以 骑兵10万发起漠南之战。主要方向由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占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了有贤王王庭(约在今蒙古南戈壁省内)。右贤王兵败,率少数人逃走。汉军俘右贤王男女1.5万余,削弱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力量,阻隔了匈奴中、西部的联系。

六年,为进一步打击匈奴在漠南主力,武帝以大将军卫青率将军公孙敖等六将军共10万骑两次出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击匈奴,打击了 单于主力,前后斩获1.9万人,汉亦亡两将军,损失3000人。此后,匈奴单于将主力转移至大漠以北,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匈奴势单力孤。

武帝抓住时机,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发起河西之战。是年春,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自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经五个王国, 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西北大黄山)千余里,斩俘8900余(参见第一次河西之战)。同年夏,霍去病率数力骑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马岭镇),再击河西匈奴。汉军渡黄河向北,采取大纵深迂回行动。越贺兰山,向西北绕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向西南进入祁连山觚得(今甘肃张掖)一带,歼灭浑邪 王、休屠王部3万余人(参见第二次河西之战)。此战,打通了西域的道路,解除了匈奴对西部边郡的威胁。西汉在河西设置郡县,移民实边,修筑城塞,切断了匈 奴与西羌的联系,进一步孤立厂匈奴单于。

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武帝于四年春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发起漠北之战,并以“私负从马”(运输私人行李的马匹)4万匹(一说“万匹)随军行动,步 兵数十万转运辎重。卫青率部出定襄。北进千余至漠北,击败单于军(参见卫青击匈奴单于之战),追击至阗颜山(今蒙占杭爱山南面一支)。霍去病率部出代郡 2000里,至漠北遇左贤王,大破之(参见霍去病击左贤王之战),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说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大胜而 归。漠北之战,共歼灭匈奴9万余。汉军亦损兵数万,损失马10余万匹。此战,西汉准备充分,兵力优势,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优长,较圆满地解决了大 骑兵集团的后勤补给,保证了决战的胜利。“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汉书·匈奴传》)。西汉也一时无力渡漠反击,双方暂时休战。
油画《漠北之战》图册
此后,西汉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国家共击匈奴。虽未成功,但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往来,相互友好,进一步孤立了匈奴。元鼎五年(公元前112 年),匈奴夏又南下袭扰,并遮断西域通路。六年,为打击匈奴,并与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武帝对匈奴继续用兵。是年,在李息、徐自为率军平定西羌的同时, 又以公孙贺、赵破奴分别出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和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数千里击匈奴(参见浮沮井、匈河水之役),均未见匈奴军。太和元 年(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欲降汉。武帝令赵破奴率2万骑出朔方2000里,欲至浚稽山(今蒙古国图音河之,南)接应。左大都尉事泄被杀,赵破奴 撤军途中被围,全军覆没(参见受降城北之战)。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进击右贤王于天 山(今新疆天山)(参见天山之战)。初战获胜,撤军途中,遭匈奴军包围,乏食数日,死伤十分之六、七,突围返回,李陵被俘(参见浚稽山之战)。四年,孪广利率骑兵6万、步兵7万出朔方击匈奴;强弩将军路博德率万余骑出居延,协同李广利作战;游击将牛韩说率步兵3万,因杆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万余、步兵3万分别 出五原、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城南)击匈奴(参见余吾水之战)。匈奴单于将辎重远徙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以北,率10万骑迎战李广利于余吾水 南。李广利与单干交战十余日,未能取胜而返。其余各路军亦无功。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李广利率军7万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2万出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内蒙古东胜境);重河侯马通率4万骑出酒泉。匈奴单 于闻汉大军至,将辎重北徙至郅居水(今蒙古色楞格河),自率主力南渡姑且水(今蒙古巴彦洪格尔省南部图音河)以待汉军。李广利出塞后,击败匈奴左大都尉卫律,乘胜追击至郅居水,匈奴退走。李广利以2万骑渡郅居水,击败左贤王,杀左大将。汉军撤退时,单于知李广利疲惫,以5万骑遮击汉军于燕然山(今蒙古杭爱 山),汉军大败,李广利降匈奴(参见燕然山之战)。马通、商丘成两路,亦未有斩获。

燕然山之败后,汉武帝在经济困难,人民疲惫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匈奴用兵,并下诏罪己,采取一些“思富养民”的措施,发展生产,恢复国力。汉宣帝刘洵时,西汉国力逐渐恢复,又开始对犯边之匈奴进行反击。本始二年(前72年),宣帝以祁连将军田广明等五将军和校尉常惠监乌孙兵,六路击匈奴(参见田广明等六路击 匈奴之战)。五将军少有斩,唯常惠监乌孙兵击破右谷蠡王庭,歼匈奴4万余。匈奴避战远遁,人畜死亡不计其数。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内部争斗更甚;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完全控制了西域。甘露元年(前53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呼韩邪单于率南匈奴附汉,郅支单于率北匈奴西迁至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东部筑城而居。

建昭三年(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矫诏发西城诸国兵及屯田吏士4万人分两路攻杀郅支单于,灭北匈奴(参见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从而结束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大战。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就出于陈汤 。

❸ 汉匈战争的历史结论

汉匈之战
:从汉高祖六年至汉宣帝本始三年(前202年-前71年),汉朝于匈奴之间发生了持续130余年的汉匈百年战争。最终西汉胜利,匈奴投降,给予匈奴沉重的打击。
首先,从土地来说,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阴山、河西等,接连为汉军所占领,并徙民实边,使之彻底汉化。而这些地方水草丰美,是最适于游牧之所在,失去之后,匈奴只能远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环境极为严苛,在这种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经成为了问题,所以才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哀鸣。
其次,从人口上来说,中行说曾谓单于“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史记·匈奴列传》),则可知匈奴即使最盛之时,人口亦不超过二百万,而在武帝数十年不间断地打击之下,其人口的损失可想而知。河南之战,汉军斩、俘匈奴三万余人;河西之战,匈奴被斩杀及降者,近九万人;漠北之战,汉军斩杀匈奴亦近九万;西域之战,汉军歼敌亦起码在三万之上,如此算来,在元朔2年至征和三年的37年间,匈奴被直接歼灭至少二十四万以上,对于仅仅一百余万人口的匈奴来说,这种打击不可谓不沉重。
再者,从财产上来说,由于匈奴以游牧为生,牲畜是他们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财产。而在武帝数十年的挞伐之下,匈奴牲畜的损失也是惊人的,譬如卫青收取朔方,逐白羊、楼烦二部,“得牛羊百余万”,袭右贤王,又得“畜数千百万”。除了这种直接的掠取之外,在战争期间,匈奴往往将其民众徙往北方以避刀兵,如天汉四年李广利出朔方击匈奴时,匈奴“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征和三年李广利最后一次出击,“单于闻汉兵大出,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贤王驱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衔山”(以上皆《汉书·匈奴传》),在这种远程迁徙的过程中,牲畜必然也会因为长途奔走、挤压、碰撞而大量死亡,如果在牲畜繁育季节,还会导致母畜的流产。如此巨大的损失,恐非匈奴那种脆弱的经济可以承受。

❹ 汉匈之间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1楼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统一大漠南北,从而开启了匈奴与两汉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汉匈在大漠翰海之上的争雄角逐整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对两汉社会的影响至为深远,也对社会心态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汉初平城战后朝野间普遍弥漫着畏惧匈奴的气氛,流传着"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这一曲调低沉感伤的民谣,到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霍去病所表达的"匈奴末灭,无以家为"的勇于决战的无畏气概;从西汉中后期"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充溢着对汉匈民族和平相处的赞美,到两汉之际战火重燃,窦宪大败北匈奴,班固于燕然山刻石铭功,"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矜恃地宣告汉匈战争的终结.从中似乎不难寻觅出汉匈战争对两汉社会心态变化影响的轨迹.

2005-11-9 14:08 回复 丙辰子 3位粉丝 2楼一
匈奴是活跃于我国北境的一个游牧民族,早在春秋之时就悄然崛起,战国晚期与中原诸国的冲突加剧.然而此时中原诸国正忙于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兼并战争,对于匈奴的威胁无暇多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的势力已经跨越阴山,渡过黄河,占据河南地,成为威胁秦帝国安全的首要因素.为了确保中原地区,特别是邻近河南地的京畿地区的安宁,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年)巡视北边,遣将军蒙恬率三十大军北击匈奴,将匈奴逐出河南地,征发大批戍卒修筑长城,保障了北境的安宁.但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阴谋夺位,蒙恬被迫自杀,北境的防御体系崩溃;而此时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一统大漠,并趁秦王朝兵连祸结之机重夺河南地,对中原地区再次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此时匈奴的势力更为强盛,所控制的区域也比秦时有所扩大,而刘邦面对的却是饱经兵燹之后残破不堪的中原大地,以及在楚汉战争中形成与坐大的异姓诸侯王的割据势力,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翦除异姓诸侯王,强化中央集权等问题.尽管是时与匈奴的关系比秦始皇时期 还棘手复杂,但是刘邦对于防御匈奴的侵扰没有,也无暇予以特别的关注.不仅刘邦如此,朝野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认识.齐国戍卒刘敬求见刘邦言事,以"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①为由,劝谏刘邦由初都洛阳迁往长安,首要考虑的是防范诸侯王作乱的问题.陆贾奉刘邦之命检讨"秦所以失天下"的原因,认为秦始皇"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结果"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①最终难免败亡.这一见解固然有以秦为鉴,避免滥用民力,提倡"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的因素在内;但也反映出当时许多人,包括像陆贾这样的有识之士对防御匈奴侵扰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自从陆贾发其端,西汉时许多政论家,思想家,无不视秦始皇筑长城,伐匈奴为秦朝灭亡重要原因之一.如《淮南子 人间训》认为秦朝灭亡之祸其一就在于筑城伐胡,"欲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晁错在对答文帝诏问,为防御匈奴上"守边备塞"之策时也说:"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 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②直至武帝决意反击匈奴时,秦时筑城防御匈奴的作法才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肯定.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❺ 最后的汉匈之战失败了,为啥是匈奴活不下去了

因为在最后的汉匈之战中,匈奴虽然将汉军全军覆灭,但是多年的征战下来让匈奴的生产和经济都受到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汉匈之战长达三百年之久,每一次战役都在将匈奴往北边逼退,这样的话虽然匈奴经常取得胜利,但是战争对他们带来的损失却更加严重,所以在这三百年中,匈奴虽然屡屡取胜,但是匈奴人过得却十分辛苦。相信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对于汉朝的历史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实力比较强悍的一个国家,而汉朝几百年来都有一个死对头,那就是匈奴,汉朝与匈奴间的战役延绵不断打了大概三百年,而在最后的汉匈之战中明明是汉朝失败了,但是为什么最后是匈奴活不下去了,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是为什么。

一、因为当时匈奴主要的产业是畜牧业,每一次战役都会对匈奴的经济和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匈奴人主要是以游牧为生,所以每一次战争都会将匈奴的产业链打断,这样就会对匈奴的经济和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你对于汉朝和匈奴还有哪些了解?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❻ 中国历史上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战争是武帝时期汉匈之战

倒是有点意思,我是这样认为,武帝时期汉匈之战结果是,汉朝势力一直向西延伸直到中亚细亚,匈奴势力不断退向西面,导致它进入欧洲,使得腐朽的罗马帝国最终垮台,

❼ 汉匈之战汉朝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海内虚耗,指的是国家财用衰竭,自从武帝对匈奴用兵以来,高惠文景七十内余年积储,一朝容而尽。筑朔方城,“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到了元朔六年即和匈奴开战的第十年时,已经是“陈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而到绝漠远征时,情况已经恶化到“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的境地了(以上皆《汉书·食货志》)。

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上流民大量出现,据葛剑雄统计,元封四年时,关东流民高达200万,当时关东总人口大约3000万,则流民已占总人口的7%,于是,“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汉书?酷吏传》),秦末之事几乎复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武帝一朝对匈作战中,汉军的确取得了极大战果,对匈奴造成了沉重打击,连得河南、河西等地,逼迫匈奴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使得匈奴由盛转衰,为日后匈奴的彻底覆灭奠定了基础。

❽ 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失败了,为什么反而是匈奴活不下去了呢

个人认为,最后的汉匈之战,汉武帝虽然失败了,但是匈奴损失惨重,内部斗争摧毁了匈奴,所以说匈奴活不下去了。

汉武帝早年大胜匈奴,占领了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对匈奴军队造成了严重破坏,匈奴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匈奴虽然在汉武帝末年打赢了汉匈之战,但并未占领汉地。他们与汉朝一起使用了很多年的军事力量。汉军每次进攻匈奴,深入腹地,穷追不舍,战斗激烈。十多年来,匈奴的家畜都不能正常饲养,人民极度贫困,筋疲力尽。与汉朝的战争严重损害了匈奴的力量。然而,草原上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部属民族,如五环、定陵、吴荪等,趁机抵抗匈奴。定陵人趁匈奴精疲力竭之际,北上武侯,西进武侯。匈奴也意识到,如果再与汉朝作战,他们作为草原霸主的地位将被其他游牧民族所取代。

必须放弃匈奴全盛时期所占的草原。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失去一些草场就像是大量出血病人的大面积截肢。

如果没有力量来扭转这种循环,匈奴人的实力将继续下降。

事实上,匈奴人从未复原。

他们有的隶属于汉朝,有的逃到欧洲。

❾ 汉与匈奴和战评述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基础达标
一、 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A蒙古族B匈奴族C突厥族D东夷
2. 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3.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
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C公元前1世纪中期D公元1世纪中期
4. 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5. 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6.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卫青、霍 去病大破匈奴D昭君出塞
7.关于“昭君出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B向汉朝提出和亲的是呼韩邪
C是汉朝迫于匈奴 压力的一项和亲D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8.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
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
二、 填空题
1.匈奴民族在 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之际,其杰出首领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知识空间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2.汉武帝时,经济繁荣, 强盛,开始对匈奴大规模反击,夺取了 地区和 地区。 年,汉武帝又派卫青、 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在 大败匈奴,使其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 。
3. 时, 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这就是历史上称颂的昭君出塞。这件事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 做出了重大贡献。
能力提升
一、 选择题
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老上单于 D.郅支单于
2.下列关于冒顿单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 B.首次统一蒙古草原
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D.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
3.贾谊(公元前200一公元前168)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引文指的是( )。
A.蒙恬率军反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C.窦固率军反击匈奴 D.窦宪大败北匈奴
4.(2006年,湖北荆州)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 )。
A.漠北地区B.蒙古草原 C.河西走廊D.河套地区
5.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6.董必武《谒昭君墓》一文中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其“胡”是指( )。
A.越族 B.匈奴 C.西域各族 D.东胡
7.“皇帝女儿不愁嫁”,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时的事(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汉和帝
8.“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首诗是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所作,他在诗中赞扬了( )。
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 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拓展探究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
(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请说出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马踏匈奴

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 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5)东汉末年以来,匈奴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最后匈奴人灭掉了哪一个政权?
(6)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知识链接
你喜欢诗歌吗?历史与诗歌往往是分不开的。关于昭君出塞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赞扬的诗作,这里仅摘录几首如下,请先欣赏:
仙娥令下嫁,骄子自同和。剑乾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张仲素《王昭君》
关月夜悬青 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咏和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或星《咏史》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 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 —董必武
综合上述引诗,结合昭君出塞的史实,说说你对古代“和亲”政策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 选择题
1.B 2.B 3.A 4.D 5.B 6.D 7.C 8.C
二、 填空题
1. 蒙古草原 秦汉 冒顿
2. 国力 河套 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 霍去病 漠北 西迁
3. 汉元帝 呼韩邪 文化交流
能力提升
一、 选择题
1.A 2.D 3.B 4.A 5.B 6.B 7.C 8.C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年安定生活。
(3)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拓展探究
(1)长城。抵御匈奴
(2)单于。冒顿、呼韩邪
(3)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4)昭君出塞。能以和亲政策带来民族间的长期的友好交流和和平,避免了战争给民族双方所带来的损害。
(5)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
(6)没有匈奴。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3)感悟: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知识链接
点拨:题中诗歌反映的是西汉和亲政策的有关史实,关键是要了解和亲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目的,特别是和亲后产生的影响,再选一角度谈谈对此政策的主观看法。
答案:从赞同或反对任一角度谈出自己的观点均可。(提示: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两汉时期,匈奴和汉既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也存在和平友好的关系。它们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在形式上有极大的相似, 但二者却又不完全相同,这与当时的统治政策和国家实力有巨大的关 系。汉初和亲与昭君和亲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它们又是不同的:汉初和亲是在军事大败情况下进行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利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条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目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❿ 汉匈之战第一次胜利后卫青 留下的名句是什么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这次大规模的出击,公孙敖一路战败,损兵七千;公孙贺一路毫无斩获;李广同样被匈奴击败,就连自己也一度被俘虏,最终才侥幸逃脱,唯独首次出兵的卫青,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余人,得胜而归。

龙城之战成为了汉初以来对匈奴的首次胜利,为汉朝此后进一步对匈奴实施打击打下了良好基础。此战之后,卫青因功被封为关内侯,也就此开始受到重用,成为汉武帝打击匈奴的得力干将。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