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中国影评
A. 你看到过哪些非常精彩的影评
在豆瓣来里面有一篇是我至今以来看自过的最好的影评,名字是《文森特是怎么死的》把电影里每个细节都扣出来了。以前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结构牛逼 但是真正牛逼在哪也是一头雾水,当你看完这篇影评,你就会恍然大悟真绝了。
B. 我爱我的家乡影评
《我和我的家乡》
《我和我的家乡》是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的喜剧片。虽说是喜剧片,但是有些片段让我朋友感动的不行哈哈哈哈。在假期的尾巴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是太喜欢这种由各小段故事拼凑而成的电影了,出色的导演和优秀的演员。剧情不拖拉,煽情不矫情全程无尿点。每段故事由向祖国家乡庆生的短视频衔接,接地气不突兀,最后结尾用全国各地的人民的对祝福汇聚在祖国的地图上,和剧情斜接相呼应,同时也切合国庆档为国庆生的主题。
《北京好人》
从《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葛优大爷的表演表演还是那么接地气,演绎了小人物在北京生活的乐趣和心酸,为帮助远房表舅治病,让舅舅装成自己用自己单位的社保看病。过程诙谐,尾声感动,结尾反转。到了最后治好病的时候却发生表舅自己也有农村医保,侧面体现出国家的政策好,让穷人有保障!
《天上掉下个UFO》
随着我和我的家乡热播票房破十亿,刘昊然也成为了主演电影超过100亿的男演员!我不追星,但是他演的电影我都看,说白了人家就是演的好接的戏好。一个97年的青年演员就能有这样的成就,属实让人觉得佩服!成功我觉得并不是偶然的,需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需要机会和贵人,我觉得陈思诚就是刘昊然的贵人,从出道的北京爱情故事到唐探系列的这个ip。陈思诚和刘昊然可谓是伯牙遇子期,一个刚好是喜欢拍青春活力电影的导演,一个刚好演技好弟弟脸的好演员。剧情方面就是一个追求爱情的苗寨青年闹的UFO乌龙,没想到却带动全村的GDP发展的故事,村里很和谐没有反派就让人感觉和舒服,以揭秘UFO的起因展开,以真相和爱情的感动结尾。最后有个细节,村长把UFO的牌子换成了科技村的牌子。很擅长利用自身村庄的优势和特点去给村子挂标签,吸引流量。能有这样的思维我觉得是挺不容易的!
《最后一课》
一位在瑞士定居的老人,由于脑血栓记忆却停留在他多年前支教的那一课。随着老人儿子的一通电话,之前的孩子们也在筹备给老师复原着最后一课。首先不得不感慨这个立意真的好新颖,利用这种方式让主人公回到之前的地方,也让时间回到过去,展现时代的更迭和情谊的长存。剧中有一个一镜到底,绕着大伙为老师复原的教室,表现了大伙为老师的康复所做的努力。张译演技是真好,长镜头下才能体现一个演员的游戏和台词功底!最后老师因为记忆中的画和复刻的画不一样而察觉了事实,便游荡到了村子正当迷茫之际便遇到了之前送他画的小男孩,看着此时的小男孩长大了,老师释怀了。
《回乡之路》
乡愁是是什么,小时候我们在这边眺望着那边。长大了,我这那边,而你已经不在这边了。一个吃百家饭的孩子,可能没什么文化,可能也不入流。但是为了高妈妈的遗愿,他总是为家乡建设付出了很多。比起在外打拼混出成就的闫总才想回家的闫总,扎根一线建设的人我觉得更值得钦佩。这个片段闫总算是一位事业成功的女强人,短视频带货也是符合了如今当下的网络时代。也算是鼓励大家利用好网络去带动家乡的农产品了。
《神笔马亮》
沈腾马丽再度和曾经春晚导演联手,整体感觉就像是看小品一样轻松,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却有很多。爱情最重要的是陪伴还是成长。一个女人在怀孕的时候竟然能把自己老公送去进修?虽然剧中马丽是跆拳道教练,比较悍勇。但是当她一个人做孕检散步的时候我有些感慨。马丽可能是希望老公能够成长,能够让家庭以后的生活能够的更好,但是在自己最需要照顾和陪伴的时候爱的人却没有在身边我觉得是不可取的!其次就是前途和家乡的建设。有机会去国外进修却因为家乡老了,想给家乡带来一些活力却留在家里当村官。首先我得先佩服他能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那种精神,但是如果真的有这种机会首先我们考虑几点,我们的投入到底能不能去影响村里什么?我们的投入能不能让村里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馈和电影一样美好?我们这种舍弃前途献身的投入值不值得?这其实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大家心里也理因有不同的答案。
张艺谋和宁浩都是资深的导演了,真的很擅长做一些把握人情绪的事,剪辑顺畅,同时电影又有深度,令人沉思,引人入胜。这部剧和《我和我的祖国》题材不一样不一样,刻画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五个片断,中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小人物的故事,贴近生活,才能触发共鸣。才能有影响力,或许哪个片断就能引起你的共鸣!我们需要典型,需要英雄。正如电影所体现的我们需要去做家乡建设。这部电影在国庆节期间就很好的把握了爱国的情绪唤起了大家对家乡的热诚!
C. 爱国主义影片的影评
爱国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烈火金刚》观后感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笔者深深相信,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创造时代的英雄。英雄归来!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那些永远不能被忘记的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是电影《我的1919》中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驳斥日本窃取我国山东主权的慷慨陈词。在这次会议上,顾维钧分别从历史、地理和文化方面驳斥了日本的种种狡辩,使日本代表哑口无言,狼狈不堪,并博得了在场与会各国的热烈掌声。
然而,巴黎和会毕竟是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美、英、法三国竟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将山东主权出卖给了日本。
为什么美、英、法三国胆敢无视事实出卖中国?是中国的代表团没有努力吗?不是。是中国政府自愿将山东拱手相让吗?不是!是中国人民神情麻木,没有抗争吗?不是!都不是!那是因为中国国力弱小,国家积贫积弱,使人家小觑!纵有千千万万像顾维钧这样的外交官又如何!纵有千千万万像肖克俭这样为了国家民族甘愿自我牺牲的志士又如何!纵有千千万万愤怒的中国人民又如何!能言善辩,据理力争,以死抗议,换来的只是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却不能换来中国主权的完整。
弱国无外交!
在当今,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我国仍受美国霸权主义及日本的威胁,我国还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全力发展经济,才能使中国崛起,民族振兴,才能使我国在外交事务中拥有强有力的后盾。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东京审判》的观后感
《东京审判》历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9月18日晚,军训团组织06级新生在图书馆广场观看了电影《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冲击,点燃了心中雄雄的爱国主义热情。我们为革命前辈的傲骨豪情而喝彩,为日本战犯死不认罪而激愤,为最终的胜利而欣慰,充分感觉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东京审判,是国人给死难同胞的一个交代,是向世界讨要公道的一场审判,这是一段真实而又不为所熟知的历史。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我们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使体魄更加强壮,技术更加先进,意志更加坚毅,思想更加成熟。
《东京审判》让我学会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态面对这段苦难的历史……
D. 《我们的爱》剧评观后感:中国式离婚里多少孩子被牺牲
今天,看完了《中国式离婚》电视连续剧,对剧中角色有一些看法:宋建平:他本是一个挺知足的人,但在妻子对物质欲望不断地渴求,甚至用性生活作为惩罚手段后,他不得不辞职,去了娟子所在的外企--但实际上,我觉得,两个人婚姻悲剧的出发点就在这里,宋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男人,在工作中,他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在生活中,他爱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孝敬岳父岳母,但为了满足妻子对财富的欲望,不得不辞职,背叛了他的信仰,而同时却又得不到真正心灵上的慰藉...不管肖莉是否参加东北的婚礼,他都需要找个倾诉的对象,去宣泄自己的内心。宋同时也是一个懦弱的人,其实很多误会他都可以第一时间像自己的妻子做出解释,但为了避免伤及自己的面子,他窝里窝囊的选择了沉默,结果有些事越描越黑,直至超出了自愿做家庭主妇的小枫的心灵承受力,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面对对他报以好感的女人,他坚守住了自己作为丈夫的底线,他的心没有像小枫一样出轨,不管妻子怎么闹,他最后都深爱的是小枫。最后结局时,他告诉娟子责任有时是要大于爱情,我感觉很好笑,作为一个丈夫,他好像做的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责任大于爱情--除了工作,他没有为妻子的梦想做任何的事,尽管有些时候他主动提出帮妻子承担一些家务,但只限于口头,被妻子拒绝后就又去看自己的专业书;面对网上妻子对生活的不满和自己的怀疑,他并没有去承担作为丈夫的责任,而是选择了逃避... 网上有评论说,宋是他们婚姻结束的罪魁祸首,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们离婚的根本原因是这个片面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精神沟通的时代:为了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望,他抛弃了自己的精神信仰;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工作获得最大的物质财富,而不是丈夫想要的家庭生活,妻子承担起原不该是她一个人独自承担的家庭琐事,丧失了自己的信仰和工作,磨蚀掉了自信,也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以至于面对网恋,心灵出轨... 林小枫:其实她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本没有错,她自以为是的牺牲是为了更好的物质利益,但她忽略了自己丈夫心理的失落,也忽略了家庭作为心灵港湾的价值,当她所有的信仰都丢失后,她自己也失落了,变成了一个怨妇... 相对于心机颇深的肖莉和善良直率的娟子,小枫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更为平凡,更能引起每一个家庭主妇的同情,她们愿意为家庭做出自以为是的牺牲,说自己为了孩子为了丈夫任劳任怨,但实际上,她们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家庭是夫妻的家庭,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尽量满足对方的价值理想,去分担家庭的责任。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自甘堕落却又爱慕虚荣,内心不累才怪。无论如何,小枫最后在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后,经过痛彻心扉的思考,还是解脱了。肖莉:一个被自己丈夫伤害却又处心积虑去利用宋建平的颇有心计的女人,她获得了自己梦想的高级职称,受到林小枫的讽刺和辱骂在感情方面确实有些冤枉,但在道德层面,她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东北:见一个爱一个的花花公子,为了得到心爱的娟子,放弃了自己不愿结婚的誓言;其实,他追求的是甜蜜生活的爱情,不是负责任的婚姻,所以他和任何女人结婚都不会长久,都会感到累... 娟子:一个平凡的漂亮女孩,她希望美好甜蜜的爱情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婚姻,却看错了人爱上了一个不愿意去为婚姻负责人的丈夫,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打击,她打掉了孩子,离了婚...最后,她爱上了和丈夫完全不同的有自控力的宋建平,但宋心里明白,她爱的是宋的自控力,不是他...祝福娟子。林小枫父亲:一个幸运的背叛者,他清楚的知道小枫的毛病,却因为忏悔的心被老伴屡次拒绝其说出小枫的身世,在老伴去世后,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告诉了小枫真相,使她能够深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林小枫母亲:一个聪明的女人,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了自己丈夫的出轨,但我怀疑她对小枫的溺爱和看出了小枫的毛病,却数次劝阻丈夫说出小枫身世真相是不是一种报复...
E. 我一直深爱着你的影评
1)很出色的心理剧,叙事层层推进,扣人心弦.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
——《影像日报》
2)菲利浦·克洛代尔在这部处女作中流露出的才华值得肯定。
——《名利场》
F. <<我们俩>>影评
电影《我们俩》-- 领悟四季冷暖 回味人间挚爱
一个孤寡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来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她的到来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了有戏剧色彩,可老人需要秩序,在老人面前,眼前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常犯规的人,老人有很多禁忌,让她每一步皆有障碍。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生活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升华了,从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关怀,产生友谊,似乎有些要相依为命的假象,可是女孩子注定要走的,要继续过自己的轨迹和生活,她必定要离开这个四合院,她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她的离开在老人的眼里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欣欣向荣、希望、活的色彩也等于随之而去,荡然无存。老人开始病了,很快就离开人间。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小女孩的关心,而是对温情和生活的需要。
就对艺术电影的内涵要求而言,《我们俩》谈不上多么艺术或深刻,也没有叫嚣所谓人性和灵魂,人物只有两个,一个老太太,一个小女孩,在租房相处的过程里,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堪称失落已久的联系,不能说是感天动地,但它就是抓住了人内心的一种感情,朴实无华如四季更替,却与许多人一样平凡的生命紧紧相连。
《我们俩》的导演手法和影片结构一样简单,基本不玩花样,一场一场的叙事、对话,小女孩风风火火进出,老太太端坐屋前默默端详,彼此之间从不信任地相互抗争到自然而然如同家人,感情随着四季发生、生长、成熟、消失,最终留下了伤感,也留下了一些驱之不走的印记。
《我们俩》中代表着季节更替的空旷镜头,不免令我想起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也以四季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俩》的画面恐怕远不如《春夏秋冬又一春》精致耐看,只是在精神内核上《我们俩》比之更简约,亦没有以四季蕴涵的禅意拔高自我境界的诉求,现在的电影难的不是追求表达什么,反而是无欲无求。以简单朴实取胜的《我们俩》在某种程度上就几乎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退去了一切复杂的外在包裹,内里反而清晰明了一如浮雕,久久不能在你脑海中消逝。
导演马俪文处女作《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出手时已给人惊喜,感情丰沛、催人泪下,但与《我们俩》相比就有煽情之嫌疑,而从描写母女感情到透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俩》的收敛、冷静、显示出了马俪文的表达能力及世界观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马俪文表现出一些和同时期总想针砭时弊的年轻导演不同的特质,她更沉静,更看重属于个体的内心感情。比起那些总想表达自我对世界的看法实际上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作品,《我们俩》在这个越来越难踩下足迹的时代,倒是显出十分难能可贵的存在价值。
看罢《我们俩》,颇有些又喜又悲的复杂心情,悲的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却要承受着刻骨的寂寞,喜的是尽管在这个恶劣的现实底下,仍然有人能够保持清醒坚持前行,那么使我辈脆弱者,也对现世留存了些微的希望。
该文为转载。
G. 《美丽中国》的影评
许多人说好,而且推荐。看了,是很好,但仅仅是技术上的好。镜头里,中国很美,美得让人非常的遗憾——为什么,这样的片子不是我们自己拍的呢?为什么决定资金去向的部门要很SB地把钱花在那些无聊的主旋律上,花在央视的类似垃圾上,用很SB的方式灌输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要爱国,多拍几部这种片子,不是比什么口号都管用吗?!如今只能在BBC的片子里感慨中国之美。
这种感慨早在看日本的《野鸟岁时记》时就很强烈,日本四季里的鸟,风物与北方家乡几多相似,看起来那么亲切。或许类似的片子,也就是单纯欣赏与赞叹国土之美的片子仍将不被鼓励,因为它是去政治化的,与土地上管理国家的人们没有关系。
回到BBC的该片,主要问题在于镜头后面的见识,简单说,就是解说很成问题,充分暴露出视角的差异:即,这不是我们的文化眼中的故乡风物,这是旁观者的猎奇之眼,他看到了美,但缺乏理解。据说是一个系列,我只看过阳朔那集和长城那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长城为线索的内容里,因为长城是作为文化存在的,对文化的陌生与缺乏尊重,就会格外清晰的暴露,而不像面对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时可以很容易守住价值中立的立场。
阳朔那一集里,最扎眼的是引用了一句俗语“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吃;长翅膀的,除了飞机不吃”来戏谑中国人的好吃,把野生动物都吃光了。这个立场作为闲谈是无所谓的,但如果我们把BBC的该片视为严肃作品,就不太合适了,毕竟,吃什么不是一种文化吗?凭什么欧洲人说韩国人吃狗肉很残忍很不人道,而他们斗牛就很文明呢?轻易论断人,有时只是见识短的表现。这让片子显得不那么严肃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来说,最大敌人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等等,老外们并不能轻易免责,当然,这就没意思了,不如引用几句怪话好玩,毕竟,片子只是逗人开心的。
长城部分的问题大致如下——1,在记录了鄂温克人温情的生活后,解说来了一句:很难想象,长城就是来防御这些人的。首先,长城是历史上东方的农耕文明所选择的应对游牧文明的办法,用今天温情的北方生活画卷去质疑长城背后历代统治者的意图,镜头后面的主观批判意图实在太明显了,只能说,和国内的类似作品一样弱智。2,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解说提到,长城是防御骑兵的等等,似乎表明,拍摄者是知道长城作用的,但之后在介绍西部的长城时,又对为什么在这么荒凉地方建筑长城表示疑惑,这反映出2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生态环境的演变茫然无知,今日荒凉之地,昔日可能是丰美草原,游牧与农耕文明争夺拉锯的地区本身就生态脆弱容易荒漠化;二是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能力根本不理解,毫无军事常识。以上表明,镜头显然并不愿意理解长城所代表的文明,但却很愿意评价它。3,对于蚕、丝绸的解说,显得过于玩笑,再次暴露该片其实只是给老外解闷的东西,并非严肃作品。而且显然有意淡化了丝绸属于汉族文化的贡献这一事实。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主要是流通环节上的。这并非苛求。BBC在面对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时,如果过于回避汉族的角色,显然并非尊重文化与尊重历史的态度。不过是遵从今日西方的政治正确以及呵护其文化优越感的一次弱智行为。我原以为类似这种片子,BBC会配备一支熟悉中国文化的中英学者顾问小组,但就片子看,镜头背后的文化视野和潜在的分析框架完全是外刊驻华记者的水平,也就是说,基本采取简单的二元对立立场,在面对、处理文化领域问题时,这是最没文化的表现。
所以,这仅仅是一部向西方游客推介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很不错的旅游宣传片而已。而这部片子竟然是中英合作的,显然,从上可见,中方没有任何影响镜头立场的能力,至少,不是作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来参与的,至多是商业上的合作者,充其量,提供了拍摄方便而已,因为在国内拍摄这样的片子没有政府方面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中国观众对它的褒奖,过于轻率了,至少是降低了对BBC的专业要求,呵呵。当然也可以这样引申一下,毕竟,BBC也不是常有机会面对另一个依然活着的不属于西方的文明。这就是拍摄本片与拍摄其他地区的类似片子的不同,因此,这是对BBC的一次考验。事实证明,BBC的摄制组成员在文化上对中国的态度,其实与百年前他们的祖先比,并无根本上的变化:中国依然是一个吃许多古怪食物、因为一个不可思议的梦而搞出了四大发明的国家,所谓创造所谓古代的知识产权,呵呵,他们留给央视去拍了。当然,他们也依然采取弱化汉族抬高少数族裔的立场,这固然与今日国内的民族政策失当之处有关,但必须看到,这也是老牌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一贯策略。
然而中国观众的悲哀在于我们没有选择,只有借着BBC的眼睛在壮丽山河面前惊艳,并想到一个词——热爱。为此,我也会集齐这套碟。BBC留给央视拍的,央视并没有表现出拍摄的冲动,而是为了自己获得了一次与BBC合作的机会而乐得花枝乱颤。从这个角度上说,或许BBC没想到要殖民,他只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已,每个人看世界不是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的吗,而央视却等着被殖民呢,他们做到了不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其实从本质上说现在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 我们世界一般来说可以分解成物质和精神 历史缓缓的来到了21世纪 我们世界完全变成了由货币、等值交换、自由贸易等构成的物质世界和由平等、博爱、自由自我等所构成的精神部分所主导 人类的历史长河像潮汐一样 各种文明一浪又一浪的冲向前台 又一次又一次的被回收进混沌的海洋 现在的世界所有的基础似乎都是西方文化所来 而这也正像是代表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一样 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 在这一轮平静的战争中 人类渐渐的从松散的个体和部落 逐步接受了同一种生活方式 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悲哀之处却在于它的终点只会是唯一 我们无法说西方的制度不好 反之它的确有很好的构造 只是当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都化为同一种取向时 我们有一天会惊奇的发现在人类追求自由的努力中我们又一次被统治 而且是一种对原有自己的彻底否定 文化输出就是一种价值观 世界的价值现在用一种物质的眼光来评价
H. 纽约我爱你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334814/
这里有很多这部电影的影评。
I. 关于爱国电影的影评
爱国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J. 爱国电影影评
爱国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但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有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的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气。嘎子的爱国热情、机敏、滑稽、幽默、可爱、坚强不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嘎子与我虽然是同龄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那么渺小,真是惭愧之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生活在这科技发达的今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更好的明天。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会,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是充满希望的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国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去开创。这就是新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我们要像张嘎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为祖国的持久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