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狼语影评
『壹』 我是特种兵的精彩影评,急!!!!!!!!!!!!!!
1: 今天看了网络才知道,原来《我是特种兵》的原著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然后就看了第七集,看了剩下的剧情介绍,说一点儿个人感受。《最》是在上大学时看的,那时血性,铁血文学正合脾胃,就一口气把《冰是睡着的水》和《狼牙》都看了,总觉《狼牙》升华的最成功,而《子弹》很真实、很真切。
今天看着屏幕上的狗头高中队就觉得这哥们太帅了,一身正气。而我觉得小说中的高中队应该是那种长的毫不起眼,不苟言辞的人,平时、训练时都是一副平板表情,但说话、行事绝对狠戾,像《士兵突击》里的齐桓,可是齐桓又有些张扬了。后来看了演员表,侯勇演大黑脸(何大队),这就更不一样了!身材、气质都不一样。我知道有的朋友要说我装,不接受改动和死扣小说之类的。可是我认为,特种兵的魂就像小说那样,不张扬、有沉淀,即便是为战友的逝去或军人的荣誉动情时也是沉默而充满力量。他们脱离了那种部队的气场就会普通就会不起眼,甚至就像小说中高中队笨拙的去大城市为自己的孩子治病一样,有些木,但穿上军装你又可以将它们和普通的警察、军人区分开,就因为他们是特种兵,有一种战士的杀戮气质!电视上的人物都太漂亮了,重型而不重质,女孩子们会喜欢吧。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临近收官,《我是特种兵》又营造出一种新的剧情氛围来,从剧情前半段热血澎湃、激荡飞扬的青春,转入后半段着重刻画80后重新跌回现实生活后,所遭遇到的沉重压力,以及面对着重压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假如只到这里,显然还不够,于是小庄、强子、老炮们又继续以年轻的生命和热血,书写出一曲更加辉煌的忠诚与友谊的赞歌。这是之前中国电视剧集当中从未有过的正面书写,也是首次对于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80后精神最为正面的直接颂扬。在如此柔肠百转,又感人至深的剧情当中,《我是特种兵》显然缔造出又一部80后军旅题材的经典之作。也算是献给如今已然开始踏入而立之年的80后的一曲赞歌。
当然,出于戏剧的需要,《我是特种兵》不可能完全百分百地直接反映现实,那也未免太过残酷了些。同时,对于电视剧来说,来自生活,高于生活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因此,那些对于剧集里男女私情过多,甚至是鸡蛋里挑骨头地指出所谓军事、特战方面错漏的,确实属于多虑了。假如真要按照那些技术控的要求去拍,这片子除了作为专业战技教材存在,也就没有别的作用了,更不要说象如今这样,对大多数只是普通人的电视观众造成这么深刻而且有可能长远的影响。
其实《我是特种兵》从一开篇已经奠定好了有关同袍情谊、忠诚于国家观念的基础,只是到了后半段才开始浓墨重彩的展开。当然,老炮卧底的情节,于当前的现实状况确实有很大差距,但是为了剧情好看,这么安排也未尝不可。同时借鉴自香港乃至好莱坞经典警匪题材的桥段,又是如此地贴合剧情要求,也算是刘猛导演和整个剧组对于中国电视剧追赶世界脚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吧。
一直很感动于小庄、老炮、强子等特战同袍间的情谊,这是真正从战火中,血与汗共同铸造而成的生死兄弟情。不只是那一批曾经有过军旅生涯的人有感触,对于普通人同样深有触动。至于忠诚,尤其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我是特种兵》的表现手法也并不流俗。因为有着充分而且现实的故事情节铺垫,小庄他们那句简洁明了的口号也显得格外真实感人,最重要的是,在剧集里,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句口号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放到现实生活来说,尽管80后或许并没有如庄炎、老炮这样的机会去为国家为他人的安慰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但是新一代的忠诚观、国家观却未必会输给他们。从这一方面来说,《我是特种兵》的热播,也正说明了新中国最新一代的生力军——80后已经成长了起来,成长到足以支撑起我们伟大祖国的程度了!而80后的精神在继承了先辈们的意志后,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规范!
3:这份情怀是天然的
本剧能够表达出强烈的个人情怀,其实早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本剧的小说原著《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是导演刘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四时的作品。和很多学生作者类似,这个时期的刘猛在创作时,也会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大量地融入到角色之中。于是我们看到,剧中的男一号庄焱(谷智鑫 饰)的背景设定就跟导演的经历有诸多相像,性格上也是颇为鲜明。整个故事围绕着爱情、战友兄弟情、父子情展开,都是一名年轻人最宝贵的情感财富。可以说原著小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陆军特种兵成长的心路历程,也可以说原著小说真实地记录了刘猛个人情怀的形成。《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在技法上不一定是刘猛最成熟的作品,但是在心态上却是最真诚、最直接的。原著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事件,都是作者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凝结。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很多观众在刚看到《我是特种兵》时感觉整体风格太过创新,但是用不了两集的功夫,就会习惯并迅速喜欢上本剧的新感觉。
这份情怀是浓重的
具备天然个人情怀的作品并不少见,可是《我是特种兵》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到别具一格地突出,是因为刘猛又在后期给作品增加了人为的个人情怀厚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猛对自己偏爱的蒙太奇手法的强化运用。刘猛的小说就曾因为在文学中引入蒙太奇的处理方式,更具有现代感以及镜头感,从而倾倒了众多读者。此时他更是亲执导筒来将其文字进行影像化,那这镜头感和蒙太奇就会更加明显了。仅在已播出的几集中,观众便能很直接地体会到这一点。刘猛运用了大量的闪回镜头和交叉叙事,来强化视觉上的丰富,并利用快速剪辑来强化动作戏的硬朗感觉,从而将情怀的密度进一步深化了。可以说,本剧在内容上的个人情怀更多的是原著小说创作时天然带出的,而影像表现上的个人情怀则更多的是在刘猛改编剧本和执导拍摄时通过鲜明的电影语言强化加浓的。
这份情怀是极具感染力的
个人情怀使得原著小说和改编电视剧,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毕竟,并不是每一个读者和观众都有过军旅经历或者曾和特种兵打过交道。那么鲜明的个人情怀就是观众理解和投入作品中的最佳催化剂。看过很多有过军旅经历甚至是特种兵经历的读者或观众都曾表示过同一个意思,那就是这部作品曾让他们陷入了对过往的回忆。可见由于作者的真诚和细腻,这份个人的情怀也带有了真实的力量,而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自娱自乐。
再回头看一下刘猛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非常喜欢对某个兵种进行深入的塑造。特种兵、国安特工、狙击手、特警,几乎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兵种。这些特殊的兵种因为任务的性质过于独特,从而在心理层面上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刘猛将自己的个人情怀与兵种的独特性想结合,以一种敏锐的视角帮人们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在浓重的个人情怀加持下,特种兵也会还原成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于是通过刘猛在《我是特种兵》中所释放的个人情怀,普通观众也实现了对特种兵的解读,也能够体会到特种兵们的生活状态,理解特种兵的各种心情涟漪,被编剧的真诚心态所感染,被导演的娴熟手法所感染,更被剧中的角色和故事所感染。
『贰』 求《未来水世界》的影评,中文的。
由这片想到的。。。
2007-05-20 12:47:26 来自: marine (广州)
Waterworld / 未来水世界的评论
我看过的科幻题材的电影相当少,印象中,未来世界总是高度发达的,会有机器人,有高速的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模式与现在完全不同。可是这部片的未来,却是一个水世界。由於两极冰块消融,整个地面变成一片汪洋,遗留下来的人们并不知道过去是怎麼样的,陆地成为神话与梦想。即使还没有人见过,但是,他们从自己身体的结构并不适合活在水中,从而坚信陆地的存在,并苦苦寻找。在未来的水世界中,泥土与纸张是十分稀罕的东西,这显示了他们对於过去整个自然世界及人类文明的无知和向往。人们使用的机器,船,也都像是破铜烂铁堆成的,只有“smoker”的设备相对先进,特别是那可以潜入水中的水摩托。
在未来的水世界,人类几乎退化到最初的原始状态--当然,自然世界退化得更快,简直是回到了最初生命尚未被孕育的汪洋时代--即使是这种情况下,战争仍未停止。总是有一帮黑暗势力的存在,somkers抢劫,杀戮,甚至攻城,为了那个身上带著陆地的秘密的小女孩。而这些smoker,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dry land,可是即便大家 目标一致,人们仍无法团结合作。大概战争是这样难以避免的。以前上历史课,讲到一战二战,我总觉得那是十分遥远的从前,人们的文明程度不如今日发达,才会做那麼愚蠢的,伤害美好生活的事情。可是有一天,在所谓的新世纪里,我们看到了阿富汗,伊拉克那里的战争,虽然感觉还是离我们十分地遥远,但这次,只是地域上的远,而非时间上的,而地域上的距离,在今日的科技下,又是多少渺小。大概和平,是一个比陆地还要遥远的梦想。
最后,“坏人”被歼灭了,陆地被找到了。可这是个圆满的结局吗?总有一天,别的人也会找到这个地方,侵略它,占领它,又是一场战争……
片中未来的人说,由於先民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导致他们漂流的生活。不知道这部片有没有一个意图,想要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如果有的话,我只能说,它的教育意义是相当片面的。我相信毁灭人类的,将不仅仅是生存环境的恶化。因为环境的恶化有一个过程,人们会意识到,并尽力去阻止。反而是战争更为可怕,战争是可以在瞬间毁坏一切的。而这部片里,似乎并没有告诉人们 战争是一种错误的存在。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英勇男主角,为了拯救小女孩,“指引陆地的地图”,是怎麼样将smoker的基地“蒂斯号”毁灭。是的,我们看到,他是个英雄,可是,在“蒂斯号”上,除了那个疯狂变态的首领外,其它的,基本就是一帮平民,一帮怀著寻找陆地的梦想的普通人。
想到这些,真的很容易对人类产生绝望。不过还是相信,人类的未来并不是那样悲观,我们的文明,不断的学习,我们的感性理性,会让我们战胜愚昧与血腥,努力把一切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协手,创造dry-land.
『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
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中,我们注定是自己剧中的主角,而电影给我们一个局外人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喜欢以一个局外人角色从影片中寻找自己、审视自己,总喜欢从电影中寻找生活、审视现实。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
片中瑞德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监狱就是如此的将一个人彻底改造,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曾经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倔强的安迪始终坚信着希望,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试图用图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这三个字最大的含义,或许不是真正的体制,而是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依靠习惯生活,也在超越着习惯,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样拯救了自己,却也拯救不了集体。瑞德一直在努力“改过自新”,却又无助习惯性地生活着,最终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审查时,留给我们一段经典的台词: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我想瑞德绝不是对审查者说这番说,而是说给我们芸芸众生。是啊,生在人世间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在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中耗费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能够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该有多好!如此,我们会面对那些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会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诚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我们无法回到过去。
再次经历了140分钟听觉与视觉的洗礼,没想到这次依然被感动的差点热泪盈眶,影片中真挚的情感让我想起来了社会上流行的“四大铁”,我想铁窗肯定应该也算“同过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肆』 战狼电影的3000字影评
《战狼》是一部佳作,火爆精彩。吴京演绎了一个经典角色,值得记忆。
军旅题材历来是国产电影中的一块神秘之地,虽然小荧屏上不断有值得关注的作品出现,但是大银幕上商业化的作品却凤毛麟角。因此当《战狼》出现之后,这部可称做中国版《敢死队》的佳作让我们非常欣喜。吴京自导自演,披挂上阵,没有过分夸张渲染,实打实的真功夫联手英国动作巨星斯科特•阿金斯,将保家卫国的故事与正邪对立融为一体,看得人过瘾不已。
影片中,吴京依旧扮演了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士兵形象。士兵冷锋狙杀反派的弟弟,最终辗转到了被称为“特种部队之中的特种部队”——战狼中队,于是一场复仇之战拉开序幕,与反派BOSS倪大红的雇佣兵部队上演了一场铁血之战。
众所周知,动作电影近年来随着西方施瓦辛格和史泰龙等演员的年龄老化,在好莱坞不敌超级英雄,已逐渐变成了夕阳红般的致敬。反观内地,吴京等一批当打之年的功夫演员还在奉献着佳作,不过由于警匪和科幻在内地受到了限制,所以军旅题材与动作电影的之间的融合成为了《战狼》成为佳作的一条捷径。
幸运的是在这部戏中,南京军区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终银幕上出现数十辆现役的坦克和数架武装直升机。再加上敌我双方手中的各类型枪械,以及演戏中的信息化时代网络远程作战等精彩片段,都对我军的实力一一作出了展示。要知道,这种国家军事力量与商业大制作融合的做法其实早已有之,前几年在《变形金刚2》中美国大兵摩天大楼间对抗霸天虎还历历在目。此番吴京就化身特种精英密林间追击雇佣兵异常火爆。所以说,把握主流商业片的故事架构是聪明之举,而各类型我军的武器和战术展示,也非常值得军迷们一睹为快。
此外,编剧也很聪明的做了减法。故事里,吴京扮演的冷锋开篇就被设定为身手不凡,性格刚毅的特种兵战士,没有了此类型电视剧从零开始“打怪练级”的过程。这样一来,故事的时间长度被压缩,后半程成为了几天之内解决的遭遇战,没有了连篇累牍的累赘之感。而男主角加入战狼中队过程,也用一场余男扮演的上司与冷锋之间的对话解决,饮酒逗趣,可看性极强。几位配角性格突出,方言不时引发全场爆笑,至于倪大红那种阴冷的感觉也把握到位,整体上影片节奏明快,绝无尿点。这种人性化的处理丰富了冷锋的角色性格,有人味儿,喜怒于色,爱恨皆有,不再是单纯的棋子而是敢爱敢恨的纯爷们儿。与余男心照不宣的感情戏也点到为止,彼此之间几次战场上远隔千里的对话,更是成为了点睛之笔,增加了娱乐效果,也让爱情戏充当的文戏值得一看。不过值得商榷的是,对于冷锋的这个角色的挖掘只见眼前路,少了身后身,角色过去一笔带过还是少了宿命感和厚度,期待在接下来有可能出现的《战狼2》中揭开谜底。
除去场面的宏大专业,以及编剧的巧妙设计,动作场面应该是全片最大的看点了。先说3D效果。子弹呼啸而来的出屏效果颇佳,丛林中不同方向突袭的打斗空间感很出色。而且夜景戏的亮度好,比如那场《狼图腾》团队打造的点睛之笔“人狼大战”,就将紧张的感觉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吴京的身手依旧敏捷,那场与狙击手之间的竞速强调了身手之快;团队连续制敌让人感受到了武器使用的娴熟和战术多变;同斯科特•阿金斯的盘肠大战极尽惨烈之能事,拳拳到肉;片尾升华主题的震天一吼,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让每一位观众都热血沸腾。
好男儿保家卫国不是口号,好电影感同身受才是王道!
所以说,对于这部《战狼》而言,完全可以将其打造成国产片品牌系列开山之作。质量的出众和吴京的个人魅力完全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在银幕上一战到底,用国产版“敢死队”的阳刚之美,成就一部铁血传奇!
『伍』 战争片都反战,狂怒说了什么(狂怒)影评
《狂怒》上线8.1分,不过其实我没抱特别特别大的期望,首先战争片就不容易特别特别出彩,特别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久远的故事,要真实还原战场还要让人觉得碉堡了,没几个亿美金下来似乎很难搞定。战争片肯定少不了场面,而讲场面,就只有讲钱,《僵尸国度》就告诉了我们,讲场面又吹小成本制作的,都是唬人,一戳就破。这个片子直到上映前几个月都不太有消息,说明不是那种超级预算砸下来的片,导演大卫阿耶,拍过几部7.5分左右的实力型片子,再看看阵容,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看样子虽然可能不是经典巨著,但应该也不差。
片子看完,下来还去做了不少功课,因为作为军迷,问题实在不少。总的来说,大多数问题还是能说得通讲的圆。
说起本片,最大的观影欲望当然非坦克莫属,鼎鼎大名的保时捷公司生产的”虎式“坦克,虽为法西斯一方但却有着无数“德迷拥簇”不是没有理由的,米歇尔·魏特曼这种1V25的“虎式”坦克传奇故事也许还将会被人们传阅很多年。本片的最大亮点就是一辆号称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开动的“虎式”坦克,以及四辆也是真家伙的“谢尔曼”坦克。片子看下来,这五辆坦克主角确实不负众望,基本表还原出“谢尔曼”打虎的九死一生惊险场面。毕竟真家伙,这样的片要不论为纯粹“抗X神剧”首先就对道具要求很高,1945年你给整出个用T54之类改装成的没有交叉负重轮的“虎式”,一看就很糟心。
但是说实在片子看完,还是稍微给人一点“抗德神剧”的感觉,原因就在于高潮的十字路口阻击战这里。
都说美军怕死,当然这都是误传,真上战场了,除了意大利人这种奇葩之外,大多数还是正常的,没有谁又比谁勇敢多了一个级别。十字路口阻击战这里从坦克中地雷就开始看出,刻画安排的痕迹稍微有点浓,那半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悬念,都能让人预测到(除了两个木柄手榴弹闷在舱里后皮特大帅哥居然还发型保持完好这有点意外的2)。美军里肯定也有这种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士兵,守住十字路口,才能保护住后面2000多手无寸铁的文职人员,但遗憾的是这种转变稍微仓促了一点。男主从一个一路从南非杀到欧洲的老兵,嘴里一直念叨着想活命就跟着我,要转变为铁血奔赴死亡的类型是肯定需要一些激烈变化才能自然过渡,这里堪称本片的一大缺失。
总的来说,编剧的整体故事情节把握上也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稍显平庸了一些。
一辆坦克五个人,硬扛一个娃娃党卫军营倒也不算神话,因为毕竟现实里有个美国队长原形的奥迪·墨菲,一人射杀240名德军这种事就曾经发生过...
战争片有一个天然属性叫做“反战”,最后说一下中间那个让一些人评论为“有些令人昏睡”的“爱情桥段”。
这个部分,我个人非常疑惑导演和编剧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给观众。
给一块巧克力就上床,这确实是当时打到德国后的历史还原,甚至在东线苏联人还不给巧克力就那啥。战争中是谈不上太多“道义”和“公理”的,《狂怒》的这一出男女戏,稍微让人有些费解。坦白说,年轻的机枪手和年轻的艾玛”表妹“这种事哪里算得上真正的爱情,因为这事从一开始本质上就是通过武力软胁迫搞的强奸行为。你以为看看手相就真花前月下了?你以为都是年轻人就不算强奸了?你问问那姑娘如果你没拿着枪,人家让你碰吗。所以这就让我感到很复杂,这一段在整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至少不是反面的“厌恶”这样的情绪,那到底究竟是想说什么?难道也只是简单的历史还原,做一个独立客观第三方的电影片段?
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战争片,这也是一部令人耐人寻味的“反战片”。
人类本质上,就是动物嘛。特殊时期非常时刻,大脑会忽然消失,身上只有血液、肾上腺素,和性器官。
『陆』 求电影搞笑解说和影评节目,类似唐唐神吐槽和老湿视频那种
暴走大事件,暴走一系列都很有意思。
『柒』 哈利波特电影影评
今天晚上去电影院看了哈六。看完以后感触很多。很欣赏自己的残忍,最后邓布利多死的时候,尽管内心有很大的震撼,但是却没有哭出来,只是觉得这样一个“压抑”的结尾非常适合哈七的发展。
回来以后看到吧友们对哈六的意见褒贬不一,甚至有的都说出一些过激语言。其实,大家没有必要为了这事而伤和气。有人对导演不满,对电影不满。其实大家可以这样想。“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原著是西方人,导演、编剧都是外国人。英国的JK罗琳用她高超的想象力写出了这一小说巨著,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凭借出色的特技手法,拍出了哈六。应该说整部电影都是由西方人的思想,西方人的理念来拍(除了电影里面斯拉格霍恩Party上的中国灯笼)。因此,我觉得大家审视这一部电影,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欣赏,从西方人的观念着手,并不是只注重剧情,偏重剧情,整部电影就会显得很水。
其实个人觉得本片的亮点有很多,有好多吧友认为本片删掉太多的情节,诸如德思礼一家、霍格沃茨的激战、凤凰挽歌等。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处入手,去发现一些微妙的“修改”。
我在看电影前,在网上找了许多关于哈六的信息。到了真正观看的时候,发现那些“信息”其实都是冰山一角。
【镜头一】开篇就有麻瓜咖啡店的女孩子问哈利:“哈利是谁?”并且向哈利质疑《预言家日报》上照片会动的事情。哈利的回答女孩子关于哈利是谁的问题:“他谁也不是。”
其实这一点就有所反映:哈利自己并不认为他就是所谓的“救世之星”。这只是后文的一个小小的铺垫。这个情节也反映出了罗琳“人人皆英雄”的观念。因此,尽管这个情节原著中没有,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镜头还是有意义的。
【镜头二】接下去就是邓布利多带着哈利去拜访斯拉格霍恩的“房子”。这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虽然微小,但是反映出许多作者、导演的思想。
首先从小角度入手,(我说的话可能有点格式化)邓布利多和 斯拉格霍恩 在 斯拉格霍恩所谓的“房子”里面的对话就有一些有意义的语句。我记得一点。
①邓布利多(指着被斯拉格霍恩伪装得很混乱的房子)说:“那我们最好帮他们修复好。”②邓布利多从洗手间里出来:“这本杂志(麻瓜杂志)能给我吗?我很喜欢这种款式的毛衣。”
(台词我记得不太清楚,大致是这样)
这些对话,仅从电影角度来看,是增加搞笑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看过原著或者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的人来说,细心的人就能发现:巫师喜欢麻瓜的东西。这点能反映出邓布利多亲近麻瓜,属于保护麻瓜的一类人。因此有人认为这些镜头是所谓的“无聊”,可是事实上它们却有一些作用。
【镜头三】有吧友认为关于魂器记忆的三个片段太粗略。其实我认为这样已经达到了效果。
① 邓布利多去孤儿院看望少年伏地魔时,导演已经概明了重点:汤姆里德尔是一个有超能力的孩子。
② 斯拉格霍恩拒绝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尽管这段记忆被篡改了),导演又点明:斯拉格霍恩在逃避,为后来哈利在海格的小屋与斯拉格霍恩的交流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③ 斯拉格霍恩为青年伏地魔解答魂器的事情,导演已经通过青年伏地魔的语言、神态阐明:汤姆里德尔制造了许多魂器。
综上所述,这三段记忆所要表达的意向以及作用已经很完善了,已经达到了预想效果。但是据吧友们的想法,这些记忆应该更加具体一些。事实上如果记忆部分加重描写,说的多了的话。会影响整个电影的结构。这部电影的主要色调就是灰黑色,给人一些阴郁的感觉。因此如果在回忆部分加重描写。就会极大地加重了这一情调。因此,导演在“回忆”一块的处理,在我个人看来,已经尽善尽美了。
【镜头四】我想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项就是邓布利多死后的一些情节。
其实我在看电影之前,就听说了葬礼被删一事。那时我也觉得很不可理喻。因为在原著里,《白色坟墓》和《凤凰挽歌》两章是全书的重点。罗琳在写这两章的时候一定费了很多心思。所以,我在期待哈六的时候一直都期待着邓布利多华丽的葬礼。
但是正如传言所说,这一段真的被删掉了。可是我个人认为。在整部影片的讲述上,通过全校师生用魔杖驱逐黑魔标记一情节,已经完成了电影感情的表达(感觉一事非常难说,我想看过哈六的人在这个片段的时候一定会有些感触,具体我就不说了)。其实这是一个伏笔,一个非常大的伏笔。看完全套“哈利波特”的人一定记得哈七最后的《霍格沃茨大反攻》。这个篇章其实就通过刻画人们群起而攻之的团结来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事实。也达到了罗琳的写作意图——团结起来,就没有驱散不走的黑暗。而这一情节正是通过了大家团结驱散黑魔标记,来暗示最后大反击时候大家的团结。因此,我觉得与其花大钱去拍葬礼(听说拍葬礼很费钱的),还不如用这个镜头描写好,这样一来既符合了电影的发展公式,也有了一个更深远的意义。
【镜头五】本人认为最有伏笔的镜头——斯内普在天文塔地板下对哈利的一个“不要讲话”的手势。
其实我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真的可以说是要用拍手叫绝了。暂且不说这个镜头,在电影后篇——食死徒们离开霍格沃茨的时候,哈利对着斯内普大喊:“你这懦夫!”,而斯内普回击:“别叫我懦夫!”这一情节,在原著里就是点睛之笔。在电影里面,这一镜头当然是电影的最好收尾。然而斯内普在天文塔对哈利的那个手势,其经典就经典在于它已经亮明斯内普不是一个懦夫。大家应该察觉到,斯内普在和哈利做完手势后才上楼加入了食死徒。这也提前说明了其实斯内普一直在暗暗地保护哈利。如果大家没有看过原著,我想大部分人看到斯内普用魔杖指着哈利时都会想:斯内普会杀了哈利。正是由于斯内普行为的巨大反差。也使这个镜头成了本片的一个亮点。
最后再说一些吧,有好多吧友都认为本片的情节上有一些不足之处。其实我个人觉得已经不错了。有人觉得“记忆”一块不够重点,魁地奇比赛都没看到哈利抓住了金色飞贼,德思礼家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邓布利多的葬礼没了,闪闪、多比、克利切、格里莫广场什么的全都被cut了。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就像吧友们说的,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电影是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大家要知道,电影里面“记忆”片段一里,孤儿院门口50年前的英国老轿车是剧组非常不容易才弄到手的。制作一个简单的魔法效果也是非常不易的,制作一个闪闪、多比更是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大家要学会知足啊,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实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又话说有好多吧友对哈六的特效不满意。比如魁地奇比赛看似草草了事,少了许多次要角色的登场亮相。但是我们看的电影名字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而不是一场纯粹的魁地奇比赛,不是来看演员阵容,更不是为了原著的情节而看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有改动。而电影的伟大之处便是在于敢于适当地改编原著,导演们懂得在哪些地方需要增添一些什么,在哪些地方需要删减一些什么。这才是电影的看点。设想,要是所有的情节都照搬原著,那么看电影还有什么乐趣呢?如果哈六完完全全就像原著写的,德思里一家的窘样啦,魁地奇的惊险啦,邓布利多的葬礼怎么怎么催泪啦。请问你还会期待哈七吗?我想大家都不会吧,无非就是哈利千辛万苦摧毁了六个魂器,最后一个他自己被伏地魔自己干掉,然后伏地魔又被他自己傻掉了。这样所谓“华丽”的电影,事实上它的主题是干瘪的,精华早已被原著吸干了。一般阵容太华丽的电影,比如《赤壁》、《满城尽带黄金甲》,阵容上是出奇的华丽,但是在主题上就有那么一些不尽人意。我们看哈利波特,喜欢看电脑特技出的奇妙魔法,但是请记住,罗琳写哈利波特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用魔法伎俩唬大家,她是为了给大家阐述道理。而某些道理,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
其实看电影,何必为了电影情节争个面红耳赤呢?这些本身就是为了消遣嘛。况且,电影还要考虑到从没看过原著和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的人。导演要确保他们在第一次看的时候能看懂大概的意思,不能让他们看了一头雾水,因此我认为电影已经达到了这一效果。大家都是看过原著的铁杆哈迷,如果拍出来的电影我们都得花点时间去消化,那么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岂不是在看天书了?
所以我认为,从意义、手法等来评论,《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不失为一部不错的电影。人各有所好,大家也没必要去为好与不好争论了,电影拍好已经既成事实了。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坦然接受吧。
『捌』 《八佰》这部剧的影评怎么样看过的人都是怎么评价的
这部剧在豆瓣影评目前打到了7.7分,有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打了四星及以上,目前看过的人都说好。
《八佰》作为一部民族电影还是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玖』 《狼图腾》影评
蒙古人历来以长生天为图腾,确实没有狼图腾一说。
狼图腾的说法是因为蒙古秘史记载中,蒙古人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狼是神灵的化身。但是也有不同说法,例如有的学说认为苍狼和白鹿是两个人的名字,还有说法为苍狼和白鹿是两个部族的名称。
但我记得清清楚楚,老辈的蒙古人确实认为狼有神灵之气的动物,对狼非常的敬畏,在老辈蒙古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禁忌,例如我还记得,谁有不许说:没见过狼。否则会有灾难。
于是,狼图腾就好解释了:这里说的图腾是一种修辞手段,指的是崇拜,这符合蒙古人对狼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