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动画片影评
『壹』 谈谈三个和尚的视听和动画特点,影评
内容: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 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本片于1981年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第四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获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比赛银熊奖,葡萄牙第六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获厄瓜多尔第七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誉奖。
『贰』 三个和尚没水吃批评了活动中出现的什么现象怎样评论这种现象
这是人性的一种体现,一个和尚没得选择,只能自己挑自己吃,两个和尚回为了互相不吃亏,平分劳动答,就挑水吃,三个和尚就不好分配了,一个挑肯定不干,还有两个人呢;两个抬,那边还一个没事闲着呢。所以这个是有道理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不作为所带来的后果,以此约束各人。比如:三人轮流挑水或轮流抬水,不做的就没有水喝等等。
『叁』 三个和尚的风格和双方各
阿达的风格
——访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三个和尚》导演徐景达
/范达明/
1981年6月初,我走访了上海美影厂厂长特伟同志的家。那刚好是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不久。特伟厂长向我谈起他们厂获得最佳美术片奖的片子《三个和尚》。这位评委会成员之一的中国美术电影专家有点欣喜地向我说,《三个和尚》在金鸡奖评委会投票中是少有的全票;不过他却拒绝我为他写点什么。“我是评奖人;该写的不是我而应是得奖人。《三个和尚》的导演是阿达。你若要写,可以写写他,我来介绍。”在特伟厂长的亲自关照下,我在6月8日上午如约来到美影厂;经厂宣发组李洪恩同志引见,很快就见到了阿达。
阿达是谁?
阿达来了。这是一位乐呵呵的身材魁伟的中年男子,讲话声音宏亮。在那采访的当儿,我被他身上焕发的那股满腔热忱于艺术事业的精神所吸引。他显得精力充沛,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
阿达就是颇具名气的漫画家徐景达,1934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昆山,1981年47岁,已是美影厂的一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导演了。
阿达从小就喜爱画画。大约5 岁时,在上海看了《白雪公主》(前不久在“美国电影周”中重映),印象深得简直不可磨灭,觉得妙极了:画,怎么会动了起来? 以后一有动画片就去看,基本上狄斯耐拍的片子没有漏过。1951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苏州美专动画班读书,后经调整,转到当时的北京电影学校;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美影厂前身的上影动画片组工作。28年来,他在上影与美影从画动画、描线上色到涂背景、设计造型,什么都干过。1958年起参加过集体导演拍片。但是,阿达真正成为一名独立拍片的美术片导演,还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近几年的事。
阿达说,1956年,特伟厂长亲自导演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自己当时才20出头,跟着画背景,开始了动画的艺术实践。特伟厂长主张中国动画片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与风格,注意与外国的东西拉开距离。阿达说,他这些年来就一直是沿着这条道路在探索着,也常常得到特伟同志的热情鼓励和支持。
默片手法:从《画廊一夜》到《画的歌》的探索
阿达同志热爱他的动画事业。从他进美专学动画算起,至今已有整整30年了。他走过了坎坷的道路。“文化大革命”中,美术片几乎都成了毒草。那时,他也刚好排在美影厂以特伟为首的所谓“十七年黑线队伍”的最末一个,挨批挨斗,日子是不好过的。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形势大好,是春天来了。阿达说,过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现在可以去做了;自己的一些艺术设想也可以去考虑、去实现了。说到这里,阿达显得那么激情昂扬;他的情绪感染了我,使我为他现在有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境遇而高兴。
1977年,当阿达与林文肖合作导演《画廊一夜》时,一个想法开始在他的头脑中产生。《画廊一夜》是揭批“四人帮”的严肃题材,照例,影片中不能不加入一些标语口号式的政治语言。但是,他觉得要在一部美术片中也这般搞法,就显得与现实生活重复,会带来影片的枯燥无味。阿达试图把这个意识形态很浓的严肃题材,通过轻松明快的节奏与单纯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于是,他决定干脆在全片中完全不用一句对白。他说:“影片摄制出来公映以后,我到影院观众席中去听反映:每个带着自己孩子来看片的大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对银幕画面的理解程度,去向孩子们讲解着影片的故事内容,他们在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与判断力。”他因此认识到,这种无对白的哑剧式影片,因为发挥了观众各自不尽相同的创造能力,反而比加入了有限定的对白的影片要显得更深刻、更带有普遍意义,对于少年儿童和孩子们来说也更适合。
阿达劲头来了。1979年,当他与王树忱、严定宪合作导演《哪吒闹海》这部国庆30周年献礼片时,他就独自先酝酿起了《三个和尚》的构思。同样,这部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全片18分钟,亦无一句对白。它堪称阿达热衷默片手法以来的一部真正的杰作。
阿达告诉我,前不久,他刚刚导演完了一部2 5分钟的片子《画的歌》,它已印好拷贝。在这部现已公映的记录上海金山农民画的美术纪录片中,绝对废除了传统纪录片至少非要加入旁白解说不可的旧规矩——采用了的也是一句话不讲的默片手法。在《画的歌》中,阿达
充分施展了他的动画本行的职业技巧,通过运用镜头的分切、运动以及特技摄影手段,把一幅幅静态的绘画,富于表现力地拍得充满动感的韵律与节奏。阿达把介绍一幅幅描绘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的金山农民自己新生活的图画的镜头与拍摄他们的现实生活与劳动的真实景象的镜头有机组接,融会一体,并相应地混录上乡土色彩的音乐伴奏、农家六畜的叫唤声,从而揭示了金山农民画艺术所一刻也离不开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土壤的根源。《画的歌》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誉满世界的中国农民画种的记录与介绍,更是一种中国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展望;它是上海金山农民劳动与生活的一篇田园诗,一卷风俗画。影片本身也从一部纪录片演化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了。
阿达称自己的这类影片为音乐美术片。的确,正如他取的片名一一它们是一首首“画的歌”,是一曲曲“形象的旋律”(Melody of Vision)。这些影片有其特殊的审美奇趣。当片子中画面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能契合得相得益彰,它们的效果,用阿达借来白居易的一句话说,就叫做:“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达的这类影片是最有利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因为它们全靠画面与音乐——这一形象的“世界语”来诉诸观众的思维与判断,没有概念语言的直接障碍——各民族老少咸宜,全世界四海皆通。难怪一个美国同业行家来看了《三个和尚》后,会连声赞叹影片说:
“Very international!”(非常国际化!)
1981年8月上旬,阿达的《三个和尚》真的“走向世界”了! 这部影片在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市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童话电影节上荣获银质奖。现在以安徒生写的《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故事为制作的银器奖雕像正陈放在上海美影厂内。半年以后,即在1982年2月下旬,《三个和尚》又在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电影比赛中荣获柏林银熊奖。它们在为中国、为上海美影厂赢得国际声誉的一长排美术电影片目中,写下了最新的纪录。
短小、简洁——返朴归真
片长只有18分钟的《三个和尚》不但是第一届金鸡奖获奖影片中最短小的一部,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片中迄今为止最简洁的一部。
阿达对于自己导演的这样一部短小简洁的影片而可以与其他大部头影片同样得一个金鸡奖,有着深深的感叹。他说,“这在过去来讲是不大容易的。一般都认为美术片要搞长片影响大,6本至9本,一举成名!可是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不一定!”他比喻说,这好比一幅简洁的漫画有时起到的客观效果,反而比一幅厚重的油画或多幅的连环画要来得给人印象深一样。阿达对搞长片反而有顾虑。他说,搞长片,问题很多。像《哪吒闹海》,由5万多张画片组成,就是翻一遍又要多少时间?三个导演合作,要统一创作思想也难得很,片子长,又要多少人来为你绘制?这都是求人的事。在目前动画制作方法、生产体制与人员待遇情况不完善的条件下,要搞长片,是很困难的。阿达说,“现在我搞短片,只两本,可一人独立拍片,有一个想法就可以搞一个,亦可创新,以不断探索各种可能性。而这种艺术上的不断追求本身,就是艺术家的真正幸福。它不是为了名为了利。这种从艺术追求过程中获得的创作愉快是名利这种东西所决不可替代的。”他说,“我在杭州座谈会上发言,说《三个和尚》是‘小弟弟’,因为与其他故事片比,一是短,二是观看对象主要是儿童,大家听了都笑了。通过这部影片获得金鸡奖,证明我的想法是对了。它得到了专家们的理解与支持。这对我鼓励很大。今后,我还要搞些短片。”
《三个和尚》不但短小而且简洁,除了不用对白,画面三个人物的衣服三种色,单线平涂;背景除了几样小道具外全部空白,用的是中国传统毛边纸的本色,但并不觉得东西少。阿达说,“这个想法我由来以久,简洁并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是放一点点,提示一下。”“这片子使绘制的同志专注于人物动作的刻画。有人担心这样搞是否会太空;为此,我们相应改革了片门,使影片在银幕上成了正方形。”这一则因为请漫画家韩羽搞造型,他画的画一向是正方构图;二则正方形,构图小一点,感到饱满,不会太空;三则也因此有了与众不同的新特点。阿达认为,我国古代传统艺术如一些雕塑,气势大,造型却相当简单,显得巧妙。到明清以后,特别是慈禧太后时期,皇宫里一些东西搞得功夫大,人工味大,可造型上全没意思。我想,阿达同志讲的情况,可以归结为“返朴归真”这四个字的道理。而影片《三个和尚》的短小、简洁,不管是采用正方形银幕抑或是默片手法,应该说都是由编导付诸影片本身的特定内容与寓意所决定的。
美的追求 美的探索
动画片《三个和尚》在首届金鸡奖评选时得到一片喝彩。张骏祥同志后来撰文介绍说:
“评委们一致赞赏美术动画片《三个和尚》,不只是因为它幽默隽永,赋予了一个古老的谚语以新的趣味,更是因为动画艺术家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钩出了三个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动形象,并在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是因为影片在人物动作、音乐、音响、节奏各方面的罕见的协调,夸张程度上的恰到好处”,最后建议说,“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写于金鸡初唱时》,见《电影艺术》1981年第7期第18页)
1982年第l期的《电影艺术》杂志发表了陈剑雨同志评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长篇影评《从三句话到一部影片》。全文长达14000字。作者是该刊编辑。为了写好这篇评论,他曾自京亲临上海美影厂,向影片摄制组、向导演阿达作了采访。文章以其充分透彻的评价实践了张骏祥同志的建议。
1981年12月,阿达应邀赴京,在中央美院及其附中和中央工艺美院等处讲学,就《三个和尚》的导演构思与创作过程以及拍摄介绍金山农民画的《画的歌》一片的体会作了学术报告,受到师生的好评。阿达年底载誉而归,曾在一封信中向我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短片受到了各方面如此重视,这对我鼓励很大,坚定了我以后多搞短片的信心。”
1982年伊始,他再接再厉,开始动手干去年酝酿的两部新片子。一部是根据云南白族民间故事传说改编的《蝴蝶泉》,一部是根据琵琶大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改编的《霸王别姬》。他将先后去云南大理、敦煌或内蒙的和林格尔一带收集蝴蝶泉和汉代壁画的有关素材。阿达说,两部片子“都是全部以音乐贯串、不用对白的‘默片’。其中《蝴蝶泉》正式绘制与开拍前诸如搞剧本、分镜头、设计画面和先期录音等工序都已陆续开干,是够紧张的了。
1982年春节,我在上海又见到了阿达。阿达坚信,美术片不单单是形“儿”(主要给少年儿童观看),更重要的是姓自己的“美”(较高的造型与视听表现趣味等)。阿达在1982年2月里的一次美术电影讨论会上表示并坚持了他的这种看法。正是在对美术电影的美的追求与美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阿达自己的独特的拍片风格。这也是他的美术片反倒能以短胜成、以简胜繁、以朴胜华、以乐胜白,终于显得高人一筹的“秘诀”吧。
原载《活动月报》1982年5月号、6月号(总12、总13)第3版
收入《从三句话到一部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国影片研究丛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19-224页(有删节)
2009年1月9-10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肆』 三个和尚影评
这部电影描写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以至酿成大内祸的故事,它容反映出人的品质问题和对人的管理问题,如果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会出现一个和尚吃河水.两个和尚吃自来水.三个和尚吃矿泉水的美好景象.
『伍』 急求一篇3000字的动画片观后感
今天看了迪斯尼的动画大手笔《花木兰2》,但是看完了以后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什么,除了在颠覆中国的文化,除了听到几首并不太算悠扬的歌声,除了看到几个好象疯子一样的人在那里大唱大跳,除了那条小龙“木须”从开始到结尾一直给木兰捣乱,好象再也没有得到什么。
这部由美国迪斯尼公司今年下半年出品的动画片,故事情节还是接着上一集来的,讲述木兰和李翔就要完婚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正当我们英雄的木兰和李翔正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警号传来。因为强大的匈奴就要攻进中原,皇帝为了战胜敌人,决定拉拢邻国,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所以最后决定采用最原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和亲。他指派李翔和木兰护送三位公主去下嫁羌国。在去和亲的过程中,公主们慢慢对护送他们的三个士兵产生了感情,又不愿意外嫁异族了。一向崇尚自由、平等、自立自强的木兰,因此决定冒杀头之罪的危险帮公主逃跑。可是就在快抵达边境的时候,公主们却和那三个士兵跑了,或者说的时尚点,应该说“为了爱情私奔了”。最后,木兰找到了他们,但是后来又遭遇了土匪,在打斗过程中,李翔掉下了悬崖,木兰以为他死了。于是,她释放了公主和士兵,他们自由了。而木兰自己为了完成任务,决定委身下嫁给羌国的大公子。当此时,英勇的李翔出现了,他没死!只是被水冲到了下游,被他的马救了。再后来... ...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结局了。木兰和李翔完婚了,羌国国王也答应帮助中原。
我觉得这第二部和第一部比较起来,简直无法相比。首先,故事情节。《木兰2》的故事情节没有那么曲折和历险。第一部的故事情节完整,紧凑,而且有吸引力,也很扣人心弦。而这第二部从头到尾就是一群小孩子在和木兰跳舞啊,练所谓的武术,然后就是叫嚣狂笑,根本没有第一部那么精典。
其次,人物动作。1中人物动作含蓄,而且很唯美;而第二部,简直和《还珠格格》里面的小燕子一样,疯疯癫癫的,太不雅观。
特别是国王的三个女儿,乐起来简直没完没了。她们在帐篷里大唱大跳,大喊大叫。她们在里面唱着什么“想象其他女孩子一样,能够爬到树上玩,象她们一样自由自在,可以懒洋洋躺下,吃下蛋糕,可以光脚丫晒太阳,哪怕脏兮兮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可以穿着内衣舞蹈,可以素面朝天,不讲三纲五常,不要护卫,没有婢女。无忧无虑,不用象手捧鲜花,小心翼翼。不用裹脚... ...”
本来故事反映出来的主题很明确,很开明。就是突出女性要自由,不要束缚;男女平等。但是你要在影片中反映出来就反映出来呗,没有必要弄几个人在那里又跳又唱,又笑又叫的。还不断的在影片中插播音乐,播放插曲。本来一部电影,偶尔在中间来点插曲,来点音乐是好事,可是多了也就成了累赘。要象泰坦尼克,要象人鬼情未了,要象飘,这样嵌进来才有效果,影片一出来,不止电影本身红的热火朝天,歌曲也由此红一把。但是我感觉这部电影中的插曲太泛滥成灾了。好象那些歌手的歌曲都卖不出去了,非要借助你迪斯尼的名气,借助你迪斯尼的电影才可以热卖热销一样。你拼命地在里面插入这么多的歌为的是哪般哦!搞不明白。
第三,寓义也不深刻。第二部太小孩子气了,完全没有第一部那么深刻,那么有型。不知道迪斯尼的工作人员这几年吃的饭都到哪里去了,一点长进都没有,还越拍越差劲了。而且里面有好多都颠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人好象只会耍赖,只会泡妞,只会跳一些乱七八糟的舞蹈,然后就是大笑(比如那三个士兵中的那个中等身材),狂笑(比如三个士兵中的那个胖胖),色迷迷的笑(比如那三个士兵中的那个最瘦骨嶙峋的),然后就是象跳梁小丑一样傻乎乎的笑(比如羌国大公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如果说第一部木兰动画在美化中国文化,那第二部不知道是在什么化中国的文化了。我晕倒~~~
第四,还有造型。第一部中的人物造型比较酷,而且很尊重中国的传统和古典美。而第二部中,那个巾帼英雄的男朋友李翔简直象满文军的动画版(呵呵,开个开玩笑,请满大哥不要生气,但是真的很象,你可以自己看看)。还有那个中等身材的士兵,和电视剧《水浒传》里面那个卖烧饼的武大郎无二。真不知道迪斯尼的工作人员心真的用到哪去了,什么形象不好想,弄出些这么个形象。而且如果你仔细看的话,甚至还会发现那三个士兵甚至是剽窃了我们国内动画片《三个和尚》里面的人物造型。我真的有这种感觉。
第五,插曲。又说到这个话题了。第一部的插曲那么优美,那么动听。而第二部呢,不知道配音歌手在那里瞎哼哼唧唧些什么东东。电影一开始就是木兰和一群小小小孩子在一起“群魔乱舞”,然后就“天地”啊,“昼夜”啊,“有声”啊,“无声”啊,“黑暗”啊,“光明”啊,“冬夏”啊,“日月”啊,跳起来了。真是中伤视听,中国古典音乐中哪有这么折腾人的曲调啊??从头到尾一点中国的音乐元素都没有。可能人家是外国人,能够拍出这样的效果已经不错的了。
不过说到这,我还想说点题外话了,说到中国的动画事业,真的有些迷茫甚至感到悲哀。难道不是吗?人家美国有迪斯尼,拍出的《唐老鸭和米老鼠》、《白雪公主》、《猫和老鼠》、《玩具总动员》等等深入人心,人家日本有《机器猫》、《樱桃小丸子》、《忍者乱太郎》《七龙珠》等等,那么深得人心。可是中国的动画事业好象停滞不前了,真的感到很焦虑,很担忧。不过值得安慰值得欣喜的是,中国也推出了《宝莲灯》、《西游记》、《哪吒》、《蓝猫淘气3000问》等一些既好看又很有价值和品位的动画片。让人们的大脑不再是一提到中国动画,就只想到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了。
但是说到这些,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动画片《西游记》的报道,中国拍这部动画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而且用去的图纸,用去的草稿,用去的材质,用去的资源是相当多的。而且是好多动画精英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和付出才有了这样一部优秀的动画。而和美国相比起来,人家的电脑软件更先进,人家的技术更高明,也许同样一部《西游记》,拿到国外,只要不长的时间,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就搞拈了。我不是说中国动画不好,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在这里也是没有丝毫要抵毁的意思。只是把我真实的想法全盘托出而已。也是“恨铁不成钢”啊,是希望中国的动画事业能够更加繁荣起来才这么说的啊。
越说越远了,还是回到主题上我们的讨论。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只是部动画片,只是给大家欣赏的,什么事物都无法满足每个人,“众口难调”嘛,而且这部动画的主要观众还是面向孩子们,所以当然拍的简单甚至疯癫点也是情有可缘的。说到底,迪斯尼的动画片我还是很喜欢看的。只是对于这部影片我感到很失望,可能它算迪斯尼的一个败笔吧。可能我说的这些话有些过激了或者言重了。但不管怎么样,我说出来了,也就痛快了。如果迪斯尼不痛快的话,就来找我好了。
总之,关于木兰2我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是现在慢慢都一下子断电了,等想到了再写篇续吧。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到3000字,但是有些东西想必你也需要写点你自己的感想吧,况且假如你用稿纸写的话加上乱七八糟的空格以及段落后面的空子,那就绰绰有余的3000+了)
『陆』 评析动画片《大闹天宫》 、评析动画片《三个和尚》 评析动画片《千与千寻》 评析上面任意一个动画片
美术片《三个和尚来
》,是源根据中国有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没水喝”,这个古老的民间讽刺性故事创作的,这部精彩的作品不但没有配音,连音乐都被精简至几声木鱼声代替。人物设计造型更是
,具有强烈的个性,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
,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在场景造型上,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画造型的味道,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化在民族风格之中。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影片通过
没水吃到不用挑水而有水吃的过程,讽刺了那些相互依赖、相互推诿、斤斤计较、唯恐自己吃亏的人,并启发我们只有团结合作,互谅互让、齐心协力、勇于承担责任,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集体之中发挥集体的智煮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柒』 如何突破环境对人性的考验
《三个和尚》,不只是因为它幽默隽永,赋予了一个古老的谚语以新的趣味,更是因为动画艺术家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钩出了三个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动形象,并在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是因为影片在人物动作、音乐、音响、节奏各方面的罕见的协调,夸张程度上的恰到好处”,最后建议说,“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写于金鸡初唱时》,见《电影艺术》1981年第7期第18页)1982年第l期的《电影艺术》杂志发表了陈剑雨同志评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长篇影评《从三句话到一部影片》。全文长达14000字。作者是该刊编辑。为了写好这篇评论,他曾自京亲临上海美影厂,向影片摄制组、向导演阿达作了采访。文章以其充分透彻的评价实践了张骏祥同志的建议。
相比于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的盛誉,《三个和尚》更为直接的重要影响是成为了我们很多人珍贵的童年回忆。它之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它跟“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故事息息相关,还离不开它出色的美术设计。三个和尚,一个小,一个瘦,一个胖,体型上就高矮不齐,而红色、蓝色、黄色的服装,也做到了视觉上的个体差异化。编导贯彻了极简主义的风格,画面上除了主要人物和道具,其余的背景统统去掉,比如那座寺庙的内景只有一尊观音像,再比如和尚上下山所走的上路也都没有出现,只是靠和尚的几次回转来代表曲折的山路。而且,18分钟影片竟没有一句对白,就是凭借这些简洁的线条、诙谐的音乐以及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观众也能很容易领会这则故事的内容。但是它绝非是取悦孩子们的幼稚玩意,其中所蕴含的、可以上升到国家和政治层面的讽刺性含义,直到儿时的我们长大了才能逐渐领悟。难怪它能在国外获奖,毕竟这样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电影导演和学者张俊祥就曾称赞《三个和尚》:“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
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担子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捌』 三个和尚观后感600字
《三个和尚》观后感
故事一开头就把我吸引住了:画面上映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样,当映出“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停止。我很纳闷:“三个和尚那是怎么样呢?”看下去才知道,原来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喝了,为什么呢?瞧,一个和尚,没有依靠,当然要去挑水了;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俩斤斤计较谁去挑水,谁也不肯出力;当又来个老和尚时,三个人更是互相推脱,宁肯坐着,也不去挑水,吃东西时又想喝水,可是缸里没有水。后来,老鼠咬断了蜡烛,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慌了神儿,要救火,缸里又没有水。他们再也顾不得计较吃亏,谁都不占便宜,都争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经过这回教育,他们共同合作,想出了个好办法,在山上用滑轮提水,后来再也不愁喝不到水了!
这部影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在以前,人类的祖先,便是以团队为单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历史的轮转,不是靠个人,而是靠集体的力量。就连动物界,小巧玲珑的食人鱼之所以能猎食几吨的庞然大物,忽微的蚂蚁能逃离洪水火灾,靠的也都是“团队精神”。而现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余力去说一句现代的语言“我的地盘,听我的”吗?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她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她是一个扩音器,把微吟变成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智慧、阅历和经验都让我们无法忽视“团队精神”。而且,现在的网络游戏也有很多方面需要团结合作。由此可见,团结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你非要显示自己的才能(我就是这种人 ^_^),也只有在团结中展现。一个不懂得团结的人,是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的。虽然世界如此大,但是,她是不会给‘不懂团结’的人生的余地的!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团体;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因为,只有团结合作,你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只有你拥有了团结这种高尚的情怀,才能说:你正在走向文明。
没错。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爱迪生因电灯而流芳,离不开全身土灰的工人。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想脱离众人的人,是新时代的“新新盲人”,藐视忽微会让他穷尽一生也离不开原点几步,顶多只是像在沙漠中的过客,一圈又一圈,却只能回到起点。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与及绿叶的衬托。一抷土的成功,即使再少,也得依靠十个手指。”迈入新时代雄心勃勃的你,别忘了: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