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求是魂观后感

求是魂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3 10:15:04

A. 共和国的脊梁———《求是魂》观后感

《求是魂》观后感
昨日观看以竺可桢老校长为原型的母校原创话剧《求是魂》,十分感动,期间多次热泪夺眶而出,几乎是我自投身戏剧观摩与研究十数年来,从未有过的观剧体验。
这次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由高校以本校著名科学大师为题材自主创作舞台剧,首期共有清华大学的《马兰花开》(邓稼先)、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爱在天际》(郭永怀)、浙江大学的《求是魂》(竺可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地之光》(李四光)。我个人以为,在这五部剧作的主人公中,竺校长的形象最为突出,理由有三:
一、五位主人公中,只有竺可桢是校长,而且他长校是在浙江大学发展最为困难甚至是差点取消建制的13年。
二、竺校长在民国时期是与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罗家伦等齐名的教育家,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西迁云南,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浙大西迁贵州,都为未来中国保存、培养了大批人才,据我所知,各校西迁过程中,只有竺校长的夫人和幼子由于缺医少药,客死他乡。可以这么说,论西迁期间做出的贡献,竺校长堪与其他校长比肩,而若论西迁期间付出的个人代价,竺校长是最大的。
三、竺校长是老一辈留学西方,学成归国(是旧中国而非新中国)的科学家,是现代中国其本学科的奠基人,在每一历史时期都体现出了一个科学家、教育家独立思考的可贵精神,他可以跟蒋介石说不,可以对“人定胜天”提质疑,也可以对“全球变暖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他的浙大校长继任者马寅初先生犯言直谏的性格不同,竺校长更为温婉,但尤为坚定。
之所以有难得的观剧感动,也是有多方面因素的,一是上述几点对竺校长的一贯崇敬,二是家中几代人都有浙大校友:我祖父是1930-1938年工学院教工,曾经参与西迁;夫人的祖父是1945级数学系校友,苏步青、钱宝琮先生高足,两位老人都曾经亲身感受过竺校长的风范,并时常向后人津津乐道。巧的是,我的杭州老家至今仍在大学路附近,而夫人的祖父母家现仍住求是村。对母校与老校长的感情绝不只限于我个人的主观体会。三是,《求是魂》完全由母校师生历时数年创作完成,看得出,严谨的案头研究,巧妙的创作灵感和编、导、演、音、美等各艺术部门的通力合作三者的结合严整、和谐,学术性、戏剧性、艺术性的交融极为自然。现在最流行的是追“逝去的青春”,我倒觉得,《求是魂》是以今天在校学子的青春向几十年前学子青春的一次完美致敬。
另外还有几点在观剧过程中随手写下的印象:
1、竺校长在与马一浮先生对话中,自称“藕舫”恐怕不妥,旧时自称称名,称呼别人称字,似乎是个原则。
2、马一浮先生的扮演者满溢同学表演可圈可点,把这位国学大师至真可爱
的书生气表现得很到位。尤使人感叹的是,当时校长对这位先生的尊重,而马先生可以随便就直言校长的话“错!”,今天这样的故事恐不多见。
3、剧中人张云峰(原型为浙大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其子张镜湖,系史地系1948届校友,现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有一句台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似乎念成了“是人也”,文意相同,但毕竟是引用孟子原文,还是准确些为好。
4、天幕打出浙大西迁期间教授们的研究成果时,《词学》的作者误为“孟承焘”,当为“夏承焘”。
5、最后一场竺校长手中的拐杖最好能加个胶垫,因为在没有台毯的舞台地板上容易打滑,昨日演出就数次出现这种情况。

B. 电影共和国的脊梁之求是魂观后感

《求是魂》观后感
昨日观看以竺可桢老校长为原型的母校原创话剧《求是魂》,十分感动,期间多次热泪夺眶而出,几乎是我自投身戏剧观摩与研究十数年来,从未有过的观剧体验。
这次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由高校以本校著名科学大师为题材自主创作舞台剧,首期共有清华大学的《马兰花开》(邓稼先)、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爱在天际》(郭永怀)、浙江大学的《求是魂》(竺可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地之光》(李四光)。我个人以为,在这五部剧作的主人公中,竺校长的形象最为突出,理由有三:
一、五位主人公中,只有竺可桢是校长,而且他长校是在浙江大学发展最为困难甚至是差点取消建制的13年。
二、竺校长在民国时期是与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罗家伦等齐名的教育家,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西迁云南,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浙大西迁贵州,都为未来中国保存、培养了大批人才,据我所知,各校西迁过程中,只有竺校长的夫人和幼子由于缺医少药,客死他乡。可以这么说,论西迁期间做出的贡献,竺校长堪与其他校长比肩,而若论西迁期间付出的个人代价,竺校长是最大的。
三、竺校长是老一辈留学西方,学成归国(是旧中国而非新中国)的科学家,是现代中国其本学科的奠基人,在每一历史时期都体现出了一个科学家、教育家独立思考的可贵精神,他可以跟蒋介石说不,可以对“人定胜天”提质疑,也可以对“全球变暖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他的浙大校长继任者马寅初先生犯言直谏的性格不同,竺校长更为温婉,但尤为坚定。
之所以有难得的观剧感动,也是有多方面因素的,一是上述几点对竺校长的一贯崇敬,二是家中几代人都有浙大校友:我祖父是1930-1938年工学院教工,曾经参与西迁;夫人的祖父是1945级数学系校友,苏步青、钱宝琮先生高足,两位老人都曾经亲身感受过竺校长的风范,并时常向后人津津乐道。巧的是,我的杭州老家至今仍在大学路附近,而夫人的祖父母家现仍住求是村。对母校与老校长的感情绝不只限于我个人的主观体会。三是,《求是魂》完全由母校师生历时数年创作完成,看得出,严谨的案头研究,巧妙的创作灵感和编、导、演、音、美等各艺术部门的通力合作三者的结合严整、和谐,学术性、戏剧性、艺术性的交融极为自然。现在最流行的是追“逝去的青春”,我倒觉得,《求是魂》是以今天在校学子的青春向几十年前学子青春的一次完美致敬。
另外还有几点在观剧过程中随手写下的印象:
1、竺校长在与马一浮先生对话中,自称“藕舫”恐怕不妥,旧时自称称名,称呼别人称字,似乎是个原则。
2、马一浮先生的扮演者满溢同学表演可圈可点,把这位国学大师至真可爱
的书生气表现得很到位。尤使人感叹的是,当时校长对这位先生的尊重,而马先生可以随便就直言校长的话“错!”,今天这样的故事恐不多见。
3、剧中人张云峰(原型为浙大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其子张镜湖,系史地系1948届校友,现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有一句台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似乎念成了“是人也”,文意相同,但毕竟是引用孟子原文,还是准确些为好。
4、天幕打出浙大西迁期间教授们的研究成果时,《词学》的作者误为“孟承焘”,当为“夏承焘”。
5、最后一场竺校长手中的拐杖最好能加个胶垫,因为在没有台毯的舞台地板上容易打滑,昨日演出就数次出现这种情况。

《求是魂》是浙江大学创作的校园原创话剧。它反映了竺可桢秉持科学救国梦想,在美国留学期间转投气象专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气象学博士,学成之后毅然回国,开创中国气象事业、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开展科学研究的感人故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他临危受命,带领浙江大学辗转西迁,五易校址,始终倡导“求是”学风,培育大批杰出人才。耳顺之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奔波大江南北,万里躬行,创造了中国气象研究事业的辉煌。

中国科学院、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等部门的负责人,浙江大学的杰出校友,青年科学家代表,来自科研、生产、教学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协所属各学会代表、新闻记者共800余人出席观看。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自2013年4月26日至5月5日,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分别演出以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竺可桢和李四光的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话剧或音乐剧。演出主要面向大学师生、中学生和社会公众,通过科学家主题宣传,大力塑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充分展示共和国脊梁的崇高形象,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事业中来。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