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影评
Ⅰ 求一篇影评!!!!!!!!!!!!!
关于这个电影 去这里看看有好多影评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62116/
我就不往这里粘贴了,希回望能帮答的上你
Ⅱ 豆瓣影评就是个垃圾
叫大众影评是垃圾更贴切,我查了一下影评是什么,然后去看了很多,他们那个叫吐槽,哪里是什么影评。他们的立场是假想,老子是编剧肯定写得比他好,老子是导演肯定拍的比他好,老子是演员肯定演得比他好,常常基于这样一种病态,来评价一部电影。
Ⅲ 戏梦巴黎的影评,觉得是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但是我却看不懂。希望可以解答。
《戏梦巴黎》讲述: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饰)和雷奥(路易斯·加瑞尔饰)因为电影,与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马休(迈克尔·皮特饰)成为好朋友。姐弟两人将马休带到家中做客时,马休得到两人同是大学教授的父母的喜爱,住进他们家中,慢慢地,他喜欢上伊莎贝拉。
学运开始后大学停课,三个年轻人因无所事事在房间里玩起有关电影导演和台词的游戏,游戏进行当中,伊莎贝拉知晓马休对她有意思,联合雷奥要求马休与她做爱。
自此,由于父母出门度假,三人开始了如伊甸园般的日子,马休也慢慢发现伊莎贝拉和雷奥有不伦恋情,三人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学运,似乎与他们无关 。
(3)纯洁影评扩展阅读:
要结合电影当时的背景,即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使到今天,我们很难去客观的评价这场运动,因为1968年到现在还不算太久,解读的角度很多,或许这个电影本身就是导演贝托鲁奇对这场运动的一种看法。
伊莎贝拉和雷奥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法国的年轻人,而马休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则是美国文化为主的新文化。
当新的文化到来时,法国的年轻人受到巨大的冲击。法国一直给人一种浪漫、自由又敏感的印象,但是面对着新文化的冲击,他们的另一面也显现出来,即偏执、幼稚、柔弱、理想主义的一面。
他们对性、对Pop文化、摇滚等等文化体现出的态度,很像是一个新接触这些东西的人会体现出的态度,即对认定的正确的事物、观点要追求极致,不考虑代价,不考虑更多的现实因素,甚至会把道德踩在脚底。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名字叫做《The Dreamers》,因为他们太理想主义。
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在他们伊甸园般的小屋子里过着快乐而且疯狂的日子,外面的游行仿佛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但当他们房间的“窗户”被游行者的抛掷物打碎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的,此时就算他们再想不问世事也不行了。他们面对冲进他们生活的游行,必须要有所抉择,或是如姐弟一样加入,或是如马休一样转身离开,但就是不能假装这些不存在。
Ⅳ 急需!一篇800-1000字的影评
如果没有爱 这个世界会简单的多
什么是爱?
这是我们一生在追寻的吧 我们不过想要个答案 但是 是否有明确的答案呢 爱了就爱了 不爱了之后 我们还有怀念的权利吧 爱 是需要冒险的 每一次 都是冒险 过程 拥有就够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这样的人
阿良 一个给你最纯洁爱情的人 但却无法给你一个美好的婚姻或者未来 因为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亲人 你们也曾拥有刻骨铭心 也曾有过欢乐和痛苦 共同拥有一起经历的幸福 当你再次回忆时 你会发现 那种淡淡的 偶尔想起 嘴角扬起的微笑 说不定就是一种幸福 也许就是你一直追寻的呢 只是 你没发现
小古 你没法阻止自己爱上他 你甚至不明白这是不是爱 你不断反复问自己 这到底是爱么 但是你没办法克制自己你爱的深刻 爱的迫切 就算这爱仅仅是存在于身体上 他会在你耳边萦绕 身体会告诉你 什么是爱 于是你勇敢的去爱了 你发现 在不知不觉中 你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了 你也会自嘲 然后一个人逃离现场 独自走在大街上 放声大笑 抑或是哭 这种发泄 其实只能让你更痛苦而已 直到最后他对你说 就当这一切是一场梦吧 但是你没办法逃离 因为 你是那么爱他 这是爱 不是么
sunshine 一个最纯粹的男人 乐天的 开朗的 可以把幸福带给你的人 他能够在你离开他之后 对你说 八个字 他们都爱你 我也是 是否他永远都是这样 轻轻的对你说 我们在一起吧 但是你的眼中他还是很嫩 他只是想和你一起 然后和你一起生活 你不停发出求救 他是唯一听到的人 于是他向你伸手了 他是否是你心中的神 还是你心中的爱 不 这不是爱 不过是一种同情吧 而当你发觉时 你已无力拾起这种怜悯了 只想逃离 因为这不是爱 至少不是你想要的
我们还是不知道最终我们会和谁走到一起 昨天跟柳柳说 其实我们不一定能和我们最爱的人一起度过余生 也许我们会和我们毫不熟悉的人结婚 只要他疼我多过我爱他 这是命运吧
其实没多少人能甘心 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爱 爱 也许就是一直付出 阿良说 不求回报的 纯粹的爱 才是真挚的 我能抱着你多久 那就多久吧 那些不舍得丢掉的 那就一直跟着
我们是人都不是神 坐得越高 越怕摔倒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哪还会有爱存在
do re mi..... 爱 是不是失声后 互相扶持的 一种力量
或者 这个世界没有爱 的时候 会如
do re mi.....这么简单
电影《爱的发声练习》影评
Ⅳ 对一个女生的评价是不幼稚但是却很纯洁,什么感觉
感觉就很清新啊、这个女生一定是个很清纯、很动人的女人、
能让人用到纯洁这版个词形容、就说明了气质和长权相以及性格、都十分的让人喜欢、让人感觉到舒服、
而且那个男生似乎也很欣赏这个女生、
因为男生一般用纯洁来形容一个女孩子、就是对这个女孩子有感觉了、至少是有好感的、
所以可以说明这个男生对这个女生感觉很好、
不幼稚、但是却很纯洁、就说明、思想成熟了、懂得了人情世故、但是心灵却还没被社会污染、还是保持原来天真善良的样子、
是句很好的评论哦!
Ⅵ 《德伯家的苔丝》影评
曾以为作家的伟大在于多产,在于创作大量经典名著。看了Thomas Hardy的名作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才知道好著作只需一部足够。哈代笔下的苔丝曾被多位出色的女演员演绎过,1979年德国女演员Nastassja Kinski出演的电影《苔丝》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三项Oscar金奖,后来相继拍成了其他演员担演的电视连续剧,其中我最爱Justine Waddell饰演的Tess---1998年BBC推出的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 好的故事因有好的情节,演绎的出色不亚于情节本身。 有人说曾获得Oscar奖项的电影《苔丝》不如BBC于98年的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因为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不同。据说Nastassja Kinski太野性,她的经历使她难以演绎出哈代笔下的苔丝---美丽的英国乡村少女的形象;而Justine Waddell有种英国式的古典美,既优雅甜美又有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感,所以与哈代笔下的苔丝的形象更为接近。 我也更喜欢98年的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五年前买了《德伯家的苔丝》电视剧VCD(片长约3小时,共3张),痛快地看了又看,越看越着迷,叫人心碎…五年后的今天,对苔丝的眷念仍不减,执起笔来,重温些许插曲与片段,细细回味剧中的气息,浓郁的悲情… ★ 我的“苔丝情结” 1. 洁白如诗那般美,令人迷醉 Tess很美。她的姣好与玲珑映衬在一身的洁白下。她很白,白的那么纯,不可亵渎;白的那么美,无与伦比;白得那般艳,令人惊羡。那般白,曾盛开在灿烂的日光下,奔放在原野绿丛中,舞动在庄园秋色里。那般白,曾如此的出奇夺目、娇艳动人。当火红的玫瑰戳伤了手,鲜血沾染了洁白,Tess的白,开始让人怜惜。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否将你比作夏天?你比夏天更美丽温婉。”(出自我最爱的诗歌---莎翁十四行诗之18) 很自然想起这首诗,就学着它那样来形容Tess--- “Shall I compare you to an Easter lily? You are more pure and pretty.”“我能否把你比作百合?你比它更纯洁更美。” 2. 影音与命运双重奏,撩动人心 无论快乐与苦痛,Justine的真情演绎,皆发自内心,毫不虚掩。尽管命运一次次变着戏法,给无知的Tess开玩笑,幸福一次次绕过她身旁溜走,她依然亭亭玉立,犹如一朵鲜花,娇艳欲滴,沁人心脾。我不禁震慑住了,内心涌动一股悲情,哀Tess所哀,愁Tess所愁,我相信观者定能感受到,并与之共鸣。 令我惊诧的,还有剧中反复奏响的乐曲,那淡淡的忧伤。那乐曲多么美妙动听,让人如痴如醉,百听不厌。佳音好比天籁,就象莫文蔚的一曲《盛夏的果实》,谁也计算不了曾经醉过多少天下人,歌曲里那淡淡的忧伤,和谐的韵律与无穷的韵味令多少人为之倾倒! 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的插曲与故事情节如此吻合,激起了我心底万般柔情。故事的情节不失浪漫,浪漫之余却散发着忧伤,弥漫着宿命。情节与画面交织的天衣无缝,影音与命运的双重奏,给纯洁的Tess蒙上了宿命的色彩。主旋律、背景音乐与掺和的曲调穿插于剧情中,诉说着淡淡的忧伤、绵绵哀怨、柔弱、孤苦与无助,预示着冥冥中的命运。 3. 咽着泪水那一幕,百折不回 当历尽磨难的Angel决定从巴西重返英国,与心爱的Tess言归于好,便有了Tess含泪带笑,默默注视Angel的一幕。Angel的归来,犹如一把利刃,径直刺向Tess的心坎。“Too late...Too late!...” 一切都来的太晚! 多少个日夜,Tess企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旁。抱着一线希望,她给Angel写信,恳求丈夫迅速归来保护自己。可是伴随她的却是孤独、悔恨、愤慨、绝望,最后,她只能甘受屈辱和苦难。 Too late! 声声悲切。这迟来的相见,是命运的捉弄,天意弄人。 想起韩国影视的女角色都爱哭。为感动而哭,莫名、单纯地哭,天真可爱甚或淘气地哭。如My Girl(《我的女孩》)里李多海饰演的“周幼琳”,一把鼻涕、满脸泪花,毫无保留地把一切溢于言表,以泪水宣泄…而Tess,则将所有的冤屈与苦痛以及对爱人的思念都统统深埋在心里,默然含泪,泪往心里流,此情此景,言语怎来得及思索? 4. 死亡是苦难的终结,肝肠寸断 苦难终有尽头。在一个静谧的黎明,Tess被捕,被处绞刑,至此,全剧终了。然而,与电视剧不同的是,小说的结局燃点了希望:Angel怀着忏悔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这种希望,是否预示着新的爱情的萌生?就好象许多爱情故事一样,妹妹继承姐姐的爱,和男主人公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可是真能幸福快乐吗?当初爱得那般死去活来、肝肠寸断,我怀疑这种爱的继承,至少,在《德伯家的苔丝》里我相信爱是无法继承的。就象《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里的故事一样,爱,无法弥补,没有替身,也没有退路,只能按着原路走,唯一条路,一直走下去…… 只有在悬崖,断肠人才得以解脱
Ⅶ 求一篇800字的影视评论
《色戒,女人心》
知道是看剪接版的色戒,仿如吃一块精致蛋糕,被挖去一角,意犹未尽。同事朋友在香港看的色戒则又被当成三级片上映,对女生而言,多少总有些不好意思。一部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常常引发争议,从而成功地制造舆论效果,吸引更多的眼球,至少商业上,它是成功的。
色戒,在我理解,更似讲在情色领域中也时刻戒备的一个小男人。没有国仇家恨,他也只是可怜的,颇令女人心动的。一旦身在大时代中,站错了队伍,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情就变得如此不应该。
而女人,面对真正内心的情感,往往比男人更直接,而又更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王佳芝,就是这么一个委屈的女人,坚韧的走过她的匆匆岁月,奉献了自己的身体,奉献了自己的爱情,最后落得丢失了自己的性命。她,爱过,恨过,得到过,也失去了。
最初的王佳芝,也是为了他那么一个肯定而渴望的眼神才加入他们的刺杀队伍,即便她的内心是那么痛恨那些血腥,没有女人不向往着纯情清白。而表演让她忘记了,自己是在生活还是在做戏。假易真时真亦假。最真实的戏剧不过就是人生。最初让她砰然心动的他把她推向了舞台,最终却也是她,亲手让他的人生落幕。为了能够接近易先生而懵懂的失去贞操的她,对他,是怎样的心情?即便没有任何怨恨,至少也透露出无奈和不甘。
以至于,再遇到易先生,这份要命的差事倒像成为了一个依托,想尽办法结束,却也不知道怎么结束。是不知还是不忍?谁知了?至少与易先生,虽非完全是灵性结合,但绝非单纯的一场戏!不得不说,在她真诚唱小曲的时刻,那眼角的泪水和微颤的双手透露了易先生的心迹。即便是最后的别离,易先生也只是说她走了,回家去了!不愿意相信,还是不堪回首?
一对男女的相遇,如果没有政治,没有经济,总是最唯美的。但凡因为高尚的理想和崇高的品质而放弃,又演变成了惊世骇俗的悲剧。只有生活在身边的小人物的爱情,被现实压碎了,碾烂了,即便再真实也就变得索然无趣。人们就像是没头苍蝇一样,为了蝇头小利寻寻觅觅,最终,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自己。是承诺太重,还是我们看得太清晰?最缥缈的爱情,撕去面纱,赤裸的也只剩了叹息。谁得到了,谁失去了?我们总在仰望着别人手心中捧着的幸福,最终,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记不得了!自以为得到,自以为失去,戒备太多,反倒失去了自在的快乐……
Ⅷ 求一本书评和影评。
刚才弄上来《蓝色大门》的电台原声。以为心中流淌的青春泪水已不在,没想到一听到熟悉的有些寂寥的钢琴背景音乐,听到张士豪的自我介绍:“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想到孟克柔酷酷的台词:“你到底要干什么”,还有林月珍边哭边说“喜欢他这么久,就只能偷偷翻他照片,我是不是很没用!”,眼泪不禁又掉了下来。高一时看这部电影时的忧愁一下子又涌上心头,那时真的是处在青春啊,可是过了高一,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了。好怀念那个时候啊,讨厌现在的自己,我也好想问啊,我是不是很没用? 重新翻看高一时的影评,再听一听《蓝色大门》的原声音乐,喜欢钢琴曲《敏感》,喜欢英文插曲《Accidently Kelly Street》,喜欢喜欢陈绮贞的《小步舞曲》。 ——以此惦念我的高一时光 “我看不到,我真的看不到……”这是影片一开始黑暗画面的独白。
接着画面转到两个上体育课时躲在操场边树下的女生。她们闭目冥想,想像着若干年后的自己。 那个看起来更可爱的,头发有点鬈鬈的女孩子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梦幻里,“我看到了。十年,又好像是八年,我带着我的女儿,很乖很漂亮的那一种,和几个贵妇在喝下午茶。太阳很亮,很温暖……后来,我老公推门走进来……”阳光下,那张沉浸在幸福中的脸庞是多么美丽。她是林月珍,梦里月珍暗恋多时的张士豪自然成了她的先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她却一直把那份单纯美好的情愫压抑在心里不敢表白。她只告诉了最好的朋友孟克柔。孟克柔就这样知道了张士豪的存在;他们俩骑着脚踏车在红灯前相遇,虽然不认识,却很孩子气的在绿灯后加速,比谁骑得快。下午三点钟的阳光,男女主角追逐在市区里。这时,干净透明的钢琴独奏安静响起,字幕出现——“蓝色大门(Blue Gate Crosing)”。电影刚刚开始。
很长的序曲,几句简单的对白,轻飘着的音符;阳光、蓝天、夏日、单车;还有树木茂盛的绿色,像一个繁华的梦一直延伸到记忆的尽头。才看了这部电影的开头,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蓝色大门,代表着什么呢? 幻想与希望,让青春充满灵动与诗意,但或许也是那最初忧郁的来源吧。林月珍收藏张士豪用过的任何东西,有篮球,蛙镜,喝过的保特瓶,运动鞋,甚至交作业时顺手偷走他的周记。她握着张壕用过的一支原珠笔在纸上不停地写他的名字,她单纯地以为笔油用完的时候张壕就会喜欢上她。她带着孟克柔去游泳馆看张壕练习,让孟递交“结识信”,却又胆小害怕失去而逃避,只留下孟一人解释说不清的事实。最后她还是被一句“对不起”拒绝了,她的笔下溢出木村拓哉四个字。她知道有缘无分,又不想愿望落空,所以改写木村拓哉来安慰自己。还是年轻没有心机啊,不会要求什么付出后的回报。林月珍坐在游泳馆的观众席仍旧为张壕的比赛呐喊加油,如此笨拙的心意和少不更事的情感,真让人心疼和叹惋。
张士豪呢,是个单纯、阳光又善良的男孩子,成天泡在游泳池里无牵无挂,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游泳比赛拿冠军和当孟克柔的男朋友吧。记得有一幕,张壕一口气将整瓶水喝完,只为了把空瓶子交给捡废弃物的阿婆,简单的动作,却将其热心助人的善良表露无遗。还有张壕许多重复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我叫张士豪,天蝎座 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其实根本没有林月珍对不对?是你自己想认识我吧。”“哎,吃饱回家喽!Bye-bye!”“我就是要追你呀!”张壕令人感动的真挚直率,举重若轻的开朗,用孟克柔的话说“那是个多好的孩子”。一直很喜欢陈柏霖,在这部影片中,他算是演得很称职,不仅演出了他在《最初的爱,最后的爱》中的乐观执著和《五月之恋》中的自然可爱,更显现了一种青春无敌的豁达味道。
灵魂人物孟克柔是个复杂的角色,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个有点男孩儿气的女孩子。她为了好友去接触张士豪,却没料到张士豪会喜欢上她。她提出和张壕交换秘密,然后鼓了很大勇气说出自己喜欢的是同为女生的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她的表情中那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忧伤,她的名字,她对张士豪的一句酷酷的台词:“你到底要干什么”中的无畏与防备,一切都是埋下伏笔的。她对林说“看不到”,其实是她不敢面对自己,她无法想像自己的将来……
但他们总归有着不受约束自由飞扬的青春。他们在爱慕与误解中慢慢成长,在思想挣扎与心胸宽容中渐渐成熟。也许因为年轻,他们无所畏惧,不相信挫折,他们似乎都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固执。所以那些曾经的困惑、忧伤都将消解在青春的阳光里。
虽然电影给了一个“女生喜欢女生”这样意外得有点尴尬的剧情冲突,可是整体上的格调是温馨浪漫,愉悦轻快以及洋溢出来的清新向上的情怀,人物的纯洁情感也像清澈透底的蓝色海水一样,晶莹剔透,时而莫名甜蜜,时而淡淡忧愁。看完之后,心里被一种温暖笼罩,却又有一点湿湿的,就像洗过头发以后沐浴在午后暖洋洋的阳光里,心情熨帖柔和;空气里还有发丝散开的洗发水的香味,却又异乎寻常的平静。
影片的结尾实在值得回味。男女主角再次在市区里阳光下骑着脚踏车,追追逐逐,寻寻觅觅。出发前,男生对女生说:“也许有一天,一年后,也许三年后,如果你开始喜欢男生,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哦!”淡淡然一句真心话,却可以触动多少人的内心。而女生也终于战胜了青春的阴影,自信而坚定地迎接前方的未来——“张士豪,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你应该会更帅吧。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钟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Ⅸ 电影《红河谷》影评
《红河谷》影评
美丽的雪山草原,神奇的文明,纯朴的民风,纯洁的爱情……都在无耻的战争的炮火中灰飞烟灭,红河谷,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部反殖民侵略的民族史诗。
神奇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文明,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过着平静而自在的生活。他们用虔诚的宗教信仰升华自己的生命,维护着这片世世代代生息于此的土地。他们之间有着纯洁的深刻的爱,藏族青年格桑和落难汉族少女雪儿达娃建立了纯洁真挚的爱情,而头人的活泼中带着些许女儿丹珠也大胆地追求着格桑,还有暂居在这里的英国科考青年琼斯也喜欢上了丹珠,三种交织着不同民族不同情感的爱情,成为这部悲剧最令人感怀的因素。格桑和雪儿达娃坚持到最后,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丹珠面对暴虐和凌辱,高唱了一首极有震撼力的民歌后,引爆敌人的弹药堆牺牲;而琼斯这个对殖民屠杀愤恨不已的英国青年,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灰飞烟灭,用自己的眼光控诉无耻的殖民侵略。
影片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无耻嘴脸,让人们去思索文明的霸权与生存问题。英帝国主义殖民者妄图用他们的工业文明来取代一切,用他们的船坚炮利来征服世界,他们企图把西藏作为侵吞东方古国的跳板,对这里伸出了罪恶之手。罗克曼是这部影片里我最痛恨的角色,这个曾在圆明园里纵过罪恶的火的强盗,又假扮成科学家,窜入神圣的青藏地区刺探地形,如果不是被耿直善良的藏族小伙子两次搭救,这个家伙早已死于非命。可是他恩将仇报,很快就带领他的殖民军重新来到,用欺诈手段和火枪大炮对藏族兵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他满口要给异国的人民带来他的“文明”,实际上就是用他的帝国主义来侵吞、掠夺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不惜残害所有可贵的生命,其无耻嘴脸代表了帝国主义的特征,令人切齿痛恨。他看到格桑点燃他赠送的打火机准备点燃火药库同归于尽时,居然还一字一顿地说“Why shuld you and I have been friends?”最终自食其果粉身碎骨。
影片最使人震撼的是藏汉两族人民面对残酷的侵略毫不退缩,舍生忘死与凶残的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他们的血肉填满了苍茫的红河谷,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这一曲壮歌,让我们感受了藏汉一家的深厚感情,还有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热血。当看到无数的藏汉儿女在疯狂喷射的枪炮面前倒下时,当看到一个个穿着血红僧袍的僧徒在冒险给战士递送军火的悬崖上饮弹坠落时,不由得为他们可歌可泣的牺牲而崇敬感动。当最后只剩老阿妈和她的小孙子走在高原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时,我们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红河谷》在人物形象塑造、场景布置和音乐配置上都做的非常不错,冯小宁导演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部片的配乐很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主旋律就纯净中透射着悲壮愤怒,让人听着时心中涌起崇高之感。宁静扮演的丹珠在就义前领唱的那首藏族民歌,前边的独唱超然空旷,她带起的藏族战士们的齐唱更是震撼人心,他们热爱生活而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让人感动不已。那充满深情的旋律在耳边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