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观后感
1. 《面对面》的观后感
昨天晚上(4/29)回来,偶然电视偶然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对李连杰的采访。
相信不少人挺喜欢看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正如该栏目没完没了的宣传的那样,主持人习惯质疑,质疑已经成了该栏目的一个典型的风格。因此在播出的采访李连杰节目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李连杰接受了主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质疑。例如对李连杰一基金计划和在上海的2亿人民币的豪宅的质疑,对一基金计划推动过程中捐赠人士金额不对外公布的质疑、对李连杰一边拍着武打电影一边说宣扬非暴力思想的质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完这档节目是觉得很爽很过瘾的,觉得一解观众心中块垒,我知道的是看节目的过程当中我的感觉是不爽,相当的不爽,不是因为李连杰,而是因为主持人。原因是在李连杰回答了主持人一而在、再而三的质疑后,我突然觉得主持人的问题显得有点愚蠢、白痴,尤其是通过李连杰的不断的诚恳的善意的微笑着的作答、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作答、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作答,你会发觉主持人的太多的问题太多的质疑几乎都是多余、问的问题几乎丝毫没有意义。当然,这个感觉不排除受到李连杰的回答问题时候的从容、坦诚的态度影响或感染。在此我要说明的是我不觉得我是受到了李连杰的现场表演的愚弄,我相信他是真诚的,尽管他是职业演员,还要说明的是我不否认主持人的部分质疑是有效的或者说机智的、可取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主要原因大概是从主持人和李连杰的一个问一个答的表面现象来看二者根本不是在同一个精神层面上沟通,一个尚且踏步在名利场、挣扎在名利场,为了完成好一期节目,尽可能的提高所谓的收视率;一个是已经洞穿了世事的无常、可以达观的笑对一切,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设计自己的后半生人生蓝图,多做一些慈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是在被动的生活,一个是在主动的生活。因为各自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再通过电视这个媒体展示给社会大众的时候,双方的魅力高下立判。
试想,经常吃一样东西会不会腻歪?那么作为观众经常看这种三段式的质疑会不会有不适的感觉?而作为主持这样的节目的人会不会腻歪?如果会,那么有无革新的可能?或者质疑的过程当中有所革新?不要显得千篇一律、程式化?我的意思是主持人可以质疑,但是在质疑的方式上是否可以根据采访的对象有所变通?此刻你采访的是一个一心向善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明星,他一直在面带微笑,不厌其烦的给你做解释,甚至透过他起先的回答甚至录制节目前期的交流,你已经可以知道对方是一个对生活持有什么样态度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问他一个两个问题就已经足够了,但是……结果,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随着你的发问的推进,随着采访对象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传递的同一个精神层面的回答,在观众的眼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主持人贬值了。当然,如果你采访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你质疑的越犀利大家看的越爽,观众不会腻歪!问题题是这次的采访对象不是十恶不赦的家伙。
普通的人在选择沟通和交流对象的时候都尽可能的希望双方是在同一个精神层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交流会变得简单甚至简洁甚至变成了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的问题,而不是不厌其烦的重复解释一个雷同的人生态度。与其这样劳心费神的解释过来解释过去,用一个不恰当的成语,那就是对牛弹琴嘛,还不如参加这样的《面对面》栏目。
事实上,李连杰就是李连杰,他没有显得不耐烦,他很认真的老老实实的回答主持人的每一个质疑,他也一定要参加这样的节目,重点不在于澄清一些个人是非,而在于可以借助这个央视的媒体大平台来宣传自己的一基金计划和和平主义理念,甚至间接的教化世人。
我们知道,主持人是在执行一项重复性的工作,或者说习惯性的工作,他的步步推进的质疑式的发问已经成为他身为主持人的明晃晃的标签,这个标签也算是所在栏目的一个标签和特征,并且要靠这个明晃晃的有别于他人的标签和特征来生存来养大家糊大口。
我相信,主持人王志本人绝对不是一个白痴或愚蠢的主持人,问题是对李连杰的采访确实又给了我这样的感觉。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因为写这个东西,在网络搜索了“王志,他习惯质疑”,还真有所发现,据说他曾采访金庸老先生,也是质疑的了不得。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武侠小说的巨匠,在华人圈子里有最广大的读者群的作家,个人也觉得对这样的人物也采用质疑式的采访是严重不当的。也许金庸老先生根本就不该接受这样的采访,中央电视台还有其他类似的访谈节目啊,那些节目参加参加估计效果会好的多,也不会因为质疑风格用在了金庸老先生的身上而使得观众大倒胃口。
其实,在写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的时候,我原来是没有答案的,此刻写了金庸老先生的这一个段落之后,我突然觉得也许问题出在了《面对面》这个栏目的定位上,它不应该以“质疑”来定位,更不应该大张旗鼓的做宣传,做一个有特色的节目并没有错,但是是什么样的特色似乎需要真正的深思熟虑,如果你非要把这个特色就定位为“质疑”,那么,个人以为,至少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栏目组的人有义务慎重的选择一下,不要为了做一个节目而做节目,到最后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本是想利用名人提高自己的收视率,结果……嘿嘿……
另外,还有一个也许算不上原因的原因,那就是该栏目代表的是社会大众的喉舌,那么主持人是在代表观众质疑,所以也许把身为主持人的王志看作某一个群体的化身更准确些。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需要所有看《面对面》栏目的观众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观念,那就是你我此刻看到的电视里的王志不是王志,看到的是我们大家的组合体,他是你我的替身,这样的话也许在某几期节目中我们眼中的王志会显得不太白痴,相反会显得可爱也说不定。
前天晚上看了一点点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主题好像是医患关系,其中提到了媒体的推波助澜的反作用,事实上,现下的媒体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吸引读者观众的眼球断章取义,滥用标题,甚至歪曲事实等丑恶的行径屡见不鲜。这个话题不说了。
说另外一个。
如果拿央视的采访类节目和凤凰卫视的同类节目比对一下,我个人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央视的节目太烂,过于呆板。
如果拿央视的娱乐类的节目和湖南卫视的同类节目比对一下,还是同样的感觉。
当然,如果从财力、权力的角度看,也许央视一点都不烂。
因此我想郑重的向关乎国人脸面大事的央视求个情,求您多点创新精神吧,先人们早就讲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啊,不然还真的等死啊?
2. 刘秀祥读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可以将主人公的事迹详细的描述一下,比如刘秀祥聪明好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刘秀祥如愿参加高考,终于如愿以偿,考取大学——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正文:
刘秀祥聪明好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小学四年级时,生活的重担一下全落在幼小的刘秀祥身上。没有时间种庄稼,他就把田地转租给别人,每年仅得500斤稻谷。没有钱,他就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山挖药材背到县城去卖,赚了钱先买药给母亲,余下就买油盐。
每天他早早起床,陪母亲吃饭后才去上学。放学后,他匆忙赶回家照顾母亲。刘秀祥就这样读完了小学,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
由于经济原因,刘秀祥找到民办的乾坤武校,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的机会。为继续照顾母亲,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了带着生病的母亲四处打工求学的生涯。为了生活和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街边、在垃圾堆里拾废品卖。
三年艰辛走来,老师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劝他报考中等师范,但他梦想的是读大学,所以依然选择了读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龙一中。
为了攒够学费,开学前一个假期,刘秀祥随乡亲到一个电站打工,每天干的都是重活。由于多年艰苦生活造成的营养不良,他晕倒在脚手架上险些丧命,但他始终没有退缩。因为过于劳累,平时成绩很好的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
这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他决定再次参加高考。他连续几次找到某中学请求免费补习,校领导终于被他的事迹和真诚所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年,刘秀祥如愿参加高考,终于如愿以偿,考取大学——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2008年秋天,刘秀祥又毅然带着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来到了大学。随着刘秀祥“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故事经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沂蒙晚报》、山东《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学校,他还参加竞选担任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和团委宣传部部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受到学院领导及师生的好评。这期间,他一直是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四、五份工来维持母子俩的生活,同时他还帮助许多贫困学生联系校外兼职。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到临沂大学各校区、临沂市网瘾戒治中心、临沂四中、八中、山东潍坊师范学校、海洋化工学校、沂南县大王庄中学及贵州天赋中学等作“自立自强、孝老爱亲”报告,还在天赋中学等设立了“爱心助学金”,总资金达到110000多元。
在这些活动中,他极力的宣传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先后为贫困患儿筹措40000多元的善款,挽回了一条生命,也挽回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并且刘秀祥还从初中开始就默默资助三名贫困学生,其中两人已于2009年和2010年考取了大学。
2012年7月,刘秀祥大学毕业,有来自北京、西安、南京、深圳及山东等多家企业为他提供了优厚的工作岗位,但是,他最终都拒绝了,他说因为家乡教育还不发达,他选择回来做一名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又带着母亲回到了望谟。
回到望谟他开展了助学走乡村活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外面的朋友关系,牵线资助山区的孩子,目前牵线资助了15个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一年资助800元,直到小学毕业。
同时,他还为山区的贫困学生和贫困农民募集衣物,文具和书籍,有来自山东临沂大学,山东临沂阳光保险公司,上海大学及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筹集了4000余件衣物、书籍及文具,刘秀祥还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到各学校做励志演讲报告,全乡17个乡镇都演讲了一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鼓舞和感染更多的人。
他把外面的关系都带到了山区,他说:“回来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荣幸”,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他还抽出时间到各乡镇学校作“孝老爱亲,自强自立”报告,他的报告感染和影响了许多人。刘秀祥说:“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现在条件艰苦一点,不要怕,只要有梦想,有行动,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为家人和家乡。”
羔羊跪乳,寒鸦反哺。在那些关于孝悌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之后,他以现代的方式翻唱了源自沂蒙的古老歌谣。刘秀祥,他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个家,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
3. 刘秀祥演讲观后感作文
刘秀祥用青春铸就师魂、用行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刘秀祥四岁时父亲去世,随后母亲患上精神分裂症,为了求学,从初中开始他就带着母亲在贵州省望谟县、安龙县和兴义市四处奔波,2008年,刘秀祥考取山东临沂大学,他毅然带着母亲远赴山东上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他放弃了优厚的工作,选择回到贵州大山深处支教。刘秀祥被当地人称为“贵州第一孝子”, 学生时代他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贵州都市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后,全社会深受感动。
走上讲台那天开始,他始终没有忘记,和他当年一样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搞好教学之余,坚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建了“助学走乡村协会”,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牵线搭桥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进行捐资助学,捐助山区的孩子。在他的努力下,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响应,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先后共筹集50万余元助学金,助学物资(衣物、鞋子、书籍、学习用品等) 50 余万元,牵线一对一资助1000余人,昔日被喻为“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心大使”的他,如今却变成了走乡村助困的“爱心大使”。除此之外,他还进行各种公益讲座和演讲300余场,受众上百万人,并两次受邀到贵州省委组织部给全省领导机关干部讲课,无论是参加任何形式演讲和讲座,他都是义务公益,不计报酬。
刘秀祥工作尽心尽力,所带班级教学质量年级第一 ,参加县级、州级优质课大赛分别获一、二等奖,所带毕业班2015届和2016届高考成绩超省及格率和省平均分,实现双超,获望谟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高考特殊贡献奖。
4. 观后感是什么怎么写的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5. 演讲观后感600字作文
星期三那天,班主任播放了一段视频给我们观看。那是一次浙江某中学的家长会,一位有名的演讲家,在用激昂出色的言词给全校的学生以及家长们展开主题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演讲。
会议开始时,他讲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一个女生因与家人闹矛盾而离家出走,去到一家面馆,老板给了她一碗面,她顿时感到这家店的老板就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不孝的女儿,在离家出走的情况下,竟然认为一个外人比父母对她更有恩。我看到这里,陷入了沉思当中:父母给与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活在了这个世界上,这足以是天下间最大的恩惠。这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恩惠,所以我们不应该对父母不敬,否则这将会是最大的过错。想到自己在家里,有时也会对妈妈发脾气,或者会觉得她的唠叨很烦,我也觉得惭愧了。
接着,他又讲了很多为人父母的辛苦和操劳,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他要求全体学生站起来,眼睛要正视地看着坐在身旁的家长,看清父母的样子。他说,有的学生放假回家后,吃了饭,喝了汤,也许连正面看着父母说话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没有,就急忙地赶着去上学了。的确,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学生,可能他们连对父母说多一句话也不愿意,可能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唠叨而不想回家,可能他们放假时宁愿去玩去闲逛也不想回家......这可是多么的不孝。最后他又要求全体的学生紧紧地拥抱自己的父母,对父母大声说出:“爸爸,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此时,看着画面中一对对父子、母女深情相拥的情景,听着一声声响亮的发自内心的呼喊,我的眼里不禁亢满了泪水,心中感触万分,久久不能平伏。
真的,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青少年来说,我么一定要努力,用功地学习,将来的路才能走好。只有这样,我们就足以很好地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这样,我们就会感到在家是多么的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一生无悔!
6. 带着病母上学的山里娃观后感
《带着病母上学的山里娃》观后感
对于一个山村的孩子来说,想走出大山,读书是最好的出路。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缺失,而想要做到读书与尽孝,这是非常困难的事,中途中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今天的故事就是《带着病母上学的山里娃》,看着题目,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山村的孩子有一个间歇性精神病且没有自理能力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考上重点高中的刘秀祥的他没有丢下自己的母亲而独自前往县城读书,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带着病母上学”高中明明是二八年华,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悲凉,拥有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沧桑。
而在节目中,刘秀祥说着自己的经历,简短的二十多分钟,却只有他自己知道生活是有多么不易。求学的过程中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取治救母亲的药钱。其中,有两件事令我感到非常的同情他们,第一件事:一天,刘秀祥生了病,而母亲要吃饭,刘秀祥只能爬起来热昨天剩的白菜,在送去给母亲的路上,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刘秀祥只能一点一点的捡起来放在碗里给母亲吃。看着母亲在笑,不经心里有些发酸。发酸的是自己当初在父亲坟头立下的誓言,更发酸的是自己这个年纪的无能为力,只能让母亲过上这样的日子,没有办法给自己以及母亲一个好的生活。第二件事:高考来临之际,自己不幸患上重感冒,对于家境贫寒的他没钱买药治病,没办法只能生病去参加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高考,这样的身体如何能够考好?果然,高考落榜了,刘秀祥崩溃了甚至想过自杀,从此再无牵挂,却看到自己的日记,自己有一个生病的母亲,还有自己曾经在父亲坟头立下的誓言以及自己的一生。刘秀祥振作起来了,并且重拾信心认真复习再次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在逆境生长的孩子,意志力非常的强,终于不负青春考上了临沂大学,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大学之路。
很快,刘秀祥的事迹受到了媒体关注,在各大报纸上刊登。随之,很多城市单位向他发出邀请,但刘秀祥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当教师七年多的时间里,刘秀祥多次骑车进行家访,为建立起师生友谊,而亲自下厨做饭。结果也让人可喜,帮助了许多差班的学生,而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学。刘秀祥也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刘秀祥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要害怕自己的家庭有多么苦寒,逆境的环境中更能磨砺自己,永不言弃,尽管是多么平凡的人,只要心中有梦,为此拼搏,定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7. 刘秀祥的事迹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启示: 当代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能否成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所期盼的角色,担当历史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多数青少年有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