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观后感400字
① 戏剧的观后感 500字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
② 优秀戏剧观后感400字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虐待二夫人。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一、《鸟人》观后感
听说《鸟人》复排就很想去看这部话剧。很早就知道这部戏的时候我还很小,只是依稀知道,就怎样的剧情,我很是模糊。抱着回忆和期待的心情在上周观看了此剧。
大幕来开,舞台上背景及那充满京韵的吆喝声,车声,鸟声,调嗓声。。。。一下子把我拉到了童年的记忆中去了。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心理医生,硬说遛鸟的人有病,一定要办一个“鸟人康复中心”,免费为“鸟人”治疗。“鸟人”果真有病吗?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自己本身的冲突。鸟类学家与贩鸟人、心理医生与”鸟人”们、”鸟人”们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冲突,”鸟人”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养的鸟,他们只关心自己笼中的鸟,却不关心人,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他们养鸟的同时也将自己关在”笼中”,尤其是”百灵张”的鸟殉将这种”笼子”表现到极至。而作为心理医生的丁保罗同样也只关心自己的治疗成效,为自己的分析成果沾沾自喜,他也成了”笼中鸟”,剧中最后一幕将他与众”鸟人”的位置倒置,原来他也不过是另一种”鸟人”而已。鸟类学家虽千辛万苦的寻找那只珍贵的”鸟”,但他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鸟,是自己的研究,他将寻找到的鸟不是加以保护,使之存活下去,而是将之制成标本,为自己扬名立万。作为艺术家的三爷,他十分珍爱自己从事的艺术,甚至人间找不到好的继承人,就转而训练鸟,从训鸟中填补了自己无法教导后一代戏剧学生的心灵的空虚,他隐于了训鸟,从而忽略了身边的一切人和事,他看着处在鸟笼里的鸟,实则同时他自己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笼子里的“鸟”,当他找到一棵好苗子时,不管人家是否愿意,他不由分说,热情高涨的开始教了起来,甚至使用威吓与哄骗的方式。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是去真心关心他人,只是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得到成功,他们被自己的追求拌住了脚步,被所谓的”养鸟事业”迷住了眼睛,为自我所羁绊。归根结底,他们败在自己手里,最终只是成为了更大一个笼子里的“鸟”。
看似荒唐并有些和现实脱离的剧情,这荒唐是那么的真实,给每一个看过此剧后的人们留下了太多思考。人本身就是自私的,谁都可以为了自己那专属自己的无发实现的梦,用这样那样的方法去自我所羁绊,甚至牺牲利用周围的一切人和物。这发生的一切均缘一个“痴”字。。。。我们固有的思维逻辑是多么的固执和主观;我们狭隘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多么的荒谬和可笑!真是直指人心!
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好作品,不仅剧情有深度有思想将人性剖析的很真实。在表演上更是可圈可点的。每一个演员表演上都很到位,抓住了每个角色的灵魂,值得一提是何冰的那两段京剧更是景上添花。
二、《茶馆》观后感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年龄大了,看话剧《茶馆》也哭一场。随着场景的替换,人物粉墨登场,心在其中,忘了人在戏外。难怪很小时候听的那句歌词我仍然记得很清楚“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人生就是一场戏”。
话剧一共分三幕,第一幕是发生在清朝戊戌变法那年,谭嗣同维新失败而被砍了头,清朝政府腐败,得势的仗着权势欺压百姓;第二幕到了民国时期,军阀们为夺权势,连年混战,老百姓民不聊生;第三幕抗日战争之后的国民党政府和美国霸权,政治空前黑暗。而穿插三幕的主线就是老裕泰茶馆和王掌柜。茶馆风云变幻,影射了动荡社会下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黑暗统治的百般无奈,日子就像践踏在政权的铁蹄下,四分五裂却又不得不继续。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二德子和他们的子孙之流,凭着坑蒙拐骗、见风使舵、仗势欺人的看家本领,横行霸道。正义倔强的常四爷、誓要建实业保国家的秦二爷、老实本分的王掌柜却最终走的走,死的死,终究敌不过那般乌合和权力的蹂躏。
康老太太和王掌柜的离别,那句“您要硬朗朗的”,听得我哭了:多年如同家人般的关照,看似简单的话别,却饱含多少复杂的心理,这一别将是永别。小花母女的叩别同样的凄凉;待到常四爷和秦二爷最后和王掌柜的聚首,当他们提前为自己唱诵挽歌和纷纷抛洒纸钱时,我的眼泪即如雨下。或许是心思太过细腻,又或许是太多愁善感?看《孔子》一样随着剧情就那样入戏了。小时候看动画片《雪孩子》,因看见雪孩子融化在太阳下,歌声一响起就哭,就算是现在看同样无法控制,哭得稀里哗啦。
演出结束我们一直等到演员出来谢幕,掌声雷鸣般久久不能停息,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率全体演职人员再三谢幕,剧场不得已将帷幕放下,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③ 襄阳市花鼓戏观后感400字
我从小就喜欢爸爸,崇拜爸爸,他使我有安全感,让我感觉到他善解人意。只到后来,我才迟迟地明白了另一份爱——妈妈的爱。
小时候每次犯错误,让我最不敢面对的就是妈妈。她很少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只会对我大声嚷嚷。在公共场合不小心冒犯了她,她就对着我大声责骂,让我在众多陌生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我觉得妈妈是不可能爱我的。
前些日发生的事改变了我的想法。上个月,我感冒发烧了,妈妈开药给我吃。要知道,这样的药我吃了不止一次了,十分苦。每次我都会乖乖喝下去,可是现在我不肯喝了。妈妈便哀求道:“孩子,喝下去吧,妈妈求你了,喝下去病才能好啊!”想起来,妈妈太紧张了,好像我不吃药就会到死的地步。
回想以前,如果我犯了大错误,不会向任何人低头的母亲却出奇的冷静,不是大声嚷嚷,没有责骂我,远远在一旁坐着。只有爸爸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我看见了,妈妈的爱在责骂声里,妈妈的爱还在哀求声里,妈妈的爱在冷静的宽容里………她的爱如放飞的蒲公英一样平平单单却又深沉执着。
小时侯,我做了许多我现在无法理解的事情,当我每次想起这些事,就忍不住要哈哈大笑一会,曾经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是我6岁第一次走夜路的经历。
那天,我在奶奶家作完作业,电话铃突然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告诉我晚上不能来接我了,问我是自己回家还是让奶奶送我回家。我鼓起几份胆气,很爽快地说:“我自己回家吧。”后来,当我挂下电话,望着屋外黑漆漆的夜景,我突然后悔了,但是说出去的话好比泼出去的水,不是说收回来就收回来的,于是我只好背起书包,硬着头皮融入了“危险”的夜景中。
可能由于心里的空虚和害怕,可能因为看多了恐怖小说的片段,我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原来害怕的心理变本加厉。为了为自己壮胆,我轻轻地哼起了歌,快步朝前走去。走着走着,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我的脚步不觉的停住了,歌声也停止了,前面会不会是鬼?不会,一定不会……我顿时觉得我的脚尖开始发凉,一股寒气从我的心底涌出……说真的,当时我真想大喊一声“鬼啊!”然后转身就跑。但是,我并没有那么做,我故作镇定,重心不稳的朝前走去,那个白色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近了,我感到腿发软,手根本用不上劲,头脑一片空白,身体不住的颤抖,连呼吸都快停止了。我一步一滑,艰难地走完我人生中最长的一段,终于来到了那个白色身影的旁边。
④ 三篇共500字左右让的戏剧观后感
《城南旧复事》读了后,感觉到有制一种现实世界所缺少的东西——真善美.书的作者叫林海音.海音婆婆小时的趣事,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陌生但并不久远的年代.这本书不但道尽了小孩子间纯真的友谊,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穷苦,没钱的无奈,人与人之间各种离奇的琐事,还有封建制度的黑暗.
书中的“惠安馆”,说的是小英子和秀贞及妞儿之间的故事,让人感动.小孩子的勇敢,小孩子的机智,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又反思自我.
海英婆婆的文章,还有那些蕴藏在书里面的经典图画,而那图画是一种典雅美的线条勾勒出来的黑白画.那种充满哲理的色彩,尽管只有两种颜色,却也体现了善恶美丑,酸甜苦辣,让人进入一种能从客观和当局者的角度来体会其中的精妙绝伦之美.图画和文字的交织,眼前看到的是像电影般活灵活先现的画面.英子,一个奇特腼腆而且善良守则的人物性格被刻画出来了.
⑤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读后感400字数
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有感
这个寒假,我品读了经典名著——《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喜剧和悲剧都演绎着不同情节却同样精彩的故事,让我感受颇深。 书中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戏剧,比如《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茱丽叶》等等,叙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作者一起在书中遨游,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人生的意义,学会了美好的品质。 《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为朋友借了夏洛克三千块钱,因为意外,他没能按时还钱,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法庭,让他受尽折磨,还要求按照当初约定割下他一磅肉,在千钧一发之际,好朋友巴萨尼奥的妻子鲍西娅化作一个法官,巧妙地解救了安东尼奥,使得夏洛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故事中,安东尼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令我感动,我非常羡慕他的朋友;夏洛克的狠毒吝啬让我气愤,他不近人情、贪婪凶残,实在是令人发指;鲍西娅聪明善良,轻松地用律法打败了夏洛克,让人非常喜爱和敬佩。 这个故事非常的精彩,其中鲍西娅扮成法官拯救安东尼奥的情节非常令我敬佩,她面对夏洛克的吝啬贪婪,不仅没有害怕,还巧妙地让他陷入了自己的计划中。她不但救了安东尼奥,还没收了夏洛克的财产。鲍西娅的行为告诉我,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下来想对策,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夏洛克的行为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对他人残忍也是对自己残忍,坏人迟早会得到报应。 还有,《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同叔父的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让我体会到哈姆雷特的勇敢睿智,叔父克劳狄斯的狠毒阴险;《奥赛罗》中奥赛罗轻信坏人挑拨,杀死贤惠的妻子苔丝德蒙娜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要相信亲人和朋友,不能让坏人有机可乘,酿成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中出生在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中的青年罗密欧和朱丽叶相爱和为了爱情奋斗的故事令我感动,而悲惨的结果让我不禁为之伤痛。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让人感受颇深。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对比、历经曲折的奇妙经历,让人手不释卷。读了这本书,我真的受益匪浅。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一本永恒的经典!
⑥ 求一篇戏剧观后感,最好是500字。主要内容写:大闹天宫
电影大闹天宫观后感
2012年1月16日
前几天我和妈专妈属一起去看了电影大闹天宫,还是3D的呢!我觉得非常好看,感想也是不少!
那天下午,由于我们买票拍了太长时间的队,因此来不及吃晚饭,便匆忙买了一点便进了观影区。开始播电影了,影片讲的是孙悟空拿了龙王的宝贝——金箍棒,龙王便到天庭去告他,玉帝和众天兵天将们也是颇下了许多功夫来捉拿这个“妖猴”,结果到最后,“妖猴”没找着,反而他们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大败而归!哈哈!孙悟空真是太厉害了!佩服!
我的感想是:我们有要学习孙悟空的地方,也有不该学习的地方。该学习的地方呢,是要学习他这种顽强斗争的精神,面对如此多的天兵天将,还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同他们做斗争,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去学习。不该学习的地方呢,是他的调皮。玉帝让他去看守蟠桃园,结果他把蟠桃全吃了。还毁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最后喝的醉醺醺的来到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把御用金丹全吃了。如果我们学习他这一点的话,那岂不成了个讨人嫌的孩子了吗?所以,这一点是我们不该学习的。
怎么样,听了我的叙述,你们也想看了吧?那就快来吧!
⑦ 戏曲观后感400字的快啊!!!!!!!!!!!!!!!!!!!!!!!!!!!!我就请你吃饭
“黄梅戏”,大家一定很熟悉。现在,黄梅戏以有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算是初次看黄梅戏。首先是一个小品展现在我的面前。随后,今天的戏曲开始了。
故事是这样的:薛老爷的大夫人不会生小孩,薛老爷又娶了二夫人,二夫人很快便怀上了孩子,大夫人很是嫉妒。正好,薛老爷上京赶考,大夫人就想乘机虐待二夫人。老爷走后,大夫人将二夫人锁在磨房之中,天天叫她磨面粉。时不时还用鞭子抽打,有一次,大夫人打骂完后,又狠心地用力踢了一脚二夫人的肚子,疼得直叫唤。大夫人的贴身丫环红莲是个好人,很可怜二夫人。送走大夫人后,便急匆匆地赶去看二夫人。刚到门口,便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在磨房里诞生了。二夫人生了个男孩儿!为了防止大夫人祸害小公子,二夫人狠了狠心,让红莲把小公子送走。13年后,小公子继保长大了。薛老爷也当了官,准备接全家到京城。大夫人在三更天时放火烧了磨房,好在红莲事先把二夫人放走了。不久,出来寻母的继保与二夫人相认,大夫人被薛家赶了出去。5年过去了,继保高中状元。养父养母想与他相认,没想到,这继保只顾面子,不认人,把双亲害死,自己也遭到报应。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继保可能不会认养父养母,果然,被大家猜中了。忘恩负义的继保只顾自己的面子,什么别人回笑话,什么认了在朝庭上没有立足之地。还不都是借口,认了,百姓肯定说他是个好官,不认,反而会遭到别人的斥责,说他是个不孝之子。养父养母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怕他饿着,夜里冻着。顿顿给他吃好的,生怕他吃不饱,觉得不好吃......
总之,大家不要做向薛继保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别人待你好,你也要待别人好。
一、《鸟人》观后感
听说《鸟人》复排就很想去看这部话剧。很早就知道这部戏的时候我还很小,只是依稀知道,就怎样的剧情,我很是模糊。抱着回忆和期待的心情在上周观看了此剧。
大幕来开,舞台上背景及那充满京韵的吆喝声,车声,鸟声,调嗓声。。。。一下子把我拉到了童年的记忆中去了。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心理医生,硬说遛鸟的人有病,一定要办一个“鸟人康复中心”,免费为“鸟人”治疗。“鸟人”果真有病吗?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自己本身的冲突。鸟类学家与贩鸟人、心理医生与”鸟人”们、”鸟人”们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冲突,”鸟人”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养的鸟,他们只关心自己笼中的鸟,却不关心人,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他们养鸟的同时也将自己关在”笼中”,尤其是”百灵张”的鸟殉将这种”笼子”表现到极至。而作为心理医生的丁保罗同样也只关心自己的治疗成效,为自己的分析成果沾沾自喜,他也成了”笼中鸟”,剧中最后一幕将他与众”鸟人”的位置倒置,原来他也不过是另一种”鸟人”而已。鸟类学家虽千辛万苦的寻找那只珍贵的”鸟”,但他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鸟,是自己的研究,他将寻找到的鸟不是加以保护,使之存活下去,而是将之制成标本,为自己扬名立万。作为艺术家的三爷,他十分珍爱自己从事的艺术,甚至人间找不到好的继承人,就转而训练鸟,从训鸟中填补了自己无法教导后一代戏剧学生的心灵的空虚,他隐于了训鸟,从而忽略了身边的一切人和事,他看着处在鸟笼里的鸟,实则同时他自己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笼子里的“鸟”,当他找到一棵好苗子时,不管人家是否愿意,他不由分说,热情高涨的开始教了起来,甚至使用威吓与哄骗的方式。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是去真心关心他人,只是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得到成功,他们被自己的追求拌住了脚步,被所谓的”养鸟事业”迷住了眼睛,为自我所羁绊。归根结底,他们败在自己手里,最终只是成为了更大一个笼子里的“鸟”。
看似荒唐并有些和现实脱离的剧情,这荒唐是那么的真实,给每一个看过此剧后的人们留下了太多思考。人本身就是自私的,谁都可以为了自己那专属自己的无发实现的梦,用这样那样的方法去自我所羁绊,甚至牺牲利用周围的一切人和物。这发生的一切均缘一个“痴”字。。。。我们固有的思维逻辑是多么的固执和主观;我们狭隘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多么的荒谬和可笑!真是直指人心!
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好作品,不仅剧情有深度有思想将人性剖析的很真实。在表演上更是可圈可点的。每一个演员表演上都很到位,抓住了每个角色的灵魂,值得一提是何冰的那两段京剧更是景上添花。
二、《茶馆》观后感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年龄大了,看话剧《茶馆》也哭一场。随着场景的替换,人物粉墨登场,心在其中,忘了人在戏外。难怪很小时候听的那句歌词我仍然记得很清楚“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有的时候悲,有的时候喜,人生就是一场戏”。
话剧一共分三幕,第一幕是发生在清朝戊戌变法那年,谭嗣同维新失败而被砍了头,清朝政府腐败,得势的仗着权势欺压百姓;第二幕到了民国时期,军阀们为夺权势,连年混战,老百姓民不聊生;第三幕抗日战争之后的国民党政府和美国霸权,政治空前黑暗。而穿插三幕的主线就是老裕泰茶馆和王掌柜。茶馆风云变幻,影射了动荡社会下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黑暗统治的百般无奈,日子就像践踏在政权的铁蹄下,四分五裂却又不得不继续。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二德子和他们的子孙之流,凭着坑蒙拐骗、见风使舵、仗势欺人的看家本领,横行霸道。正义倔强的常四爷、誓要建实业保国家的秦二爷、老实本分的王掌柜却最终走的走,死的死,终究敌不过那般乌合和权力的蹂躏。
康老太太和王掌柜的离别,那句“您要硬朗朗的”,听得我哭了:多年如同家人般的关照,看似简单的话别,却饱含多少复杂的心理,这一别将是永别。小花母女的叩别同样的凄凉;待到常四爷和秦二爷最后和王掌柜的聚首,当他们提前为自己唱诵挽歌和纷纷抛洒纸钱时,我的眼泪即如雨下。或许是心思太过细腻,又或许是太多愁善感?看《孔子》一样随着剧情就那样入戏了。小时候看动画片《雪孩子》,因看见雪孩子融化在太阳下,歌声一响起就哭,就算是现在看同样无法控制,哭得稀里哗啦。
演出结束我们一直等到演员出来谢幕,掌声雷鸣般久久不能停息,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率全体演职人员再三谢幕,剧场不得已将帷幕放下,大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三、话剧《北京人》观后感
刚从人艺回到家。今天上演的剧目是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北京人》。
这出戏比我想象的要深刻、沉闷。剧中人物表现得很好,无论是曾文清的软弱,还是江泰的狂妄;无论是曾思懿的刻薄,还是愫方的贤惠;无论是袁圆的调皮,还是曾浩的古板……无不显示出剧中人物的独特性格。在我看来,这些北京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自我、没有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导致这些悲剧的根源就是传统的束缚——它不仅禁锢了人的思想,还禁锢了人的所作所为,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悲剧的上演。
全剧给我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我为剧中人的命运而难过。从剧情中跳出来,看一下我周围的观众,虽然上座率高达90%,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前退场。中场休息时我还听到一些人在议论说本剧“太深奥”,“看不懂”。我还看到很多小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退场……
我不禁在想,如果这部剧目深奥,成年人都看不懂,小孩子能看出什么呢,他们能从这里得到什么呢?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思索:当代的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剧目。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观众们需要有内涵的、深刻的剧目,还是喜欢轻松、谐趣的娱乐剧目。从今天的观众表现来看,人们似乎在剧院里看了一头雾水,不仅没有娱乐身心,也没领悟透彻剧作的真谛。
我不想评论《北京人》,只是想借助它说说当今什么样的话剧受人欢迎。
首先,我认为剧本一定要好。
也许你会说这是废话,但请我把话说完。话剧从风格上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经过时间的历练,正剧最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正剧不仅有喜剧元素,也有悲剧成分,还蕴藏着一定的内涵和人生哲理。因此,它不仅能起到娱乐大众的作用,还能起到教育、审美的功能。但是,不是所有剧本都具有这些特点的。
其次,视觉元素一定要丰富、多样。
人们来到剧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眼睛观看演员精彩的表演。其实这里所提到的精彩的表演不光是指演员的表演,还包含着其他舞台元素,如舞台设计、灯光、人物造型等等。因此我认为视觉元素一定要有新意,能给人冲击力。比如说舞台设计,它一定要有独特之处,由于剧目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甚至认为,舞台设计的成功能带动一部剧目30%的成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迅速提升。人们不满足于演员的单纯表演,而期望更多的视觉冲击力,期望接受到生活中看不到的视觉奇观。从这个角度出发,舞台设计显出了它与时俱进的优势。除此之外,灯光、服装等其它元素都是为增强舞台元素的产物,它们也需要独特、有创意的设计与表现。
再次,演出形式的创新。
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以什么样的形式演出值得我们思考。这需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具有开拓性的思维。我认为形势的变化与创新能够制造更多的视觉奇观,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
最后,演员的功力要扎实。
之所以把演员这一重要元素放在最后说,是因为我对当今中国的造星工场——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剧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的学生培养还是持以肯定态度的。他们培养出来的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均有不俗的表现。我认为一部话剧中演员的好坏不光在于演员本身,还在于导演和学校的教育上面。在中国,演员还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通常是被邀请出演某一角色,所以导演在选角上很重要,再加上学校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促成了演员的质量。因此演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元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的。
简单说了上面几点个人看法,不知是否有可取之处,必经本人不是研究戏剧的。但是我相信戏剧与电影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所以当我看完这部《北京人》之后,觉得必须写点什么东西,不然就说不过去了。
四、曹禺《北京人》观后感
《北京人》主要描写一个旧中国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如何从过去“家运旺盛”的时代,逐步走向衰落以至于彻底崩溃的过程。围绕这一主要线索,作者安排了封建家庭内部的和外部的互相交织着的矛盾纠葛。在内部,作者着重地刻画了曾家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特别以曾皓漆棺材,卖棺材;曾文清、曾思懿和愫芳以及后一辈的曾霆和瑞贞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纠葛作为中心,回环交错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及其必然崩溃的死亡命运;在外部,一方面通过曾皓和暴发户杜家互相争夺棺材所展开的矛盾冲突,象征着它们垂死前的挣扎。同时通过研究人类学者袁任敢、袁圆父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封建阶级人物的对比,借袁任敢之口歌颂了“北京人”——原始社会的时代:“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说诈,没有危险,没有陷害……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吃人的礼教同文明,而他们是非常快活的”。
《北京人》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悲剧。一般说来,人们对现实的悲剧感受比较容易,而喜剧性却潜藏在现实深处;《北京人》正是把隐蔽于悲剧现象后面的喜剧性发掘出来了。对曾氏父子及江泰之类为封建贵族文化销蚀得毫无生命活力的这一群“多余人”做出了刻骨的嘲讽,揭示了封建文化本质的腐烂堕落及其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了三代“北京人”:象征原始生命活力的远古北京人,代表五四新文化的人类学家袁任敢和他的女儿袁圆,夹在二者之间是只剩下“生命空壳”的曾氏父子。从人类文化进化的角度,反映了封建制度必将被新的社会制度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作者笔下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血肉丰满,形神毕肖,呼之欲出。如曾皓的卑劣自私;曾思懿的险毒泼辣;曾文清的软弱妥协;愫芳的感伤抑郁;乃至江泰的穷愁潦倒,满腹牢骚等。
《北京人》在艺术追求上,保持了一种平静、自然的叙事态度,不再刻意追求大起大落的矛盾冲突和过于精巧的戏剧化结构,而是于淡淡的叙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文化高度上的反省。因而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更为成熟,体现出曹禺日趋成熟的对戏剧艺术的驾驭能力
⑧ 话剧观后感
作为一部话剧作品,茶馆的风格是完全与我脑海中的固有的话剧形象所不同的。《茶馆》的诞生,不仅让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所震惊,也给外国人带去了完全没有见过的、风格迥异的中国式话剧。和西方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欧式话剧的华丽风格所不同,《茶馆》并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用最最真实的语言和画面来描述一间茶馆里发生的大小事和它的兴衰史。舞台上的布局,带有老北京韵味的语言,朴实却又各赋特色的服装,还有处理细腻,给人留下无线韵味的背景音效,都给人带来了一种历史重现的感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那个年代那个地点,耳边充斥的是茶馆里嘈杂的谈论声,仿佛看到了王老板正弯着腰推着笑脸沏茶的身影,还有那永远拎着那只命根子鸟儿的松二爷和大块头豪爽常四爷。
看完《茶馆》,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了。在接触到茶馆中那京味儿十足、朗朗上口的口语化的台词的时候,虽然没有老北京人的那种共鸣的感觉,却别有一番新鲜感和韵味。“我早就不抽大烟了,该抽白面了,哈德门的烟卷是又松又长,这么一磕,空出一大半,装白面正合适。大英帝国的烟卷,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人儿,这福气还小?”、唐铁嘴对王利发说:“您真抬举我,我身上要是带一两银子,我是您孙子!”王老板说:“您就是我耷拉孙儿,您也得把钱给我还喽!”王利发对秦二爷说:“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这些舞台上的台词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而茶馆中的台词不仅给人印象深刻,生活化、北京化,每个人的台词都很到位的反映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各自的身份地位背景都很好的相符合。王利发的圆滑、委婉:“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秦二爷的高傲:“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二得子的蛮横无理:“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庞四奶奶的粗鲁骄横:“王掌柜,过来!你去跟那个老婆子说说,说好了,我送给你一袋子白面!说不好,我砸了你的茶馆!天师,走!”……这些台词都无一不给人物摸上了又一层浓厚的性格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