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之徒观后感
㈠ 这三大境界的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有感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它的精要之处就是作者所提的人生的四大境界,初读此文也会不禁沉思自己属于哪一境界,又为何只能停留至此?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此这篇哲学论文已以达到任务了。可最让我吸引的,并不历来被人歌之颂之的四大境界,而是他道出了中国圣人‘即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因忧忧民,所以选择入世;因官场黑暗,世间污浊,所以无奈的出世。我虽没有古时李白、陶渊明那些圣人般有才有德,也并没有存活在那时的乱世,古我也是有‘即入世而又出世’的影子的。其实生活,当班干亦是进官场,隐于教室的一角亦是古人的隐居之行。实因不满‘官僚’的无能,不忍目睹‘平民’的无奈,更是气愤于一群无耻之徒搅乱人间,所以我怀着满腔热血,抱着远大志向,跨进了‘官场’,选择了‘入世’。为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何陶渊明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他累了,面对天下污浊,他这位‘清洁工’也愈感无力,一个坚强的侠客,终究也是会摊软在战场上的,不是身体损伤,而是心死了。‘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究’,他开始如屈原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是无奈。‘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动不了冰山一角。且那又是何等寂寞呢!心,终是累了。他终究如同李白登高望四海,看清了‘荣华东流去,万物皆波澜’,人间是是非非何尝有平静之时。李白纵情适性,写下‘且乐生前一杯洒,何须身后千载名’。他亦有他的淡泊、平和和从容。哎!都是看透了人间世事,都焉然选择了出世。‘同是天崖沦落人’,我又怎么会没有同等感受呢。可我终究是不同于他们的世代的人,可我终究不甘埋没,终想一展才学,一显其能,可我终是虚荣之人,爱上了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和优越感。我也自认为人应经历过‘入世’的磨炼,才会有更好的提升。人生立志高远,何畏阻碍重重?所以,我在累,在苦也只是隐居一会,过过悠闲的日子,走出世后亦也放不下,依旧在外看着,终究是吸了口气又入世了。
㈡ 开学第一课之英雄无悔的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原本以为,是类似于晚会之类的一个节目。但是看过之后,却有着太多太多的感动,气愤,同时,也有着深深的自责。为老兵们言行举止间透露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所感动,对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屠杀事实气愤无比,也同时深刻的对自己生活在这和平安宁的年代里却不思进取的行为感到深深的不齿和无尽的自责。从这几天的阅兵到观看完这一节目之后,一直在想,作为一名中国人,今天的祖国给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已足够让我们在世界昂首挺胸了,那我们又该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才能不负那些抗日英雄,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呢?我想,在《开学第一课》中,我有了答案。
“战争年代里,爱国就是为祖国和同胞奉献自己的一切。今天,把祖国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它,建设它,就是爱国。”
看到那些老兵们声泪俱下地讲述那段他们所经历的故事,就会感觉到那浓浓的爱国之情萦绕在他们那被战争洗礼过的心间。他们,就是把祖国看成了自己的家,用心,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去爱护着祖国。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既不是扛枪,也不是打炮,而是在这个和平年代里努力的学习,用科技的力量痛击那些无耻之徒,尽一个中国大学生应尽的责任——用智慧的手段。
“在战火中,勇敢就是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今天,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就可以做一个勇敢的人。”
勇敢,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格。生活中,从不缺少勇敢的人,缺少的是该因何事而勇敢的人。今天的勇敢,就是应该在自己的心中树立敢于担当的榜样;今天的勇敢,就是应该在老人倒地时第一个上前扶起;今天的勇敢,就是应该在有人玷污祖国的名誉时第一个上前阻止。惟其如此,勇敢,才可称之为勇敢。
“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时候,只有同心协力、并肩作战的团队才能克敌制胜。今天,团结表现在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今天,同学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自信、自主、自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齐心协力,才能共创辉煌;自信自强,才能主宰辉煌。
撒贝宁说:“一个民族忘记自己的血泪史,是没有希望的。”八年的抗战,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幸,我们又怎能轻易的忘记。也正是因为这八年的抗战,让我们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日益强大,才不会被欺负,才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那些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和人民。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试问,对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径都能宽恕的了吗?反正,我还不能,对日本当年的行为,我有的,是无尽的愤怒,日本平民是无辜的没错,但他们错就错在选了那样的一些领导人,所以,饱受世人的诟病也是无可厚非。
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几句诗:
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跃马扬刀踏东京!!!
若有这样的机会,我定第一个请缨上战场。
因为,我是一名中国人!
㈢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读后感]虽然《法兰西生活报》领导阶层或者表面上的编辑都是男的,但是那些文章的幕后都是女的写的,漂亮朋友读后感。她们有才,却又难以摆脱悲惨的结局...玛德莱娜,应该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的大家闺秀。她美丽,冷静,聪明,可是她也难以摆脱杜洛瓦的戏弄,再聪明也是女生,那份感情的位置一旦填满了,就难以容下别的东西了。他们两个短暂而不幸福的婚姻,是遗憾也是必然,假如杜洛瓦认真的和他曾经深深爱过的玛德莱娜一起生活的话,或许也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结局...痴心的女子年轻漂亮的德.马莱尔夫人,她应该是最爱杜洛瓦的人。她和玛德莱娜不一样,她是个小家碧玉,温柔,可爱,善良,希望受到保护,她可以原谅杜洛瓦的每一次错误,可是她却不知道杜洛瓦只是把她当作连棋子都算不上的坐垫。瓦尔特夫人就纯粹是棋子了,她坚守的贞洁在杜洛瓦的眼中也只是片刻的好奇。美丽年少纯洁的苏珊好像是玛德莱娜和德马莱尔夫人的综合,谁知道他们的结局会是怎样?谁知道杜洛瓦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欣赏自己已经拥有的?就这样,漂亮朋友的故事就结束了,作者留给我们的是个问号,我们留给自己的也是个问号???主人公杜洛瓦漂亮,精明,同时也贪婪无耻、阴险残忍。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偶然的机会,这个寒酸的铁路小职员在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报馆工作。他依仗自己的外貌来赢得人们的欢心,特别是使用了各种卑鄙龌龊的手段,逐步向上爬,竟成为了巴黎新闻界的红人,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便成为了该报的总编辑。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主人公杜洛瓦不择手段,残忍邪恶,可这个无耻之徒却能在短时期内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注目的社会地位。杜洛瓦只是当今社会那些为了钱财、权势不择手段的人物的代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少。某市区大部分建筑用料都来自于一个小镇,其中镇里的某大型矿石厂是一个归集体所有的产业,已经持续很多年,自此镇党委书记上任后,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不正当关系以买卖的方式卖给了亲人,从中赚取暴利,而原有的矿场主人却只得到了少的可怜的补贴。野心和欲念是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作恶的手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高明,恬不知耻的程度因恶行的升级而加深。不过,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杜洛瓦这样的人总是会不断产生的。但是世界上像他这样的无耻之徒终究还是少数,有人性,有真才实学,不图名利的人还是会有很多。但愿以后像杜洛瓦这样的人不再嚣张!但愿未来的社会面貌将是一片光明!漂亮朋友》还是初中买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是觉得乏味无趣,一点读不下去,可是高中再读一下子,觉得还不错,但是读了将近一半的时候觉得除了令人蹙眉的疑惑我还读不出别的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杜瓦特是一个在巴黎大街上浪荡的男子,读后感《漂亮朋友读后感》。他打扮得有点花哨,有点儿庸俗,有内而外透着那股难以忘却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高贵身份的劲头。因此总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对有魅力的女性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他并没有因为欲望而发奋图强,做个配得上自己需求的人,他不想怎么改变现状也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更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我不懂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我感觉到他的虚:虚伪 和 虚荣。我感到很多人像他一样,例如生在有钱人家的小孩,家中破产,吃惯了山珍海味,就算在外面吃餐馆都觉得苦,一心想着满汉全席,和穷人家的小孩子追求的一个月一顿肉怎么比啊?幸福感和满足感都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可是在比较好的时候往往感受不到比较差的结果有多么恐怖,你丧失自信,甚至自尊自爱。不知道什么叫脚踏实地,一心想着美好的事物,根本不面对现实,其实这些都是虚荣心作祟,像杜瓦特一样,凭借自己仅剩的美貌和曾为上层认识的经历,伪装自己,虚伪之极。在穷困潦倒之时,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朋友,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政治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可能我看不起杜瓦特,可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杜瓦特显然达到了目标,他成功了但是并没有成仁。除了主人公,他身边的女人也让我难以捉摸。例如在杜洛华的情妇与妻子身上可以看出上流社会女人的感情的放纵与复杂,她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单调的生活,她们想要寻找刺激与放荡,想接触一些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与人物,想拥有一份让自己总远无法忘怀的出轨。要说他的情妇中最想获得寻求刺激生活的莫过于德·玛海勒,她虽已经身为人母但在她的身上仍然有寻求刺激的因素,而杜洛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她那份渴望的心。在读到德·玛海勒和杜洛华的感情时,我还以为杜洛华只是个吃软饭的,挣点钱便能生活的好点,对他的前景一点都不看好,也不理解情妇的心情,如果被发现那岂不是连后半辈子都保证不了了呢。在40岁的时候选择冒险,是不是决定让生命的高潮在40岁时候再显然后一度下滑?这样的人生有意思么。相比之下雷吉埃的遗孀、杜洛华的前妻玛德莱娜则是一位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 她没有因为弗雷吉埃的死、杜洛华的抛弃而放弃自己的生存或做一些有失自己身份的事情来,而是潇洒平静地离开。可以说她是个心不依附于男人身上的女人,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不为事所动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在她那里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她经历了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之后还依然能够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她的才华自信令人羡慕但是冷漠的心令人恐慌。这样有能力的女人在当今社会,也许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或许也能遇见让自己变成小女人的男人,一切都很好,我想可能是当时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出现吧!也很困惑。小说还没读完,并不是很感兴趣,不会满怀热情的阅读,但是总有点疑问想知道结果如何。想钻进这些个的心看个究竟。我想这种乐趣才是小说的感觉〔漂亮朋友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㈣ 初中读后感 观后感600字
漂亮朋友读后感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小说《漂亮朋友》是他众多作品中,批判性最强的一部。这部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野心勃勃、精明狡诈、寡廉鲜耻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前程而不择手段的故事:
主人公杜洛瓦漂亮,精明,同时也贪婪无耻、阴险残忍。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偶然的机会,这个寒酸的铁路小职员在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报馆工作。他依仗自己的外貌来赢得人们的欢心,特别是使用了各种卑鄙龌龊的手段,逐步向上爬,竟成为了巴黎新闻界的红人,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便成为了该报的总编辑。
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主人公杜洛瓦不择手段,残忍邪恶,可这个无耻之徒却能在短时期内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注目的社会地位。
杜洛瓦只是当今社会那些为了钱财、权势不择手段的人物的代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少。某市区大部分建筑用料都来自于一个小镇,其中镇里的某大型矿石厂是一个归集体所有的产业,已经持续很多年,自此镇党委书记上任后,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不正当关系以买卖的方式卖给了亲人,从中赚取暴利,而原有的矿场主人却只得到了少的可怜的补贴。
野心和欲念是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作恶的手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高明”,恬不知耻的程度因恶行的升级而加深。不过,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杜洛瓦这样的人总是会不断产生的。但是世界上像他这样的无耻之徒终究还是少数,有人性,有真才实学,不图名利的人还是会有很多。但愿以后像杜洛瓦这样的人不再嚣张!但愿未来的社会面貌将是一片光明!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属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淳淳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充分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他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清泉,如蓝天上的白云,如飘飞的雪花,如无瑕美玉。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和挚朴。傅雷对他的孩子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位教育。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所以,《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㈤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200-400字
《人生的境界》有感
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它的精要之处就是作者所提的人生的四大境界,初读此文也会不禁沉思自己属于哪一境界,又为何只能停留至此?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此这篇哲学论文已以达到任务了。
可最让我吸引的,并不历来被人歌之颂之的四大境界,而是他道出了中国圣人‘即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因忧忧民,所以选择入世;因官场黑暗,世间污浊,所以无奈的出世。 我虽没有古时李白、陶渊明那些圣人般有才有德,也并没有存活在那时的乱世,古我也是有‘即入世而又出世’的影子的。
其实生活,当班干亦是进官场,隐于教室的一角亦是古人的隐居之行。实因不满‘官僚’的无能,不忍目睹‘平民’的无奈,更是气愤于一群无耻之徒搅乱人间,所以我怀着满腔热血,抱着远大志向,跨进了‘官场’,选择了‘入世’。
为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何陶渊明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为他累了,面对天下污浊,他这位‘清洁工’也愈感无力,一个坚强的侠客,终究也是会摊软在战场上的,不是身体损伤,而是心死了。‘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究’,他开始如屈原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是无奈。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动不了冰山一角。且那又是何等寂寞呢! 心,终是累了。
他终究如同李白登高望四海,看清了‘荣华东流去,万物皆波澜’,人间是是非非何尝有平静之时。
李白纵情适性,写下‘且乐生前一杯洒,何须身后千载名’。他亦有他的淡泊、平和和从容。哎!都是看透了人间世事,都焉然选择了出世。
‘同是天崖沦落人’,我又怎么会没有同等感受呢。可我终究是不同于他们的世代的人,可我终究不甘埋没,终想一展才学,一显其能,可我终是虚荣之人,爱上了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和优越感。我也自认为人应经历过‘入世’的磨炼,才会有更好的提升。
人生立志高远,何畏阻碍重重?
所以,我在累,在苦也只是隐居一会,过过悠闲的日子,走出世后亦也放不下,依旧在外看着,终究是吸了口气又入世了。
㈥ 急求《1937·南京记忆》观后感
1937年的南京,仅仅用“浩劫”和“地狱”也难以形容那段血泪交加的历史。那是一段人人都不愿回忆,可人人都不得不提起的往事——那段梦魇的烟云,伴随着这座凝聚着太多复杂情感的石头城,永不湮灭。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作为中国90后崭新的一代,我们有理由不去拆开那历史的尘封,可恰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去体会那段交错的时空,因为这不仅仅是整个南京的灾难,整个中国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悲哀。
打开空白文档,几欲动笔——无从下手。因为看完影片后,波澜的情感早已充斥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整部影片的导演,他无疑是残酷的。硬生生地揭开那些南京浩劫幸存者心灵的伤疤,让他们再一次想起那段,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可,他却又是无奈的,他仅仅想让世人了解那骇人的真相。相信他在剪辑影片的时候,心中一定也积蓄满了泪水。
在一组组镜头背后,我看到了政府的无能,百姓的凄惨,更体会到日军阴暗与魔鬼的一面。
可是,真正让人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那一组组穿插的胶片镜头,更是那一群在南京城最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外国人。
那红色的十字标记,让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感到了些许慰藉,那被外国人执着地划出的四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域”,似乎是这些难民的,唯一的,也是共同的家。
看着平地上支起的无数简陋的帐篷,看着伤势各异的痛苦民众,联想到南京市长竟然可以抛下这么多黎明百姓,却将21万吨面粉,几十车盐等生活物资交付于几个外国人,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惆怅于愤怒。
在中国政府都无力回天的情形之下,一些西方人,却向中国伸出了他们的橄榄枝。他们中不乏传教士、教师、医生与商人。甚至还有德国纳粹的党员。究竟是何种力量支持着他们,我想,那一定是他们的良知与虔诚的心灵把!
他们的胸怀是博大的。他们甚至从未想到过退缩,犹然记得华群小姐的那番话:“那满手的鲜血,我用肥皂拼命地搓洗,甚至涂护手霜、擦香水,可仍旧难以除去那阵血腥,至今,我仍能闻到那股气味。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股味道了……”是啊,日军的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永不消退的创伤与记忆,更玷污了他们自己的旗帜与心灵!
电影院内虽然座无虚席,可真的,所有人的心,也都满溢了呢?在这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之下,居然还有人能够说得出话,甚至笑得出声,这究竟是不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所应有的行为呢?他们的心,究竟是何等的冷漠?!
记得有一幕是这样的叙述的,狂妄淫荡的日本军官到安全区,要求交出100名妇女,专供他们“消遣”,这样他们才答应不去强暴其他妇女。本以为没有任何人会理睬这些无耻之徒,可没想到,这时,从人群中,竟主动站出了几十位妇女。我当时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倘使她们曾经沦为日军的“奴仆”,可她们的灵魂却是最高洁的!
不禁将这次的屠杀与纳粹屠杀犹太人作比较,全然不同的态度。战后,德意志人民深刻的历史反思与勇敢承担战争后果的态度博得了欧洲人民的谅解。可直至今日,日本当局仍旧未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甚至妄图掩盖这段历史,走着与德国相反的道路。我想,这应该也是至今抗日题材作品屡见不鲜的缘由之一把!
由此想到了前日军士兵东史郎先生的忏悔,正是他这种精神让人们原谅的他,他也因此含笑着离开了人世,洗清了自己生前所犯下的罪过。
曾经拯救过中国数万同胞的拉贝先生,在战后回国后受到了不公的待遇,陷入了极为贫穷的境地,然而欣慰的是,受到他救赎的人们自发地筹集了几千美金,并
陪伴他走过了生命最后的旅程。
这一刻,人性的光辉在闪耀着!拉贝先生他是我们心中的神与救世主,永远都是!
这是一段不灭的记忆,它像一盏长明灯,永远留在世人心头。
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关心过中国的人,以及给予人们关怀,并勇于揭露史实的人,他们才是真的英雄!
几个晚上,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脑海中一直浮现着种种画面,以及日军老兵接受采访时,那淫秽而又恶毒的话语。
我想,就让这罪恶,永远存在在那些不知忏悔的无耻之徒心中,伴随他们,一起深埋地下把!
㈦ 非诚勿扰的观后感
《非诚勿扰》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剧。冯小刚大概不想在过年过节时期,让大家不大快乐,所以让葛优来点幽默。如果没有葛优,这部电影恐怕有点伤感。
看过舒淇的电影不多,不好评论她。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舒淇是优雅的、忧郁的、美丽的,眼睛饱含受伤后的沉静——死寂的安静。电影透过舒淇的眼睛不动声色地忧伤着,又通过葛优的嘴巴明目张胆地快乐着,悲喜之间,不知觉看完电影。
电影可随时穿插进去欣赏。前半部分,看葛优相亲,就是闹剧一场。一次相亲,就是一起小品加相声。而后半部分,看葛优呵护疼爱舒淇,却是温情一幕。一次旅游,即是一起回忆加展望。电影最大的败笔无疑是葛优看房子那一段,莫名其妙地硬插进去的。天下人都知道,这是某房产公司的广告。
故事主要着笔于:如笑笑(舒淇饰演)天仙一样在仇人眼里也是西施的空姐,怎么会爱上一个跌破发行价的垃圾股秦奋(葛优饰演)?这是考验编剧导演自圆其说的能力。所以电影大部分剧情,都是为笑笑爱上秦奋做铺垫。让笑笑是第三者,是刻意为之。一般上,第三者在心理上处于劣势,在走投无路时候,也为了惩罚自己,更为了摆脱困境,就可能把自己随意推销出去。当然,葛优并不是全无优点,譬如有一笔小财,世故又不乏真诚,有种温情的幽默感。这样的男人,美女和他相处,难免日久生情。所以,笑笑最后爱上秦奋,也不算奇怪。
为了让笑笑彻底对有妇之夫死心,并彻底爱上剩男秦奋,来个大欢喜结局。于是,就让笑笑跳海了,“死”去一回,再活回来,这样就告别了昨天,从今天开始。大概结局算是美好,再加上那些贫嘴,应该算是喜剧。
我们喜欢看这样的喜剧,不过于搞笑,不过于夸张,没有大喜大悲,没有忧国忧民,没有讽刺打击。电影带着一分伤感,二分温情,三分浪漫,四分幽默,仿佛一针麻醉药,给出一点飘飘然的安慰,使得这颗被生活折腾得很苦的心,暂时得到虚假的安宁。这大概就是冯小刚的高明之处。至少今年,在游鱼看过的贺岁喜剧片里,《非诚勿扰》是最好看的一部。
㈧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观后感,800字
最近,妈妈买回一本《中外英雄传》,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其中《戚继光抗倭》给我的印象最深。
这个故事讲戚继光小时候侠肝义胆。长大后,正值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这激起了他杀敌卫国的热情,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言。戚继光组织了戚家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驱逐倭寇出境,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晚年,戚继光废寝忘食的写书,把自己的作战经验记录下来,为报效国家尽最后一份力。
读了这个故事,我幼小的心深深地感动了。戚继光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更有力地表明戚继光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为了追求个人功名。他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浩然的名族气节,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的名字流芳千古。
读了这的故事,不禁让我想其他历史故事,一些只顾个人名利的无耻之徒,竟然屈辱卖国。特别在近代史上,有了袁世凯、曹汝霖、汪精卫等卖国贼,帝国主义乘虚而入,烧杀抢掠,我们的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人比起戚继光来,显得多么渺小啊!当然,他们得到的是遗臭万年。如果那时多涌现出像戚继光这样的名族英雄,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八国联军岂敢那样放肆?日本帝国主义岂敢那样猖狂?我国的领土怎遭蹂躏?我国的金银财宝怎能被抢走呢?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高度的名族气节。历史向我们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现在,虽然国际社会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用我们再拿起刀抢去保家卫国了,但如今的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建设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要靠科学知识。所以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掌握广博的知识,用科学知识来富国强邦,以使我们的名族不再受外族的欺凌,以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戚继光,你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优秀儿女,你的精神鼓舞着我,你的事迹激励着我。我暗暗发誓:长大后,我就成为你,用我所学的知识为建设祖国尽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