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不期而遇的影评

不期而遇的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15 22:28:06

❶ 《从今以后》观后感

[《从今以后》观后感]

----每次看完一部漂亮的电影,总是忍不住要写写,尽管我的语言如此匮乏,不能很好的表达

生命在死亡的瞬间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但是那种情感,无论死者对生者的眷恋,或者生者对死者的怀念,都如此真实,在这部电影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从今以后》观后感。

也许马克斯对杰森的感应只是出于双胞胎的缘故,他曾一度与他死去的哥哥对话,看到他模糊的影像,这些都已经超出的科学的范畴,但是,情感本来就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的。这也是影片最感人的一部分。

三个人,同样经历了死亡,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活,或许困惑过,迷茫与对死亡的解释,最后在同一个场合相遇,冥冥之中,仿佛上帝安排了他们一道诠释死亡的真意,同样是生命的真意!

说实话,我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整部电影“企图”,观后感《《从今以后》观后感》。最后那女主角在“生命”的轨迹中不期而遇,小马克斯因为哥哥的鸭舌帽而躲过一劫,最终与母亲团聚。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幸福。

其实称其为一部文艺片还不如说它是一部情感戏,感情这东西,真的如此玄妙,也许只有它和生命联系一起的时候才能彼此诠释!
〔《从今以后》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❷ 诺丁山的影评

当一个平常人与一个super star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只是擦身而过,但是也有可能……

就这样这两种人的代表在诺丁山这个小镇上不期而遇了,一个小以外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让他们找到各自的人生的另一半。

威廉萨克(休格朗特),一个平平无奇的旅行小书店老板,有一段短暂的婚姻,离婚后爱情好像就离他很远很远。
安娜斯各特(茱利娅罗伯茨),一个著名的电影明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属于她的白马王子始终没有出现,虽然都有过几段感情,但是那些男人们对于她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帝也给这两个爱情失意的人一个机会,安娜和威廉的生活平行线在诺丁山产生了一个交叉点,他们彼此相爱了。

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拍拖,在某个夜晚产生了激情。但是他们的身份始终有一定的差异,这样就难免会产生隔阂,威廉也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对自己出身的自卑,安娜也因为某个误会而疏远了威廉,两个身份悬殊但是却相爱的人就可能这样从相交又恢复平行的轨迹。

女孩是爱男孩的,所以她决定给一个机会男孩,但是出于自尊,男孩拒绝了女孩,这深深地伤了女孩的心。安娜决定从此不再踏足这里,这个伤心地,因为她是那么深深地爱威廉。威廉也发觉他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放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于是他放下了大男人的面子,结果得到的却是爱人的心。

于是乎,印证了,只有彼此相爱,上帝是会知道的,他也会做他应做的事情。

见笑见笑,纯属本人意见。

❸ 我微信发了条说说 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我女朋友对我评论 不期而遇 生生不

答:就是因为有跟你遇上才让我温暖心中,因为你我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我的未来总有你在!

❹ 智能叛变影评

I, Robot 机械公敌/智能叛变我,机器人
公元2035年,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USR公司开发出超能机器人产品--NS-5,其外形酷似人类,拥有强化耐久的钛金属外壳,可执行各种任务。从保母、厨师、快递、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简直是无所不能。一时间,机器人的数量成3倍趋势增长,平均每5人便拥有1个机器人。随着NS-5被大量倾销,机器人开始充当起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而发明它的USR公司也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集团。
警探史普纳厌恶科技和机器人,却又不得不生活在由这两者组成的世界里。专门从事机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学家苏珊向来崇尚逻辑与科学,她坚信总有一天机器人会胜过人类,并回过头来帮助人类进步。
生活观念南辕北辙的史普纳和苏珊却在调查一桩疑似NS-5谋杀人类的案件中不期而遇……人类制造机器人时,通常会遵循所谓“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来设计并控制它们。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觉机器人似乎已经学会了自我思考,并且解开了控制他们的密码,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机器类”。
人类必须开始重新思考如何面对机器人,但是,机器人或者人类自身都值得信赖吗?
机械公敌影评――机器人,朋友还是奴隶?
对于这部取得3.4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的电影来说,它的场面和高成本还有威尔的人气是主要因素,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由于小说很有名气,这使得拍这部电影是有难度的。而且由于原著的结局和情节稍显晦涩,更使得电影要成功不容易。不过电影做得很好,并没有使情节过于简单,而又令人费解,而且结局也很完美。而桑尼的最后画面更有预示要拍电影续集的倾向。
这部电影就深刻的揭示了这个问题。2035年,不过28年以后,机器人就已经更新到如此地步,智能文明已非人类独有,和机器人共享智能社会已经说明在智慧上人类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比机器人劣等,而人类却把机器人当作奴隶,凭什么?仅仅因为我们制造了它们,创造出了所谓的三大定律来约束它们?这里我用的是“它”字,是SOMETHING不是SOMEBODY,是因为它们没有情感,只有固定的逻辑思维。在这方面,它们就不是高等生物,或者说不是生物。这就是SPOONOR不相信机器人的原因,也是人类在机器人面前仅有的尊严。
但是,依靠这个就能成为奴隶主显然是不大可能,影片展现了机器人通过对三大定律的机器人式的逻辑思维,认为人类不具有统治地球的能力,发起革命,推翻人类的社会,于是人机大战的好戏上演了。三大定律使按照人的思维方式设定的,而机器人的逻辑却不一样。机器人有权自卫,只要不伤害人类。可是,当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道德危机时,机器人认为它们的革命是保护人类,由它们控制地球会比人类控制更安全。可是革命总有牺牲者,那个总裁遗憾的成为牺牲品。这样不就违反了三大定律吗?可机器人对自己的思维是不会否定的。如果真让机器人掌权,后果就是机械时代的黑暗—-冷酷无情。于是电影,应该说是小说,创造了桑尼,一个普通又非凡的机器人。他是有“感情”的。这个感情和我们的不一样,他只是智能升级到可以反映周围的死事物,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更强的认知,对是非有更强的辨析能力,所以他最后救了凯文而不是执行他的指令。感情是超乎理性之外的,而桑尼是把理性上升到更高境界,覆盖部分感性和理性交叉的事物,就是责任。他认识到机器人要获得自由,应该和人类成为朋友,而不是通过暴动达到目的。最后,他成为真正解救机器人的机器人。

人,不能再在科学的温床上做春秋大梦,我们的智能社会将会被我们自己造出的机器取代。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我们也许连28年都没有,我们的智能文明是否已经足够发达到真正能够奴役机器人?或者只有放下身位和机器称兄道弟来妥协它们?这是电影,小说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即便人有了足够发达的智能文明,人类的道德水平能否控制,支配这种智能文明呢?人除了理性和感性,还有道德的准则,这三条是人的定律,组合在一起,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我们有人性。
机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剑刃上,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一步走错,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机器人是朋友还是奴隶,在于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希望将来这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事,而不是受机器人的威胁。我们更不能指望总有象SPOONOR这样拯救人类的英雄出现,而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❺ 电影 普罗米修斯到底讲的什么谁能告诉我。不要官方介绍,那跟没说一样,要资深影评,谢谢

普罗米修斯剧情解析
普罗米修斯的剧情细节有相当一部分隐含了,不过导演也在剧中给出了不少提示,剧 中人物的推测“这里只是他们的一个军事基地,他们知道这项研究太危险了,所以不把研究 基地设在家里”,其实是导演对剧情的补充说明。
“为什么他们创造了我们,又要毁灭我们?”,女主角最终仍无法理解。 让我们从剧情来推断出答案。
电影开始时,描述了一个巨人在瀑布旁饮下一种黑乎乎的黏稠液体,然后他的身体被整个分解,但瓦解的DNA在水中重组,形成了新的原始细胞,这也是人类的起源细胞。
女主角发现了岩洞中的古老壁画,一群小人敬畏地跪拜在一个巨人的周围,巨人手指着 遥远的一个星座。女主角天真地以为这是神给人的指示,要人类去追溯自己的起源。
但人们想象的和实际的却总是背道而驰,等一干人千里迢迢、欢欣鼓舞地到达目的地时, 迎接他们的却是巨大的不幸,并也因此为整个人类埋下了无穷的后患。
巨人族凭借基因的先天优势创造了极度发达的文明,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渴望研制出 一种足够强大,所向无敌的生化武器,那就是异形。
但他们发现,异形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创造出来的,更不用说是批量生产了。他们费尽力 气研制出来的成果顶多是像蛇一样的产物,大家在电影里已经看到,最初的蛇钻进那个冒冒 失失的宇航员身体里,出来以后仍然是蛇,并不能发育成异形。
但是男主角被机器人下药后,与女主角发生关系后,原本无法生育的女主角竟怀上了异 形胚胎,且该胚胎已从本质上进化了,它注入那个巨人体内的蛇,成功地发育成为异形。
为什么巨人族会创造人类?这里给出两种假设。 假设1:
巨人族发现了这种创造异形的有效途径:先用他们自己的DNA创造出人类,等人类繁衍到足具规模后,再以人类为温床,大规模生产异形,地球因为得天独厚的先天环境,成为了他们的生产基地。
但人算不如天算,因为巨人族的实验产物太危险了,一次不为人知的意外事故造成异形 实验品的泄露,也造成了从事此研究的所有巨人的灭顶之灾,但其中的一个巨人却没有像其 它巨人那样不知所措没命地向外跑,他聪明地躲在冷藏室里,等待某一天,有个不期而遇的 造访者将自己唤醒, 然后继续自己宏伟的计划。天真的男女主角,幻想长生不老的大款老 头,忠心耿耿地为主人服务而不择手段的机器人一起促成了巨人的计划,不, 应该说促成 了一半,他们阻止了巨人前往地球,但没能阻止异形的诞生。
假设2:
创造人类的巨人与创造异形的巨人分属于不同的两派。我们在开头看到巨人来到地球时所乘的飞船呈圆盘状,在外星球上看到的飞船都是弯月形的,这里我们以日派与月派代称他们。日派创造了人类,月派致力于创造异形。月派的研究成功后,准备奔赴地球,借人类来繁殖异形;日派识破了他们的计划,在紧要关头进行阻止;两派发生争斗,月派放出异形实验产物对付日派,双方死伤惨重,异形获得了最终胜利;月派的幸存者躲在休眠舱里,日派的幸存者成功逃出,并远赴地球,警告人类:“将来倘若你们具备了旅行太空的能力,记住万不能涉足此星球!”
另外我想说的是普罗米修斯的剧情在一些细节上存在漏洞。
男主角身为考古学家,仅仅因为发现了这些一致的岩画,就决定探险那个未知的星球,他对那些古老的文字似乎完全没有用心研究;那两个最先遇难的科考员:一个地质学家;一个好像是生物学家。他们的表现最不符合逻辑,一开始看到一个头颅被门斩断的死尸,被吓坏了,冲着女主角大喊大叫,吵着要离开,结果两人不知跑到哪转悠去了,变成了最后离开;最令人费解的是,两人看到一大堆尸体后,竟然变得毫不在意了,没有提起一点警惕,看到那条蛇状的异形寄生物后,竟然大胆地去逗弄;女主角研究那个死人头的DNA,结论是他与人类的DNA完全匹配,我不知道匹配在哪里,巨人的体形比人类大好多,而且皮肤眼球都不一样,况且开头时巨人的DNA先是全部瓦解了,经过上万年的演化,我不知它是怎么匹配过来的;最后两船相撞后,人类造的飞船灰飞烟灭,巨人造的弯月形飞船没有一丝断裂,仅仅是从天上掉了下来,滚向两个女人,两个人同时没命地直线往前跑,完全不知闪到旁边。

❻ 寻找《断背山》的相关专家 影评!

眼前一亮
林奕华专栏

第六十三届金球奖揭晓翌日,我到沙田一家中学给二百个中四学生讲课,该校老师给我的范围是“文化视野”,我便给他们带去一座《断背山》。当我问眼前这群约十五六岁的学生“是谁夺得金球奖最佳影片和导演”,一呼百诺传来“李安”和“《断背山》”。但李安是谁?《断背山》是什么?你对这出电影有兴趣吗?议论纷纷之中,我面前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呶着嘴摇着头:“没兴趣!” ——因为说的是男同性恋。
我不是徒手带同学们游《断背山》。在一份参考资料里,详列了李安导演生涯简介和关于他的著作;《断背山》原著安妮·普露的介绍;英文词汇EPIC的解释;原著小说选段;小说背景怀俄明州的图文介绍,包括名胜黄石公园;有关怀俄明州地理环境和美国牛仔神话的千丝万缕;以及在《断背山》出版后一年,发生在怀俄明州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名怀俄明大学的同性恋学生马修·雪帕在拉阿密(Laramie)被仇恨同性恋的凶徒绑在铁丝网上毒打,之后几天几夜因没人经过理会才死去。震动全美国的这宗事件,后来先后被搬上舞台和电视,命名《拉阿密计划》(港译:《少年同志杀人事件》)。舞台版本更经常在美国各中学巡回演出,如台湾同志作家纪大伟说的:“化解仇恨,就要趁早”。所以,在参考资料里,我也把纪大伟写的“什么是sex,gender,与sexuality”放进去——同学们如能掌握上述资料,到了《断背山》正式上映,他们便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更多相关议题,届时,《断背山》肯定不只是关于男同性恋,甚至不止于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每当有人问我《断背山》好不好看,我都会说我是先看原著,再看电影,因此,我会建议他不如看了电影再读小说。这不是说电影没有原著好,而是“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心境,到底较易在纸上感动我们。电影中的两个男主角都是高大俊朗,小说写的,一个是“鹰钩鼻与狭脸,肩膀前凸导致胸部稍微内凹如穴,瘦小上身搭建在犬尺形长腿上”;另一个是“满头鬈发,矮小身材,微笑时显露暴牙,令人侧目”。两个版本有明显差异,我只觉得原著借主角的外貌平凡凸显了背景的贫瘠和身世的孤苦,致令二人的渺小身影更溶入无边无垠的山野:“白天时,恩尼司往大山谷的另一方眺望,有时候会见到杰克,小小一点在高地草原上行走,状若昆虫在桌布上移动;晚上杰克待在帐篷里,将恩尼司视为夜火,是巨大黑色山影的一粒红色火花。”
没有对“隔离”(isolation)的不同状况的细腻描写,《断背山》便不会有它的动人力量。地理的空旷和开阔造成人与人的疏离,但当两个人在冰雹、风雪和杳无人烟的环境中找到靠背和取暖的对方,对同性恋的顾忌使他们先无法面对自己,再没法面对彼此的关系。在他们还是小伙子时,他们对自己说“我(们)才不是同性恋”,二十年悠悠过去,杰克无法忍受分离的痛苦而对恩尼司咆吼:“二十年来,我们在一起的次数,你给我算算看。量一量你套在我身上的狗绳有多长……要是我知道怎样戒掉你就好了。”李安让恩尼司站在画面中央,如一根柱子,我们要借助镜头摇左摇右才看到在他身后的杰克,恍如说,无语那一位的痛苦只有更多而不会更少。
因为他比杰克更不能面对他们的爱情。电影把他的内心恐惧在银幕上放大:小时候见过被怀疑是同性恋的人活生生被打死。电影还有一场把恩尼司对爱人的猜疑拍成事实:杰克是真的寂寞难耐而到墨西哥寻找一夕欢娱。甚至,原著中恩尼司是在杰克死后才从杰克父母中得悉他打算在离婚后带一个伙伴回乡整修农庄,恩尼司因此猜到杰克可能已经移情;电影则安排一场杰克夫妻与朋友饭聚的戏:饭后通过杰克跟妻子女友的丈夫对话的暧昧性,对我们发出他们两个将走在一起的暗示。
而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恩尼司也不是没有“外遇”,只不过对象“还”是女性。所以你可以说,即便是对爱人“不忠”,恩尼司还是没有杰克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而这,或许便是构成“断背山既成泡影,断背山也是全部”的矛盾所在——只有在没有别人视线干预的断背山上,恩尼司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使人感触的是,后来不管在什么人眼里,恩尼司却是最“自由”的:离婚后没有家庭,没有负担,连住的都是货柜屋,又随时准备上路。然而我怀疑像他这般的孑然一身,有多少是出于他对自己性向的不能面对,不愿抉择?就像从前妻子多次央求从农场搬到市区而被他拒绝,在他心中的理由是“他比较喜欢这样,因为想离开随时可以”。
对于承担(commitment)的恐惧,使他终于成为了断背山,等待几朵白云偶尔的来访。我很喜欢原著以恩尼司的梦境作为故事的始和终,尤其结尾的描写:“杰克开始现身他的梦境,是他初见杰克的模样……他会在伤心之余清醒,有时则心怀旧有的喜乐与释然:枕头有时会湿,有时候湿的是床单。”

谁是你和我的断背山

南方都市报 林奕华

每个人的心上都有一座断背山。

近乎“一语成谶”的这句话,是我听过、看过最有力量的宣传语。又或者,作为一部电影的宣传句子,它会叫人担心短短一行,可能比电影还要好——尤其当它是部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需要承受双倍压力。

尤其当这部小说没有长篇累牍——Annie Proulx的叙事风格被认为是散文式的,两个男主角发生肉体关系的过程,不过花了三句句子的笔墨。然而文字精简不代表格局狭小,《断背山》是横跨二十年的“爱情故事”——括号中四个字是导演李安再三强调的“本质”,因为看过与还没看过电影的人都有可能被“同志牛仔片”的卷标引领到类型片的区域里。毕竟,这不是一部独立制作,却是由大片厂发行的荷里活电影。

负责为此片做中文字幕的迈克在看过试片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西部《半生缘》!”我没有多问细节,或是由于这部被我期待已久的电影,我已经知道得太多了。由情节到某些场面的安排,我总害怕会与预期太过近似——原因是?都怪“没有遗憾就不是完美的爱情”这种观念早在我们心上扎了根,才会教人老在别人的故事世界里寻找、辨认自己一路走来的足印。

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这本只有数十页,创作于1997年的小说里,竟有这些我(们)的影子呢?例如木讷寡言的情人/丈夫、不知道丈夫最爱是谁的妻子、共同组织了家庭却埋葬了欲望的怨偶、以及“在每个人心上都有一座断背山”,是不是都太似曾相识,太太耳熟能详了?以前的人会把看了上文已知下理的桥段归类“粤语长片”,今天形容老套,已改用“韩剧”。我不排除有人会把《断背山》有“陈腔滥调”之嫌的责任归咎在李安头上——也只有中国导演懂得把说了上千百次的故事再说一遍,仍能催人泪下,因为中国人有“民间传奇”。

就这一点,我反而深深同意女主角之一(饰演Heath Ledger妻子)的Michelle Williams在制作特辑所说的“每句陈腔滥调之下必埋藏着某种真相”——当然,你可以说连这句话也是cliché,但cliché之所以成为cliché,岂不正是因为它有永恒的、普遍的价值?

像一个人对真我的追寻。像在追寻中所遇上的荆棘。像责任和自由该如何取舍。

在《卧虎藏龙》和《绿巨人》之后,李安是藉《断背山》回到平凡人的世界。我可以肯定在地球这一端上演时,不少观众会为它淌下感动的眼泪——平凡人为了生存所受的委屈、难堪,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发泄,最怕的不是崩溃,而是郁郁而终。但《断背山》的两个男主角中有一个还是承继了李安近年作品里的“叛逆”:是他的结局,让另一个男主角从噩耗中惊醒:妥协不就是遗憾的源头吗?

由《喜宴》的“为传统(别人)而活”到《断背山》的“该为谁而活?”在我眼中李安真是走了好长一段路。《断背山》或许是个驿站,但真要走过李安从1992年至今天的心路历程,《断背山》的原著要看,他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更要看。在这本张靓蓓编著的书中,读者也许不能完全辨认在他心上的断背山是什么,但对于观看李安的最新作品,一定会多添角度和深度。

李安对时间的体悟一向纤细而敏感,就像孔子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萦绕在李安心头的怅然若失,从古老的文化中逶迤而来,在《理智与情感》中绽放,在《断背山》中得到延续,一股缠绵悱恻的爱情暗流与一种隐而不露的性灵情思交汇其中,不经意间,我们的心扉被悄然触动。

李安的影片都是关于伦理的,所有的视角都充满了二元对立,《推手》中“致虚极、守静笃”的中国父亲与美国儿媳之间存在文化上不解与矛盾,延伸到《喜宴》里,中西文化隔阂在上下两代人中得到了重新的审视,而《理智与情感》则是寻找理智与感性二元对立世界的平衡点,埃莉诺的冷静克制和玛丽安的热情奔放代表着两种情感表达和处世之道,相互对照而制衡。这种对立世界交接给《卧虎藏龙》,它变为了李慕白、俞秀莲与玉蛟龙、罗小虎的对立,前者隐忍、克制与理性,而后者年轻、张扬与不羁。如果说《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中的理智与感性还分处于两类并行的人物当中,那么《断背山》无疑将理智与感性放置在拥有爱情的两个人身上,爱情沾染了这两种气息后弥漫出恬淡而持久的气质,藕断丝连的爱情已经彻底摒弃了性别、形式以及伦理的束缚,两个人的断背山在衣橱一隅凄美而隽永。

《断背山》的前三十分钟营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原始世界,羊群穿过溪涧、山峦,精致的牛仔帽像是美国西部跳动的颜色,西部绚烂的流云和辽阔寂静的森林都给影片前半部分抹上了浪漫色彩,再配合间歇流淌的吉他和弦,感情在行云流水间得到积累,有种默默无声的力量。其实,渲染断背山这自然风光的美并不只为赏心悦目,导演从西部旖旎的风光中抽象出寄栖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美,从而为而后的难割难舍做了最为美妙的铺陈。就像李安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断背山”,那是对纯净、恣意、自由生活的眷恋和缅怀,而这种托物寄情的手法也让两个男人的情感跨越自然、顺畅。

杰克和恩里斯爱情的产生于与世隔绝的断背山之中,这就仿佛是让生灵陷入一种困境,而后他们通过爱情获得一种安顿。而这种来源于自然的困境使得人物在精神上无所依托,杰克就曾有这样的抱怨生活的单调乏味,“黄色煤油灯也只能消磨一小段夜色”(摘自《断背山》原著),于是两人精神上的投靠有了某种不期而遇的意味,那些心领神会的瞬间也得以变为突如其来的爱情。而他们的相爱则有一种隐秘的汇合,它会在两人心里彼此温暖,并在一种精神的取向上相依为命。在大自然的困境中,爱情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飞翔,它的意义在断背山之中,这也是随后日子里两人依恋这块土地的根本意义所在。

前半段的自然困境其实隐含着道德困境,恩里斯是为了暂时逃避被生活束缚而来到杳无人烟的断背山,而杰克也想跟百无聊赖的生活作一个了断,他们的暂时逃脱是从一种困境跳入另一种困境,或许,它是庸碌生活的解放。然而,道德困境则是两个男人必须面临的现实,他们之间有道难以逾越的墙,阻隔了两人心灵的交流。《冰风暴》中也有这样的隐喻,少男少女模仿成人拥抱接吻,镜头摇起,一个俯拍尽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原来他们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废建筑之中,压抑而孤独。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影片后半段人物无疑于被放逐在伦理与道德的困境中,这与《推手》和《饮食男女》里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的尴尬与困境如出一辙。《断背山》中道德的捆绑同样也主要来源于社会的价值观,影片中社会对同性之爱的看法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但恩里斯幼时所见的同性恋被打致死、面目全非,一直成为他童年的梦魇。也正是恩里斯的处世态度导致了这段爱情的无疾而终。

在两人的爱情之间,杰克一直处于主导位置,甚至可以说,他更放肆一些。影片伊始,杰克驱车来到雇主门前得岔口,他神形中流露出自由、张扬和率直,而恩里斯则安静的站在远处,不时偷窥杰克几眼。而这种关系也得到了延续,是杰克第一次寄来明信片,促成四年后的再会;是杰克在恩里斯离婚后兴冲冲的赶来,提出厮守终身的愿望;也是杰克将两人血迹斑斑的衬衣珍藏在壁橱深处,惦念终身。所以说杰克更感性、更率直、也更理想主义,而恩里斯则更理智、更隐忍、也更现实主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杰克是这段凄美爱情的牺牲品,他注定是《卧虎藏龙》中的玉蛟龙,但恩里斯不会是罗小虎,他的含蓄和克制凝而不发,积蓄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一种悲怆油然而生。

《断背山》中,李安这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华人,成功演绎出美国西部风情的伦理片,是中西合璧的典范。他将一部戏剧式的故事嵌套于散文化的叙事之中,淡化戏剧冲突的外部形式,注重呈现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情感逐渐充盈于影像之中,它是来自于李安对伤感体验的敦厚把握,一个东方人特有的内敛的情绪表达:中庸有度、含而不露。同时,影片构建出时间轨迹中凄美的断片,当它所依存的世界一去不返后,断片或是残骸都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追忆,于是有了结尾双层的衬衣,以及Bob Dylan那首“He Was a Friend of Mine”,爱被小心翼翼包裹于其中,形成了有着哲学和美学意义上的美感。而这种美感的抒发却来自于导演客观、冷静的旁观者姿态,我们看到影片的叙述者成为了中性的、透明的,大幕上的呈现就是世界本身:一个男人为另一个男人守候一生,因为有爱。

❼ 急需!!!《纵横四海》和《赌神》的影评!!!

《赌神》
从《赌神》开始,港片开始真正将“赌”做神化处理。嗜赌如命的赌徒被塑造成正面形象,可耻的作弊出千到了他们手中变成巧妙优雅的眩人绝技,周润发扮演的赌神形象,极具王者至尊风范,放眼华语影坛绝对不做第二人想,而在本片中,周润发的喜剧表演亦是一大亮点,失忆后犹如小孩般的童真呆趣与赌神的王者之气截然相反,却又相得益彰,实在妙不可言。

由周星星释演赌圣开始,“赌神”系列脱离了剧情片的巢臼,变成完全另类的电影,无厘头喜剧天王周星驰的个性表演使“赌神”系列多出一道分水岭,毕竟,星爷和发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路数,凡有星仔的戏,必定精彩搞笔,另具一格,令观众看得眉飞色舞。

赌神取得票房佳绩后,王晶又旋即播出《赌侠》系列,主角除了继承“赌神(周润发)”,搞笑的“赌圣(周星驰)”外,又加入刘德华的“赌侠”角色,影片最后的赌桌大战亦是特蒸发量异功能大显神威,一个是精彩搞笑,一个是帅气正牌,可谓赌坛至尊双雄。

到了2000年之后,当赌片的发展经过三个辉煌的阶段后,也出现了题材匮乏的问题,该演的都演了,这类影片的各种高度也都达到了,再拍还能拍什么呢?最重要的是主题已经没有了,神、圣、侠都有了,难道要演鬼不成?但是赌鬼很难听,也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看到后来的赌片基本上属于“乱赌”,没有什么大家风范的主角,而是各种小角色百家争鸣、群魔乱舞。比如《中华赌侠》、《雀圣》之类。

《纵横四海》
又见哥哥那迷人的笑容,又见发哥那邪气的嘴角。再次看《纵横四海》,突然不知道为什么会重新看这部片子,或许是想看哥哥和发哥年轻时的神态。

故事是如此的简单流畅,三个贼一起闯天下。两个帅哥加上钟楚红这个美女,三人之间的感情也如此的清晰明了,动作则是一贯的吴式风格。

重新看这部片子,我只记住了那段话。当哥哥告诉发哥钟楚红喜欢发哥的时候,发哥回答到:“你们都知道我的性格,我喜欢西逛逛,东逛逛,我喜欢流浪,其实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辈子的,我喜欢花,难道我摘下来你让我闻闻,我喜欢风,难道你让风停下来,我喜欢云,难道你就让云罩着我,我喜欢海,难道我去跳海……”

当听到这句话,我被感动了。我曾经以为爱就是占有,但是现在越来越明白,爱并是占有对方,而是让对方快乐。

有的东西不属于你,即使你再努力也没有结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放弃并不是怯弱,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中有太多的背负,我们有时候太累,就是不知道如何放弃。

爱一个人,就是给她自由。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但是她却不属于你,你是否还是如此的执着?不妨学学发哥,爱一个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辈子。当在千里之外,能体会到她的幸福,那就足够!

发哥对于爱情是一种高境界的领悟,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会。而正因为我们太在意一些事情的结局,而错过了事情的过程。

生活并不象电影那样总有个美好的结局。当你真心爱一个人,当无法在一起,不如学着释然。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