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病房影评

病房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16 09:23:15

⑴ 求一部电影影评,电影不限,字数不少于800

黑天鹅
达伦曾直言不讳说《黑天鹅》的创作灵感深受《怪房客》《冷血惊魂》所影响,结果看片后发现果不其然,达伦就像波兰斯基附体,用充满了心理暗示和线索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

波兰斯基电影中的主角多为身不由己,被环境控制被旁人影响,正如同达伦《黑天鹅》中的女主角Nina。影片前半部分Nina是个克制冷静脆弱的女人,但争取角色的欲望把她推进了Thomas的办公室,更是把她推向了压力的顶峰。起初Thomas并不满意Nina对黑天鹅的诠释,认为她不够狠不够性感,没有释放出自己的情感没能够迷失自己,但却仍然选择了她成为新的Swan Queen。Nina对自己的中选感到吃惊,导致她在整个排演过程中都是极度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尽管她想要通过努力训练来弥补但仍然不能够完美诠释黑天鹅,这时Nina便处于一个技术再没作用自己不能再控制的状态。于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各种外力便开始作用,一步步的激发或抑制Nina人性深处的黑暗势力,而Nina便被动的卷进了这场黑白角力的风暴中心。
Thomas是个有趣的角色,他在影片中就像个灰色人物让Nina同时也让观众无法分辨他的意图。办公室的强吻,自慰的作业,舞蹈室的主动诱惑,或许是因为他对Nina抱有占有的欲望而进行的一系列骚扰,却也同时可被解释为一种指导Nina诠释黑天鹅的非常规手段。不管怎样,是Thomas成功释放了Nina内心期待被渴望被迷恋被重视以及不顾一切追求完美的欲望。类似的性暗示还有地铁上对着NIna自慰挑逗的老头。
母亲是个有强烈控制欲甚至有点偏执的女人,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反面角色,因为她的爱就像桎梏牢牢套在Nina的脖子上让她无法呼吸。前有Thomas在努力释放,同时又有母亲在间接抑制和禁锢Nina内心蠢蠢欲动的黑暗欲望。例如Nina清晨自慰的那场戏,正当她让自己沉溺在性快感中时,却突然发现母亲就睡在床边,仓惶下被迫停止。母亲发现Nina背上的抓痕后强迫似的剪短Nina的指尖,然而那些伤痕本就是黑天鹅即将被释放的征兆,母亲的行为无疑是在阻止它的发生。于是母亲的角色便可被解读为在人性白与黑较量中,唯一能够抑制黑暗面的亲情和爱,只可惜这一次促使黑暗滋生的力量更大。因此在片尾白天鹅之死那场戏中,Nina眼中看到的只有看台上泪流满面满眼爱意和怜悯的母亲。
Beth是前一任Swan Queen,在主演人选发布晚会上Nina目睹了Beth的不甘心和愤怒,以及与Thomas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Beth出车祸后Thomas暗示Beth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这让Nina发现自己有可能是Beth和Thomas之间的第三者,也就是《天鹅湖》中的黑天鹅。这种想法无疑推动了黑天鹅的破茧而出。
Lili其实在片中有两个,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竞争者,一个是Nina在人格分裂后假想出来的一个敌人。作为真实的竞争者,Lili始终都是一副叛逆放纵的模样,穿着黑色,与Nina截然相反。这或多或少都给Nina造成一种”她黑我白“的暗示。在夜店的那一晚,Lili不遗余力的劝诱Nina放纵自己,甚至还拿了一件黑色衣服给Nina穿。也许只是偶然,但当Nina在厕所中换上了那套黑色衣服后,似乎就预示着其心中的那只黑天鹅已经诞生并开始成长。在影片最后一部分里,不管是真实的竞争还是幻想的背叛,真假Lili始终都扮演着引诱黑天鹅出现的重要推动力。这只黑天鹅在Nina心中时而化身成假想敌Lili,时而变成另一个Nina。而发生在化妆间的那场谋杀,黑天化身成假想敌Lili并激怒Nina,让她以为杀死了竞争者从而才能在舞台上完美诠释黑天鹅。

如同波兰斯基的《怪房客》《影子写手》等,替代前任意味和暗示着重蹈覆辙。前一任Swan Queen Beth刚得知自己将要被替代时在化妆间大发雷霆后摔门离去,这时在一旁偷看的Nina溜进去偷走了Beth的一些私人用品如口红和小刀。这就构成了Nina对自己的”主动暗示“要成为第二个Beth。后来Beth的车祸和《天鹅湖》的剧情暗示,白天鹅只有以死来求解脱和自由。因此最后Nina倒在血泊中称自己终于做到了完美,她既成功杀了假想敌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黑天鹅,同时她也通过”被迫自杀”而达到了最终解脱。
“黑天鹅”其实就是Nina的一个更加黑暗的人格,它一直在寻找破茧而出的时机。Nina站在两面镜子之间时看到镜子里面无数个自己中,有一个自己正在抓背,那其实就是黑天鹅想要撕破Nina的躯壳以让它的翅膀能都放肆的展开舞动和飞翔。Nina从夜店回家后与母亲对峙的一个镜头是,镜子中的本来只有一个Nina,却突然分裂出一个Lili,后者跑到卧室门口引诱Nina与自己的母亲作对。镜子其实一直都是表现人格分裂的最佳道具,《黑天鹅》全片更是遍布各种镜子,达伦近乎完美的利用了镜子和多面镜子的特点构造了令人惊叹的,人影交错似幻非幻的视觉效果。
颜色同样是被充分利用。白色代表着纯净和纯粹,Nina在影片前半部分的着装多为白色。相反黑色代表的是更加放纵甚至邪恶的人性,这是Lili和影片后半部分Nina的着装基调。上面提到Thomas是个灰色人物,因此他出现的很多场景都是由黑色和白色共同构成,例如穿着白色衬衫的他坐在一对黑色椅子中,例如他家的装修基调也是由黑色和白色构成。影片的第三个颜色粉色似乎是代表克制和禁锢,芭蕾舞裙,Nina卧室,Beth的病房等都是粉色,
超现实的想象场景曾在《怪房客》《冷血惊魂》中成为经典,《黑天鹅》的最后一部分也有非常出色的类似场景,例如破茧而出的黑色翅膀,突然断裂的双腿,逐渐长满全身的羽毛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足以过目难忘。

⑵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观后感

相信每一个护理人员对南丁格尔誓言并不陌生。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将她一生的心血、热情完全无私奉献给病人。留给后人的,是那盏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小马灯!
时代在进步,但是南丁格尔精神永存,无数善良的人们,选择了奉献,他们用那勤奋的双手,承托起对生命的呵护,用满腔的热血,极致地展现着人的至真、至善、至美,一如春风般拂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突然想起南丁格尔誓言,是因为卫生部部署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作为试点病区,我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创优护理,本着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的,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实处。
还记得刚开始开展创优护理,一次在为病人洗手及用餐护理时,病人很感激地跟我们讲:“太感谢你们了,每次打针我都不敢去洗手,怕打针处会肿,也不敢吃饭,所以每次都是打完针很晚才吃饭的,现在有你们,就方便多了”。当时听到这些话,心中很是感慨,一直以为自己做得足够了,没想到,竟然是可以做得更好的。而到了现在,开展创优护理已经好几个月了,病人已经习惯我们为他们张罗好一切,习惯我们总是出现在他们身边,习惯我们不时地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总说:“真好,有你们在身边”。
我想,作为管床护士,没有什么是比病人对我们的信赖更自豪的吧。
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这本是一项改革,也是一个进步,付出的,将会是心血和汗水。外出学习、计划、初实施、总结、讨论、交流,改善、再实施……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下来,病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初见雏形。
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护理临床思维模式——整体护理责任制大包干,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临床思维模式的改变,决定了工作模式的改变。我们采取了分组包干分床到人的模式,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程由管床护士负责,治疗性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完全有机地溶于一体,全方位地由管床护士在床边进行,初步实现了全程护理。
这种全方位床边护理,为我们紧张的工作带来了时间的优化:护理相对较集中,也减少了来回取物的时间;同时我们对护理病历书写进行了简化,减少了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放在病人身上。在床边工作也可以随时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在有限的住院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使病人和家属感到安心、放心。而组长带领组员的成组护理工作模式,不仅增加了护理组长在病人身边工作的时间,也使年轻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等到了更好的锻炼,增强了责任感,更好地体现了各层次护士的价值。
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服务更主动,主动了解病人所需,解决问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表现最明显的,是病房的红灯数,通过主动服务,病区的红灯次数由平均18次/日减到平均3次/日,每次在预计的时间管床护士就能及时为病人接上输液时,病人都会很赞叹:“果然是专业人士,接输液的时间算得可真准。”
基础护理的进一步细化,更能使病人感到贴心。以往我们只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现在是根据病人需要进行生活护理,例如,即使是生活可以自理的病人,如果正在输液,护士也会主动协助其进餐。我们把基础护理做细做实,病人及家属就更安心、满意。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展以来,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患者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也能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记得那天,那个双肾多发结石的老年痴呆患者,疼痛时却始终不吭一声,紧咬牙关,也是我们的护士在为老人进行生活护理时,及时发现了病人的异常情况,通知了医生,做了相关的检查与治疗。还有一位糖尿病的病人,血糖一直不稳定,也是护士在床边给病人做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时,发现了病人饮食的不规律以及对糖尿病的不以为然,于是,护士与医生一起协作,终于使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饮食及治疗的依从性有了可喜的提高……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给予病人细心的关怀与照顾,得到的就是病人的尊重与肯定,病人对病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持续稳定在100%,更有病人评价我们:你们是真正的天使!
从护士的角度来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实现有陪无护,护士的工作是较前辛苦了。但是回想这几个月的成果,心里就觉得很开怀,想起了南丁格尔誓言,更深刻地感觉,我们是在真正地发扬着南丁格尔精神。
“予将专业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这是南丁·格尔一生恪守的誓言。我想,这也是我们创优护理服务工程所体现的境界,也是我们该一生恪守的誓言。

⑶ 关于契诃夫的<第六病室>的赏析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和契诃夫的许多作品一样,这部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却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伊凡德米特里奇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他爱憎分明,出身贫寒的他对荣华富贵不感兴趣,他向往的是高尚的情趣与美德,哲学家一样的智慧与交谈,以及真正公正的社会秩序。社会的浑浑噩噩和达官贵人的腐化生活使他义愤填膺。然而,没有力量的他又不能改造世界。

由于不能无视外界的黑暗却又无能为力,他对世界的印象完全变成了仇恨与恐惧,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整日生活在自己虚构的危险中,他终于疯了。而进入第六病室后,他才真正意识到逃避的无用。他智慧而激进的言辞正是对《第六病室》这个大监狱的反抗,而对拉京医生的斥责不仅是反抗的一部分,更是告诫他不要步自己后尘。拉京医生是个正直的人。医生的天职和人的良知使他反对第六病房这种阴暗荒唐的存在。

可是,懦弱的性格和斯多噶派哲学使他深感自身软弱而企望自我麻痹。他对世界的逃避笔法风中的伊凡更甚:她已习惯了在自己虚构的自欺欺人的世界中生存。既然人必有一死,那么生存就毫无意义;痛苦、严寒只是生命体对世界的一种印象,努力克制便自然无事;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在自然的新陈代谢中存在,人和石头没有区别;无论环境多么黑暗,只要自己内心光明,那么,无须斗争,邪恶会自行消亡,真理将自己来到。

自我麻痹使他逃避现实,对医院的肮脏置若罔闻。而对光明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与伊凡畅谈。他被关进病房并惨死其中的结局,彻底证明拉京那种第欧根尼幻想的破灭和“勿以暴力抗恶”理念失败的必然。在这黑暗的环境下,邮政局长和其他病人依然继续着他们浑浑噩噩的生活。

他们是麻木的国民的代表。正如鲁迅笔下的中国大众一般,他们的愚昧成了黑暗的帮凶,与院方一道形成扼杀主人公的网罗。在黑暗的现实和世界观局限的影响下,作者没有给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伊凡和拉京遭打时愤怒的吼叫,其实正是这座监狱毁灭的征兆。

《第六病室》和契诃夫的许多作品一样,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小人物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展现了一个什么都无意义的荒诞社会,控诉了那个病态社会对人灵魂的污染和性格的扭曲,从而发出了对罪恶社会的强烈抗议和对沙皇专制的有力批判。

首先,契诃夫描述了一个荒唐怪诞的小城景象,他先展现了第六病室的恶劣环境:病室外杂草丛生,杂物乱放, “那些尖头朝上的钉子、那围墙、那厢房本身,都有一种特别的、阴郁的、罪孽深重的景象,”氛围悲惨阴沉;病室里阴冷肮脏,铅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铁窗,“酸卢菜,灯芯的焦味、臭虫、阿摩尼亚味,弄得房间里臭烘烘的,您一进来,这种臭气就使您觉得仿佛走进了动物园”。

而这个医院的大致情况又是“病室里、过道上、院子里,臭得叫人透不过起来。医院的杂役、助理护士和他们的孩子,跟病人一块儿住在病房里……整个医院只有两把外科手术刀,温度计连一个也没有。

浴室里存放土豆。总务处长、女管理员、医士,一齐向病人勒索钱财。安德烈·叶菲梅奇的前任是一个老医师,据说私下里卖医院的酒精,还网罗护士和女病人,成立了一个后宫。”从这些描述中可见医院的混乱和腐败,但人们对此习以为常、满不在乎,甚至有人还为此辩解,荒唐至极。

安德烈·叶菲梅奇的话总结出了这个城市的荒诞面貌:“在这个城里的生活又无聊又烦,可,一般人没有高尚的趣味,过着黯淡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用强暴、粗鄙的放荡、伪善来使这生活添—穿得好,正人君子却忍饥受寒。

契诃夫通过对人物遭遇的描述,尤其是对伊万·德米特里奇和安德烈·叶菲梅奇这两个主人公的刻画,集中批判了主张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荒唐可笑。关在第六病室的五个人,被限制在狭小阴暗的病室里活动, “除了理发师以外,谁也不到厢房里看一看。病人们注定了一天到晚只看见尼基达一个人”。而尼基达是一个退役老兵,“严厉而枯瘦”, “气度威严、拳头粗大”,经常以维持秩序为由,粗暴地打他们。

这些病人不但没有受到合理的治疗,反而还要遭到虐待和剥削,悲惨的生活日渐摧残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成为行尸走肉。伊万·德米特里奇在这些病人中是独特的,他本是一个有理性、有见解、爱思考的知识分子,由于生活在那愚昧、昏沉、黯淡的专制社会里,内心长期受到压抑,精神忧郁苦闷,疑心重重,“觉得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在迫他”,便患上了被虐狂,被关在了第六病室,受着非人待遇和压迫。

可以看出,是社会将他逼疯的,他和那些病人都是社会的牺牲品。而伊万·德米特里奇认识到了这一点,当他清醒时和安德烈·叶菲梅奇的辩论中,读者能读出他的反抗和挣扎,这是个狂人的形象,作者借他之口批判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和恐怖,但也表达了他的希望:好的时代迟早会到来的。

艺术特色

病室这个主要场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具体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国暴政的一个缩影。作品一开始描写了病室外部的环境:生锈的屋顶、半歪半斜的烟囱、毁坏的台阶,完全是一种悲惨阴沉的气氛。病室里面是:腐烂的恶臭、铅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铁窗。这一切构成阴冷、压抑、恐怖的调子。令人感到这就是沙皇俄国的典型环境。

小说以拉京与格罗莫夫的辩论为主要情节。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罗莫夫并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见解的人,因此格罗莫夫的怒骂痛斥,并不使他难受,相反赢得了他的好感,使他那套本来就十分虚幻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动摇。

正是通过这一主要情节,作家批判了拉京那种“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肯定了格罗莫夫的清醒和反抗。同时也真实描绘了拉京一方面不满于黑暗现实而向往光明另一方面深感自身软弱而企望自我麻痹的复杂心态。

小说结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尽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一定会被摧毁,但是由于世界观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来的具体道路。由于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时,流露出忧郁低沉的调子。

(3)病房影评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

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

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至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人物介绍

格罗莫夫

格罗莫夫是一位小职员,他受尽生活的煎熬,他热烈诚挚,充满智慧和理性,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看到一队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他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

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在这里,在第六病室里,他愤怒地叫喊:“我透不过气来啦!”“开门!要不然我就把门砸碎!”格罗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义感的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他的愤怒抗议在黑暗中震响,宣布残暴的专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格罗莫夫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尽管契诃夫在创作格罗莫夫这个角色时表达了对他的好感为此甚至是触犯了他一向坚持“客观”描写的原则。然而格罗莫夫历在的那个城市里的人们是怎么对待他的呢?在他被关进第六病室之前:“尽管他理论尖刻,脾气暴躁,城里的人却喜爱他,背地里总是亲切地称他为“瓦尼亚”,他濒博的知识,正值善良的性格“总是在人们心中引起美好的,热烈的,忧郁的感情。”可是人们真的喜欢他吗?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格罗莫夫被抓走之后。

过了一年,城里的人已经完全忘记伊万·搏米特里维奇,他的书被小孩子们陆续掳走了。”原来人们也只是喜欢格罗莫夫身上的知识分子的身上具有的美好品德。为什么他仅仅才过了一年,城里的人就完全忘记这个可怜的格罗莫夫了呢?为什么在他披抓到第六病室之后就从来就没有人去看望过他呢?难道精神病人不是更值得关心的吗?或许他无缘无故地从这个城市里消失甚至从来都没有人发现过。

人类的温情哪里去了,人们对格罗莫夫的喜爱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从来都没有人发自内心的关心过这个可怜的知识分子。人们总是健忘,他们忘记了,格罗莫夫在总是为社会风气的不正和老实人过的穷苦生活抱不平,心中怀有的正义的理想:人们更不会想到.即使是格罗莫夫被关进了第六病室他的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含着对未来人类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拉京

拉京同样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刚来医院时,也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需要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宁静,并且要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找到一种解释。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学。

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拉京的悲剧表明:俄国专制制度不仅毁灭格罗莫夫这样对现实强烈不满的知识分子,而且对于温驯善良不谋反抗的人,也同样加以迫害。

尼基塔

那个粗暴的看门人尼基塔是个退伍的老兵,人间万物之中他最爱暴力。为了维持秩序而打那些疯子在尼基塔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可以随时对他们拳脚相加.在描写尼基塔时契诃夫说到一个细节“他的衣服上的肩章已经褪成棕色了”。既然已经退伍很久了,那为何还要戴着肩章呢?或许在尼基塔退伍之前就是如此,军队里的肩章向来就是权利的象征。上级让下级干什么,下级就得干什么,容不得有异议。

戴着肩章的人可以对没有肩章的人随便的命令和惩罚。而且军队里的生活让尼基塔深刻地明白了程序的含义,所以热爱秩序的想法已经深入他内心。他之所以戴着已经褪色的肩章,是因为肩章给他的是可以继续欺压弱者的权利和理由。在第六病室这个小小的地方,尼基塔是所有人的上级,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在他的拳头挥向这些可怜的精神病人时,他的统治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这个尼基塔不仅凶狠残暴,还暴虐之极。契诃夫在另一处写到“凡是他(傻子莫伊塞依卡)带回来的财务,尼基塔统统抢过来给他自己享用。”这个尼基塔一边剥削犹太傻子讨来的东西,一边还要上帝做见证,赌咒他再也不让犹太人上街了,在他看来,这种违背秩序的事情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坏。”还真是有这样的人一边做着坏事,一边还想着良心不受谴责。

莫伊塞依卡

在描写第六病室里那个呆傻农民时契河夫没有留一点情面,说他是个“不动的、贪吃的、不爱干净的动物,早已失去思想和感觉到能力”。契诃夫的寥寥数笔是对托尔斯泰“知识分子应该有农民来教育”的论断的尖锐讽刺和批判。契词夫喜欢的是受过教育的,文明的人,他看到的农民就是“愚钝的”“肮脏的”。

就算是尼基塔拼命地打他,他也毫无反应:“既不发出任何声音,也不作出任何动作,连眼睛也毫无反应,而只是身子稍稍摇晃几下,好比一个沉重的大圆桶”。这种人怎么会担心污浊的社会风气带来的种种恶果带入人类未来的新生活。

创作背景

第六病室原型就是萨哈林岛(库页岛),是当时沙皇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契诃夫在作品写作之前对流犯和农民做了三个多月的实地调查,“除了绞刑以外,我什么都看见了……我知道了许多东西……我觉得萨哈林岛简直是一座地狱。”他在写给苏沃林的心中说道。从此他更加关心政治, 《第六病室》写于1892年,正是库页岛上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俄国的缩影。

这一时期,俄国农奴制己开始解体,但苟延残喘的沙皇政府为了阻止这一进程更加强化了专制统治,正是由于时代处于动荡不安的变革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俄国黑暗、腐朽、令人窒息。而契河夫的描写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勾画出一幅清晰而凝重的沙俄现实的轮廓,让读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有了形象而深刻的体会。

作品影响

作为契诃夫的经典小说,《第六病室》自问世以来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经久不息的好评,它以洞察人生世相的智者风范、超时代的思想内涵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通过描述拉京医生与病人格罗其夫的遭遇,表现了当时俄罗斯人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整部作品突破了狭窄的民族范围的限制与时代的范围,在对荒谬世界中人类生存因境及孤独感受的阐释中,形象地展现了不属于个人文主义时代的西方存在主义理念。

⑷ 影评分析色调万能句子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
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绘画中,凡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
乔治·里埃埃说:“处理主题,应着眼于色调,而不是主题本身。”科学分析表明:
首先,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弗艾雷在《论动觉》一书中讲到了他的实验结果。。他说:在色光照射下,人的肌肉的弹力可加大,血液的循环可加快,其增大的梯度是“以蓝色为最小,依次按绿色、黄色、桔黄色、红色的顺序逐渐增大。”
其次,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科学家的归纳是: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当然,除了整个人类对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应之外,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对色彩可能也会有他们独到的反应。如中国人对黄色有一种他们特有的情感。
由于色彩的这些作用,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
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至今,色彩也象光一样经历了一个“不讲究”──“讲究”──“不讲究”的过程。
一、色彩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种情况及作用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的几种情况:
①、整部影片: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
《鸟人》,写浪漫,用蓝色的冷色调贯穿全片。
《好男好女》,写绝望,全片冷色调。
《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金色的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
②、一个段落: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③、一个场景: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场景。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桔黄色的暖色调。全片则是冷色调。
④、一个镜头:根据主题的需要,一种色调贯穿一个镜头。
色调在电影中出现,通常是通过布光(彩色光)、胶片的特殊选择,以及胶片的特殊洗印来达到的。
电视剧的制作中,电视剧的色调处理除了采取用布彩色光方法之外,还可以用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来达到特定的色调效果。通常的办法是:
A、用蓝色的纸板在摄像机前调白,这样实际拍摄出来的镜头的色调效果,就可呈现出暖色调的效果;
B、用桔黄色的纸板在摄像机前调白,这样实际拍摄出来的镜头的色调效果,就可呈现出冷色调的效果;
(实际制作中,还经常用调白平衡来白天拍夜景的效果:
作法如下:
①、用桔红色的纸板在摄像机的前面调白;
②、拍摄时,摄像机的光圈比平时正常时所用的光圈再缩小两档。)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日瓦格医生》:帕沙和拉拉在一起。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男女主角在酒馆中。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鸟人》蓝色冷色调表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日瓦格医生》、《悔悟》中偏蓝的冷色调,体现了红色俄国对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黄土地》中桔黄色的暖色调,则反应出了创作者对我们这块土地的深厚的情感。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鸟人》:“鸟人”在海边的蓝光中“飞翔”。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金色的池塘》:
《十字小溪》:
我认为,色调在一部影片中,最有利于表现的是作者的情绪、情感、和作者心中的诗意,并且有利于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隽永的韵味和风格。
2、局部色相
局部色相: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如一朵红花,一件女人的白裙等等。
局部色相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主题作用。
如果说色调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作者的情绪、作者的诗意、并使影片形成一种独到的韵味和风格的话,那么,局部色相的作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主题方面。
《黄土地》:红盖头、红被、红衣、红对联、红标语……
《红色沙漠》:红墙、红机器、红木板、红色的火焰,女人的绿衣……
《爱情的故事》:女主角詹妮开始她的帽子是玫瑰红,她到男主角奥利弗的家的时候,四处都是大片的纯红色。后来,詹妮得了白血病,红色也逐渐减弱,最后,只剩下病房中一簇紫红色的花簇。
《鸟人》主人公蓝色的服装表现他的浪漫。同时,鸟人服装的蓝色也有变化。开始是蓝色格子上衣,后来衣服是全部蓝色。
《黑炮事件》:
该片的影评中大多评论的是影片中的黑白对比:
会议室中一切都是白的:白墙、白色的衣服、白色的钟面、白窗帘、白桌布、白玻璃杯子、白开水、白色的椅子套等等。只有人的头发和挂钟的刻度和指针是黑色的。
其实,《黑炮事件》是一部政治电影。影片中制作者的真正用意是贯穿全片的红色:红色本身在中国就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颜色。首先它在中国是革命的颜色、中国**party的颜色(红旗、红色政权、红色江山),而红色本身的色彩指向则是鲜血、危机、危险、和暴力,故十字路口有红灯,公路上红色的路标表示着“停止”。
《黑炮事件》就是聪明地利用了红色的这种复杂性。主人公赵书信的身边,总是伴随着红色,而且出现得比较自然,不易被人觉察。
邮电局:高男人的红背心,女人的红伞,警车的红灯、红轿车、红裙子、红路标、红机器、“阿里巴巴”的红光……party委办公室的红色桌布。结尾的红太阳的特写。
《罗拉快跑》:
影片的制作者为了强调罗拉,赞美罗拉,为了把他衷爱的主人公罗拉从影片众多的人物中突出出来,影片红色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
②、剧作作用。
局部色相是电影叙事的主体和核心。
《蓝色的女人》:
电影《蓝色的女人》中,局部色相是电影叙事的主体和核心。或者说,电影《蓝色的女人》就是一个局部色相的作业
3、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
让同学讲好的黑白片、彩色片交替出现的例子。
黑白片、彩色片在电影中交替出现的作用:
①、表现人物的心境: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
《恋人曲》:
《伊豆舞女》:
②、表现作品的主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三种:黑白、彩色、桔红。用“黑白”来批判战争;用“彩色”来赞美和平;用桔红色来表现一种非现实的、浪漫的幻觉和想象。
《恋人曲》:
《伊豆舞女》:
③、剧作结构的处理:
《开罗的紫玫瑰》:
黑白:电影……(银幕上的、理想化的、艺术的)
彩色:现实……(生活中的、非艺术的)
《舞会小提琴》:
黑白:导演拍这部影片的过程;
彩色:所拍的电影。
《蜘蛛女之吻》:
A:黑白:瓦罗丁的幻觉(抽象的、象征性的──最高层次)
B:桔红色调笼罩的:莫利纳编的电影(浪漫的、艺术的、经过人为加工的)
C:彩色:现实。
《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彩色电影。作为影片结束的“尾声段落”,却是以黑白片的形式出现的。与整部影片的耀人眼目、五彩缤纷的彩色相比较,黑白片的简单的黑白二色的出现,使人不禁为之一震。
首先,简单的黑白二色,是影片制作者对过去了的、五彩缤纷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赞美和怀念。
其次,黑白二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色彩构成。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中。所以,这里的黑白二色是影片制作者对生活的升华和提炼。或者说,这里的黑白片,使影片中的最后段落,脱离了影片的叙事层面,达到了象征、哲理层面的高度。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是一部让人激动,让人震撼,让人感伤的爱情电影,宿命电影、红色电影。
主人公是一个女孩,主人公也是红色。
红色运用到极致。
影片中突出使用了三种色彩:红色,黑色,白色。
黑白色是暗淡的颜色,是世俗的颜色,是男人的颜色。
红色是刺目的颜色,是爱情的颜色,是浪漫的颜色,是罗拉的颜色。
罗拉的头发。罗拉家的红色电话。罗拉奔跑时街道背景的色彩。
各种色彩中,红色是最刺激人的视觉器官的颜色。同时,红色是鲜血的颜色,红色代表着情感和爱情。影片中红色的运用,首先体现在主人公罗拉身上。
影片的制作者为了强调罗拉,赞美罗拉,为了把他衷爱的主人公罗拉从影片众多的人物中突出出来,影片红色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极致。
影片的制作者显然觉得,红色的服装、红色的道具已经不足以表现、讴歌罗拉。所以,他们将罗拉最醒目、最突出的部位——罗拉的头发染成了红色。
于是,红色头发的罗拉,为了爱情,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在纷乱的街道上,在一片黄头发、白头发、黑头发中奔跑。
罗拉的红发犹如一名奥林匹克运动员手中高擎的红色火把。火把中燃烧的是罗拉炽烈的爱情。

⑸ 我爱你 四个老人 韩国 观后感

满心期待的双休如期而至,终于可以在家好好睡个大觉,看几部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不用奔波于拥挤的公交车上,任汗水顺腿而下啦~~

周六,看了一部韩国的影片,片名是“我爱你”。看到影评还都不错:好感动哦;老婆,我一定会好好爱你的;真的很好看;等等。于是就点开了~~

影片的主角是四个老人,讲述了暮年的爱情,主人公的动作、表情、心绪、行为等等,都极像豆蔻年华之人所表现的。竟是那番懵懂,那番纯洁~~

唯一不同的是,青春的人们恋爱一次之后,若不如期待的那样开心、幸福,还有时间去体验;可是作为暮年之人,他们遇到了那个能相濡以沫的人,还可以再放手吗?

万一有一天自己一睡不醒呢?万一有一天看着爱人先于自己离开,那是怎样的心痛呢?

当还有爱的能力时;当还有爱的时间时;当还有个可以爱的人时;当还有一颗相信爱的心时~~

努力去爱,用心去爱,执着地爱~~

愿有爱的人们都能拥有相爱带来的幸福~~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一部慢慢的、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利,爱情会随着岁月逐渐消逝,殊不知,老人的爱情同样美好,爱情使人年轻,每天的平凡的生活和习惯性的照顾是爱情的延续,激情褪去爱情还在,爱着你已经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这辈子都改不了。最美的爱就是和你一起变老,在油盐柴米中,在争吵、担心中,在一起经历一切美好的时光中,我们牵着手一路走,一直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因为我胆小,害怕失去你,所以你一定要牵住我的手。爱一个人也是疯狂的,如果我没有去找你,我将悔恨终生,于是,在有生之年,我勇敢的去找你,有你最后在身边,死去也不可怕,满满地爱陪我走进天堂,我知道,爱其实一直都在!

看腻了年轻人荷尔蒙过剩的爱情故事,很难得有这样的片子,描述老人的感情生活。

尽管在生活里,送牛奶的大爷永远都了无生趣,收废品的老太太从来都是衣衫褴楼。但并不影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

相比牛奶男和废品女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停车场管理员大爷的爱情更显得真实些,管理员大爷与痴呆的老伴相依为命,事实上,他们的儿女众多,但是没有一个是孝顺的,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回来一趟。老父亲临死把所有的积蓄偷偷塞给了女儿,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和命运。


影片最后牛奶男和废品女骑摩托车的那一段,让人感到这是一部儿童片,是一个老年版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

但无论如何,当管理员大爷与痴呆的老伴一起赴死时,还是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影片教育人们:慈父出逆儿,严父出孝子。牛奶爷爷之所以能与废品奶奶搞那么多花哨的名堂,和他有一群孝顺的儿孙是分不开的。

数年前的某一天,我打电话安慰刚跟姥爷吵过架的姥姥;姥姥控诉着姥爷的罪行,无比委屈地说:我们这辈子,哪儿有什么爱情.
那时候我二十岁,正在谈第一次恋爱,相信爱情,憧憬婚姻;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这世上谁少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我不知道姥姥二十岁的时候怎么看待爱情,只知道她梳着两条齐胸壮硕的麻花辫儿,某个角度看起来像是舒淇,从乡下来到京城嫁给了姥爷.
姥爷的眉眼则像年少时的顾祝同,脾气与Late Blossom中的送牛奶老爷爷怪得如出一辙:一辈子火烧火燎,连温柔也是用那不通情理的方式.

把姥姥哄好不是件难事儿——毕竟,类似的吵架在他们之间几乎不停歇地上演——无数的家庭均是如此:
互相看不顺眼,这个嫌那个啰嗦,那个嫌这个小心眼儿——每件都不是多大点儿的事儿,可每次都能说着说着,就互相说急了眼.

数月前的某一天,我打电话安慰从医院探望姥爷归来的姥姥;是时姥姥已知姥爷时日无多,她用当年的委屈语气说:我早跟他约好了,我要走在他前头,这样就省心了.
这时候我二十六,对婚姻无比恐惧;于腠理不再相信爱情,于骨髓却已将爱情二字神话到了与信仰比肩的高度;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这世上谁少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送姥爷走的那天清晨,北京的上空出奇得简净,底色蓝得仿若婴儿凝脂肤色下的静脉血管;
云丝缠绕,从三环交错绵延直到四环,一团一线就像姥姥二十岁出嫁时梳在胸前的麻花辫.

姥姥比我想象中要坚强得多,她开始强制自己要睡得着觉,吃得下饭,像原先一样遛弯儿锻炼;
习惯不会再被人强制只能看军事节目和新闻频道;学会去哪儿交水电费,买新的电灯泡和电池.
她全部的强制、习惯与新的学习,都是为了适应要开始独立的,一个人活下去——只剩下自己.

数天前的某一刻,我看了Late Blossom,泪疼了眼,哭肿了心;忽然意识到一直在用“这世上谁少了谁都能活得下去”这样的论调来劝慰姥姥,是如此的苍白可笑,幼稚无力.
她全部的强制、习惯与新的学习,是为了希望她活下去、却已离她而去的老伴儿,是为了惦念着她的儿女孙辈,是为了多见到一天未知的世界——唯一不想为的,就是她自己.

直到现在,姥姥应该还是会坚持,在她和姥爷之间“哪儿有什么爱情”;对此,我再无可能还原当事双方完整可靠的论据.
可知的是,他们之间远没有Late Blossom中所呈现出的包容、真爱、相濡以沫,取而代之是更寻常市井的争吵与鸡毛蒜皮.
然而但是,无论如何——还会有人真的在乎,他们之间所拥有的,到底是不是爱情吗?

年轻人无法理解老一代的爱情,即便他们在不停老去;
老一代无法理解下一代的世界,即便他们就在这生活.
也许你可以躲避这样的电影:可以不看,不听,甚至不相信;但无法不想,不盼,不做梦——
就像,你躲避不了你的父母祖父母;就像,你永远没有可能躲避电影永远无可企及的,生活.

永远有多远?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毕竟许多事物都是短暂不可留的,即使生命也是匆匆走过去了罢。这种人生的思考终会使人沉沦于悲伤之中。但你我始终未曾停止求索,也会渐渐发现,需要找寻的不再是某种实体的存在时限,而是如何赋予其在我们精神与情感世界中的永恒,甚至可以带着这样的永远的信念,去穿越充满惧怖的生命的黑洞。也许在彼岸,还会有邂逅时满怀激动的那一刻。
在人世间能寻到的一种永远便是出于内心的爱的情感。无论是刚开始点点滴滴的朦胧,还是越来越清晰的守望,都是扎根于生命的本真,即便时间走到了枯败的尽头,爱,也会静默着躺在心的怀抱里,一起沉眠。除了现实中每个人真实的感触之外,表现这一题材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它那融入现实的价值赋予其映照人生的动人心扉的魅力,也带给观者的一生以永远的怀想。比如韩国电影《我爱你》。
初看这个影片名字,便会想到那些轰轰烈烈的属于青葱岁月的爱情,毕竟这个时代的青春的爱业已不再是个人的生命资本,而是电影市场的商业资本。那种绚烂无比的唯美,总是叫人欢喜不已,只不过电影结束之后也会淡忘的,就像一群天真的孩子看完了烟花,便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份期待,各自散去了。也是因为有太多的雷同故事取代了刻骨铭心的感动,无法安放于心底。只是这部影片摆脱了许多人的审美疲惫甚至有些微小厌恶的心理,围绕着两对老人的爱情铺展着故事。走在生命的黄昏,爱,便是爱了罢。
故事的一条线索围绕着送牛奶的老爷爷金万皙和收旧货的老奶奶宋怡芬之间从邂逅到收获爱情而展开的。在两人相遇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各自的深渊。万皙和子女及孙女住着,而自己的爱人已经过世了。他从前没有善待爱人,直到她因病临近生命的终点才后悔不已,原来他一直是个嘴坏心软的男人。而怡芬年轻时背着父母偷偷从乡村跟着心爱的男人到城市打工,没想到当她生下孩子,他却以外出挣钱为由抛弃了母子俩,后来她没钱给孩子治病,就眼睁睁看着这个小生命夭折了,这种心痛使她再未嫁人,直到老年。这两个原本不幸的人在每个凌晨都会相见,在许多细微末节中,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苦难,互生情愫,并最终走到了一起。而另一对主人公张军峰和他的妻子却是坚守着爱情。军峰是停车场的管理员,他和患老年痴呆的妻子虽有两儿一女,却都各自成家不在身边,连盼着孩子们回家看看都成了两个老人的奢望,但他还是将像小孩一般的她照顾得很好,没有怨言,直到后来得知她患了绝症,病发时她的痛苦让他心碎难忍。军峰作出了最后的决定,陪伴着妻子一起服药入眠,不再醒来。
这部电影中一喜一悲的两个爱情故事,实则诠释了爱情的不同侧面,但无论喜悲,都是这样温暖动人。关于万皙和怡芬的爱情,是一种与少年般初恋相同的美好情怀。他的出现让她有了很多的第一次,这些于她而言都是生命的纪念。比如怡芬本只知姓宋,没有人给她取名,连身份证也没有,而怡芬这个名字是万皙在为她申请独居老人补助时脱口而出的,在韩语中怡芬和美丽的发音相同,这个一语双关的细节着实打动着怡芬的心灵。又如怡芬是个文盲,面对万皙写来的情书因不知所云而手足无措,后来她竟认真开始学认字与写字,将深藏在内心的感受化作第一次写给他的话——“金万皙先生,很感谢你,宋怡芬”。最重要的是,怡芬第一次得到了真实的爱情。在她生日那天,万皙送给她一枚翡翠发夹,虽不及戒指那般名贵而富于特殊含义,怡芬也感动地流泪了,也许是因为爱情,也许因为从未有人对她如此好,也许还有着别的什么。她后来无论醒着或是睡了,都一直带着它,像少女般珍惜着爱人的心意。
而军峰和他妻子的爱情,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缱绻难忘。这种在时光的催促下耗费身心来成全两人的爱情巨塔永不倾斜的付出,在常人看来是一种牺牲,而对军峰来说,这即是爱的本质,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不是万皙和怡芬那样带有罗曼蒂克的恋人滋味,而真正是经历风风雨雨,沧海桑田的朴素而简单的爱。此中没有许多浪漫的细节,面对着已经完全不记得过去但还认得并还会亲昵地叫一声老公的妻子来说,军峰与她的耐心交流,给她喂着一口口饭菜,帮她盖好被子,这些脱去你侬我侬的爱情躯壳的平凡生活,才是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追寻的爱情的内核,清清淡淡,又深情不已。这样的爱情,才会使观者理解军峰最后与老伴一同服药离世的抉择,也会明白他最后留给她的言语的深意,“好好睡,我是个胆小鬼,没有你,我怕活不下去。所以,要紧紧抓住我的手,知道了吗?我们,下辈子再见”。话语中满含着一个人的荒凉与孤独,但这些都不会磨灭两个人永远守护的爱情。
后来万皙也面带微笑地离世了。这两个爱情故事亦在此处画上了句号。毕竟我们都会老去,也会有要走的那天,不可能超越轮回去求得形式上的永生。影片的末尾,是万皙骑着摩托载着怡芬,经过了许多美好的风景,两人的剪影最终定格在了圆月之中。那身影又何尝不是军峰夫妻两人的模样呢?亦会是你我的样子么?想来,那可以是任何相爱的两人罢。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爱情。
那是眼角眉梢的动情,是心有灵犀的甜蜜,是平静淡然的美好,是执手偕老的幸福。
那也是洛夫的诗句,“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心里的某部分再一次被慢慢打开,柔软地,轻盈地。

数不清是第几次,在深夜里,独自. 看完电影时泪水已经布满了脸颊.擦掉了一卷纸巾.

<我爱你>应该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韩国电影. 跟去年看过的《和声》一样,没有一般韩国电影中的帅哥靓女 没有复杂的剧情,有的只是脉脉的温情和汹涌如潮水般静谧的感动.

片中以四个老人为主线,糅杂着各种亲情、爱情.我泪点并不低,但实在对这种亲情题材的影片毫无抵抗力,很多很多细节都让我不禁地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联想到我们之间.



上个星期回家陪老爸过父亲节,还刚进门 父亲看见我就激动地摔倒在地上,因为脑溢血导致的后遗症 让曾经健朗的父亲步履蹒跚,至从去年年底病倒之后,父亲沉默了许多,母亲说,我不在的时候 他基本上都不跟外人交流.

因为还没有完全康复,手脚不方便,母亲必须每天帮父亲洗澡,夜里给父亲提尿壶,白天陪父亲去医院做康复训练.

以前我总是会怀疑父母那代人的婚姻,到后来是不是更多是只是责任,但是 当我看到母亲为父亲做的那些之后,我能肯定那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只有以爱之名才足以诠释.

去年看《非诚勿扰2》的时候,觉得秦奋扮演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考验笑笑的桥段很矫情很无趣.可是至从父亲因为脑溢血中风 做什么都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我才恍然明白,所谓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大抵就是如此吧.

同样,当我们看到《我爱你》中的痴呆老婆婆对着双鬓泛白的老爷爷说“不要老啊,老公,不要老...”的时候,内心又狠狠抽搐了一把.

曾经,我们是不是也想像那样老去? 握着爱人的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是啊,岁月总是在跟你开着各种玩笑. 有些路啊,我们注定要一个人走.

想起父亲在ICU病房的那几个夜里,医生说让我们随时保持电话畅通,做好心理准备.

我从来就没有那么惧怕过手机响,夜里噗通噗通地不敢入眠,看着镜子里泪眼婆娑的自己,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只能每天求着医生 跟他说如果要输血的话输我的吧,只要可以救活爸爸我什么都可以做.

以前我以为什么事情只要足够努力 坚持到底就是可以抓得住并且做得好的,现在我终于明白很多缘分都是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的.

生命本是一场背负了汹涌情欲的漫长放逐.汹涌是最大也是最后的难题. 剩下的全是苍白的无言以对.

虽然现在父亲的身体已经慢慢康复,外表的创伤可以通过药物复原,可是内心的呢?

我多想告诉他,其实他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妈妈和我,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守护着他 从未说过放弃.



在家整理衣柜时,无意中翻到一本黑白的老相册,都是父母年轻时的容颜,翻到一半赶紧合上,忽然觉得害怕起来,生命里那些莫可名状的悲凉在一瞬间坍塌将我淹没.

每个人都有一本关于光阴的故事,我们就在那奔腾不息地洪流中瞬间长大.

我想起小时候每天搭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去上幼儿园,那时候父亲背影高大,坐在他宽实的肩膀后可以挡住一切风雨.

我想起初中每天晚自习毕业之后,母亲在门前的巷子口等我放学,就算是临时突降暴雨我也不担心没有伞,那时候我以为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超人,她们永远都会在你最饥寒交迫的时候出现.

我想起大学时每次从西安回来,父亲那天都会推掉所有工作会议亲自下厨给我烧一桌他最拿手的饭菜.

我想起去年的夏天 我跟父亲说那将是我在家里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了,明年我要去西藏,以后我都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现在 仅仅时隔一年,曾经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可以,我甘愿用所有梦想换回父亲的健康如初.



生命中总有一些无法逾越的残缺,遇见,告别,相互温暖,相互灼伤.

所谓的缘分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今生今世不断地在遥望彼此的背影 渐行渐远. 有时你想向他靠拢,他却用时间告诉你:有些岁月,不必追.

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可是你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彻底地完全地改变,要知道,活着本是一场修行.

不再否认自己的深情,对待周遭的事物总是提醒自己,温柔些,再温柔些.

有些歌唱是为了遗忘,有些伤感,一直封存在心底,有些故事,一遍一遍跟自己讲,仿佛一些未来,绽放着未知的光芒.

有些岁月,不可追.

我爱你。于是这部电影成为了我心中最好看的催泪韩国电影。而我又自作自受地在半夜看完它,眼睛肿得像桃子。没有帅哥美女,没有绝症,没有花哨的浪漫,有的只是四个老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

一个送牛奶的老爷爷,和一个收废品的老奶奶。一个守停车场的老爷爷,和一个疯子老奶奶。

年迈的爱情像是来年的春天一样,送牛奶的老爷爷爱上收废品的老奶奶。他像个初恋的怪脾气少年,偷偷对她好,吃醋,写情书,在知道老奶奶学的第一个词是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过身悄悄抿嘴笑。

嘿,我爱你。跟年龄有什么关系。

我们像年轻人一样约会,过生日。我买了生日蛋糕,唱了生日歌,点了蜡烛买了礼物。我像个羞涩的少年给你表白。

然后直到疯子老奶奶生病,我们才意识到年龄是一道多么大的槛。跨不过去。

生老病死。我们离后面三个都很近。

为什么必须要死呢?我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正在享受生活享受爱情不是么。停车场的老爷爷温柔地拉过重病的疯子老奶奶的手说,你知不知道你越老越漂亮。老奶奶噗嗤一声笑了。别过脸去害羞地笑出一朵灿烂的花。那么灿烂的花,我怎么忍心看它凋谢。

一起走过这么多年,你突然要走那我怎么办。

“我是个胆小鬼,没有你,我怕活不下去。”

从这里几乎要开始嚎啕大哭,因为熟睡中的室友而压住了声音,张开嘴哑哑地哭着。

从今往后要一个人了。那么巨大的,孤单的感觉。所以老爷爷独自承受不了,选择了跟老奶奶一起走。

下辈子吧,下辈子再一起。

那么这辈子的有一天,当我们都老去。我已经爬不动坡,走路快一点会闪到腰。你耳朵已经听不清,不带助听器的时候说话很大声。我们的孩子已经一个一个都离开了家,只剩我们两,每天吃同样的饭菜,讲同样的话。

当我们的世界都已经那么老那么老。那个时候,你还会不会在我身边?

昏黄的街灯,悠长的小巷,寒冬凌晨的清冷中,骑着摩托送奶的老爷爷金满硕与收废品的宋奶奶因为摩托车轮蹦出的石子而邂逅了,两人互有好感。
这是韩国电影《我爱你》的开头,很明显,这是一部关于黄昏恋的影片。片中泪弹很多,看的我唏哩哗啦的,就不多说了,最让我动容的是片子的结尾。
停车场经理张君奉老人的妻子得了绝症,已到晚期,疼痛让她无法忍受,张君奉老人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想帮妻子减轻痛苦,同时他也无法接受没有妻子陪伴的日子,最后决定同妻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他将门窗仔细封好,坐在妻子身边,笑着对她说一起走过了这么长的一辈子,下辈子还要娶她,妻子摇摇头说你永远都在为我付出而我却不能为你做什么,我不能再拖累你了。老人含着泪将安眠药碾碎,喂妻子吃了下去,自己躺在妻子身边,握着她的手,平静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人不能选择何时来到这个世界,但可以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和心爱的人手握着手离开,我想死亡也不再可怕。
老友夫妇的死对宋奶奶触动很大,她深爱着金满硕老人,不想失去他,但他已临近生命的终点,她不能承受死亡将他们分开,思虑再三,决定自己独自带着最美好的回忆回到老家,慢慢老去。金老人起先无法接受,后来还是理解了她的选择,并决定送她回家。在她的老宅前,两人互相望着对方,千言万语都包含在着最后的凝望中。要走了,最后来抱一抱吧,两人唯一的一次拥抱,深深的一抱,不禁都老泪纵横。随着握着的双手渐渐地分开,一段恋情就此慢慢地飘散开来,又在两人的心中汇聚,尘封在记忆之中。
弥留之际,金满硕老人仿佛看到自己骑着摩托,来到宋奶奶的老宅前,载着她越过田野,越过山谷,越过天空,去往他们的天堂。老人带着一脸的满足,微笑着离去。
人终将老去,爱情会老吗?

最近心情有点纠结,所以看这部电影之前做了点功课,不敢让自己像上次看《开心鬼上身》最后一刻钟开始大泪奔。还是没想到电影的情绪那么起伏绵长,从金万皙骑着摩托车带着张君峰老婆那一段开始,已经笑中带泪,始终没有眼干过。

最近看完这类电影总想写点什么,因为我记性不好。让人开心为主偶尔扔个泪点的电影,大多笑过也就算了;但是这些让你一直想着过去现在展望未来的电影,却是一个人看片时候最致命的。

今天本来挺开心的,找到了新要换组的房子,上周在淄博买的茶具物流也到了,尽管看片子之前做足了心理准备,没想到还是给自己这么沉重的一击。

因为,那是我一直明白又逃避,想太多却不多想的未来。
嗨,说真的。
有同事夸我年轻懂得谋划未来,不早不晚在上海买上房子,给自己买各种保险,偶尔看看股票,连给妈妈买礼物都是保值的金饰;
有朋友觉得我会生活,每次出差加班的间隙,必定能看完最新上映的大片,偶尔几个晚上要么唱歌要么找个地方喝喝小酒,偶尔文艺但不愤青,出差在外必定带些特产犒劳自己。

大多数时间我必定是屁颠忙着自己的小生活;因为我真的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因为我真的很怕,有天自己老无所依。
当初固执的拒绝了家里的安排,只是为了喜欢的女生去了复旦,便要努力来同济,只是希望能离她近一些;大学毕业的时候瞒着家里,没考研,找了一份工作,第一个年薪水低到让妈妈差点崩溃。这些年来也一直抵抗着家里回去考公务员的要求。
我可能真的是一直努力追求着那虚无缥缈的自由,而且这些年来我也大概习惯了。

记性不好的人,必定记不住生命里曾经一起走过的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每次都是抱着从一而终的想法,结果总是败给现实。想着从每段感情里面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不过一次一次跌破自己的底线,抱着侥幸心理招惹之前理智瞬间告诉自己绝对不会沾染的那些人。

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为对方撑起一块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可能是越贪心越努力,越努力越劳累,累了也就梦醒了,梦醒了才知道原来自己过好了自己的生活,并不能如同“我要努力强大,然后等你来”这种现代童话一样生活。把自己填的越满,别人越难走近自己。

要多单纯,才能相信身边的那一个。生活的责任,是两个人的旅程,只有一起迎接着未来,也许才是来到这世界上的目的。
宋美丽说“我曾经也想那样老去”,这话像针一样扎透身体,然后变成不能拔出的刺。
其实只要身边有个人,一起过下去,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一直都觉得最动听的话,不是在结婚典礼上对方那句I do,而是“你是否愿意这个女人成为你的妻子与她缔结婚约?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她,照顾她,尊重她,接纳她,永远对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这是质问确定或者鼓励都已经无所谓,关键是蕴含了我们接下来一起走路的人生历程。

现在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慢慢的也不敢相信未来的自己。忙碌着现在逃避着未来。把自己的过往当成别人的故事,把别人的故事当成台子的一出戏。爱过恨过哭过累过,大戏落幕,扔掉吃剩的爆米花,如果还有眼泪的话,抹干回家。

聪明的人觉得这不过就是人生的真谛,轻描淡写的看着外面红男绿女爱恨痴缠的表演。若是轮到自己,就说“其实我也只是很enjoy这个过程,也许得到了便会觉得无趣”,防备着一颗坚强的心,条条大路皆退路。

或者其实幸福也很简单。
等我们老了,也许我会变成金万皙。遇到的是姓宋的,或者坐在我摩托车后座把头贴在我后背的只记得“老公”而不记得老公是谁的无名妇女;但是这都不重要了。
只要你出现了,你就是我的桃子公主,我会像蔬果村里的番茄男孩那样,捍卫我们的未来。

⑹ 心灵病房中的问题,看过这部电影的帮忙下,算是观后感吧。。

问题回答如下:
其实LZ的2个问题可以串联到一起来回答。电影中女主角的主治医师及助理医师杰森(贝宁教授昔日的学生),在治疗癌症的领域皆属顶尖一流的佼佼者,却扮演著尽责且冷漠的角色,而贝宁教授在冗长而又孤独、恐惧、忧虑、煎熬的疗程中,始终得不到他们心灵上的关怀。透由杰森医师的身上,她彷佛看到自己过去对学生严格、不近情理、不肯通融的真实自我,忏悔之意油然而生。而善良的护士长苏西,在她即将枯槁又渴望被爱的生命中,给予真诚的关怀,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暖流。从中可以看出,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外,病人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关怀。
如果我是一名护士,除了应尽作为护士的职责外,更应该用心去关心,体会病人的痛苦和需要,这样才能更完整地诠释护士这个职业。

⑺ 医者仁心观后感

医者仁心观后感(1):
《医者仁心》,中央8 播的又一部讲述医院故事的连续剧,被同行们一次次感动的一塌糊涂!
熟悉的工作场景,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案例,感同身受,不能不动容。
从医太久,一直努力坚持做一名合格的护士,不让自己在重复的、甚至是机械的工作中麻木,时时提醒自己面对的是人,是生命,万不可大意;关注着年轻护士们的操作,婆婆妈妈地提醒她们严格执行各项操作,保护患者同时也是保护自己,对患者负责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负责。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很敬业的,看了《医者仁心》,暗自汗颜,心还是不知不觉间变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么柔软,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时的热情、执着,快忘了什么是理想,还要不要追求?只道别人俗,却不觉自己庸。
剧中一句台词,让我颇震撼: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病人呢?这句话让我心痛,真的心痛!
“大家一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啊,保护病人,也是保护咱们自己”,这是我近年来重复的最多的话之一,尤其最后那句,有时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今天一句“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病人呢?”,让我不免心虚,但为什么会这样呢?哪个医生护士愿意时时生活在防卫状态呢?什么时候起医患变成了对立方?甚至敌我?互相防范、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关系变得那么纠结?扭曲的医患的关系是一把实实在在的双刃剑,伤害着双方!是什么造成的呢?今后医患该怎样相处呢?
我坚信人与人间的友善始终是永恒不变的,互相信赖、理解、支持的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建立是迟早的事,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学医三年多了,可以说现在没有什么感觉,确切的说没有强烈持久的目标,一切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知道我们毕业后是什么样?刚才看完卫生部拍的一部片子《医者仁心》,他们说这部片子是在为医生平反,的确,讲述了医生的点点滴滴,很实际,很苦很累,各种医疗纠纷,人情世故,很适合医学生看。看过这么多部电视剧都是在看剧情,场景,没有认真去想过自己将来面临的是什么,只是一笑而过。而看这部片子时我的眼镜却湿润了很多次,这是从来没有的,很切实际。说不定我们以后就会这样,应该是说基本上就是我们以后的生活,还有面对病人,面对家属,面对各种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精湛的手术,冷静的心境是一个好医生必备的。做一个好医生,做一个优秀的医生不是我们在大学这几年就能学好的,只是在了解皮毛,太少了,更多的东西是自己以后在临床上摸索出来的,这是出自一个著名的心外科主任医生之口,或许他们只是个演员,但是他们的每一句话都道出了作为一个医生的心声,医生的辛酸。
你明白吗?或许只有医生本人才能理解这种心情,医生现在是最苦最累的职业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也许很多人认为医生是高收入的职业,我只想说那是他们辛勤劳动应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诊,手术,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想想你自己几个小时一直站在一个地方,我相信除了军人没有人能做到,有句话说一个外科医生必须有个好膀胱啊,那是必须的,必须练出来的。是什么原因给了他们那么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责任,是承诺。每个医学生入学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诺。
以前医生是个很崇高的职业,受人尊敬,而现在医疗商业化,利益化,完全被金钱控制。而医生也为之不得不为了保护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违背良心的做事,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原谅,医疗纠纷就这样产生了,于是医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变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们失去了尊严甚至自尊。病人,家属,社会的不理解,国家的重视不够等等导致医生就是在刀口边上过日子,整天提心吊胆,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没有意义,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而现在呢,更多的是回避病人,家属的追打与质问。哎,悲剧
我不想说了,一切都不是这边日志能改变的,我们要做回医生本来的面目, 维持一切正义。

医者仁心观后感(2):

电视连续剧《医者仁心》是一部从多方面反映医院工作和医务工作者生活的优秀剧作,剧中那熟悉的工作环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剧中的许多情节令我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震撼,更多的是引发我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从钟立行抢救一位不愿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脏病患者的情节展开的。当钟立行本着“生命第一”的信念,忍着悲痛将自己亲妹妹的心脏移植给病人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却遭到患者女儿以“违背病人意愿”名义的控告。看到这里,不由使我得联想到:前几年发生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医院的一宗医疗纠纷,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将生产孩子的孕妇,为了保全孕妇的生命,需要行剖腹产,而丈夫坚决拒绝医院行剖腹产手术,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医生和护士缩手无策,孕妇最后死亡,却遭家属以医院“不作为”起诉。这两个事件的结局,不由得使医务人员困惑,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给具有专业技术的医生,还是留给病人至亲至爱的家属?面对进退两难的处境的医务人员,是坚守道德的情操,还是去遵守法律的尊严?如何使传统观念与现实法律统一起来?二者能否统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样解决?虽然不是我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我想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思考并能够帮助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医闹的纠缠;有时病人的正常死亡,也会遭到病人家属的无理取闹。当我看到我们医院的院长受到病人家属的围攻堵截;当我看到我们的医生受到医闹们的辱骂殴打;当闻及兄弟医院的同仁们被病人家属打伤后放在水晶棺里……我的内心十分酸楚,难道病人的生命与医生的生命有高低贵贱之分吗?我们医生也是人啊!面对浩海无边的宇宙世界,人类尚未掌握的秘密太多了,它也需要人类的探索和发现。再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呀!诚然,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假如医生面对一名生命垂危而无人监护的病人,见死不救,那么医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你是一名医生与不是一名医生又有什么区别呢?假如不顾一切去坚守职业职责,那么由此给医院和医生带来的困难和意想不到危险,谁又能来为他们承担?假如医生处处来保护自己,病人的利益谁来保护?人性要不要泯灭,法律需不需要健全?这些亟待值得引起医学、伦理及法律界等人们的重新思考和关注。
另外,我们在病房经常听到有的病人抱怨,为啥账上无钱就给我们停药?为啥药费这么贵?为啥看病咋这么难……病人明明有钱,却不交费;清楚的诊断,医生何必再要求去做体检;医生安排的治疗,病人满腹狐疑;医生的各项交代,要求家属的名字签全。有人这样评价病人与医生之间关系,不信任,却又依赖。防备,却要献媚,希望掠去信息,又要自己判断,这样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造成这样的根源在哪里?我想这不是医生的问题,也不是病人的问题。是沟通、宣传、引导不够的问题,更是现行医疗体制、机制的问题。问题的症结真的如此吗?我同样希望得到帮助和回答。
《医者仁心》电视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知识渊博、技术精湛、胸怀宽广的钟立行;损人利己、拉帮结派的王冬;埋头苦干、挨打受骂的刘敏……不过,本人是护士出身,我更关注的护士长刘敏的命运:一个被同志们公认的好护士长,一个挨打的护士,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妻子,一个用自己鲜血救人的医务工作者,一个没法照顾家庭的女人,最后却迷失了自己……刘敏遗书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日夜颠倒地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复一年中煎熬中,一点一点地变老,一点一点变得绝望”这段话,让我十分心痛。是啊!这就是我们护士们的心声,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曾经的理想、信念纷纷被现实剥离,造成这样根源是什么?我也曾多少次暗自叩问自己,是坚守,还是放弃?如果不改变我们护士的现状,我真担心会有人穿不过名利富贵的诱惑,穿不过红尘俗世的迷离。
《医者仁心》这部作品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关于家庭、医患、同事、同学关系……通过这些说出了医生、护士们心中的酸楚、病人们的无奈和期盼、领导们的苦衷、职工们的烦恼、它是医生和患者的代言剧,它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
《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看点很多,感悟博多,引起的思考也很多。总之:医患之间相互信赖、理解、支持、和谐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⑻ 电影观后感《入验师》1000字

星期天的晚上犯了糊涂,把星期天当成了星期六过,半夜十一点翻出《入殓师》来看,结果看到一点多,两只眼睛肿得像桃一样的去睡觉。两年前的春节,我的父亲去世,早上醒来的时候,母亲从医院打电话过来,说父亲不行了,让我赶紧过去,把平素里准备好的衣服和鞋帽都带去,我迷迷糊糊的按照母亲交代的跑到柜子里翻找,这样的事情,在父亲生命里的最后三年不知发生过一次,于是这让我心里还抱着一线希望,也许——还不是这一次。

但是,就是这一次了,该结束的终究要结束,我跑到医院,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明晃晃的屋子里面,他们在走来走去,我有点发懵,记不住他们的面孔,但是我知道,悲伤的只有我母亲一个人。我长这么大来,从没办过丧事,母亲也并没有经验,于是我莫名其妙的被什么人领到楼下的寿装店里去买给死者身上盖的单子,还有嘴里含的铜钱,脚上垫着的脚垫,寿装店里的灯光昏暗,几根人在打麻将,一个人叼着烟,找出个绣得非常粗糙俗气的缎子被单来,还有其他的东西,说,八百块。我很吃惊,但是想到在楼上等着的母亲,我说,四百块,那个人很不高兴,说这种事还能讲价啊?我说那就不要了,我本来就觉得我爸爸不该盖这种东西。他一听,赶紧把那些东西一股脑的都塞给了我,抢过我手里的四百块钱。

我回到楼上,医院的医生跟母亲说,你们要尽快把人拉走,你们不能把他放在这里。母亲说,我儿子马上就赶来,我想让他在这里看到他父亲。后来哥哥来了,母亲抱着他哭,哥哥没哭,我们忙着联系殡仪馆之类的事,我只是看着哥哥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的躲在窗户边抹了眼泪。把父亲抬下去的时候,和殡仪馆跟着过来的某个人叫我和哥哥对着灵车磕头,我和哥哥都磕了,站起来,他们管我们要两百块钱,说是因为他指点了我们,要收开口费。给完了钱,我才开始稍微恢复了一点思考能力,突然意识到,在父亲病房里绕来绕去的陌生人,都是干这个的。他们像秃鹫一样,围在尸体旁,等着分食死者的尸体。趁失去亲人的家属悲伤之际,能多捞一点钱就多捞点,这种感觉,在送父亲去殡仪馆的路上更明显。殡仪馆的路旁,不断的有人跟着我们车一路走,一路说着各种套话,后来在殡仪馆,我们把父亲的遗体从一个地方送到另外的地方去入殓,灵车前也围了很多这样的人,嘴里念念有词,不给钱,他们就一直跟着不肯走,司机跟哥哥说,你要每人给他们个十块二十的就行了,哥哥终究没给。母亲说,那一刻,感觉就像那些人好像地狱里的恶鬼一样围上来。

但这只是殡仪馆外面的人,其实殡仪馆里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父亲遗体告别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进来一个穿着制服的军乐队,上来就要演奏,哥哥想起来,就突然问他,你这个是另收费的吗?领头的那个女人,含含糊糊的回答,诸如哪家遗体告别不需要爱乐之类的话。哥哥又问,我们是要放磁带,你们是另收费的吗?问了三四遍,才知道,另加2千块钱。哥哥强忍着怒气把他们轰走了,走的时候,那女的用故意的谁都可以听得见的声音说,付不起就说付不起……

说了这么多和电影不相关的话,但是我想,曾经失去过至亲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看懂了《入殓师》这部电影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

性格懦弱,总是怯生生的小林君,在走进死者的家中的时候,也是被人指责为“赚死人钱的。”但当他的手温柔的握着死者的双手,抚摸过他们的脸颊,额头,为他们擦拭身体,为老奶奶穿上丝袜,为儿子梳好头发,为妻子点上口红的时候,失去亲人的人们,知道他们把自己最爱的人托付给了值得信任的人。我的父亲卧病十七年,最后三年,他浑身插满管子躺在那里,被人们搬来搬去,翻来翻去,我一直很希望,人们可以对待他温柔一点,但你知道你无能为力,你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不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家,你不能挑人家的不是,这个世界上,粗暴是大多数普通人对待他人的方式,我们被粗暴的对待,然后又粗暴的对待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循环,大多数人内心已经麻木,浑然无觉。所以,在一个连活人都不能被温柔对待的世界里,就更别说对死者的尊重了。

是因为这样,佐佐木先生才一眼看到了小林君内心里的温柔的吧。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的软弱,没有竞争能力,却善良,温柔的可以平等对待每一个死者,不管他们是怎样的死法。内心里还有这样温柔的人,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是多么难得的珍宝啊。看电影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想,如果是我的父亲,要是也能让小林君来帮助,温柔的握着他的手,走完最后的路,那该有多好。《入殓师》的英文海报上,有一句话写到——The gift of the last memories. 而我关于我父亲的最后的记忆,是充斥了那许多粗暴贪婪的嘴脸的记忆,太不美好了,所以很少回忆。能遇到小林君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啊。它照亮了生者的回忆,的确是上天的礼物。作为一个内心深处的自毁者,我活在一个人人互相粗暴相待的世界中,我从来不曾奢求我自己可以死得其所,我可以对自己很无情,可是在我不曾被温柔对待过的此生里,仍然有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长在我爱的人的身体里。我深爱过的人,我是多么希望你们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的对待,哪怕是在你们离去的时候,能够有一双手,温柔相握。

小林君,谢谢你曾经这样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可以用自己的温柔的方式生存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我知道这个世界,是那些粗暴,强壮而冷酷的人们的,他们崇尚无情,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少受痛苦。但是,当我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在深深深深的地方,温柔还在,我还可以,用我自己温柔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那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好得就像,在尘埃里静静绽放的一朵花一样。

⑼ 病房奇缘观后感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