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惜福影评

惜福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16 10:03:47

❶ 鲁敏的作品评论

近年来,鲁敏的小说创作声誉日隆,特别是她的中、短篇小说。在“文学已死”或“向死而生”的各种议论中,鲁敏固执己见不为所动,她坚持要接近或靠近她希望得到和看到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她百余万字的小说创作。在鲁敏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历史是一个隐约可见的线索或参照:它似乎不那么明确,但从来也不曾消失。它像幽灵一样若隐若现又无处不在。于是,历史对于鲁敏来说,因神秘而挥之不去,小心翼翼又兴致盎然。《白围脖》可以看作是鲁敏的成名作。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关于欲望的叙事:人物自身的欲望、叙事者窥探人性的欲望。人世间最隐秘的角落撕开了面纱,一切就这样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世风代变,曾经有过的刻骨铭心,在今天完全成了没有责任的身体大战。对人性的揭示,也是对世风的不屑:人的内心深处竟如此的龌龊不堪。在“恶”的意义上,鲁敏把人是看到骨子里了:再也没有隐秘,再也没有隐痛。在这部小说里,婚外情就如同社会查贪官,不查则已,查谁谁有问题。崔波、忆宁、王刚、崔波太太都是如此,甚至母亲也在偷偷地看黄碟。一个情欲泛滥的时代、一个身体空前解放的时代,就这样在鲁敏的笔下被残酷又真实地呈现出来:无须回避、没有歉疚、相互报复、破釜沉舟,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登峰造极,可以不计后果,因为没有后果,每个人都是施加者也是承受者。
但是,这也是一个隐约地向父亲致敬的文本。是情感倾斜父亲的小说。父亲的时代毕竟还有情天恨海、有义无返顾和刻骨铭心的情义。母亲是受害者,但她的不值得同情不是因为她应该受到伤害,而是因为她的虚伪。她对丈夫和性事的虚伪,对女儿和道德的虚伪。小说在人心最隐秘的角落展开,把世间最私秘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但这里没有快意,只有“暗疾”。父亲/母亲是历史的表意符号,但被小说放逐的父亲更具历史意味,遥远的往事因他的缺席显得更班驳和迷离,他对“小兔子”致命诱惑的犹疑、矛盾以及“案发”之后“屡教不改”的决绝,不仅表达了那个时代真诚的“愚顿”和情感方式,同时也使后来忆宁们的肉体搏斗索然无味。母亲同样也意味着“过去”,但岁月使她更像是一个历史的“遗民”。如果说父亲的离去是嘎然而止恰倒好处的话,那么母亲则因长久孤寂的举止变形,使她成为一个名实相符的卑琐的多余人。在这里,鲁敏无意识地摆脱了“历史崇拜”的羁绊,而没有成为一个危险的“怀旧病”患者。
《墙上的父亲》,可以理解为一个恋父的故事。有趣的是,这也是一个缺席而又无处不在的父亲。他被挂在墙上的那一刻起,他的历史就已经停止,他成了女儿们只可想象而难以亲近的遥远存在,就像一个幻觉。他就那样在墙上注视着妻女们的庸常生活。小说对日常琐屑生活无比厌倦,但在精细的细节叙述中似乎又表达了作家深切的迷恋。柴米油盐、婚配嫁娶、家长里短,将庸常无比的生活在真实犀利甚至尖刻的话语叙述中彻底撕裂。但惟有父亲不能遗忘,他那难以复原的历史如影随形,在与现实的比较中神秘而久远。
在鲁敏的许多小说中,都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诸如文革、赤脚医生、老三篇、欢呼最高指示等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鲁敏不曾经历,在现实中也已了无痕迹,但鲁敏还是兴致盎然地一再触摸,她难以深入其间又欲罢不能。于是,历史对鲁敏来说,就像一个经久不息的未了心愿、一个挥之不去的巨大情结。
在鲁敏的小说创作中,对人性“暗疾”有过长久的关注,曾是她顽强探索的重要主题。对人性“暗疾”的文学兴趣,使她对此穷追不舍,不依不饶。《暗疾》将最寻常生活中普通人琐屑不堪的日子和卑微的希望,淋漓尽致地书写出来。小说的细部荒诞而夸张,父亲“神经性呕吐”一触即发、姨婆对“大便”的关注乐此不疲、母亲对“记帐”兴致盎然、小梅的“退货强迫症”一直延续到婚礼等等,每个人都有“暗疾”,它的普遍性构成了生活的整体荒诞。这是先锋文学的遗风流韵。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暗疾”不是抽象的,鲁敏对其描述的细致耐心又刻薄:“父亲总在最不该呕吐的时候突然发作,比如,梅小梅带同学回家聚会,在商场挑选彩电,送外地亲戚赶火车。好好的,父亲突然捂起嘴,快速地跑向最近的卫生间或马路边的大树下,黄褐色的汁液等不及地从他的指缝间流出,他不得不就近蹲下来,姿势难看地用手把着门框或路牙子,把头尽量地往前伸,像个晕车的人那样孱弱地呕吐。”
母亲“清晨从早市回到家,她总坐在光线不足的小客厅里,一样样仔细回忆:菜秧,1.5,尾骨肉,9.3,生姜,0.8,洗衣粉8.9……若是去了超市,收银条儿上的明细也要加以抄录……接着,她会计算出当天的用度总和,再算出与总钱数之差,填在最后一栏,相当于会计帐里的“余额”,她把小钱包翻出来,纸上的余额与钱包里的钱数一碰。平了。她心满意足,面呈安详之色。一天最完美的开始。”
更荒诞的是婆姨对大便的持久兴趣,她甚至可以和客人像讨论其他问题一样讨论大便的次数和时间。但小说温和中有锋芒,庸常中有节操,姨婆、父亲、母亲、梅小梅等,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结尾处,在小梅幸福溢满的婚礼上,突然晴空响雷,炸碎了精心铺陈的所有琐屑和无聊:小梅要求和坚守的底线还是不可洞穿或出让的。
像《取景器》、》《跟陌生人说话》等作品,都对人性中不堪或幽暗的角落做了痛快淋漓的揭露或批判。在《取景器》中,无论在怎样的角度上艺术地再现“人物”,表达情感,鲁敏仍然不能掩饰她对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的失望:“我知道几乎所有的男人、包括一部分女人,都认为爱情必定要跟性有关,性,可如明镜鉴忠心、如烈火烹热油。可是,人是多么古怪而不知惜福的动物,爱情这种活动,它只适合走上坡路,比如,向肉体走去,却永远抵达不了。肉体关系,在情爱之中,就相当于至高点,只要抵达彼处,肯定的,事情就必然要往下走了。神秘感、追慕心,一切都将如盐入水,渐次化于无形,最终消逝了。”
即便像《墙上的父亲》这样的作品,也仍然流露出作家惯性的笔致:
“王薇爱吃。这爱好由来已久,或许从父亲去世时就开始了,那几年,家里确乎惨淡,伙食比较粗陋,她反倒对“吃”一事兴趣异常,有股子“抢”的劲头,就算是稀饭搭咸菜,她嘴里手里忙着,两只眼睛同时还在小菜碟子和别人碗里转来转去,生怕给漏了什么好东西……家里没有零食,她馋起来,照样四处翻箱倒柜,恨不能掘地三尺。二年级那年,有一次,不意竟真给她发现半瓶红酒,不知谁留下的,也不知放了多久,她尝了一口,甜津津的嘛,就偷偷喝起来,等晚上母亲发现,她已小脸微红,快活而迟钝,笑嘻嘻地听任母亲骂她。”
事实上,这人性丑陋的一面,正因被不断遮蔽而疯狂生长。但鲁敏在书写这些生活中人们无意识的表达时,不是“原生态”的呈现或欣赏,而是被视为一种精神“疼痛的历史”。如果只存在一部作品中,可以看作是偶然事件。但在多部作品中反复出现,同样也构成了鲁敏的一种历史表达,那幽暗的色调和宣泄般的冷眼,本身就蕴涵在历史之中。因此这不是消极的文学,它的内驱力是批判性的,是鲁敏的“底层的批判”,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民族劣根性批判的当代延续。
当然,这只是鲁敏小说创作中的一部分。对这一“类型”的创作,她后来检讨说:
我这几年的阅读与写作,有一个渐变的轨迹。在创作初期,由于从小的阅读经验,我对西方式的叙事手法、结构处理、探索性等较为迷恋,体现在创作中,则是对人性中浑浊下沉的部分非常敏感,喜欢穷追不舍,看世间为人为事,如何失信、失德、失真,力图写得惟妙惟肖、不依不饶,似乎那种刻薄与刺刀见红便是功德圆满的写作。但这几年,可能是年岁渐长,我对中国的传统情怀越来越珍重了,那来自民间的贫瘠、圆通、谦卑、悲悯,那么弱小又那么宽大,让我无法摆脱。这体现在我的创作上,题材与风格都略有变化。因为我发现,人性风景中,既有浑浊下沉,则必有明亮与宽容,何不眷顾于后者?想到一个寓言故事:狂风与太阳,都想剥了农夫的衣衫,一个是劲吹,一个是暖照,到最后,反是太阳得胜。所谓恶与善,几可比之于狂风与太阳,如果真想有所图谋,真不若选择一轮暖暖之日。1
作家是创作的主体,对创作方向的修正是作家主体性的一部分。同样是社会生活或心理经验,但当作家转换了视角或方式之后,另外一种“生活”或景象就被建构起来。这些寄托了作家“心目中‘温柔敦厚’的乡土情怀”的作品,是指鲁敏新近创作的《颠倒的时光》、《逝者的恩泽》、《思无邪》、《风月剪》、《纸醉》等一批“东坝”背景的小说。东坝既是一个虚构之地,也是作家心中的“原乡”。它飘渺又切实,虚幻又真切。在鲁敏的主体思想中,它是一个即可想象亦曾经验的精神故乡。在现代性的过程中,东坝古老的文化精神正在遭受来自都市文化的羞辱,但东坝却没有放逐它,它仍然弥漫在东坝的街巷、田间、土地和空气里。于是,同样是民间生活,过去那密不透风的丑陋和卑微逐渐隐去了,我们在乡间或小镇看到的是另一种情形和人物:这是没有怨恨、没有敌意、没有琐屑不堪,是只有善与亲和的乡土中国。
《思无邪》,几乎是一篇平静如水的小说,真正的人物只有兰小和宝来。兰小是痴呆,宝来是聋哑。聋哑照料痴呆,难以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但鲁敏在最细微的想象中,通过来宝的视觉和嗅觉,将一个人的友善无比生动地刻画出来。超乎想象的是,即便是聋哑和痴呆,对人的自然生理要求仍能无师自通。十八岁的宝来终于让三十七岁的兰小怀孕了。突如其来的事件沉重地打击了兰小年迈的父母,但他们并没有指责宝来。短暂的愁绪很快被喜悦替代,他们真心想成全两个不幸的人。但一切未果兰小已因大出血死去了。值得注意的是,鲁敏在这个有些残酷的故事里,通过细节表达了宝来超越俗世的大爱。即便是一个聋哑人,在他的情感世界里,仍然有挥之不去的寄托或归宿。而那一切,与世俗世界的标准没有关系。
《逝者的恩泽》,是一部浪漫的小镇故事,在别人终结的地方成为鲁敏的起点;它是对当下世风的有意对抗,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想象。她在有意略去了一些场景和情景的同时,构建了另外一种文化,尽管是一种新乌托邦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各种文本的书写中,有一种强大的、难以抗拒的压抑力量,这就是关于性的欲望表达。“小蜜”、“二奶”、“网聊”、“婚外恋”、“一夜情”等,在夸张的叙述中已经建立了关于性的文化政治。在当下中国,似乎再也没有比肉体欲望更重要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在这些表达中,关于男女、关于性,和情感、和爱情再也没有关系。《逝者的恩泽》潜隐了这样的社会生活内容: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陈寅冬,因常年在新疆修铁路,与维族姑娘古丽同居。但是,这不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小说奇崛的想象、苦涩凄婉的浪漫情调,无论是趣味还是内在品格,在当下的中篇小说中都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小说可以概括为“两个半男人和三女人的故事”。那个不在场者但又无处不在“逝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一切都因他而起;小镇上一个风流倜傥、有文化有教养的男人,被两个年龄不同的女性所喜爱,但良缘难结;一个八岁的男孩,“闻香识女人”,只因患有严重的眼疾。女人一个是“逝者”陈寅冬的原配妻子红嫂,一个是他们的女儿青青,还有一个就是“逝者”的“二房”——新疆修路时的同居者古丽。这些人物独特关系的构成,就足以使《逝者的恩泽》成为一篇险象环生层峦叠嶂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通俗文学常见的元素,在鲁敏这里并没有演绎为爱恨情仇的通俗小说。恰恰相反,小说以完全合理、了无痕迹的方式表达了所有人的情与爱,表达了本应仇怨却超越了世俗伦理的至善与大爱。红嫂对古丽的接纳,古丽对青青恋情的大度呵护与关爱,青青对小男孩达吾提的亲情,红嫂宁愿放弃自己乳腺疾病的治疗而坚持医治达吾提的眼疾;古丽原本知道陈寅冬给红嫂的汇款,但她从未提起等,使东坝这个虚构的小镇充满了人间的暖意和阳光。在普通生活里,那些原本是孽债或仇怨的事物,在鲁敏这里以至善和宽容作了新的想象和处理。普通人内心的高贵使腐朽化为神奇,我们就这样在唏嘘不已感慨万端中经历了鲁敏的化险为夷绝处逢生。这种浪漫和凄婉的故事、这种理想主义的文学在当下的文学潮流中有如空谷足音。
《颠倒的时光》里的木丹——一个木纳诚实的乡下人。专事劳作,为人善良。第一道瓜最能卖上价钱,他却分送给乡亲们几百斤;乡下人不洗澡,年前他却开放了大棚,让乡亲们喜气洋洋清清爽爽地过年。他不知道还价,瓜卖不上价钱时但也不沮丧。一个随遇而安的本分人。凤子,一个勤劳单纯的乡间妇女,心无旁骛一心和木舟劳作。但是,鲁敏将现代性进程是以乡土中国作为代价的悲怆,镶嵌于传统中国男耕女织的太平景象,在不动声色中书写了传统中国最后的温良敦厚,在致敬中也表达了深切的无奈和凄婉。
在我看来,鲁敏至今最成功和值得称道的,还是《镜中姐妹》和《纸醉》两部作品。《纸醉》的情节在年轻人的“心事”上展开,在没有碰撞中碰撞,在无声中潮起潮落。时有惊涛裂岸,时如微风扶柳。面对开音,大元的一曲笛声、小元的几个故事,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寻常的日子里,笔底生出万丈波澜。最后,还是“现代”改变了淳朴、厚道、礼仪等乡村伦理,乡村中国的小情小景的美妙温馨、但在大世界的巨变面前几乎不堪一击轰然倒塌。当然,鲁敏还不是一个纯粹的“乡村乌托邦”的守护者。对她对乡村的至善至美还是有怀疑的,哑女开音的变化,使东坝的土地失去了最后的温柔和诗意。小叙事在大叙事面前一定溃不成军。就作品而言,我欣赏的还是鲁敏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一个动作或一个情境,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勾勒出来。大元爱着开音,他的笛声是献给开音的,但是,大元总是“等开音低下头去剪纸了,他才悄悄地拿出笛子,又怕太近了扎着开音的耳朵,总站到离开音比较远的一个角落里,侧过身子,嘴唇撅住了,身子长长地吸一口气,鼓起来,再一点点慢慢瘪下去。吹得那个脆而软呀,七弯八转的,像不知哪儿来的春风在一阵一阵抚弄着柳絮。外面若有人经过,都要停下,失神地听上半晌。”
小元也爱着开音,但他心性高远,志气磅礴,上了高中以后,“小元现在说话,学生腔重了,还有些县城的风味,比如,一句话的最后一个两个字,总是含糊着吞到肚子里去的,听上去有点懒洋洋的,意犹未尽的意思。并且,在一些长句子里,他会夹杂着几个陌生的词,是普通话,像一段布料上织着金线,特别引人注意。总之,高中二年级的小元,他现在说话的气象,比之伊老师,真可谓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大家都喜欢听他说话,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知识’。”这些生动的细节,显示了鲁敏对东坝生活和人物的熟悉,她的敏锐和洞察力令人叹为观止。
《镜中姐妹》,是鲁敏写于2005年的作品。它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张家五姐妹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但不同的心理和性格,造就了她们不同的心路历程和生活景况。社会的影响远远大于家庭的影响,没有人可以逃离社会环境想入非非。在时代的交叉口上,他她们命运竟是如此的不同。
大概很少有人意识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和自己的同代人一起成长的。那个时代的家长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今天的那些独生子女们,又有多少家长真的了解他们?《镜中姐妹》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大双、小双的姐妹情谊。她们朦胧地共同爱上了一个高年级同学,这是她们共同拥有的秘密。这个秘密使她们的情谊不能言说又无可替代。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没有能力处理这个突然来临不期而遇的青春事件。终于,当“发卡”出现之后,决绝的小双选择了死亡:她要把发卡和那个男生一起留给大双。这个悲剧远远超出了姐妹情谊,它是人类面对爱情时至今无法解开的难题。小双那纯洁、幼稚的选择不是拒绝而是放弃,她是送给大双的幸福的祝愿。也只有情窦初开的朦胧爱情才有如此的诗意,就像烟雨中的荷莲,隐约盛开的是让人心碎的爱意。也惟有这样的情怀,才有决绝的小双,才有亲自将发卡戴在小双头上的大双。这无声也无比感人的一幕,是鲁敏献给我们的关于爱情的神话。
但我同时不能不指出的是,鲁敏在结构小说时的“模式化定势”。比如《白围脖》、《墙上的父亲》、《逝者的恩泽》等,都有一个死去的“父亲”,他们虽然在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在小说结构方式上却如出一辙;比如《镜中姐妹》和《思无邪》的高潮,都是人物的死亡。小双被大双别上发卡、兰小被宝来在棺木中放平尸体,是两部小说最感人的地方。但在处理方式上是一回事情。先于故事死去的“父亲”和在故事中死去的人物,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放逐”方式,但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因此,当鲁敏对自己的“主体性”选择深怀自信的时候,她也踏上了一条自己设定的“模式化”思路。她那“顿悟”式的自白确实别有新意,但也挖了一个先入为主的“主题先行”的危险陷阱。虽然她拥有了新的写作视角和资源,但也在结构的同一性中暗含了危机的存在。
即便如此,我仍然高度评价鲁敏已经完成的小说创作。她的小说,是没有任何英雄气味的小说,她在平白如水的日常生活里,耐心地寻找着新的文学元素。事实上,越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越是具有挑战性,而最难构成小说的,恰恰是对生活的正面书写。就像在戏剧舞台上,反面人物容易生动,正面人物更难塑造。如果说,鲁敏前期小说穷追不舍地深究人性的“沉浊”,专注于人性的幽暗,接续的是启蒙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话,那么,鲁敏“转型”之后,执意发掘人间的友善和暖意,承继的则是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的文学传统。人物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一种相对单一或单纯的倾向取代,这也许是一种局限,但这一局限却也同样放射着迷人的魅力。特别是在恶贯满盈、欲望横流的文学人物无处不在的时代。鲁敏的具有浓重浪漫主义特征的文学人物,就具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她重建了关于“底层生活”的知识和价值,提供了另外一种我们不曾经验的民间生活。她对这种生活的体认,也从一个方面修正或弥补了当下“底层写作”苦难深重的“绝望文化”带来的极端化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鲁敏成为当下文学的重要人物。

❷ 今天2012中秋节节目的观后感求五百字左右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家乡,一个让人听了就感觉温馨的词汇。家乡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乡的水也格外的甜,家乡的人也格外的亲。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颗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个流浪的游子。我的故乡在那?我的亲人又在那?我这样问星星,我这样问月亮,可他们都没回答我…… 今夜,我很孤独,这美丽的中秋月色,触动了我思乡、思亲、思情、思友…… 思思思思……今天就是中秋节,本来以为看不到月亮,还好天公作美,让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又亮,还有阵阵的清风徐来,非常清爽。我们全家在后院摆了一个桌子,大家谈天说地、心旷神怡,我们小孩在旁边大吃大喝,十分快乐自在,这时候爷爷剥开柚子一股刺鼻的香味迎面而来,里面的果肉鲜嫩多汁,吃起来彷佛冰淇淋一般,入口即化;又像软糖似的滑溜顺口,总而言之,像是一颗仙人才吃得到的柚子。我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着月亮想着嫦娥玉兔的故事,想到正入神时,妈妈喊说快点收一收回家看中秋晚会了,就这样结束了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

回到家里,妈妈说还好我们有将垃圾处里干净,要不然如果有人不知自爱丢了就不管,那将会造成多么脏乱的环境,所以每次中秋之后,大家玩的尽兴,但也要注意不要将垃圾变成最大的问题。

中秋节是中国的民俗节日,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象征着我们人情味浓厚,因此保留传统的习俗以及一些凄美感人的传说故事,一代一代的相传下去,让世世代代的子孙能够惜福

❸ 求电影网络妈妈观后感

看完《网络妈妈》这部电影,心情非常沉重,看到周围某些观众更是泣不成声,我的心灵被深深触动!
《网络妈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故事,一个虚拟世界真实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它让人们在热泪盈眶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体会世界上的真情真爱!所以面对这样的电影,我们除了鼓掌、流泪,也再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这样的电影确实能让人体会到很多,领悟到很多,至少,它让我这颗沉溺网络麻木已久的心灵受到了久违的洗礼!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现在像我们这样年纪的青少年感情空虚,生活空虚,终日沉迷上网、聊天、玩游戏,耗费时间,虚度年华,不了解父母,叛逆独行!而《网络妈妈》这部影片切中当今社会家庭教育问题,令人深思,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真实的故事,感人肺腑的情节,演员朴实本色的演出,真实真切,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使人奋发,催人上进!

看完电影,我们感动过,流泪过,并不代表结束,带动更多的人观看这部电影,从而正确看待网络,感受亲情母爱是我们必须深藏于心并且时刻铭记的!

“网络妈妈”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她无私奉献,网络播撒真情的高尚行为,深深打动了我,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明白它的来之不易,学会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学会感恩惜福、乐于奉献,向颓废的生活,向沉迷网络的空虚生活说再见,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好青年! 我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去网吧玩游戏,那样你就会渐渐失去自控能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从此走上不归路。而且,我还要赞美这位善良的网络妈妈,她用爱心拯救了一个个迷恋网络、沉醉于游戏中的青少年,使他们迷途知返,找到了正确的方象。

❹ 新八德孝亲反思300字观后感

为了弘扬感恩和孝亲的传统美德。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或叙事、或诗歌、或散文、或别具一格,其中真情催人泪下,令人动容。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表露真心,相互被感动,启发着彼此的孝思,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这真实地表明,人们内心都渴望真诚、渴望真爱、渴望心与心的交流,也令我们体会到感恩与孝亲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千篇感念亲恩的文章,仿佛一阕阕心曲,蕴涵着多少父母勤苦、人伦亲情和良知的觉醒。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❺ 关于感恩的电视剧或电影观后感

向“颓废”说再见
—— 《网络妈妈》观后感
看完《网络妈妈》这部电影,心情非常沉重,看到周围某些观众更是泣不成声,我的心灵被深深触动!
《网络妈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故事,一个虚拟世界真实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它让人们在热泪盈眶中体会生命的真谛,体会世界上的真情真爱!所以面对这样的电影,我们除了鼓掌、流泪,也再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
这样的电影确实能让人体会到很多,领悟到很多,至少,它让我这颗沉溺网络麻木已久的心灵受到了久违的洗礼!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现在像我们这样年纪的青少年感情空虚,生活空虚,终日沉迷上网、聊天、玩游戏,耗费时间,虚度年华,不了解父母,叛逆独行!而《网络妈妈》这部影片切中当今社会家庭教育问题,令人深思,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真实的故事,感人肺腑的情节,演员朴实本色的演出,真实真切,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使人奋发,催人上进!
看完电影,我们感动过,流泪过,并不代表结束,带动更多的人观看这部电影,从而正确看待网络,感受亲情母爱是我们必须深藏于心并且时刻铭记的!
“网络妈妈”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她无私奉献,网络播撒真情的高尚行为,深深打动了我,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明白它的来之不易,学会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学会感恩惜福、乐于奉献,向颓废的生活,向沉迷网络的空虚生活说再见,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大好青年!
楼主再结合自己写写就好了

❻ 急需一篇《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观后感

1.上苍的不公平造成了郑丰喜的残疾,也造成郑家的负担。但他的父母并不怨天尤人,而郑丰喜也证明了就算先天缺陷又如何,他的成就大大的赢过了一些四肢健全的人。相较於现在报章杂志上的某些失意份子,因为一点点的不如意就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的更走上接触毒品或结束自己生命的不归路。他们让自己享受「暂时的快乐」,短暂的忘却烦恼,但这能永久吗?不能!醒了之后还是得面对所有的一切,那何不学习郑丰喜先生以正面的人生观来迎刃而解所有的不幸遭遇呢?不要让不如意的事情重复不断上演,唯有以正确的人生观来面对现实,才能摆脱困境,迎向灿烂的未来!

郑丰喜出生时其实险遭抛弃,幸亏爷爷与其他亲戚的疼爱与庇护,他才得以留下。他在艰难的困境中成长茁壮,但是因为家贫,他在早年即经历过一般人所没有的生活,像是随耍猴人街头卖艺,养鸭时又几乎丧生於洪水,但是这些环境的艰苦折磨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越挫越勇。这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省思空间,老天爷把你创造成什麼样,必然有他的原因所在,不论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都该珍惜它。如果是好的,那就要多加善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但若是不好的,更要珍惜,因为那是上苍给你的挑战,你要用尽一切办法去战胜他完成上苍所给的任务。俗话说的好「当上帝把你的一扇门关起来,他必然会帮你开启另一扇门。」这应该就是上苍要给郑丰喜的挑战吧!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命格一定有所不同,有的人幸运点可能就出生在富贵人家,含著金汤匙出生,从小就过著衣食饱暖的生活;但若比较不幸呢,像是郑丰喜,他一出生就是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也因为如此他比别人更加努力。别人可能付出三分力,他就要付出五分、十分甚至更多。为的是什麼?就是希望别人能看的起他,不要再因为他的家世背景或者他的肢体残障而看不起他。他的努力有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上苍终於在他的不断努力下让他得到了一点成果,给了他一些回馈。反观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呢?当时所有取笑郑丰喜的人现在的成就有比他好吗?所赢得的尊敬、敬爱有比他多吗?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要重视的是内在,一个人能被开发的潜力是很无限的,就像是我们所敬爱的主角郑丰喜先生。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定会遭遇到一些挫折,不可能有人会一辈子都平平顺顺、无风无浪的。「没有礁石怎麼激得起美丽的浪花」,我想这句话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一如郑丰喜的一生,如果他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喜哩,怎麼能变的如此坚强,如此的乐观进取展望自己的一生。因此我们更该学习他的精神,知福、惜福、再造福。

2.七八岁时看过一部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里面有一个镜头始终忘不了,郑丰喜在狂风暴雨中赶着鸭子,艰难的爬着、爬着,与命运捕斗着……。让人震憾、潸然泪下。这部电影感动了海峡两岸多少人啊,这么艰难的人生,他却坚强地爬过了,爬完了,而且还爬得很好!需要多么惊人的意志啊,真正的强者应该用百倍的勇气来迎接人生的巨大不幸!古人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木之土,惟立德功,可以不朽。”
再版的电视剧我也有看过一些,那已是郑长大了,他装了假肢,骑着自行车载着他老婆的了。但因为时间关系,也是断断续续的没看完,让我好不遗憾。我一直很想再看一遍这部电影,却不知道哪里有。今天在网上找到了一篇郑丰喜的自传,看后又是震憾,忍不住泪流满面。我隆重推荐每个朋友都去看这篇小说或电影。
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中国彩色宽银幕故事片 。 台湾中央电影事业有限公司1978年摄制。李行导演,张永祥编剧,陈坤厚摄影,主要演员有秦汉、林凤娇、欧弟。影片根据天生残足的台湾青年作家郑丰喜的自传改编,描写他如何先天残疾,在贫困的环境中艰苦奋斗,终于毕业于大学法律系,回到乡下教书,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影片以生动的散文诗般的语言,通过人物内心情感的回溯,将郑丰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断坚毅前进和他的爱情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获得第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和演技优良特别奖(欧弟)6项奖。
《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所著的这本长篇自传小说,以简洁质朴的文笔,叙述了作者从一个天生不能行走的残疾人通过奋斗成为一名大学生,最后成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中学老师的经历.
郑丰喜 (1943--1975) 台湾云林人。父母是农民。出生时右脚自膝盖以下,前后左右弯曲,左脚自膝盖以下突然萎缩,脚板翘上。他的母亲悲痛不已,当场晕了过去,进而郑丰喜险遭抛弃,在祖父和妈妈细心照料下,郑丰喜慢慢地长大。
6岁时,祖父去世,郑丰喜被父母遗弃,跟随耍猴卖药的赵老伯流浪卖艺, 乞食糊口。8岁时跟哥哥在离家数里外的鸭寮放鸭,独立生活。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苦难。而他凭借不懈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生存下来,还争取上了学,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中学戴校长和矫正医院徐院长的支持鼓励下装上假肢后,更不怕摔破手脚,学会骑自行车上学。为完成中学学业,郑丰喜到处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条船》参加征文大赛,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而他却不愿过多依靠他人,后来圆满地完成中学的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后事迹见报,引起社会赞誉。
一日,台风大雨和大水已淹没丰喜的床和坐椅,他几乎被淹死,他的坚强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学吴继钊房屋亦有倒塌危险。在这危急时刻,继钊冲破表兄的阻挠去救丰喜。在狂风暴雨中他们紧抱在一起,发誓永不分离。他们相爱了,但继钊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断然将女儿关在家里,不准她上学。后虽同意她继续上学,但不许她与丰喜来往,并令其表兄吕良仁暗中监视。

3.
郑丰喜是台湾电视连续剧《汪洋中的一条船》的男主角,该剧主要描写了残疾青年郑丰喜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奋发向上的动人事迹,谱写了一曲路在脚下的感人乐章。

最令我感动的是郑丰喜学自行车那一幕,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为了解决上学的不便,郑丰喜决定学自行车,不用说一个双脚有残疾的青年,就是好手好脚要想学会自行车也不是那么容易,记得我当年学自行车不知跌倒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汗,动摇了多少次,最后在爸爸的鼓励下,才算学会了自行车。可是郑丰喜他独自一人,连走路都不可能,却要驾驭比自己还要高自行车,太不可思议了,但是郑丰喜凭着那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终于让神话变成了现实。

夜色苍茫,郑丰喜心花怒放地推出了那辆比他都要高的自行车,勇敢地上去了,不用说,郑丰喜被重重地摔倒在地,郑丰喜又从地上爬起来,好不容易上去了,就在郑丰喜“哎呀,哎呀”不知所措之时,又被连车带人摔在了地上,就这样一而再,再二三,上去了又跌倒,跌倒了又爬起,无数次的摔倒没有摔冷郑丰喜学自行车的热情,苍天不负有心人,郑丰喜终于学会了自行车,这等于他有了一双可以走路的双脚,看到的人无不为之惊讶。

❼ 于丹讲座如何让父母学会教育孩子感恩的观后感

朋友,您好!
您的提问非常好!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但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想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建议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诚挚推荐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网络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❽ 谁看过这三部电影,宝贝豆丁,网络妈妈,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怎么写,谁帮帮忙,幼儿园要求家长写

我是学文艺编导的,最近我们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就是看电影《天罚》,然后写评论,电影《天罚》的影评和碟评 - 非..

❾ 弟子规~泛众爱~的评论

《弟子规》泛爱众篇解读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解读《弟子规》泛爱众篇。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诵读泛爱众篇:凡是人皆须爱——预备齐:……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人生焕发无限光彩》
人生在世,平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梯、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地万物因为仁爱而生生不息,世间因为仁爱才能和平共处。纵然是现代这个以物质、功利主义的时代,终生因为愚痴贪爱、自私自利而迷惑颠倒,但是只要有真正德行的人,来以身作则,来教化,人们也是很容易觉醒和象山的。
我们尊敬的我们在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教导下,自己以古圣先贤、大善知识为榜样,从基础开始修行,以孝敬友爱、德行仁爱为准则,身体力行,自己修好,别人才会起而相仿,从而带动周围的人,移风易俗,教化一方,促进社会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对于妻子、朋友、物品要做到不喜新不厌旧,珍惜自己的妻子、家庭、亲人、朋友,对新朋友或事物不贪恋。别人没有空闲的时候,不应该用事情去打扰他,朋友内心烦乱的时候,应该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表示一下关心,不要去话去打扰他,这些都是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注意的礼貌和原则。
其次要善于守护自己的口业,在现实生活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只看别人的优点,不看人的缺点,以善心力行做到隐恶扬善,能修好自己的德行,则能以自己的行为唤醒他人的惭愧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时时反观自照,每天反省自己。与人相处,要多布施、多给予,惜物惜福,修福修慧。要求别人的事,要自己先做到。要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找机会报答,和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化解掉,忘记别人的过失。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下属,贵在自己行事端正,仁慈而宽和。这样别人才会真正佩服尊重我们。
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看一切长者如自己的父母,视一切平辈如自己的兄弟姊妹,看一切小辈如自己的孩子。”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