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护身符影评

护身符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2-16 21:15:38

㈠ 我爱你中国 观后感

今天是九月一日,开学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中央2台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节目。
爱是什么?爱是分享。在内蒙古大草原,有几名五彩合唱团的小朋友,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三年。他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就增加了一倍。
爱是什么?爱是力量。在汶川发生大地震、台湾“莫拉克”台风之后,有很多志愿者伸出他们温暖的双手,帮助那些遇难的同胞。众志成诚,克服困难。
爱是什么?爱是承担。一个叫马鹏飞的同学,他的奶奶得了糖尿病,因家族贫困停止药物治疗,导致双目失明,年仅6岁的马鹏飞开始承担起家族的重担。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爱是什么?爱是荣耀!国旗护卫队的大哥哥们声情并茂的为我们讲述了升旗手的绝招是如何炼成的,从天安门城楼到升旗杆,整整138步,要走的器宇轩昂,就算脚心扎进了钉子也要忍耐坚持,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了吧,不过,我知道,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国家的荣誉,正是这崇高的荣誉,让人人的小爱汇聚成足以荣耀祖国的大爱!
在灾难面前,爱是渡过难关强大的武器;在平常时期,爱是建设祖国持久的动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爱的源头,付出爱,传递爱,小爱就能汇聚成大爱。大爱中国从小爱做起。爱,让中国更美丽!

这个不知道符合不?第一段的可以适当修改。给个分啦!字数我没有算的。

㈡ 初中读后感 观后感600字

漂亮朋友读后感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小说《漂亮朋友》是他众多作品中,批判性最强的一部。这部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野心勃勃、精明狡诈、寡廉鲜耻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前程而不择手段的故事:

主人公杜洛瓦漂亮,精明,同时也贪婪无耻、阴险残忍。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偶然的机会,这个寒酸的铁路小职员在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报馆工作。他依仗自己的外貌来赢得人们的欢心,特别是使用了各种卑鄙龌龊的手段,逐步向上爬,竟成为了巴黎新闻界的红人,最后他拐走了报馆老板的女儿,迫使老板把女儿嫁给他,自己便成为了该报的总编辑。

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主人公杜洛瓦不择手段,残忍邪恶,可这个无耻之徒却能在短时期内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注目的社会地位。

杜洛瓦只是当今社会那些为了钱财、权势不择手段的人物的代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少。某市区大部分建筑用料都来自于一个小镇,其中镇里的某大型矿石厂是一个归集体所有的产业,已经持续很多年,自此镇党委书记上任后,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不正当关系以买卖的方式卖给了亲人,从中赚取暴利,而原有的矿场主人却只得到了少的可怜的补贴。

野心和欲念是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逐步发展的,作恶的手段随着经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高明”,恬不知耻的程度因恶行的升级而加深。不过,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杜洛瓦这样的人总是会不断产生的。但是世界上像他这样的无耻之徒终究还是少数,有人性,有真才实学,不图名利的人还是会有很多。但愿以后像杜洛瓦这样的人不再嚣张!但愿未来的社会面貌将是一片光明!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属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淳淳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充分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他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清泉,如蓝天上的白云,如飘飞的雪花,如无瑕美玉。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和挚朴。傅雷对他的孩子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位教育。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所以,《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㈢ 阿甘正传的模版式影评

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我为片头和片尾的那片羽毛而困惑,导演以这片羽毛作为开幕式和闭幕式,究竟是在表现什么意思呢?想来想去,觉得羽毛像是阿甘的思绪,就没再深究下去了。今天看完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一片飘到地上的羽毛就像一个降临到人世的生命,这片羽毛在广袤的天空中飞行,无论它“是命中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没有定数”,你无从知道它会在何处落地。人生也是一样,就像阿甘的妈妈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阿甘的妈妈,就像阿甘一开始并不知道上帝给自己的智商只有75,就像丹上尉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忍受失去双腿的痛苦一样。
对上帝不公的怨恨,也许是人类精神痛苦的一大来源。而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你爸爸是当局长的而我爸爸是扫大街的;你让你朋友陪你去试镜结果你朋友被导演看中成了大名星而你却落榜了;单位里要干部年轻化了划了47岁年龄线我因为早生了三天被“咔嚓”关在门外;买房子比邻居晚三年就要多花几十万元人民币……碰到这样的事,世间几人能真正豁达超脱?就像被截去下肢的丹上尉,为何要用最粗鲁的语言辱骂上帝,为何宣称要“吸取政府的奶水,直到吸光为止”?因为当时的他没有认识到,自己必须“承认自己是个残疾”,就像阿甘“承认自己是个傻子”。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必须正视这些既成定局的事实时,怎么办? 阿甘的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别让别人说他们比你强,如果上帝要让人平等,他就应该给所有人都戴上脚箍。”
我告诉自己:可不要觉得这个答案很简单,这就是让生活美好起来的第一步啊。
那么,下一步呢?
阿甘成为捕虾船长和百万富翁后,一心为绿弓镇的草地免费割草,晚上一个人待在空房子里,经常想起Jenny。有一天,他正在割草,Jenny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两个人快乐地生活了几天,可是有一天早上阿甘起床,发现Jenny已经不见了。吃惊之后,阿甘忽然有了跑步的冲动。于是,他从这片土地跑到那片土地,从这个海边跑到那个海边。他说,“妈妈说过,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我想,这就是跑的用意。”
该忘的,就忘了吧,往前走,我还将尝到新的巧克力,虽然我“永远无法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但是,那些巧克力就是我的希望啊。
阿甘妈妈的寓言可能并非天衣无缝——比如她说,“钱够用了就行,多余的钱只是摆阔。”俗话说“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想有人会指出,我们对阿甘和对另一些人的期待值是不一样的:对于阿甘而言,既然上帝让他以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方式降临在这个世界上,他的使命便应该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于社会无害,善待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如果你对他还怀有更多的期待,那就未免太过苛刻了;然而,这个世界确实需要一些不止追求“钱够用就行”的人,比如像辛德勒那样的天降大任者,尽管他追求“多余的钱”的最初动机也是摆阔,但最终“摆阔”只是成了他为适应游戏规则而不得不佩的护身符。
这样说来,她的话确实存在“局限性”。可是我相信,我们这些生活在喧嚣浮华中的人确实有必要听听这句话——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生活并未脱离“摆阔”或者看他人“摆阔”的窠臼。电影中不仅通过这句话,还通过阿甘和貌美如花的女主角Jenny、和才华横溢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和风云一时的历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里根等人物命运的对比,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对于生活,朴实若愚的态度也许反而是种大智。
回忆阿甘和Jenny之间的几次聚散,每次都是Jenny主动离开阿甘。尽管阿甘是想尽自己的努力保护她不受伤害,但她始终觉得阿甘和她之间的差异太大,无法共同生活,除了她一生中最后那段与阿甘携手共度的短暂时光。读大学后两人有一次呆在Jenny的宿舍里,她对他说:“I want to be famous.”(我想出名。)不久后,Jenny穿大学校服为《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成了酒吧歌手。再后来,她迷上了迷幻药,漫无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结交各色的陌生人,尽管她打扮得越来越艳丽,但对生活却越来越绝望。最后,患上不治之症的她终于决定和阿甘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Jenny问阿甘在越南打仗害不害怕,阿甘刚想说有时候怕,但又收了口,改说起他在越南和美国各地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我看到在越南有时候雨停得久了,夜里有星星出来,天空一闪一闪的很好看;我看到太阳下山前的海湾,水面上有千万片闪光;我看到那山中之湖,水好清澈,就像有两片天,一片叠一片;然后在沙漠,日出的时候,我看到天之涯地之极,美极了……听得入神的Jenny不由地感慨:“真希望我当时是跟你一起在那里。”阿甘握住了Jenny的手:“亲爱的,你那时是跟我在一起。”
我不知道,一个“傻瓜”为何能说出这些话,是否爱生出的巨大力量真能大幅提高“傻瓜”的智商,还是这只是好莱坞这个“造梦工厂”演绎的艺术传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宁可相信那不仅仅是梦。和阿甘相比,Jenny有着雄心勃勃的青春,但却迷失在沉沦的精神世界里,幸福对她而言来得太晚,也太短暂了。应该说,Jenny的生活是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的缩影,他们冷对政府,抗拒宗教,鄙视权威,他们仿佛遗世独立,以服迷幻药、浪迹天涯、群交等叛逆的行为来对待社会,但当狂热的年龄过后,回忆时尝到的多是苦涩的滋味。那股时髦的巨浪并没有袭到阿甘,他只是跑步、当兵、打乒乓、捕虾,安安静静地过自己比较“落伍”的日子,但也因此摆脱了Jenny他们时常面临的那些噩梦。导演是不是想说,无论时代怎么变,生活的本质是一样的,它就是那么朴实,我们也应该朴实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且让我再回忆一下阿甘和几位美国总统的对话:
阿甘和他的乒乓队队友们载誉归来,肯尼迪在白宫接见了他们。阿甘说,见肯尼迪的好处是“有好东西吃”。当时,他大概喝下了15瓶饮料,当肯尼迪问阿甘的队友们“感觉如何?”的时候,其他人都说:“很好!”只有阿甘回答:“我想尿尿!”肯尼迪大笑说:“我只相信他说的肯定是真话!”
阿甘作为越战立功的老兵接受约翰逊总统嘉奖。约翰逊问他:你的伤口在哪里?阿甘说:在屁股上!约翰逊附到他耳边说:说实话,我很想看看你的伤口,那一定很好看……阿甘眼珠子直瞪瞪地盯了约翰逊十秒钟,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脱下裤子,把伤口展示给约翰逊看。约翰逊哭笑不得,下意识地冒出句“见鬼!”
尼克松接见阿甘时问他,肯尼迪接见你时是住什么酒店?阿甘如实回答。尼克松亲切地说:好,这次你会有更新、更好的酒店住的。
……
电影中还插播了好几段关于美国总统命运的历史画面:肯尼迪、里根被刺客枪击,尼克松因水门时间下台……总统伶牙俐齿,风光无限,周围却危机四伏,充满疑心、谎言和焦虑;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愣头阿甘则依然过着自己生活朴实舒心的生活。我猜导演的意思,或许是说当总统是“摆阔”了。
朋友说,烦躁的时候看《阿甘正传》,能让他安静下来。我想,如果把不同的电影比成不同的植物,《阿甘正传》就是一株不怎么引人注目却给人带来清凉的薄荷吧!

㈣ 影评物体的作用

电话一般来说的话可以对这个电影的话有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参照物的

㈤ 请说说迪迦奥特曼的故事中核心思想并评论一下主演的表现

我觉得是教会一切观看者去爱这个世界,爱世间万物,让人的心灵更加纯洁,内为自己是一个人类而骄容傲。 长野博和吉本的配合当然很好了,演的真实自然又催人泪下。副队长和队长都是认真负责有很强指挥能力的人。

㈥ 影评有什么作用

主要是一个舆论导向的作用吧,你说全世界这么多电影你总不可能一部专一部看过来吧,所以看电属影得挑着看,如果你有个人喜欢的影星,那么估计你不会漏过任何她或他的电影,但是其他的电影呢,一些你可能一无所知的电影,你可能会因为时间原因而处在“看还是不看”的矛盾境界,这个时候我想影评或许会给你一点帮助,虽然不能说百分百的影评都是百分百的客观公正的,但至少大部分影评不会太离谱,如果是一部烂片它硬是说成绝世好片,观众看完后还不发飙往报社扔番茄啊.........
但是我个人看电影的话倒是很少看影评,也很少受其他人意见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我不想看的电影别人再怎么夸我都懒得去看,因为一个先决映像放在那里了,恩,这部电影很烂,于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去看。

㈦ 怒火救援 简介要清楚,短;影评,不用很长,要深刻,可以参考的

“不可为恶所胜,而要以善胜恶。”
——《罗马书》12章21节
在1987年错过这部电影的拍摄后(不知道制片人哪根筋出问题了,怎么会认为刚拍完“壮志凌云” 的托尼•斯科特名气太小),托尼显然对此耿耿于怀,2004年拉着丹佐尔•华盛顿翻拍了这部在当年的法国、意大利合拍电影。

在“第一滴血”风靡的八十年代,类似的复仇电影层出不穷,“怒火救援”算是跟风之作,并不成功。过了17年,大家又赋予了此类复仇电影新的内涵,即救赎,就像94年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不过“怒火救援”着重描写了克雷斯这个复杂的人物,包括他血腥的过去和他沉浸在酒精中的挣扎。小女孩皮塔成为他的第二次机会,重新做一个正常人的机会。

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

克雷斯是特种部队的退役的军人,受命保护一个富翁的女儿皮塔。在那个叫做墨西哥的城市,平均每60分钟就发生一起绑架案,其中70%的受害者都无法幸存。这是个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的数字,但是事实上在那里,你根本不需要成名或者很有钱就会被绑架。镜头从影片一开始就不停地晃动,模糊不定,仿佛一个恶梦,却永远无法醒来。

克雷斯的回忆和逃避充斥着电影的前半段,惊醒的黑夜,故作冷漠的外表,让人感到一种不安与挣扎。他逃避着那些漂浮着着血腥、恶臭的日子,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用圣经来安抚自己不安的灵魂。《圣经》诗篇第十一章说: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于是,克雷斯恐惧着,像一头困在铁笼里找不到出路的野兽,舔舐着伤口,等待着被救赎。他不明白自己以前做得是否正确,能否能被原谅。

皮塔是那个地狱里的天使,悄悄落在他的肩头。他们说,如果你是一个天使,就可以无端地,为整个人间流泪。“黑暗中的舞者”里面的塞尔玛是天使,最终却无法拯救自己;“萨玛利亚城的女孩”中,那两个女孩都是天使,不畏惧世俗的肮脏与丑恶,即使沦落到最阴暗的沟壑也能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玛蒂尔达是天使,那盆象征希望的植物就像是她头顶的光环,照亮一个杀手冷酷的心。而皮塔也是这样的天使,但凡天使都有着一眼看穿谁需要救赎的本能。她们永远知道天堂的大门开在哪个方向,永远知道你的心隐藏在哪个幽暗的角落。然后,挖出你的伤痛,轻轻抚平。

克雷斯是皮塔的熊熊,是她最珍爱的熊熊。缺乏关爱的孩子,总会在布偶的身上找到慰藉,那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玩具不会抛弃他们,不会嘲笑他们,永远会安静的陪伴在他们身边。克雷斯是个坚强如铁的男人,却有着孩子般柔软的心灵。这跟他后来的杀戮不会有任何矛盾,那次杀戮是困兽死亡之前的嘶吼,不为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天使。死亡是上帝的艺术,上帝也有愤怒的时候,也曾毁灭世界,更不要说渺小的人类。

让我永不忘记

电影中最温暖的瞬间,定格于皮塔随手摘下路边的一朵小花送给克雷斯。那一刻,她的爱吹到他的心里,我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她送给他的护身符就像是上帝的杖,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

“怒火救援”的有些东西与“这个杀手不太冷”很像。一样的,都是在无情的城市寻找希望。一样的,有一个天使与一个迷途的男人。一样的,注定分离的结局。但是,我更偏爱克雷斯。“这个杀手不太冷”像一个童话,“怒火救援”更像是一曲人生的悲歌;“这个杀手不太冷”注重刻画的是两人之间的感情,而“怒火救援”注重刻画了人们的迷茫与不安。

当然,克雷斯也同样帮助了皮塔如何坚强与赢得成功。从头至尾,都有一种奇怪的伤感包裹着克雷斯,就像受伤的动物还要用最后一口气保护它的孩子一样。他就像个失去一切的孩子,拼命的要抓住仅有的一丝光亮。他用愤怒伪装自己,不受伤害;用杀戳保护皮塔,不受伤害。

当得知皮塔被撕票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我的大脑,“当你被救赎,说明你坠入了另一个地狱。”因为你见过天堂的光亮,地狱的黑暗将把你推入更深的深渊。泰戈尔写过:“假如我今生无缘与你相遇,就让我永远觉得难以相逢——让我永不忘记,让我在梦时醒时都经受这种悲痛的打击。”有些东西,如果不能拥有,人们宁愿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所以,谁都可以想象,当时克雷斯的绝望。他想毁灭世界。

㈧ 很多影评里都提到"桥段"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是个戏剧术语来的..
“桥段”一词,已经很难考证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所谓桥段,简而言之,说是经典片断。当它与电影联系在一起时,一般是指比较经典或者流行的电影表现手法。它可以是一种叙事方式,例如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组合的桥段;也可以是一些特定的场景,例如“定时炸弹总在最后一秒中止”的桥段;它还可以与电影类型联用,如“一惊一乍”的惊悚片桥段或者“最后决斗”的西部片桥段等。
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催生的桥段数不胜数,一部新电影要想完全不触及桥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关键在于桥段使用多少、以及使用合理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类型片来说,本来就是建构在桥段基础上的,所以如何去使用桥段,真正彰显一部商业片的价值。

100个经典桥段:

01)听到噩耗,手上的碗一定会掉到地上碎掉。
02)遭遇突变、伤心难过时冲到外面,天气一定是打雷下暴雨。
03)掉到悬崖底下一定死不了,因此,跳海跳崖是百试不爽的逃生法。
04)直觉一般总是对的,不祥的预感总是应验得特别准,算命先生的话一般也挺准。
05)临死前的话一定要说完。
06)不敲门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中的其中一件:上吊或洗澡。
07)女主角或男主角一般在一部电视剧中至少洗一次澡。
08)女扮男装被识破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帽子被打掉,掉进水中,碰到胸部,换衣服时被看到。
09)好人躲进府中,任坏人怎么搜一般都搜不到。
10)一般坏蛋boss第一次都死不透,总要垂死挣扎一下,非要再被砍一刀再死。
11)大战之前一般都有意中人赠送护身符。
12)夺刀(包括剪刀)的结果一般是某个人被割伤。
13)电视剧中新出现一个配角,一般下面发生的事情大多都会跟他有关。
14)逃跑的时候,要不就是逃到悬崖,要不就是逃到开阔地,然后周围突然杀出大批人马。
15)太师一般都是坏蛋头子,不管他姓什么。
16)对一句重要的话常常一下没反应过来,之后又重读一遍,这才大吃一惊。
17)挡在男女主角之间的第三者的下场一般都是死。
18)久别重逢的关键时刻,电话、传呼机总是不合时宜地响起来。
19)逃跑时,在山上走路时特别容易崴脚或者摔跟头,之后就会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跑。”
20)先拍镜子里面或湖面的倒影,之后转到真实场景,是影视拍摄的常用手段。
21)世上总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22)爬山的时候总会踩到一块滑溜或松散的石头。
23)心情不好,事业不顺时就头发散乱、长满胡子(武侠片中,本来没有胡子的男主角这时候就会留起胡子)。
24)人一死,镜头一转,就是一张黑白照片。25)女人突然感到恶心只有一种可能:怀孕。
26)战争片中常见场面,地平线尽头逐渐出现部队。
27)表现时光飞逝一般有两种方法:用字幕说明多少年后;主人公做一个动作(如骑马、跑步),做着做着就突然长大了。
28)阻止敌人的最后一招是抱腿,而抱腿的结果一般都是壮烈牺牲。
29)衣服湿了,烧火烤衣服或避雨一般都会发生绯闻。
30)比武时两人对峙,一般都要按照目光→表情→姿态的顺序仔细描述一番。
31)女主角伤心的时候,跑呀跑,最后一定是抱着一棵树开始哭。
32)坏人偷偷向主角开枪,一定有一个人喊“小心!”并替主角挡枪(后话请参照05)。
33)一旦失去工作,又急着要钱,就去(或扬言要去)码头扛麻包。
34)坏人将好人压倒在身下,一般都会双手举刀高举过头来作致命一击,不过一般此时都是黄雀在后,最后死的还是坏人。
35)武林最厉害、最有名的武功一定是一门邪门武功。
36)生气的时候,会随手拿起附近的东西砸在地上撒气,因此在主人生气时上茶,那茶碗一定会被砸碎。
37)羞辱别人总是要让对方钻过自己的跨下。
38)敌众我寡时,总会有人自愿殿后,最后壮烈战死。
39)武侠片发生的门派一般都是武林第一大派,其掌门是武林盟主。
40)为了表现其中一方的武器占优,总要让另一方被砍出几条伤口。
41)“放长线,钓大鱼”是最常用的伎俩。42)闭关练功的时候一般都会出事。43)坏人发的毒誓一定会应验。
44)一旦放别人走,就说:“你走,走得远远的,我以后不想再看见你。”
45)夫妻一齐死去总要把手握在一起。
46)一开始就喜欢的后来会变成爱恨交加,一开始不太喜欢的反而有可能终成眷属。
47)骨灰一定洒入大海。
48)即使在古代,也特别讲究一夫一妻(男主角一般只会在诸多红颜中间选择一个)。
49)被人骂急了都是一个耳刮子打过去,而被打的人一般都会嘴角流血。
50)权倾朝野的权臣,不论是太监还是王爷,称号都是九千岁。
51)古代女主角死了,一般都放到一条船上,上面铺满花。
52)古代男主角的随身书童肯定会与女主角的贴身丫鬟对上眼。
53)抓个人质永远是逃跑的最好办法。
54)凡是不知该说不该说的话,肯定是要说出来的。
55)当被问到“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所有人都会选择听真话。
56)电视剧中有钓鱼的镜头,一般都是两个人在谈话,但谈话结束时肯定会钓上一条鱼。
57)头撞到墙上一般都有个钉子,很多人就是因此而莫名其妙地死了。
58)打电话时因为犹豫半天不说话,对方也不挂。
59)丧失记忆的人最终一定会苏醒,但他选择的不是原来的生活,而是丧失记忆后的生活。
60)所谓最后一次,以后洗手不干,一定会出事。61)想偷偷溜走时总是碰到一个带响的东西。
62)逃跑的时候,一般都会找个地方躲起来,等追的人冲过去,再出来。躲藏的地方一般是竹箩筐、草丛。
63)神秘之地外面都立个石碑“擅入╳╳者死”,不过进去一般都没事。
64)第三者欲拆散原来的一对,常用办法是故意让甲方看到自己与乙方亲热。
65)穿越时空的人,不论是去未来还是回古代,都会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得更好。
66)要描写非常害怕,就给他一个裤子湿了的特写。
67)电话总是要一直响到有人接为止,没人接的话大概就是对方出事了。
68)不知情的人在犯罪现场发现凶器,总要捡起来看看。
69)晚上(或清晨)偷偷回屋肯定会被发现。
70)第一次试验新发明(特别是强力的火器)肯定会失败。
71)救过的人以后一定会在关键时候帮上忙。
72)逃跑、打斗的时候一般都会把路过的小摊弄得乱七八糟。
73)掀盖头一般不会见到想见到的脸。74)电视剧中的高学历者往往不是什么好人。
75)看见心爱的人睡在床上,一般都会给他盖被子。
76)说在路上还有多少分钟就到肯定不会按时到;同样,对朋友或家人说“你等会,我一会儿就回来”的人一般都不会按时回来。
77)一段谈话结束,在一人离开时,另一人会突然说:“╳╳,谢谢你。”
78)给别人酒里下毒后,在别人喝的时候一定会盯着对方。
79)怀孕期间流产的概率总是特别大。造成流产的原因大多是从楼梯上滚下,而且一旦流产就很可能丧失生育能力。
80)一旦得了绝症,就故意把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气跑。
81)主动摘下面具的人为女性的可能性比较大。82)被打中伏,在马背上肯定死不了。
83)男女相爱一般都用“金风玉露一相逢”那首词。
84)劝说人的理由都是:“你要是为他好,就(以下略)。”
85)剧中人物(特别是古装剧中)总有一个经常聚会的餐馆。
86)剧中人物面对只需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一般都不会直接回答,或者不回答,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87)物体从高空落下,一定要拍一个落下的镜头。
88)当听到自己被悬赏捉拿时,一般都要对价码作一个评价。
89)真正的凶手总是因为言多必失,说出了自己本来不应该知道的东西而暴露。
90)两人交谈完毕,一人离去,总要拍摄一下另一人此时的表情。
91)用洗澡、睡觉来掩饰是常用的手段。
92)恶习难改的人一旦表示要痛改前非,他就离死不远了。
93)一个人住院,总要先拍一下手术室外人的感受。
94)缝衣服的下一个动作就是刺到手,之后一般都会跑一个人出来帮这个人包扎。
95)信上看不清楚的字肯定是关键词。96)心慌的时候开汽车门一定会掉东西。
97)撤退的时候明明没人追赶,非要有个人自愿留下来,说:“你们先走。”而这个人在接下来一定会出事。
98)以前认识的人重逢总要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但最后一定会重逢。
99)一阵剧烈咳嗽后用手帕捂嘴,一般都会吐血。
100)炸弹一定装有时间显示器,以便告诉你什么时候爆炸。

㈨ 拉贝日记观后感,3000字!!!!!

二战中,日本人之于中国人,就好像纳粹党之于犹太人。

二战最惨烈的时候,上海是世界上唯一对犹太人开放的口岸,无数在波兰、德国受到迫害的犹太人被中国人接纳下来,他们可以继续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一直到以色列的成立,犹太人怀着对中国人的感恩离开了上海回到他们魂牵梦绕的故土。

日本入侵朝鲜的时候,高丽的子民拖家带口越过长白山,越过鸭绿江,来到中国的土地上,靠着豪迈东北人的接济,躲过了日寇的追杀,他们扎根在中国的黑土地上,直到他们的祖国足够的有力量保护他们,却仍不肯回家去。

多年后,日本右翼彻底否认战争中残杀的历史,杜撰了许许多多的掩饰侵华惨案的故事,华丽丽的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我们却只有愤慨,抗议。

我想日本是曾经辉煌过的,毕竟他攻破过中国的首都,而我们的军队却从来没踏上日本的国土。

日本学习过大唐,臣服过大明。但却选择了在老师的家中烧杀抢掠。

日本学习英美,君主立宪迅速资本化,力争脱亚入欧。但却选择了与世界为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使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相同的意识形态中,相同的政党领导下,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就好像纳粹党的拉贝选择留在中国保护南京的难民,而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却丢下南京“撤退”到武汉。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人云亦云的年代,或许我们该正视历史,回顾过去不仅仅是像陆川那样把血淋淋的伤疤揭露给人看,那不该是炫耀,不该是乞怜。应该是深刻的,震撼心灵的反省。

脸谱化的电影让我们几十年处于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中,好人、坏人一目了然,这让我们的大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难道日本人就真的全部都是喊着“八嘎”留着人丹胡子的罗圈腿小矮子吗?

难道德国人就全都是穿着笔挺时髦军装,却用毒气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吗?

那些高举万字旗而活下来的中国人,犹太人会以他们为敌吗?

国破家亡的时候靠着纳粹的德国人,靠着美国人传教士,幸运的他们有了一丝生存的希望,他们称他为活菩萨,感恩戴德,这是拉贝应该获得的勋章。

说拉贝拯救了南京25万的难民,或许有一定的数据,但在安全区也并非的太平无事的。

史料记载东京审判中一位美国驻华记者作证说:“ 12月13日,日军潮水一般涌入城内,恐怖随之开始,而且恐怖的严重性一天比一天增加起来。国际红十字会主席雷伯(编者注:雷伯实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和秘书史密斯,曾访间日军司令部中将谷寿夫,请求阻止难于再容忍的骚乱行动,但他们的访问与恳求是徒劳的。晚上日军把附近一个收容所中的难民1300人全部拖走,用绳子缚着,押向刑场。我们目睹当时的情景实在痛楚极了。”

公诉人中国政府的起诉状中其中一句更是让人泪垂:南京妇女无不人人自危,纷纷避难于外侨所组织的国际委员会所划定的安全区。但日军不顾国际正义,竟亦逞其兽欲,每乘黑夜,越墙而入。不择老幼,摸索强奸。

曾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的明妮·魏特琳在日记中记载,日本人到她所在的学院抢女子,不然就要以搜查伤兵为由进入安全区,结果“有些妓女主动站起来跟他们走了”。

活下来的国人也在万字旗的保护下积极的展开自救。

或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Heil Hitler或者Heil Shitler没有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乱世中活命的护身符,人都有苟全性命的本能,我们又怎么能因为他——拉贝是纳粹而绝食周粟?

堂堂中华儿女要靠独裁者的旗帜来保护,而本该保护我们的政府和军队呢?

老蒋当年决意死守南京,但却并未亲守,他知道南京必定沦陷。接战第七日就着手军队进行撤退。留兵抵抗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苏联出兵和国际声援。

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国际法庭认定至少20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30万以上。分析南京保卫战的资料可以发现,国民党军队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不多,约为五万。多数死于混乱的撤退中自己人的误杀以及日军的大屠杀中。

这就是真正的历史,残酷的历史。30万平民被杀害,无数妇女被奸淫,5万缴械军人被屠杀,只有几个传教士般的外国人在南京奔走,保护沦陷区中国人的生命。

拉贝对他为之奉献大半生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别妻子留在南京,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从一开始对日本人心存幻想到最后坚决的站在朝香宫鸠彦的面前,一次又一次的为安全区的中国人争取权利。

屠杀的最后一日,日军统帅下令杀入国际安全区,数百中国百姓站在安全区的出入口组成人墙,与日本人抗拒。

日本人没有进攻,请求增援,并调集来两台坦克。中国人没有挪动脚步。

朝香宫鸠彦下令作战状态,日本兵枪栓都拉上膛,中国人虽然人群中稍稍骚动,但依然伫立。

朝香宫鸠彦下令射击,中国人哭号着脚软了,人墙立即出现缺口……

是的,人都会怕死。谁都害怕。怕死就不要站在那里!早早的逃到乡下去!永远躲在阴暗角落里面向隅而泣吧!

回顾历史,我们该反思的是什么?谴责法西斯主义?或者要求日本低头道歉?或让日本天皇来磕头谢罪?局限于狭隘民族性的刻薄,继续传承阿Q精神?抵制日货?

拉贝的国际人道主义的典范。他可以突破不同的种族、文化、党派、信仰,为和平做出了如此大牺牲和贡献。

我们呢?可不可以真真正正的做一个大国子民来正视那场惨案?该反思,该忏悔的恐怕不仅仅是日本人。

为了万字旗下苟活的生命,为了和平,为了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也可能不会发生的,望我国人收起那打鸡血般的义愤填膺,少些口战,多些实干,国富民强的时候人家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就攻破首都的。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