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观后感300字
㈠ 《集结号》观后感(100字内)
看完影片之后,回到家中,我的心依然不能平静。在观看影片时,油然而生专的感慨依然属在我的心中激荡——这种感慨是由衷的,诸多情感交织在了一起,包括对残酷战争的思考,对军人忠于职守和英雄大无畏牺牲精神的感动,对军人以荣誉高于一切的感慨,以及对那种为澄清事实真相而不辞辛劳勇于执着精神的感叹。
㈡ 求集结号的观后感,400字,简单点的,技术不要太高,会被认为是抄的!
近日,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大片《集结号》,从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人性的光辉深深感染了我。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一次作战中,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的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并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当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可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谷子地震住了。但是他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从此谷子地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程,当他找到吹集结号的号手时终于得知:集结号的确没有吹响,团长明知是要让这一个连的战士去送死,最终他选择了与自己交情最好的谷子地。谷子地这才明白,焦大鹏临死前的这句话其实是想给整个连队留下几个"活种"。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的生死战友,我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
战争题材的大片,中国拍过不少。而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我党我军的英明决策,运筹帷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是国家至上英雄无泪。那里,我们很难看到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看到战争中人性的挣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独和无助。《集结号》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兵--一个战斗英雄伤痕累累的内心疮疤,看到了在至高无上的集体荣誉下个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了,47个弟兄,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 在我看来,谷子地寻找战友遗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战场上的视死如归更为动人,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的铁骨铮铮!他的执着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这部电影,充满着大时代下,渺小的个人无法自主的孤独和绝望。甚至,它不仅有基本的战争对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或是包含现代中国乃至东方大时代下宿命的无处可逃。
谷子地走上了证明自己非俘虏和为兄弟讨"烈士"说法的路。没有了兄弟对他的服从、理解和尊重,这是一条绝望的弱者之路。被华野抓获时,他说自己能打炮,却被国军俘虏嘲笑挖苦;战地医院里,他被华野政工军官从头到尾怀疑,认定是俘虏要遣送回家;解放后回到汶河县,接受调查时,被县干部骂为"神经病",最后铁了心要把兄弟们挖出来,被工人骂为"疯子"。从国军到共军,从共产党干部到共产党工人,谷子地之于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威信和尊严,没有人搭理他。各个阶级、各个集团围成的铁壁,似乎同样充满着隐喻,将谷子地的孤独和绝望,推的更深。
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社会现实,在那个战火硝烟年代以及所谓的和平年代时的人性的弱点和主人公那种作为军人内心固有的职责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没听到集结号仍然坚持战斗直到全部战死,再到解放后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不顾别人耻笑寻找战友残骸,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当代军人应有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责任,也是对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不错,只有牺牲小我才会成全大我,但是只有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了保障,每个人都获得了公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和谐。
谷子地,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人,在不为人理解中默默地坚守着他的责任,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向他学习,向他致敬,时时刻刻坚守自己的职责,为了祖国,更为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奋斗终身。
我知道,浅显的文字无法刻画出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略显苍白。我们在今天的和平下,缅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今天看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冯小刚导的。我对冯小刚这人导的片子一直认为是冷幽默,喜剧性很强!也是我喜欢的一点。
集结号是冯导演第一次执导的战争题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抛掉了原有的风格,是不是还能那么优秀的完成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来到了电影院。
故事一开始就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面对国民党的一次阻击战,指挥员就是连长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张涵予饰。这名优秀的演员是在早些年我是从《贻笑大方》开始认识他的。他原来是给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师。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独特。我很喜欢他的风格。
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在这样的情况下,九连仅剩途的48名人员,以最大的努力去阻击敌人。其实阻击敌人是为了整个大部队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说一开始团长就给全连的人员一条死路。但是就在仅人的48名人
员而且还在不断的牺牲中,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3辆。全连牺牲人数47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大部队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随后就是这个部队的撤编,等谷子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部队。后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寻找自己的部队,等找到后,才发现原来他们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都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退跑。这与烈士的荣誉比起来,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来阻击战的故地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最终还是在国家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国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
自己看完为后剧情所感动,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男人,才是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战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剧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说:为了不让自己兄弟的尸体落在敌人手里,又牺牲一人专门掩埋了所有的人员。为了战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条腿,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为战友脱险!
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这样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电影院去看。电影院的音响效果比较煽情!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前辈更是不易!我们要牢住历史!珍惜现在!
㈢ 《集结号》观后感
解放战争期间,一连连长老谷接到三团团长的命令,带领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约好,一连听到集结号之后,就可以突围撤走。但全连战士始终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吹响,除了老谷一人幸存外,其他的战士全部战死。从此以后,寻找团长问清楚为什么集结号没吹响,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 几十年后,他才得知,三团团长早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团长的警卫员道出了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仍然为自己的决定内疚忏悔。老谷最终原谅了团长。
核心故事:当张涵予饰演的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由廖凡饰演的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由他说出的这句话让谷子地震惊。但是谷子地本人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从此谷子地开始了寻找真相的过程……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 。
意义:穷其一生,追寻真相。
㈣ 集结号的观后感!500字左右!要对影片内容的感受!急!十万火急!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
㈤ 集结号电影观后感2000
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理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电影院是我除了发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结号》吹响。
从进电影院至今,那悲壮的集结号,一直响彻在我的大脑,浸入我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能让我流泪了。对于感情戏,早已经麻木,而面对这样铁骨铮铮的的场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泪。原本此类题材一直觉得都不太适合我,所以当亮剑被朋友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并不热衷,只是偶尔换台的时候瞄上几眼,人物刻画也形象,也生动,但都激不起我的观看欲望,习惯以爱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义。
冯小刚的贺岁片老是应一句:铁打的葛优流动的女主角,永远的黑色幽默,无论《大腕》无论《甲方乙方》等等。而这次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他换上了很MAN的张涵予,也不再写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了。残酷无情的战争,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连长,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故事类型转变了,但对于大多数百姓的观众仍是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我无权跟专业影评人一样去评价《集结号》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内涵,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演员等工作人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hellip
;感动着,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我永远无法用我浅显的文字来刻画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与我用,也永远略显苍白。我们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㈥ 一篇《集结号》影片的观后感,有自己感想的,谢谢!
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 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理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电影院是我除了发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结号>吹响.
从进电影院至今,那悲壮的集结号,一直响彻在我的大脑,浸入我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能让我流泪了.对于感情戏,早已经麻木,而面对这样铁骨铮铮的的场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泪.原本此类题材一直觉得都不太适合我,所以当<亮剑>被朋友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并不热衷,只是偶尔换台的时候瞄上几眼,人物刻画也形象,也生动,但都激不起我的观看欲望,习惯以爱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义.
冯小刚的贺岁片老是应一句:铁打的葛优流动的女主角,永远的黑色幽默,无论<大腕>无论<甲方乙方>等等.而这次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他换上了很MAN的张涵予,也不再写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了.残酷无情的战争,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连长,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故事类型转变了,但对于大多数百姓的观众仍是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我无权跟专业影评人一样去评价<集结号>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内涵,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演员等工作人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 感动着,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我永远无法用我浅显的文字来刻画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与我用,也永远略显苍白.我们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
㈦ 集结号观后感(中学生)300—500字
集结号观后感
--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对么?
影片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战争惨烈的场面。谷子地连长带着全连弟兄向阵地进发的时候,他回头看向身后,镜头拉近,他眼神凝重,但心存希望。可是他不知道,他正带着全连所有的弟兄走向绝望和死亡,因为,集结号永远不会响起。
影片后部分,谷子地无法从失去弟兄的悲恸和阴霾中解脱,他耗其毕生去寻找,尽力弥补失去战友的遗恨。他悲愤地在团长的墓前哭喊,你们怕被敌军咬死?我们全连弟兄都被咬死了!他执着的挖着汶河边的煤矿,试图挖到战友的尸骨;他终老在汶河畔,终生守候着他的战友。
2小时零3分钟,影片结束了,我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想问,牺牲小我,保全大我,到底是不是对的?到底是不是该歌颂的?
对于指挥战略上看,牺牲小部分,保全大局是没有错的。兵书有云,丢卒保车。这样能够保存大部分实力,以赢得最后的胜利。可是,在人性面前,这难道是对的么?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生的权利,都有死亡的恐惧。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整个电影,似乎都在对这个进行反思。反思战争的残酷,反思牺牲的价值,反思生命的脆弱,反思人性的执着。
谷子地是执着的。他的人生故事在电影前半部分已经基本结束了,从那场战役后,正如他所说,他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那集结号的号声在他耳边响个不停。他的后半生是他前面惨痛人生的注解。他没有家庭,没有妻儿,他只是固执的寻找和回忆,即使是那样惨痛和悲壮的记忆。
再惨烈的牺牲,只能用烈士称号和荣誉奖章来衡量,再痛苦的别离,也只能用大米的斤数来计算。逝去的就是逝去了,活着比什么都好。战争是残酷的,也许这正是影片试图告诉我们的。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
㈧ 集结号的观后感
我来给你一篇吧,你借鉴一下,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希望能帮到你,不要吝啬分哦~~
集结号观后感
今天看的电影,是我最喜欢的导演冯小刚导的。我对冯小刚这人导的片子一直认为是冷幽默,喜剧性很强!也是我喜欢的一点。
集结号是冯导演第一次执导的战争题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抛掉了原有的风格,是不是还能那么优秀的完成全国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来到了电影院。
故事一开始就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面对国民党的一次阻击战,指挥员就是连长谷子地,本片的主角张涵予饰。这名优秀的演员是在早些年我是从《贻笑大方》开始认识他的。他原来是给大片配音的一名配音师。但他的的演技很是独特。我很喜欢他的风格。
在一开始的这场战争中战争场面,效果以及各种特效,都是我所看过他的片子中没有见过的。在老外的大片中的场面这样的战争视角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是很独特。在九连接到团长命令后,全连战士义无反顾,冲向了最前线。这次的阻击任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鸡蛋与石头相撞。团长的命令是,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的打完。在这样的情况下,九连仅剩途的48名人员,以最大的努力去阻击敌人。其实阻击敌人是为了整个大部队的安全撤退。也就是说一开始团长就给全连的人员一条死路。但是就在仅人的48名人
员而且还在不断的牺牲中,他们打到了最后剩下最后一人,也就是连长谷子地。共击迎接敌军的正面进攻4次。其中3次击退敌军,共击毁敌军坦克3辆。全连牺牲人数47人。要知道他们的武器只是一挺重机枪,一门火炮,其它都是步枪和手榴弹!在这样的悬殊这样的火力情况下,但他们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大部队的撤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随后就是这个部队的撤编,等谷子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原有的部队。后面的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寻找自己的部队,等找到后,才发现原来他们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都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退跑。这与烈士的荣誉比起来,自己心里不能平衡了。然后谷子地就在原来阻击战的故地寻找自己的战友遗体。最终还是在国家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国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
自己看完为后剧情所感动,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中国男人,才是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战士可以付出一切!里面的其它剧情也是非常的感人的。比如说:为了不让自己兄弟的尸体落在敌人手里,又牺牲一人专门掩埋了所有的人员。为了战友踩地雷后能保住一条腿,顺利完成任务,自己去冒生命危险为战友脱险!
整部片子都在围绕着命令(也就是集结号)而展开。一开始收到的是集结号的命令。中间为了保全性命和违背命令的斗争,让战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长,在临死的时候说是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但是谷子地没有听到,所以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了解到部队根本没有吹集结号,也就是说牺牲一个连的性命换取最终的胜利时,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战友(也就是下达命令的团长)出卖了。最后自己想到了国家最后的胜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团长那么做也是对的。用自己说是每年都给团长送烟酒的话来体现一个军人最后做出的巨大牺牲,也就是心里的牺牲。影片最后在47名战士的墓前,让当初的司号员,吹响了当年没有吹响的集结号。全剧用这样的场景来结尾,也就是说给了所有还在血战中的士兵一个安心的号声,让所有死去的战友们安心的死去。想到这里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这样的片子,大家真的值得一看。而且值得去电影院去看。电影院的音响效果比较煽情!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前辈更是不易!我们要牢住历史!珍惜现在!
㈨ 集结号观后感400(小学生)
电影《集结号》是冯小刚导演的最新力作,战争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九连连长为掩护大部队回撤离而带答领团队与敌军主力作战的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集结号响,谷子地被炮火轰晕在死人堆里得以生还。之后漫长岁月里,他寻找原来的队伍,一是想找到团长说完成任务了,但全连阵亡;二想知道团长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谷子地最后找到的是团长的坟头。一个司号员告诉谷子地,其实团长从来就没有打算吹响集结号,原来为了大部队的转移,团长和谷子地的连队一样,也是战争的牺牲品。谷子地醒悟后,决心挖出全连49个弟兄的遗骸,为当年阵亡的弟兄们找回烈士称号
我们应该记住,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先烈们用鲜血换回来的!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烈士们都无法正名,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烈士被长埋在一个个旧窑洞里,但是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深沉的默哀,向他们致敬!所以我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将来才不会被侵略,也不会出现《集结号》中那一幕幕悲惨的场景了!
㈩ 写一篇好一点300字以上的电影《集结号》观后感,非常非常感谢!!
知道《甲方乙方》里英达扮演的那个“巴顿迷”是谁?我觉得那个死胖子书商其实就是瘦猴冯小刚自己。所以,今年有了这部《集结号》。
按照网络惯例,中国三大导演张陈冯出片,照例是要批评一顿的,尤其是大片。从结构上说,可以批评《集结号》比例失调,第一部分战争过于冗长,摇动镜头过多。第二部分过于简略,第三部分太过朱军。从技术上说,特技完全是用韩国人的,手法有模仿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和《兄弟连》的嫌疑。从宣传上说,吹得过火,大话讲得太满,让人想起中国大片一贯用宣传骗钱的传统。从细节上来说,军事迷还能挑出一大堆BUG,坦克型号,枪械分类等等等等。最后,还会有人给出一个概括性公式,类似:《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
但是我给了这片子4星,因为它真的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片。尤其是在内战题材中,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故事。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
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
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
所有这些,放在有数百万人厮杀的大背景之下,凸显出连长谷子地奇异的际遇---如同一只被命运之神拨弄的蚂蚁,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对朋友最珍贵的信任,也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信任。影片成功地表现了个人在战争中是何等渺小,最珍贵的生命是如何被漠然牺牲,英雄和传奇如何被淹没遗忘。而在命运的强大力量之前,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坚韧和担当。并且,因为这种极为微茫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竟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荣耀自己死去的弟兄,为他们讨还一个公道。最后的答案虽然出乎预料,但是两个永隔幽冥的人还是达成了和解。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