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杨振宁莫言观后感

杨振宁莫言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7 10:19:59

❶ 莫言的讲故事的人读后感150字以上

@老虎不吃饭饭: 作为一名讲故事的人,莫言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下接连讲了好几个故事。这些故事串联到一起就是一个道德讽喻。他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而不是一名思想家的方式,巧妙地把话题紧紧地拴在了故事上。没有故事的人是可怜的,有故事讲不出来是可怜的,没故事可讲却硬要编个虚假的故事,是可怜的。
@老虎不吃饭饭: 苦难、人性、爱、理解与宽容,是莫言演讲关键词,他用这种方式与世界性普世价值对接,能够宽容彼此价值差异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在不违背人性的前提下,人们应彼此宽解、尊重,而不是朝着别人扔石头。那个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学扔过石头的老单干户,在他不断的反思中,成为他小说中的人物。

莫言说到母亲的言传身教,他说到他母亲的那些细节,很真挚。他是讲故事的人,所以他没有用一种说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观念,来讲他的文学创作。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说起,用故事说话,让人从中看到他的善恶观,道德观,让人看到他内心非常柔软的部分,这是他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印象里,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书很少涉及思想、理论,而是一直用经验说话。讲话中,能看到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回顾,我想这主要是出于西方世界可能还对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国内或华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对他的争议。他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实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里,我觉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采写/新京报记者 于丽丽

莫言站在诺贝尔讲台上,向全世界人讲述了一个生存的和文学的故事。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我、人生、社会、历史的理解,以及民间故事与现代小说的关系。莫言在演讲中呈现了现实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的过程。他的故事有三个来源:一是现实的残酷经验,如童年的苦难记忆。二是超越残酷经验的爱和悲悯,如母亲的爱、东方哲学的启示。三是故乡流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这些要素,通过他个人的奇思异想组合在故事结构中。他的故事,既是对残酷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超越现实的残酷性和人的局限性的通道,更是一个存在和灵魂的避难所。由此,实现了文学的超越性。这正是文学的根本价值和精神旨归。新京报记者 张弘
许金龙(社科院外文所学者)
他离开不了高密的热土
大江健三郎是在学校上的大学,而莫言是在民间上的大学。他最初的文学启蒙来自他的母亲和民间传说,他通过母亲来获得这种启蒙。他的母亲代表着当地的边缘文化,这种边缘是相对于主流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对于权力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言。所以他始终有一个冷静观察的视角,能跳出来审视这种文化。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大地之子的传说,莫言的母亲是大地,只要他站在大地上,任何人和神都伤害不了他。他离开不了高密的热土,离开了就不是莫言了。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反映高密的乡土人情。他对外国文学的吸收,只是技巧性的东西,不构成他的血肉和基因。文学像大河,外来文化能让他漫出一点河堤,但主流始终是由高密当地文化、地理、历史和民间传说所造就的。新京报记者 刘雅婧
出自搜狐新闻> 2012年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消息 供参考

❷ 莫言作品的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❸ 莫言的《檀香刑》的观后感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那库丁的后半截身体,在那里抽搐着,没有什么大动作。可他那前半截身体,可就了不得了。大人,没亲眼看到的听说了也不会相信,亲眼看到了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噩梦。那家伙八成是一只蜻蜓转世,去掉了后半截还能飞舞。就看到他用双臂撑着地,硬是把半截身体立了起来,在台子上乱蹦哒。那些血,那些肠子,把俺们的脚浸湿了,缠住了。那人的脸金箔一样,黄得耀眼。那个大嘴如一条在浪上打滚的小舢板,吼着,听不明白在吼啥,血沫子噗噗地喷出来。最奇的是那条辫子,竟然如蝎子的尾巴一样,钩钩钩钩地就翘起来了。

❹ 莫言演讲《讲故事的人》观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莫言爷爷的讲座,我深受启发,这些都是人生的感悟。莫言在纽约40分钟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演讲中,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我看莫言爷爷说得非常流利,自己心里也不得不感叹:不愧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这也让我感受到了经历风雨才会有彩虹的美丽。莫言爷爷讲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莫言爷爷演讲的不是故事,是生活,莫言爷爷是以充满智慧的语言在答问,尤其是莫言爷爷在这次演讲中讲的四个主要故事,各个讲的都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生动。莫言爷爷主要讲的是关于他的妈妈,讲了很多关于他妈妈的故事、讲了他最后悔的事、最深刻的事、最早的事、最痛苦的事。在这几件事中,这位母亲给莫言很多的做人启示,如:“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看到母亲挨打时绝望的神情,作为孩子没有能力保护她,多年后遇到当年打过母亲的人,想报仇时母亲教育我学会宽恕别人,哪怕是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母亲教育了我遇到比自己更困难或更需要帮助的人,要心存爱心,人如果不是到了情非得已的时候不会放下尊严去向别人乞讨。在这几个故事中我深受启发。今天莫言爷爷的讲座使我进一步知道了在成功人士的眼里,其实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❺ 杨振宁“挖苦”莫言农民出身,莫言是怎么暂避锋芒的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从农村出来的草根明星站上世界的舞台,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曾经是农民而嘲笑挖苦,更多的是感叹于在落后的条件下他们还能凭借天赋和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所以即使在如何艰难的条件下人们也应该不低估自己,不轻视自己,每个人都有资格成为自己的、民族的、世界的英雄。

❻ 春寒中的法国人 杨振宁与莫言探讨的那段文学字有什么作用

杨振宁不等同于或代表科学,莫言也不等同于或代表文学。说“一个科学家与内一个文学家的对容话”,这顶高帽子已经高碰天了。严格地说杨振宁可称为“物理学家”,而莫言则可称为“小说家”。
“科学与文学的对话”那是无厘头牛逼式胡话!。
以上是说一个概念,与杨振宁和莫言的对话及内容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需要申明的。
至于杨振宁与莫言的对话,肯定对他人会有相当的启迪与教益。

❼ 范曾,杨振宁,莫言有什么共同的品质

共同品质没有看出来。
范曾是画家,艺术水平极高,非常欣赏杨振宁。
杨振宁为人仗义,曾经为南版开大学筹款抱病在唐人街演讲。而且杨振宁很爱国,为中国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杨权振宁为人率真。杨振宁也一直维护中国的利益和面子。
莫言城府深,其作品多反映中国的阴暗面,强调中国的非人间生活的苦难,把人折磨的丧失人性。当然,也不能说莫言的思想不好,但他的作品几乎都是这类题材,就有问题了。

❽ 开讲了 杨振宁 莫言你有针尖我五麦芒读后感

《开讲啦》杨振宁、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观后感 2013 年 5 月 19 日晚, 撒贝宁主持的央视 《开讲啦》 请到两位重量级嘉宾――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令人不禁眼前一亮。本人有幸观看了这场讲课,以 下是我的感受。 一、故事内容本次《开讲啦》的主持人是绘画大家范曾,小撒则很“知趣”地躲到观众席中,不时机敏
诙谐地说笑调侃一下, 使现场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严肃的充满正能量的演讲内容和生动活泼
的节目形式。而这次一位自然科学家与一位作家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科学与文学的对 话”,是这期《开讲啦》的最大看点。 范主持一开始就向杨振宁提出一个问题, 他认为英国天文学家霍金是个了不 起的人物,霍金的《宇宙》 《时间简史》他只读懂了十分之二,为什么霍金没得
诺贝尔奖? 而杨振宁实话实说: 我拒绝回答你这个问题。
但他马上反问范、 莫二人: “我 常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请来,在 21 世纪生活一个星期,他会对什么 东西最感新奇?” 莫言马上抢答道:“手机!”
?真情妙悟著文章?。其实这也是科学研究必经的过程。先有?真情?,即对这 件事情的浓厚兴趣,才会有努力钻研的动力;研究中有了进展就是?妙悟?,然后
才有最终结果?著文章?。这三部曲,道尽了科研的必经之路。”。杨振宁认为, 科学研究的是宇宙和自然界中已有的现象,在探索过程中需要猜想,所以科学是
一门“猜想”的学问。他问莫言:你喜欢幻想文学,有没有幻想科学? 当范主持要求两位诺奖得主用最简洁的语言谈谈各自的“中国梦”时, 杨振宁 说,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给中国人描绘了一个美好前景,我对“中国梦”的实现
充满乐观态度;莫言则诙谐表示:近日看到外国一家公司征集火星移民,报名者 中中国人最多,这也表达了一种“中国梦”:到天上去!
从科学与文学的关系谈到文学创作,杨振宁饶有兴趣地问莫言:你说从小喜
欢讲故事, 但能讲故事的人未必能成文学家, 这里有两关需要过, 一是过文字关, 1 二是选择故事。
对这个轻车熟路的问题,莫言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我小时候是个爱听故 事的小孩,听过之后再向别人转述,在转述过程中会添油加醋,相当于一种口头
创作;然后让故事变成书,还得会写字。我幸运地读了五年小学,学了 500 个汉 字。有人分析,赵树理的小说中,常用的汉字也就 500 个。小学五年级我因为调
皮捣蛋被学校开除了,在家没书看待着无聊,家里有一本新华字典,我背了一些 生辟的字,我小说里那些华丽的字都是背下来的。后来出来一个谣传,说我是天
才,一本新华字典可以倒背如流,其实没这回事儿,我一页也背不下来……” 关于第二道关,莫言说他有一个思想转变过程:“对一个作家来说,选择故 事非常重要。
我早期的写作是挖空心思找故事, 后来文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由?我 找故事?变成?故事找我?。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我所认识的人、经历的事,我
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慢慢变成我写作的对象。我的长篇小说《蛙》中的姑姑, 就是以我的堂姑为模特儿,又把很多妇科医生加上我的想像构思完成的。”
之后还增加现场提问环节,分别由三个大学生提问,非常精彩,也代表可青 年力量对科学和文学的心声。
二、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滋养心灵总体来说对我的感觉是关于此次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走上央视荧屏,进行“科
学与文学的对话”,多数观众和媒体给予好评和正面报道,但也有人觉得“对话” 并无太多新意,有失大师水准。依记者看,其实是因时间所限,两位大师未能充
分展开话题,对期待值很高的观众而言不够“过瘾”。 客观来说, 九十一岁高龄的杨振宁还有如此活跃的思维、敏锐的反应和清淅 的表达,已是人中之杰,令人惊叹;而相对年轻的莫言是位农民的儿子,从外形
到讲话都保持着诚实质朴的本色,二人都是实干家而非演说家,不能用演说家的 标准和“范儿”要求他们,但两位大师“对话”本身,便可给人一些思考和启示。
其一,杨振宁和莫言,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文学家,两位诺贝尔奖得主
同时出现在一个讲台上,进行“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本身就意义不凡。因为我们 的媒体很少做这种高端的跨界的讨论,尤其很少涉及健康、美容和养生之外的自 然科学话题,
这几乎成了我们的一个软肋和盲点。 记得上中学时不大喜欢数理化, 2 却对一本十分流行的外国科普读物 《趣味物理学》 爱不释手, 同学之间相互传阅,
说明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科普教育更能让青少年接受和喜爱。 因此, 如果我们的电视中能增设科普类节目,经常邀请科学家讲述自然科学
知识,配以相应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必定会吸引观众眼球,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 造力。 例如, 当我们的探月工程和载人飞船上天时, 请专家讲述什么是地球轨道、
失重、宇宙速度等;当社会上流传“世界末日”论时,请专家从地球物理学角度、 从玛雅历法的真相来驳斥反科学的缪论……长期坚持下去,对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功莫大焉。 其二, 在一个充斥着游戏和选秀节目的泛娱乐化时代,央视能开创这样一档
相对高端的谈话节目,让人静下心来聆听榜样人物的演讲,共同分享对生活、生 命的感悟,哪怕时间段不够好,收视率不够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大众需要通
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但这些“快餐文化”不能给人多少思想 启迪和审美享受,对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作用也不大。 以莫言为例,
做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在接受瑞典国王颁奖时为 全球所瞩目的热度, 似乎并未保持到国内, 像有些一夜成名的歌星那样大红大紫,
到处做节目、出镜头――虽然他本人很低调,没有这样的奢望。但多给文学开辟 一些平台,让作家有更多话语权,却是倡导精英文化的应有之义。例如,国内许
多有影响的电视访谈节目, 访谈对象多是娱乐明星, 很少出现作家和编剧的身影; 有关文学和读书的栏目更如凤毛麟角。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栏目,就可以做一个莫
言作品赏析系列节目,也可请莫言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人生感悟, 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❾ 莫言在香港大学演讲观后感 急急急急

莫言得诺奖,我作为一个爱文学的人很高兴,自然也很关注他。读了下面这篇访谈,感觉莫言是以充满智慧的语言在答问,在说,但感觉不是来自良心的谈话。智慧的谈话往往八面玲珑,似乎无懈可击,但不如来自良心的话听起来更让人信服,更能打动人,也更能让人记住,哪怕说了一些我们不爱听的话。智慧的回答往往更像外交辞令,滴不水漏,但感觉也有些虚假。当代中国作家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说心里话的环境还是很困难的,这个我们都深有体会,所以,我们几乎都被训练成了在所有场合都用似乎不是我们的脑子和嘴在说话的习惯,久而久之,习焉不察,也不以为怪。但是莫言,你现在成了世界关注的人物,你现在特别是最近说的话,世界上那么多的人包括一些有文化的人都在侧耳听你说话,你还要这么聪明地讲话吗?以智慧去写与说,与以良心去写与说,这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大问题,很值得思考。我总感觉,莫言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但也很智慧的作家,我的感受是,才华,我很赞叹,但是智慧,成就了你,但从更为长远的历史长河来看,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也大大地限制了你。正如你所说,文学是人的文学,说到人,聪明的人讨巧,让人夸奖,而以心行事的人则更为本真,有时也更为动人。一般来说,能得诺奖的作家都应该是具有人类情怀的作家,而人类的相通,需要智慧,但更需要心,人心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天同此理啊。

❿ 作文:读完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稿后有什么感想(400字左右)

服了你们老师,给你们出这么难的题目,这不是小孩子该想的,他表达的情感太复杂,或者说被人们太多复杂的解读,都不是大人能搞明白的。
他写的都是灾难的时代,或者他自己感受过的种种苦难,我估计是小孩子的时候挨饿,给他创伤太深,同样的事情,儿童眼里看来就会特别残酷,而且这种残酷和讨厌虚伪的感觉,到老不能改。
所以,他写了一个无情但无私的世界?一个母亲善良但社会虚伪恶劣的世界?你不觉得这很分裂吗。
那些个时代荒谬,但人们的逻辑并非那么不可理喻,跳出来看,为什么会犯错大体是清楚的。我不是说不存在深切的虚伪和苦难,还有人性的种种恶劣不光明的一面,政治也有肮脏的一面,就像你邓爷爷说的,制度订的不当,会让好人不能充分做好事,坏人趁机干尽坏事(甚至好人也能干坏事)----------这些道理,我们全民早懂了阿!------我不知道看些精致的怨言有什么教益,易地易时作人,你也会同样陷进坑里。
我可以理解,或者说尽量理解他的苦难,但是不接受他的观点,也不喜欢找他的文章看,我宁愿要纪实文学,或者现实主义的描写(就像那谁说的,到老了明白最好的文学是直接去写,不要靠卖弄才气--------我好像也明白了),不要变形,夸张和嘲弄--------不要讲故事的书看。---------对了,他告诉你,他描写的人物,原型和小说很不同的,我在意这个。
-----------------------------------
对了,他的文章原本应该是写给我们这些国人看的,他不可能写作时就想象到哪篇为争取诺奖而写-------这一点对于怎么理解他,和他的文章,并非不重要。-----尤其是中国人,都懂得,嘛叫内外有别?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