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韩国电影影评
A. 求韩国电影《王的男人》的评论
看完《王的男人》,再次惊艳孔吉的美貌。平常形容女性,我几乎没用过“惊艳”这个词,觉得很少有人配得起。没想到第一次让我心甘情愿说出来的居然是个男人。在见到电影之前,看了很多关于《王》的资料,看完电影以后也去看了看网友们的评论。这之中有褒有贬,各有各的看法。
我看电影,从来不计较剧本的小失误,也不喜欢对人家一点小错误耿耿于怀。我注重的是故事本身,只要能用恰当的手法叙述出精彩的故事,就是好电影。
《王的男人》最打动我的就是孔吉的眼睛。想来真是可笑的很,看别人形容那双眼睛时觉得人家说得不好,表达不出那种感觉,可一旦轮到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却还是那些。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现在能挤进脑袋的也就这句了。所以恕我笔墨拙劣,纵然是最能让我动心的东西,也无法用文字描绘出来。
《王》是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看了一半多,因为太卡了,怕影响电影效果就没往下看。第二次是下载后又看的,画质比较清晰。像《霸王别姬》一样,看完以后人还没有出来,感觉还坐在那个年代,茫然的看着眼前的黑屏,不知道下面该干些什么了。迄今为止,只有这两部电影给过我这种感觉。《霸王》是震撼,《王》是悲哀。
从师兄因嘲笑王被王从绳子上射下来,孔吉为师兄求饶开始,我的眼泪就没断过。可以说是在电脑前痛哭流涕。这是从来没有的过的事。以前哭也没有过想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的感觉。其实〈王〉并不是大悲大喜的那种,但是却更催人泪下。
孔吉为师兄割脉自杀,王看着被救的孔吉,慢慢的后退出去,走在昏黄的走廊上,手指划过窗棂,那一刻,平日凶残暴虐的王竟显得那么萧索,孤独。是,你君临天下,你是万人敬畏的王,你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可是你却唯独得不到心爱的人的心。没有了他,即使得到了整个世界,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当孔吉和师兄最后在王的面前见面,两人的感情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尽管叛军近在咫尺,王却傻笑着看着他俩,好像是在看一出戏,其实王心里的苦痛谁又知道呢?没有你,我即使坐着这个王位又能有什么意思?
孔吉地位地下,身份卑贱,在那个时代是饱受压榨的社会最底层的人。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要做什么,更何况是王。我相信燕山王是真的喜欢他的,就凭王在他面前的眼泪。一个男人,尤其是那样残暴的君王,能在一个下人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把他在乎他,他信任他,他想告诉他自己的感受。但是在孔吉的心里,师兄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人,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孔吉也许也曾经喜欢过王吧,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燕山王颠倒是非黑白,伤害了师兄,孔吉失望了,王让他伤心了吧。所以在最后孔吉与师兄又一起站在绳子上时,孔吉才说,你眼睛瞎了,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才不会颠倒是非。这话是说给王听的吧。
下辈子不做王,不做达官贵人,还要做戏子,做自由自在的戏子。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能和你永远在一起,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着似乎唯美的故事,体会的是揪心的感觉,小吉是善良的,但也因为他的善良,悲剧成了必然的结局。剧中三个男人见微妙的情感虽然有点不为常理,但是却是内心的流露,特别是王,虽然被说是暴君,但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的情感,他只是认为小吉是个能让他真情流露的人才会产生所谓不为常理的感情,但是正因为这种感情使得这位暴君在剧中显露出了他凄凉的一面,我想小吉是看到这一面才会对王有了一丝不舍,这应该是小吉的善良面对凄凉的王产生的心理化学反应吧。
小吉是善良的,他的美貌也同时让人恋爱,但是地位的卑贱,意外的宠幸,注定他的出现就是悲剧的开始。华丽、美貌夹杂着泪水,内心的情感却是只能是无奈和痛苦,这一切的一切最后凝集成的是辛酸的泪水和无限的思索。
B. 高分!!!!!!!!求好的影评!!!!!
五个影评总有一个适合你
影评1
童年童话梦!
每个孩子,和每个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都做过童话梦。在梦里,我们生活在糖果世界里,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糖果和巧克力做的,这个世界是所有孩子的天堂。今晚,蒂姆波顿让我见到了我童年时的糖果梦想。
什么是视觉盛宴?大爆炸还是马路大追车?那干巴巴的视觉刺激?只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视觉盛宴。从电影开始,我的嘴巴就几乎没有合拢过。 我没有想到,我真的能够看到我梦想中的童话世界。那巧克力瀑布,巧克力河流,糖果树,奶油花,神奇的口香糖,可爱的松鼠,还有那奇怪的小矮人,都让我沉浸在想象的天堂。这种被感动的惊奇我只感受过两次,第一次是看哈利波特的小说,第二次就是看这部电影。我很喜欢魔幻题材的作品,但能在魔幻里找到自己童年梦想的影子,真是很让我开心。
约翰德普的造型的确有够奇怪,很喜欢他打结巴时拿出小卡片朗读的样子,很紧张很腼腆。有时他很聪明,有时他却笨的像个小孩,多可爱啊,象极了我们童年心中的科学怪人。这种形象让童年时的我总是又爱又怕的。当他第二次被会飞的电梯撞到头的时候,我忍不住笑出了声,笑得很响亮,象电视里快乐的查理。
电影里的内涵,我已经不记得了,对我来说那不是重点,那是给孩子看的。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童话世界的幻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世界太苍白,需要绚丽的色彩来点缀。想象力的力量是强大的,也许它无法让我们更加富有,更加有权势,但却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激扬。也许,我们已经被日复一日的文件和excel表格折磨的忘记了想象力是什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部电影,让它来唤回我们的想象力。
打开梦想之门,彷佛看到一个人,笑盈盈的,那正是童年时的自己,拿着一个彩色棉花糖,幸福的手足无措。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绚烂的旅程
加菲猫曾经说,巧克力最大的坏处就是吃完了就没有了。那么,巧克力瀑布奶油山呢?还有一边跳舞一边做出天底下最好吃的巧克力的小人呢?还有会剥果仁的小松鼠呢?这样一个世界是不是完美无缺?
那是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创造的一个世界。我们没办法想象,这部电影由另外一个人来拍会是怎样。只有蒂姆·波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创造出很多男孩女孩梦中的糖果宫殿又不让人觉得太幼稚太甜腻,在甜蜜之外,他还能让人觉得惊悚!
蒂姆·波顿和编剧约翰·奥古斯特(《大鱼》的编剧)非常忠实于原著,但是他们也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还加入了闪回,展现威利·沃卡的童年。当问题变成在银幕上创造一个另类的宇宙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敢挑战蒂姆·波顿的想象力。
空荡荡的工厂
和很多儿童读物一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也会给孩子们一个教训,但那是在故事讲完之后。
故事并没有确定的城市和时间。威利·旺卡,一个超级古怪的男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巧克力工厂,制作全世界最可口的糖果。当他的竞争对手开始偷窃他的秘方,他突然关闭了工厂,解散了所有工人。
很多年以来,那间工厂一直空荡荡地站在那里,从来没有人进出过那里。
没有人比年幼的查理·巴克特对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更感兴趣了。他和他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间荒废多年、狭窄的房子里。他最爱的爷爷乔,曾经为旺卡工作过,会给他讲述巧克力工厂当年的故事。这时候的查理看着街角那个弃儿一般的建筑,会有一些感慨,一些向往,那间巧克力工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秘密揭晓的时候终于到来。一天,没有任何理由,威利·旺卡宣布要重开他的工厂———仅仅是一天———对五个幸运的孩子。每个幸运的孩子可以有一位家长陪同。每个幸运小孩都可以得到终身免费供应的巧克力,他们其中的一个还会得到巨额奖励。所有的孩子们必须要做的只是在巧克力堆里找到五张金券。
这个宣布引起了巧克力销售的疯狂热潮,也导致了五位幸运观众的产生———整天胡吃海塞的奥古斯特斯,吃掉了如山的巧克力之后终于靠着“勤奋努力”得到了那张奖券;被宠坏的薇露卡让爸爸的手下买到所有的巧克力为她寻找那张奖券终于如愿以偿;整天嚼口香糖的薇尔莱特和沉谜于游戏的迈克也得到了黄金券,得意洋洋,还有最后一位———查理。查理的爷爷给了他零钱,只够买一块巧克力,而那块巧克力里就有那张奖券。他们都将出发去参观这个大工厂并见到神秘的旺卡先生。
绚烂的旅程
他们———也是我们第一眼见到旺卡的时候都大吃一惊。这是一个面孔白白、声调高高、奇装异服,留着华伦王子发型的怪人———这时候的强尼·戴普像极了迈克尔·杰克逊。
巧克力工厂的内部设计是鬼才导演蒂姆·波顿大展拳脚的舞台。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有奶油山,又巧克力瀑布。这些只在童话里出现过,这些摄魂夺魄的场景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在工厂里,孩子们知道了旺卡管理这个工厂的秘密。这个巧克力大亨从遥远的地方请来一些小人,他们有着超凡的技术、充足的耐心和高科技的帮助,能够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巧克力。这个小人一边跳舞一边做工,满厂飞,那可真是了不起的工作。
还必须提到的一个非凡的场景就是在“坚果房间”里。神通广大的蒂姆找到人,成功地训练了20只松鼠给胡桃剥壳。其它更多的动物则是用电脑设计出来。不管怎么说,松鼠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听懂人的话,要训练它们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相信我,这种场景你在别的地方看不到。
那些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们会知道下一步发生了什么———孩子们被一个又一个地分散了,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贪婪、调皮的小孩都受到了惩罚,那是旺卡早已知道的结局。
这部电影讲述历险,也讲述爱与家庭,是今年这个夏天最适合一家人看的电影。
影评2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久违的童话……
蒂姆·波顿:我更倾向于拍摄色情片或其他的什么片子而不是制造儿童电影。
我一直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他的无间。
这个将哥特文化塞满了电影他电影的各个角落之后,就算玩弄恐怖,也难以舍弃他的那份令人叫绝又充满童趣的想象。就好比我们小时候的想象一样,从来都是天马行空。而当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想象却更多地被“理性”所束缚,以至于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大鱼》,竟然有种难以理解的感觉。
关于“哥特”风格的童话
成年人已经渐渐的淡忘了童话。
当十年前蒂姆·波顿折腾出偶片《圣诞夜惊魂》的时候,就几乎确定了他后来大部分电影所走的风格,诡异而不失童趣,甚至是浪漫。因此,诡异和浪漫往往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并存。比如骷髅王子和他的圣诞派对、剪刀手爱德华和他的雕塑、蝙蝠侠中那几乎天马行空的城市、断头谷中的小幽默……
而这种诡异和浪漫并存的风格,却往往就是我们幼年所熟悉的那种欧式童话。
然而在电脑特技越发发达的今天,我们却难以在荧幕上看到一部纯粹的童话作品,就连迪斯尼也将童话逐渐尘封在那些年代久远的胶片中,一个尚有童话味道的《哈里·波特》系列也逐渐开始更多的完弄特技甚至将恐怖元素塞满了影片的各个角落,我们几乎很难想象还可以从荧幕上看到色彩艳丽鲜明的童话故事了。
因此这不得不感谢还有蒂姆·波顿这样一个孤独的偏执狂的存在。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故事简单到老套,无非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最后得到了意外的财富,而影片也如传统的童话一样,对贪婪、自大、好强、任性这些童话里所不喜欢的性格一一做出了不大不小的惩罚,最后当然是最完美的结局,无非也就是告诉大家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只有善良,幸运之神才会关顾我们。
关于影片的色彩
做为一部童话色彩极浓的影片,色彩无疑是很重要的。影片的色彩方面是公认的优秀,里面的几个桥段都是对如我这样对色彩敏感的人来说是一场盛宴,比如刚刚开始的巧克力草地,还有那间白色的,都是松鼠的房间,以及在电梯里看到的漫天的烟花……而与这几乎满工厂绚丽的色彩相比,主角威利旺卡的脸确是惨白的,整个工厂的周围也是白茫茫阴沉的灰色。因此,与那“快乐”的巧克力相比,威利旺卡的惨白立刻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孤独;本应该比那神秘的巧克力工厂更有活力的城市却因为色彩的“缺失”反而显得有点诡异恐怖——蒂姆·波顿用简单的颜色对比,便将他在此片中所隐藏的忧郁和孤独显露无疑。
关于影片中的父亲
在蒂姆·波顿的代表作中,总是不难找到其“父亲”这个角色的身影,较为我们熟悉的便是剪刀手中那个去世的科学家、大鱼中那个充满幻想的父亲、以及现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牙医。对于蒂姆·波顿为何喜欢在影片中表现“父亲”这个角色,我想,用他的访谈最能体现:我的父母都已经死了,所以我也找不到答案。那些事情深入到你的生活里,你的电影里,你试着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你意识到,那些创伤会永远伴随着你,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些事情重复发生。不管我多么努力地想把这些想法从我脑子里面赶出去,他们始终在那儿。
关于强尼·盖普
好莱坞一直有几个我非常喜欢的“导”+“演”的组合,斯皮尔博格和汤姆·汉克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马兰·白兰度、再者就是蒂姆·波顿和强尼盖普,蒂姆·波顿似乎是最能挖掘强尼·盖普那种天生“如诗人般忧郁”般的气质。这部片子从客观上来看,强尼·盖普的角色相对比他和蒂姆·波顿合作的颠峰之作《剪刀手爱德华》中的表演是无法比的,但如果说强尼·盖普没有给人多少出彩之处甚至于仅仅是本色演出的话那也过了。强尼·盖普在影片中除了一如既往的表现其忧郁和孤独的气质之外,我们还可以更多的去注意他对那些孩子的厌恶,惩罚时的无辜表情以及那种隐隐的幸灾乐祸,都让我们觉得这个拥有大巧克力工厂的家伙其实还是象个孩子,当那些倒霉的孩子一个个在小矮人们同样幸灾乐祸的歌曲后一个个被拉进加工厂恢复时,我宛如从强尼·盖普的脸上看到我们小时候偷偷在沙地挖了个小坑后看到自己讨厌的人一脚踩进去后的那种兴奋。而这种表情出现在强尼·盖普那张白皙的脸上时,他的那种近乎于封闭的孤独越发显得明显。
关于结尾
文章的结尾和电影结尾的看法,还是有蒂姆·波顿的原话来诠释吧:纯净和简单让人逃脱命运的惩罚……
因此,巧克力工厂比厂外的城市来更为得美丽。
影评3
寻找生命里遗失的美好
刚刚看完《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最后一句话说威力·旺卡得到了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家人,甜美人生莫过于此。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部亲情大片。若是知道,一定不会下下来看了。
我抱着上好佳玉米花对着电脑细细欣赏,看着看着就流泪了。看着小查理,看着小查理的爸爸妈妈提前买好生日礼物巧克力给查理惊喜,看着全家人一起满怀希望的拆开巧克力,看着查理与家人分享甜美又奢侈巧克力,看着小查理的爷爷拿出最后的私房钱给查理买最后一块巧克力,看着小查理跟爷爷的希望再次破灭,看着查理最后拿着奖票从商店奔跑回家分享快乐,看着查理想出卖彩票换钱让家里过的好一点,看着全家6人集体坚持让查理去巧克力工厂,看着其它个4的得奖的孩子每一个都有家人的疼爱与支持,看着别人的热闹,电影里寒冷的冬天就寒冷到了我心里,泪就哗哗流下来.
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无时无刻的与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亲人永远感同身受。但是没有亲人来与我感同深受。每个人都有心里那块柔软的地方,一触碰,就隐隐的疼。那种童年的心情又回到了脑海里,像威力一样,那些记不得的感受就那样又间歇性地侵袭你的大脑。有些温暖,你永远也没有。亲情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吧?可惜那不属于我。电影里说的甜美人生我享受不了,是遗憾还是痛?现在对亲情这个词也麻木了,我更相信友情爱情。但是我现在也的确认可与接受此乃人生之缺口,不可弥补之缺口。我有的只有自由,除了自由可以供我挥霍以外,我想,我还拥有孤单,飘零的孤单。每个人都是这样不完整,我想是吧。
查理的奶奶在与查理拥抱的时候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查理。
结果当天晚上奇迹就发生了。
是的,人生也是这样,本来就很不容易了,甚至是有些悲哀,但是必须心中有美好的憧憬,怀有那么一点或大或小的希望,才会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哪怕希望之后是更大的失望,但是没关系,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希望。希望与失望交织,生命才更丰富多姿。
得到奖票之后,全家人兴奋的时候,查理说,有个阿姨要买他的彩票,我们需要的是钱,而不是巧克力。查理宁愿放弃自己的梦想为家人解决眼前的经济问题。全家人开始沮丧,我想除了沮丧之余,更多的是那种家人之间的关爱与对查理的感动吧。这时外公说了一句相当经典的话:外头钱多的是,每天都有新钞在印。但这张奖卷,全世界仅有五张而已。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只有傻瓜才会放弃奖卷要前那种俗气的东西。你是傻瓜吗?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家人的继续兴奋。背景音乐可开始激昂。
现实社会中,大家都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积极或者是不得已的盲目追求金钱。我一向不欣赏拜金主义者,由此带来的比较极端的结果就是我没有什么积蓄。因为我觉得赚钱是为了花出去。花钱比赚钱更开心。钞票,世界上到处都是。但是有些东西,世上仅此一件,所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不要把钱看的那么重要,就算你看的再重,那些钱还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去忽视金钱的重要性,把焦点转到那些你需要并且值得你珍惜的东西上吧。哪怕是一个玩偶,一张老照片,一幅字画,一件古玩,一双鞋,一本书,某个有特殊意义的物件更或者一个人。
威力是个很成功的人,拥有梦想,拥有事业,拥有成功。但是起初他并不快乐,因为他没有拥有他努力去回避的亲情。威力最后回去看望了老牙医父亲,父亲通过威力完美的牙齿认出了儿子。威力的人生开始变的完整。因为威力弥补,把握,拥有了他不小心遗失的美好。
你呢?你遗失的美好在哪里?你能找回来吗?这需要勇气,相当相当大的勇气。
影评4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满是糖果
糖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是快乐时光。轻轻剥开彩色的纸,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身心顿时愉快了起来,笑脸也绽放开来。记得小时候,妈妈把装糖果的罐子放得很高,每次踩着椅子,踮起脚尖也够不到。 所以,身高变成了我最大的障碍,很想自己的个头一夜之间长高,能像妈妈似的伸手就够到了糖果罐,可总也长不高。等到有天身高达到触手可及糖果罐的时候,那个罐儿已经失去了光彩,没有了吸引力,也许为了儿时的梦想,会象征性的拿出一颗,勉强舔舔就丢进垃圾桶了。
很难想象孩子要是吃不到糖果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看着其他小朋友都有糖果吃,而自己手里的糖果却被爸爸丢进了火堆,五内俱焚还是撕心裂肺。有句俗语“大人嘴馋时,咽口唾沫;孩子嘴馋时,咽口血”,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欲望也是单一的,所以就会很巨大,如果连唯一的欲望也被遏制了,会很可怜。所以威利·旺卡就将糖果的欲望坚持了很久,直到自己生出了白发。
这部电影是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的,所以人性的善恶都是直观和明了的,而浓重的色彩差异和时而出现的歌舞场面,也很符合儿童片的格调。故事从一座神秘而受欢迎的巧克力工厂发出的五张幸运金券开始,这张金券是邀请券,得到这张金券的孩子可以在周二去巧克力工厂参观游玩,而且还会有一项神秘的大奖。孩子的欲望呗刺激了,疯狂地期望得到金券,整个城市都围绕着金券归属津津乐道。查理只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孩子,破烂的衣服、露着大洞的房子、上街帮人擦皮鞋赚钱,可上帝偏偏眷顾好人,他得到了一张金券。
电影里有两个主要场面,一个是查理的家,破烂、灰暗,却其乐融融,充满爱和欢乐,第一次看这个家我就很喜欢,温馨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镜头也运用得很柔和。另一个场面是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五颜六色、奇特庞大,是孩子们的天堂,工厂里的所有东西都是用糖果做成的。五个家庭的五个孩子有各自的家长陪同下,走进了这个梦想工厂,在这里功利的爸爸培养的蛮横的女儿,为她的张扬跋扈付出了代价,还有溺爱的妈妈培养的贪婪的儿子,虚荣的母亲培养的好胜的女儿和呆板的爸爸的愤怒的儿子,这些人在查理的考验下,统统受到了惩罚。而善良的爷爷和懂事的查理通过了各种考验,却放弃了大奖,因为大奖和亲情发生了矛盾。而威利 旺卡也在查理的帮助下,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亲情。
我们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欲望而随手丢弃了亲情,以为那根本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因为亲情得来太容易,所以就不会珍惜,可哪有一个人能失去亲情而不会感到难过的,亲情才是我们快乐的根本,只是我们很少注意。
影评5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鬼才导演的可口童话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是一部充满绚丽色彩与美妙音乐的可口电影,在声色和表演等多方面都表现的很出色。如果非要把这部电影与1971年版本的《威利旺卡与巧克力工厂》做比较的话,就如同拿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做比较。同样的美味,但又各有其自己的特色。
因为被认为是1971年经典的重拍片,导演Tim Burton在遭受了并不理想的首影票房和影评之后逐渐的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性反馈。其实整部电影并非是重拍,而是成功的回归原作小说。原作小说的作者Roald Dahl曾经参与了1971年影片的制作,但迫与制作方的压力,电影被拍摄成歌舞剧并偏离了小说的本意思。作家一气之下拒绝了制片方对故事结尾的拍摄权,所以在1971年的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神奇的玻璃电梯。
Tim的这部巧克力工厂。影片不仅忠实于原作,同时整部影片都盖满了Tim Burton这位鬼才导演的印章:离奇古怪,黑色又不失幽默。在不偏失小说原本意图的前提下,将故事重新挖掘和发展。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查理,一个生活在贫穷但充满关爱家庭中的孩童。当神秘的巧克力工厂主Willy Wonka向全世界宣布:将邀请五位从巧克力中获得黄金门票的幸运儿童参观他工厂的消息时,查理没有报很大的希望,因为他每年只能在生日那天受到一份Wonka牌的巧克力。当然作为一部儿童电影,他最终极其幸运的获得了参观工厂的门票…….
一个仿若童话故事般的开场。同时一起参观工厂的还有其他四个孩子:好吃的德国小胖子,有钱人家的小公主,好斗的嚼口香糖冠军以及一个电视迷小子。在一起参观Wonka漂亮而奇特的工厂过程中,她们一个接一个的因自身的缺点而受到了教训。于此同时,Oompa-Loompas(工厂中的小矮人工人)则表演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舞台剧。每个有缺点的孩子都得到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MTV。可以说只有Tim Burton才能想到这样的点子,也只有他才可以做出这样绚丽的效果。
小说原作者的遗孀说如果他丈夫在世的话一定会喜欢Johnny Depp (剪刀手爱德华 加勒比海盗)扮演的Wonka。 Depp绝对是扮演Wonka 的不二人选,在外型上优雅而诡异。又如同一个并未完全成人化的大男孩,不同于常人的表情和感情。Depp在片中将小说里Wonka的不善交际表演的更深一层,变的性情更加古怪。也许是因为导演Burton给Wonka虚构了一段童年经历,一个太多专业精神的牙医父亲和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大牙套。这些原作所没有的背景使Depp所要表现的Wonka非常的孩子气,有时很自我而略显幼稚。虽与原作小说中的Wonka相比相差不远,只是多了一份适当的神经质,一份缺陷,但却让角色在片尾的感悟时变的更加充分恰当。
影片的主人公,最后帮助Wonka领会到亲情含义的查理是由现年13岁的Freddy Highmore(Five children and it 2004)扮演的。Kate Winslett(泰坦尼克)曾经在同样有Depp的电影《Finding Neverland》中与其合作过,是她推荐Highmor出演的查理这个角色的。不得不说Highmor是一名很有天赋的童星,他的表演实在是很吸引人,演绎出一个甜而不腻的,不需要过多讨好就可以打动观众的查理。这个清纯的小孩子完美的平衡了Depp怪异的Wonka. 让观众被刺激的够戗时可以平静一下心情。
对于想看Depp帅气扮相的观众恐怕会失望了,片中的Wonka不仅脾气古怪,头型也让人不敢说出“可爱”二字来。本片也并不同与一般童话电影般那么的温馨美丽,片中的演员和场景有时让人觉得冷的很。这也是本片与1971年版本暖色调的一个区别,没有表现太多的温馨浪漫和甜美。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并不是每个人都美丽,美丽的同时也就预示着危险。片中的几段音乐都很精彩,而结局镜头则又提醒我:这是部Tim Burton的童话,不是迪斯尼的。
C. 我爱你 四个老人 韩国 观后感
满心期待的双休如期而至,终于可以在家好好睡个大觉,看几部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不用奔波于拥挤的公交车上,任汗水顺腿而下啦~~
周六,看了一部韩国的影片,片名是“我爱你”。看到影评还都不错:好感动哦;老婆,我一定会好好爱你的;真的很好看;等等。于是就点开了~~
影片的主角是四个老人,讲述了暮年的爱情,主人公的动作、表情、心绪、行为等等,都极像豆蔻年华之人所表现的。竟是那番懵懂,那番纯洁~~
唯一不同的是,青春的人们恋爱一次之后,若不如期待的那样开心、幸福,还有时间去体验;可是作为暮年之人,他们遇到了那个能相濡以沫的人,还可以再放手吗?
万一有一天自己一睡不醒呢?万一有一天看着爱人先于自己离开,那是怎样的心痛呢?
当还有爱的能力时;当还有爱的时间时;当还有个可以爱的人时;当还有一颗相信爱的心时~~
努力去爱,用心去爱,执着地爱~~
愿有爱的人们都能拥有相爱带来的幸福~~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一部慢慢的、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利,爱情会随着岁月逐渐消逝,殊不知,老人的爱情同样美好,爱情使人年轻,每天的平凡的生活和习惯性的照顾是爱情的延续,激情褪去爱情还在,爱着你已经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这辈子都改不了。最美的爱就是和你一起变老,在油盐柴米中,在争吵、担心中,在一起经历一切美好的时光中,我们牵着手一路走,一直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因为我胆小,害怕失去你,所以你一定要牵住我的手。爱一个人也是疯狂的,如果我没有去找你,我将悔恨终生,于是,在有生之年,我勇敢的去找你,有你最后在身边,死去也不可怕,满满地爱陪我走进天堂,我知道,爱其实一直都在!
看腻了年轻人荷尔蒙过剩的爱情故事,很难得有这样的片子,描述老人的感情生活。
尽管在生活里,送牛奶的大爷永远都了无生趣,收废品的老太太从来都是衣衫褴楼。但并不影响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
相比牛奶男和废品女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停车场管理员大爷的爱情更显得真实些,管理员大爷与痴呆的老伴相依为命,事实上,他们的儿女众多,但是没有一个是孝顺的,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回来一趟。老父亲临死把所有的积蓄偷偷塞给了女儿,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和命运。
影片最后牛奶男和废品女骑摩托车的那一段,让人感到这是一部儿童片,是一个老年版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
但无论如何,当管理员大爷与痴呆的老伴一起赴死时,还是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影片教育人们:慈父出逆儿,严父出孝子。牛奶爷爷之所以能与废品奶奶搞那么多花哨的名堂,和他有一群孝顺的儿孙是分不开的。
数年前的某一天,我打电话安慰刚跟姥爷吵过架的姥姥;姥姥控诉着姥爷的罪行,无比委屈地说:我们这辈子,哪儿有什么爱情.
那时候我二十岁,正在谈第一次恋爱,相信爱情,憧憬婚姻;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这世上谁少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我不知道姥姥二十岁的时候怎么看待爱情,只知道她梳着两条齐胸壮硕的麻花辫儿,某个角度看起来像是舒淇,从乡下来到京城嫁给了姥爷.
姥爷的眉眼则像年少时的顾祝同,脾气与Late Blossom中的送牛奶老爷爷怪得如出一辙:一辈子火烧火燎,连温柔也是用那不通情理的方式.
把姥姥哄好不是件难事儿——毕竟,类似的吵架在他们之间几乎不停歇地上演——无数的家庭均是如此:
互相看不顺眼,这个嫌那个啰嗦,那个嫌这个小心眼儿——每件都不是多大点儿的事儿,可每次都能说着说着,就互相说急了眼.
数月前的某一天,我打电话安慰从医院探望姥爷归来的姥姥;是时姥姥已知姥爷时日无多,她用当年的委屈语气说:我早跟他约好了,我要走在他前头,这样就省心了.
这时候我二十六,对婚姻无比恐惧;于腠理不再相信爱情,于骨髓却已将爱情二字神话到了与信仰比肩的高度;但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这世上谁少了谁都能活得下去.
送姥爷走的那天清晨,北京的上空出奇得简净,底色蓝得仿若婴儿凝脂肤色下的静脉血管;
云丝缠绕,从三环交错绵延直到四环,一团一线就像姥姥二十岁出嫁时梳在胸前的麻花辫.
姥姥比我想象中要坚强得多,她开始强制自己要睡得着觉,吃得下饭,像原先一样遛弯儿锻炼;
习惯不会再被人强制只能看军事节目和新闻频道;学会去哪儿交水电费,买新的电灯泡和电池.
她全部的强制、习惯与新的学习,都是为了适应要开始独立的,一个人活下去——只剩下自己.
数天前的某一刻,我看了Late Blossom,泪疼了眼,哭肿了心;忽然意识到一直在用“这世上谁少了谁都能活得下去”这样的论调来劝慰姥姥,是如此的苍白可笑,幼稚无力.
她全部的强制、习惯与新的学习,是为了希望她活下去、却已离她而去的老伴儿,是为了惦念着她的儿女孙辈,是为了多见到一天未知的世界——唯一不想为的,就是她自己.
直到现在,姥姥应该还是会坚持,在她和姥爷之间“哪儿有什么爱情”;对此,我再无可能还原当事双方完整可靠的论据.
可知的是,他们之间远没有Late Blossom中所呈现出的包容、真爱、相濡以沫,取而代之是更寻常市井的争吵与鸡毛蒜皮.
然而但是,无论如何——还会有人真的在乎,他们之间所拥有的,到底是不是爱情吗?
年轻人无法理解老一代的爱情,即便他们在不停老去;
老一代无法理解下一代的世界,即便他们就在这生活.
也许你可以躲避这样的电影:可以不看,不听,甚至不相信;但无法不想,不盼,不做梦——
就像,你躲避不了你的父母祖父母;就像,你永远没有可能躲避电影永远无可企及的,生活.
永远有多远?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回答。毕竟许多事物都是短暂不可留的,即使生命也是匆匆走过去了罢。这种人生的思考终会使人沉沦于悲伤之中。但你我始终未曾停止求索,也会渐渐发现,需要找寻的不再是某种实体的存在时限,而是如何赋予其在我们精神与情感世界中的永恒,甚至可以带着这样的永远的信念,去穿越充满惧怖的生命的黑洞。也许在彼岸,还会有邂逅时满怀激动的那一刻。
在人世间能寻到的一种永远便是出于内心的爱的情感。无论是刚开始点点滴滴的朦胧,还是越来越清晰的守望,都是扎根于生命的本真,即便时间走到了枯败的尽头,爱,也会静默着躺在心的怀抱里,一起沉眠。除了现实中每个人真实的感触之外,表现这一题材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它那融入现实的价值赋予其映照人生的动人心扉的魅力,也带给观者的一生以永远的怀想。比如韩国电影《我爱你》。
初看这个影片名字,便会想到那些轰轰烈烈的属于青葱岁月的爱情,毕竟这个时代的青春的爱业已不再是个人的生命资本,而是电影市场的商业资本。那种绚烂无比的唯美,总是叫人欢喜不已,只不过电影结束之后也会淡忘的,就像一群天真的孩子看完了烟花,便没有了刚开始时的那份期待,各自散去了。也是因为有太多的雷同故事取代了刻骨铭心的感动,无法安放于心底。只是这部影片摆脱了许多人的审美疲惫甚至有些微小厌恶的心理,围绕着两对老人的爱情铺展着故事。走在生命的黄昏,爱,便是爱了罢。
故事的一条线索围绕着送牛奶的老爷爷金万皙和收旧货的老奶奶宋怡芬之间从邂逅到收获爱情而展开的。在两人相遇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各自的深渊。万皙和子女及孙女住着,而自己的爱人已经过世了。他从前没有善待爱人,直到她因病临近生命的终点才后悔不已,原来他一直是个嘴坏心软的男人。而怡芬年轻时背着父母偷偷从乡村跟着心爱的男人到城市打工,没想到当她生下孩子,他却以外出挣钱为由抛弃了母子俩,后来她没钱给孩子治病,就眼睁睁看着这个小生命夭折了,这种心痛使她再未嫁人,直到老年。这两个原本不幸的人在每个凌晨都会相见,在许多细微末节中,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苦难,互生情愫,并最终走到了一起。而另一对主人公张军峰和他的妻子却是坚守着爱情。军峰是停车场的管理员,他和患老年痴呆的妻子虽有两儿一女,却都各自成家不在身边,连盼着孩子们回家看看都成了两个老人的奢望,但他还是将像小孩一般的她照顾得很好,没有怨言,直到后来得知她患了绝症,病发时她的痛苦让他心碎难忍。军峰作出了最后的决定,陪伴着妻子一起服药入眠,不再醒来。
这部电影中一喜一悲的两个爱情故事,实则诠释了爱情的不同侧面,但无论喜悲,都是这样温暖动人。关于万皙和怡芬的爱情,是一种与少年般初恋相同的美好情怀。他的出现让她有了很多的第一次,这些于她而言都是生命的纪念。比如怡芬本只知姓宋,没有人给她取名,连身份证也没有,而怡芬这个名字是万皙在为她申请独居老人补助时脱口而出的,在韩语中怡芬和美丽的发音相同,这个一语双关的细节着实打动着怡芬的心灵。又如怡芬是个文盲,面对万皙写来的情书因不知所云而手足无措,后来她竟认真开始学认字与写字,将深藏在内心的感受化作第一次写给他的话——“金万皙先生,很感谢你,宋怡芬”。最重要的是,怡芬第一次得到了真实的爱情。在她生日那天,万皙送给她一枚翡翠发夹,虽不及戒指那般名贵而富于特殊含义,怡芬也感动地流泪了,也许是因为爱情,也许因为从未有人对她如此好,也许还有着别的什么。她后来无论醒着或是睡了,都一直带着它,像少女般珍惜着爱人的心意。
而军峰和他妻子的爱情,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缱绻难忘。这种在时光的催促下耗费身心来成全两人的爱情巨塔永不倾斜的付出,在常人看来是一种牺牲,而对军峰来说,这即是爱的本质,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不是万皙和怡芬那样带有罗曼蒂克的恋人滋味,而真正是经历风风雨雨,沧海桑田的朴素而简单的爱。此中没有许多浪漫的细节,面对着已经完全不记得过去但还认得并还会亲昵地叫一声老公的妻子来说,军峰与她的耐心交流,给她喂着一口口饭菜,帮她盖好被子,这些脱去你侬我侬的爱情躯壳的平凡生活,才是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追寻的爱情的内核,清清淡淡,又深情不已。这样的爱情,才会使观者理解军峰最后与老伴一同服药离世的抉择,也会明白他最后留给她的言语的深意,“好好睡,我是个胆小鬼,没有你,我怕活不下去。所以,要紧紧抓住我的手,知道了吗?我们,下辈子再见”。话语中满含着一个人的荒凉与孤独,但这些都不会磨灭两个人永远守护的爱情。
后来万皙也面带微笑地离世了。这两个爱情故事亦在此处画上了句号。毕竟我们都会老去,也会有要走的那天,不可能超越轮回去求得形式上的永生。影片的末尾,是万皙骑着摩托载着怡芬,经过了许多美好的风景,两人的剪影最终定格在了圆月之中。那身影又何尝不是军峰夫妻两人的模样呢?亦会是你我的样子么?想来,那可以是任何相爱的两人罢。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爱情。
那是眼角眉梢的动情,是心有灵犀的甜蜜,是平静淡然的美好,是执手偕老的幸福。
那也是洛夫的诗句,“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心里的某部分再一次被慢慢打开,柔软地,轻盈地。
数不清是第几次,在深夜里,独自. 看完电影时泪水已经布满了脸颊.擦掉了一卷纸巾.
<我爱你>应该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韩国电影. 跟去年看过的《和声》一样,没有一般韩国电影中的帅哥靓女 没有复杂的剧情,有的只是脉脉的温情和汹涌如潮水般静谧的感动.
片中以四个老人为主线,糅杂着各种亲情、爱情.我泪点并不低,但实在对这种亲情题材的影片毫无抵抗力,很多很多细节都让我不禁地联想到自己的父母,联想到我们之间.
上个星期回家陪老爸过父亲节,还刚进门 父亲看见我就激动地摔倒在地上,因为脑溢血导致的后遗症 让曾经健朗的父亲步履蹒跚,至从去年年底病倒之后,父亲沉默了许多,母亲说,我不在的时候 他基本上都不跟外人交流.
因为还没有完全康复,手脚不方便,母亲必须每天帮父亲洗澡,夜里给父亲提尿壶,白天陪父亲去医院做康复训练.
以前我总是会怀疑父母那代人的婚姻,到后来是不是更多是只是责任,但是 当我看到母亲为父亲做的那些之后,我能肯定那些细致入微的关怀只有以爱之名才足以诠释.
去年看《非诚勿扰2》的时候,觉得秦奋扮演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考验笑笑的桥段很矫情很无趣.可是至从父亲因为脑溢血中风 做什么都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我才恍然明白,所谓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大抵就是如此吧.
同样,当我们看到《我爱你》中的痴呆老婆婆对着双鬓泛白的老爷爷说“不要老啊,老公,不要老...”的时候,内心又狠狠抽搐了一把.
曾经,我们是不是也想像那样老去? 握着爱人的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是啊,岁月总是在跟你开着各种玩笑. 有些路啊,我们注定要一个人走.
想起父亲在ICU病房的那几个夜里,医生说让我们随时保持电话畅通,做好心理准备.
我从来就没有那么惧怕过手机响,夜里噗通噗通地不敢入眠,看着镜子里泪眼婆娑的自己,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只能每天求着医生 跟他说如果要输血的话输我的吧,只要可以救活爸爸我什么都可以做.
以前我以为什么事情只要足够努力 坚持到底就是可以抓得住并且做得好的,现在我终于明白很多缘分都是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的.
生命本是一场背负了汹涌情欲的漫长放逐.汹涌是最大也是最后的难题. 剩下的全是苍白的无言以对.
虽然现在父亲的身体已经慢慢康复,外表的创伤可以通过药物复原,可是内心的呢?
我多想告诉他,其实他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妈妈和我,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守护着他 从未说过放弃.
在家整理衣柜时,无意中翻到一本黑白的老相册,都是父母年轻时的容颜,翻到一半赶紧合上,忽然觉得害怕起来,生命里那些莫可名状的悲凉在一瞬间坍塌将我淹没.
每个人都有一本关于光阴的故事,我们就在那奔腾不息地洪流中瞬间长大.
我想起小时候每天搭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去上幼儿园,那时候父亲背影高大,坐在他宽实的肩膀后可以挡住一切风雨.
我想起初中每天晚自习毕业之后,母亲在门前的巷子口等我放学,就算是临时突降暴雨我也不担心没有伞,那时候我以为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超人,她们永远都会在你最饥寒交迫的时候出现.
我想起大学时每次从西安回来,父亲那天都会推掉所有工作会议亲自下厨给我烧一桌他最拿手的饭菜.
我想起去年的夏天 我跟父亲说那将是我在家里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了,明年我要去西藏,以后我都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现在 仅仅时隔一年,曾经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如果可以,我甘愿用所有梦想换回父亲的健康如初.
生命中总有一些无法逾越的残缺,遇见,告别,相互温暖,相互灼伤.
所谓的缘分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今生今世不断地在遥望彼此的背影 渐行渐远. 有时你想向他靠拢,他却用时间告诉你:有些岁月,不必追.
虽然表面波澜不惊,可是你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彻底地完全地改变,要知道,活着本是一场修行.
不再否认自己的深情,对待周遭的事物总是提醒自己,温柔些,再温柔些.
有些歌唱是为了遗忘,有些伤感,一直封存在心底,有些故事,一遍一遍跟自己讲,仿佛一些未来,绽放着未知的光芒.
有些岁月,不可追.
我爱你。于是这部电影成为了我心中最好看的催泪韩国电影。而我又自作自受地在半夜看完它,眼睛肿得像桃子。没有帅哥美女,没有绝症,没有花哨的浪漫,有的只是四个老人,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
一个送牛奶的老爷爷,和一个收废品的老奶奶。一个守停车场的老爷爷,和一个疯子老奶奶。
年迈的爱情像是来年的春天一样,送牛奶的老爷爷爱上收废品的老奶奶。他像个初恋的怪脾气少年,偷偷对她好,吃醋,写情书,在知道老奶奶学的第一个词是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过身悄悄抿嘴笑。
嘿,我爱你。跟年龄有什么关系。
我们像年轻人一样约会,过生日。我买了生日蛋糕,唱了生日歌,点了蜡烛买了礼物。我像个羞涩的少年给你表白。
然后直到疯子老奶奶生病,我们才意识到年龄是一道多么大的槛。跨不过去。
生老病死。我们离后面三个都很近。
为什么必须要死呢?我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正在享受生活享受爱情不是么。停车场的老爷爷温柔地拉过重病的疯子老奶奶的手说,你知不知道你越老越漂亮。老奶奶噗嗤一声笑了。别过脸去害羞地笑出一朵灿烂的花。那么灿烂的花,我怎么忍心看它凋谢。
一起走过这么多年,你突然要走那我怎么办。
“我是个胆小鬼,没有你,我怕活不下去。”
从这里几乎要开始嚎啕大哭,因为熟睡中的室友而压住了声音,张开嘴哑哑地哭着。
从今往后要一个人了。那么巨大的,孤单的感觉。所以老爷爷独自承受不了,选择了跟老奶奶一起走。
下辈子吧,下辈子再一起。
那么这辈子的有一天,当我们都老去。我已经爬不动坡,走路快一点会闪到腰。你耳朵已经听不清,不带助听器的时候说话很大声。我们的孩子已经一个一个都离开了家,只剩我们两,每天吃同样的饭菜,讲同样的话。
当我们的世界都已经那么老那么老。那个时候,你还会不会在我身边?
昏黄的街灯,悠长的小巷,寒冬凌晨的清冷中,骑着摩托送奶的老爷爷金满硕与收废品的宋奶奶因为摩托车轮蹦出的石子而邂逅了,两人互有好感。
这是韩国电影《我爱你》的开头,很明显,这是一部关于黄昏恋的影片。片中泪弹很多,看的我唏哩哗啦的,就不多说了,最让我动容的是片子的结尾。
停车场经理张君奉老人的妻子得了绝症,已到晚期,疼痛让她无法忍受,张君奉老人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想帮妻子减轻痛苦,同时他也无法接受没有妻子陪伴的日子,最后决定同妻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他将门窗仔细封好,坐在妻子身边,笑着对她说一起走过了这么长的一辈子,下辈子还要娶她,妻子摇摇头说你永远都在为我付出而我却不能为你做什么,我不能再拖累你了。老人含着泪将安眠药碾碎,喂妻子吃了下去,自己躺在妻子身边,握着她的手,平静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人不能选择何时来到这个世界,但可以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和心爱的人手握着手离开,我想死亡也不再可怕。
老友夫妇的死对宋奶奶触动很大,她深爱着金满硕老人,不想失去他,但他已临近生命的终点,她不能承受死亡将他们分开,思虑再三,决定自己独自带着最美好的回忆回到老家,慢慢老去。金老人起先无法接受,后来还是理解了她的选择,并决定送她回家。在她的老宅前,两人互相望着对方,千言万语都包含在着最后的凝望中。要走了,最后来抱一抱吧,两人唯一的一次拥抱,深深的一抱,不禁都老泪纵横。随着握着的双手渐渐地分开,一段恋情就此慢慢地飘散开来,又在两人的心中汇聚,尘封在记忆之中。
弥留之际,金满硕老人仿佛看到自己骑着摩托,来到宋奶奶的老宅前,载着她越过田野,越过山谷,越过天空,去往他们的天堂。老人带着一脸的满足,微笑着离去。
人终将老去,爱情会老吗?
最近心情有点纠结,所以看这部电影之前做了点功课,不敢让自己像上次看《开心鬼上身》最后一刻钟开始大泪奔。还是没想到电影的情绪那么起伏绵长,从金万皙骑着摩托车带着张君峰老婆那一段开始,已经笑中带泪,始终没有眼干过。
最近看完这类电影总想写点什么,因为我记性不好。让人开心为主偶尔扔个泪点的电影,大多笑过也就算了;但是这些让你一直想着过去现在展望未来的电影,却是一个人看片时候最致命的。
今天本来挺开心的,找到了新要换组的房子,上周在淄博买的茶具物流也到了,尽管看片子之前做足了心理准备,没想到还是给自己这么沉重的一击。
因为,那是我一直明白又逃避,想太多却不多想的未来。
嗨,说真的。
有同事夸我年轻懂得谋划未来,不早不晚在上海买上房子,给自己买各种保险,偶尔看看股票,连给妈妈买礼物都是保值的金饰;
有朋友觉得我会生活,每次出差加班的间隙,必定能看完最新上映的大片,偶尔几个晚上要么唱歌要么找个地方喝喝小酒,偶尔文艺但不愤青,出差在外必定带些特产犒劳自己。
大多数时间我必定是屁颠忙着自己的小生活;因为我真的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因为我真的很怕,有天自己老无所依。
当初固执的拒绝了家里的安排,只是为了喜欢的女生去了复旦,便要努力来同济,只是希望能离她近一些;大学毕业的时候瞒着家里,没考研,找了一份工作,第一个年薪水低到让妈妈差点崩溃。这些年来也一直抵抗着家里回去考公务员的要求。
我可能真的是一直努力追求着那虚无缥缈的自由,而且这些年来我也大概习惯了。
记性不好的人,必定记不住生命里曾经一起走过的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每次都是抱着从一而终的想法,结果总是败给现实。想着从每段感情里面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不过一次一次跌破自己的底线,抱着侥幸心理招惹之前理智瞬间告诉自己绝对不会沾染的那些人。
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便可以为对方撑起一块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可能是越贪心越努力,越努力越劳累,累了也就梦醒了,梦醒了才知道原来自己过好了自己的生活,并不能如同“我要努力强大,然后等你来”这种现代童话一样生活。把自己填的越满,别人越难走近自己。
要多单纯,才能相信身边的那一个。生活的责任,是两个人的旅程,只有一起迎接着未来,也许才是来到这世界上的目的。
宋美丽说“我曾经也想那样老去”,这话像针一样扎透身体,然后变成不能拔出的刺。
其实只要身边有个人,一起过下去,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一直都觉得最动听的话,不是在结婚典礼上对方那句I do,而是“你是否愿意这个女人成为你的妻子与她缔结婚约?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或任何其他理由,都爱她,照顾她,尊重她,接纳她,永远对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这是质问确定或者鼓励都已经无所谓,关键是蕴含了我们接下来一起走路的人生历程。
现在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慢慢的也不敢相信未来的自己。忙碌着现在逃避着未来。把自己的过往当成别人的故事,把别人的故事当成台子的一出戏。爱过恨过哭过累过,大戏落幕,扔掉吃剩的爆米花,如果还有眼泪的话,抹干回家。
聪明的人觉得这不过就是人生的真谛,轻描淡写的看着外面红男绿女爱恨痴缠的表演。若是轮到自己,就说“其实我也只是很enjoy这个过程,也许得到了便会觉得无趣”,防备着一颗坚强的心,条条大路皆退路。
或者其实幸福也很简单。
等我们老了,也许我会变成金万皙。遇到的是姓宋的,或者坐在我摩托车后座把头贴在我后背的只记得“老公”而不记得老公是谁的无名妇女;但是这都不重要了。
只要你出现了,你就是我的桃子公主,我会像蔬果村里的番茄男孩那样,捍卫我们的未来。
D. 韩国电影《黄海》中的观后感。
韩国电影《黄海》观后感:
【大体情节概括】
首先这是一部2010年韩国的犯罪电影,民族为朝鲜族(中国)、朝鲜族(韩国)。
讲述了中国延边朝鲜族黑帮灭了韩国首尔黑帮同时也使自身灭亡的故事[大体就是如此。]
贯穿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久南,是中国朝鲜族,也是我们的同胞。
为了寻找妻子和还债,被雇佣去韩国杀人,最后死在了船上被丢在海中。
【电影人物解析】
>>>最强悍的男人——————绵正鹤。
他是中国延吉市朝鲜族自治区的朝鲜族。1人杀掉12个韩国黑帮轻而易举!朝鲜族强悍的男人!
>>>最机智的男人——————金久南。
他是中国延吉市朝鲜族自治区的朝鲜族。1人耍了20多个韩国警察,并让韩国警车连撞5辆以上!
>>>最倒霉的男人——————教授金。
他是首尔的资产阶级,也是首尔的黑帮老大的弟弟。本来金久南要杀他,但却被别人提前杀了!
>>>最无能的男人——————金社长。
他是首尔的资产阶级,也是首尔的黑帮老大。他懦弱,不会打人,最后被彪悍的绵正鹤杀死了!
【电影中可笑的地方】
虽然说中国的朝鲜族自治区属于延边城市,经济并不发达。但导演刻意用延吉市最破烂的街景作为对中国城市的印象,这一点等同于丑化中国!
同时将80年代初期的布局呈现出来,对于不了解中国的韩国观众,会误以为中国很落后,尤其是那些地下赌场的场景和街道的景象,和现在的延吉市是差若天渊的!
而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就是首尔的整齐和干净,以及高楼大厦。
这里导演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将中国的一个民族自治区中的小城市和他们韩国的首都相比,这一点可以看出,韩国人的首都也只能和我们的小城市比一比才能凸显出他们的发达。
而电影中韩国人歧视朝鲜族也是屡见不鲜。
朝鲜族在韩国成为下等人,做劳工,不被公平对待也是常有的事情,尤其在黑帮打那些抓来的朝鲜人的那一幕就可看到。
【总结】
这个电影民族特性很强。
情节基本属于中国朝鲜族同胞耍了韩国警方,灭了韩国黑社会的普通情节,没有任何亮点。
如果一定要说亮点,那就是金久南竟然在20多个警察,5、6辆警车的追捕下让他们自相撞毁,在50名以上的警察带着警犬搜山都没有抓住。这就是亮点。
凸显了韩国警察的无能。
总之,是一般般的电影,带有明显的丑化中国。如果有了有色眼镜,那它就永远不能成为好电影。
E. 韩国电影《姐姐》的韩语故事讲述和观后感,紧急求救,
写作思路:首先要将电影从头至尾的观看一遍,从中详细地描述一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在观看的同时,从主人公身上学会了什么样的道理,再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等等。
正文:
《姐姐》讲述了允熙因梅雨季节的洪水弄丢弟弟后一直活在自责中,当她与抢走放着弟弟仅有照片的钱包的高中生镇浩重逢后,两人开始成为对方的慰藉的故事。
童年时代一次因暴雨引发的洪水让允熙险些丧命,而为了救她,弟弟却在那次洪水中丧命。因为强烈的罪恶感,允熙总是不敢在梅雨季节出门,也因此总是丢掉工作。
某一天,允熙的钱包被不良少年镇浩抢走,里面放着她仅有的一张弟弟的照片,偶然的一次机会,允熙因工作关系去学校里配给食物,在那里又遇到了镇浩……
后来无意间镇浩发现允熙过着被挨打的日子 发现虽然二人的生活完全不同,但二人发现彼此所承受的伤痛确实那么的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 。
为了救助陷入危险的镇浩,允熙打破了一直以来被压抑在心底的伤痛,迈出了自己的脚步。
这是一部孤独的电影,电影内还是看的人都是,因为孤独注意到了彼此,我也是因为内心的孤独看完了这部电影,请原谅我的娇情,一直我都没有流泪,直到最后看到姐姐终于换了衣服,走路也不在低头,遇到突如其来的大雨也只是跟我们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找个地方躲雨。
F. 人到中年,关于孤独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亲·爱)影评
囧,本意是想看赵薇的那部,差了个字机缘巧合把这当成亲爱的来看了,听人介绍备好纸巾准备哭成狗呢,还以为泪点变高了
不是抱着那种准备哭成狗的期望来看的话,也是不错的电影,干练冷漠的白骨精被一起认亲的乌龙事件中的老太太慢慢软化的故事
电影里某个时刻好像真的能理解那种压力与孤独,人到中年,离异,一直以为是生母的人去世,凭空出现的亲生母亲
身居要位,高度有压力的工作,职场上没有人因为你遭遇不幸而同情你,同事的冷漠,上司的压迫,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而孩子还小,会无理取闹 任性撒泼,心力交瘁。。。生活好像在一个死胡同里,怎么都走出去的无力感,女强人真的不是那么好当的,好在还有钱作为支撑
可以不用为花钱而窘迫,吃任何高档餐馆完全可以不考虑钱的因素,只因不合胃口而换一家,旅行只为自己喜好
而穷逼只有好自为之了。。。没有钱好歹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遇里。。。。说不清是种怎样的状态,不要让自己被现实绑架?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但是像电影中那样的情景,除去小老太那样戏剧的出场,哪里是个突破口呢。。辞掉工作?好像不大现实,经济来源全靠它了,虽然电影里后面辞掉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孩子?这种时候就是个小恶魔,跟你犟,你说什么偏反着来,不能打不能骂。。。真的是无力。。。
想太多了。。。好可怕。。。突然想到可能有个好的同伴可能会减轻很多。。。所以,问题回到,论找一个好伴侣的重要性,没有爱情也至少要是个好搭档。。。
G. 一个孤独的人的影评
实际上,世界就是由这些发生过的事构成的。对于我们来说,所谓地球围着太阳转,或太阳围着地球转,是怎样被看见的?他的学生说他明白了。但是我并没有明白。我以为自己多少明白了一点的是所谓的“语言游戏”——以下也许是我在胡说八道,跟维特根斯坦没有关系——所谓的存在、世界及其它什么东西是由语言建构的,没有语言就没有世界。而当别人不能理解你的语言时,也就意味着你的世界,这个世界,这个由你的语言建造的世界,只有你一个人。
维特根斯坦抱着美好的愿望到乡下去教书,最后却以揪着学生的耳朵大发雷霆而告终。听不懂吗?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吗?数学!逻辑!他迷恋上共产主义理论,兴冲冲地申请到俄苏去,做一个体力劳动者,办事处的俄国小姐却告知他,他可以选择一个大学教席,至于体力劳动者,“俄国最不缺的就是没有经验的体力劳动者。”“为什么我一定得教书?”维特根斯坦问,整个舞台黑洞洞的,只有他和这位办事员小姐还有办公桌椅,俄国小姐不耐烦地站起身来,脱口而出一大串的俄语,他愣了,她在说什么?她用她的语言在说什么?“下一位。”她突然说了一句他能听懂的话,可这是最后一句了。
“你明白我说的吗?”他问他的同性恋情人乔尼,追随他的学生之一。整部片子唯一一处像是传统电影的处理手法就在这里——镜头闪回他对着顽冥无知的学童绝望的吼叫。“哲学的核心是……被称为在烦恼个人经历的、孤独的人的一种灵魂的图式。……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分享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你明白我说的吗?”他抓住乔尼的手臂,像是无助的,转向他。那英俊的青年人,望着和他同床共枕的、年长的老师,微笑了,点点头,更紧地抱住老师。
……世界就是由这些发生过的事构成的。一个常人看来成员都很奇怪的家庭,童年时受过的灌输性的教育,完全不同于想像、“简直像个妓院”的大学生活,乡村教师、军人、教授席位……少数朋友、学生、情人……如此活过的一个人,维特根斯坦,尽他整个生命所能,想把这些拼凑起来,想找到一个完美得像光滑的冰面一样的世界。
“哲学只是精神病的一种。”
他被自己关进了笼子,他找不出答案,哲学吸引不了多少年轻人,漆黑的宇宙中,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语言,他的世界——他为找到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做的痛苦的努力。我想,他的世界是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建构的,是仅仅由那些五彩的碎屑拼凑成的,——而一个完美的理论是永不可得的。
有个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当他想在这个世界行走第一步时,却忘了光滑无疵的冰面没有摩擦力,年轻人刚迈一步,就向后摔倒在地,哭了起来。
这像个童话。可是我确乎觉得,有时童话才是世界的真相。
当这个年轻人变成了老人,他知道了这个世界是有着很多缺陷的,可是他仍然怀念内心那完美无暇的世界,于是他就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徘徊,不能安顿下来。
这是当年老的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影片所讲述的一个故事。那之前,他仍想去苏联,可是他的朋友劝阻了他。“我们都喜爱你。”朋友最后总结说。维特根斯坦却选择离开人群隐居起来,最后得了绝症,他曾爱过的青年人找到他。“是你呀,”维特根斯坦说,“你终于来了。”……“我和您一起回剑桥去。”那青年望着他说,维特根斯坦把眼睛转向远处,然后,渐渐地,听到遥远的潮水涨落的声音。
我不了解维特根斯坦,甚至网络知道都没在我脑子里留下更有用的信息。但是这部电影,假如它还算可靠,令我深深觉得,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被抛到一个荒唐奇异的世界上来,不可理解的事每天都在上演。他紧紧地抓住生命中那些他感到了的碎屑,用他的知识和智力,还有上帝给予他的时间,穷尽心血在全然的黑暗中寻找一片小小的亮光,好让他能够立在上面。最后,他在黑暗中死去了,留下我们观看这些碎片,亮光的痕迹,还有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未知,同样是从一个肮脏的全无定形的大地上捡拾起来的无名之物。我不敢说我“认识”或“知道”维特根斯坦,因为这个名字也不过是诸多语言游戏中的一小块石子。但我以为,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人,在一个无穷尽的荒凉的宇宙中,他的努力何其渺小而可笑,甚至不能多少减少一点他的孤独;然而他是可敬的、可爱的以至高贵的,他有一颗真诚的心,他想用它来看到这个注定没有答案的世界。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人”本来该有的样子了。
H. 人,怎么样都是孤独的(金星小姐)影评
这样的女人,怎么样都是一个“miracle”。“传说”实在是一个太过普通的词,无法概述她的曾经、现在和未来。
她的口才是很好的,用“口若悬河”来形容也不为过。
毫不掩饰、无所忌讳(当然,也无需掩饰和忌讳)。
她说她去西藏的飞机上认识的那个社会地位较高的男人时,眼眸里流动着华彩,脸上有星光。感情,总是令人期盼的,也令人动容,但再梦幻的梦倘若无法通向天梯下的现实,只能变成回忆的一部分,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大概,正因为此,金星说,感情是太令人不可捉摸的事情,但没有它,人生又少了一些味道。人是应该从感情里汲取一些东西的。
她说起在比利时遇到的寂寞难耐的司机。司机求她帮忙。理应拒绝的她居然答应了。司机问她也是因为觉得她善良,是个好人,所以求她。当欲望得到了宣泄后,那种满足愈发令人觉察到人的荒芜和凄凉。再大的努力和快乐,我们始终无法摆脱那份孤独。不知道为什么,她说这一段时,我不觉得“猥琐”和“恶心”。这里面是含有一些理解和体恤的意味的。
伦敦的鬼故事说得很好,如临其境一般。这不是口才是什么。
张元的电影镜头总是太暧昧了一些,仿佛是想传达一些人物命运和状态一类的信息,这样的东西总是很微妙和空灵的。
时间上应该更长一些,不仅仅是因为她人生的精彩和跌宕,还因为精彩、跌宕背后的真实和勇敢。
想起早期的《鲁豫有约》里也有她,那时的鲁豫真诚得像一杯茶,语速缓缓而平和,连衣着和打扮也是亲和的。金星说起自己来同样是坦白的。
金星这样的女人,注定是耀目的。正如她的名字,逆向运行,却分外精彩。
I. 会不会有一天我将孤独的老去,一个人(血色将至)影评
《血色将至》是一部仿若让人看到《公民凯恩》影子的作品,电影将时代背景专聚焦于19世末20世纪初的美属国,在黑暗阴沉的基调下,电影所一展的既是一个资本家黑暗贪婪的本质,也有着对宗教虚伪假善的揭露,于此中这部作品里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更是赋予电影彻头彻尾的人性阴暗面,以此所着点人性与资本对立所碾压出的血色,何尝不正是一场美国崛起的野蛮开拓史。 ——梦里诗书
J. 谁有近期电影的影评啊紧急!!~~~~~~~~你可以体会吧
1.这个杀手不太冷,我看片无数,这是最经典的,我看过很多很多很多遍,非常的棒!!!!会被感动的!由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奥德曼、让雷诺演。我第一眼看这部片子就爱上它了。最打动我的是剧情本身:玛蒂尔达是个成长在问题家庭的问题少女,十二岁,父亲靠帮黑社会的人转手一些毒品之类的东西养活一家大小。家里还有她的继母和一些同父不同母或同母不同父的兄弟姐妹。她暗恋隔壁住的一个独居男人,而她并不知道他是个杀手,每天在他回家必经的楼梯口等着,见他来了,就开始搔首弄姿,想引起他的注意。杀手是JEAN.RENO演的。他不象我想象的杀手那样高大威猛,但是我见了他,不得不承认他比我想象的杀手更象杀手,他有一股子的杀气弥漫全身。象所有的杀手一样,他又是孤独的,没生意的时候,除了锻炼身体,和把一盆他喜欢的盆栽擦得一尘不染,他还喜欢一个人去看老电影,空荡荡的电影院,黑白的镜头,他傻笑的样子,让人有些心酸。
改变他们生活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中午。玛蒂尔达的父亲惹来了灭门之祸。而这一刻,玛蒂尔达为了逃避恶姐姐的欺负,也为讨杀手的欢心,去超市买东西。小姑娘抱着购物袋回来的时候,在门口看见了家里血流成河的惨状,好在她有点急智,直接就去敲隔壁杀手的门。杀手其实听见了隔壁的动静,一直拿着枪在门后面静观其变,小姑娘敲门,他迟疑了二十秒左右,而这二十秒对玛蒂尔达和观众来讲,有一生那么长。门开启了,本来不怎么相干的两个人的生命交织了。也不是没有抗拒:杀手问了玛蒂尔达有去处没有,他也想过在夜深人静时一枪结束她的生命,可是他都无法决绝地做到。
十二岁的玛蒂尔达宣布她爱上了杀手。杀手却只当她是女儿。不过,短短的时间里,杀手那颗曾坚冰一样拒绝融化的内心也是沧海桑田:有一种叫牵袢的东西慢慢潜入,还有一种柔情也渐渐侵淫着他心里的坚冰。也不知为什么,他们之间的那种唇齿相依,让我感到的生命的暖意,胜过很多正常的亲情和爱情。为了逃避仇人,也为了逃避周围人的冷眼,他们搬过两次家。除了一些换洗衣物,他们总随身带着那盆栽。他们搬家的画面都差不多,一大一小两个人提着随身衣物,抱着那盆栽,伴着背景音乐,行色匆匆又很快乐地走在大街上。
后来,玛蒂尔达无意中发现了杀死她全家的凶手——缉毒署的一名警察。对这名警察的描绘也是很精到的。他也许是个天生杀人狂,可又是个唯美主义者。杀人之前要来一段巴赫或者莫扎特的音乐。玛蒂尔达莽撞地孤身一人潜进了缉毒署的大楼要找那个人报仇雪恨,杀手回家后看见玛蒂尔达的遗书,义无返顾地就赶去了,救玛蒂尔达于水火,却让自己万劫不复——与那恶警察拼了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最后,玛蒂尔达伤心地把象征杀手生命的盆栽埋到了土里,“这样你就有了根。”她说。特别是最后的音乐响起,感动死了!!剧中虽然没有一点情爱镜头,甚至男女主角连亲吻都没有过。女主角对男主角说我爱你的时候,那是来自心里的感动
2.断臂山我已经看了,非常不错
看《断背山》的原著小说时,觉得电影一定会拍得很感人,看预告片和评论时,觉得电影一定是颗超级催泪弹,可是,直到看电影,才知道,原来,一段泣血的爱情也可以这样平淡自然。
不用过多的去描述情节,已经有太多精彩的影评,已经有太多详细的介绍。故事太简单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一个关于渴望爱,却不能爱;渴望逃离爱,却不得不爱的悲剧。
于是,在二十年无望的期待、无奈的躲避后,在两个人都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解脱这段永无结果的爱情时,上帝为他们做了决定。
只有死亡才能解脱,只有死亡才能分离。
——在那天那时那地方,我们遇过一些人,然后错过。
3.《梦想家》(戏梦巴黎),它既紧张又松弛,既粗砺又梦幻,既性感又傻气,既哀伤又深刻,你可能觉得它说教,但它同时又是开放性的,所有这一切加起来,是一部极度性感的、毫不掩饰地写给1968年巴黎的旧式情书。要完全地享受该片,你就必须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为这是这部令人愉快的电影的成分之一。我看了以后非常喜欢,就是那种浪漫情调。这是贝托鲁奇几年来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电影。多部经典电影被明确地引用,这或许会令部分观众感到不耐烦,但这些细节强调了在那个没有录像带、没有DVD的时代里,像席奥和伊莎贝这样的电影狂热者的不幸与绝望。或许不具备原著小说那种伏尔泰或王尔德式的格言式指挥,但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电影,它忠实于时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充满了自信,且毫不做作……三者都深入探讨了在一个私密世界中发生了异变的性爱欢愉,在三部电影里,主角在道德上与肉体上的堕落都直直指向死亡
4.还有一部就是<Helen of troy>(不是Troy),它比布拉德彼特的特洛伊好看很多,但在国内没有名气,但是非常非常地好看,什么叫史诗片,就是它这种,画质很美的爱琴海,非常棒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