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之恋影评
1. 布拉格之恋评论
布拉格之恋周五的欧美电影赏析课上作为爱情片的范例,老师让我们看了《布拉格之恋》,尽管老师说这片子我们不好看进去,但是我觉得还是比上次《哈维最后的机会》有意思,再怎么说这也是历史框架电影,而不是单独的为了讲故事的故事。但在此地我不得不说下,这片子实在深邃,我并不认为我看懂的了多少,但是我感觉又确实理解感悟了许多,所以写下来,为再看做个思想上的积淀。另外由于本片长达三个多小时,我也并没有完全全神贯注的看了进去,中间还是时有跑神或者聊天的事情发生的,但尽管我在课堂上坚持到底,但是过于长的片子令老师自己都没放完,所以我的观感其实也是不完整的。老师教导我们,这片儿是1988年拍的反映1968年历史的片子,如今已有三十+的岁月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可能,这就是历史框架类电影的魔法…开头就是很赞的,平铺直叙,迅速的交代了男主人公的大致情况,并通过了一些细节表现出他的性格,于是冗长的背景就迅速的结束了,剩下的都是发展了。怎么评价男主人公托马斯这老小子最贴切呢——大种马!托马斯貌似是个专业技术异常强大的脑部医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对女人的了解已经超过了他的专业。他多情、滥情、甚至是饥渴,他是一个多情而自由的主义者,他喜欢和女人进行各种交流,但是又不愿意令任何一位女性束缚着自己,但至少我是佩服他的,特别是他的眼光,因为和他有关系的女人有很多,他最后选择了最适合做老婆的人做了自己的妻子——特蕾莎,而不是萨宾那。萨宾那好像最初是一位和托马斯属于同一医院的护士,他们很快就搞到了一起,但是双方又都是洒脱的,双方都有自己的生活,特别是萨宾那貌似能看开托马斯的所作所为这一点,就十分的不简单。其实萨宾那也曾许多次尝试抓住托马斯,都以失败告终,但萨宾那都不在意,因为她清楚的知道,她和托马斯走的最近,这么一直的走下去总会有一天他们迥乎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会要相逢的,她等的起。但是特蕾莎的突然出现打乱了这原本美好的一切,可能是源自女人的直觉吧,萨宾那从特蕾莎出现的第一刻起,她就知道这可能是夺走原本会属于自己男人的女人,她也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无论是在她家的床上摆托马斯的帽子,在挂架上放托马斯的袜子,带特蕾莎看托马斯所拍不同的女人的裸照,她原本认为她所做的这一切足以击退这个青涩的女孩,但她又着实低估了爱情的魔力和特蕾莎的坚持,于是萨宾那完败了,以后她再也没有得到过托马斯,其实之前她也没得到过。其中有一个很棒儿的细节,萨宾那故意把托马斯的袜子藏了起来,而把自己的长筒袜给他穿上了,当托马斯穿上的那刻,萨宾那笑的那叫一个灿烂,仿佛她已经赢得了正常斗争的胜利,但是我也认为这是一个伏笔,说明萨宾那必定面对的失败。而在这以后的岁月里,萨宾那一直在努力的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努力的完成自我的救赎。她开始变得无与伦比的洒脱和前卫,而正是她的极力不愿媚俗和崇尚自由的个性令她得到了许多优秀的男人的钟情,代表人物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法兰斯。她可以毫无讳忌的跟法兰斯上床,但是当她看见听到法兰斯热切的眼神和他和他妻子离婚的消息之后,她又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尽管她深知他是个好男人,但是不管是什么都不能阻碍她获取和保证自己的自由。她正是用这种男性才有的调侃式的玩世不恭来忠于自我,也正是如此她在整个剧情中才体现出了中性特有的那登峰造极的魅力。 萨宾那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比特蕾莎更真实,她的经历代表着现实生活中那些注定无法完美的感情,但是萨宾那显然比大多数人都强,她没有陷进去,而是选择了远走高飞,但这并不代表她就能无视这段感情,因为哪怕到她离开之前的最后一个画面上,托马斯的和她第一次见面时的那顶帽子都一直在最显赫的地方。不管怎么说萨宾那是败了,而且是完败,没有任何余地。那这场女人对决中的胜利者就是胜利者么?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因为特蕾莎自己也是备受煎熬和折磨的,而这种折磨,从她见到托马斯的第一眼起,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而缘起为六,命终为六也算是一种生命轮回的诠释……其实关于特蕾莎的问题确实是值得讨论的,特蕾莎在遇见托马斯之前是一个纯洁天真善良的好孩子,我们可以说是托马斯玷污了特蕾莎,但是反过来讲,也是托马斯让特蕾莎从无知变成了知性,从而令特蕾莎实现了其原本人生轨迹里或许不能实现的人生价值。所以托马斯对于特蕾莎就具有了双重性的身份——破坏者和启明星,但是当这两者合为一体化身成丈夫的时候,特蕾莎就不能忍受了。特蕾莎不能忍受自己的丈夫在和自己生活的同时,和许许多多的女性保持不正常的关系。(据老师说小说的原名貌似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托马斯是轻的代表,他渴望自由,需要通过肆意妄为的行动来填补欲壑,于是他放浪形骸。而特蕾莎则是重的代表,她坚持社会契约的存在,社会中任何一个公民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要为他所在的这个位置付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她不能容忍托马斯的所作所为,她已经产生了幻觉,她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说托马斯其实是应该感谢苏联人发动的尤里的复仇,因为正是这场变革,挽救了他的爱情,成了真正的永恒的布拉格之春。面对社会的动荡,两人把感情放在一边,在同侵略者的斗争中找到了共同点,一个用相机记录事件,一个负责照顾安全,最终选择流亡。(其中有一点令我记忆深刻,就是苏联军官拿枪指着特蕾莎,但特蕾莎还是用照相机不停的拍着,要是中国的电影,特蕾莎已经死了很多次了,这里的特蕾莎还是活的好好的,但是这确实体现出了特蕾莎的勇敢和对侵略者的愤怒,以及苏联士兵自己的迷惘和外强中干。再往后就是流亡瑞士日内瓦的桥段了,从这时起,他俩就又没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于是她们之间的分歧再次出现,托马斯再次花天酒地,而特蕾莎在生命所换来的照片变得一钱不值之后为了生机,不得不去拍仙人掌和光女郎。为了生计,特蕾莎找到了萨宾那,进行了关于裸照的拍摄,这段戏是我认为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按说本应是敌人的人却是一对朋友,现在又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不得不走到一起进行合作,她们其实都清楚对方到底对自己喜欢的在乎的男人都做了什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她们依旧没有撕破脸皮。她们俩进行了一段相得益彰的配合,很精彩很紧密,在这段戏中既展现出来了萨宾那的洒脱也表现了特蕾莎的羞涩。她们俩互相的进行着拍照,然后是肆意的张狂的流出了眼泪的大笑,这个笑算是个相当有感觉的地方,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我感觉这夸张的笑里,包涵这同情、理解、嘲讽、得色。甚至还有解脱和退让…这个笑容结束以后,萨宾那远走高飞,而特蕾莎则回到家乡,她们都离开了托马斯,但一个是暂时的一个不是,尽管她们对托马斯的爱都毫无减少。在留给托马斯的信中,特蕾莎试着解释分手的原因:他的生活太轻,而她的生活太沉重,让她不堪忍受。在异国他成一她唯一的依靠但她对这个依靠没有信心,无法想象若他离开后自己如何生活所以她只能回到熟悉的故国。尽管有受迫害的危险至少让她知道这世界除了他还有别的,没有他后她仍然尝试能够活下去。 这之后托马斯又象没人管的孩子开始一个人的日子,孤独,在异乡。在失去她的陪伴,在不再需要担心她的嫉妒和痛苦后,他开始不习惯,于是他回去找她。分离后的重聚让他们彼此感到从未有过的依赖,他们又在反对虚伪上取得一致。托马斯不能忍受自己的文章被曲解和被当局利用,拒写悔过书,她坚定地支持他的立场。处在恶劣的社会环境这种信任弥足珍贵,更让他们珍视对方的陪伴。 托马斯由医生降成清洁工,他对女人天生的魅力让他又回到原来唐璜般的生活,这又成了逃避生活苦闷的一种方式。她想要相信他人可以没有爱而做爱的解释,甚至尝试象他一样“轻”,可一时的放纵只让她感到羞辱和恐惧,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她要逃离,他不理解但依了她,因为生活的经验已让他感到他们不可分割。 他们到了乡村。生活尽管单调,但辛勤的劳动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诱惑,找到心灵的平静。他们度过了最快乐的幸福时光,无需担心他人的干扰,没有谎言和欺骗,没有伤害。 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小狗卡列宁临终的时候,特蕾莎非常认真地对托马斯讲述她对卡列宁和对他的不同的爱。托马斯没有生气,他懂得 特蕾莎言语中的真诚和信任,这信任曾被他视为一种负担,现在已经是一种享受。似乎这时他们才真正相爱,他们相依为命,相互取暖,为此所有的牺牲都变得无足轻重。 影片最后他们葬身于一场到邻村跳舞返回的车祸中,出事前特蕾莎问正在驾车的托马斯在想什么,他说他只感到很幸福。能在这样的状态下一起进行另一个世界,是幸福的。 这部电影又是一个轮回的客观反映,同时它也是社会契约论的有力支持者。它向我阐述了错误的时间里遇到正确的人是痛苦的,反之亦然,只有正确的时候遇到正确的人才是有可能会幸福的。同时本片也讲述了潜移默化和温水煮青蛙的伟大(特蕾莎正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改造了托马斯,这让我想起了苏打绿所说的“要温柔的改变这个世界),其实真正改变托马斯的是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令托马斯重了些,也令特蕾莎轻了些,他俩为了共同的责任都放弃和改变了一些自己过去的特质。责任成了伟大的调和剂,而它调和出来的就是爱。 而责任,代表、包含着责任的爱,就是布拉格之恋告诉我们的,双方只有真正的负到了责任,爱情才会有可能比布拉格之春长久……
2. 暹罗之恋的影评。
如果我不是我 你不是你
这是大俗辣的句子,无数的人无数次地引用过。但正是这种老套的句式才最为揭示爱这种老套玩意儿的本质,不是么?
这么老气横秋的话自是不该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嘴中说出,可偏偏少年们放弃漂亮的女友、暗恋的女生,执拗地想要走到一起。
同志恋情是有着奇妙味道的香水,刺激着人体最为微妙的感观——嗅觉。
味道不再一样,于是,简单的恋情,平淡的生活便也不再是过去了。
向来觉得拍同志电影是个讨巧的事情,放在异性恋故事里男女间稀松平常的桥段换作一个浓眉大眼的平头男和一个柔美气质的学生脸来演绎,便引来众人唏嘘不已。甚至把这样的情节翻来覆去的安置到各个国家各个时间,都能红了好多人的眼眶。试想如果Tong或Mew中任何一人换成女生来演出这段年少时的淡淡情愫,电影会不会如现在这样横扫豆瓣贴吧,各大论坛各大影展呢?
_ _ _ _ _ _
这么浓烈的情感被安排给两个长得很是精致的小男生身上,未免太沉重了一些。可兴许正是如此,眉目流转间的情谊,黯然神伤处的羁绊,骤然回首时的期盼之类平淡的表达才变得愈发的纠结起来。
在暹罗之恋里看到了好多同志电影的影子,盛夏光年里的隐忍守望,夏日风暴中的青涩迷茫,愈爱愈美丽里的单纯美好,海南鸡饭里的亲情温暖……都能在这个片子里嗅到熟悉的味道;而按照影片脉络,Tong和MEW长大后的故事更是丰富:跑进某个无人区便是东方版本的断背山,要是MEW外放个性则就成为了另一部闪亮的日子,当Tong的爸爸病故,便能再演绎出一段情色按摩院来了。
但能够把那么多的情感,那么多的元素揉捏在一起顺畅表达出来,已经可以打个高分了。
_ _ _ _ _ _
所谓年少时候的寂寞、喜欢一个人的心情,都是裹在巧克力糖衣里的那颗果仁,大口吞咽是无法体味出个中味道地。只有小口小口地慢慢咀嚼,才能吃出藏匿在巧克力中那颗硕大果仁的酸甜来。
影片用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推进着剧情,啰啰嗦嗦的讲Tong和Mew小时候的故事,他调皮把口香糖吐他头上了,他替他出头被人打了;然后用一场姐姐走失的意外,一份缺一个鼻子的玩偶礼物把两人的关系带到了少年期,此时导演更是毫不吝啬的把大段时间描写Mew如何甜蜜地接一个手机,Tong如何面对女友这样的细节。平淡是整部电影的基调,即使作为全剧高潮的圣诞节亦是娓娓道来,但平淡间所透露出来的情感张力却是足够感动观者的。
_ _ _ _ _ _
从开始,便没有我爱你般撒狗血的台词。直到结束,Tong也只是告诉Mew,并不是我不爱你。
好拗口的说法。
你老喜欢呆呆地看着我,羞羞的样子会传染得让我也不自在起来。
其实你明白的我真是喜欢你的。
只是我说不出口,说这种话出口,我没有经验,你要原谅啊。
只是因为感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纵然我们没有肩负国家、生死之类的大义,单是家庭、朋友的牵挂,爱这种词便不是能够轻飘飘说出口的。
所以抱歉最后选择了离开
这是对家庭地责任,更是对你的重视。
我换一个方式,用满心欢喜准备的礼物,用不吵醒你的默默温柔,用真实面对你坦白的勇气。
只是最后,我只能轻轻地抱一下你,转身离开。
用心,用温柔的力量。
把名字定得很大的暹罗之恋,自然导演编剧不希望把影片局限成同志题材。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亲情、友情所融合而出的所谓“大爱”之情;我甚至觉得Tong家人间的情感,阿准与这个家庭之间情感间的交织触动等等大大多于这对小男生懵懂恋情的戏码,但始终这些清洁都这两个小男生的感情是引得最多人唏嘘的段落。家人间的矛盾是Tong寻找感情出口的理由,而由阿准而重新走到一起的家庭也是这段少年恋情定居的原因。不同于盛夏光年等片子里对主人公反覆大手笔的铺衬烘托,这样多线路交叉进行又相得益彰的手法其实在断背山里李安就曾用过。但往往却是很多同志题材不曾注意的。
_ _ _ _ _ _
在这样的故事里,女生永远是配角。所以,暹罗之恋里的女孩子把那个装满喜欢心情的盒子悄悄藏起来,扭头哭一下,就好了。
不行的话……抱着姐姐妹妹们再哭一下咯。
故事里的女生来得要比男生来得更出彩,从那个单恋MEW的邻家女孩Ying,到用明媚笑容感染每一个人的准姐,或者是默默支撑整个家庭的母亲,甚至包括出场不多的MEW的祖母和TONG的女友Donut都演绎得相当到位。Ying的可爱爆笑功力大胜Mew同学,小女孩的小巧思实在是要让人喷出饭来的,而最后毅然决然的流泪离开,亦足够让旁人为之心痛一把;虽然阿准总让人联想起海南鸡饭里的那个法国女孩,但在将东方人的内敛融入角色后,整个还是跳了出来。虽然矫情地离开留言太过直白的点拨了主题,不过这样的角色不管在什么样的故事里总是讨喜的。
_ _ _ _ _ _
大人总是爱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想来不管是Tong或者Mew,都不太明白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能够拿到的。
只是在那个年纪,不管明白与否,不管有没有将来,我们总用执拗的方式表达着自己。
因为等到真正明白的时候,长大了的我们已经不会,甚至不敢去直白的表述自己的情感了。
只是我爱你这种事情,是无论长大多久抑或长大多少次,都没有办法明白的。
片子里有很多的隐喻,从Tong和Donut一人一份甜品与Tong和Mew分享一份冰淇淋的对比这样的明示,到两人小时候演出时Tong演出小羊的暗喻心中迷茫的铺陈;包括Tong和母亲装点圣诞树时,选择挂上男玩偶的重要桥段,尽管有时候从Mew嘴里讲出来的文青台词稍显做作,倒也符合那个年纪文艺小男生的个性。
_ _ _ _ _
Mew让很多人记得的,是那个关于寂寞的理论,那美妙的声线,以及最后落泪时说出的谢谢。
说人不轻狂枉少年,不如讲人若少年皆寂寞,我觉得遇见是幸运,跟着觉得没有办法在一起是寂寞,最后我还是觉得幸运的。可以想念的寂寞的幸运。
想久了,想着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
唱相识,唱吸引,唱分开,可短暂休止符间却还是隔离出来大段大段的空白来。
唱久了,眼泪莫名地掉下来。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 爱是永恒不息。
只是幸福,才会落泪吧。
依然要说,同志电影是件讨巧的事情。因为对于世间男女,爱情电影不过是一段别人的故事,看完后用来评判自己的另一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同志们看自己的爱情电影,却是将自己的爱恨伤情投射其间,即便是青梅竹马这般老讨,自屏幕间回味而出的却是自己的初恋故事、美好时光来;而带着如此强烈地代入感去看一部电影,所谓演技场景、起承转合统统都不再重要了,观者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然后有个漂亮小男生,有一种完全的不晓得在讲什么的语言,却一语中的的唱出了你的心情。
于是我们说,真是一部值得花两个半小时看的好电影丫。
_ _ _ _ _
很多90后的小朋友说看了三四遍,哭了三四十遍;我只看了一遍,也并没有如此感动。或许真是过了那个年纪,看到十几岁小孩子爱得再荡气回肠,心里的妒忌也会作祟,便摆出老家伙的嘴脸来一笑置之,告诉为之感动的小孩子们王子王子的大团圆结局是和王子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结尾一模一样的。
但如果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去写一部电影,终归还是挺喜欢这片子的吧。
有喜欢的调调,有好看的主角,有感人的话语,尽管有那么一点点的老套,但依然是喜欢。
就好像结局的时候Tong对Mew说,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了,但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朋友说,这句话最近都要被用烂掉了。
但在这一幕的时候,心头还是微微抽动了一下。
如果我不是我,而你不是你,那么深爱彼此的你我是不是就能够在一起了呢?
其实结束与否早就已是个定局。
用一辈子去爱一个人,用一辈子去忘一个人。这才是我们要不断平衡,始终学习的功课。
其他可以做的,便是善良的缄默其口,看弹指间芳华远去。
可还是忍不住要问,如果我不是我,而你不是你?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32422/
转自豆瓣
3. 日本电影《情书》影评
不记得第一次知道<情书>是什么时候了。
在以后若干年里这部电影的名字不断在种种电影杂志里面被提及。
终于看完小白带给的碟片。再去看书。
岩井俊二。他的小说并没有输给他的电影。
岩井俊二。和宫崎俊一样 让我痴迷的日本男人。
心里有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美的故事。
和爱情无关,和爱有关。
不知道如何下笔。那么多那么多温暖的难忘的镜头。
比如电影一开始,博子闭着眼睛站在漫天飘雪中。秀气的侧脸轮廓。美极。
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山美穗的短发也可以让一个女孩显得如此温柔。
比如,藤井树收到感冒药然后大大的一个喷嚏。
不知所措的眼神。粉末和灰尘在昏暗的房间里浮动。
比如,博子突然喊出了藤井树的名字,在她回头没有焦点的目光中愣愣出神。
是她的恋人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还是这根本就是命运的安排?
比如,少年时男孩突然从半路冲出,往女孩的头上套了塑料带。然后大笑着离开。
记得很久很久之前,皮皮鲁一脸郑重的告诉鲁西西,一个男孩欺负一个女孩,就是他喜欢她了。
那时侯的自己,还是看到这样的句子都会用手遮掉的孩子吧。
内向的男孩女孩,干净单纯的脸仿佛天使一般。
还有很多很多。
女生在车库等待男孩,等着要回那份因为一模一样名字而混淆的试卷。
然后天黑。然后女孩吃力的摇着单车的脚踏板,用单车的灯照亮试卷让男孩辨认。
很久之后男孩恍然大悟:原来是broken而不是breaked啊。
纯真的让人怀念的日子。究竟究竟,它们丢失在哪里。
极美极美的暗恋。淡淡忧伤,人已殁,梦依稀。
少女藤井树的头像。《追忆似水年华》从手心到手心的温度。
寻找藤井树的游戏。运动会上少年不甘心的奔跑。
同样作为图书管理员阳光下留下的剪影。以及,一本本写着“藤井树”的借书卡。
博子小心翼翼的信:借书卡上,他真的写的 是自己的名字么?
对于博子来说,跟女生阿树通信,是多美好又残忍的事。
明白自己或许只是因为长相相似而被追求。树告诉她的一见钟情。
虽然第一次收到那封 我很好 只是有点感冒 的回信,如何惊喜。
难忘故人 故人难忘。即使两年的时间。
即使秋叶的吻覆上她的唇。
而我想,当她来到阿树安息的地方,她终于可以释然。
渡边博子在漫天大雪中问藤井树 你好吗 我很好...
每一个人对于另一个总是那样执着。忘记了名字的女孩对于秋叶。秋叶对于博子。博子对于藤井。
其实就像那个女孩对博子说的,请一定要让老师幸福。
请一定要让 我们所爱的人幸福。
哪怕这幸福 与我无关。
不知道有多少人把爱当作一个信仰来追问和找寻。
也许它更容易被粗糙地沦落为种种工具,标准,衡量,评判和误解。
它需要的耐心和容量太大。
以至于很多人没有信心。
所以真实的情感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
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
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
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
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生命可以终结。爱却不会。
4. 为什么《小姐》比不过《指匠情挑》 – 《小姐》影评
在今年韩国电影最惨淡的时候,《小姐》像股热浪冲击了影迷们的激情一阵,且不说在戛纳上斩获金棕榈后载誉而归的光环有多么亮眼。这部根据英国作家萨拉·沃特斯小说《荆棘之城》改编的作品自身就有许多看点。同性恋、埋藏的阴谋、老贵族的怪癖……满篇光怪陆离的故事,就足够观者惊心动魄了。
2005年,《荆棘之城》首度被改编搬上荧幕,是曾获得过爱尔兰电视电影奖的导演艾斯林·沃尔什执导,获得过众多表演奖项的英国女演员伊莲·卡西迪和莎莉·霍金斯主演的3集电视电影作品,同时还能在这部作品中见到老戏骨伊梅尔达·斯汤顿。
如此豪华的阵容,可以想见当年《指匠情挑》上映后带来了多大反响,自然也是在颁奖季斩获奖项无数。作为以腐闻名,且电视、电影编剧超一流水平的米旗国作品,《指匠情挑》优越的先天条件已使它的诞生注定成为光芒四射的“千金”。
韩国导演朴赞郁自然会顺着这条路子,把《荆棘之城》改编成极富韩国本土特色的情色百合电影。说到韩国的情色电影,就像日本的AV、英国的卖腐、好莱坞的英雄,已然有了自己的表现模式和审美标准,带着强烈的地方色彩。朴导能把一部纯英式的同性恋悬疑题材拍得本土化程度极高,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凭这一点就值得影迷为他鼓掌。
然而,仅凭这一点,就能证明电影好得无可挑剔,或者说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拍得更好。
电影好不好首先得从电影说起,同样是改编作品,《指匠情挑》与《小姐》之间的差别只在于重悬疑还是重情色。腐国人拍电影从来不嫌味儿中。但是,就这部影片而言,导演没将电影处理成白肉花花的情色大片,而是在悬念部分设计了不少巧思;而棒子们则更爱让这部作品情色的本质更加彰显。
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朴赞郁的电影画面华丽、角色美艳、色气十足,娱乐性和观赏性极强,在烧脑的部分处理得相对简单;而艾斯林·沃尔什则使影片有了端庄、傲娇的气质,在内涵上占了上风,应着与作者是老乡的缘故,剧情也显得更接地气。
韩国导演创作悬疑推理类电影一直都有很明显的硬伤,就是剧情的逻辑性方面总有漏洞或残缺。尽管这次《小姐》在剧情结构、节奏等等方面已经做到了目前能看到的韩国片里的最好,但是相较之还是略显得低级。
前几年,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同样被进行过类似的改编。日本、韩国方面都有版本,剧情的设计上,韩国导演同样选择了用侧重感情戏的发挥,削弱的悬疑、推理部分的深入。再加之近几年韩国社会题材的影片,但凡涉及悬疑的都有些让人恨铁不成钢,让人不得不怀疑,韩国宝宝们是否在逻辑方面有国民性的弱势。
有个很有趣的细节值得品味,在两位主要演员的选择上,沃尔什与朴赞郁终于达成了共识。都启用了实力派女将出演“小姐”一角,“女仆”则由信任担当。当然这些担当女仆的新人们实力也不差,却较之小姐们略显青涩,反而使对手戏有着出彩的效果。
去年在奥斯卡上未能斩获的女同题材电影《卡罗尔》在内地有下载资源后,出现了一个很奇妙的口碑两极化问题。微博、微信、豆瓣、时光上皆能看到正反两方的骂战。问题主要还是两位女主角拉不拉的问题。凯特·布兰切特与鲁妮·玛拉的问题是在对手戏时,总有些隐约的排斥感在彼此间流窜,使得双方的表现没有那么真诚,远不如个人表现那么卓越。
轮到《小姐》时,这个问题幸好并不存在。金敏喜与金泰璃的对手戏导演做了巧妙的设计,两人的配合虽然没有伊莲·卡西迪和莎莉·霍金斯那样自然、真实,却也没有太过明显的表演痕迹,在满目华丽的背景下,更像是个梦境童话里的小公举。
对于“拉”这个话题,沉重的生活矛盾就像调味剂,能不着痕迹地把味儿调弄,使感情这件事情更像那么回事。现在想来《卡罗尔》或许是在调味剂的使用程度上没有把控好,而朴赞郁却很好地借鉴了腐国人的“拉拉”逻辑以及韩国本土的情色态度,让两个女人的爱情唯美浪漫。
而这个考核影片的标准,在腐国人那里天然不是标准。无论男女,英格兰的腐都是纯粹、自然、和谐,甚至理所当然的。导演在故事的倒叙和插叙部分里埋下陷阱,当俩女主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被别人设计多年的一个惊天大阴谋里的一颗棋子时,当中的五味杂陈远比两个爱得背信弃义的女骗子更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如果没看过《指匠情挑》不妨先去看看,再将两片做个对比,会发现在东西方的电影题材审美方面有许多有趣,且值得多番玩赏的地方。
5. 急需日本电影<情书>的影评
这部由日本新生代最受瞩目的导演岩井俊二所执导的爱情电影,由当红偶像中山美穗,丰川悦司主演。
内容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男友攀山意外丧生后,无意中得知他中学时代在故乡的地址,於是寄了一封明知不会有回音的情书到那裏,但意外地却收到回信,原来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中山美穗分饰)收到,并回了信。
之后两人开始通信,博子因而进一步了解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柏原崇饰)及女藤井树(酒井美纪饰)的故事。
而后博子决定到北海道,与现任男友秋叶茂(丰川悦司饰)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两人错过了相遇的机会,但博子却偶然发现藤井树与自己的样貌原来十分相似。
回去后,博子渐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於是便放开怀抱,往已故男友遇难的山前大声舒发心中郁结,并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
另一方面,藤井树也渐回忆起以往与其同名同姓的同学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答案...
「情书」在日本上映时,极为轰动,中山美穗更凭此片荣获日本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而片中的小主角柏原崇及酒井美纪亦因此片而人气急升,为近年难得一见之风格清新的典雅小品,配乐更是细腻动人,实为 96 年最出色的爱情电影。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 ,还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在一次山难中不幸亡故,在经过了三年之后,博子却依然无法释怀,就在亡夫的三年忌的典礼后,她顺道至藤井家拜访,一时兴起地抄下了同学录上的藤井家的旧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后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天国的藤井树(一些观众看到这裏,可能会认为剧中的博子小姐实在是傻得可以,但是对於那些曾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之思念的观众群们当然能够充份地体会到博子小姐完全是因为不愿割舍这段感情,才有了这种傻念头!)
几天后博子居然在收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内心执著地想要相信这封信真的是未婚夫从天国寄来的回信,但另一方面,博子的追求者秋叶茂却认为这件事是荒诞不经的,坚持要证明给博子看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罢了。
於是两人为了彻底发掘事情的真象,他们便出发到藤井的旧宅一探究竟,终於了解原来竟是博子的未婚夫在国中时代便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学,这封信正是因为抄错了住址而误寄到女藤井树的手裏。
虽然真相已被揭露,可是因为博子渴望从女藤井树那儿获知一些故人的点滴,两人便开始了往后的鱼雁往返, 博子虽然从中获得极大的抚慰,另一方面却也逐渐地怀疑女藤井树原来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但同样的,原来这方面的女藤井树也是一直对男藤井树当初暗恋之事毫无所悉的;就这样随著追忆起当初的种种点滴,最后双方终於都了解了关於男藤井树当初埋藏在心底的一段未完成的心愿。
整个电影内容,谈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约束,也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琼瑶式苦恋,只是单纯的两段逝去的纯纯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树心底的旧爱-对於同班同学从未表白的暗恋;另一段是渡边博子对逝者表达的无尽的追念。最后博子终於知道未婚夫爱上她的原因只是因为女藤井树与自己长得神似之后,虽然悲伤依旧,却终於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寻得自己心灵上最终的解脱。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彷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 "似水年华的回忆" ,诉说著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网上小评
今年暑假,日片《情书》一上档,立即引起广大的回响。首先,导演启用日本当今人气颇旺的两大偶像明星——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亲炙日剧的台湾观众对这两位演员应是耳熟能详的。不过,本片最大的特点在於编剧能够别具巧思,透过信件的书写行为,呈现两位女主角的情路历程。
ㄧ封寄往天国的信
人的成长难免扯上恋情,即使是无法实现的单恋或偶像崇拜。一旦陷入爱情的漩涡,人往往会浮现异於日常生活的狂气,从而散发出强迫性的反覆动作。显然,这可以从女主角渡边博子的种种行径得到印证。故事始於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因山难而离开人间。在葬礼结束后,她对藤井的爱意仍然余波荡漾。博子翻阅藤井的初中毕业纪念册,查出她故乡小樽市的地址,并透过写情书的方式,企图重演往日恋情。她寄出第一封信给藤井树的信后,宣称:「这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当然,这番言行在一般人的眼中,简直疯狂。
然而,博子竟然收到回信了。回信人署名『藤井树』。后来,透过一封又一封的回信,博子得知这位藤井是她未婚夫的初中同学,而这两位同名同姓的男女同学更有一段牵扯不清的关系。
博子一开始不仅疯狂的沈湎於过去的回忆中,同时企图由回信中深入了解未婚夫的成长背景。不过,当她跟新男友一起前往小樽市拜访『藤井树』时,却没有找到人。而当她准备离去时,在大街上却看到一个长得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子。她脱口叫出名字,但这位名叫藤井树的女孩回过头来并未看到博子。此时,博子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摇摇欲坠的情欲世界
显然,博子因刹那间的幻灭而有所领悟。过去,她或许认为自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而他也必定一心一意爱她。当她发现回信人藤井树居然跟自己长相一样,加上后来得知她未婚夫的初恋情人是同名同姓的藤井树时,博子难免警觉到,自己彷佛是他的初恋心理所投射的对象!甚至不过是一个替代角色罢了。而博子原本所建构的爱情世界也就变得摇摇欲坠。本片虽然围绕著爱情的主题打转,旦死亡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问提。
换句话说,『爱』与『死』在片中一直纠葛在一起。以博子来说,由於未婚夫的死,以致引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相对而言,他未婚夫的初恋情人藤井树也同样体验到死亡的冲击。
藤井一开始,即目睹父亲的病逝,而这件事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中。不过,透过她一封封的回信,观众也得知她在初中时代曾经面对同名同姓的男同学不告而别。虽然他只是搬家而已,旦他对藤井而言,彷佛就像一个死去的亲人。於是,这段纯纯的爱也因此草草结束了。
追忆似水年华
事实上,藤井早就将初中的往事忘得一乾二净,但经由博子的来信,往事忽然点点滴滴从文字中一一浮现。因此,文字的书写行为就变成一种试图重新诠释自己过去的探索过程。博子和藤井都在书信的一来一往中,重新发现自己的过去。
尤其是,藤井特别提到以前那位同姓名的同学,离她而去之前,亲自拿一本书,要她代为归还。当时,藤井并不知道借书登记卡背面有她脸部的素描。后来,她才从学妹的手中得知此事,於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名称就是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显然,编剧将该书放入本片,无形中就具有暗示意义。也就是说,对两位女主角来说,解读爱,同时也是在探索周遭的世界,而逝去的时光也只能透过文字的建构来完成。情书里彷佛有一股魔力,将往事一一唤回,只不过具体的时空早为信纸的空间所取代。
电影花絮
今年夏天最美丽的电影--情书 (摘自谈星九月号尖端出版)
片名: 情书 (LOVE LETTER)
导演: 岩井俊二
演员: 中山美穗,丰川悦司
情书的内容并非是一般痴男怨女的肉麻情话,他记载一段埋藏多年没被揭发的爱及一段至死不渝的情,描写博子依然深爱逝去多年的未婚夫,对他的怀念有增无减,一次在遗物中找到亡夫中学时期的旧址,毅然寄了一封信,抒发自己的心情,但万万没想到,这封信竟寄到一个与亡夫同姓名的女子手上,而这个女子还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开始书信往来,博子透过书信内容获知故人的中学生活,得到极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怀疑信中女子是他的初恋情人,於是便按地址去查个就竟,赫然发现这个女子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才明白这是亡夫爱自己的原因。 她们的信不但找出爱的根源,还揭发了一段埋藏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爱。
演技精湛的性感象徵 中山美穗
1970年三月一日生,八五年演出电视剧 "每次都引起骚动"开始了演艺生涯,同年也以歌手生分发表新专辑。 中山美穗这位美丽的女明星,内在气质中隐藏了两种性格,一是敏感而内向的温柔女人,一是充满阳刚性的现代女强人。 中山美穗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非常平衡的存在著。
在电视剧 "每次都引起骚动" 中,中山美穗饰演一个在教室中跳脱衣舞,到宾馆玩禁忌游戏的叛逆女中学生; 而在 "那家伙与我" 中他饰演一位对爱认真,感情脆弱的女高中生。 这样一百八十度不同的角色,中山美穗都能有完全精湛的发挥,表现出的魅力也是不同凡响的。
"十八岁的未亡人" ,中山美穗饰演一个新婚初夜丈夫就突然死亡的可怜寡妇,不论在造型或演技上更是一大挑战。 单看她这些之前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次公开的新作 "情书" ,是演技的再一次发挥。 片中他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深情款款对已逝未婚夫念念不忘的女子,一是活泼乐天的女图书馆员,这样的角色对她来说无疑是成长的最佳证明。 中山美穗个人觉得,比起电视剧和电影是她更想发挥的一个层面,希望透过 "情书" 这部片,让大银幕的魅力无限延伸。
众生迷醉的酷哥模样 丰川悦司
丰川悦司是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演员。 在 "星闪闪" 这部片中,他饰演一个英俊的医生,但对女人确没有丝毫兴趣的同性恋者; 在 "课长 岛耕作" 里,她变成一个善妒嫉对人苛刻的一名男职员; 而 "NIGHT HEAD" ,"厕所的花子小姐" ,"八个墓村","情书" 等片中,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不重覆的。 "我是把演戏当成一生的职业在进行的,我总觉得当演员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其他事的。 为了我的理想我会全力以赴的,况且现今的电影环境,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简单,没有专业的程度是决不可能表现出色的! " 对丰川悦司来说,演戏不是只把故事内容传达给观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透过演员的感情,将故事更融入观众的心灵。 所以他常常在片场做笔记,除了看别人如何表达戏中情感之外,自己也多方尝试新的表演方式。
这一次演出 "情书" ,他说非常喜欢剧中人物的性格,因为跟他本人十分相近,而能够与中山美穗合作,更是让人高兴的事。 导演的拍片让人感觉酷酷的丰川悦司,在戏中就更酷了!
场外花絮
当记者问到中山美穗对情书的看法时,中山美穗露出一脸甜甜的笑,回答说: "我出道十年,刚开始时曾经有一天收到二十五封情书的经验,这是我非常难忘的。 我喜欢用写情书的方式表达爱意,因为那种柔柔诉情的感觉是很耐人寻味的,距离感更增加了美感,绝不同於一般速食爱情的。 而我最难忘的一封那一天,他给了我一封信,告诉我,他每天都祈祷我能过更好更快乐,虽然无缘相伴终生,但未来的岁月他会永远站在角落支持我,要我好好加油,我感动极了,虽然没有连络了,但我常常还是会想起这封信给我的鼓励,真的很感谢他! " 不管现实生活中或电影里,"情书" 总是给人浪漫的温暖!
6. 心动回忆青涩之恋的结局我真是受不了,求大神解答
又见到你了,每周约会
7. 电影山楂树之恋影评
记忆中的恋歌——评电影《山楂树之恋》《山楂树之恋》犹如那红红的山楂,火热、好看而又酸楚。他带给我们的是一首初恋之歌,企图唤醒那曾经散落在民间的,简单、真实,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和姜文拍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山楂树之恋》也是50年代时期青年的恋歌,所不同的是前者表现的是那个年代青春的狂野和爱情的骚动,《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更为朴实、真挚,更像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一、影片的“爱情”主题分析 每个人心中多有自己的“山楂树之恋”,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初恋之歌,虽然青涩,但是真实感人。 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有可能蕴藏着作者自身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有可能包含着作者自身种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米兰
8. 关于心动回忆 青涩之恋的结局问题
我攻艾莉丝 全部保持95 就过了 但是攻美波不知道怎么的 结果选项我明明选得是职业学校 也考上了 结果她说我和他没在一个学校和我分手了 艾莉丝可能是你平时约会没注意把 下面带上我的艾莉丝结婚CG
9. 求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 影评 全面点的 官方点的 不要大白话 在线等
《山楂树之恋》犹如那红红的山楂,火热、好看而又酸楚。他带给我们的是一首初恋之歌,企图唤醒那曾经散落在民间的,简单、真实,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和姜文拍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山楂树之恋》也是50年代时期青年的恋歌,所不同的是前者表现的是那个年代青春的狂野和爱情的骚动,《山楂树之恋》的爱情更为朴实、真挚,更像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一、影片的“爱情”主题分析
每个人心中多有自己的“山楂树之恋”,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初恋之歌,虽然青涩,但是真实感人。
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有可能蕴藏着作者自身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有可能包含着作者自身种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米兰?昆德拉曾经说道:“任何时代的所有小说都关注自我之谜。”
成长于50年代的第三代导演张艺谋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外,同样心中也有着自己的情感故事,而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讲述来唤醒人们心中所谓的“纯爱”,影片中没有“床上戏”,没有火爆的场面,这在张艺谋电影中表现男女爱情也并非首次,可以说《山楂树之恋》是《我的父亲母亲》另外一个版本,所不同的是《山楂树之恋》结局是悲凉的。
影片努力用“单纯”“凄美”感人,所以演变成了一个悲剧,男女主人公没能走在一起,故事结局残忍地让老三得白血病死掉了。
在影片开映典礼上,张艺谋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离奇而又真实的恋爱故事:一个男生一直很爱慕一个女生,但是他一直不敢告诉对方,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鼓起勇气上去亲了一下那个女生,但是那个女生跑回家对她母亲说“妈,我怀孕了”。
《山楂树之恋》的主题表现人的初恋情结,讲述的是那个年代人心的单纯,对待男女之事的保守但却也不失浪漫。也许曾经在少男的心中都出现过一个身穿白衣的清纯少女的形象,而《山楂树之恋》老三心中的少女形象是穿着一身红衣的少女,在山楂树的辉映下,白色变成了红色。
影片努力表现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老三和右派家庭出身的孩子静秋相恋的故事,他们的恋爱没有现代爱情故事中热烈的床上戏,甚至没有亲吻、拥抱。但是主人公老三用他那个年代的方式诠释了一个好男人的形象,这个爱情故事的诞生仍然有他深刻的时代背景。
影片努力让人回想起那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红色时代,那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时代。知识青年满怀着革命的热情,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了农村建设当中,他们的到来给枯燥的农村生活带来了一丝亮色。
那个时代的人
1/5
单纯而热情,满脑子多是“毛主席”的教导,在严酷的政治宣传下,人们高唱的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影片里有了大量的充满了那个时代一颗红心向太阳的“碎片”记忆符号,如一开篇讲述山楂树的革命故事,烈士鲜血浇灌了白花;知识青年落户生产队长家的温馨场面。
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相遇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这样单纯的恋爱创造了氛围,“革命,改造”是这这些知识青年的时代的使命。影片里右派分子后代的静秋的使命就是通过改造能争取留校,老三则是一个地质勘察队的热血青年。和现代消费社会不同,那个时代的青年是有使命感的,他们更多是为时代感召,开口闭口“毛主席教导我们”,似乎毛主席的教导也会成为他们爱情的行动纲领,而他们之间不敢做出丝毫越轨的举动。而现代社会的青年是往往缺乏使命感,更多追求刺激、娱乐,欲望主宰了他们的灵魂和肉体。
老三的感动之处在于他的怜香惜玉,他给予静秋的更多的是来自心底深处最原始的关爱。静秋则是一个傻傻的女生,在少女懵懂爱的驱使下,她更像是一只被呵护的小鸟。他们之间的爱就这样悄悄地诞生了,来不及回味就随风而去了,而那个虚无的王子也就变成了故事。
二、影片的叙事分析
影片的叙事简单又朴实,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片段描述静秋和老三的相遇、相约、相恋。在生产队长家里的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埋下了爱的种子。老三用一支新钢笔换取了静秋手中的一支旧钢笔,也换走了静秋的心。
影片用了打字幕的形式进行故事转场。
第一个字幕:老三跟静秋约好,等他回来,他会在县城接他。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约会,影片特别地用一个场景表现他们如何第一次牵手,刚开始是牵着一个木棍过河的,最后两只手慢慢地牵在一起。
第二个字幕:学习快结束,静秋无意中听说老三城里有了对象。听到这个消息,使得静秋对老三产生了误会也给两个人的情感带来了小小的波澜,直到从乡下赶来的好友告她事实的真相,她才明白了老三对自己的痴情。于是两个人就悄悄地开始约会,老三经常偷偷地看静秋打排球,还给静秋买了运动衣。老三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对静秋的心声,“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
10. 山楂树之恋影评2000字
《等爱变成习惯》
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 《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 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如果不是这样,或者是有谁因为变故离开,就会觉得很遗憾,本来我们就是在故事中寻找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童话去满足我们不曾得到的内心,可是这些个结局,让我们原本的期待落空,让我们又不得不真切的去面对现实。起起落落中,似乎也就习惯了这样的希望-失望,抑或希望-希望的局面。 看《山楂树之恋》,不管是在哪一章,哪一节,心底并未出现那样的希望,是让人没有期待的看下去。没有在心底里安排最后静秋要和老三怎样,冲破什么样的困难在一起了。而只是顺其自然的跟着作者的感觉走。至于到结尾,老三在痛苦中离去,也未曾觉得伤心,也没有流泪。似乎冥冥中觉得该是这样的。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 真正让我感动的并不是静秋和老三的之间的感情,而是老三的付出,那种心甘情愿,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付出。相反,静秋每次的胡思乱想,对老三的种种猜测让我觉得很厌烦。若不是她多次的犹豫,若不是她把假设当作真正发生的,那也许结局又是另一种天地。可是,却不可能跳出那个年代的条条框框的,终究是受到限制的,怨不得谁。 我们都盼望过这样的感情。希望有一个人这样的人在身边。其实并没有什么山盟海誓。老三说:只要你活着,我也还活着。若是你死了,那我就真正的死了。怎样的感情,把一个人的生命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是的,还有一个人替他活着,让他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并且走进了许多人的内心深处。 在书中,作者把山楂树描写成很美的一种树,似乎那种光芒是可以盖过任何一种绚烂的花朵的。而事实上,山楂树只是山间很普通的一种树,朴实无华,很难让人注意到。似乎在解释着,其实这样的爱很普通,别人的生活里同样存在。只是我们彼此的依恋,横在中间的灾难,两人的惺惺相惜让花儿盛开的更艳丽了。而我们只有在经历一番风雨之后,才会发现之前的风平浪静是那样的可贵。 我在网上看到静秋回答读者的问题。有人问到,她是怎样度过那些个日夜的,在老三离去后。她回答的大意就是她和老三在一起的时间是很少的,就没养成那种习惯,所以他走和他没走是一个并没有多大区别。 我们的爱情,到了最后,怕是都会成为我们的习惯,在我们分开的很久以后才会明白,不是陌生,不是距离,而是我们彼此都成了习惯。所以怎样度过失恋的痛苦,那就是把它当成习惯,久而久之,也就淡然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习惯总是抱着淡定的态度,我们很少会去主动改变。而爱情亦是如此。恋爱的时候,我们抱着习惯不放,我们伤心的分开了。分手之后,我们抱着习惯不放,我们把一切都看开了。老三的离开也是一件好事,不用经受婚姻的坟墓,至少留在静秋心理的印象永远是完美的。他的离去让一切成了一部哀伤的童话。爱情,若能适时地打住,那便是最美丽的。我看过一句话:当他在最爱你的时候让你走,那便是真地爱你。以前不明白,现在我懂了。爱,如此简单。只是我们让一切变得复杂而已。 不管别人怎样争论好与坏,是正常还是变态,但是,在静秋心里,是她生命中最美的恩赐了。曾经有一个男子,这样深切的爱着他,一直到永远。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