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广昌观后感

广昌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8 07:52:31

⑴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其中红军长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进犯华北的事实,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调动了100万大军进攻红军根据地,但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抛弃“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战略,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党中央决定,红军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是个奇迹。红军穿越草地的途中,很多战士陷入泥潭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一个战士知道自己上不来了,就摘下背上的枪,用力扔给战友,这是一种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纵横十四个省,跨越了万水千山,最后胜利会师陕甘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想想红军战士远征,让我想到那时候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每天吃的都是野菜和草根,上面只撒了一层薄薄的麦粉。现在再想想我们,天天不愁穿,也不愁吃,我们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如果没有长征取得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这一代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以红军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当然,这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⑵ 关于七律长征电影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400字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廷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

⑶ 长征观后感400字

1933年9月至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⑷ 《客家源石城》读后感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临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及本省的瑞金县,南毗宁都,北靠广昌;地处东经116?05'46''至116?38'03'',北纬25?57'47''至26?36'13''之间。南北同经长71.8平方公里。县内多山,四周山岭环绕,位于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脉中段的西侧。千里赣江起源于石城县洋地管理区的石竂岽,县内的琴江河是贡江的二级支流。

⑸ 写宁都反围剿观后感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基本情况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位于宁都县梅江镇背村与迳口村之间通往翠微峰道路南侧,是全国唯一一所反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军事纪念馆,填补了我国无全面展示我党我军这段光荣历史纪念馆的空白。年接待能力达30万人次,是继红色故都瑞金、将军县兴国、长征第一渡于都后又一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和军事教育基地,于2009年2月被列为江西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工程概况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占地面积240亩,由馆体建设、广场建设、馆内陈展和连接线建设共4个部分组成,总投资约1.2亿元。
其中,馆体建设主体工程占地面积248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855.6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面二层,局部三层,纪念馆高度为16.4米,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100年,防火设计等级为一级;纪念塔高度为30.1米,占地面积为28.26平方米。广场建设面积14932平方米,绿化及景观占地面积55438.3平方米。馆内陈列展览面积3450平方米。连接线总长2030米,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I级,投7455.67万元,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9.01亩。
二、建设情况
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的建设历程,如同宁都的苏区革命史一样,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纪念馆的前身为建于l970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三次反‘围剿’历史陈列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定为外宾考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参观点,接待过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和国外近20个国家的参观者,参观者人数多达数十万人。由于受当时经济实力、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陈列馆设施过于简陋,陈列技术落后,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社会各界要求新建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5年8月,就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这一议题,我县在北京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2006年6月,中央办公厅正式复函省委,同意在宁都兴建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201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把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建设作为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历史地位的“一号工程”来抓,全面启动项目建设。
为把纪念馆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高标准建造成国家级精品馆,我县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在建馆之初就定位为“全国红色旅游一流纪念馆”,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纪念馆设计方案,优中选优,最后选定了全国具有知名影响力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邀请到北京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聚英执笔撰写陈列大纲,馆内雕塑由中国著名青年雕塑家廖凯进行设计创作,并邀请了多批次中央、省、市党史、军史、以及陈展艺术专家亲临纪念馆现场实地观摩指导,不断完善陈展工程。
纪念馆紧扣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史这一主线,突出展示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雄浑、厚重、大气”陈展特色。序厅雕塑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前面是反“围剿”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一组圆雕,后面象征五次反“围剿”的浮雕,虚实相间、气韵灵动,栩栩如生。大型半景画《黄陂大捷》、《广昌保卫战》,动态沙盘《红四军进军赣闽》、幻影成像《宁都起义》等,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陈展手段,再现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背景画面、地面艺术塑形、艺术道具、彩塑人物营造真实战场环境,声光电配合再现战场氛围,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爆炸、机枪、冲锋枪等真实战场影像。同时,展厅内还借助了油画、国画、浮雕、版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丰富了展出形式、提升了展示效果的艺术性,其规模和设施可跻身全国一流场馆。

⑹ 求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读后感!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那么急迫?接下来可以看到,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作者先自问自答,故意不说透.“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⑺ 木兰花广昌路上读后感100字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内
2.翻开书,...几个容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⑻ 浴血广昌观后感300字以上

纵观整部《浴血广昌》,可以堪称一部战争大片,影片就在当年战争的发生地江西抚州取景,最大程度的进行了场景的还原,而对于战争场面的惨烈刻画,无论是敌机恐袭、炮火连天,还是奋力阻击、白刃相见,格外惊心动魄如身临其境,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听震撼,由此更能感知战场的惨烈,与生命的无常。
同时,影片也讲述了当年流传在苏区的一个真实故事,围绕赖婆婆及她的五个红军孙子的小人物故事展开,带来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五兄弟前仆后继鏖战沙场的传奇。在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经历了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等一系列生死激战,赖婆婆的四个孙子相继为革命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小孙子五伢子在同敌人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中,也从一个胆小懦弱怕见血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兄弟情深,血浓于水,却都难抵革命理想的号召,这也是他们能够不惧牺牲、奋勇前进的原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老大为了掩护老三,惨死于还乡团的枪下之后,老三在战场遇到了不停追问大哥的五伢子,他忍住巨大的悲恸说:"大哥以后只能活在我们心里了……",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却让人泪如雨下,兄弟亲情,生离死别,在隐忍与克制中,力重万钧。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扮演五伢子的演员杨俊生,战台烽之前在延安看过4D电影《阿良的战争》,片中的小男主角阿良便是由他扮演,而此次在经历了广昌保卫战之后,红军们也开启了万里长征的行程,两个角色俨然有了人物上的重叠,看起来特别带感。
通过《浴血广昌》,我们既感受到了人物的命运跌宕,人与人之间毫无功利的温情,还体会了战火纷飞般的震撼,引出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激情和感动。同时,影片所截取的"败仗"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了文艺作品的客观性与进步性,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红军在数次的反围剿中,树立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因此,不仅仅是胜利有着巨大的意义,失败,同样是成功的要因。
在片尾,红军们踏上了长征之路,把所有孩子都送到了战场的赖婆婆看着战士们在山路上蜿蜒而远去的身影说:"伢子们,我等着你们回来!"她的脸上是期许,也是自信,更是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这,应是整部《浴血广昌》所传递的精神价值与意义所在。影片定档于八月一日建军节,值得大家到影院接受这场难忘的精神洗礼。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