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交易影评
1. 求《申肖克的救赎》的影评,急用!
内容介绍:
银行家安迪,在一个失意的深夜之后,被当作杀害妻子与情夫的凶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误判、狱警的凶暴、典狱长的贪心与卑鄙,将正处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了世间地狱。他被判无期徒刑,送进了固若金汤的鲨堡监狱。
在目睹了狱中腐败之后,他自知难以讨回清白,只有越狱才是生路。于是他开始暗中实施自己的计划,他结识了专在狱中从事黑市交易的罪犯雷,并从雷那里弄来《圣经》和一些最不起眼的小东西。同时,他坚持近十年接连不断的书信上访,为鲨堡监狱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还无私地辅导帮助众多犯人获得了同等学历,使得他们可以在狱中继续学习,为日后重获自由,踏上社会打下基础。
安迪在众狱友的心中是一种尊严的象征,他的才能、智力和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雷真诚的友情。而他在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又使他成为众狱警的得力帮手,甚至成为了典狱长的私人财务助理,如此的待遇让安迪的越狱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一个年轻的窃贼告诉安迪他曾在另一所监狱中遇到过杀害安迪妻子和情夫的真正凶手时,安迪再也克制不住自己感情,他希望典狱长能够帮他沉冤昭雪,讨回公道。谁知,典狱长因为安迪知悉他贪污、受贿的内幕而决意不让安迪重返人间,竟残酷杀害了那个年轻窃贼,并再次将安迪关入黑牢。
忍无可忍的安迪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而出,重获自由。当翌日典狱长打开安迪的牢门时,发现他已不翼而飞。预感到末日来临的典狱长在检察人员收到安迪投寄的典狱长的罪证之后,畏罪自杀。
影评--肖申克的救赎
这些天按时上下班,衣冠楚楚,与时俱进,过得颇麻木。于是夜里心情便有些低落,寻了肖申克的救赎来看。
距离 Frank Darabont 们缔造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东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将一如既往。
今夜在我眼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与信念、自由和友谊有关。
[1]、信念
Red 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 Andy 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于是 Andy 能够用二十年挖开 Red 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 Andy 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Andy 也不是。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 Andy 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2]、自由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 Andy 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 Andy 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 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假 Red 之口,Darabont 直指卑微。
Brooks 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 Red,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 Brooks 一样离开。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3]、友谊
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Red 和 Andy 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肖申克的救赎,十年散记。
2. 魔鬼圣婴观后感
有人说杀人不见血 最恐怖
据说,这部片子和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库布里克的《闪灵》等被列为电影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可是完整地看下来,它并没有什么恐怖片的元素。演员外表正常,画面明亮,配乐和谐。于是我想,什么是最恐怖?
《露丝玛丽的婴儿》是以惊悚片见长的导演波兰斯基最成功的恐怖片。在同类影片中,拍摄风格较为清新。影片讲述了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Rosemary和Guy搬进了纽约一套老式公寓大楼。但出人意料的是,大楼里的房客以Roman夫妇为代表,其实都是隐秘的巫师。身为二流演员的Guy在成名的诱惑下,与Roman夫妇达成交易,最终使自己的妻子Rosemary怀上并生下了魔鬼的婴儿。
影片的节奏控制张弛有度,直到最后部分Rosemary发现身边都是巫师的真相前,导演的讲述都是不动声色的。可是观众在这种不缓不急的诡异氛围中,并没有感到情节拖沓,而是和Rosemary一起逐渐积累疑虑与不安,为最后迎接真相大白调动了适当情绪。与大多数恐怖片相比,《露》片画面明亮,色彩鲜艳。片中有三个节点原本可以制造恐怖,足以让观众捂上眼睛:第一个节点是Rosemary第一次到地下室洗衣服,结识了被Roman夫妇收养的女孩,但第二天这个女孩就跳楼惨死在楼前的大街上。第二个节点是Rosemary吃了邻居送来的甜品后昏睡过去,撒旦在梦中使她受孕。第三个节点是最后Rosemary得知自己生下了撒旦的婴儿,揭开笼在婴儿车上的纱罩。可是在这三个节点,导演都尽量不让恐怖画面过于吓人。其中相对来说较为恐怖的撒旦现身场面,以一种宗教仪式的形式呈现,时间控制得较短,没有超出人的视觉承受度。另外,本片扣人心弦的焦点——露丝玛丽的婴儿,更是最终都没有出现。但这些刻意回避恐怖画面的安排,丝毫不减影片的恐怖程度,可谓达到了“杀人不见血”,在平静中吓死你的效果。或许这就是波兰斯基的高明之处:还有什么形象比每个人心里想象的那个形象更逼真的呢?
除此之外,Rosemary的服装造型也是影片亮点。Rosemary虽是一位脱离职场的家庭主妇,却衣着时髦,没有与时代脱节的感觉。不时变换色彩的不及膝连衣裙和外套,象征了她的青春和清纯,代表着当时大多数健全人的风貌。这与片中出现过的死于恶魔之手的洗衣房女孩的艳俗外表形成对比,仿佛暗示了魔鬼力量的扩张:撒旦的目标已不仅限于看似注定有悲剧命运的人物,而且瞄准并最终毁灭了Rosemary这样简单善良的普通人。这种“丧钟为每个人敲响”的悲剧性暗示,波兰斯基在其另一部影片The Tenant(怪房客)中也有运用。《怪房客》中安排了2个人物跳楼自杀。一个是先前住在4楼公寓的Simon Chou,一个是后来借住同一套公寓的男主角Trelkovsky。如果说Simon跳楼,我们会因得知“她不爱男人”而感到悲剧并非偶然的话,那么后来一切正常的Trelkovsky也走上相同的道路,就不得不使人感到不寒而栗了。
这些影片中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代表邪恶势力的一方。《露》片结尾处,观众在握着尖刀一探究竟的Rosemary带领下,看到了令人惊讶的场面:公寓大厅里放置着黑色的婴儿车,身着华服的巫师手持香槟谈笑风生,宛如你能见到或想到的任何一场上流社会的派对。在如此和谐华丽的画面之外,观众听到的似乎不是优美乐章,而恰是Rosemary的惊声尖叫:They are all witches! 这种感觉使我联想到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在文章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号,可是作为历史上多次遭到杀戮的犹太人一员,波兰斯基似乎更为悲观。他说,连孩子都是撒旦的。
好的恐怖片从来都不需要长发遮脸的贞子,也不需要血浆四溢的怪物。当字幕升起,灯光亮起的那一刻,人们感到噩梦并没有结束,那才真正地恐怖。可是每一个煞费苦心把恐怖呈现出来的人,真正目的只是吓唬人么?我又想起《怪房客》中Trelkovsky跳楼前的一句话:怎么,你们想杀人不见血?!……可见在拍出最恐怖影片的导演心中,还有更胜一筹的恐怖。那就是杀人,但不见血;经历无休止的噩梦,可是无人知晓。杀人见血,把罪恶摊开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许这是化解命运中恐怖的方法之一。
3. 南京南京的影评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我想这种感觉跟现在犹太人回望二战集中营毒气室的感觉还不一样,除了悲愤,更多的是屈辱,毕竟这是一国之都,没有经过像样的抵抗就轻言放弃,任自己的子民变成魔鬼刀俎下的鱼肉,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南京!南京!》从一开篇就真实地让我体会到了那个裸露在狼群的末日危城里弥漫着的恐惧和绝望,被炮弹蹂躏的千年古城墙,弃守的军队踩踏着同胞的尸体溃败,这种恐惧和绝望自始至终地攫取着我,从放弃抵抗到寻求庇护到任人宰割,我看到的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面对豺狼的正面全裸。那轰然倒地的中山像与后来日军占领南京仪式上的祭祀舞蹈形成锋利的对比,失去了民主民生民权信仰恩泽的南京,在她裸露的躯体上只有一群野兽在蛇行,这个场面带给人强烈的视听震撼,前面剧情中有几次日军练习跳舞的情节,到这里才知道那并非闲笔,所有的摧毁都是预谋和准备好的,而且,可能一直到今天,他们一直在准备。
(如果抛开政治因素和民族情绪,跳舞这场戏真的很精彩,观赏性极高,那两个日本鼓手太牛NB了!)
《南京!南京!》很大胆的一点是,陆川没有按惯例用一条贯穿的个人命运情节线来组织全片,而且用的是一个参战的日本兵角川的视角来审视和判断所发生的一切。我徒劳地等待着男女主角命运的交集,但刘烨扮演的演员表上的男一号,中国军官陆剑雄在影片三分之一处就死了,而这时高圆圆和范伟所扮演人物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展开,所以这部影片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主角,这里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座沦陷的城市。这样做的结果是影片的纪实色彩大大增强,但却部分剥夺了观众的观影快感,因为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节高潮,节奏缺乏变化,两个小时郁结在观众心中的压抑和绝望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以至于到后来因感官疲惫而产生了一丝麻木,从而削弱了影片本应具有的感染力。不过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据说现在的故事格局是经过几番修改最后形成的,如果能接受这种叙事模式,虽然看下来有点累,但也很过瘾。
而影片中有几处人为设置的败笔不得不说,一个是在中国被俘军队在接受屠杀时爆发出的口号,这一点我在任何史料中都没看到过有这样的记载,这应该是导演借人物之口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绪了,但在这里让人一下子就跳出影片的情境了,让我觉得很别扭。还有就是影片的结尾,出现了剧中出现人物的生卒年,我们都知道这些剧中人是虚构的,就算是有原型也不是原名了,而这样的罗列太莫名其妙了,也许只为了最后出现的那行字:“小豆子,一直到现在还活着。”这个小豆子是最后被角川释放的两名幸存者之一,也许导演是想借这样的设计来表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但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刻意了,即使要传达这样的意义也应该用更电影化的手法来表现,很多人都还记得《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那一缕烛光和那个小女孩在黑白影像中的那一抹红色吧?
其实这样沉重叙事力求真实还原历史的电影很忌讳的一点就是导演替观众去思考,很直白地把导演意图强加在观众身上,还有一点就是人为地拔高人物。范伟扮演的唐先生是这部影片中塑造最丰满的一个角色,千方百计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只为保护家人性命,甚至不惜与魔鬼交易,但我实在是看不出他有什么理由和动机最后主动放弃生存的机会,至少影片中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也正由于此,他与妻子生离死别的一场戏尽管范伟和秦岚的表演都很落力,但依旧感染不了我。还有就是角川这个轴心人物,我可以理解导演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一些人性的光辉,其实这个人物前面的举动都符合逻辑,包括他与日本慰安妇百合子的交往,对高圆圆扮演的姜淑云的敬仰和成全,甚至到他放走了两名战俘,都可以视为是给为了救这两人而死的姜淑云一个交代,但让他以自杀来为自己亲历的这场屠杀谢罪有点过了,据我所知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但电影本身并没有给我充分的说服力,我觉得这都是创作者在揠苗助长地拔高人物。
因此我觉得由于上述缺陷,《南京!南京!》很难被称为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说它是一部优秀的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商业电影,则一点不为过,尤其是在技术层面上,陆川已经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做到最好了。
首先在置景服装道具上,基本上无懈可击。我看到了事先被反复炒作的剧组在天津和长春复原的南京城,残垣断壁,遍地瓦砾,极具质感,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已经成为真正的人间地狱。陆川曾反复强调这是一部战争电影,但这部电影中真正的战争场面也就那么十几分钟,但就是这十几分钟的巷战也已经全面超越中国以前战争电影的拍摄水准了,凌厉的剪辑、逼真的声效、一丝不苟的场面调度、灵活走位的斯坦尼康,将人物的反应、动机、战术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最终呈现效果异常的惨烈。
为了追求忠实记录的真实效果,片中大量运用长镜头,其中最典型的一场应该是唐先生被处决一场,从点烟、交谈、枪杀、补枪一气呵成,到最后两名日本人在前景说话,后景一直是半吊着的已经死亡的唐先生,绝佳的构图,而且我们知道后景中一直低垂着的是范伟而不是替身,因为镜头没有换过。后面姜淑云之死也是同样效果。在那个命贱如蝼蚁的时期,影片中所有的死亡表现得都很干脆,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一条生命被剥夺,就是这么轻易,轻易得让人心惊。
群众演员的表现是考量一部大场面电影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即使是《投名状》、《赤壁》这样的超级制作,群众演员穿帮的场面也比比皆是,有的还很严重(尤其是《投名状》)。在《南京!南京!》中,人海场面有多处,我只发现了一个群众演员笑场的穿帮镜头。小股日军误入小教堂一场戏,是将观众彻底拉入影片设置的绝望深渊的开始。数千中国人面对几个惊慌失措的日本军人举起双手,其实这几千人一拥而上这几个日本兵都能给活活踩死,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屈服,这是一个丧失的反抗意识等待宰割的城市,这里的群众演员表现出来的木然很到位,配合影片情境,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心里的恐惧和茫然(典型的库里肖夫实验效应),可以说陆川对大场面的掌控能力还是很令人赞叹的。
应该说看这样的电影人人都应该是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看过之后依旧会有难以释怀的压抑。我觉得这部电影可贵的地方不是在于一味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和兽性,它在试图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我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一场劫难。
影片真正让我动容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拉贝离开南京时面对难民们的下跪,尽管影片已经弱化了拉贝在这场屠杀中对中国人的救世主色彩,但他使得20万人幸免于难毕竟是事实,对于一个已经完全丧失自保能力,仅靠求生本能苟延着寻找救命稻草的群体来说,值得反思的东西更多。所以最后日本人的祭祀之舞才会给我那么大的冲击力,那种阳刚、那种秩序、那种虔诚,都是当时的中国人所不具备的。这里就说到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场面,这名为了换取过冬物资带头去充当慰安妇、并最后被日本人蹂躏至死的妓女,至少她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护自己的城市和人民。
也许会有人看完《南京!南京!》后会谴责这电影如何美化了日本人,但现在单纯地用民族主义情绪去解读那一场屠杀应该是远远不够的,屠城的事不止日本人干过,真正的国耻不仅仅是别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伤害,还有这个民族无法保护自己、面对屠刀只能丧失血性地正面全裸的羸弱。
4. 求电影《穆赫兰道》的影评及解析,要详细,要犀利,特别是对于人物身份的解析
看完《穆赫兰道》,倒吸一口凉气!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类似的噩梦,而是没有想到有人能把梦魇如此真实地展现在大银幕上,经历他人的噩梦也许比自己经历噩梦更加可怕。我惊叹于大卫林奇能构思出这样一个噩梦来,如果他不是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深有研究,那么他的智商至少在160以上,又或者这根本就是大卫林奇自己的噩梦?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尝试着用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去分析这个看似荒诞的噩梦时,我发现能从这个噩梦中解出一些相当合理的因素来,一些离奇的梦境其实都是可解的!所以我几乎怀疑这个噩梦的虚构性! 下面,我斗胆尝试用弗氏的释梦方式去解析“穆赫兰道”这个噩梦。 首先,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个于此有关的心理学概念及弗洛伊的有关梦的理论: 1. 弗氏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解析公式是:梦=被压抑的欲望+伪装起来的满足。也就是说,一定的梦境总是用以表达做梦者一定的愿望的,不过这个愿望的满足可能是经过伪饰的,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2. 仿同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因某原因把自己代入另一个人的心理现象。这在“穆赫兰道”这个梦中出现多次。 下面,我先打乱影片的叙事顺序,来交代一下这个梦的背景,也就是这部影片中的现实部分。(我所描述的现实也许会与你所理解的相差甚远,不过请你耐心的听我说完,很多细节我会在后面逐步解释。)
现实
Diane在其姨父和曾是演员的姨母的抚养下在加拿大的安大略长大,大概是在其姨母的影响下,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并在好莱坞出人头地。她在一次jitterbug舞蹈比赛中夺魁,崭露头角,并从此进入演艺圈。她的姨父姨母去世后,她只身来到好莱坞,像很多其他来好莱坞寻梦的女孩子一样,她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参加试镜,等待着有朝一日被哪位导演选中,一举成名。 不久,一部叫《Silvia North Story》的电影征选女主角,Diane去参加了试镜,她落选了,但是一位叫Camilla的女子凭借她在试镜时近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评委,得到了那个角色,并一举成名。Diane和Camilla相识并成了好朋友。Diane在Camilla的帮助下在Camilla的一些影片中出演小角色。在这段时间里,Camilla已成为电影公司的宠儿,而Diane与 Camilla成了同性恋伙伴。Camilla为了掩人耳目,常常戴着金色假发来Diane家与Diane幽会。虽然Camilla似乎对她们的关系不以为意,但是Diane却将Camilla视为自己的爱人。后来有一部大制作电影征选女主角。在片场,导演Adam与Camilla一见钟情,Camilla顺理成章的成为女主角,也成了Adam的女友。Diane也还是在片中扮演一个小角色。但是深爱着Camilla的Diane无法接受Camilla与Adam的亲密关系。因看见Camilla与Adam在片场打情骂俏,Diane在家里与Camilla大吵了一架。 失魂落魄的Diane在家里边哭边自慰。电话铃响了,是Camilla打来的。Camilla派车接Diane到穆赫兰道。车突然在穆赫兰道上停了,Diane有点儿害怕,他问司机:“你在干吗?我们不该在这停呀?”司机回头说:“给你一个惊喜。”Camilla出现在车旁,她带Diane穿过一条山路来到一座豪宅。原来这是Adam的家,正在开party,很多电影公司和剧组的人都在。Diane与Adam的母亲Coco寒暄了几句后,进入party。在party上,Diane继续忍受着Camilla与Adam的打情骂俏。这时,一个女演员走过来与Camilla说了几句悄悄话,并当着Diane的面接吻。Diane感到绝望,她想,自己连Camilla的同性恋女友的地位也许也已经被人取代了。直到Adam说道“我和Camilla就要(结婚)了”的时候,Diane终于无法忍受了。 由忌生恨,Diane走上了绝路。她在一家咖啡厅请了一个杀手,让他杀掉Camilla。杀手给她一把蓝色的钥匙,让她到时候从咖啡厅后面的一个乞丐处拿能证明Camilla已死的东西。Diane来到乞丐处,乞丐扔给她一个蓝色的盒子,似乎能用那把蓝色的钥匙打开,里边是Camilla的残骸?!Diane开始崩溃了,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姨父姨母从盒子边上跑出来(幻觉)。她吓得跑回到家里,气喘吁吁的上床,作了一个噩梦(这个噩梦就是影片前34所详尽描述的噩梦)。醒来后,Diane凝视着茶几上那把蓝色钥匙。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她彻底崩溃了,她又看见姨父姨母凶神恶煞般的追赶自己。她逃到床边,掏出手枪,饮弹自尽。 以上便是故事的现实部分,也是造梦者Diane做这个梦的背景。而这个梦是相当复杂的,很多梦中人物的名字、身份以及所经历的事与现实是不同的,甚至是重叠和互换的。因此我在解释这个梦之前,先把梦中和现实中人物关联及主要背景交代一下。你也可以在看完我对梦境的解释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这张人物关联表。
人物关联表——
人物: Diane 现实中:如前所述的本片女主角 梦境中:Betty(Diane的化身,是理想中的完美的Diane,但有时又是Camilla的化身) Camilla 现实中:如前所述的Camilla 梦境中:Rita Diane的姨父母 现实中:Diane的姨父母(已去世) 梦境中:Betty在飞机上遇到的陌生人。而梦中Betty的姨母(留给她房子的那个人)是Diane理想化的姨母。 Adam 现实中:导演 梦境中:导演 Coco 现实中:Adam的母亲 梦境中:Betty的房东 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 现实中: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 梦境中:Adam的老婆和她的情夫(他们的形象应该是虚构的。) Party上与Camilla接吻的金发女子 现实中:可能是剧组中的女演员之一 梦境中:梦中的名字叫Camilla!是那个电影公司强迫Adam选的女演员 吐咖啡的男子 现实中:在party上露过一面,可能是剧组成员之一 梦境中:电影公司幕后势力成员,曾威胁Adam选他们推荐的那个Camilla为女主角 白胡子老头 现实中:寂静剧场的表演者之一 梦境中:Adam落难时所住旅馆的老板 牛仔 现实中:曾在party上出现,可能是个演员(还有其他身份?) 梦境中:电影公司幕后势力的boss,曾威胁Adam,微笑着把Diane唤醒 咖啡厅女侍者(她在现实和梦境中仅仅是名字不同,但身份相同。) 现实中:名字:Betty(这是梦中Diane名字的来源) 梦境中:名字:Diane(梦里侍者的名字成了Rita追查自己身份的线索) “路人甲” 现实中:Diane在咖啡厅与杀手交易时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梦境中:他因梦见那个乞丐而在咖啡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乞丐 现实中:代替杀手将蓝色盒子交给Diane的人 梦境中:墙后的魔鬼(将"路人甲"吓死)
5. 看一部爱国抗战电影,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影评
【南京,南京!】
导演:陆川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我想这种感觉跟现在犹太人回望二战集中营毒气室的感觉还不一样,除了悲愤,更多的是屈辱,毕竟这是一国之都,没有经过像样的抵抗就轻言放弃,任自己的子民变成魔鬼刀俎下的鱼肉,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是不可原谅的。
《南京!南京!》从一开篇就真实地让我体会到了那个裸露在狼群的末日危城里弥漫着的恐惧和绝望,被炮弹蹂躏的千年古城墙,弃守的军队踩踏着同胞的尸体溃败,这种恐惧和绝望自始至终地攫取着我,从放弃抵抗到寻求庇护到任人宰割,我看到的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面对豺狼的正面全裸。那轰然倒地的中山像与后来日军占领南京仪式上的祭祀舞蹈形成锋利的对比,失去了民主民生民权信仰恩泽的南京,在她裸露的躯体上只有一群野兽在蛇行,这个场面带给人强烈的视听震撼,前面剧情中有几次日军练习跳舞的情节,到这里才知道那并非闲笔,所有的摧毁都是预谋和准备好的,而且,可能一直到今天,他们一直在准备。
《南京!南京!》很大胆的一点是,陆川没有按惯例用一条贯穿的个人命运情节线来组织全片,而且用的是一个参战的日本兵角川的视角来审视和判断所发生的一切。我徒劳地等待着男女主角命运的交集,但刘烨扮演的演员表上的男一号,中国军官陆剑雄在影片三分之一处就死了,而这时高圆圆和范伟所扮演人物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展开,所以这部影片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主角,这里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座沦陷的城市。这样做的结果是影片的纪实色彩大大增强,但却部分剥夺了观众的观影快感,因为这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节高潮,节奏缺乏变化,两个小时郁结在观众心中的压抑和绝望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以至于到后来因感官疲惫而产生了一丝麻木,从而削弱了影片本应具有的感染力。不过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据说现在的故事格局是经过几番修改最后形成的,如果能接受这种叙事模式,虽然看下来有点累,但也很过瘾。
而影片中有几处人为设置的败笔不得不说,一个是在中国被俘军队在接受屠杀时爆发出的口号,这一点我在任何史料中都没看到过有这样的记载,这应该是导演借人物之口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绪了,但在这里让人一下子就跳出影片的情境了,让我觉得很别扭。还有就是影片的结尾,出现了剧中出现人物的生卒年,我们都知道这些剧中人是虚构的,就算是有原型也不是原名了,而这样的罗列太莫名其妙了,也许只为了最后出现的那行字:“小豆子,一直到现在还活着。”这个小豆子是最后被角川释放的两名幸存者之一,也许导演是想借这样的设计来表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但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太刻意了,即使要传达这样的意义也应该用更电影化的手法来表现,很多人都还记得《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那一缕烛光和那个小女孩在黑白影像中的那一抹红色吧?
其实这样沉重叙事力求真实还原历史的电影很忌讳的一点就是导演替观众去思考,很直白地把导演意图强加在观众身上,还有一点就是人为地拔高人物。范伟扮演的唐先生是这部影片中塑造最丰满的一个角色,千方百计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只为保护家人性命,甚至不惜与魔鬼交易,但我实在是看不出他有什么理由和动机最后主动放弃生存的机会,至少影片中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也正由于此,他与妻子生离死别的一场戏尽管范伟和秦岚的表演都很落力,但依旧感染不了我。还有就是角川这个轴心人物,我可以理解导演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一些人性的光辉,其实这个人物前面的举动都符合逻辑,包括他与日本慰安妇百合子的交往,对高圆圆扮演的姜淑云的敬仰和成全,甚至到他放走了两名战俘,都可以视为是给为了救这两人而死的姜淑云一个交代,但让他以自杀来为自己亲历的这场屠杀谢罪有点过了,据我所知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但电影本身并没有给我充分的说服力,我觉得这都是创作者在揠苗助长地拔高人物。
因此我觉得由于上述缺陷,《南京!南京!》很难被称为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说它是一部优秀的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商业电影,则一点不为过,尤其是在技术层面上,陆川已经在尽可能的程度上做到最好了。
首先在置景服装道具上,基本上无懈可击。我看到了事先被反复炒作的剧组在天津和长春复原的南京城,残垣断壁,遍地瓦砾,极具质感,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已经成为真正的人间地狱。陆川曾反复强调这是一部战争电影,但这部电影中真正的战争场面也就那么十几分钟,但就是这十几分钟的巷战也已经全面超越中国以前战争电影的拍摄水准了,凌厉的剪辑、逼真的声效、一丝不苟的场面调度、灵活走位的斯坦尼康,将人物的反应、动机、战术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最终呈现效果异常的惨烈。
为了追求忠实记录的真实效果,片中大量运用长镜头,其中最典型的一场应该是唐先生被处决一场,从点烟、交谈、枪杀、补枪一气呵成,到最后两名日本人在前景说话,后景一直是半吊着的已经死亡的唐先生,绝佳的构图,而且我们知道后景中一直低垂着的是范伟而不是替身,因为镜头没有换过。后面姜淑云之死也是同样效果。在那个命贱如蝼蚁的时期,影片中所有的死亡表现得都很干脆,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一条生命被剥夺,就是这么轻易,轻易得让人心惊。
群众演员的表现是考量一部大场面电影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即使是《投名状》、《赤壁》这样的超级制作,群众演员穿帮的场面也比比皆是,有的还很严重(尤其是《投名状》)。在《南京!南京!》中,人海场面有多处,我只发现了一个群众演员笑场的穿帮镜头。小股日军误入小教堂一场戏,是将观众彻底拉入影片设置的绝望深渊的开始。数千中国人面对几个惊慌失措的日本军人举起双手,其实这几千人一拥而上这几个日本兵都能给活活踩死,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屈服,这是一个丧失的反抗意识等待宰割的城市,这里的群众演员表现出来的木然很到位,配合影片情境,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心里的恐惧和茫然(典型的库里肖夫实验效应),可以说陆川对大场面的掌控能力还是很令人赞叹的。
应该说看这样的电影人人都应该是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看过之后依旧会有难以释怀的压抑。我觉得这部电影可贵的地方不是在于一味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和兽性,它在试图在更深的层次上探讨我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一场劫难。
影片真正让我动容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拉贝离开南京时面对难民们的下跪,尽管影片已经弱化了拉贝在这场屠杀中对中国人的救世主色彩,但他使得20万人幸免于难毕竟是事实,对于一个已经完全丧失自保能力,仅靠求生本能苟延着寻找救命稻草的群体来说,值得反思的东西更多。所以最后日本人的祭祀之舞才会给我那么大的冲击力,那种阳刚、那种秩序、那种虔诚,都是当时的中国人所不具备的。这里就说到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场面,这名为了换取过冬物资带头去充当慰安妇、并最后被日本人蹂躏至死的妓女,至少她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护自己的城市和人民。
也许会有人看完《南京!南京!》后会谴责这电影如何美化了日本人,但现在单纯地用民族主义情绪去解读那一场屠杀应该是远远不够的,屠城的事不止日本人干过,真正的国耻不仅仅是别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伤害,还有这个民族无法保护自己、面对屠刀只能丧失血性地正面全裸的羸弱。
6. 速求电影《英国病人》观后感。稍微长点
英国病人 那令人震撼的爱情
只因能讲一口英语,便被当做英国病人
看罢此片 除了心灵的震撼 确实没有什么语言可以去作任何评价
片末 独自驾驶着加着德国汽油的英国飞机行驶在茫茫沙海 蓝天失色 生命亦失色.黑色的高射炮如乌云一般在北非的蓝天中绽放
冰蓝色的眼睛 冰蓝的眼神 冰蓝的花朵
“
When were you most happy? Now.(你什么时候最开心 现在)
When were you least happy? Now.(你什么时候最不开心 也是现在)
I hate ownership, being owned.(我讨厌占有 讨厌被占有 而当艾玛殊伯爵说这句话的时候 已经想要占有)
I always loved you",(伯爵精通多国语言,却话也不想说.什么都来不及,什么都不得不放弃,只来得及在最后听嘉芙莲说 我一直爱着你)
艾玛殊在沙漠走了三天三夜到镇上 却因为没证件而被当成德国鬼子 在被押送的过程中跳火车 他的嘉芙莲还在沙漠里等他 无奈他和德国人做起了交易 既然英国人不把他当朋友 他只能和他们的敌人做朋友
(亲爱的,请你等着我回来.我一定会回来,哪怕是和魔鬼交易.只是为何我回来后,有的只是你僵硬的躯体.连黄色的沙砾都在为我们流泪,再也回不来了,你眼里的那潭碧绿.就让我在这黑暗的洞穴里,陪着你沉沉睡去...)
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How long is the day in the dark, or a week? Fire is gone now, and i'm horribly cold. I really ought to drag myself outside, but then there'd be the sun. I'm afriad I waste the light...on the paintings and on writing those words. We die.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taste we have swollowed, bodies we have entered,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Fears we've hidden in, like this wreched cave. I want all these marked on my body. We are the real countries, not the boundries draw on maps,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all I've wanted. To talk o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an earth without maps. The lamp's gone out, and I'm writing...in the darkness...
外面的阳光那么灿烂,我的故事也最终要结束...
”
经典 绝唱 跌宕 凄婉。。。。。
7. 第九道门一千字影评
影片简直就是个纯粹的基督故事,圣经新约里有耶稣接受魔鬼试炼的章节,结果是耶稣弃绝了恶魔的引诱战胜了恶魔。而这部电影就是说一个本质不怎么邪恶,却有贪婪、怯弱、淫欲等缺点的正常男人在恶魔引诱下走向邪路的故事。按照基督教的观点,这种有点缺点却倒还本质善良的人是恶魔最喜欢下手的目标,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潜在客户。
一开始撒旦就选择了Corso做为他们的发展客户,所以从Corso第一次见巴尔坎教授的时候那个守护天使(应该说是守护恶魔才对)就出现了,而且频频注视Corso。在西方文化里,恶魔有时候会化身为蛇,所以这个守护恶魔两只袜子颜色不一样,因为蛇是色盲。
和当神仙一样,要做恶魔也需要完成几个任务,对应几个预言才能功德圆满。所以Corso在教室里睡觉,这对应了第一个插图,沉默上路。
然后教授给了Corso一个任务,用钱交易。这对应了第二个插图,恶魔的交易。
接着因为书的原因,导致了Corso朋友,书店老板的死亡,这个预言很直观,第三个插图,倒吊的人。Corso很惊慌,但没有报警,代表了良知的泯灭。
然后Corso找到了两兄弟,从那里了解到了真正的图上面有LCF的防伪标识(恶魔应该是C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发明者),然后出去的时候手脚架倒塌差点砸死Corso,这对应了第四幅插图,祸从天降。仔细看第四幅插图除了手脚架倒塌外还有点隐喻,画上是一个老头在天上射箭,后面是两座城堡中间一座桥,老头就是那两老兄弟,而桥代表通往恶魔之门的道路,箭就是告诉Corso标识的秘密,连起来就是老头指点Corso走向恶魔之门。所以这两老头很可能是恶魔的胁从犯。
再然后Corso找到了第二本书的主人,通过比较两本书开始发现一些秘密。这对应了第五个插图,开门的钥匙。
再再然后Corso找到男爵夫人,两人博弈了两次后终于能翻看第三本书了,这对应了第六个插图,国王与女孩对弈。
书还没完全看完就被人从后面用钝器砸晕了,这对应了第七张插图,闷棍。
Corso追踪圣马丁,结果被大卡车挡路,遇见了岔路。这对应了第八张插图,迷宫。
最后教授自焚了,Corso拿到了插图,在燃烧的城堡外和守护恶魔ML。对应了第九张图,燃烧的城堡,淫妇和开启的门。因为这个MM是恶魔所以在ML的时候脸是可以不停的变化的。从插图上来看,她不是撒旦,应该是巴比伦娼妇。也是恶魔的一员,圣经启示录里就记载了巴比伦娼妇骑着多头的龙出现,圣经插图里也经常出现巴比伦娼妇骑着九头蛇或者是龙(西方文化里龙和蛇都是魔鬼的象征),背后巴别塔和巴比伦城在熊熊燃烧。ML是一种仪式,代表Corso完成了全部任务,正式成为恶魔的一员,然后他就能进入城堡里打开的恶魔之门了。至于进去后变成了什么或者能做什么,导演也不知道,就留给观众自己想象了。
8. 圣魔战印1、2观后感-自做之孽、齐天之仇、退隐之路
[圣魔战印1、2观后感-自做之孽、齐天之仇、退隐之路]
相比较上周略显平淡的枭皇论战,圣魔战印的开篇还是不错的,圣魔战印1、2观后感-自做之孽、齐天之仇、退隐之路。
只是依然就一个地方让人看的揪心不已:
第一、擎海潮和击珊瑚复合之路,这对苦命的鸳鸯,击珊瑚的失忆实在是太厉害了,脑海中空无一物,只剩一片薄雾,如此销毁记忆的武功---寂寞园“拈花指”,实在是害人不浅,最终擎海潮不得像鬼知神觉请求支援;
第二、叶小钗的复活之路,曙光已现,只是代价,未免太大,燕无书的死亡,素还真和那个什么什么的梦魇交易,难道素还真也要入魔一次?
第三、帝如来入魔之路,号天穹让帝如来一人靠近天棺,为的就是唤醒帝如来留在记忆深处的那段过往,一刀下去,最熟悉的人倒在自己面前,帝如来有此心魔作祟,还能坚持多久,实在不乐观。
话说师尹你太狡猾了,自己给燕无书的致命一击却说是无奈之举,还和素还真结为金兰,明摆将逸踪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素还真了,不过素还真念在叶小钗的情分上,没法拒绝,这算不算委曲求全呢?
可是素还真大可不必这样,师尹当年在叶小钗的兵器动过手脚,还让叶小钗误杀长空,不然也不会被千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也不会那么简单的就被宿闲卿偷袭成功,难道你忘了吗?这是他该做的。
邪道尊势力慢慢浮出水面,一枪一刀一弓,让我想起当年魔界的三大守路者。
这三人实力都不弱,还有一个声音让老夫萌的不得了的剑少,加上有邪刀助力的妖后,邪道尊实力比起末世圣传不会差太多吧?
妖后的邪刀又会吸收或者消耗对手的功力,这个貌似比军督的化功大法要高级很多,以后大家碰上可要小心小心了。
说到末世圣传,天君提前跑出棺材,两种可能,一种是冒着身体未复原就提前出关的风险,第二种就是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
那个躺在棺材里的年轻人,易子娘的儿子,很有才华,一个没有武功的人,智力却相当高,应该是末世圣传的军师吧,天君在前方打斗出力,他就在家里放风筝,放风筝观察前方战况,很有创意的想法,不过比起炎炽凤羽站在方舟上用望远镜,似乎落后了很多啊。
继续本周的剧情讨论:
自做之孽,来自魔王子。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这就是魔王子的真实写照。
魔王子从一登场,就开始施虐自己的父亲咒世主,吸收了自己父亲全部的能量;
对重伤的凯旋侯下手,被剑之初重伤的凯旋侯回到火狱不仅没有得到魔王子的肯定,反而将其认为废人一个,进一步将其剩余功力废掉,关进地牢;
逼死自己的妹妹,为求所谓的高贵血统,逼婚自己的妹妹寒烟翠,以至于寒烟翠不得不死于深爱自己的迦陵之手;
杀害自己的旧情人太息公,这个不想多说,因为自魔王子出关后,太息公就开始了自己的悲剧之路,和谁在一起不好,非要和这个异数扯上关系;
迦陵的出走,对火狱,对咒世主,甚至对魔王子都忠心耿耿的迦陵,却遭到魔王子的无情唾弃,嘲笑;
还有那个满目狰狞的截杀者,没怎么表现就直接被秒杀;
妖媚的红狐,更是直接被虐的自杀了,这就是一个悲剧啊,观后感《圣魔战印1、2观后感-自做之孽、齐天之仇、退隐之路》。
所以比起他们来,死在殢无伤手下的深流君,死在啸日猋手上的魃鬼,似乎就幸运很多了。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人,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另外一个人,霓羽族圣主慕容情。
霓羽族的灭族之恨,以及后来连续几次的胯下之辱,致使慕容情为报仇不惜牺牲孔雀,与末世圣传合作,来进入魔城。
最终虐人者,被人反杀,而且是掉进火山口,“赤晴,我们输了”,说出这话的魔王子心中是怎么一个想法,一直玩弄别人的感情,这次终于玩到了终点。
你想反道德,反情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魔王子败亡那一刻,发现这个世界突然变和谐了。
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记得那个说出西瓜理论的人吗?
齐天之仇,来自慕容情。
曾经逍遥的薄情馆馆主,在薄情馆这个自己营造的小小江湖中安然过日子,没有仇恨,没有烦恼,有的只是交心的朋友,清醇的美酒。
可是你不入江湖,并不代表江湖不来找你。
身为霓羽族圣主的阿多霓,是一个种族的信仰与希望。
何况是这样一个软弱的种族?当他们遭到欺压时,他们希望他们的圣主能给与帮助。
更何况霓羽族的灭族之恨还是慕容情带过去的,慕容情嘴上不说,我们都知道,他心有痛。
于是他第一次找上魔王子,结果的完败,而且受尽耻辱。
为剑之初再找魔王子,结局还是一样,受尽耻辱而回。
身份尊贵的阿多霓,如何受过这种耻辱,此仇比天高,比海深。
于是慕容情开始踏上自己的复仇之路,只是这条路却走的无比艰辛,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行为,除了愁未央,除了剑之初。
为得到进入魔城的机会,慕容情向除自己之外唯一的霓羽族族人孔雀,下手了,果断取出起龙骨。
然后在魔城中与魔鬼交易,无异于饮鸩止渴。
可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凭借从魔城得到的雷电之力,配合剑之初的极心禅剑,顺利击杀魔王子。
大仇得报的魔王子,雷电之力也被魔城收回,此生再无眷恋。
唯一放不下的只有孔雀,霓羽族所剩下唯一的族名,也是他这个圣主最后的牵挂,如果剑之初的照顾,也会放心很多。
能和剑之初再赏一次花,慕容情走的也可以安心了。
或许这时候愁未央也在身边,就会更完美些。
退隐之路,来自剑之初、戟武王。
碎云天河,戟武王一会剑之初。
“我愿意等你,若你对这个江湖厌倦了,咋们便退隐。”
这是一种奢望。
剑之初还好些,要退出不会那么难。
可是戟武王呢?
魔王子已死,剩下的还有师尹的仇,还有邪道尊。
遭到邪道尊偷袭后,戟武王势力大减,更何况娘子军能在苦境站稳脚跟凭借的就是戟武王的盖世武功,现在有孕在身的戟武王,功力大打折扣。
如此实力,如何能在的慌乱的江湖存活?
可是退隐,戟武王能甘心吗,至少现在没有这种迹象。
她还在酝酿着杀师尹,她还要为手下的女兵们报仇。
可是,羽翼一除,剩下你这个光棍司令也就快了,魔王子可是前车之鉴啊。
如果猜测不错的,孩子应该快要出生了吧,或许孩子的出生唤回戟武王的慈爱的母性,以后将生活重心转到两个孩子身上,或许离退隐就不远了。
不过不过,现在剑之初还不知道自己当爸爸了,最终还是要等到戟武王陷入危境时,符应女求救的时候才会说吧,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隐退之路,依然漫漫无期。
退隐之路,来自剑之初、戟武王。
〔圣魔战印1、2观后感-自做之孽、齐天之仇、退隐之路〕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9. 九部半电影观后感
[九部半电影观后感]?为了更愉快地打发时间,三天里看了这几部电影:《杀人电影》《窃听风云》《十月围城》《金钱帝国》《珍妮弗的肉体》《莫斯科保卫战》《滑铁卢战役》《蒙古王》《穿越情欲海》《暮光之城》,九部半电影观后感。??看电影显然比看书简单多了,基本不用动脑筋,而且可以目不转睛。之前花了两个通宵看了几本书,略感疲惫,发觉如果这一年里仅有的连续一周的假期用来足不出户地看书的话,我可能会吃不消,不仅是身体吃不消,而且看过的内容也难以消受。如此,只好忽视定制的一周的阅读计划,改为看电影,连续看下来,同样也是精疲力竭。也许无论投入精力干什么事情,最后都会收获一种迷茫,而非是豁然。??我没有养成在干完一件事后就用文字进行记录或总结的习惯,譬如看完一本书就写一个读后感,看完一部电影后就写个观后感。事实上,我认为这样是有用途的,至少可以巩固一下对一本书一部电影的记忆,而不至于让你白看了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因为我们的记忆力总是靠不住的,很快你会忘记一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当一周后你和朋友谈起你看过的某部电影时你可能已经毫无印象了。这样一来无异于我们浪费了看书和看电影的时间,它的存在没有给你带来哪怕是饭后谈资的任何作用。除了"是的是的我曾经看过但不记得具体内容了"或是"我可能看过吧"诸如此类的让你感受不到力量的话。??现在我认为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哪怕是为了理理事后自己紊乱的思路。如果你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而你对这宝贵的时间又是无比不在意的话,你还是接着看下一本书或是下一部电影了。????《杀人电影》这个美国片我并没有看完,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到一半的地方,我仍不明白它算是灵异片、恐怖片,还是谋杀片。一个晚间聚会,一对年轻情侣在吸粉之后回家,途中出现的幻觉让他们惊慌失措,而窜进了一片冰雪覆盖的森林,打电话报警求救,由于幻觉仍在,致使他们时不时就会神志不清,甚至无法向警察说明他们具体遭遇了什么身处何处。这些情景都可以理解,而且最让人气愤或是着急的地方就是,那个他们在杂货店由于幻觉所见到的神秘男人在之后的半小时里没有再次露面,根据我对情节的理解,这个人显然是一个关键人物,虽然之前并没有任何关于此人的介绍和情节引入,但是,他们却是遇到此人之后才面临一连串的诡异现象。那么作为观者,我有理由认为这个神秘男子在之后的片情中迟迟不出现是让人费解的,而只是反复地把镜头放在两个年轻人在森林里的慌乱,以及在一间木棚和一栋被遗弃的破楼里受到的惊吓,接到报警的警察又迟迟没个辙(这难怪,他们也完全搞不懂是怎么一回事),至于那个男子我却始终无法把这对年轻情侣遭遇的灵异或者看上去极为恐怖的事件给联系起来,因为什么呢,冤魂复仇?变态杀手?。不得不说看到这时候仍然没个头绪是让人泄气的,所以我选择了看另一部电影。????《珍妮弗的肉体》比它有趣的多,杀人更直接,灵异更迷人。开朗且开放的在中学就失去贞操的珍妮弗被一个二流乐队当作是处女为撒旦进行血祭以换来命运改变--乐队的走红,结果却造就了魔鬼的珍妮弗,靠吞食少男的心脏来充饥,引起了小镇的恐慌。她把这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的竹马之交闺蜜妮蒂却让她产生了恐惧和反感,结果失去了她的友谊。珍妮弗把她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了妮蒂的男友。事先得到过妮蒂警告的男友吉姆并不相信她的所言,认为她该去看心理医生,并不认为和她即将去参加的舞会会发生妮蒂所说的情况--珍妮弗的饕餮,而他的妈妈由于对传言的担心也让他在去参加舞会时做好防备的必要。途中,精心打扮的吉姆就遇到了装扮性感的珍妮弗。珍妮弗将反间计和美人计并用诱惑了吉姆,把他骗到了荒地上一栋废弃的大房子里,里面有一个杂草丛生的游泳池,然后把他推进了泳池里准备饕餮。这时,在舞会苦等男友的妮蒂感应到事情的不妙,沿路找到了这里,发现已经魔鬼变身的珍妮弗已经咬破了男友的脖子,这激怒了她,便奋不顾身地与珍妮弗展开了殊死搏斗。珍妮弗带伤离开了那里,男友却离开了人世。为了报仇,妮蒂突袭珍妮弗的家,与之在房间的床上厮打,无意间发现了珍妮弗脖子上项链为之带去魔力的秘密,果断地抓掉了那个项链,毅然杀死了自己的闺蜜。被关进老房的妮蒂发现自己也拥有了先前珍妮弗的魔力,然后轻松越狱,找到那个此时异常走红的乐队,以各种诡异手段杀死了所有乐队成员。??美国片总是将魔鬼弄的无比肮脏、恶心,与人类的纯洁、干净形成鲜明对比。也许魔鬼被人生造出来就是为了让它面目狰狞、手段残忍、习性丑陋,从而满足人类的洁身自好的本能,并让人相信自身的美好与善良。????《窃听风云》名字起得太阔气了,里面并没有什么风云可言,只不过一次简单的窃听事件,被渲染地严肃而且极为保密,但似乎又只像是表面功夫而已,被窃听的风华公司,那些真正的头头们自有一套反窃听的办法。电影的转折点,无非就是一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在带着小蜜在夜间舞会还没结束就返回大楼(并不值得怀疑),貌似要拿什么东西,拿什么东西也不得而知,倒是那个小蜜起了决定性作用,她问那个人物拿什么,在撒了一句娇之后就得知了股票将在第二天暴涨的消息,在后来成为了剧情发展的关键。至此,我们是不是当有理由相信这个小蜜是警方的一个卧底呢,显然小蜜是不重要的,肯定不是卧底,如果是的话,这所谓的经验丰富的窃听小组就形同虚设了,片名也可以改为《无间道》了。窃听到这一消息的老杨(古天乐饰演)动了心,因为儿子得了怪病需要花钱自己也患了肝癌当考虑给妻儿留一些遗产,所以正好其他监听人员去楼顶吸烟的空儿,同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小祥(吴彦祖饰演)商量,"私吞"这段内容,小祥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因为其准岳父是个大富翁,嫌他做警察薪水太低让他辞职到自己的公司做事,但他对这份工作有着天真的热忱,所以一番理所当然的心理斗争之后他与老杨在股票暴涨的个人立场上达成共识。而这事儿被他们的顶头上司阿俊(刘青云饰演)以极其敏锐的"业务"眼光察觉了,然后就是他在警察的职业操守和同事(也是兄弟)情谊之间的思想斗争,最终当然是人性化地倒向后者。??显然这部电影并不是让几个无名警察因为窃听到股票暴涨之后那么容易一夜暴富的,正所谓任何财富的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有着肮脏的无耻的甚至是残忍的"交易",或者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老杨付出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以及妻儿五口人的性命,小祥付出了生命,阿俊也失去了心爱的女人和最信任他的上司、朋友兼他女人的前夫,观后感《九部半电影观后感》。后来的事情,显然不是生者享受财富,而是为死者报仇,跟窃听本身已无什么瓜葛了。这么看来,这部电影可以叫作《不义之财》或者《职业操守与兄弟情谊》了。??记得这部电影在开始放映之前有着非常热闹的宣传,我还看到了湖南台为之操办的首发式,也是有点诱惑性的,但我当时并没有兴趣去花钱观看它。我不喜欢赶潮流,我不急着去看任何一部新片,我知道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免费地不受宣传蛊惑地有选择地去看"当时"据说很火的电影了,那时候真正的好电影会仍然留在人们的视野里,而只是靠宣传试图钻进人们大脑的片子的一把火最终会烧完而被人们淡忘。这也许是我至今没有走进电影看过一部电影的原因吧,可能有人会说去电影院观看其实是为了一种气氛和一份享受,诚然如此,没人会拿这个来和他们进行是不是要去电影院的争论,个人所好不同而已。??《十月围城》《金钱帝国》都给我的也是同样的感受。当时《十月围城》还在首映宣传的时候,就有朋友建议我去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因为它是和它同期宣传的电影中最值得观看的一部。也许如此吧,但愿人们对它的评价比《风声》《秋喜》《2012》都高,但这并不影响我去这一部电影的视角和感觉,它至少让我知道了在任何大革命之前总是会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铺垫通往成功的道路,可笑的是并非历史记住了他们,只是影像偶然地甚至是不确切地记住了他们,而后世的人们在知晓之时可能还会认为一切只是虚构。《金钱帝国》和《证人》一样是警匪片,只不过这里警察的角色比较尴尬,讲述的故事是香港警察不光荣的历史。????连续看了两个长篇幅的战争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和《滑铁卢战役》。真的很长,《莫斯科保卫战》有五个小时,《滑铁卢战役》也有两三个小时。若不是点开了就懒得更换的话,我肯定不会总共花八个小时看这两个战争片,即使我对这段历史再感兴趣,我真的很懒。剧情没什么说的,讲的都是西方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历史仿佛并不是由所谓的人民大众谱写的,制造和改变历史的都是那些大人物,他们叱咤风云,他们挥斥方遒,他们经天纬地,他们牛逼哄哄。??《莫斯科保卫战》名字该改大一点,叫《苏联保卫战》,从希特勒准备入侵苏联开始的神出鬼没的屯兵边境和狡猾地透露虚假情报,到大规模兵团作战和无数最终形同虚设的坦克逐步进逼战场,我一直期望看到的莫斯科巷战和苏德狙击手的对决连一个画面都没有,这也许是我作为观众的要求太多,别人会说你有本事你去写剧本你去导演啊!中文字幕的翻译给我留下了一点深刻而愉悦的印象。有个苏联军官在反攻时,对士兵说,立刻给我反攻,你他妈进攻啊!还有,一个苏联士兵的机枪还没修好将军却要急着冲锋,"将军--""嗯?""机枪还没修好。""哦,你让它见鬼去吧!"希特勒的不可一世是迷人的,尤其当看到战争初期捷报频传他痛快而自信地拍了一下自己大腿的时候。我们斯大林同志的神情及打扮和那浓浓的胡子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滑铁卢战役》里的拿破仑让我想起我大学的第一个辅导员,一样的矮小,一样的脸庞,一样的暴跳如雷。这是一个神性光环渐渐消失的拿破仑,一个壮士暮年的拿破仑,一个一挥手还可以让数千人倒戈但无法挽回败局的拿破仑,一个悲剧的拿破仑。中世纪的方阵作战让现在的人看来不忍发笑,你会奇怪,他们怎么不快速地冲啊,怎么使用计策包抄啊偷袭啊,非要等到点了咱们才开始打仗,彼此很友好,队伍前进咱们都还打锣敲鼓的,真像斯大林同志说的战争所需要的艺术。看完这部片后,我把原本准备给拿破仑的敬仰给了威灵顿。他说,一个正在撤退的部队永远不会对他们的统帅心生爱戴。他还说,肮脏的今天,艰难的明天。而拿破仑却说,不要在敌人犯错的时候打断他,那是不礼貌的。????看《蒙古王》之前我以为也是战争片,看后感觉连传记片也算不上。我以为会有很多铁木真如何领兵征服欧亚大陆的场景,但从始至终都是铁木真像耶稣一样如何受难,以及像朱元璋一样如何从无到有,除了他的安达扎木合帮他抢回自己的女人勃儿帖,和他同扎木合一山不容二虎的决战之外,再无战争画面。??铁木真的扬名立万并被后世传送,主要靠的是其惊人的意志力(9岁朝圣时掉进冰湖未死并结识了扎木合拜为安达,后来被自己的安达当作奴隶买卖在监牢里靠吃偶尔降落窗前的鸽子饮雨水维持了生命)和坚定的决心(他说,我必须完成我开始做的事情),但也得益于蒙古人不杀儿童的古怪习俗(如果篡夺他父亲汗位的塔古泰开始就凶狠不顾一切地杀了他而不是等他长大了再绝后患,即使在其三番屡次逃脱之后),以及这个被他选中同时也是命中注定的女人勃儿帖。虽然她几番成了自己仇家和边贸商人的女人还为别人都怀了孩子,铁木真对她的感情无疑是坚贞和执着的,因为他一开始就认定了,他把迎娶勃儿帖作为他白手起家逐步复仇的不容争辩的头等大事。勃儿帖确实不是一般的女人,我想,她起码和吕后、长孙皇后、慈禧太后是同一级别的女人。在敌人的帐内忍辱负重,在铁木真营救之时杀了那个糟蹋她并她大了肚子的男人,铁木真对大肚子并不在意,因为她爱的是勃儿帖,摸着勃儿帖的肚子对扎木合说这是他的儿子。??片中最让人不解的也许就是,铁木真在宋蒙边境被当作奴隶买卖,南宋一贵族毅然准备花平常五倍的价钱买下他时,随行的老和尚莫名其妙地说的一句话"不要买他,免得惹来灾祸,我看见数千蒙古铁骑在毁灭我们的国家。"当然这是历史事实,但此时突兀地在这时出现,在观众看来肯定是摸不着头脑的,老和尚没有给他认认真真地看相把脉,怎么就一下子先知似的说出这番话来。还有让人费解的,老和尚以其先见和广博的悲悯同监牢里的铁木真谈判,让他日后进攻南宋时不要捣毁寺庙,如此而已,铁木真让他杀死守卫把钥匙拿给他,显然和尚是不杀生的,于是铁木真让他为其送信,把他和勃儿帖的定情信物--乌鸦的骨头送给她,和尚答应了。于是乎和尚不辞劳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成了这个使命,后来勃儿帖跟上一个商队嫁给了商人到了边境救了铁木真。铁木真横扫乾坤之时也信守承诺没有摧毁和尚们的寺庙。我在想,铁木真的历史显然也深深受益于这个傻吧啦叽的和尚,才使得他成了后来显赫一时的成吉思汗。也许这不是历史的真相,只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剧本而已。??对于饰演铁木真的日本演员(我没有留心记住他的名字)的形象让我心目中的成吉思汗变了味,相比较由孙红雷饰演的扎木合更具有大漠汉子的野性和雄心,孙红雷本就一个牛逼的演员。????《穿越情欲海》是一个比较没劲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从法国开往英国朴茨茅斯的巨型客轮上,前面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十六岁主人公法国人托马斯才和有三十岁的英国摄影师爱丽丝调情有所进展,虽然一开始两个人都心怀鬼胎。而后又过了十几分钟,爱丽丝才怂恿托马斯成功,两人才回舱慢慢吞吞地开始做爱,休息了会又草草做了一次,然后船就快到港了,故事和影片也就快接近尾声了。除了两个人都露了点,其他的画面现在看来都是多余的。前戏最精彩的算是俩人在客轮餐厅及舞厅里的那些涉及男女情感、前途命运、人类社会的偶有闪光之语的对话。我认为俩人在观看魔术师表演时的那段该是一个蛮经典的画面,年轻的托马斯壮了担心抚摸爱丽丝的手指和手臂,爱丽丝自然地享受抚摸。魔术师的表演具有相当多的隐喻,首先是男权社会女人对自己命运的不可掌舵,男人总是变着花样讨女人开心,玩弄女人,然后撒手,再另寻新欢。影片的结尾告诉我们的,或许这里不是男人玩弄女人以寻开心,而是一个老女人猎新猎奇然后溜之大吉的故事,最后只剩托马斯这个未成年男子默默无趣恍然若失地离开朴茨茅斯港。????《暮光之城》是我看的这几部中最新的一部,显然它还有很多后续故事我不知道,所以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故事。毕竟一个吸血鬼题材的电影,以团圆的喜剧收场多少让人感觉美中不足。BALLE是一个人见人爱的气质女到新学校对人人敬而远之的气质男EDWARD一见钟情,后来他神奇地救了她一命,在知道了他确是吸血鬼后,更加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然后他们遭遇困难并克服了它,最后美好地在一起了。这是一个美丽且十分俗套的爱情故事。只不过男主人公是个吸血鬼。????看完电影之后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顾一下,感觉还蛮不错。以前看过一篇教人如何写影评的文章,里面说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就把情节从头到尾讲一遍,如你一路看下来的话,我基本学到了这招。还有,说是可以八卦一下演员和导演,并记住几个国外电影大师的名字,至于这一点,我获悉途径不多,无从谈起,只好凭借主观想象和逆向思维了。????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广州?〔九部半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