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离观后感
『壹』 求一篇影评《一次别离》的影评!! 很着急 谢谢了
一、译名的“分离”
把英文片名"A Separation"直白地译成“一次别离”似乎是欠妥的,个人觉得译成“分离”或许更为贴切。一来,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接受采访时也说,“Separation”涵盖了诸多的层面,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留给观众自己。"A Separation of...."这个语法结构提供了一种开放性的解读方式,但中文名“一次别离”却隐约有种一锤定音的意味,弱化了电影本身的多重寓意。二来,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觉所谓“别离”并没有太多向过去告别的意思,也并非是一个位于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而是将各种“分离”全都交织在一个故事中,且无论在哪一层面上,都显示出了一道鲜明的分野与裂痕。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正是试图通过两个不同阶层家庭的碰撞来揭示出这道分野与裂痕的存在。
二、精英与精英的分离
纳德和西敏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家庭,显然是伊朗社会中精英的象征。他们有房有车,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负担得起护工和家庭教师的开销。但导演阿斯哈通过开篇那接近4分钟的长镜头,透露出这个中产家庭正遭遇到的解体危机。一反惯例的是,在离婚的当口上,西敏依然承认纳德是一个得体而正派的人。他们唯一的分歧在于,西敏拿到了出国的签证,因为她不愿女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至于是何种环境,阿斯哈狡猾地略过不表,点到为止——而纳德不愿离开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老年痴呆的父亲是个明显的隐喻——一个老迈而病入膏肓的祖国。西敏质问纳德,你父亲还认得出你这个儿子么?纳德回答,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得出他是我的父亲啊。国家失序的症状之一,便是中产阶级的逃离。离开还是留守,纳德和西敏无疑代表了这一群体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的观点。颇有意味的是,纳德在法院的长凳上对着女儿Termeh举手起誓时,却不想把身边和他拷在一起的士兵的也牵了起来——选择离开的大可自由地离开,决心留下的却处处为僵硬而强大的体系所掣肘,还有比这更绝妙的讽刺么?
三、 民众与精英的分离
比起精英内部的裂痕,民众与精英之间已然是一道鸿沟。而这也是整部电影着墨最多的部分。
护工Razieh和她的丈夫Hodjat无疑是底层民众的象征。他们在身处精英阶层的纳德和西敏面前,几乎毫无话语权。 Razieh在和纳德的薪资谈判中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所有的努力都在后者的一句“下午之前给我个答复吧,这样我也好找别人”前烟消云散。而她的丈夫,背了一屁股债的Hodjat也只能祭出“如果我干得不错,能不能加点?不满意你可以不付钱。”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对此,隔着玻璃窗的纳德根本不置可否,他只顾提出自己的要求:你明天来吧,带上身份证。
在精英阶层的眼中,Razieh和Hodjat他们,无疑属于一个和自己全然不同的群体。如果我没有遗漏的话,在纳德和西敏的对白中,有意一次也没有出现过Razieh和Hodjat的姓名。对他们来说,民众只是一张张模糊的面孔。其中一场戏是这样的:纳德下班回家,目不直视地称呼Razieh为“女士”,边敷衍着她的问候,边直奔女儿的家庭教师而去,主动打招呼并称对方为“Ghahraii太太”。两相对照,区别立现。另一个更明显的桥段是:纳德的女儿Termeh在法院的走廊里背诵课文:“在萨珊王朝时期,人们被划分为两个阶层:上层特权阶层和普通阶层(the normal class)。”她的外婆立马纠正说,是"普通民众(the normal folks)”。而此时占据镜头的,正是Razieh和Hodjat的女儿,她在一旁鹦鹉学舌地附和着Termeh的背诵。导演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分离的阶层观念,不仅是后天的自然演变,更是一种人为的假定和预设。
而在双方的直接交锋中,这种差距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法院里,面对纳德和Ghahraii太太条理清晰的反驳,Hodjat只能愤懑地对法官说,“我没什么可失去的了。”然后他指着纳德,“我的问题在于,我没法像他一样能说会道。”他情绪失控,他被判蔑视法庭,可他除了以头撞门之外再无他法。而他的保释担保人,还必须有公务员或企业主的身份才行。其后,Hodjat放弃了在法庭上的言辞争辩,转而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真相。他闯进学校逼迫Ghahraii太太对着《可兰经》起誓,而誓言完成的那一刻便意味着他最后的出路也被堵死。另一边的纳德完全不同,他只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他不可能如Razieh所说的那样,把她从门口推落至台阶,因为这根本不可行。此时,在民众与精英分离的背后,还隐含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分离——宗教信仰和世俗规则之间的分离。而无论从哪种层面上来看,高下立判,胜负已分。
事实如此,在精英阶层面前,普通民众彻底居于被动。平时,他们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而当他们试图抗争时,又完全力不从心。但吊诡之处在于,在纳德的父亲——伊朗国家的象征——患病之后,西敏选择离开;有工作有女儿的纳德无暇顾及,只好选择雇人帮忙;因此恰恰正是沉默而弱势的Razieh担负起了最脏最累那些活。阿斯哈以此完成了一幅无比精确的社会速写。
四、 道德与现实的分离
在事故发生之后,尽管纳德、西敏与Razieh、Hodjat处于相互对立的立场,但他们都在各自道德的约束下被卷入了这场纷争。只不过,一方信守的是传统的宗教道德,另一方遵循的则是世俗世界的法律规则和个人道德。但这还只是一个开端。
Razieh的看护工作受制于宗教道德,在为老人洗澡之前,还需要打电话向宗教权威请教是否可行。在这个一路狂飙的现代世界里,古老的宗教观依然顽强地延续着它的生命力,传统和现代的裂痕也因此日渐彰显。而因为顾忌丈夫Hodjat的感受而不敢坦白车祸实情的Razieh,一边要将这出戏继续演下去,一边又暗暗地受到道德的谴责。这种挣扎一直持续到纳德和西敏愿意出钱赔偿,才触及到她的底线。讽刺的是,她道出实情的理由并不是担心会给自己的女儿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是害怕会招来可怕的诅咒。她的丈夫Hodjat同样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也一个因无力养家而自责的男人。当Razieh袒露车祸实情后,他想收下赔偿金并独自承担说谎的罪过。此时,在与宗教道德的冲突中,身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感最终占据了上风,赢得了一场近乎自残的胜利。
纳德为女儿温习单词,告诉她写正确的答案,即便因此被扣分也无妨,则是一处用来勾勒人物性格的铺垫戏。在顺便嘲笑僵硬的学校教育之余,更是在表明纳德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不介意为坚持原则付出小小的代价。但面对法官的追问时,他却违心地说了假话。当恪守道德便意味着遭受法律的制裁,当坚持的代价过于高昂时,向现实妥协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后法官要求询问他的女儿Termeh,纳德既没有鼓励她说出真相,也不曾怂恿她为他圆谎。他没有勇气向上攀升,同时也拒绝继续坠落。他的不选择,却等同于将选择的重担转移到了Termeh的肩上。而这一转移,不想却成为了另一种分离的肇因。
五、童年时代与成人世界的分离
Termeh和Razieh的女儿一起玩桌上足球的那一场戏,是全片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亮色之一。那个时候,她们还生活在一个用童话与课本堆砌出的世界里——那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当她们的父母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谎言来应对时,灰色出现了。她们被迫承担起了不该由她们承担的重负,保守着一个昏暗浑浊的秘密,她们成了各自父母沉默的同谋。而后,Termeh迫不得已在法官面前不动声色地帮着父亲圆谎,转眼又在汽车后座上泪流满面。她的童年时代从此崩塌,而在它的废墟之上隐约出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成人世界。临近结尾时,这两个孩子那阴沉对视的一幕,堪称全片最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这沉寂的四目相接中,两个小女孩一同在向她们的童年时代无言地告别。一个残酷的成年仪式完成了。
六、纳德与西敏的分离
纳德与西敏的分离,是整个故事的源头,同时也构成了诸多“分离”中最浅显可见的一个层面。事实上,分居起初只是种姿态,是一件纳德和西敏用来博弈的武器。纳德以为女儿和自己更亲,她不走,西敏也不会走;西敏知道女儿为了留住她会呆在父亲的身边,所以除非纳德弃子认输,她也走不了。两人之间,便维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但西敏和纳德在是否该支付赔偿金的问题上相持不下,以至于所有本已被按捺下的矛盾瞬间井喷,情势的发展渐渐超出了两人的控制范围。当西敏朝堵在门口的女儿大喊:“鬼才答应过!”时,一切都变得无可挽回了。影片最后,阿斯哈又安排了一个纳德和西敏在法院长廊里等候判决的长镜头,所有的“分离”都在这里等待观众给出自己的答案。
七、伊朗电影与大陆电影的分离
好玩的是,对于大陆电影而言,最后还会多出这一层面上的分离。那些老是把怀才不遇归咎于投资匮乏的苦主们可以闭嘴了,人家这部基本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的《分离》才花了不过区区30万美元,这点钱都不够国内某些豪华烂片做宣传的,用来雇水军在网络上刷分可能还差不多吧。至于把所有症结都推诿到审查制度上的借口,似乎也显得不那么可靠了。继《三个傻瓜》和《芭萨提的颜色》令我们惊觉,原来印象中只会又跳又唱的印度电影已经远远甩开我们一大截之后,面对受到同样桎梏的伊朗电影,大陆电影还留有多少自辩的余地呢?整体水准低劣,审查制度当然难辞其咎。但个人拍不出好电影,恐怕只有怪自己内功不够。对此,借用卡尔维诺的一段话再合适不过了:“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贰』 <警察故事2013>。观后感350字左右 谢谢
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有着这样的段落:方鸿渐几个男人在游轮的下层打牌,突然从楼上下来一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于是几个男人戏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在年末贺岁档导演丁晟、主演成龙带着《警察故事2013》,讲述了一个武打、枪战、爆炸、追车之后,让人依旧有所思考的“局部真理”的故事。作为大陆新生代电影导演,丁晟不仅保持了《硬汉》、《大兵小将》中的阳刚叙事,而且渗透了导演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五年前,一个便利店内发生了劫持人质事件,年轻貌美的女孩小薇死于歹徒魏小福刀下。不久前,原本是孤儿的小薇与远在海外的哥哥武江相认。妹妹的突然离世让哥哥精心筹划了一个五年的“约会”,约到了所有见证小薇死去的人:警察钟文、药店老板、 牛总、 妈妈桑,并以人质为要挟从监狱里带来了歹徒魏小福。小薇死亡事件在每个人的口中,都有一个版本。在场所有的人都相互推脱,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局部真理”,然而拼贴到一起的竟然是另一个事实。
丁晟导演将一个死亡罗生门巧妙的用到了一个拼图叙事之中。电影叙事的拼图化,从上世纪50年代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开始,到近些年来的昆丁塔伦蒂诺导演的《低俗小说》、伊纳里多导演的《巴别塔》、盖瑞马科斯导演的《11点14》……再到今天的《警察故事2013》,这种电影叙事结构已经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到底是谁杀死了妹妹?哥哥认为是警察因为私事,不安心办案导致了歹徒失去了耐性,杀掉了妹妹;歹徒说,不是,他很有耐心;哥哥认为是旁观者见到妹妹被当做人质,冷漠无情的逃跑导致了歹徒杀掉了妹妹;旁观者说,不是,妹妹当时买了大量安眠药,准备自杀;哥哥认为是歹徒谋财害命,杀掉了妹妹;正当哥哥要把所有人都置于死地,以祭奠妹妹的时候,歹徒说,不是,她自己往刀上撞的。层层揭秘之后,杀死小薇的真正凶手其实是哥哥武江。因为妹妹恋情、怀孕事情得不到哥哥的承认和祝福,并扬言要杀了妹妹的男友,因此妹妹在看了一眼窗外的男朋友之后,选择了自杀。故事到此,又有些韩国电影《老男孩》的结构模样。
不过,不管像多少人,它还是丁晟的。《警察故事2013》讲得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仇杀、情杀,甚至不再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了。导演把故事放置到一个极度发达的现代都市社会的环境下,尽管通讯设备越来越先进了,影片中已经警匪用视频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对话。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已经越来越疏离。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沟通能够解决的了。
电影中,我们都看到了涉及关键情节的所有镜头,而且作为导演过300部电视广告片,并在《硬汉》中已经大显身手的导演丁晟,用炫酷的电影造型极为精准地阐述。然而导演的功力就在于,观众却没能看到事实。就像阿斯哈·法哈蒂导演的《一次别离》所探讨的哲学问题一样,看见还是没看见,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只能窥见“局部真理”。
『叁』 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影评,两千字左右要有专业术语,急急急!!跪求,谢谢
近日,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上映了。我不知道是应该哭好?还是笑好?一个综艺节目却强行改成了电影!不伦不类!关于这部所谓的电影有太多的人吐槽,我就不想再费口舌喷了。我只是痛心国内的综艺,国内的电影!
先说说综艺吧,没有创新,只知道抄袭!我知道有人会说,有的综艺是买了版权的!但我想说没有创新力的民族是可悲的!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韩国的running man的,但自从奔跑吧兄弟出了后,每一集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我只想说,除了人不一样还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哦,我错了,还是有金钟国昵,人还是有重样的!可悲啊!还有五天的拍摄周期拿下7亿票房的爸爸去哪儿,我真是无力吐槽了!我只想问一句:广电总局,你在哪!限娱令是干什么用的!强烈建议限娱令限制娱乐节目电影化!真是不该管的瞎管,该管的却不管!
说到我最爱的电影,除了叹息还是叹息。看看中国电影的现状,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化,以至于在社会风气的循环下,大众品位趋于低俗,导演偏于商业。在中国,有名的导演都拍商业大片了,小众的才气导演都转战欧洲电影艺术圈了,尖锐的电影无法通过,那么谁还有心思去拍一部基于中国现实的影片,谁还有资金去勾画一部反映中国生活和民众心理的影片。
反观国外,韩国能拍出抨击军政府的《辩护人》,强奸少女的《熔炉》,《素媛》;巴西能拍出人间地狱般的《上帝之城》,批判腐朽体制的《精英部队两部曲》;甚至连饱受战乱的伊朗都能演绎出温馨的《小鞋子》,反映伊朗人民生活的《一次别离》。我只想知道国人在追求着什么!名与利吗?但似乎IMDB的前端永远与中国无缘!我不敢奢求国人能像 理查德•林克莱特一样,花12年拍一部《少年时代》。但你们也别只用三五天来拍出一些所谓的“电影”来赚票房吧!这只会扭曲国人的价值观!
真希望能见到中国电影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风云再起,席卷全球!
『肆』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影评 本片所涵盖的内涵 所映射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推荐看这篇影评:在分离中寻找空间 ——《纳德和西敏:一回次别离》答评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96113/
『伍』 一个人在途上读后感700字
一个人在途上的伤悲
——读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彻骨的疼痛从我的心尖划过,在这样黯然的秋夜里,我手捧郁达夫先生的散文集,一篇《一个人在途上》看得心里骤然起了波澜!(作者此时此刻复杂多变的心情,看得想入非非,跟着书中的内容而心情起伏不定.)
达夫先生的书我一直怕读,这怕的感觉大约是在早先读过几篇他的作品之后产生的,为什么会怕,没有好好思考过,这晚,终于知道,是因为他的伤悲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的生命,(看出达夫先生热爱创作,热爱生命)而自己,也是如他一样的性情中人,读过犹如身处其境,亲历一般,更深的知道他的痛!(我想达夫先生的书一定是很成功的,深深吸引着作者,扣人心弦,回味无穷.达夫先生的痛一定是深深的,不然他不会写得那么意味深长,我要好好读懂它.)
一个人在途上,达夫先生遇到的是什么呢 在这篇怀念亡儿龙儿的文章里,我读到了寂寞,哀伤,悔恨,痛哭,叫人肝肠寸断的情愫和面对乖戾命运的先生的无奈.
兵乱迭起的年代,先生别妻离儿,(此情景历历在目,催人落泪的)为养家去南方暂住,一个心思缜密的文化人,偏偏家境穷困,为养活妻儿四处漂泊,受些外面的苦也还罢了,又偏偏接到爱子的病报,(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呢 他受得了吗 现实生活太残忍了.)急急赶到上海,又连接几个北京家里的电报,匆匆到家,(连用叠词有什么好处呢 )却见家门上的白纸条在苍茫的暮色中飞舞.(自己最爱的人离去是件生不如死的事)看到这里,我的心突地沉了下去,先生当时是这样写的:
"到家之夜,一见了门上的白纸条儿,心里已是跳得慌乱,从暮色里赶到哥哥家中,见了衰病的她(先生妻),因在大众之前,勉强将感情压住.(达夫先生好坚强啊,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但有时候大声哭出来是有益的,才能发泄出来,心理压力会大,达夫先生哭出来吧.这不是罪.)草草吃了夜饭,上床就寝,把电灯一灭,两人只有紧抱的痛哭,痛哭,痛哭,只是痛哭,(程度更深,体现了什么呢 )更哪里有说一句话的余裕 "
先生这里用了四个痛哭,足见当时深深的自责与刻骨的伤恸,(自责和伤恸什么呢 )这里有他终未见最后一面"肥满可爱,处处招人喜欢"的龙儿的悔恨;有他再不能回到"夫妻两个,日日与龙儿伴玩于门前杨柳荫中,北海荷花深处"的快乐时光;更有先生对一个寒风刺骨的黄昏,自己出京趁车,龙儿的几声"爸爸!爸爸!"惨伤呼唤的回忆.(这里作了很好的解释,触动着我的心,我的心变得好重好重.)先生说:
"这便是我在这世上听到的他叫我的最后的声音!"(我体会到先生惨处,最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我想先生的精神世界必定是崩溃了.我犹如身处其境,我的爷爷去世时,他最后一次叫我也是唯一一次叫我,这便是我在这世上听到的他叫我的最后的声音了.我想念爷爷.)
读到此不禁掩卷沉思,眼鼻发涩,心亦隐隐作痛,可怜天下慈父慈母!(对.我们要读懂父母亲的心,好好报答父母亲)"龙儿实在是一个填债的儿子,是当饥离困厄的这几年中间,特来安慰我与他娘的愁闷的使者!只叫他笑脸一开,女人和我,就可以把一切穷愁丢于脑后,(先生和女人爱儿子,三千宠爱在儿子)他而今年五月初十待我赶到北京,他的尸体,早已在妙光阁的广谊园地下躺着了."(却眼挣挣看着儿子离他们而去,救不了他,惨不忍睹)
接下来便是大段大段先生对小儿的回忆,回忆是苦楚达夫先生 达夫先生可怜天下慈父慈母的,冰冷的,伤恸的.其中有龙儿得脑膜炎之后,平时被先生妻宠的他在病里却异常乖顺,叫他吃药就大口地吃,能说话的时候他不断问母亲爸爸几时回来的情景,先生妻子说,龙儿病中的谈吐决不似五岁小儿.有未病之前在家门口玩耍时把过路人认作先生哭喊着去追的情景."自己实在不该抛弃了他们,一个人在外面流荡,致使他那小小的灵心,常有这望远思亲的伤痛."(好可怜哟.)有先生对去年与龙儿一起摘枣子的回忆,"他仰头看树上的我,我摘一颗,丢入他的大褂里,他的笑,要继续到三五分钟......"而今,风起的半夜里,先生与妻子睡于床上彻夜不眠且哭且谈,幽幽的谈话中,最怕听的,就是这滴答的坠枣之声.(怕想起最爱的儿子,用寂寞来测验,还是最想儿子在身边,爱儿子是孤单的心事.)
在龙儿的坟前哭过,晚秋已一天紧似一天,在微凉的早晚先生与妻子想换几件夹衣,因为怕开箱见到龙儿的小衣服而硬捱着寒意.又于悲叹和幻梦中接到了南方催先生就道的信,终要走了,却还想要去龙儿坟上再看一回,无奈过于匆促,又见妻憔悴尽的颜色,终于没有说出要妻子代他去龙儿坟上的心愿.
"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更远了,自家只一个人,只是孤零丁一个人,在继续此生中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一个人孤苦零丁,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人无法想像的,用自己的方式一直爱着妻子和儿子)
这是先生文末的悲叹,满含了凄楚哀伤,先生又一次别离了妻子,别离了冰冷的地下他魂牵梦萦的孩子,踏上了漂泊之路,踏上了不可知的旅途.多少年后的今夜,先生已杳然离我们远去,一盏黄灯下我读着先生的痛楚,先生的悔恨,又怎能完全理解先生当时孤苦的心 对着明月,一杯薄酒祭奠先生,但愿他们一家三口,在天堂之上长相厮守,享受不尽龙儿为他夫妇俩带来的天伦之乐......(但愿如此,再不是一个人在途上了,愿他们长相厮守,不弃不弃,共渡天伦之乐)
『陆』 滁州大剧院11月15号电影放映表
显示:按影片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02分钟304篇影评寒战8.0
- 全部
- 中文版
- 2D
- ¥3010:00
- ¥3013:20
- ¥3015:10
- ¥3017:00
- ¥3018:50
- ¥3019:40
- ¥3020:40
- ¥3022:25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95分钟157篇影评太极2英雄崛起6.1
- 全部
- 中文版
- 3D
- ¥4010:30
- ¥4013:20
- ¥4015:00
- ¥4016:40
- ¥4018:20
- ¥4020:00
- ¥4021:4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95分钟133篇影评大海啸之鲨口逃生5.9
- 全部
- 中文版
- 3D
- ¥4012:20
- ¥4014:00
- ¥4015:40
- ¥4017:20
- ¥4019:00
- ¥4020:40
- ¥4022:2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03分钟162篇影评幻影追凶6.9
- 全部
- 原版
- 2D
- ¥3012:40
- ¥3014:30
- ¥3016:20
- ¥3018:10
- ¥3020:0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90分钟156篇影评无敌破坏王8.9
- 全部
- 3D
- ¥4012:50
- ¥4014:30
- ¥4016:10
- ¥4018:0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06分钟53篇影评天生爱情狂7.3
- 全部
- 中文版
- 2D
- ¥4013:00
- ¥4020:3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18分钟119篇影评茱莉娅的眼睛7.3
- 全部
- 中文版
- 2D
- ¥4018:30
- ¥4022:2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07分钟70篇影评诡爱4.8
- 全部
- 中文版
- 2D
- ¥4014:50
- ¥4016:4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23分钟286篇影评一次别离8.6
- 全部
- 中文版
- 2D
- ¥3021:50
观看预告片
影片介绍
片长135分钟422篇影评谍影重重47.4
- 全部
- 原版
- 2D
- ¥3021:30
『柒』 再一次广告的观后感
我也有一种理论,即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是由无数片段组成的,而这些碎片最终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很早以前标记了想看这部片子,主要还是冲着这个恒久不功不过的主题以及比较喜欢的男女演员。
开篇就是Leo和Peige相互依偎着走出剧院,这个开头给我的感觉是过于和谐了,仿佛两个人之间有一种氛围,一条纽带,无法拆解。
而故事的转折,是一场无需赘述的车祸。
戏剧中对于“失忆”这个元素的运用总是极端的——要么是忘记了最快乐的时光,要么就是丢弃了最痛苦的经历,要么兼而有之。
从心理上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在遭受了意外的重创,人们在极端脆弱的情况下选择了最为稳妥的精神世界,就像Peige说的,她害怕也许找回来的生活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是自己太喜欢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开始一次人生,但很多人都有这种愿望。就好象所有的挫败都是因为没有获得再一次的机会所致。然而事实上,不管再来多少次,很多事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因为你是你,你变不成别人。
Leo的誓约中,他说无论对方变成什么样,无论什么将他们分开,他都会把她找回来。这个誓约贯穿影片始终。他没有刻意改变失忆后性情大变的Peige,而是选择积极迎接这个新的Peige。无论对方如何抵触、怀疑、不合作,他都没有放弃抓紧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