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影评
❶ 牛鬼蛇神的媒体评论
《南方周末》:《牛鬼蛇神》是一部充满形式感的长篇小说,小说主旨是人神鬼,集中描述了他一生中所有有关神、神迹、神奇的经验。
《深圳特区报》:上世纪90年代,当小说的价值越来越边缘化,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马原悲怆地宣告了封笔,转而去当教师、去拍电影,然而在选择“漫长的告别”20年后重新推出长篇新作,这确有点“震撼”。
《中国青年报》:马原在《百窘》中评价安德烈·纪德的中篇小说《窄门》时说:这是一部你读完后钦佩不已的小说,却不知道为何如此钦佩。我反复地阅读《牛鬼蛇神》,觉得一切都正常。但读完之后,只剩下钦佩不已。
《南国早报》:马原最新长篇小说《牛鬼蛇神》面世,这个消息鼓动起许多人的文学热情……许多人把自己的周末时光,交给了马原笔下的文字和思想。
《信息时报》:在封笔20年后,先锋派作家马原重返文坛……尽管小说尚未与读者见面,但已引起文学界的普遍关注。
《北京日报》:20年后,马原重又出山写小说,无疑会引起文学界的普遍关注。
《新京报》:马原备受关注的新长篇《牛鬼蛇神》终于面世了。时隔20多年,马原再次以作家的身份回归。
《新民晚报》:马原说,小说家的故事里总会或多或少泄露一点个人的小秘密,《牛鬼蛇神》的主旨是人神鬼三者,其中关乎神的部分最大,他于是将他一生中所有有关神、神迹、神奇的经验集中到这一部小说当中。
❷ 马原期中作业人物传记读后感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许多的感触或体会,这就要加以挑选。作为初学者,就要内挑选自个感触最深又觉得有容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剖析疑问的视点,注意联络自个的实践情况,从很多的条理中挑选最恰当的感触点,作为全文谈论的中间。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教师还会需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影片,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相同的,只需在榜首有些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念,打开论说就能够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要害还要读透资料,抓准感点。如何读透资料?通常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捉住人物最杰出的某种质量,最有价值的言语举动或事情所包括的深化含义;如果是谈论文,就要把握中间观念;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体会其深化的涵义。当然,读一篇文章,感能够是多方面的,要在剖析、考虑的根底上,挑选最值得宣布,感触最深,见地新颖独特,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触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包容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捉住一点,不及其余,并环绕一个感点,联络实践,谈深谈透。
❸ 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的影评(内容要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坐等,谢谢!
卓别林热火朝天演《摩登时代》的时候,正是三十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专大工业高速发展属,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随着这场工业和社会变革洪流到来的是大量沦为机器工业文明附庸的无产阶级,在技术革命的旋涡中迷惑,然后成为这个机器社会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微不足道,随时可以被无情抛弃。《摩登时代》被誉为一部经典的喜剧片,影片中的幽默与滑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讽刺和控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摩登时代》正是为我们揭示了那样一个时代的劳动者与当时社会形态的关系。
❹ 《城南旧事》马原主义理论影评
我所经历过的许多大事,都淡忘了。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地刻印在我的心头。
——题记
那漫长的驼铃声在童年的小路上飘荡,一次又一次唤醒我沉睡的记忆如蝶翼般轻颤。英子甜美又短暂的童年在回忆中愈显出一种忧伤的幸福。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城南旧事》这本书,那名字很有种老奶奶说故事的感觉。那是千僖年的春天。关维兴给书上画上了很美的水粉插图,英子的童年就栩栩如生地在眼前展开。
一年后,作者林海音逝世。那一年我十岁。每一次重读她的故事,都像是童年再一次在心头回放,流淌着淡淡的哀伤和不舍。
比起画面,文字有时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每个人看到的画面都各不相同,文字便给我们心里留下了一角供自由想象。
曾羡慕那些在古老的小城里长大的孩子。纯净无邪的童年,有北方高大的针叶树和土灰色的墙,还有蛋黄一样的冬阳懒懒地挂在树梢。孩子的脸冻得发红,在简陋的操场上奔跑叫喊,教学楼的墙上挂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格言,用漂亮的小楷书写。像电影的画面,镜头就慢慢拉向远方的路,骑自行车的人,铺了瓦片的平房,热气腾腾的蒸笼和包子……一种恬淡又市井的感觉便油然而生。那是英子的童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在她纯净的心灵里过滤成动人的谜。
她有许多迷惑不解的事情,它们都将在时间里被一一消融。经过的却是童年里永远无法重拾的记忆。
北京的气息是特殊的。一种说不清的历史沉淀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安稳感。那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从一个小女孩天真澄澈的眼眸里望出去却依旧不失甜美温情。那是典型的老电影——浓郁又朴素的色彩,狭窄的街道,吆喝的人群和放学的孩子嬉闹。我们在不断的告别与相遇中成长,身后是再也回不来的童年时光。
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被迫长大了。谁又敢说自己不是这样地长大的呢?
后来读到林海音的散文,大多都流露出对老北平浓郁的思念。思念北平土话,思念干燥的冬天,思念胡同里的吆喝声……那是个尖锐的时代,学生出红差,为了生计而成为小偷的人,卖子鬻女的穷人……然而英子却说,人太多了,好人坏人,我分不清——就像分不清海跟天。
故事里感人的又岂止是乡愁,更是那对消逝的时光里人和事浓浓的思念。
秀贞和妞儿在大雨中消失之后,在人力车上爸爸说,过去的日子就过去了。
一切都恍惚得像一个梦,无处追寻却又引人牵挂。古说“哀而不伤”,用在这种情绪上尤为恰当。如秀贞对英子说的,缘分,你明白吗,缘分。
有人说,秀贞带着妞儿逃走的夜晚,被火车轧死。然而我是许多年后才知道这个说法的——我一直以为,秀贞和妞儿会远行他方。当她想起妞儿的父亲,也许早已不在人世的北大学生,总会浮现出羞怯又向往的笑容……
提到童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和画面浮现。而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已远远失去了乡间的小溪和热闹的新年,那温情欢快的童年往往寄托于一个符号,符号在岁月和时代的河里已消隐不见。美好的时光支离破碎,直至只剩下回忆把它们的缺憾一一填补。
我是个没有故乡的人。便总把记忆里最向往认可的那一部分,认作故乡。那是童年最温柔甜美的一个梦,梦里米白色的小花被夏风一阵阵卷落,小凳子上的凹陷纹路我都还清楚。我坐在那里读绝句律诗,声音忽高忽低地就走了神,看外婆依旧纤细柔软的手拨弄她心爱的花花草草。——童年无声地滑过,氤氲着雨后微湿的梦。玻璃窗上水雾迷蒙。墙角剥落露出雪白的石灰,一块一块。江南是柔曼多情的风和剪不断的丝雨如烟,如一幅轻缈的水墨画,就这样不经意地泅进我不眠的梦中。
就当我唤你为故乡,在此后迷失的喧嚣年华里它在生命中细碎地轻响。
夜里乌蓬船的影子在光洁如镜的水面上穿梭,船橹忽地就摇碎了水中皎洁的明月,碎成一片银光。我趴在船头看,往往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已是晨光熹微的早上,外婆在床前梳头。那满头的银发流淌如一条奔腾的瀑布,想来她的青春年少也曾闪烁明亮。
而如今这若有若无的惆怅,被时光凝成一阵淡淡的气息,如影随行般提醒我是个没有归属感的人。不解乡愁,没有烈酒般的思念,没有字字珠玑声声血泪的痴情,却戒不掉那烟雨迷蒙的画面,每一次回想时,都在梦里静静地回放,黑白而无声。似一个前世的咒语,悄悄地将思念弥漫,缠绕了又缠绕。
记忆如一幅清秀空灵的山水画,却被一抹明艳而活泼的色彩冲开了一层若即若离的水气。如小鹿撞进心里,我突然想起那一道道熟悉的旧墙,班驳在池塘上的树影婆裟。我在那里等待月亮出来,寻找过路旁的含羞草;我倾听过大地通过树发出的每一丝呼吸。这些旧时友撞开我迟钝的思绪,那时的心情便像英子怅惘地望着离去的人们,我们注定无法将时光扭转再重来……
待到白发苍苍尘满面鬓如霜,回忆起那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光,又会有怎样的感伤和幸福。如今想起那过去的岁月和时光,感伤时,便恨不能将一刻钟掰成两刻过,让我把这人世间幸福酸甜都深深铭记。——然而时光毕竟是无垠的呵,我们只是其中一员。
❺ 国外学者评论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及著作有哪些
你开错地方了。。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去读一下曼德尔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简论》。很薄的一本书。一周之内绝对能读完。
❻ 大学马原老师让用哲学观点分析建党伟业,写一篇影评.....
基本上可以用上马哲的所有观点: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如当时的中国接受专马克思主义属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李大钊等同志的努力。
3、认识的发展观。中共的创建过程
4、真理的客观性与条件性。同上。
5、联系的所有观占。同上
6、发展的所有观点。同上
7、矛盾的所有观点。同上。
8、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观点。同上。
❼ 急求《宇宙与人》观后感 两篇 字数1500字
《宇宙与人》观后感 在马哲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从地球系、太阳系、、 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对于有 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 是孤单的。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 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 大的生物。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 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谨慎的使用人类的智慧,人类创 造了文明,但是人类也是可以毁灭文明的,姑且不说人类文明是否会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 人类将探索文明的进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带去的还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类面对宇宙 的赠与,或许少了些许的感恩之心,反而是无止尽的竭去。物种的加速消失、生态链不断 遭到破坏、钢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后,地球承载了太多的伤害。 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滥用宇宙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 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我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也必须尊重规律。这样人类文明才会最终得以延续。
《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 10 金融一班 杨莹 102024132 虽然我明白宇宙之大令人难以遐想,人类一生也只是宇宙须臾,渺小 如尘粒,人类从有意识研究人类的生存以来就一直试图触摸宇宙,想了解 宇宙奥秘, 但因为科技和人类的思想限制,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是贫瘠的, 时至今日才有所突破, 但当我真正从影片中看到宇宙的浩淼, 行星的密集, 恒星的巨大能量,时间、空间的广大时,我却仍然感慨万千,感叹生命的 微不足道,如苏轼所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影片中说,宇宙,星光灿烂,其中深藏着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它最 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自从人类发现了 这种叫做基因的结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 的编排,就能缔造出像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知道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 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而这段话用现代的科技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 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让我明白“世 界是物质的”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影片《宇宙与人》中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 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我从 中仔细、清晰、完整地看到了创造人类的物质系统和它的运作。 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宇宙是一个生命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的 本源是物质。 150 亿年前, 在 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 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并且,到现在为止,在 这 150 亿年间,这个爆炸仍然在进行得,也就是说宇宙的形成是核聚变的结 果,而这一情况是一直随宇宙的存在发展而存在的,因为宇宙的运动是不 会停止的,一旦它停止运动了,它必将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而这也体现 了运动是绝对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宇宙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原 子在数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万物。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 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 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没有不可认识的 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终有一天, 科学将会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然而由我们所认识的宇宙的形成来看,也不难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 那就是:世界的物质性。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 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人类的诞生则是在宇宙运动了 N 年之后,宇宙的运动造就了人类能够 存在的条件,然后再经过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体的生存与灭亡,例如恐 龙时代,人类就慢慢地诞生了。人类的诞生又一步步地在客观规律的条件 下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的意志发展,并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采取措施避免恐龙时代的悲剧。 万物的存在意义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种过渡。大自然就整体就是一 个有机的组织,各部分相互协调并承担着统一于某种普遍的功能。宇宙进 程绝对不是无组织、无目的、无理性的。在貌似无稽与偶然的大自然的事 件之后,存在着一种必然。不仅是生物,而且宇宙,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 宇宙的存在、发展进程,也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协调的进程。如果这个 世界只存在物质,而没有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去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那么 这个世界的存在将毫无意义。宇宙选择了生命、然后又选择了人。人类把 自然的改造为适合人类的,人类的智慧就这样不断地被开发。地球也慢慢 的按照人类的意志被改造的越来越生机勃勃。 但是我们对宇宙、对世界的研究与认知要建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马 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 科学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坚持按照世界 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坚决排斥附加和主观臆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 学的世界观,也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 学告诉我们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改变客观世界并同时改变我们的主观世 界。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在认知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会 经常遇到问题也就是哲学问题,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此时就显示出强有 力的作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正唯 物主义的学的指导下才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 指导下,加上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世界才会被我们充分的认识。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辩证法是我 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 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方法。辨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 世界的中介, 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世界是客体, 人类是主体。 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长期与自然斗争的活动。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这些对自然的正确的意识并且掌握了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 站在前人的肩上,我们只有正确的运用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最终才能够认 识这个世界。 当我们辩证的去看待人类对地球地改造时, 会发现, 人类在改造地球、 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地球环境,并且促使着这个自然向着不利 于人类发展的环境转化。就像影片中说的“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 们, 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 否则, 文明的级别越高, 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 我们改造自然适应我们,自然却在不经意间也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我 们在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下研究着宇宙、世界与自然。 宇宙孕育了人类,人类进步了,又去研究宇宙,或许这就是哲学!
《宇宙与人》观后感 哲学家康德说: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 可见,人与宇宙一直都是带给我们无尽哲学思想的两个领域 上节课上,我观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科学,哲学和人文气息都极其浓郁的影片。在屏幕 中, 上百亿年的物质系统是怎样形成的细节被连接起来一幕幕清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并且 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千丝万缕的头绪。 当我看到宇宙的浩淼,行星的密集、恒星的巨大能量,时间、空间的广大时,不禁感触于 我们生命的微不足道,正如苏轼所说,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 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 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二而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 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所以我认为,人在宇宙面前时渺小的,但同样是幸运的,幸运在于人是宇宙之中唯一具备 思想的东西,是上帝制造万物时的最得意之作。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宇宙让我们生活在她的怀抱中, 而我们是否能与之和谐共存?永远 享受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并改造人类文明,但是它可以随时毁灭人类,人类的贪婪会破坏自 然规律,最终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的道德水平必须要达到使人类和平、合法、合 理、 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和资源。 如今人类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科学界的道德水准的制 定了,科学界的道德水准应该是,符合现代道德、伦理以及法律,并要保证和平、合理、合 法、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并要保持科学家的作风,提高道德水准,遵循自然的规律, 使人和宇宙和谐发展。 人在依存与宇宙的同时也存在矛盾,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方法论去 去 认识矛盾、解决矛盾。 对此我们有许多鲜活的例子:达尔文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比较研究和不同地域的生物形 态,生活习性和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写作了《进化论》 ,向人类详细的展示了人类如何从猿 进化过来的过程以及今天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的普遍规律。 我崇尚宇宙的伟大,我更崇尚生命的坚强!我们成长在宇宙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 有能力,有义务来保卫我们的文明,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宇宙与人》观后感想(2000 字)《宇宙与人》 纪录片主要介绍了以太阳系为代表的宇宙是怎样运作形成的, 它包含 太阳这样的恒星是怎样释放出其能量的过程, 揭示了太阳内部能量的核反应过程。 并详 细介绍了核反应是通过太阳内部的氢核等巨变, 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将太阳内 部大量能量从中释放到太阳表面, 其能量相当于几百颗氢弹爆炸所释放出的热量, 从而 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了 6000℃。而太阳作为恒星,它的能量又以电磁波形式源源不断 地向它的周围的行星传播。 太阳每天都在消耗其能量并且质量不断的减少, 但是在过去 的五十亿年中,太阳小号的自身能量还不到其总质量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太阳的质 量相当的大。 当太阳的质量由于能量损耗而耗尽时, 不知道我们人类还会存在浩瀚的宇 宙中吗?太阳表面也是不太稳定的, 它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活动的,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 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某一些地方温度比较低一些,其它地方温度高。 我们看起来,他比其他地方要暗些。耀斑却是恰恰相反,由于太阳表面某些地方太阳能 源的剧烈释放,使得太阳表面发生剧烈活动,产生日环等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两种 活动的周期差不多为 11 年。在太阳活动频繁的时期,太阳的电磁波剧烈释放,并形成 太阳风,太阳风如同巨大的瀑布向太阳周围快速释放,并冲击地球大气层与磁场,干扰 地球自身的电磁波, 它与大气层摩擦便形成美丽的极光。 太阳与地球及八大行星的关系 十分密切,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形成了一年,并自身转动就形成了自传,形成昼夜交替现 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近及远,而地球与太阳的距 离适中,不会受电磁波转大的影响,并且地球自身千百年来由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 使地球的大气层成分不断发生改变。 最终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含有氧气的大气层, 更重 要的是地球内部的水分通过地震、火山等活动将水带到地球表面,并形成降雨。长期形 成了地球上江河湖波。 就个人而言, 我主要谈谈宇宙与人类自身两个方面。 茫茫宇宙已经形成了几十亿年, 这当中发生了多少变化,我们都无从得知。虽然,关于宇宙起源有几种学说:如最著名 的宇宙大爆炸,黑洞叙说等待等。但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无从考证,它不像我 们居住的地球,通过碳原子的测定就可以确定年代,大文学家苏东波说过“寄蜉蝣于大 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每个人多是渺小的,我们人类年龄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岁, 与整个宇宙年龄相比太短暂了。宇宙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宇宙的中心在哪 呢?太空中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我们都还是无法回答。从目前人类科技水平来说,人 类最远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二百亿光年的距离, 而这二百亿光年之外的外太空又是什么 样子?在我们观察到的范围内,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还有二百多个, 那么行星又有多少个 呢?这些行星中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可以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会不会存在生物?人类能 不能完成迁徙呢?而在太空探索过程中, 人类又要克服那些障碍?等等众多问题。 其实, 我们在晴朗的夜晚看到的星星就有一些恒星,我们肉眼都能看到这众多是不请的星星。 那么用天文望眼镜我们又可以看到更多更亮的星星吗?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相会 的传说家喻户晓,可这两颗恒星之间相距几百万里之遥,二者想要相遇那是难上加难! 因为这些恒星离我们很远。所以,白天时,太阳光芒太强我们看不到,只有在晴朗的夜 晚,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科学及把这些恒星用线连接起来就形成星座,阿如大熊座,小 熊座,天琴座,人马座等等,那么是物发展都有自己的历程,宇宙会消消亡,会在什么 时候消亡, 怎样消亡?黑洞又是怎么形成的?它位为宇宙中的什么地方?真的有时空隧 道吗?宇宙中有太多太多的疑问需要我们去寻找答案, 他是神秘的!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 的了解它呢?这些问题也不断发展的科技认识宇宙的动力。 相对于宏观的宇宙,人类就是微观个体了,就相当于我们与细胞一样。人类的各个 细胞形成了我们的组织,各个组织有形成了我们的器官,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人。那么, 人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 受精卵不断形成分裂, 成形到形成一个完整的小 生命的过程,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些如何工作,如何协调,如何在各个组织之 中完成分裂, 成熟到衰老的过程, 细胞内部又是如何让变化的?人体的细胞与其他动物、 生物的细胞区别是没有细胞壁, 那么人体细胞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受细菌病毒侵害的?人 类是怎样形成的?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人类进化而来的, 猿又是怎样形成的?猿的细胞与 现代的细胞有什么差别?进化过程又是怎样的?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几百万年的历史了, 但人类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额外年来自身对自己组织又有了这么多了解, 为什么还是 存在医学上的难题呢?人类会进化成什么样子?会灭亡?我们也无从知晓。人类研究自 己也不过一两百历史。 我们还有多少不知道的秘密?人类大脑为什么会产生意识?意识 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从最初著名的血液循环说开始,人类对自己不断的认识、了解,从 各个气管到细胞,从心脏的工作原理到各个组织的作用,我们不断的成长、进步。人类 的医学难题产生有其原因吗? “人吃杂粮医百病” 这句话是其唯一原因?等等人类全身 真存在穴位吗?这些问题有待发现。人从出生到死亡,细胞不断分裂增值,时任不断的 成长,在这过程中,摄取各种成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当人体的各个器官成熟之后, 功能开始稳定,之后边开始衰老,细胞将慢慢被吞噬,功能慢慢的丧失,知道死亡。而 一个正常人的心脏为什么能够不停的跳动,直到死亡?所以我们也需要更好地了解自 己,让人类不断地克服遇到的自身难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医学难题,为人类造福。 《宇宙与人》这部记录片,让我们看到许多宇宙中我们人类未知的东西,了解许多 人来生活的地球不曾遇到的奇观, 我们了解了宇宙中各类星球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对宇 宙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有来更深的了解, 特别是太阳系, 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没有了太阳,整个地球将会没有生命,没有风雨雷电,也没有森林湖泊,更没有热烈自 己。所以,我们要抱着求知的心来探索宇宙,要不断发现,更要发现我们的人类自身探 索微观世界,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要不断学习文化、科技,用科技来揭开宇宙和人 类自身的神秘面纱。
宇宙与人观后感小小阅读~~ 2010-04-14 16:21:46 阅读 1377 评论 6 《转》① 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 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 我们更伟大的生命。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 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这些 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 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 垃圾。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 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 不懂。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 90%; 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 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 30%;回收利用 1 吨钢可节省水约 25 吨,可 减少空气污染物 90 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 45 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 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 200 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 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废品再利用 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 有的还可以赢利。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约占 70%-80%;堆肥法,约占 10%-20%;焚烧法 极少,仅占 1%。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 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国内自行设计的卫生填埋场, 大多因资金不足,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加之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监测手 段,距无害化处理标准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力,填埋气体和渗沥液引排不畅,难以 保证长期安全性,成为远期的污染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世界的环境。我希望在新世纪里,人们的观念能改一 改。不要只顾眼前的发展,忘了长远的目标。不要让加拿大工厂排出的废气,飘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 之类的事情在中国发生! ②对于宇宙太空,我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认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直到今天看 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后,才对宇宙有些基本的认识。对于宇宙的形成,这个问题迄今仍有多种说法, 其中宇宙大爆炸模型有较多的观测来支持,又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 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对于我来说,由于兴趣问题,一直都没 有多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直到今天,通过电影真正见识到了宇宙和人类进程的伟大,感觉上有点不可思异, 不得不对自然界的神奇产生叹佩之气,也对科学家们佩服不已。他们用尽毕生所学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开始于望远镜的发明。400 多年前,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 异。透过各种探索,人们发现,太阳其实是一个火球,体积相当于 11 个地球。太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燃烧,发出光和热,照亮了地球,也照亮了生命之源。太阳在燃烧中衰减,在不可知的未来,太阳可能 有燃尽的一天,到时宇宙将是一个黑暗的世界,这也意味着地球的毁灭。阳光是万物之本,失去阳光,便 失去了生命。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进化,都离不开阳光。最早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藻类,它们吸收阳光,释放 二氧化碳。几亿年下来,植物制造的氧气则是使世界锦上添花。由于各种分子运动,4 亿前在天空中形成 了臭氧层,也在这个时候,生命从海洋向陆地延伸。当氧气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动物也在进化,发生突 变,所以世界上的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有了人类的出现。人类的出现,才是世界真正存在的关键。 人类是由猿分离出来的,最多不会超过 1000 万年。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各种机能最复杂,最神奇。 人类延续了地球的生命,也延续了伟大的世界。有幸成为社会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让我深刻地体会到 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 这次的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宇宙,也重新认识了人类世界。宇宙太空的浩旷神秘,让我感觉到人类 的渺小;人类的生命历程,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点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 己的人生,让自己过得更充实自在。 ③ 在上次的马哲课上,我们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科普片—— 《宇宙与人》 。 本片描写了作为母亲--宇宙给予我们的太多了,供给我们生存,发展的所有资 源;水、空气、土地、森林、矿产和臭氧层,母亲已把她所有的一切都赐给了我 们。可是我们--宇宙的儿女,却把母亲所给予的财富--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和可 再生资源都逐渐地挥霍和糟蹋贻尽,使母亲伤痕累累,也使我们陷入危机。我们 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已长大成熟了,应当善待和奉养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本片 告诉我们的。 只有一个宇宙。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生命,目前我们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 们自己的太阳系,但准确地说,生命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它的第 3 颗行星——地 球,生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并且改造这颗星球长达近 40 亿年。从生态看,地球 的美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为有了人类,就不仅是生态星球,同时 还是一颗文明星球。就是说,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善待地球,善待生命。 一个曾在法国“鲸鱼学校”上学的 13 岁的学生,有一次他这样写道:“鲸鱼是 如此安详,并让我接近它。它们的身体徐徐摆动。我靠近了一头在母鲸上边回游 的小鲸鱼。它蓝色的已经距我仅 20 公分,不安地望着我,不知我将怎么对待它。 这太诱人!我忍不住去抚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 的皮上留下长长的痕迹。这是多么美妙啊。” 我相信这位小男孩长大以后是绝不会去伤害它们的,因为他已经感悟到了一 种生命有多么可爱。我相信这种教育方式将会给一个幼小的心灵带来
❽ 马原《冈底斯诱惑》观后感 急急 急!
《冈底斯诱惑》的观后感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马原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因素更重要的地位,他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事实上,这使他不仅致力于瓦解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更创造了一种对现实的新的理解。
《冈底斯的诱惑》第一个值得重视的特点是“元叙事”手法的运用。在小说的第4节中,第一级的叙事者“我”直接跳出来,向读者声明这里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在第十五节,他又站出来与读者直接讨论小说的“结构”、“线索”与“遗留问题”,如顿月为什么莫名其妙地断线,为什么不给他未婚妻尼姆写信?这个叙述者以讨巧的态度粗暴地告诉读者,顿月“入伍不久就因公牺牲了”等等。
他显然不回避这样设置结局出于小说技术上的考虑。这种自觉地暴露小说的虚构性的技法当然会产生一种间离效果,明确地告诉读者,虚构就是虚构,不能把小说当作现实。马原通过元叙事的手法不但反讽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连贯性以及基于此基础上整体性与真实性,他还从根本上质疑经验的整体性、连续性与确实性,正是这一点,才动摇了小说的“似真幻觉”.这在小说的结构上也表现出来。这部小说是几个故事的拼合与组装,但与一般的看法不同,马原似乎并非出于纯技术的考虑。在组织、叙述全部故事的第一级叙述者之下,还有几个“二级叙述者”,一个是老作家,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神秘经历,又以第二人称“你”讲述了猎人穷布打猎时的神秘经验;另一个是第三人称叙述者,讲述了陆高、姚亮等人去看“天葬”的故事,并转述了听来的顿珠、顿月的神秘故事。
这些故事中,都牵涉到未知的神秘因素:在老作家的故事中,他在一次神秘的远游中看到一个“巨大的羊头”,这个羊头是神秘的宗教偶像,还是史前生物的化石,抑或是老作家的妄想症产生的幻觉?在穷布的故事里,他似乎碰到了“喜马拉雅山雪人”,但叙述者马上告诉我们,关于这种雪人的存在并没有科学的证据,那么穷布碰到的究竟是什么?在顿珠、顿月的故事中,不识字的顿珠在失踪一个月(他自己只觉得出去了一天)后突然能唱全部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对这件事有遗传的、神话的、唯物的种种解释,但没有一种解释能说服其他解释的持有者……等等。这些有头无尾,抽去了因果关系的神秘的故事片断,拼合起来就构成小说的大体。
在所有这些故事中都牵涉到一些神秘的、未知的因素,但作者从来不准备告诉读者这些神秘因素到底是什么?甚至更要紧的,他们是否真的存在?抑或只是人的幻觉与臆想?都是没有结果的。尽管这些故事的叙述方法,都是以很精确的、现实主义式的、甚至是“客观的”态度讲述出来的。
❾ 谁有马原对奥康纳的评论
“今天讲一个短命的短篇天才,美国的奥康纳。
奥康纳是二十世纪的一个作家,很短命。世界文坛有不少以短篇为主而且也短
命的作家,比如史蒂芬·克莱恩和芥川龙之介。他们都属于以短篇为主,但是特别
短命的作家。我不知道他们短命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短篇这种形式,还是因为他们短
命,所以他们选择了短篇。我也不知道,或者我愿意这么去想,如果不是因为短
命,他们也许在他们中年以后,会创作出杰出的长篇。还有我们国家的柔石,都属
于这种情况,都是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短章。
奥康纳是个女性。活了大概不到四十岁,三十几岁的样子。据说她有两个长
篇,但是没有中文译本。我这种不能进行原文阅读的人,就没办法去找来她的原著
去读。
细读精典第一讲奥康纳的短篇我把她定义为“邪恶的奥康纳”,这个也不是我的
发明。奥康纳的小说有一股邪气,一股邪恶之气。这是文学史家们经常说到的。奥
康纳确实是有一股邪气。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可真是人才辈出。能够影响到我这个远
在地球另一面的写小说的人的美国作家,差不多占了所有影响过我的作家中的一
半。如果说有十个作家影响过我,那么起码有五个是美国作家。
应该说奥康纳在文学史上的成就非常高。她很像是美国的梅里美。梅里美也是
以短章著称的大作家,也有一个小长篇。他为人称道的作品像《伊尔的维纳斯》,像
《卡门》、《高隆巴》,很多经典。那么像奥康纳这个作家最有名的小说也是两个短
章:《好人难寻》和《善良的乡下人》。单从题目上可能还看不出奥康纳有多邪恶。但
是我们在读过她的小说之后,可能就觉出来了。
奥康纳进入中国是八十年代初。应该这么说,奥康纳是一个对好的故事天生敏
感的作家。奥康纳要是不做小说家,真是天理都不容。就是她发现的故事,让我们
这些做小说的人都叹为观止,我们特别佩服她。
字数限制,在附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