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孔繁森的观后感

孔繁森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20 11:56:47

『壹』 将军与孔繁森的故事读后感

孔繁森,1944年出来生于源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和1988年他两次赴西-藏工作,他在带领工作组去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
孔繁森两次进藏工作,家里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但他仍然克服困难,带领当地干群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都没有让他退缩。
1992年,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地震孤儿,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每次下乡,他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钱不够用,他就经常吃榨菜拌饭,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
读了《孔繁森的故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

『贰』 读了孔繁森的故事有什么感受

《孔繁森》的读后感受可以围绕孔繁森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主题去写,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一直默默工作的过程,最后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地势险峻,高寒缺氧,阿里地区更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孔繁森勤奋地开展着他的工作,他用4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拉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孔繁森用勤奋的工作,带来了藏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在拉萨担任副市长分管文教期间,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在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2)孔繁森的观后感扩展阅读: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从此开始了他为期10年的在藏工作,一直到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叁』 读《孔繁森事迹》有感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以下是他的材料,希望能帮上你啊!

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 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0年,迟浩田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nbs

『肆』 《孔繁森》观后感 谁能给我来个,不要百度上随便就能搜到的那种,最好是自己写的

如今的社会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高科技.外来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街道上到处长的是流行歌曲,时髦青年嘴里张口闭口都是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新词汇,几乎每个年轻人一说起周节伦,李宇春都会眉飞色舞.对他们的来历,出身是如数家珍,对他们的风采是敬仰万分,但如果你问他们雷锋是谁?什么是奉献精神?恐怕几没有几个人可以完整的告诉你了.

是时代改变了人的思想还是人的观念迁就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高深的社会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质讯它.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它.我能做的只是在我内心万分呵护我曾经追求了一生的那种信仰,我所守护的,也许就是人的一种心劲.是那种能让人在危难之际爆发无穷动力的力量源泉!

周日闲来无聊整理房间,从一个废旧的箱子中我发现了一张碟片.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当年在部队是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后,由于我很有一些感触,请假上街又买了张光碟.时光迁就.没想到时隔14年后.居然在我打扫房间时又看到了它.

抹去碟上尘封许久的灰尘.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插入碟机中,呵呵.过去东西的质量还真没的说,随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绪不经意间已经漂到了那高原的茫茫雪域之中……

同所有的伟大人物相提而论.孔繁森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经被万人所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经历传奇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置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相论.他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经典语录…

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离我们而去.他应该是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一个坐标.但是现在流行的一切又怎么可以和他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相比.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精神指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民族的进步也正是靠了这许多人的求新立异.但我们不要忘记了那些曾经为我们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空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也不要忘记了那些在无名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所有我们应当景仰的人!

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又回到了火热的部队.又回到了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在哪个万象更新的年代里.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在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雪域高原___阿里.,在没有被外来文化所侵蚀的那片净土上升起了一颗让所有人都时代铭记的新星——孔繁森.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都是大好的年华,家中都有需要自己精心照料和呵护的白发爹娘.需要自己用一辈子的爱去关心和帮助的妻儿.是什么让他义无返顾的走上了高原.并且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本该给家庭的爱全部的,无私的全洒给了六万阿里人民呢?

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少和正在提倡的那中精神吧!我们现代人究竟缺少些什么,恐怕没有人清楚.我们大多数人一味的只追求回报而不愿意付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已经被很多人片面的理解或者是理解的不正确,看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确实叫人难以理解却又无可奈何,一些不文明,有背公德的事情现象似乎也正在走向合法化,每个人都想的是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不会去关心身边的任何人和事.人际冷漠.勾心斗角……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提:雷锋精神.雷峰精神的本质就是奉献!

“小时候,母亲给我一个馒头.长大后我就要回报母亲一碗肉!”,正是这么一种孝心.这么一种对祖国无尽的孝心,让孔繁森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生育他,养育他的祖国母亲!

他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平凡的共产党员的一员.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雪中跋涉,收养孤儿……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那就是雷锋精神!奉献精神!

『伍』 《张思德》观后感500字

张思德观后感2007-04-15 21:16我是噙着热泪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的。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向张思德同志致敬!!

『陆』 以“坚持群众路线,争做清正表率”为主题,围绕《孔繁森》观后感,写一篇演讲稿。

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党
的建设需要我们,
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
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
作为
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
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
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
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
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
看到生病的老人,
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
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
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
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
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
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
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
党的宗旨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然而然,
民心也会倾向于党。
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
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
党和群众就如
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
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
孔繁森
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
己的亲人。
但是他懂得,
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
所以,
当党组
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
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
为了完成党和人
民的重托,
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
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
条件,
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
了加快西藏建设、
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为西藏
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
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
孔繁森
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
把为民解忧、

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

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
境界是爱人民。

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
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
鲜血,
献出健康乃至生命。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
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
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

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
都十分艰苦。
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
最贫穷的地区。
在山东工作、
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
生活,
那需要多么顽强
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
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
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
他清正
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
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
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
为有
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孔繁森
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
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
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他不空
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
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
106
个乡他就
跑遍了
98
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
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
为改变贫穷
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藏族
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
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
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
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
的延续,
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
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
山,
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是无私奉献
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一
名努力向党靠拢的大学生,
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
也领悟了许
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打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努力学习,为党
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
件下,
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
牺牲精神和艰苦
奋斗的精神,
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
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
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继续阅读:


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
都十分艰苦。
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
最贫穷的地区。
在山东工作、
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
生活,
那需要多么顽强
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
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
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
他清正
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
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
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
为有
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孔繁森
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
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
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他不空
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
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
106
个乡他就
跑遍了
98
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
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
为改变贫穷
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藏族
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
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
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
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
的延续,
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
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
山,
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是无私奉献
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一
名努力向党靠拢的大学生,
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
也领悟了许
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打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努力学习,为党
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
件下,
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
牺牲精神和艰苦
奋斗的精神,
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
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
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继续阅读:

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党
的建设需要我们,
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
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
作为
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
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
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
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
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
看到生病的老人,
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
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
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
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
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
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
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
党的宗旨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然而然,
民心也会倾向于党。
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
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
党和群众就如
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
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
孔繁森
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
己的亲人。
但是他懂得,
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
所以,
当党组
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
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
为了完成党和人
民的重托,
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
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
条件,
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
了加快西藏建设、
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为西藏
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
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
孔繁森
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
把为民解忧、

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

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
境界是爱人民。

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
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
鲜血,
献出健康乃至生命。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
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
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
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
都十分艰苦。
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
最贫穷的地区。
在山东工作、
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
生活,
那需要多么顽强
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
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
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
他清正
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
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
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
为有
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孔繁森
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
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
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他不空
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
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
106
个乡他就
跑遍了
98
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
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
为改变贫穷
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藏族
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
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
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
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
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
的延续,
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
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
山,
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是无私奉献
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一
名努力向党靠拢的大学生,
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
也领悟了许
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打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努力学习,为党
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
件下,
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
牺牲精神和艰苦
奋斗的精神,
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
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
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柒』 忠诚记录片观后感

《理想照耀中国》的第五集,讲述共产党人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和沈浩这四位人民公仆的故事。本集取名《执政之要在为民》,标题取自孔繁森的原话。
满意请采纳。

『捌』 读孔繁森有感100字

读孔繁森有感
孔繁森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用生命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更有价值?他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玖』 孔繁森观后感

如今的社会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高科技.外来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街道上到处长的是流行歌曲,时髦青年嘴里张口闭口都是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新词汇,几乎每个年轻人一说起周节伦,李宇春都会眉飞色舞.对他们的来历,出身是如数家珍,对他们的风采是敬仰万分,但如果你问他们雷锋是谁?什么是奉献精神?恐怕几没有几个人可以完整的告诉你了. 是时代改变了人的思想还是人的观念迁就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高深的社会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质讯它.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它.我能做的只是在我内心万分呵护我曾经追求了一生的那种信仰,我所守护的,也许就是人的一种心劲.是那种能让人在危难之际爆发无穷动力的力量源泉! 周日闲来无聊整理房间,从一个废旧的箱子中我发现了一张碟片.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当年在部队是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后,由于我很有一些感触,请假上街又买了张光碟.时光迁就.没想到时隔14年后.居然在我打扫房间时又看到了它. 抹去碟上尘封许久的灰尘.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插入碟机中,呵呵.过去东西的质量还真没的说,随着悠扬的歌声响起,我的心绪不经意间已经漂到了那高原的茫茫雪域之中…… 同所有的伟大人物相提而论.孔繁森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和那些曾经被万人所津津乐道的奇闻逸事.经历传奇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置一提.同那些被流芳百世,千古传唱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相论.他也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经典语录… 一切似乎都不能比.孔繁森已早离我们而去.他应该是停留在上一世纪的一个坐标.但是现在流行的一切又怎么可以和他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相比.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一个精神坐标.精神指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奉献.民族的进步也正是靠了这许多人的求新立异.但我们不要忘记了那些曾经为我们有今天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空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也不要忘记了那些在无名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所有我们应当景仰的人! 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又回到了火热的部队.又回到了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在哪个万象更新的年代里.在世界最高的地方.在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雪域高原___阿里.,在没有被外来文化所侵蚀的那片净土上升起了一颗让所有人都时代铭记的新星——孔繁森.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都是大好的年华,家中都有需要自己精心照料和呵护的白发爹娘.需要自己用一辈子的爱去关心和帮助的妻儿.是什么让他义无返顾的走上了高原.并且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本该给家庭的爱全部的,无私的全洒给了六万阿里人民呢? 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少和正在提倡的那中精神吧!我们现代人究竟缺少些什么,恐怕没有人清楚.我们大多数人一味的只追求回报而不愿意付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已经被很多人片面的理解或者是理解的不正确,看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确实叫人难以理解却又无可奈何,一些不文明,有背公德的事情现象似乎也正在走向合法化,每个人都想的是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不会去关心身边的任何人和事.人际冷漠.勾心斗角……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提:雷锋精神.雷峰精神的本质就是奉献! “小时候,母亲给我一个馒头.长大后我就要回报母亲一碗肉!”,正是这么一种孝心.这么一种对祖国无尽的孝心,让孔繁森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生育他,养育他的祖国母亲! 他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平凡的共产党员的一员.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雪中跋涉,收养孤儿……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那就是雷锋精神!奉献精神!

『拾』 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

热舞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