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曼波影评
① 以后台湾导演和编剧的东西,最好远离.什么
侯孝贤 中国台湾电影、编剧。生于广东梅县。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4年从影。当过场记、副、编剧、演员。1975年后编写电影剧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编剧身分和名、摄影师合作拍摄影片取得成功。 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风儿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 1982年执导《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为台湾新电影作家的地位。 1983年执导《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 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Ah Fie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85年执导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获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获30届亚太影展最佳奖。 1985年与朱天文合作创作剧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因执导该片获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 1987年执导《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获1987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奖。 《尼罗河的女儿》Nile Girl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 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93年执导《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获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优秀作品奖, 1993年戛纳电影节审查员特别奖。 1995年执导《好男好女》获第三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奖。第三届长春电影节佳奖。 1998年执导《海上花》获第三十五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大奖。 1998年执导《千禧曼波》. 2004年执导《咖啡时光》获第18届东京国际影展的「黑泽明奖」。第9届釜山影展本年度亚洲电影人奖。获伊斯坦布尔电影节最高荣誉“金郁金香奖”。 2005年执导《最好的时光》获第四十二届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奖。
② 介绍介绍侯孝贤同志
侯孝贤,广东梅州人。1948年,不满半岁的侯孝贤随家人由广东梅州迁居台湾花莲。家人原想客居数年,不料因政治原因无法重归故土,因此可以说侯孝贤长于台湾:“十二岁父亲去世的隔年夏天,吃过午饭,少年侯孝贤照例赤着脚,通过后门来到县长公馆的前厅,坐在墙上偷摘芒果。墙外面就是马路。通常小孩摘了芒果就跑,少年侯孝贤选择镇定地待在原地享受他的战果。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这个印象一直到他长大开始创作,成为他作品最重要的基调: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绝对的清醒。”
1969年,侯孝贤从军中退役,并且以第一志愿进入了当时的国立艺专电影科就读(现已改制成国立艺术学院)。1972年,侯孝贤顺利从学校毕业,这一年,他25岁。毕业后的侯孝贤,在游晃了一年之后,终于在1973年参与了李行导演的《心有千千结》的拍摄作,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触电影的制作,他是场记。 1975年后编写了电影剧本《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等。1979年后担任《我踏浪而来》等影片的编剧和副导演。 从此便开始踏入电影圈,最初是以编剧开始逐渐让台湾民众接触并喜欢的,从1979年的《秋莲》、1980年的《天凉好个秋》直到1985年的《青梅竹马》和《童年往事》。其中1933的《小毕的故事》曾获得第二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成了侯孝贤电影的标记。1982年他又拍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3年的他拍摄技术日臻完善,作品《风柜来的人》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因为闹事闹得太厉害,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芒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同年他拍摄了《儿子的大玩偶》,这是我最初接触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是的,不是《悲情城市》,不是《恋恋风尘》,而是这部悄然揭示父爱的电影:小乡镇失业青年坤树为了养家糊口,替电影院做“三明治广告人”。他化装成小丑,身前身后挂着厚厚的广告牌,在烈日酷暑的街头游走、宣传。可是当坤树去掉化装的油彩时,小儿子竟不认识父亲了,被吓得哭闹起来。他无奈只好再化装成小丑,以赢得儿子的欢心。当周围的人会意微笑时,我却不得不拭去弥漫在眼前的泪雾,想起了自己那曾被我当马骑的父亲。《风柜来的人》和《儿子的大玩偶》也奠定了侯孝贤的叙事风格: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偶尔娓娓道来,偶尔沉默不语,平静的用他的长镜头展开充满着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无尽画面,而画面里的台湾小城镇,衣着朴素的青涩少年,年迈老朽的台湾阿公...一切的一切都让观众在静观在这种简约的镜头下,深深地感到一种情感和意象的延伸。
1985年,侯孝贤筹划拍摄了半自传体的电影《童年往事》,这部电影被影评人认为是其早期作品的代表作,而在大多数的看众眼里,它所传递的那种悠悠的成长之旅实在是赚人热泪。电影的一开始就是他自己的声音,讲述着家族的迁徙,从梅县到台湾凤山,静谧的固定镜头,拍着他幼时的家,和家的中心—父亲。而后镜头带到老奶奶用她温柔的声音喊着“阿孝咕!”——就是侯孝贤,打字幕的时候,忽然发现它的英文片名“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这大概就是《童年往事》所表达的意念吧!所有人都对电影中的三个记录死亡的镜头印象深刻:记从父亲死亡时全家人的伤痛,到母亲死亡时的儿子肃穆沉默,最后老奶奶的死亡,已变成仅有旁白的自述。在《童年往事》的尾段,侯孝贤用了旁白去忆述婆婆之死:“看到婆婆的手有蚂蚁在爬,才发现她可能死去多时……”,仿佛惋惜多于悲怆的旁白让整个画面忽然弥漫开一种淡淡的离愁,有人说,侯孝贤作品是浪漫的,诗化的。那么《童年往事》恰是这种说法最自然的注角。
侯孝贤早期作品,不仅成功地在美学上营造出一种“视觉真实感”,同时也透过人物角色与空间的选择、情节故事的安排等等,记录台湾的“成长过程”。前者是美学感受,后者则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下人民生活的处境与社会关系;前者诉诸于观众的注视,后者则是突显观众所处的社会位置。在长镜头的铺设下,观众遥远的关注着这个社会,却分明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一种浓重的情感积淀——画面上朴素的村庄、生动的田野和规矩的人们在一种早已预设好了的生活轨道上点缀着时空,而故事往往就发生在这样的岁月和地点。我们在侯孝贤的电影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偏偏构成了一部一部感动了整个电影院的作品。如果说侯孝贤试图通过镜头说服看众的感动,或者说,不是侯孝贤打动了看众的心,真正打动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
1987年的《尼罗河的女儿》让侯孝贤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镜头长度比《在那河畔青草青》长了许多,而且不用分镜,改用数个静止长镜头,这让很多曾经欣赏长镜头风格的人对这庸长得让人一头雾水的“侯式”镜头表示怀疑,尽管在这部电影中,侯孝贤试图表现的是隐藏在台北霓虹灯下种种不健康的都市文化的忧思,但过分长镜头的铺设让人产生郁闷,无聊的感受。在《尼罗河女儿》中,角色被枪杀,是突如其来的一枪,然后死亡,事前绝无任何铺排,绝无用任何方法令观众的情绪慢慢酝酿,尽管侯孝贤认为刻意安排正代表了欠缺自然,然而却无法让人承受。对于众人善意或挑衅的批评声,侯孝贤照单全收,然而他却比平常更沉默了。同年的《恋恋风尘》却一扫《尼罗河女儿》里晦涩难懂的镜头含意,出现在观众视线里的是一个平凡真实的爱情故事,一段平添自然的人生历程。男主角到金门当兵,发生兵变,女主角与每天来送信的邮差结婚。这本来可以一句话就说完的事,却实实在在揪着看众的心长达102分钟。每个人都试图通过电影找寻当年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知道这段爱情的结束不是谁的过错,可依然会在阿远回乡时,跟随他的目光眺望远方的山,然后不知不觉的发现自己已经泪落沾巾。
沉寂了2年之后,他终于向世人展示了他超才华的颠峰之作——《悲情城市》。他成功的完成了从关注台湾民生成长过程到关注社会历史问题的一个自然的淡入淡出。但是,“人”,依然是侯孝贤永远关注的。说到《悲情城市》,我相信有太多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欣赏它和品味它,电影中的许多镜头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悲情城市》的优美及苦涩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无法释怀。这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大制作,依旧是把摄影机不远不近不离不弃的摆在画面的一侧,依旧是漫不经心事不关己的画外音,依旧是温情脉脉柔和生动的光晕,太熟悉了,每个人都在心底说,还是侯孝贤啊!《悲情城市》里的悲情来自于电影里文清和宽美在时空边缘苦苦维系的爱情,来自于宽容和大家情绪激昂,慷慨高歌《流亡三部曲》,也来自于“你们要尊严的活着,父亲虽死于狱中,但请相信,父亲无罪。”的遗书,来自于一切一切在历史背景下被践踏,被忽略的人性尊严。《悲情城市》为台湾人长期心中的禁忌与恐惧,作了最伤痛的回忆,片中无论是陈仪所代表的官方叙事,还是宽美的日记,都是让观众看到所谓台湾光复的历史叙事原来是如此的充满断裂,充满悲情。而侯孝贤自己在接受采访时则说:“这部电影想要抓住的感觉,与其说是尝试要为这几十年来的台湾历史进行注解,其实是更像把一首台语老歌给唱出来,歌词简单,情感直接,但唱的人和听的人都会在歌声中找到自己寄托的空间、非关逃避,而只见人的韧性。”。
1993年的侯孝贤悄然的推出了他的新作《戏梦人生》,这是一部记实性的电影,纪录了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布袋戏艺术大师李天禄坎坷的一生;侯孝贤在通过当事人的亲身忆述及导演重塑的处理场面,造成一个时空穿梭交替、多重视点的李天禄回忆录;再度呈现了被历史无情压抑的人的悲哀。为贴切地呈现这位根植台湾本土的艺术家半生的生活经历,侯孝贤独放弃特写效果,就是要避免蒙太奇对观众视角的蓄意操纵,而试图把观众推在任何一个特定的视角之外,使观众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隔离,以平实静观的态度来捕获一个个非戏剧性的日常活动片断。“生活本身就是历史”这就是侯孝贤信奉的观念。这部电影的配乐也也非常特别,采用了台湾本土的月琴取代了传统的吉它,月琴一拨,那些来自乡野民间的歌谣就通过那些质朴的嗓子吟哦出来,然而转瞬间,又飘散在喧嚷的人潮或带着泥土味的空气里。像极了侯孝贤的电影风格——不管有多少的痛楚与感怀,镜头一转便是满目的绿水青山。
1995年,侯孝贤延续了他的长镜头风格,但放弃了静止镜头的泰然自若,取而带之了上下摇晃的动感效果,在当时让很多熟悉他的影迷都大觉意外。《好男好女》所描述的爱情也分明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当少女蒋碧玉认识钟浩东的时候才十六七岁,那时蒋是个少女护士,钟则因为用功过度而犯了轻微的神经质住院,他们常在一起说话,那时的钟港东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还说他是要革命的人,不能结婚,蒋碧玉总是听着他说,对他宏大的理想,浪漫的祖国意识,都存着模糊的尊敬,心里想着即使不结婚也好,默默的决定跟着他。这一跟就是一辈子的事...《好男好女》、《戏梦人生》和《悲情城市》,这三部连续推出,反映不同时代背景的电影,成为了台湾的“悲情三部曲”。也是侯孝贤中期创作的显著特色:直接与台湾过去的历史对话,叙事的时间轴不再单一,采用不同时空交错处理。
1998年的《海上花》是一部华丽而颓废的作品,据说整个妓院在台湾建景拍成,美工为了找能体现生活痕迹的“没用的东西”还特别煞费苦心。《海上花》,上海花,是一朵朵在上海英租界讨生活的名妓花,只可惜,她们被深锁在花房,只能白白地等待最美的花期过了,尽管是招来迎往、万般宠爱,却还是一身孑然;华丽,但颓废。实在是无法想象,台湾的侯孝贤拍起老上海的故事,竟可以这么平稳而内敛。又据说,侯孝贤在回答记者关于《海上花》时空局限时的回答是:“…… 用冷静客观的角度去看那些妓女们的生活,所以我故意不拍外景,因为她们困顿在这一个situation里面,跑不掉。其实每个人都是,他们出生来到这个社会就跑不掉。”这样的断言,实在是很酷。
听说侯孝贤又在筹划他的新电影《千禧曼波》:全片分为“五百万的恋情”、“爱到昨天停止”等7段剧情,每段将剪辑3分钟片段在网上先行播放,让网友提出回应与质疑,并以此为题材继续发展新的故事,如此的枝干绵延将可无限延展,传统电影的框架因此将被彻底打破。想到侯孝贤也可以这样前卫,笑容早就挂在了嘴角。
在台湾,我对电影和人都喜欢的就只有他;而且,我很敬重他,(你知道不像尊敬长辈,因为那有点勉强意味。)而是发自内心真正的敬重。 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很像他在电影方面的表现,总能在自然中表达出他的大气魄。(吴念真)
——朋友侯孝贤
就在我沉迷在对侯孝贤电影的追忆和憧憬时,却发现记录片里的侯孝贤已施施然跟好朋友唱卡拉OK了,剩下吴念真出来现身说法,抱怨他感天动地的初恋故事《恋恋风尘》如何被侯孝贤“蹂躏”“摧残”;朱天文如何把他童年的记忆写成《冬冬的假期》。
当初,吴念真与罗大佑合写《一样的月光》的时候,还未曾想过他会成为侯孝贤最好的拍档。吴念真的电影‘多桑’两字,是‘父亲’的日语叫法。深受侯孝贤电影风格的影响,吴念真的电影,在呈现了父权的影响外,同时诉说了一段难分对错,令人动容的父子情。《恋恋风尘》讲述的是吴念真自己的初恋爱,《恋恋风尘》海报以男女主角穿着高中制服,散步在火车铁轨上为主要画面,少年时期纯情甜美的爱跃然纸上,每次看到这张收藏多年的海报时,总是心存感激,感谢侯孝贤和吴念真的合作,让所有的人坠入电影里的昏黄画面,掉入那初恋时青涩淡淡的哀愁之中。朱天文则是典型的女性代表,她习惯了在小说中描述的都会颓废或戏剧性的情感交迭,作为和读者精神上的约会。然而没想到她的作品被演绎成侯孝贤影像里的一个个静止的长镜头时,会是那么感人,侯孝贤电影叙事的不连续性与不相关性,在《冬冬的假期》里得当了充分的体现,而朱天文用一段段的小故事,堆叠出整部影片,让观众自然而然的融入电影之中,这部电影的大获好评价,确定了朱天文和侯孝贤的老友关系。正如朱天文说的:“不苦相、不愤世,只是一心去做一件自己很愿意做的事。常常会跌倒,一会儿又爬起,兴高采烈地上路。”而她,他和他就会在这路上紧紧相随。
当年还是《青梅竹马》男主角的侯孝贤则是由于面如满月,故得艺名曰“侯大饼”, Pizza Hou。
——大饼侯孝贤
在一个介绍侯孝贤的地方,看到了上面这句话,忍俊不禁。想起他在记录片里会没缘故的摸摸孩童的头,笑容可掬,那张脸果然很是大饼。继而看到他和高捷在 KTV里放声高歌,谁能想象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会拍出《悲情城市》这样有着无尽压抑,处处悲情的电影,据说当初《悲情城市》创作冲动最早就是来自一曲名为《港都夜雨》的音乐里的萨克斯克斯风节奏,心中很有感触,“想把台湾歌那种江湖气、艳情、浪漫,带点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来。”(侯孝贤语),更没想到的是侯孝贤也有浑厚苍劲的嗓音,唱起电影《多桑》的主题歌,陶醉和投入的迷起眼睛的感觉很温馨。但别以为他会是个超级怀旧派,他最近堂而皇之的做起了网站——戏弄电影网,大凡去过该网站的都会有新奇的感觉,网站上大块的布局、鲜艳的色调、前卫的叙述,精致的短文...都让人爱不释手。然而侯孝贤德跟网络第一次亲密接触,是98年《海上花》有了网站,他才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概念,想不到两年时间,他已经深谙此道了。无怪乎擅长长镜头制作的他现在声称:“电影需要近距离地去观察!”
2000年的春末,我独自窝在狭小的工作室里,看一部记录片——《侯孝贤画像》(HHH: Portrait of Hou Hsiao Hsien,台/法,1997)。当看到侯孝贤自在自得的嚼槟榔、吃地摊、喝老人茶唱卡拉OK的同时,我随着侯孝贤在片尾不由自主的大喊一声——“爽”!
侯孝贤作品年表:
演员作品
Cinéaste de notre temps: HHH, Un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1997)
Sunless Days (1990)
老娘够骚 Lao niang gou sao (1986)
青梅竹马 Qingmei Zhuma (1985)
福德正神 (1986)
青梅竹马 (1985) ……阿隆
导演作品
最好的时光 The best of our times (2005)
咖啡时光 Coffee jikou (2003)
儿子的大玩偶 Sandwich Man, The (2003)
风柜来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2002)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 Millennium Mambo (2001)
在那河畔青草青 Zai na hepan qingcao qing (1999)
南国再见,南国 Nanguo zaijan, nanguo (1999)
海上花 Flowers of Shanghai (1998)
好男好女 Haonan haonu (1995)
戏梦人生 Hsimeng jensheng (1993)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9)
恋恋风尘 Lianlian fengchen (1987)
尼罗河女儿 Niluohe nuer (1987)
童年往事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The (1986)
冬冬的假期 Dongdong de jiaqi (1984)
编剧作品
最好的时光 The best of our times (2005)
咖啡时光 Coffee jikou (2003)
小毕的故事 Hsiao pi te ku shih (2003)
在那河畔青草青 Zai na hepan qingcao qing (1999)
去年冬天 Qunian dongtian (1995)
童年往事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The (1986)
最想念的季节 Zhui xiang nian de ji jie (1985)
青梅竹马 Qingmei Zhuma (1985)
油麻菜籽 You ma tsai zai (1983)
早安台北 (1979)
副导演:
1.昨日雨潇潇 (1979)
2.翠湖寒 (1978)
3.男孩与女孩的战争 (1978)
监制:
1.只要为你活一天 (1993)
③ 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2、《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1991年,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3、《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在该片中张艺谋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本片获得十项国际电影奖项,包括金鸡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5、《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④ 你心目中的侯孝贤电影三佳分别是哪三部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有杨德昌、曾壮祥、万仁等。他们的作品有《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1、电影业的不景气,中影改组;
2、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影响;
3、新的电影观念(作者论、艺术电影)等美学标准的输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现(独立制品相对自由为侯孝贤、陈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现提供了机会,留学欧美的青年归来如万仁、杨德昌、柯一正)
5、台湾社会的转型:70年代末国民党权威统治的松动,台湾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般宏大的影片,是因为侯孝贤不再只是把创作投视于自身的记忆,而投向了整个民族国家的记忆,这是大师级导演的水准。就像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有《活着》、陈凯歌有《霸王别姬》、田壮壮有《蓝风筝》,这些同样都是把视线投向了社会的。
不再拘谨于小我,而是通过小我投射到整个社会。
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担当,能够直面国家民族的历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题主所说的主流电影界评价最高的原因吧。
⑤ 1996到2009年戛纳广告节获奖,作品,名称,简介。。。
第四十九届(1996):
金棕榈奖:迈克·李《秘密与谎言》英
评审团大奖:拉斯·冯·提尔《破浪》丹麦
最佳导演:乔尔·科恩、伊桑·科恩《冰血暴》美
最佳女演员:布兰达·布莱斯《秘密与谎言》英
最佳男演员:帕斯卡·杜奎奈、丹尼尔·奥图《第八日》比利时
评审团特别奖:大卫·柯南伯格 加拿大
最佳编剧奖:Alain Le Henry、雅克·欧迪亚《自制英雄》法
金摄影机奖:Shirley Barrett《爱的小夜曲》澳大利亚
技术大奖:克劳德·纽利迪萨尼、玛丽·佩莱诺《微观世界》法国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迈克·李《秘密与谎言》
Canal+ 电视台奖:《Planet Man》
梅赛德斯-奔驰奖:尚皮耶·亚莫斯《有人漏夜赶监房》
最佳法国电影:尚皮耶·亚莫斯《有人漏夜赶监房》
最佳海外电影:《白夜》
短片金棕榈奖:Marcell Iványi《Szél》
最佳短片:琳恩·拉姆塞《Small Deaths》
琳恩·拉姆塞《Small Deaths》
第五十届(1997):
金棕榈奖:今村昌平《鳗鱼》日本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樱桃的滋味》伊朗
最佳导演:王家卫《春光乍泄》香港
最佳女演员:凯西·伯克《切勿吞食》英
最佳男演员:西恩潘《恋恋风暴》美
评审团特别奖:曼纽·波瑞尔《西方》法
评委会奖:阿托姆·伊高安《意外的春天》加拿大
最佳编剧奖:詹姆斯·希蒙《冰风暴》美
技术特别奖:《第五元素》《恋恋风暴》美
金摄影机奖:Naomi Kawase Suzaku日本
最佳剧本:James Schamus The Ice Storm美
50周年纪念奖:Youssef Chahine《命运》埃及
最佳短片:Tessa Sheridan Is it the Design on the Wrapper美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阿托姆·伊高安《美好明日》加拿大
第五十一届(1998):
金棕榈奖:西奥·安杰罗普洛斯《永恒与一日》希腊
最佳导演:约翰·保曼《将军》英
最佳女演员:艾洛迪·布歇、娜塔莎·雷尼埃《两极天使》法
最佳男演员:彼得·穆兰《我的名字是乔》英
评委会特别大奖:罗伯托·本尼格尼《美丽人生》意
评委会奖:克劳德·米勒《雪地里的魅影》法 托马斯·温特伯格《家宴》丹麦、瑞典
最佳编剧奖:Hal Hartley 《亨利你这个大笨蛋》美
评委会技术奖:Carlos Saura《探戈》阿根廷
金摄影机奖:Marc Levin 《锒铛入狱》
最佳短片:Xavier Grannoli l'Interview 、David Lodge Gasman by Lynne Ramsay and Horseshoe
特殊评审团艺术贡献奖:Todd Haynes《天鹅绒金矿》英
第五十二届(1999):
金棕榈奖:吕克·达内和让-皮埃尔·达内《罗塞塔》比利时
最佳女演员:塞弗兰·卡内勒《人性》法 埃米莉·德凯纳《罗塞塔》比利时
最佳男演员:埃马纽埃尔·肖特《人性》法
评委会大奖:布鲁诺·杜蒙《人性》法
评委会奖: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纸牌》葡萄牙
最佳导演奖: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关于我的母亲的一切》西班牙
最佳编剧奖:尤里·阿拉波夫和玛丽娜·科雷涅娃《神》德/俄罗斯
金摄影机奖:穆拉里·奈尔《MaranaSimhasanam》印度
技术大奖:屠居华《荆柯刺秦王》中国
短片金棕榈奖:温迪·蒂尔比和阿曼达·福比斯《当天破晓》加
第五十三届(2000):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
最佳女演员:比约克《黑暗中的舞者》
最佳男演员:梁朝伟《花样年华》
评委会大奖:姜文 《鬼子来了》
评审团奖:罗伊·安德森《二楼传来的歌声》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黑板》
最佳导演奖:杨德昌《一一》
最佳编剧奖:John C. Richards、James Flamberg《急救爱情狂》
主竞赛费比西奖:青山真治《人造天堂》
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罗德里格·加西亚《寂寞城市》
特别提及奖:安德卢查·瓦丁顿《我,你们,他们》
金摄影机奖:
技术大奖:
电影基石和短片单元
短片金棕榈奖:雷蒙德·莱德《马尼拉的影子》
电影基石奖:彼得·苏列特《五英尺高并还在上升》
影评人周单元大奖: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爱情是狗娘》
平行单元-费比西奖:巴赫曼·戈巴迪《醉马时刻》
金摄影机奖:Hassan Yektapanah《追求爱情的异乡客》、巴赫曼·戈巴迪《醉马时刻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青山真治《人造天堂》、阿莫斯·科莱克《爱情快餐》、迈克尔·哈内克《未知密码》
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花样年华》
柯达短片电影奖:苏阿德·埃尔·布哈迪《Salam》
柯达短片电影奖(特别提及):Xavier De Choudens《C'est pas si compliqué》
年轻评论家奖
最佳长片: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爱情是狗娘》
最佳短片:《Bad Connection》
Canal+ 电视台奖:Linus Tunström《To Be Continued...》
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杰米、安东尼奥-佩德罗·瓦康塞洛斯
青年奖
最佳海外电影:卡瑞恩·库萨马《女生出拳》
最佳法国电影:帕特里西亚·玛佐《情妇校长》
青年特别奖:塞斯科·盖《青春小手枪》
戛纳少儿电影奖:安东尼奥·佩德罗·瓦康塞洛斯《杰米》
法国文化电台奖
年度法国电影人:诺薇米·洛夫斯基《生活吓不倒我》
高仕华奖:Faouzi Bensaïdi《Le mur》
弗朗索瓦·加莱奖:阿莫斯·吉泰《赎罪日》
第五十四届(2001):
金棕榈奖:《儿子的房间》(意大利)导演:南尼·莫瑞提
评委会大奖:《钢琴教师》(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最佳女演员奖:伊莎贝尔·于佩尔《钢琴教师》(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奖:伯努瓦·马吉梅《钢琴教师》(奥地利)
最佳导演奖:科恩兄弟《缺席的男人》(美国)、大卫·林奇《黄褐色的旅车》(美国)
最佳编剧奖:《无主之地》(波斯尼亚)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
技术大奖:侯孝贤《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中国台湾)、蔡明亮《你那边几点》(中国台湾)
其他奖项: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豆饼》日本片美国导演大卫·葛林斯班
金摄影机奖∶昆努克《快跑者》加拿大
电影基金会青年
第一奖∶《肖像》俄罗斯籍鲁钦辛作品
第二奖∶《修理》英国籍强森作品。
第三奖∶《待毙》中国大陆杨潮《顽石》英国杜菲
第五十五届(2002):
金棕榈奖:《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
评委会大奖:《没有过去的男人》阿齐·考里斯马基最佳女演员奖:林权泽《醉画仙》韩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糊涂的爱》美
最佳男演员奖:奥力维耶·古尔梅《儿子们》
最佳导演奖:卡提·奥廷恩《没有过去的男人》
最佳剧本奖:保罗·拉瓦尔第《甜蜜十六岁》
评委会特别奖:《神圣的介入》艾里亚·苏雷曼
55周年特别奖:《科伦拜恩的保龄》迈克尔·摩尔
第五十六届(2003):
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大象》导演:古斯·凡森特(美国)
评委会大奖:努里·比格·锡兰《乌扎克》土
最佳导演奖:古斯·凡森特《大象》美
评委会奖:萨米拉·马卡马巴夫《下午的5小时》(伊朗)
最佳女演员奖:玛丽-乔西·克罗兹《野蛮入侵》(加拿大
最佳男演员奖(并列):穆扎法尔·奥兹德米尔、麦哈麦德·伊敏·图普拉克《乌扎克》土耳其
最佳剧本奖:丹尼斯·阿尔坎德《残酷的进攻》加拿大
最佳短片奖:Glendyn Ivin《Cracker Bag》 澳
“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
金摄影机奖:Christoffer Boe《重建》 丹麦
特别关注奖:Sedigh Barmak《奥萨马》 阿富汗
“某种关注”单元
最佳影片奖:马可·托里奥·乔丹那《La megliogioventu》意大利
“首映关注”奖:
《一千个月》导演:法奥兹·本萨迪(法国)
评审团大奖:贾法·帕纳西《深红的金子》伊朗
金马车奖: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美
第五十七届(2004):
金棕榈奖:迈克尔·摩尔《华氏911》美
最佳导演奖:托尼·葛立夫《优异者》法
评委会奖:朴赞郁《老男孩》韩
最佳女演员奖:张曼玉《清洁》法
最佳男演员奖:柳乐优弥《无人知晓》日
最佳剧本奖:Agn Jaoui《如像一般》法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Trafic》
金摄影机奖:Karen Yedaya《Or》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Platlife》
金摄影机奖提名奖:杨超《旅程》中国
Mohsen Amiryoussefi《 Bitter Dream 》
第五十八届(2005):
金棕榈奖: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孩子》
评委会奖:王小帅《青红》
最佳导演奖:迈克·哈内克《躲避》
评审团大奖:吉姆·贾木许《破碎之花》
最佳女演员奖:汉娜·拉斯洛《自由地带》
最佳男演员奖:汤米·李·琼斯《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最佳编剧奖:吉勒莫·阿里加《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Van SOWERWINE《PODOROZHNI》金摄影机奖:Vimukthi JAYASUNDARA《放弃的土地》 Miranda July《每个人都知道》
最佳短片特别奖:Igor STREMBITSKYY《克拉拉》
最佳短片处女作奖:安东尼奥·坎波斯《立刻购买》
第五十九届(2006):
金棕榈奖:《风吹稻浪》英
评委会大奖:《弗朗德勒》法
最佳导演奖: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通天塔》美
评审团奖:《红色之路》英
最佳女演员奖:佩内洛·克鲁兹、卡门·毛拉、劳拉·杜纳丝、布兰卡·波蒂洛、尤汉娜·柯博、达兹·莱姆波瑞娃《回归》西班牙
最佳男演员奖:贾梅尔·杜布兹、萨米·纳塞利、罗什迪·泽姆、塞米·鲍亚吉拉、伯纳德·布兰卡恩《荣岁月》法
最佳编剧奖:阿尔莫多瓦《回归》西班牙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Bobbie Peers《sniffer》挪威
金摄影机奖:《布达佩斯岛》
最佳短片特别奖:
最佳短片处女作奖:
费比西奖:《气候》土耳其 《BUG》英
《巴拉圭树吊床》巴拉圭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王超中国
第六十届(2007):
金棕榈奖:Cristian Mungiu《四月三周两天》罗马尼亚
评委会大奖:河濑直美《殡之森》日本
戛纳60周年特别奖:加斯-范-桑特《迷幻公园》美/法
最佳导演奖:朱利安-萧贝尔(《潜水钟和蝴蝶》法/美
评审团奖:玛嘉-莎塔碧/波斯波利斯《我在伊朗长大》法/美 卡洛斯-雷加达斯《沉默的阳光》墨西哥/法/荷兰
最佳女演员奖:全度妍(《密阳》韩
最佳男演员奖:康斯坦丁-拉朗尼柯《驱逐》俄
最佳编剧奖:费斯-阿金(《在人生的另一边》土/德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Elisa Miller《VER LLOVER》墨西哥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Shira Geffen/Etgar Keret
《MEDUZOT》以色列
金摄影机特别奖:Anton Corbijn《控制》美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安东尼-陈《AH MA》新加坡
Mark Albiston《RUN》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Crisitan Nemescu《加州之梦》罗马尼亚
第六十一届(2008):
金棕榈奖:《墙壁之间》法
评委会大奖:《格莫拉》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凯瑟琳·德纳芙 法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美
最佳导演奖:努里·比格·锡兰《三只猴子》土
评审团奖:《美声男伶》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奖:温妮塞斯·德·奥利维拉《越线》巴西
最佳男演员奖: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切·格瓦拉》西班牙
最佳编剧奖: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罗尔娜的沉默》英 / 法/德/意/比利时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饥饿》英
金摄影机特别奖:《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俄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盘封管》罗马尼亚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图潘》哈萨克斯坦
第六十二届(2009):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迈克尔·哈内克《白丝带》德
评审团奖:朴赞郁《蝙蝠》韩
安德里亚·阿诺德《鱼缸》英国 / 荷兰
评审团大奖:雅克·欧迪亚《预言者》法
最佳导演奖:布里兰特·曼多萨《基纳瑞》菲律宾
最佳女演员奖: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者》丹麦/瑞典/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混蛋》美/德
最佳编剧奖: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国
特别荣誉奖:阿仑·雷乃 法
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欧格斯·兰斯莫斯《狗牙》希腊
评审团奖:柯内流·波蓝波宇《警察,形容词》罗
评审团特别奖:米娅·汉森-洛夫《我孩子的父亲》法/德 巴赫曼·戈巴迪《无人熟识猫人》伊
⑥ 这个明星是谁
这是我最喜欢的明星,第一是汤唯,第二个是舒淇。
⑦ 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
《霸王来别姬》
第46届戛纳源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第51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第15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外语片奖
《活着》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人道精神奖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春光乍泄》
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我的父亲母亲》
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银熊奖
《一一》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春风沉醉的夜晚》
第6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白日焰火》
第6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
还有的想不起来了。
⑧ 请翻译下面一段影评,不要机器
它是窈窕淑女俱乐部的女主人Vicky (舒淇), 光芒四射的微笑和迷人的酒窝就像房间里所有版的灯光同时点权亮.其中一部分源自于她的明星品味, 她的活泼几乎都是她的单纯的写照; 因为她在媒体面前表现得是那么地自然,如果现在开始从事自己的表演事业,那么这个以前的典范就是相当不错的(榜样).这并不是她太多地考虑走到这个舞台。她的活力照亮了这部电影的最后三部分情节,一个灿烂舞台,令人心碎的冬季和真实泪水的辛酸.她只是一只春天的鸟,随时间而远去,而导演的目标确是明显是--只有到那时,你可能才会失去理智地问,Mambo(曼波音乐)值得我们从头到尾的听完吗?尽管这艺术品质不名一文,它却好像千年不朽.
⑨ 最好的时光的影片评价
在侯孝贤执导的这部三段式电影《最好的时光》里,除了以美术道具等营造出不同的时代氛围,音乐方面也别具特色,不但安排舒淇唱起典雅的南管,更运用不少西洋与台语老歌,让影片在乐声当中,更有韵味(上海青年报评) 。
《最好的时光》这部电影非常美。尽管电影中的三个故事之间并没有联系,但它们都能让人对逝去时光产生淡淡的伤感(扬子晚报评) 。
《最好的时光》让人再次看到了青年时的侯孝贤。可以称得上是侯孝贤旧作品的一个完美修复版,“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可以分别代表侯孝贤的三个创作时期:“童年纪事”、“悲情”、“千禧”。“恋爱梦”是《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的浓缩版,涟涟的雨水洗刷去一切不安定的情绪,一段莫名的惆怅之爱均匀地铺满整个屏幕。“自由梦”是《海上花》的默片版,深情又无奈的时代悲情。“青春梦”虽然与《千禧曼波》只有背景时代上相近,但是由于舒淇的表现,使两个角色显得格外相象,欧阳靖与蔷薇这两个角色甚至能让人产生了前世今生的感受(新浪娱乐评) 。
《最好的时光》是一部零缺点三部曲,导演侯孝贤以简约的镜头和最好的对白,创造出奇妙、美丽的浪漫爱情,充满力道与能量的层次(纽约时报影评人A.O.史考特评) 。
⑩ 这张照片是哪位摄影师拍的
李屏宾 Mark Lee Ping Bing
台湾摄影师,1954年生于台湾
Mark Li Ping-bing。他曾多次与侯孝贤、王家卫合作。1954年生,基隆海专毕业,曾任中影摄影师。李屏宾自1977年起便加入电影行业,摄影风格洗鍊而沈稳,是一位极为资深的台湾摄影师。
1985年《策马入林》获得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1986年《童年往事》获得第三届台湾电影欣赏奖最佳摄影奖
1987年《稻草人》入围第二十四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87年《恋恋风尘》获得法国南特影展最佳摄影奖
1993年《戏梦人生》获得第三十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95年《女人四十》获得第三十二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97年《半生缘》入围第十七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1999年《心动》入围第三十六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00年《花样年华》获得第三十七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00年《花样年华》获得第四十五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
2001年《花样年华》获得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
2001年《花样年华》获得第六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摄影
2001年《花样年华》第六十七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
2001年《花样年华》获得美国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
2001年《花样年华》获得美国电影协会最佳摄影
2001年《花样年华》入围第二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2001年《千禧曼波》获得第三十八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05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第二十五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2005年《最好的时光》入围第四十二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06年《父子》入围第四十三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07年《父子》入围第二十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2007年《心中有鬼》获得第四十四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11年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挪威的森林
这就是花样年华的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