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影评 » 我影评书

我影评书

发布时间: 2021-02-20 22:18:44

❶ 谁能帮我写下或查找一篇影评和一篇书评

电影《活着》观后感
福贵背着有庆说,鸡长大了变羊,羊长大了变牛,牛长大了到共产主义了。。。。。。
这么滑稽的解释,这么可爱的父子的对话,在《活着》里朴素地渗透出来,那么真实地展现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的社会文化,时代印记。
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贵痴迷赌博彻夜不归,傲慢无视妻子的劝告,最终把全部的家产输给了皮影戏班主龙二。妻子携女怀子离他而去,父亲责其不孝以杖相击力衰猝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可戏剧性的是,到了六十年代文革期间,龙二也就是因为富贵家的房子被戴上了地主帽子,批斗而死。影片故意放大了这讽刺性地结局,富贵内心从恐惧到庆幸的大悲大喜被葛优表现得淋漓至尽,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社会政治运动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大变迁,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的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影片讲述的第一个悲剧,就是福贵和家珍的儿子有庆的意外夭折。影片中人民公社和群众性的大炼钢铁反映了大跃进的基本概貌。这是一场社会运动,包括徐福贵一家都参加了组织在当地小学校里的没日没夜的冶炼劳动,福贵凭借自己的手艺演出皮影戏娱乐工人,家珍则为他们端茶送水,甚至孩子也参与了彻夜无眠的工作。依据影片铺陈的线索,因为区长要来到镇区检察,徐家被通知要求回到学校参加下一夜的劳动。尽管父母意识到了他们的孩子已是筋疲力尽,但还是勉强的叫醒了有庆,一路辛苦步向学校。福贵背着睡意朦胧神志模糊的有庆,一路上仍在为了晚上的劳动调动他的精神。那一夜,筋疲力尽的有庆在沉睡之时意外的被区长的车撞死了,这位曾是福贵的老战友的区长也因工作的极度疲惫以致在驾车时睡着了。过度操劳造成有庆和区长的筋疲力尽是导致有庆死亡悲剧的直接后果。
这个意外的巧合是春生疲劳驾驶的错吗?是福贵逼着有庆去学校炼钢铁的错么?还是根本就是大跃进运动、那个时代的罪过呢?
在亲人以非自然方式逝去时,活着的人常会说:"如果不……,他就不会走了……"可是人生,毕竟不是电脑游戏里的"虚拟人生",输了,绝望了,可以重新再来。如果不怎么了呢?没有"大炼钢铁"的狂热?没有王春生的汽车撞到墙?没有有庆在墙下睡着?还是家珍执意阻拦福贵送有庆去学校成功了?也许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许偶然中潜藏着必然,那个时代的必然,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社会政治悲剧。
降临于这个家庭的第二个悲剧是女儿凤霞的难产不治身亡,影片在此时也达到了整个剧情的高潮。
《活着》就像一部史诗,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红色文化的大潮下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中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导演也正是用以小见大的民间叙事来反省、嘲弄那个曾经史诗神话式的中国,反思人性人心的回归,国家形象的建构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透过个人生活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的运作、国家权力的实践以及意识形态的推广,解释执着于“活着”的普通人何以被发动起来投入到一场场政治仪式中,最终政治、道德理念被内化,几乎整个国家的民众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解释如何使整个国家由一个传统的礼制国家,转变为以展示性和表演性为政治模式的“剧场国家”,并改变人们的行动逻辑乃至重塑中国国民性的过程和原因。
影片的结尾不像小说那般惨烈,小说里最后只剩下爷孙俩相依为命,电影略显温和,但也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有如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曾在小说的序言里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也许这是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活着的理解,我只希望不会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现实。
馒头长大了,就赶上好日子了。。。。。。

❷ 谁能给我推荐几本专业的评价电影的书啊

第一组:新青年DVD手册 我手里一共是四本。新世界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由张栋、杨海军、胡旭东主编。这套书的介绍是“北大在线网站下属的新青年社区电影频道编辑的一本小册子,集合网上著名电影写手和DVD淘碟专家的介绍、评论文章,已经逐渐成为电影爱好者、发烧友的必备淘碟“工具书”。书中另有大量原创的影评、观影感受、电影人物介绍,是年轻影迷们交流经验、寻觅同类的最佳书籍”。书中的主要栏目有。“每日碟评”、“民间影响”、“当代大师”、“电影生活”、“实践论坛”、“发烧仓库”等。这套书我还是很喜欢的,觉得和自己的年龄层以及审美取向贴的很近。DVD本身是电影在我们观众手里最重要的载体形式,所以这套书让我们有一种很平实与新颖相结合的快感。 第二组:碟中碟系列 这是周黎明老师领衔编写的一套“大型的权威电影工具书”。花城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共有三本,分别是《西片碟中碟(英语片)》、《西片碟中碟(非英语片)》、《华语片碟中碟》。这是每一个看电影和淘碟的人手中必备的吧。三本书加起来有8000部电影的介绍和简介,并且编排得当,我个人特别喜欢书后面的索引部分,分为:索引一、主要影人作品全表;索引二、出品国国别;索引三、类型和关键词;索引四、中文片名。这些索引很多时候可以当做是考察自己电影知识的一个指南。因此,“本书兼备工具书的查阅功能、电影史的欣赏价值和影评集的可读性,是一本实用、耐用、好用的中文版IMDB。”不过希望周黎明老师可以根据近些年来的电影做个修订。 第三组:电影+ 系列 这是卫西谛主编的一套书,有电影年鉴的气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我现在收藏4册,就是2002、2003、2004、2005四个年度的书。号称“本书是中国第一套系列全球电影年度回顾的读物,所具有的新鲜感、时尚感和可读性更是其他电影图书所不能比拟的,本书定位于为中国庞大的电影爱好者所写,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单单是如DVD收藏者这样的单一族群,因此需求人群更为严重广泛,肯定会受到广大的影迷、碟片收藏者、影碟生产商和销售商的热烈欢迎。”就我个人的感觉,这套书其实还是很清新的,我比较喜欢他的编排方式,但是这也是不断改进的,回顾每一年到底有什么电影出现,然后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这样的书看起来确实让我们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可以回顾自己一年以及几年来看电影的心路历程。当然,这套书在选片的问题上,有些特别商业化看起来不是那么好的也收入了。 第四组:电影馆电影+X 系列 电影馆丛书可谓赫赫有名,由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主编。当然我们看到的都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从台湾引进到内地出版上市的。这套丛书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都是华语世界电影研究领域最深刻的一次实践,我们当然应该感谢焦雄屏女士拉。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不能全部收藏这套书,因为有些东西我看不懂的,我也不想为此伤心难受。不过你也看到,我骄傲的把自己最爱的科恩兄弟那本放在图片里展示一下,毕竟这本书我是非看不可的。至于电影+X系列,其实上面的第三组也是属于这个范畴的,同样是卫西谛主编的一些书,包括我图片里的《后窗看电影》,以及很名的《电影×音乐》等等。“后窗看电影”论坛,是著名网络社区“西祠胡同”中最早的一个电影论坛,也是国内最老牌的电影论坛之一,由卫西谛创建于1998年12月。自创建以来“后窗看电影”一直是人气最旺兼质量最高的电影论坛。这本书上面的影评大多是这个论坛的精华之作。 以上就是收藏的几套书,可能我是很浅薄的,目前注重的只是观看,至于深入的研究可能还是需要时间和才华的。关于电影的书,是我们看电影和收藏DVD的很重要的参考与指南。除了上面的这些书之外,还有“朗朗书房电影场”系列,也是很不错的。我一直在想,当我们安静的在文字与影象中度过自己成长的岁月时,我们应该是满足而幸福的吧。

❸ 有哪些关于影评的书

最近的一本不是很厚的影评书籍是崔子恩的《光影记忆》。崔子恩不但是作家、导演,同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

《香港电影的秘密》
作者:大卫•波德威尔(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简评:一个美国人了解李小龙、成龙没啥稀奇,但对张彻、刘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毕竟是一个学者,虽然剖析香港电影从艺术商业片入手,但思维不存在太多东西方的隔阂,反倒是学术文章写得十分透彻而好读。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读毛尖的文章是从她的随笔开始,从写她母亲剥毛豆,再写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评也是把感性的东西化进去,但绝不夸张。比如她会把沟口健二的红色伤疤、伯格曼的红裙子、阿巴斯的红色上衣、科波拉的红玫瑰等等放在一起写,吸引人的。

《雕刻时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简评:是台湾“电影眼”系列的引进版。看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绝非是解读他的电影,而是走近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对诗意的世界张开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者:丹努西娅•斯托克(波兰)
出版:文汇出版社
简评:坦承自己不懂音乐,给出不喜欢美国的理由。这位大师一般被认为早期电影有“道德焦虑“,后期电影远离政治,还是听他自己来说自己及自己的电影吧。

《电影+2002》
编者:卫西谛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评:刚拿到此书的时候,很多电影还一时看不到。但后来一部部都没少出过DVD,的确是2002年最值得关注的几十部世界各国电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过时。

《新小说•新电影》
作者:克洛德•托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简评:是相对深奥的一本,一半文学,一半电影。光就卖得快便说明中国读者对这部分艺术史的关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欧洲快车》究竟怎么样?不急,花个两小时就能读完的小册子。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四编)
主编:郑雪来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简评:这套辞典的前三部在国内有过不小的影响力。四编中有些电影的选择可能不是很严格,但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其精华之一。还有,其中的评介虽然很不华丽,但言之有物,准确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学风气。

《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
编者:郑树森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收入了两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学者的电影论文,其中包括戴锦华、毕可伟等人。是年内最有学术质量的华人电影书籍,尽管对华语电影的批评有些欠妥,但毕竟从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条有意义的影评之路。

《法国电影手册十年百部佳片》
编者:双城、列狐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评:大多数电影你能看到,一部分电影一时还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经典,是淘片与了解当代世界电影的一个角度。

《电影馆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尔、伯格曼等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评:今年最具规模与最令人激动的引进类丛书,只需列举几本就说明一切了: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伯格曼论电影》、《法斯宾德的世界》、布努艾尔《我的最后一口气》、《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等等。
http://www.bcm-art.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2&page=1

爱比死更冷酷-电影大师与大师电影
一本以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品为背景的影评类书籍。书中收录了雷纳-华纳-法斯宾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英格玛-伯格曼、费穆等一些欧洲及亚洲的大师作品及作者由此引发的对电影与人性、情感、哲学等问题的思索与独到见解。文字优美且耐人寻味,并附有大量精美图片。上帝在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了人类爱的权利,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爱。于是背叛、猜疑、嫉妒、伤害接踵而来,在我们的心灵里蒙上了一层阴影,爱,到底是什么?

http://www.joyo.com/shop/shop_book_detail.asp?prodid=bkbk602210&goodsid=bkbk602210&uid=&id=885877

❹ 怎么写影评书评

多看书。多看别人怎么评的

❺ 影评初学应该看什么书

关于电影批评与电影评论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暂且放下电影批评,广义的讲一讲电影评论。现在电影评论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甚至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是电影评论的参与者。但我们细看这些评论,且不说那些平民大众的评论,就那些所谓影评人的评论,也不过是说说结构,看看人物,然后从中又看出了那些狗屁道理,再讲一讲自己所谓看到的电影深度。细看评论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充其量是把文学评论的一套话语生硬的带入电影的艺术空间中来。对于这些人,我给与的态度是:你们不懂电影!

严格的讲,从电影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看,在电影人与电影评论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专业意识鸿沟。这样一条专业意识鸿沟正是当下的电影评论人缺憾像机械师对摄影机和放映机起码的技术了解而构成的。从一个层面上讲,这条专业意识鸿沟的存在是以电影人对电影评论人的喧哗恒持一种冷漠态度而张显出来的。而也正是基于这两种条件,这两个方面,这两种认知。造成了现在“电影界”和“观电影界”的同时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看电影的把电影看完,然后开始用他自己的乱七八糟的不知是非的观点,看法评价电影。这些评价里,毫无电影意识甚至看不出他评论的是一部电影。这样的评论一出,自然而然的就被打入电影外行的圈子中。而在内行眼里就是“这些人彻底不懂电影”。当然,现在的影评人也好,普通观众也好,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事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人们把电影这种诉诸于四度量项的视听艺术在评论中文学化,最终把电影现象降解为文学现象或者别的什么现象而给与非专业性的解毒。我们都知道,从艺术形式本体论的视角来看,电影于形式的存在本体上截然不同与文学,截然不同与美术,截然不同与音乐,截然不同与很多很多。电影以视听的审美形象在四度量项中直接诉诸接受主体的感知而转递审美信息。从当下学术界众所周知的利科之阐释学的理论来看,文学的存在形式本体仅是一种由抽象地书写而凝固的文本表达式。并且,电影的制作与文学的创作方法,操作意识,科技含量,集群制作等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性。在这里,我们无意对电影与文学或者其他艺术类型从形式本体论的角度来评判何者艺术表现性更胜一筹。我们在理论上也不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高于其他艺术,但是,从艺术门类的划分上看,把电影现象作为文学或其他现象来解读,这无疑是在向式本体论上对电影及其审美特征的降解,同时,也是在艺术门类的解分上降解电影。

让我们做一个启人深省的解析:例如现在人们评论电影的结构时,往往就是把整个影片的整体或者说事件映像成剧本。也就是刚才我说的降解成文学。就结构而言,虽说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蒙太奇之上的年代了,可评论结构时,连什么是平行蒙太奇什么是交叉蒙太奇都不懂,甚至连降蒙太奇的段落都没有就操起了评论结构。对于深爱与电影艺术的人看到如此评论必是一种极大的失望。最终,只能给其贴上“外行评论电影”的标签。弃置于寂寞中而给与冷处理。

我们将上面所说的问题深入一点,就引出了电影批评界的严重倾向性问题。对于电影批评也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和刚刚说的评论如出一辙,还是一个专业上的意识问题。举一个例子: 一位作家在看了《鬼子来了》之后说“姜文范了个聪明的错误,他把原作里用屠夫杀日本人的情景改成了用刽子手,虽然拍得眼花缭乱但却没有原著那么能震撼人心。”这个作家给与的意见或者说对于影片的批评就是一种完全文学化的降解,他没有从摄影机里去看这些内容他也不具备这样的电影意识。如果他有一点电影意识的话,他就不会在选择原作里那么不电影的做法了。在这里之所以单独说到电影批评,其实是在电影专业的角度对“影评”一次总结和概述。我们理想中的电影批评应该是可以直接和电影人对话的,电影批评之所以上升为批评就是应该以专业的视角和意识去正视电影艺术。但是如今的电影批评所形成的也是文学化倾向。这就造成了电影界的一个态度“与外行不对话”张艺谋《英雄》出片的时候,各路批评接踵而来,可张艺谋对此番评论一直不予回应。这种与“外行不对话”就成了电影界的雅量和职业道德。在这里说的是,倘若茨等人以几何倍数增长,并最终形成一个有着较为持久生命力的电影外行批评圈子这就该引起注意了。

在此我不过多地对电影批评进行论述,这毕竟是电影理论上的学术研究。在此只想鼓励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能真正的研究和看待电影这门艺术。另外要说的是,近些年来,广大的电影爱好者对电影理论的发展和专业研究也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北京电影学院03版的电影学论丛书就收录了普通电影观众的电影观点和对电影的部分评论。此举充分证明电影爱好者给与电影人的帮助。

望论坛上的各位电影爱好者能在看电影学习电影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电影意识。写出更多的具有一定电影意识的评论乃至批评。

❻ 求一些好的影评类书籍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特吕弗:我生命中的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安德烈巴赞所著《电影是什么》。

❼ 有没有关于影评写作的书

有!!
《如何写影评》(插图第6版)(中文版)

《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走进艺术殿堂高考高分宝典) 王丽娟

《通向电影圣殿》 王迪

《影视评论学初探》 毕磊菁
卓越上有!

❽ 谁能为我推荐几本好的影评书

特吕弗的《我生命中的电影》和《与希区科克对话录》,巴赞的《电影是什么》。

❾ 想写好影评应该看什么书

要多看看别人对电影的评价,从中取得经验,还有多看看《如何写影评》这本书,我以前看过,很不错,里面教你一些经验,从多个方面讲了影评如何去写,强烈推荐这本书。真心不错。

❿ 请问有没有经典电影影评的书

张福起的《影视作品分析》,大部分艺考机构用的都是张福起的书。

热点内容
绿洲的主题曲 发布:2021-03-16 21:51:32 浏览:239
逃身连续剧 发布:2021-03-16 21:50:58 浏览:188
美味奇缘里的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9:11 浏览:827
调查插曲 发布:2021-03-16 21:48:10 浏览:591
女英雄台词 发布:2021-03-16 21:47:36 浏览:458
加勒比女海盗3演员表 发布:2021-03-16 21:42:59 浏览:378
韩剧手机热播剧 发布:2021-03-16 21:42:12 浏览:791
好看又简单画的年画 发布:2021-03-16 21:41:54 浏览:4
哥斯拉大战金刚预告片 发布:2021-03-16 21:40:51 浏览:246
落叶影评 发布:2021-03-16 21:40:19 浏览:121